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这是一篇长达6000多字且没有多少配图的技术稿……
最近做了几个个案,我看到案主们都有典型的恋父情结,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于是就想写一篇关于恋父母情结的原理、案例分析与疗愈方法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你的生命。
先来普及一下概念,什么是恋父母情结(以下两段文字来自)。
恋父母情结,不是指我们生理意义上的父母,而是心理意象,父母的形象都是经过加工后保存在意识领域里的虚像,这个虚像总是集多种优点于一身,具有超现实的完美性、崇高性,是现实个体的理想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主动对这些形象加以修改,使其符合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和现实需要。因此,这只是一种隐性的对父母亲的依赖。
由于学习或成长的需要,他们逐渐会远离父母,与家长的实际距离相差的越遥远,分离的时间越久远,他们对父母在心理上依恋就越弱。孩子早期的思想在逐渐与外界的接触过程中,不断得到纠正,最终完全走出父母的怀抱,走上独立的道路,形成自己的生活圈子和健康的性取向。
好了,概念交代清楚了,虽然写得比较难懂哈哈,接下来我尽量写得通俗易懂。
我开始知道“恋父母情结”,是来自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他老人家认为:在性心理发展的性器期,儿童的性需要在异性家长中得到满足。即: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的选择对象。
小孩做出如此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性本能”,同时也是由于双亲的刺激加强了这种倾向。
弗洛伊德用希腊神话中的一则悲剧故事,来代表“恋父母情结”。
故事原委我不清楚,大概情节是主人公俄狄浦斯从出生就遭遇了种种痛苦的经历,到最后他貌似叛国起义,杀了国王,娶了王后,后来才知道这国王是他的爸爸,王后是他的妈妈,于是他刺瞎自己的双眼……
所以后来“恋父母情结”,又叫做“俄狄浦斯情结”。
然而我觉得弗洛伊德只谈了“性心理发展”的需求这一原因,并不能从根本上诠释“为什么孩子有性需求会要找爸妈”这一角度,所以我觉得还要加两点原因:
万物都有阴阳,每件事情的发生,也都有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宇宙中所有一切,没有什么是可以“只有阴”或者“只有阳”而单独存在的。
每一个人也是阴阳具足,只是在受伤记忆里,我们以为不是,这也是我们心灵成长想要去到的方向,就是唤醒每一个人内在的阴阳并将其摆对位置。
阴阳本身就是要在一起,男女的肉身也是一样,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孩子在性器官发展期,会去找自己的异性父母,而不是同性的父母;
这也是为什么会莫名地有“母亲偏爱儿子、父亲偏爱女儿”这一说,当然这里一方面是恋父母情结的衍生,另一方面就是阴阳天然相互吸引的特性导致。
在开篇引用的上的背景介绍中说“恋父母情结其实是一种心理依赖”,弗洛伊德老人家的诠释也会让我们这些最会问问题的奇葩产生一个问号:为什么一定要找异性父母,而不是异性小伙伴?
其实,上面两个问题的根源,就是因为客观事实是婴幼儿几乎没有生存能力,他们的生存保障的安全感是要靠爸妈建立的,鉴于这种特殊的肉身和思想条件,孩子们普遍会得到的认知是“我不会,我不能,我不行,我做不到,我还小,我没办法照顾好自己,我需要你的帮助才可以……”
这种心理机制会让孩子无意识地在外在寻找强大的保护。
心理学上称之为“依恋”模式,但我自己觉得我上面说的“对自己的负面解读”,才是“依恋模式”的根本原因,试想,如果你内在觉得自己超级有力量,什么都可以搞定的话,怎么还会去依赖别人呢?
插播一句:依恋模式和恋父母情结不一样,依恋是依恋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不分性别,但是恋父母一定是异性之间的。
好了,综合上面三个原因:性心理的发展规律、阴阳天性要吸引的规律和内心无力需要外在寻找保护的心理机制,我觉得可以完美诠释“造成恋父母情结”的原因了。
透过刚刚上面关于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逃脱了这三个魔爪,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恋父母情结。
先不要不信或者否认。读到这里,你可以尝试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全身放松,然后静静地去觉察我接下来的这个问题:
如果满分是100分的话,你觉得你的异性父母,在你的婚恋关系中的影响有多少分?
