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以下技巧。
1、庆典型般节演出,都可称之为庆典型舞蹈。这种舞蹈的节安排,般都在开场,中间潮,或结尾。可以说是常重要的类舞蹈。在舞蹈编排时,要根据乐进舞蹈编排。因为是庆典型,般在10以上25以下即可。总的要求是选择氛较欢快活泼的乐。舞蹈编排上,需要多变换,活三,平四边型,字,反半圆等等。其中可以穿插些创意动作进衔接。道具和服装、题材尤其要新颖,可以参考春晚的舞蹈表演。
2、场型,因为声势浩,需要给磅礴之感,般数在30以上甚更多。乐最好是采节奏点较明朗的,动作最好是简单划的。道具和服装最好是简洁的。般来说,场上的舞蹈,观众多半是俯视来看的,这样就要求了平图形要华丽些。如果要进队形调整,还需要些舞台队形。
3、型舞蹈这个包含了独舞,双舞和型集体舞蹈等。独舞因为在台上只有个演员,舞蹈定要饱满,对演员的表演性要求较。动作设计要根据主题内容、乐特点来看。双舞,主要特点是两联系定要紧密,不是你跳你的,我跳我的,让观众觉得少个所谓。型集体舞就是我们经常在视频上看到的7、9的舞蹈,这种舞蹈可换队形,也可不换队形,但站位要美。
一、少儿舞蹈教学中的音乐选择
舞蹈音乐应悦耳动听,旋律流畅,具有教育性、趣味性,能启发少儿展开丰富的联想,能发展儿童对音乐的感性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陶冶光儿的性情和品格。音乐的节奏要鲜明、强烈,能引起儿童的动感。节奏的强弱、动静、停顿等都应鲜明。音乐形象应生动具体,乐句是整齐的,这有利于少儿对舞蹈形象、情感的表现和抒发。并且少儿思维又要比较具体形象,他们对事物的爱憎直接表现在言行举止上。例如,少儿舞蹈《一分钱》,通过儿童的口,叙述他拾到一分钱交到警察叔叔手中这一件小事。曲调天真活泼,充满幼稚雅。歌调完整毫无说教的味道,却非常自然地体现了拾金不昧的美德。音乐形象唤起了孩子对美的向往,从而达到了美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艺术作品的表演中,少儿的道德感、理智感、实践感和美感都受到各种程度的启迪。所以选择形象鲜明、乐曲短小、简单易懂、节奏性强、旋律优美、有感染力、易被少儿接受和激发其情绪的高尚音乐,是搞好少儿舞蹈教学的重要前提。
二、少儿舞蹈教学中的动作设计
在设计少儿舞蹈表现的动作时,应考虑到少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少儿舞蹈的生理性和生活性。了解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少儿实际动作发展和接受水平。少儿处在生理上发展时期,骨骼较软,易变形,肌肉纤细,弹力小,收缩力差,易疲劳,这些特点决定了少儿动作的平衡力、控制力都较差,所以应选择简单、生动、明快、富有少儿情趣和生活气息,具有形象性,能反映少儿天真、活泼的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动作。他们好动、好奇、好模仿,有时会出现下意识的手势动作,所以少儿舞蹈还应以模仿、律动、歌表演、集体舞动作为主,去表达他们的内心情感变化。比如小鸭一摇一摆、小兔子一蹦一跳,生活中拍拍手、跺跺脚、跳一跳是少儿舞蹈动作的原型。这些动作来自少儿本身的生活,少儿做起来也亲切。又如少儿舞蹈《我有一只小木枪》,此舞表现的是一群活泼的幼儿在愉快游戏中,模仿解放军的操练、打靶等军事活动,老师根据孩子们日常游戏中的形象动作,及少儿喜欢模仿解放军的操练、射击、打仗等心理要求,把动作加以提练,变得活泼、夸张。设计少儿舞蹈动作时,还要考虑到少儿的自然素质,克服其不足,力求舒展、开放、动作鲜明欢快,丰满又有朝气,充分把握少儿思维形象具体性、好奇性、幻想性和模仿性。发挥其长而避免其短,使他们的表演动作更有感染力。
三、少儿舞蹈教学中队形与角色的安排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常常是以整齐的队形统一动作来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所以少儿舞蹈教学的队形变化简单明显。无论表演舞还是娱乐性的集体舞,都不宜太繁琐、复杂。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如一个顺时针大圆圈内再加一个逆时针小圈,或横线前进、竖线推进等都是少儿可以接受的,尽量少用那些歪、斜等不规则的对形。在角色的安排与变化上应简单好记、角色单一,故事情节与人物不宜太多,使舞蹈队形既丰富明了又简单合理。
一、从物质外化形态方面来看,舞蹈的艺术特性就是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动态的形象。它具有:1、直觉性,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艺术形象,它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视觉器官(眼睛)来进行审美感知的。这就规定了在舞蹈作品中所要表现和说明的一切,都必须通过艺术的形象直接地表现出来。舞蹈舞台上没有“过去时”和“未来时”而都必须是“现在时”。2、动作性,是由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人体的舞蹈动作所决定的。舞蹈作品由一系列舞蹈动作所组成的舞蹈语言的不停顿地发展、变化来完成。3、节奏性,是人们对时间的一种知觉,又称节奏知觉,它是客观现象的延续、顺序性和规律性的反映。节奏一般可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内在节奏,即人的各种情绪和情感在人的机体内部引起的各种不同节奏的发展变化。这种内在节奏会转化为外在节奏的各种形式表现。所以,内在节奏是外在节奏的基础,外在节奏是内在节奏的表现形式。外在节奏又分为听觉的节奏和视觉的节奏。听觉的节奏,是听觉对象在时间上有规律的变化,如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等。而视觉的节奏则是视觉对象在空间上作有规律的变化,如线条的由短而长,形体由大而小、高低相间、曲直有序等。在舞蹈中,节奏一般表现为舞蹈动作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和能量的大小。4、造型性,舞蹈必须具有造型性,这是使舞蹈动作具有美感形式的最基本条件和主要的因素。造型性本身,就要求了动作的构成具有美感的形象,它必须是经过提炼和美化了的最生动、最鲜明、最有表现力,也就是具有典型性的动作。造型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一是舞蹈队形、画面的造型,也就是舞蹈的构图———舞者在舞台三度空间所占据的地位和活动的路线。
