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外国人来说,尤其是对于那些生活在唐人街附近的外国人,他们可能比我们更加了解春节的来历和相关的习俗,反而是在国内大家似乎对于传统节日不再感兴趣,一些传统的习俗也都在逐渐抛弃。
首先,每年的春节前夕,这些外国人也会准备非常多有关春节的物品,比如说各种各样的红灯笼,各种各样的红天花和各式各样的春节服装,对于这些外国人来说,他们对于春节也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就好像我们对于其他国家的节日一样好奇一样,而且对于这些外国人来说,他们对于春节的研究也是非常透彻的。非常清楚春节的整个来历,和春节每一天的各自习俗,虽然说在中国各地各个地方的春节可能在习俗的细节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大致上面是大差不差的,所以说对于这些外国人来说,他们会按照大部分的选择来过春节。
而等到除夕夜,他们也会准备一大桌的美食来供他们享用,虽然说整体的制作菜品可能会和我们的不一样,甚至会融入他们各自国家的习俗,但是总体来说也是讲究一个热闹的氛围,他们也会制作各自的菜肴,然后整个一家人围坐在餐桌面前工作讲究,他们也把这一天的节日和他们传统所度过的圣诞节放在了同等的地位上面。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和其他朋友一起拜年,也会去到唐人街上面去看各种各样的春节表演,比如说舞狮放烟花等等。
所以说对于这些外国人来说,他们在过春节的时候,总体的习俗和我们也差不多,但是他们更加注重过节的气氛和对于习俗的把握,在这一点上我们国人在对待春节的时候,可能还没有这部分外国人这么讲究了。
由于我们和歪果仁们的出生背景、周遭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种不一样,所以“小误会”是非常容易产生的。和外国人的交流中你发生过哪些哭笑不得的误会?
Have you had anything No So you haven't had anything Yes这是我跟外国室友发生的对话,说完他就懵了。
(很多外国友人都被中国孩子们这么搞迷糊过,来,你先来自己翻译一下,你是不是认为是:“你吃了吗?没。所以你什么都没吃咯?是的。”其实后面的回答是错误的。如果问So
you haven't had anything的时候,你想表达“是的我没吃”的话要说No,表达“不我吃了”要说yes
反义疑问句,自己回去翻开初中课本好好查一下!)
还有一次,为了向这位室友展示中外友谊的重要与伟大,给自己起了一个外国名字,叫Tom。他听到以后,一脸惊诧的眼神看着我。我们混熟了以后,他告诉我,在外国叫Tom就如同外国人给自己起个中国名字叫葫芦娃是一样一样的。尼玛,这不是英语课本上外国人经常说的名字吗?对了外国的动画片里有一个很蠢的猫好像也叫Tom。
我当年去美国的时候,在星巴克点冰咖啡想要吸管,于是大声问到:Can I have a pipe服务员愣了,然后说:You are not in Netherlands因为抽大麻用的很大的玻璃管叫pipe,而荷兰是大麻合法的,许多卖大麻的地方都叫coffee shop(大王来普及一下正确的吸管的英文说法:straw)我勒个去,这是为什么?我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结果就是这样?自认为英语四横过关的呀。
好吧,我承认就是我low了,行不行?我学英语的时候,学到自己的都恶心的地步,晚上做梦都是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地步,现在呢?英语已经还给老师了,你还记得学生时代的哪句经典的英语句子呢?
相信大家对许多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并不陌生,例如Taoism(道教)、KungFu(功夫)、Kung Pao Chicken(宫保鸡丁)、Taichi(太极)等等。
看到这些词的拼写,很多人最奇怪的感受就是它们把“浊音”都拼成了“清音”。比如dt,bp,gk。明明是 Gong Fu却非要拼成KungFu。
虽然这些拼法有几分独特,但是见得多了,大家也慢慢习惯了。任何一位留学生,都能在海外中餐馆自信地点上一道“空抛Chicken”。许多语言学午餐的读者更能直接解释道:“这是威妥玛拼音,就应该是这么拼的”。
的确,这些拼法来自于威妥玛拼音(Wade-Giles romanization)。威妥玛拼音也叫威翟式拼音。它在19世纪末由英国外交官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所创制,并被用于其所著之汉语课本《语言自迩集》内。后又被时任英国驻宁波领事的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进一步优化并系统性地应用在他编撰的《华英字典》里。
上:威妥玛与《语言自迩集》下:翟理斯与《华英字典》
不过,为什么英国人设计的威妥玛拼音会“清浊不分”呢?
这是因为,我们平时所说的所谓汉语拼音中的“清音”“浊音”都是非常不准确的说法。
其实,汉语拼音中的b、d、g都是清音,只不过它们是不送气的清音,在国际音标中它们分别写作[p],[t],[k]。进一步解释之前,我们首先厘清两个概念:清音(voiceless)和浊音(voiced)。
把手放在喉咙上,跟着午餐君发几个音,感受它的振动:
这其实是一张喉咙痛的,但你知道怎么把手放在喉咙上吧?
