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笔记 生物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达成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笔记 生物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达成,第1张

  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教书育人为教师的天职,育人更是首位,结合生物教学,针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实际,将情感目标渗透于日常教学中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新课标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中明确提出“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健康向上人格的重要表现。教师应结合教学,寻找知识教育和爱国教育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感受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和聪明才智,特别是新中国建成后的迅速发展,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肯定我国的优势又指出不足。如在进行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保护”的教育时,笔者通过大量事实例举了我国生物资源的丰富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让学生深切体验到“地大物博”的中国,令人自豪的中国。同时,还向学生指出,我国生物多样性不容乐观,由于盲目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许多生物灭绝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大。我国的生物资源并不丰富,加之我国生物科学的发展比起许多先进国家,也相对落后。因此生物资源有待保护和发展,我们应该有危机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真实地了解我国的现状,能够正确分析、对待我国在社会发展中遇到的一些现象,增强爱护祖国的情感和为改变祖国现状、祖国发展而努力学习的紧迫感。

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托尔斯泰说过:“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和失败”。 大到对社会、对祖国的责任感,小到对工作、学习的态度都与平时良好习惯的培养分不开。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如“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中,特别强调“种子是有生命的,请你好好照顾它”。学生在按时浇水、仔细观察的同时,明确自己的责任,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其他生命负责。生命科学的发现和研究过程,科学家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是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明代李时珍的故事,酶的发现史等。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鼓励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民族精神。

三、启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

“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是新课程的情感目标之一。从清华学子的伤熊事件到中学生的自杀、杀人事件,包括对幼小动物的蔑视,都体现出当代中学生生命意识的淡漠。在生物课堂中,要教育学生珍爱人类的生命,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体验生命的奥秘。教育学生珍爱动、植物的生命,培养学生关注生命、爱护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生物学科的许多实验材料都是活的动物,对这些动物的爱护和妥善处理,是生命教育的好契机。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后,提醒学生将鼠妇放回它们的“家”;在调查校园植物时,不乱攀折花木,不践踏草坪;在遗传病调查时,正确对待残疾人群体,给他们以人文关怀……从细节做起,保护周围的生命,关爱自身和他人的生命,树立提高生命质量的意识。

四、深化学生的环境意识

新课程提出“热爱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情感目标,这也是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备素质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使他们明确自己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备知识。因此,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应始终贯彻环保意识。如通过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产生深深的环境忧患意识,“设计绿化方案”、“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等活动将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总之,任何一堂生物课都是情感教育的舞台,教师要仔细挖掘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就一定能收到实效。教师在表达情感时要注意实事求是,真情实意,并且理论联系实际。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科学,动手实验、调查、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都是落实情感目标的良好途径。教师要多动脑,尽量创造实践机会。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责任感,深化生命意识、环保意识。学会宽容,帮助学生成为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小时候缺爱对孩子人格形成有这样一些主要影响:

1容易不相信自己

因为缺少爱,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不好的,所以没有人喜欢。这会导致他人格的自卑,无论待人处事,关键时候,他的自卑一定会出来阻挠他达成希望的目标。恋爱中他会惶恐不安,担心爱人会离开自己,或者觉得对方看不上自己干脆先下手为强宣布分手或者以分手相要挟。工作中安排一项有些难度的任务就会失眠、焦虑、担心,以至正常的工作都不能顺利进行了。

2不容易相信别人

一般来讲,孩子出生以后接触的第一位同性或异性就是自己的父母,如果孩子缺爱,也就意味着跟第一位同性或异性之间没有建立很好的爱的关系,爱的关系之一是信任。所以,之后孩子在跟其他同性或异性相处的时候,也会缺乏对他人的信任。这会导致他人格的多疑,总是怀疑别人的言行另有图谋,不敢与人更为亲近。

3缺乏安全感

因为缺爱,孩子的生命就像浮萍一样飘摇不定,这会导致他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不安全感。他会对人对事持否定的态度,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总认为别人对自己会有不利影响而敬而远之;只看到事情的不利之处看不到有利可为的地方,一般采取消极观望的态度。

4情感淡漠

缺爱,就是缺乏爱的语言和行为。因为缺爱,孩子较少听到爱的语言的表达,比如“我爱你,宝贝儿”、“妈妈几个小时没看到你了,好想你!来亲一个!”、“虽然这次没成功,但是爸爸很为你高兴,因为你迈出了第一步。”;也较少体验到爱的行为,比如拥抱、亲吻、抚摸等等。这会导致他的情感淡漠。在以后的亲密关系、上下级关系以及同事关系中都会让人觉得高冷无情,又捉摸不定,难以相处。他自己也很困惑,觉得自己很真诚却没有朋友、找不到真心爱人。这都是因为他小时候没有从身边的人学习到如何表达情感造成的。

小时候缺爱,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有非常大的影响,关系到一个人未来的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就。所以作为父母或者准父母,要安排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表达爱的能力,让孩子在一个温暖、稳定、安全、有爱的环境中逐渐成长为一个自信、友好、乐观、上进、健康的社会人。