二、从内在本质属性方面来看,舞蹈的艺术特性是抒情性,这是舞蹈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所决定的。有些用语言文字难以表述的人的复杂的情感状态,用人体的动作却能予以充分的表达。所以,用人体动作的舞蹈语言来表现语言、文字和其他艺术语言难以表现和描绘的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和丰富、复杂的情感就成为了舞蹈艺术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特征。在生活中,我们把表现人的各种情感和情绪的动作,称作“表情动作”。舞蹈中的表情性动作,主要是以生活中的表情动作为基础,经过艺术的提炼、组织、美化、加工而来的。舞蹈即能表达自然情感,也能表达社会情感。善于抒情,也能叙事。
三、从艺术展现的方式特点来看,舞蹈艺术是综合性的。舞蹈是一种以人的身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但是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离不开音乐、诗歌、美术等因素,它们同样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舞蹈的形象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象。随着舞蹈艺术表现更为复杂和多样的生活内容的需要,特别是产生了舞剧这种舞蹈体裁后就使得舞蹈艺术的综合性发展到更为高级的阶段。它把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声光等艺术都融合在舞蹈艺术之中,这就极大地增强和丰富了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同时就相应地促进了舞蹈艺术更高的发展。
舞蹈美感是进行舞蹈审美活动的基础,舞蹈创作和舞蹈欣赏都不能离开舞蹈美感。舞蹈家在别人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发现了美的事物,运用美的舞蹈形式表现和反映出美的生活内容。而观众又必须经过对舞蹈的审美感知,才能体会和理解舞蹈作品,并通过想象再创造,从而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在思想上受到影响。
舞蹈美感是在一般美感基础上对舞蹈艺术的审美感受,所以首先了解了什么是美感,舞蹈美感也就容易理解了。美感是客观事物的美在人的主观世界所引起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反应,体现出一种高度的情感上的愉悦和精神上满足。而这种情感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是从生理的快感过渡和提高为心理的快感为基础的,只有从人的生理和自然性快感转化为人的心理的社会性的快感并达到和谐与统一,才能产生美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的快感。因为人的生理快感只是人的本能的一种反应,而人的心理快感既来源于人的自然本能,同时又受着人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生活经历、知识水平、爱好情趣、个性特点等的制约和影响。
舞蹈美感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的感觉器官在对舞蹈美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的审美过程中所产生的赏心悦目、怡情悦性和精神需要的满足后,所引起的愉悦和欢乐的一种心理状态。舞蹈美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舞蹈美的一种主观反应,它也是舞蹈美作用于社会生活和影响人们的情感与思想——精神世界的中介。一个舞蹈作品若不能引起人们的美感,就不会被人们所喜爱;不论其反映的生活是多么的正确,也不能产生感染人的艺术魅力,不可能达到作者所预期的客观效果。 舞蹈美感的特征和舞蹈美的特征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对应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舞蹈美感的特征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舞蹈美感的直觉性。舞蹈和一切表演艺术一样,其主要的审美特征就是直觉性。也就是说,它们的艺术形象是直接为观众所感知的。如我们观赏一个舞蹈作品时,大幕一打开,呈现在舞台上的舞蹈形象,它的人物造型、服装款式和色彩、不断变化的动作姿态以及舞蹈队形画面的不停顿地流动,随着音乐的旋律、节奏,一下子就通过我们的视觉和听觉器官输入我们的大脑,形成一种舞蹈形象的表象感知,一般不必经过理性的思考和逻辑的判断,就可以使我们得到审美的感受。这种舞蹈直觉性,虽然表现为一种不假思索的立即做出的审美判断,好像完全是一种感性的直接反应,其实每个人的这种直觉的审美判断都是建立在他过去舞蹈审美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理性积淀和自然结果,这也体现着一个人舞蹈文化素养、舞蹈审美和能力舞蹈审美水平。