发清音时,声带不振动;发浊音时,声带振动。
(Interactive Sagittal Section by Daniel Currie Hall)
尝试说“啊——”,你的手很明显能感受到振动,因为所有元音都是浊音。
连续说“妈妈妈”,你也能感受到持续的振动,因为鼻音[m]和元音[a]都是浊音;
但是如果你连续说“爸爸爸”,你会发现振动不是连续的,字与字之间明显有停顿,而且停顿恰恰发生在你说b的时候。这说明了普通话的b是清音,对应国际音标[p]。
既然汉语拼音的b、d、g对应国际音标[p]、[t]、[k],那汉语拼音的p、t、k又对应什么?我们再区分一下送气(aspirated)和不送气(unaspirated)的概念。
再跟着午餐君一起,把手掌放到嘴前:
我想你也知道怎么把手放在嘴前,但你猜这本来是一张什么
试着说“他他他”,手能明显感受到气流,说明拼音t是送气音;
再试着说“打打打”,手并不能感受到明显气流,说明拼音d是不送气音。
送气在国际音标中用角标[]表示。汉语拼音p、t、k对应国际音标[p]、[t]、[k]。
威妥玛拼音的字母选择依照了反应实际音位的思路:既然是清音,就用清音字母拼写。汉语拼音的b、d、g对应威妥玛的p、t、k;汉语拼音的p、t、k对应威妥玛的p’、t’、k’。威妥玛系统用撇号表示送气。
浊音怎么才算浊?
我们认识到普通话中的b、d、g和英语中的/b/、/d/、/g/发音并不相同。普通话的b、d、g是清音,而英语中的/b/、/d/、/g/是真正的浊音。不过,尽管如此,英语中的浊爆破音也并不总是那么“浊”。
我们再来认识两个概念:爆破音(plosives)和除阻(release)。首先爆破音的概念大家很容易理解,大概就是说话的时候容易喷口水的那几个音。
汉语拼音中有三个清不送气爆破音b、d、g和三个清送气爆破音p、t、k;英语中有三个浊爆破音音位/b/、/d/、/g/和三个清爆破音音位/p/、/t/、/k/。
人在发爆破音时会先在口腔内构成一个阻碍,比如:
发p时我们紧闭双唇
发t时我们舌尖会向上抵住牙龈或齿背
这时,发音的气流会因为这些阻碍而无法通过。
接着我们移除这些阻碍,也就是除阻(release),比如:
把紧闭的双唇张开
把抵着齿龈的舌头松开
让气流通过,发出声音:
(learnlanguagesonyourowncom)
英语中虽然有浊音/b/、/d/、/g/,但是它们在单词开头时只能说是有一点儿“浊”,声带振动远不及它们出现两个元音之间的时候显著。
而法语、西班牙语中的词首的浊音/b/、/d/、/g/为了显得特别“浊”,讲法语或西语的人会在“爆破”之前就提前开始振动声带(pre-voiced)。
语音学上用 Voice Onset Time(VOT)来描述从除阻(比如张开双唇)到开始振动声带的时间:
负的VOT值表示声带振动开始时间早于除阻时间
VOT为0表示除阻和声带振动同时开始
正的VOT值表示声带振动在除阻一段时间之后才开始
我们以双唇音(如b、p等)为例,看一下上述三种情况下除阻和声带振动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法语和西班牙语词首的浊爆破音具有负的VOT值,所以听起来比VOT为0的英语浊音更“浊”一些。形象地说,在张开双唇之前。讲法语的人就要开始“哼哼”了,这样双唇张开时,可以保证声带仍处于振动状态,浊音听上去也就尤其明显了。
而之所以法语和西语的浊音要这么“浊”,是因为法语和西语的清爆破音是不送气的,所以Paris翻译作“巴黎”而不是“啪黎”。如果浊爆破音不显得尤其浊一些,就不能和清音区别开了。
而英语中的浊爆破音/b/、/d/、/g/在单词开头时的VOT在0左右,声带振动与除阻(比如张开双唇)几乎同时开始。这令英语单词开头的浊爆破音只是部分浊化,或几乎等于清不送气爆破音[p]、[t]、[k]——这两者其实只有十几毫秒的VOT的区别,而具体是哪一种取决于个人的发音习惯。
因此,当一个讲汉语的人发出汉语拼音b,也就是一个清不送气[p]时,讲英语的人会以为他听到了[b],因为汉语清不送气[p]和英语[b]的VOT基本上都是0。但讲法语的人不会认为这是[b],因为法语中的浊音必须提前振动声带。
清不送气音始终要比一个真正的浊音要更为容易发音,这也可能是为什么今天的普通话没有了浊爆破音。
汉语拼音比威妥玛拼音好在哪儿?
既然普通话只有清爆破音,为什么汉语拼音要引入浊音字母呢?
