情感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它与认识和意志相比,它的独特之处,就是人在产生情感时,不但有主观上的情感体验,而且常伴有身体上的情感反应,这就是情感最明显的两大特征:
第一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就是情感产生时的一种主观感受,如“高兴”与“扫兴”、“快乐”与“悲伤”等
情感体验是个复杂的过程,但任何复杂的情感体验都有两极对立的特性,叫做情感体验的两极性此两极性在情感性质上表现为:肯定性情感与否定性情感的对立有时也有两种性质交织一起的情感体验,如“啼笑皆非”、“悲喜交加”等
情感体验的两极性在对人的行为的作用上,表现为增力性情感与减力性情感的对立增力性情感能增强人的行为积极性与能力;减力性情感降低人的行为积极性与行为能力这两种情感一般不会同时在同一人身上发挥作用
第二情感反应
情感反应是产生情感时身体所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与情感体验有密切关系,并构成情感体验的外部表现.比如发怒时“心跳加满面”;高兴时“手舞足蹈”.
情感反应时的身体变化不但表明情感反应,而且具有表情作用.面部变化称为面部表情;语音变化称为语言表情;肢体变化称为体态表情......以上变化都是因情感反应而发生,反过来又表现了情感反应.
由于人的情感是可控的,所以内在情感反应有时与外在情感表现不一致,甚至相反.人越老辣,对情感的控制力越强.由此可见,人的外部表情不一定是真实的,甚至是相反的.比如内心非常悲痛,却不嚎啕大哭;分明对他不满意,见面时却满面笑容
情感是有反应的,情感有是可控的情感的可控性为人们有效地运用情感提供了便利:该放大时放大,该缩小时缩小;该外露时外露,该隐藏时隐藏
A、叙述: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例1:他走了 例2:我们爬上了山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例2、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例1:《最后一课》中: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例3:祖国啊,母亲!我爱你,中国!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
例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上了轮船,离开钱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情:“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作用:1、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前者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 2、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述观点
E、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作用: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特点 例1:这张桌子是方的
抒情是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叙事性作品中,抒情常常与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结合运用。抒情这种表达方式运用得好,不仅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还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下面,笔者就介绍几种比较容易掌握的抒情方法。一、直抒胸臆 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任何别的手段直接表达或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直抒胸臆抒发的情感直白明了,不仅容易打动读者的心,而且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例如,《我爱夏天》一文的作者就抓住夏天的特点,用直抒胸臆的方法,直接抒发了对夏天美妙的虫唱、充沛的雨水、郁郁葱葱的树木,甚至是威猛的雷电等的“爱”,从而使文章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二、呼告抒情 就是通过直呼作品中的人或物抒发自己内心强烈的情感。呼告抒情一般在情节发展到高潮或人物的情感难以抑制时使用。呼告抒情可以深深地打动读者,引发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例如,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一开头就用呼告的形式,用“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表达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接着又通过向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呼唤周总理,形象地描绘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在一起的动人情景,生动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千秋万代都怀念周总理的革命激情。三、复迭咏叹 就是用相同或相似的句式反复渲染,形成铺排咏叹的格式,表达强烈的感情。复迭咏叹在形式上表现为句式重复和回环,目的是产生一唱三叹的韵味,使抒情意味更浓。例如,《我多想,我有一间小屋》的作者就在文中通过多次反复咏唱“我多想,我有一间小屋”,很好地表达了少女的梦想——拥有一间自己的小屋。四、触景生情 就是作者面对令人激动不已的特定环境或景色,情感随之喷涌而出,并将自己由景而生的感受、情绪、思想等直接告诉读者,让读者也产生强烈的共鸣。例如,《雪花飘舞》一文,作者先用“雪花,她是那样的白,像天上的白云一样无瑕;她是那样的美,像大自然中的花儿一样鲜嫩;她是那样的轻,像柳絮似的无声飘舞”描写了雪花的容颜和身姿,然后又面对洁白、美丽、轻盈的雪花抒发了自己的感情,从而在触景生情中很自然地赞美了雪花。五、融情于景 融情于景也称情景交融,就是写景时对景物倾注发自内心的感情,或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融情于景中,景是引发情感的载体,情是作者表达的目的,二者应融合为一个整体。简单地说,融情于景就是把情熔铸在描摹景物的字里行间,让读者自己去体验和领悟。例如,《如梦扬州》一文,作者就用充满柔情的笔描写了扬州的美景:满园的竹,绿得让人心中充满了宁静;老叶,展现着一种饱经沧桑的稳重,慈祥地望着那些嫩叶,似望着曾经的自己;竹叶,奏着交响乐,一展四季之绿;袅娜的柳树,如窈窕的少女,对湖梳妆;阳光恰到好处地用她温暖的金色手指抚摩着每一个游人;道边各种花儿飘来沁人心脾的幽香……这些描写,都不仅充分展示了扬州的个性与勃勃生机,还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喜悦心情。六、寄情于事 就是通过叙述事情传达作者内心的感情。寄情于事常将抒情者“我”直接放在叙述文字中,因此非常适合表达思念、哀悼、回顾、展望、联想、想象等主观情感色彩较强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寄情于事中因事动情转而以情用事的叙述并不求事的完整与详尽,只需凭情感驱使选几个片断描绘或粗略概述即可。例如,方纪的《挥手之间》写毛主席赴重庆谈判在机场登机时有如下一段描写:“在延安人的记忆里,主席永远穿着干净的旧灰布制服,布鞋,戴着灰布八角帽。他的魁梧的身形,温和的脸,明净的额,慈祥的目光,热情而有力的声音,时时出现在会场上,课堂上,杨家岭山下的大道边。主席生活在群众中间,生活在同志们中间。主席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人们都是熟悉的,理解的。人们怀着无限的信任和爱戴团聚在他周围,一步不能离开,也一步不曾离开。如今,主席穿上做客的衣服,要离我们远去了!”这段话显然不是对某件事的情节或过程的具体叙述,而是围绕主席如何与群众相处撷取了生活中几个最令人难忘的镜头,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具体的描述,突出了群众对主席的留恋。显然,这样的表述就是明为叙述实为抒情。七、融情于理 就是通过阐述某一道理抒发作者内心的感情。融情于理要求把抒情和说理熔为一炉,以含情之笔说理,以讲道理的语言抒发感情,使情与理交相辉映。例如,一般人写落叶总免不了流露哀叹、悲凉之情,而《踏着落叶走来》一文的作者却站在新的角度,以落叶看人生,不仅提出“落叶至少证明自己来过这个世界”的观点,还由此引出“只有努力过,拼搏过,才能像落叶一样无憾地从树上脱落”的人生感悟。八、传情于物 就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具体地讲,就是作者把自己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寄寓在某一事物中,因物生情,有感而发。传情于物的特点是“只描写物象,不直接抒情”,即将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对物象的具体描绘中,并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方法委婉曲折地表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当然,具体写作过程中也可以倾情于人,即通过对某一人物的具体描写表达抒发感情的目的。通常情况下,利用倾情于人抒情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人物作为描写对象,并通过描述此人的言、行、神态等抒发自己对人或事的情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