       1 教师应该以情施教教师应该善于和学生交朋友,苏霍姆林斯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和学生交往。”情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作用的桥梁和润滑济,情感是打动心灵的秘诀,是打开人的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教贵情深”,有感情就会增加教学的魅力,学生往往因爱你而爱上了英语这门学科,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中,定会收到预想不到的好效果。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注意中心,集中在教学内容的传递上,却没有意识到在传递知识过程中的情感。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知情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效果。教师以积极的情感鼓舞感染学生。同时教师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理论水平,教学水平,精神状态,人格魅力,审美能力及教师的形体语言和口头语的表现对学生起着很大的感染作用。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应充满激情地教学,以丰富的身势语言吸引学生的情感注意。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柏拉别恩做了许多实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音调+55%的面部表情和动作。有了融洽的气氛,再配上恰当的动作以及面部表情,更是锦上添花。          2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英语课堂是实施英语教学的主阵地 语言专家认为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际,师生都是交际的主体,交际是在两个层面上进行的。信息层次和情感层次,英语信息的输入和输出都是在情感的协同下进行的,只有师生处于平等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发挥;只有使课堂交际化,师生才能融合在智力与情感的交际过程中; 只有学生身体力行,经受多方面的学习和锻炼,素质才能不断提高。而传统的教育思想是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师生关系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师生间缺乏广泛的、全面的、深入的情感交流和精神、道德、人格等方面的交流,学生只能被动地服从教师的权威。在这种教育思想影响下,学生毫无个性,缺乏创造性,师生关系淡漠,大部分学生害怕老师,对英语教师,英语学习没有情感,激发不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者诸多的问题。          3 教师应该在平日的教学中注意寓教于乐孔子在《论语》中早已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当然寓教于乐,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现仅举一例,听力理解能力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听力的提高必须依靠多听多练。首先,要让学生有听的兴趣。抓住时下学生喜欢听流行歌曲的心理,在课余时间利用电教设备放一些经典的流行英文歌曲、英文MTV等给学生听,在优美的歌声中进行音乐渲染,创造情境,培养英文学习兴趣。另外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讲为主,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板书,有时辅助以卡片、实物、小黑板等,均以静态形象出现,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枯燥,而使多媒体进入课堂,发挥了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优势,为激发学生思学、乐学提供了条件。同时积极创设有利于英语教学的物质环境,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如校园布置的标识和指示语等用英语或双语书写,教室的布置有英语的特色,为学生创设乐学的环境。还要积极开展英语的课外活动,创设有利于英语学习的校园文化环境,如开展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英语角、英语墙报展览、英语周、英语汇报演出和英语夏令营等。总之,课外活动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它有助于学生乐学英语,有助于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培养非智力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有助于完善知识结构,完善个性发展。  4 教材是情感因素的载体中学英语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资源和独特的情感教育价值,如语音,语调的节奏美、和谐美,英语语法不同于汉语的思维方式等,都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情商”,不同的文化差异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和兼容的时代性格,有利于培养学生交际和合作的精神。教材为教师开展情感教学提供了各种情感素材和教学活动的平台。在实施情感教学时,人们往往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教师和学生身上,而忽视了开发和利用教材中所含情感因素,造成情感资源的浪费。所以认真钻研教材,从心理情感维度分析教材,恰如其分地把握语言材料中的感情意义,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将有助于发挥教材中的情感资源,提高学生的情感水平。  5 运用“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以欣赏和夸奖为主导的教育方法,它特别适合于青少年教育,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接受,当然这也需要把握好“度”的问题。赏识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信。教育中的夸奖是对学生良好行为表现的肯定,通过表扬奖励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使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得以巩固和发扬。赏识教育也能够强化学生的自尊心。大量研究表明,在自尊受到保护和鼓励的环境中,学习的认知活动最有效。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和信任学生,小心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因为人人都有一种形成自我概念,并且让他人认可的需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同时也是人际交流的过程。所以教师应从情感角度着眼对教学评价进行优化处理,使教学评价在对学生教学中的反应作出认知反馈的同时,还给予情感上的影响,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积极性评价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最好的激励词。如Good”,“Perfect”, “Fantastic”etc。甚至可以对平时较差的学生说:“You’ve done a good job”这种鼓励的话语,加之教师温和的眼神,会在学生的心理涌起一股股暖流。有时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相应难度的问题,尽量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特色性评价,使学生了解区别于别人的特点和优点,产生一种真正被老师重视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其自尊和自信水平。在教学评价中我们还应发挥主体性评价的功能,通过学生的互评和自评,让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课堂教学评价,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和主体意识,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精神。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要真正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就要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增强教师的责任心,为学生树立行为的标杆。但是,曾几何时,因为种种原因,一些教师的责任意识淡薄了,责任感弱化了,责任心丢失了。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应该找回教师丢失的责任心。