二、舞蹈美感的情感性。情感性是一切艺术给人以美感的极为重要特征之一。舞蹈作为一种抒情性为内在本质属性的艺术,这一特点就更为鲜明和突出。它有别于其他艺术的就在于:一是情绪感染的直接性;二是情绪感染的强烈性。由于舞蹈是用人体自身的动作直接表现自己的情感的艺术,它所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各种繁多复杂的情感,其细腻、其深刻、其强烈的程度都要远远地超过其他艺术;而它所具有的人体动感的直接传导性又比使用文字、语言、声音、色彩、线条等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胜条件。
三、舞蹈美感的思理性。舞蹈艺术在本质上虽然是一种抒情性的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它不仅表现情感,也表现思想,而且是能够表现更为深刻、更富于概括性和哲理性的思想。新时期以来,我国产生的一些优秀舞蹈作品,普遍突出的特点就是它们既能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上的共鸣,同时又能使观众引起更深刻的理性思考的,有着较深刻的思想内涵意蕴。欣赏这类舞蹈,一般大多从悦目悦耳进入悦心悦意,再达到悦志悦神;从感性的意会进入到理性的领悟,从而产生意味无穷的审美感受。
四、舞蹈美感的民族性。由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社会生活的发展、民族的共同爱好情趣以及民族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的思维定势所形成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对于构成人们的舞蹈审美感受方式有着直接的制约作用,而舞蹈的民族性则是增加舞蹈美感的重要因素。所谓舞蹈的民族性,一般都包括舞蹈的民族内容(民族生活、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和舞蹈的民族形式(构成舞蹈艺术形象的舞蹈语言、舞蹈结构、舞蹈风格、舞蹈韵律等)的特性。从舞蹈美感的角度来看,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爱好,既受着民族传统的欣赏爱好和习惯的制约,同时也受着时代民族生活内容不断发展变化和舞蹈艺术形式为适应这种发展变化而进行的革新创造的直接影响。因此,舞蹈美感的民族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和时代、社会、舞蹈艺术的发展同步发展的。
五、舞蹈美感的享乐性。舞蹈美感是一种舞蹈审美的愉悦和欢乐,是种舞蹈审美的快感,这其中就包含了舞蹈美感的享乐性这个特征。所谓舞蹈的认识、教育等作用必须经过审美的通道才能发生效力,只不过是舞蹈享乐性的一种隐含性的表现;而舞蹈美感享乐性的直露性表现,就是它能给人以直接的美的享乐,给人以愉快和休息,给人以审美能力的提高。这也就是说,舞蹈艺术除了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给人们带来令人向往的理想之光,唤起人们改造生活、建立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和力量以外,它还能直接使人们享受到美的欢乐和愉悦。
1、散点式舞蹈队形特征。该种队形的排列是根据舞蹈人数进行平均分配,没有主次之分,以此确保每位舞者表现机会的均等。
2、雁行式舞蹈队形特征。该种队形的主要特点是有主次之分,因呈大雁的形式进行排列,中间舞者较为突出,两边较容易被忽视。
幼儿集体舞创编中要注意题材的选择、音乐的选取、动作的创编、服装与道具。
一、题材的选择
首先从确定主题入手,即选择题材。孩子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任何一件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都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成为我们构思一部作品的素材。幼儿舞蹈的选材应始终遵循幼儿思维的奇特性,同时必须追求主题的新颖性和教育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编舞前先“童化”自己。
二、音乐的选取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幼儿舞蹈的音乐首先要注意曲调明朗、简单、形象化且节奏感强,歌词也应顺口、押韵,富有感染力,让孩子们听后能展开想象,有想跳、爱跳的欲望。并且歌词通俗押韵,朗朗上口,孩子们学得很快。
三、动作的创编
幼儿舞蹈的动作应从幼儿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出发,不应过于烦琐,过于复杂,应适合孩子们的接受能力。
四、服装与道具
在服装与道具上应具有新颖的艺术处理,并能够体现舞蹈的特点。在美观的前提下,考虑孩子们是否方便、舒适。
幼儿集体舞的特点:
幼儿集体舞要求在规定的队形、位置上活动,并且相互间要有和谐一致的动作,同时有同伴动作合作,因此它是幼儿舞蹈教学中较难的一种组织形式。
集体舞中幼儿要感受理解乐曲,除记忆动作、掌握动作、记忆动作顺序外,还要注意不断变化的队形,与同伴间的协调合作等,锻炼孩子在音乐伴奏下变换队形,整齐地、有表情地协调动作,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观念和文明礼貌习惯。
在集体舞中幼儿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丰富的队形变换进行情感的、体态的、非语言的交流。幼儿同伴之间的舞蹈交流合作,有规律地交换舞伴,这种流动性的交往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游戏化的情境,让幼儿充分体现集体舞的愉悦,让幼儿产生与他人的共鸣,并获得集体的归属感。
舞蹈欣赏的心理过程如下:
(一)直观感受
舞蹈作品最先是人们直接看到舞蹈演员的人体和从舞蹈演员身上表现出来的美的人体动作或韵律,可以是舞蹈剧情,也可以是舞蹈动作的刚柔或舞蹈队形变化等,在舞蹈鉴赏时,必然要先看到这个舞蹈作品的实体。