首先,像威妥玛拼音这种只用清音字母拼写清音,用附加符号区分送气的拉丁化思路不仅被应用于官话的拼音,许多其它早期的汉语方言拉丁化方案也是这么处理的。例如沿用至今的港英政府的广东话拼音系统。
地名古洞(发音类似g dong)拼作 Kwu Tung
(construction-postcom)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便会发现这种设计带来的问题:比如,香港地名湾仔(发音类似wn zi)拼作Wan Chai,而地名柴湾(发音类似ci wn)拼作Chai Wan。
(右:by Qwer132477/Wikipediaused under CC BY-SA 30/ cropped from original)
柴湾 Ch’ai Wan中表示送气的撇号被省略,造成了两个声母不一样的字使用了同样的拼法。这也是类似于威妥玛的拼音系统受到诟病的原因之一:撇号在应用中经常被省略,造成清送气音与清不送气音不能够被区分。
即使撇号得到了正确的使用,由于绝大多数讲英语的人并不了解撇号在此处所代表的涵义,所以他们发音时会默认把所有清音都送气,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听到老外说“空抛Chicken”而不是“宫保Chicken”。
既然普通话中没有浊爆破音,用浊音字母来表示清不送气音就不会造成任何歧义,反而好过更忠实于实际音位的方案,而且这样也能实现一字对一音的效果。
许多较新的汉语方言拼音方案也采用了类似的处理思路。韩国现行的韩语拉丁化方案,也使用浊音字母来拼写清不送气爆破音。
总之,威妥玛拼音在清不送气爆破音的字母选择上有它的道理,但这种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并不能很好地体现汉语官话的发音。不过,我们不可否认威妥玛拼音对于汉语言文化的贡献。作为最早的汉语拉丁化方案之一,它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了汉语,也将中国的文化概念带向了世界。
参考资料
Mannell, Robert“Voice Onset Time (VOT)”Phonetics and Phonology,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Macquarie University,1 Aug2009 Web23 Jan 2018 clasmqeduau/speech/phonetics/phonetics/airstreamlaryngeal/vothtml
"Wade-Giles"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Wikimedia Foundation, Inc,29 Dec 2017 Web23 Jan 2018 enwikipediaorg/wiki/WadeGiles
留学生活里也少不了恋爱这个甜甜的环节,很多同学想知道这其中是不是也存在一些中外差异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找个外国男朋友是怎样的体验?其实对于谈恋爱来说,很多重要的东西都跟男朋友是哪国人关系不太大,但是小事上确实会有些不同的体验。
他还不知道哪来的中国南方口音,一边学还一边“ shan (二声)弃”。我就得“嫌弃,嫌,sand, ssss, you know 嫌弃!” 等他学会我都忘了一开始嫌弃他什么来着了,多耽误事!不过下次可能他就记住了,再给他一个“嫌弃的眼神”他就知道说,“噢,你用嫌弃的眼神看着我。”
类似的还有,不知道男生是不是都喜欢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比如,机械键盘!非要说自己的键盘不好用,出去逛的时候看到什么键盘呀鼠标呀就走不动。然后我就想扔给他一句“烧包”。但是我得给他解释,“烧包, means you are spending lots of money on things you don’t need”他说,“哦,我骚包”。又是不知道为什么舌头就是捋不直,说英文的时候不是好好的嘛!
不过他中文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英文好所以关键时候很有用!比如我考 GRE 的时候,阅读看见个不认识的单词懒得查,可以直接问他。作文自己写没动力,可以拉他跟我一起写比谁写得快。
当然了,GRE 水平的英语很多老外也不知道,很多单词也不是“外国男朋友”都会的,得是“英语好的外国男朋友”。就像中国人也有很多中文很烂、成语乱用、写作一团糟的。
欢迎大家评论互动!
老外说lmfao是什么意思具体如下:
LMFAO是一种英语网络语言,意为“大笑,滚动,打倒”。它常用于表达对某些事情或行为的极度滑稽和荒谬感。LMFAO是一个缩写词,由LMAO和ROFL的组合构成。LMAO代表“大声笑”,而ROFL则代表“滚动着笑”。
LMFAO因此意味着一个人正在大笑,并且可能在地上翻滚。通常情况下,LMFAO被用于网络聊天、社交媒体和其他在线平台上的讨论中,用来表示对某件事情或者某种行为的极度滑稽和荒谬感。例如,在一个搞笑视频或后留言“LMFAO”表示自己很惊讶和开心。
LMFAO最早来源于美国的网络文化,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时代。随着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这个短语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它甚至被LMFAO音乐团队采用作为他们的艺名。和LMFAO类似的英文网络语言包括LOL大声笑,ROFL滚动着笑,LMAO大笑等。这些网络语言通常用于描述看到或经历了某些搞笑的事情时的反应。
总之,LMFAO是一种表示对某些事情或行为极度搞笑和荒谬感的英文网络语言,寓意是你正在大笑并可能在地上打滚。它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时代,现在已成为许多人在社交媒体和在线聊天中使用的俚语之一。
扩展知识:
英语单词(English words)的产生是汉英两种语言双向交流的产物,一些带有中国特色的名称和概念进入了英语词汇,同时还有一些英语词汇进入了汉语,在文化环境中衍生出新的含义,形成了英语词汇的语义文化特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