直觉跳出是多少分,就是多少分,无需头脑各种分析和修饰。这个分值越高,就证明恋父母情结越严重。
是的,每个人都有恋父母情结,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下面,我将列举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恋父母情结”给我们的人生造成的影响,大家可以参考并探索自己的生命状况。
我重点会讲到“恋父情结”,因为虽然每个男人也都或多或少有恋母情结,但是毕竟男人们大部分靠超强大脑来压抑自己内心的情感,所以来找我做个案的不多,加上我自己又是个女生,所以相对“恋母”来看,更容易谈“恋父”。
以下案例全部属实,恋父母情结的严重程度与序号无关。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活着都是为了去得到内心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过的体验,如果你觉得自己小时候没有得到爸爸的爱,自然长大了就要去寻找男性的爱,表面上是找各种各样的男人,实际内心深层的动力是想弥补小时候爸爸的爱的缺失。
所以为什么会早恋?不管是男孩女孩,都是因为他们小时候得到异性父母的爱很少。
同样,为什么会不断地换男女朋友,或者即便有男朋友,女性却还是会不停地释放出吸引对方的信号,即便有老婆,男士却还是会不停地拈花惹草?根本原因都在这里。
有些女性心理可能觉得“大叔级别的成熟稳重”等所以就喜欢大叔,但实际是内心的恋父情结在作祟;
同样,对于男性,找比自己大很多的女性结婚,也是恋母情结导致,内心深层动力无非是想去重温被妈妈照顾温暖呵护的感觉;
我自己觉得,人的本性简单,但是人的心性却复杂。同样的本性,会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心性,就像同样的恋父情结,却可能上演出“恨爸爸”的戏码。
这里送上我自己的例子。
在第一次学习成长前,我跟我爸的关系,那简直是(鉴于他老人家整天看我的文章,动不动就跟我说“可不可以不要总是在音频和文章里夸我”,所以此处省略一万个我内心与我爸不爽的文字,哈哈哈),用一句话说就是“我不想修复我跟我爸之间的关系”。所以那时的情况多么恶劣,你们自己去遐想吧。
所以当时学到“恋父情结”,我还不屑地说“我还可能恋父”?100分满分,我也就给他打了20-30分吧,但是不好意思,同样的恋父。
那是在一次深度释放的过程中,我幡然醒悟:我发现我内心底层,有浓浓的恋父情结,甚至觉得自己本该跟爸爸是一对的,但是我又不允许自己恋父,那样简直是对不起我的妈妈,所以我一定要想办法来创造一堆破事把我跟我爸分开,于是我就要我的妈妈,不断不断地跟我讲我爸的坏话,让我恨我的爸爸,这样我就会离爸爸越来越远,就不会抢夺了妈妈的位置了。
可见,日常生活中的“表象的恨”,有可能是内心深处的浓浓的爱。
由于婴儿时代和童年早期的环境状况,每个孩子都渴望从异性父母身上得到性欲的满足,而又因为“爱的匮乏”,要独占,要唯一,从而怨恨同性父母。在她们心理,常常幻想自己比妈妈更适合做父亲的伴侣。
同样,对于男孩来讲,早就对他的母亲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争得此所有物的敌人,并想取代父亲在父母关系中的地位。
基于以上的内心深层动力,所以潜意识能与同性父母关系好的话,才怪呢。
曾经有一位案主,就明确地跟我说她对妈妈的各种不满,觉得她妈妈不是一个好妻子,没有照顾好爸爸,当然,不用想就知道,在她的家庭里,她就站到了妈妈的位置,去照顾自己的爸爸。
有的家庭,妈妈早逝,一定会有一个女儿跳出来站在妈妈的位置上去照顾爸爸和其他兄弟姐妹;
有的家庭,即便妈妈在,也是好吃懒做,对老公和孩子不管不问,所以这时还是会有个女儿跳出来,站在妈妈的位置上去照顾爸爸;
其实从这个侧面来看,只是早逝或者没用的妈妈,只不过是为了成全你内心的“恋父”而已。
与我自己的案例相反,这些伙伴表现出来的也是深爱着自己的父亲的,我自己觉得这种更为严重一些。
比如有位案主,在找另一半的过程中,对所有男人都深深的嫌弃,嫌他们比不上自己的父亲,然后就傲然单身,谁也不找。
当然,这个盲目崇拜是表层现象,其实深入内心来看,一定对爸爸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负面感觉的,比如有的人什么都听爸爸的,其实内心是怕;有的人什么都为爸爸做,其实是出于对爸爸的可怜。