在舞蹈鉴赏时,常常有这样的情况,觉得舞蹈作品美,但却答不上这个舞蹈为什么美、哪里美的时候,这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其实就是我们在开始舞蹈鉴赏时最开始一个感受体验。
但这并不表明该舞蹈没有意义,只是因为这个作品的美的意义、美的感受比较隐晦、比较模糊,无法用语言又或者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二)了解认识
在前一步之后进一步理解,例如这个舞蹈是什么样的剧情,或者是怎样的舞蹈动作烘托出怎样的舞蹈氛围,是舞蹈的美还是通过舞蹈展示出高超的技艺技巧等。
在直观体验之后,开始思考舞蹈其中想要表现的某种或多种情感,层层展开而步步深入,被舞蹈中的情绪或状态所染感,从而打开鉴赏主体情感入口。
(三)深入体悟
通过舞蹈的外在人体动态与其中表现的情感或思想给予鉴赏主体深层领悟。叶朗在《美在意象》中就提到“美感不是认识,而是体验”。
鉴赏者最后在较高层次上对舞蹈作品有了实质性的把握这就引出了舞蹈鉴赏审美心理的最深层,鉴赏者只有从感性的感受,到理性的推敲,最后到达与艺术的共鸣,才完成了一次较完整意义上的舞蹈鉴赏审美心理历程。
感性经历是理性推敲的前提,理性推敲又是到审美鉴赏心理最深层次的基础,鉴赏舞蹈时鉴赏者的内心如果一直是充满着“感性”,就无法清晰的体悟到舞蹈作品深刻的内涵,如果始终保持着一颗“理性”的心理,也就不能“与情同动”。
舞蹈教学教案篇1
设计思路:
冬天到来,漫天飞舞的小雪花,在孩子稚趣又充满幻想的心灵中会别有一番感悟。本次活动意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幼儿自主创编动作,鼓励幼儿进行富有个性的展示。集体欣赏、交流、协商,从而形成最佳的编排方案。
本活动集个人表述、小组交流、集体表演等多种形式于一体。充分调动每个幼儿参与创编、表演的积极性,体验创编的乐趣。活动设计力图突破学科领域界限,整合语言讲述、环境创设、交流互动、动作展现等各种形式,使整个活动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活动目标:
1、在熟悉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幼儿分组后引导他们大胆创编舞蹈动作,发展创编能力。
2、激发幼儿以快乐的心情和同伴协调一致的表演自己创编的集体舞,体验集体表演的愉悦,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分析:重点:幼儿合作创编舞蹈动作,节奏准确、动作优美协调。
难点:幼儿在表演集体舞时能按队形和同伴自然愉快的交流。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区投放有关下雪的、头饰等。
2、在活动室悬挂各色雪花吊饰。
3、事先让幼儿学会歌曲《小雪花》。
4、音乐磁带、活动标志小雪花。
活动过程:
1、师生交流对小雪花的感受,引出课题。
2、请幼儿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雪花》,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创编舞蹈,并启发幼儿讨论应注意的事项。
3、分组进行编舞,选出幼儿最喜爱的动作进行练习。
4、在幼儿舞蹈当中添加队形的练习。
5、对创编的舞蹈,鼓励幼儿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感觉。
6、教师对本节课做出评价。
活动延伸:
启发幼儿说出如果上台表演应需要什么物品如:服装、头饰等,并鼓励幼儿进入活动区自行制作。
舞蹈教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学习新疆民歌
课型:综合课
教授班级:七年级(一)班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道具
教材分析:《青春舞曲》是王洛宾根据维吾尔族民歌创编的歌曲。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年轻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像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头。这首歌虽没有什么明确的警句格言,但它却真挚地警示着年轻人: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这首歌为f小调,4/4拍,单乐段结构后缀补充段。歌曲的旋律采用重复、变化重复及衍化动机的手法写成。整个歌曲给人以亲切、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感受。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立志成材。
(二)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和创造活动。(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训练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歌曲情绪与风格特点的体验和实践。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着各具特色,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歌舞,想一想,它属于我国哪个地区的民族文化?
1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课件播放)
2请学生简介新疆风土人情,教师概括总结(课件展示)3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就是另外一首著名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课件播放)二学唱歌曲
