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出自唐代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
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赏析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次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出自唐代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随君 一作:随风)
赏析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代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都与之相近。而细加分析,则两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读了这两句诗,人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六、七月呜叫,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所以叫杜鹃啼归,简称子规。杜鹃鸟意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关于它的诗词数不胜数,文化意蕴丰富多彩。
一、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苏轼《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松林间沙路洁净得不沾泥土,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声在回荡。作者虽贬官黄州,但他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的乐趣,杜鹃鸟在这里烘托了作者伤春、惜春之情。曹雪芹《红楼梦·桃花行》:“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借杜鹃鸟来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二、感慨险峻、亡国之情
李白《蜀道难》中有:“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诗人借景抒情,“子规啼月”是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象,在这里烘托了凄凉的氛围,渲染了旅愁和蜀道古木荒凉、危乎高哉的险峻雄奇景象,因而成为千古名句,广为流传。
李煜《临江仙》中有:“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子规相传为失国的杜宇之魂所化,因而人们常借它表现亡国之悲。这里诗人已预感到亡国,内心悲痛惆怅万分,就借子规这个形象鲜明的意象来传达亡国之音。
三、倾诉悲苦、哀怨之情
白居易《琵琶行》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被贬江州,月夜送客,听到琵琶女被弃的故事,诗人伤感万分,再联系自己,谪居卧病浔阳城,苦竹绕宅,朝晚听到杜鹃啼血,悲伤无限。
李商隐《锦瑟》中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诗人巧妙地化用了上述典故,把自己的悲苦哀怨写得淋漓尽致。
四、抒发乡愁、思念之情
《华阳国志》中有:“子规鸣声凄厉,最容易勾起人们别恨乡愁。”杜鹃的鸣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去。”所以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它很容易引起游子的乡愁和思念亲人的感情。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起句写眼前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曲折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与深切同情。
古人以杜鹃意象为介质,表达诗人特定的思想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古诗词的意蕴,也让我们欣赏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
祖饯河水上,离情郁难舒。彼此谅衷素,值兹孟夏初。青青河畔草,嘉麦生同墟。子今京国去,结驷耀通衢。冠盖欻交会,连璧粲琼裾。既抱贞持操,甘等常人愚。亮节贵有爱,洪涛奋鹍鱼。抡材仍射策,陈纲当晏如。昔为凫舄令,展转惜居诸。葵藿仰朝阳,寸心万里俱。努躬崇令德,世泽遗乡闾。言睇贺兰巅,雪影袭云虚。为作远塞别,歌成不能书。击筑继慷慨,对景两踟蹰。——明代·边定《送王时敏之京》 送王时敏之京 祖饯河水上,离情郁难舒。
彼此谅衷素,值兹孟夏初。
青青河畔草,嘉麦生同墟。
子今京国去,结驷耀通衢。
冠盖欻交会,连璧粲琼裾。
既抱贞持操,甘等常人愚。
亮节贵有爱,洪涛奋鹍鱼。
抡材仍射策,陈纲当晏如。
昔为凫舄令,展转惜居诸。
葵藿仰朝阳,寸心万里俱。
努躬崇令德,世泽遗乡闾。
言睇贺兰巅,雪影袭云虚。
为作远塞别,歌成不能书。
击筑继慷慨,对景两踟蹰。 赠别劝勉 注释 ⑴这首诗选自《弘治宁夏新志》(《嘉靖宁夏新志》亦收录此诗)。此诗是作者送王时敏到京师时写的赠别诗。王时敏,不详。
⑵祖饯: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叫“祖”,后因称设宴送行为“祖饯”,即饯行。河:指黄河。
⑶衷素:内心的真情。素,通“愫”。
⑷河畔草:《嘉靖宁夏新志》作“河畔柳”。
⑸嘉麦:生长得特别好的麦子。墟:土丘。
⑹子:古代对男子的通称,用作表敬意的对称词。京国:京都。
⑺结驷:用四匹马并辔驾一车。通衢:四通八达之道。
⑻冠盖:指仕宦的官服和车盖,也用作仕宦的代称。欻:忽然的意思。
⑼连璧:两璧并连,常以喻并美的事物或人。粲:鲜艳。琼裾:裾,似应作“琚”,琼琚,华美的佩玉。
⑽抡材:选择木材。后借指选拔人才。射策:汉代取士有对策、射策之制。射策由主试者出试题,写在简策上,分甲乙科,列置案上,应试者随意取答,主试者按题目难易和所答内容而定优劣。上者为甲,次者为乙。射,投射之意。
⑾陈纲:陈述治国方略(此解释不一定正确,求证博友)。晏如:安然。
⑿凫舄令:传说东汉时叶县令王乔尝化两舄(鞋子)为双凫,乘之至京师。凫,野鸭。旧因用为地方官故实。
⒀居诸:《诗邶风日月》:“日居月诸。”居、诸,本是语助词,后借指光阴。
⒁葵藿:葵和豆的花叶倾向太阳,故古人每用为下对上表示忠诚渴慕之辞。藿,豆叶。《广雅释草》:“豆角谓之荚,其叶谓之藿。”
⒂努躬:意谓努力亲身去做。令德:美德。
⒃世泽:祖先的恩惠。乡闾:即乡里。
⒄言睇:一边说话,一边斜视,流盼。贺兰巅:贺兰山山顶。
⒅“击筑”句:用典。战国燕太子丹遣荆轲入秦刺秦王,送之易水上,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征之声,士皆涕泣。后用为慷慨悲歌之意。筑,古乐器,似筝,击之以和歌。
⒆踟蹰:徘徊不进。边定[元]字文静,陇西(今甘肃)人。武子。正书学宣昭亦称善。
边定
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徐州见柳花。朱雀桥边看淮水,乌衣巷里问王家。千闾万井无多事,辟户开门向山翠。楚云朝下石头城,江燕双飞瓦棺寺。吴士风流甚可亲,相逢嘉赏日应新。从来此地夸羊酪,自有莼羹定却人。(定却 一作:味可)——唐代·韩翃《送客之江宁》送客之江宁
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徐州见柳花。朱雀桥边看淮水,乌衣巷里问王家。
千闾万井无多事,辟户开门向山翠。
楚云朝下石头城,江燕双飞瓦棺寺。
吴士风流甚可亲,相逢嘉赏日应新。
从来此地夸羊酪,自有莼羹定却人。(定却 一作:味可) 赠别 , 赞美友人南过猿声一逐臣,回看秋草泪沾巾。寒天暮雪空山里,几处蛮家是主人。——唐代·韩翃《送客贬五溪》
送客贬五溪
南过猿声一逐臣,回看秋草泪沾巾。寒天暮雪空山里,几处蛮家是主人。 赠别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唐代·高适《送董判官》
送董判官
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赠别 , 友人勉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