一、找回责任认知

责任认知是教师对责任的内容、意义、价值、社会期望及要求的认识和掌握。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肩头沉甸甸的责任。教师的工作成效如何,关系到学生的幸福与快乐,关系到家庭的希望与梦想,关系到学校的声望与名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甚至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教师作为教育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应该对学生负责任;教师作为研究者,承担着知识创新的神圣使命,应该对知识负责任;教师作为特殊的个体,承担着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神圣使命,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自我教育,才能诚心诚意地去教育学生。”可见,应该对自己负责任,这是教师应有的责任认知。

但是,曾几何时,一些教师应有的责任认知削弱了,教学只剩下了教书,甚至是只剩下了考试分数。在这样的教师眼里,教师的责任只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育人似乎是多此一举,成为研究者似乎与我无关,承担社会责任似乎遥不可及,而自我教育则似乎是可有可无。为了找回教师丢失的责任认知,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彻底改变以考试分数作为惟一标准评价教师的做法,把教师的“育人”成绩纳入评价范围,促使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育人,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学校应该把教研工作放在与教学工作同样重要的地位,应该用抓教学工作那样的热情和精力去抓教研工作,促使教师边教边研,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实现教与研的完美结合;学校还应该为教师创造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引导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强对社会的情感,体会自己所应该充当的社会角色,促使教师拥有“公共情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使命。

二、找回责任情感

责任情感是教师对责任的认同及情感体验,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自己所承担责任的信任、信心和尊重。歌德曾经说过:“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情感,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热爱自己所面对的教育对象,热爱自己所在的学校和社区,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能够把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作为崇高的事业来追求,对工作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任劳任怨,不计得失、不畏艰辛、不畏挫折、锲而不舍;能够维护教师职业的纯洁,捍卫教师职业的荣誉,对教师职业充满敬畏之心,这是教师应有的责任情感。

但是,曾几何时,一些教师应有的责任情感淡漠了,对教师职业缺乏基本的敬畏之心,对教师职业的崇高越来越表示怀疑,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越来越浮躁。为了找回教师丢失的责任情感,国家应该痛下决心,切实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乃至政治地位,为教师的责任情感提供坚实的基础;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采取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形式,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增强教师的职业情感,帮助教师努力加强自己的职业修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充分体会职业的幸福和快乐,努力培养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为教师责任情感的提升提供切实保障和强大的动力。

三、找回责任态度

责任态度是教师对教育工作所做出的积极或消极反应的心理倾向。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说:“如果只把工作当作一件差事,或者只将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是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你依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激情。但如果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看待,情况就会完全不同。”这句话清晰地表明了责任态度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对教育工作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能够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小心谨慎,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般的严谨;应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对教育工作充满浓厚兴趣;应该有对学生和家长负责的态度,对学校和工作负责的态度,对社会和国家负责的态度,这是教师应有的责任态度。

但是,曾几何时,一些教师应有的责任态度发生了逆转,本来应该浑身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充满干劲,现在却是暮气沉沉、萎靡不振、懒懒散散、松松垮垮,对工作采取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混天了日、无所事事、不负责任的态度。为了找回教师丢失的责任态度,学校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心教师的利益和需要,关心教师的幸福和快乐,关心教师的成长和进步;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营造和谐、竞争、进取的氛围,以此激发和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工作兴趣;学校还应该树立对工作负责任的典型,引领教师向榜样学习,学习榜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学习榜样工作的作风、干劲和热情,以昂扬向上的姿态、积极进取的精神、追求不止的行动对待教育工作,以此转变教师的责任态度。

四、找回责任意志

责任意志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调节自己的职业行为,克服困难,履行职责,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泰戈尔说过:“在坚强的意志面前,一切都会臣服。”这句话强调了意志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高度的工作自觉性,因为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个良心活”,与其他职业有着明显的不同,如果缺乏自觉性是不会干好教师工作的;应该有高度的工作果断性,在工作中敢做敢为,敢于标新立异,在困难面前毫不动摇,在问题面前决不优柔寡断;应该有高度的自制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随便向学生发火动怒,对学生的教育保持足够的耐心,对学生的不当行为保持足够的宽容;应该有高度的韧性,有顽强拼搏的精神,有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毅力,有锲而不舍、挫而不折的品质,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这是教师应有的责任意志。

但是,曾几何时,一些教师应有的责任意志动摇了,对工作缺乏责任心,没有自觉性,该上班时不按时上班甚至迟到早退,该认真备课却不认真备课甚至不备课就登讲台,该精心授课却照本宣科、应付了事,该批阅作业时不按时批改甚至干脆不批改,该教研活动、集体学习时却成了旁观者甚至成了缺席者。有的教师在新课改面前无所作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有的教师对学生宣泄不良情绪,甚至把学生当成了出气筒,对学生态度傲慢、盛气凌人,在处理问题时独断专行、我行我素;有的教师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在挫折面前很快败下阵来。为了找回教师丢失的责任意志,学校应该加强规范化管理,完善各种 规章制度 ,落实各种奖惩措施,力求用严格管理、制度约束和措施引导等来锻炼教师的责任意志,提高教师的责任意志水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2734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