1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注意“字正”“腔圆”。
(1)请一位同学朗读
(2)请同学门找出没有实意的歌词"别的那呦呦",教师讲解"衬词"
(3)全体同学一起朗读
2教师范唱
提问:老师最后一句唱了几遍?(两遍,提醒同学门注意反复记号)
李娟
3学生轻声跟唱。[要求用一半音量,用"la"来学唱]
4唱谱
(1)跟琴一句句学唱(注意演唱十六分音符时气息要连贯,有弹性)
(2)跟琴连唱
5加词唱
6请学生分析歌曲,有感情地演唱
训练与表现
1创编新节奏为歌曲伴奏
(1)分四组讨论各创编一种4/4拍节奏并表演(可以拍手,跺脚,拍桌子,敲铃鼓)(2)接龙游戏:每组依次表演(演唱+节奏)2感受新疆舞蹈
(1)请同学说一说都知道那些新疆舞的典型动作
(2)跟老师一同学习新疆舞蹈的典型动作(摆动脖子,绕手,垫步等)(3)跟着>的音乐舞蹈
(四)拓展延伸
1思考:《青春舞曲》这首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用一句话或诗词来概括,如:“青春易逝时光宝贵,”“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
2简介王洛宾及其作品(课件展示)3聆听>,>(课件播放)4请学生表演>
小结本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也对祖国美丽的西部有了一些了解,希望同学门能喜爱新疆的民歌,热爱我们的民族,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舞蹈教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集体舞,感受和表现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借助简单的节奏型,尝试在乐句开始部分做出即兴动作。
3在乐句结束部分准确交换舞伴,享受交换舞伴和与舞伴共舞的快乐。
活动重点:借助简单的节奏型,尝试在乐句开始部分做出即兴动作。
活动难点:在乐句结束部分准确交换舞伴,享受交换舞伴和与舞伴共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田纳西摇摆舞》的音乐、ppt,活动前熟悉音乐,了解音乐结构。
2活动前丰富幼儿游戏经验:老狼游戏、照镜子游戏,找朋友游戏。
3手环两色,分成两组。提前了解面向圆上与面向圆心的动作。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玩“老狼游戏”进场,感受音乐简单的节奏型。
1教师在前扮演 “老狼”,幼儿在后,感受跑跑停一停的节奏型。
2完整欣赏音乐,说一说听到音乐的感受。
二、单圈玩“照镜子”游戏,了解固定的动作模式
1玩“照镜子”游戏,教师提供“拍、拍、扭一扭”的动作模式,让幼儿模仿。
2引导幼儿用新动作替换拍手。可以是拍身体其他部位,也可以创编小动物动作或日常生活中的动作。
3全体幼儿随音乐玩“照镜子”游戏,邀请幼儿轮流做领头人。提出要求:做领头人的幼儿要提前想好动作,尽量和别人不一样,还要听音乐的节奏。
三、双圈玩“照镜子”游戏,尝试两人配合游戏
1面对面玩“照镜子”游戏,请一对幼儿示范,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示范者的动作,发现其特点。做的动作一模一样,方向也一样。
2幼儿分成两组,面对面玩“照镜子”游戏,教师检查幼儿动作。
四、学习交换舞伴
1听指令交换舞伴,外圈幼儿不动,里圈幼儿顺时针交换舞伴,和新朋友握握手。
2听音乐换舞伴,幼儿随音乐找新朋友。
五、观看图谱,清晰音乐结构。
1出示图谱,明确各个动作。
2听音乐看图谱,清晰音乐结构与动作。
六、完整听音乐跳双圈集体舞
把 “老狼游戏”“照镜子”“换朋友”三个游戏连起来随音乐舞蹈。
课后反思:
根据大班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本活动采用各种游戏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并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自由表达,在扭扭跳跳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与舞蹈带来的快乐,幼儿在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对音乐的感知也体验到与同伴一起合作舞蹈的快乐,社会性情感也得到了提升。
活动开始阶段以“老狼”游戏入场,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孩子们初步感知了音乐的节奏型。随后的“照镜子”游戏,本着幼儿主体的原则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自主创编表达,幼儿的表演欲望较高积极性很强,在其中鼓励幼儿有不一样的想法,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随后的“换朋友”采用外圈不动里圈动的形式,幼儿很快就理解并且做到,换朋友的难点迎刃而解。
不足:
在感受音乐中可请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示一下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进一步加深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在活动中个别幼儿不卡节奏有点跟不上活动进度,后期会进一步提醒与引导幼儿,相信幼儿会表现的越来越好。
舞蹈教学教案篇4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观察、体验、探究、合作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练为主旨,重点体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性、探究性和特色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突出合作学习、在学练中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在学练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愉悦感。
二、教材内容
1、民族传统体育:竹竿舞
2、现代舞:街舞
三、教学对象:
水平四(八年级)
四、教材分析
依据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充分利用和开发宝贵的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资源,民族民间体育教学模块的教学要求,结合云南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特点,选择黎、(苗)族竹竿舞健身舞蹈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敏性。
本课通过竹竿舞基本动作教学,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编能力。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选定,突出了八年级学生的体育健康目标要求,符合本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两种地域性民族运动项目的技能技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竹竿舞基本节奏学习
2、教学难点:竹竿与跳杆的协调配合
六、学情分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学生应适当学习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发扬本地文化。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习水平在水平四。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等能力,通过多年的体育课训练,身体锻炼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动能力。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科学学习民族文化、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
七、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竹竿舞的学习,增强学生民族传统体育知识,拓宽视野,了解竹竿舞的基本动作。
2、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竹竿舞的基本动作,掌握竹竿舞的动作要领,发展学生合作创编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积极性和创造性,体会民族传统体育带来的乐趣,增强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
八、教学设想
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学生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展现自己。教师只是提出一些基本的活动要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动作,掌握技术,教师只起到组织引导作用。这些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体育实践能力,又使学生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采用循序渐进,整体、个人和小组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互评与自评,既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九、学法指导
(一)教学方法
采用指导法、激励法、合作法、 尝试法、 体验法、 讨论法和互评法。
(二)学法设计:
1、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2、加强对学生技能动作的指导,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3、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加强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竞争意识。
十、教学流程
本课采用“导入---尝试---比较---讨论---创造---练习---展示--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的方法。在体验、实践、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积极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当中。
十一、教学过程
(一)收心引趣
课堂常规,提出“云南省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同学们了解的少数民族健身和娱乐项目有哪些”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二)愉悦身心
结合黎、(苗)族舞蹈《竹竿舞》进行拉伸操帮助学生活动身体各关节,预防伤病的发生。
(三)合作学习,掌握技能
1、教师讲解示范竹竿舞基本动作要领,学生跟随学习。
2、学生分小组进行竹竿舞基本动作的练习和串连。
3、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评价。
4、游戏:喊数抱团游戏。
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培养集体荣誉感。
(四)陶冶情操,整理与评价
1、背景音乐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身心的调整与放松。
2、课堂小结,师生互动,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总结本节课学练情况。
3、收拾器材。
十二、学生身心状态预计
整堂课练习密度约为:55--65%,练习强度为中等强度。
十三、课堂情感氛围
1、激发兴趣;
2、积极思维;
3、协作互助;
4、守纪、紧张、奋进、活泼。
十四、场地器材设计
1、音箱一个
2、篮球场一块
3、竹竿20根
民族传统体育课
教学内容
1、竹竿舞 2、街舞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竹竿舞的学习,增强学生民族传统体育知识,拓宽视野,了解竹竿舞的基本动作。
2、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竹竿舞的基本动作,掌握竹竿舞的动作要领,发展学生合作创编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积极性和创造性,体会民族传统体育带来的乐趣,增强学生团 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竹竿舞基本节奏学习
2、教学难点:竹竿与跳杆的协调配合
场地器材1、篮球场
2、音响设备
教学
步骤时间教学内容
预设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形式次数强度
收心引趣2分钟
一、课堂常规
目标:学生精力集中,
提高学习兴趣
1、师生问好
2、通过提问与学生交流,导入课的教学目标、内容。
3、安排见习生
1、学生成四列横队集合,动作快、齐、静。
2、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听取教师讲解本节课教学目标、主要内容。
愉悦身心4分钟
1、喊数抱团
目标:学生充分热身,
对本节课学习产生兴趣,期待学习
2、徒手操练习
1、示范领做
1、集中注意力练习。
2、充分活动开身体各 关节,以更好的预防伤病。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预设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形式
兴趣培养6分钟
一、街舞
目标:通过街舞练习,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集体感。
1、组织
2、播放音乐
1、集中注意力练习。
2、享受街舞带来的快乐。
1、步法练习
2、敲竹竿练习
3、步法和竹竿结合
4、音乐配合完整跳好竹竿舞
1、教师示范动作练习
2、指挥学生练习,监督指导,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做的好的语言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在练习中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3、及时点评,表扬优秀。
4、和学生一起展示竹竿舞的跳法。
要求:和学生互动,有活力、有激情。
1、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到练习中去,认真练习团结协作。
2、认真听老师点评。
3、积极参与练习,乐意接受教师指导。
4、主动展示,认真听教师的点评,学会自评、互评。
5、和老师一起展示竹竿舞的跳法。
要求:团结协作、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舞蹈教学教案篇5
课题:基本功训练
教学目标: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发
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动作时所需的软
度、力度、开度。
教学重点、难点:要注意教学方法,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拉伤韧带,还要
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练习,错误的方法会让训练适得其反。
教具准备:音乐播放器,音响 把干等;
教学内容:
一、介绍舞蹈基本功的作用:
1、通过练习可达到身体的直立感和稳定性,以及较准确地移动重心的能力。
2、开发智力,表现美。学生掌握把上、把下各种舞蹈动作技巧,这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她们掌握的不应是僵死的形体动作,而应该是渗透充满了情感和想象的舞蹈艺术语汇,也就是不能死学,学死。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要发展形象思维,自由地、创造性地组合表演动作,直至能较成功地创编舞蹈、舞蹈律动和游戏作品。
二、教学生练习一些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1、素质训练:素质训练是对初学舞蹈的学生身体各部位的作用。刚开始学习舞蹈的学生,对舞蹈的接触不同,在理解与接受能力方面也不一样,身体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差异。素质训练就是为了解决学生身体自然条件的差异,缩短学生身体素质和专业需要的距离。
2、形体训练:形体练习即塑造身体的体态姿势,使身体各部位达到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整个动作更具美感。形体练习是构成舞蹈语汇的基本条件,是推向舞蹈艺术的必经之路。
3、技巧训练:学生在有一定的身体素质能力基础上,进行技巧训练。技巧有一定的难度,是技巧性很强且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的能力、条件、特长来“因材施教”。训练中,以单一项目反复练习为主,力求达到稳、准、动作流畅的标准。
4、舞姿训练:舞姿即身体的基本姿势形态。舞姿讲究“手、眼、身、法”,是配合身体躯干、腿部、手臂、头和眼睛的协调性而完成。
三、把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教给学生。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述法和手把手的教育法来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
1, 向学生介绍舞蹈基本功的重要性,它是学好舞蹈的基石。 2, 向学生介绍舞蹈基本功在舞蹈中的作用。
3, 示范练习基本功的方法。
4, 让学生模仿,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以指点和纠正。
5, 让学生互相帮助来完成软开拉伸动作,同时配上抒情的音乐让
学生放松紧张的身体。
6, 由我带领学生做一些放松运动。
舞蹈教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欢乐,体验与朋友一起跳舞的愉快情绪。
2、能根据歌词自编动作,并初步学会跳邀请舞。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
2、熟悉歌曲,初步会唱。
3、场地准备一个大圆圈。
活动过程
1、熟悉歌曲,演唱歌曲。(幼儿能够熟悉歌曲的曲调,会唱歌曲,理解歌词的含义。为幼儿创编动作作准备。)
2、启发幼儿创编动作,并在此基础上集体讨论,确定邀请舞的动作。(从幼儿创编的动作中选取优美的动作作为集体舞但是动作,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指导幼儿随音乐边唱歌边练习表演,要求动作合拍、优美。(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感受动作,学习动作,为集体邀请舞做好准备。)
4、指导幼儿学习跳邀请舞。(重点引导幼儿分清乐句,找准音乐的最后一拍。)
游戏可以反复多次,开始的时候每做一次教师给予评价,纠正幼儿存在的问题。幼儿熟悉舞蹈以后,可以连续进行。教师参与游戏,增加游戏的欢乐气氛。
延伸:此游戏可以在日常活动中进行,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和同伴、老师一起游戏。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可前已经听赏多次,对歌曲的旋律、节奏已经比较熟悉了,所以小朋友在学习歌曲的时候是很顺利的。在进行舞蹈动作探索的时候,小朋友也能根据已有经验积极进行尝试。在活动中,很多小朋友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前奏结束,朋友还没有找好,慢了哪怕是一小会儿就影响了下面的整套动作,因为音乐很快,除非跳掉动作才能赶上。但是小朋友都只会按部就班地一个一个动作进行下去。所以活动中最主要的还是听辩前奏,因为前奏部分是小朋友找朋友的部分,前奏结束,小朋友必须已经找到朋友。歌曲开始就已经要开始邀请了。
舞蹈教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向解放军叔叔学习的愿望。
2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形象,感知歌曲雄壮有力。
3启发幼儿创造性模仿“吹喇叭”“打鼓”“打枪”“开炮”等动作,并情绪饱满、动作有力、合音乐节拍。
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在感知歌曲的基础上创编“吹喇叭”“打鼓”“打枪”“开炮”等动作。
2鼓励幼儿情绪饱满、动作有力、合音乐节拍地表现“小兵”形象。
活动准备:
1精神准备:初步欣赏和感知歌曲。
2物质准备:小椅子有间隔的摆放、红色五角星头饰若干、图谱、解放军或录像课件、录音机/带。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向解放军叔叔学习的愿望并引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带领幼儿头戴“军帽”随音乐有节奏地拍手进入活动场地。
2出示或录像课件,提问:这是谁?解放军叔叔有什么本领?他们在打敌人时表现得怎样?你们想不想当小兵一起学习解放军叔叔?教师当指挥员发出口令:请小兵们起立、稍息、立正、敬礼、礼毕;全体自豪地说:“我是小兵”。
3导语:小兵要练什麽本领呢?请听歌曲《这是小兵》。
二、倾听音乐、熟悉旋律,感知歌曲雄壮有力的情绪
1在教师适当的体态和面部表情感染下,安静的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
2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及动作节奏。
3随音乐合拍有力的拍手,进一步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情绪。
三、启发幼儿创造性的模仿“吹喇叭”“打鼓”“打枪”“开炮”等动作,配合音乐节拍,动作有力、情绪饱满。
1启发提问,引导幼儿逐句创编并从跟随教师唱歌词练习每个创编动作,逐步过渡到随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2随音乐节拍,教师带领幼儿动作有力、精神抖擞的完整表现舞蹈。
3分男兵、女兵上前“操练”,引导幼儿相互评价。
四、教师小结。
教师:小兵还有什么本领呢?用什么动作表现?走,咱一起到操场上练练吧!随音乐出活动室。
活动延伸:
继续创编小兵练本领的动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