有位案主,一样是严重的恋父情结,可怜自己的爸爸,嫌弃妈妈,然后自己想要做在“妻子”的位置上,后来在20多岁爸爸去世,她自己的心也跟着死了,不要男人,一辈子直到40多才结婚,但是没有孩子,现在也是跟老公分居状态。
内心深处不管是“怕”还是“可怜”,都有可能造出一种“崇拜爸爸”的外在假象。
当然了,基底情绪还是恋父情结。
有的爸爸重男轻女,女儿觉得自己是女儿而不是儿子,才会让自己的爸爸不开心,所以落下了对爸爸的愧疚感,更有甚者,就会落下罪恶感。
有两位案主,是从小忍受着被爸爸性侵的。看似是这个爸爸禽兽不如,但实际不然,这里简单说一下几点原因:
1)女儿本身有恋父情结(性需求的部分);
2)阴阳吸引,能量越纯,越会吸引异性。女儿小一点,情绪状态纯净很多,所以自动就会有阳性被吸引(恋童癖有很大一部分是这个原因);
3)爱与性的混淆,集体无意识都会将爱和性混淆在一起,认为“我爱你”背后就是一定一定一定要发生性关系,或者一定一定一定要用性来告诉你我有多爱你等等,但真相层面,爱与性本是可以分开的;
4)女儿对爸爸的罪恶感,所以不停地补偿;
5)女儿对外在世界的恐惧,恐惧妈妈知道,恐惧爸妈之间的关系,恐惧自己反抗后爸爸不再爱自己等;
总之,作为女儿,她并没有寻求其他办法(此处请不要跟我说“我没有办法”,因为你总有办法的,只是内心有什么驱动力就会选择什么),其实也就是你自己选择的默认顺从了当时的事情发展以及结果。
讲到这里,突然想到以前有位伙伴跟我说,她就是想跟她的爸爸在一起。从她的表情和言语中,我能嗅到,那不是单纯地想跟爸爸在一起,而是一股想跟爸爸发生性关系的味道。
其实这些都已经在前面或多或少地提过了,现在在补充一下原理:
我们肉身里有异性父母的基因,从小长到大的过程中,我们又有异性父母的影响,所以我们对异性的认知,全部都来自于你对异性父母的认知。
举例:你内心觉得爸爸没用,你就会觉得全世界的男人都没用;你内心觉得爸爸好色,你就会觉得全世界的男人都好色。
反之,对于男性同胞们,也是一样,你们去看你们对妈妈的认知,决定了你们对老婆的认知。
所以基于原理,你是如何对爸爸妈妈,你就是如何对老公老婆的。上面说的被爸爸性侵的女孩,在婚姻中一样也是对老公百般忍耐和妥协,可能在别的女人眼里,早就无法忍受这样的老公然后离婚了,可是,她却还是在牺牲着。
恋母的儿子,如果长大后有的是女儿,那应该绝大部分的可能性也会跟女儿恋上,如果长大后有的是儿子,就会跟自己的儿子竞争老婆的爱;
恋父的女儿,长大后如果有的是女儿,会跟女儿竞争老公的爱,如果是儿子,会与儿子黏连;
不管孩子是儿子还是女儿,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他们都会混乱不堪,最终选择一个他觉得能爱到爸妈的方式,去继续轮回恋父母情结。
海灵格在《谁在我家》一书中曾说过一段话:
当父亲和母亲双方尊重自己并相互尊重时,孩子的感觉最好,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成了夫妻关系的延续和完善,孩子是他们之间爱的肯定和嘉许,当父母彼此相爱时,孩子就会觉得轻松自如。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爱比他们之间的爱重要得多,爱的法则就会被扰乱,家庭就会面临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的危险。
简言之就是:如果夫妻感情没有亲子关系好,此时很容易让孩子发生恋父母情结。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在我生女儿之前,我跟老公的感情几乎是身边朋友的模范,特别好。
可是就在女儿出生后,我察觉到老公情感上的很多变化。他对女儿的关注远超于对我,甚至有一次还嫌弃地问我“你爱我们的女儿么”?
我无语,我是她妈,我能不爱她?!
后来我就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是因为他妈妈在这里照顾我们的女儿,勾起了他小时候与妈妈互动的一些感觉,所以将内心的诸多情绪,投射在我和他妈妈身上,然后,他把自己小时全部未被满足的情愫,都补偿给了女儿。
我之前就提醒过他恋母情结的事情,他也在疗愈的过程中,不然这样的“黏连和拉扯”只能一代一代无止境地循环下去。
所以最终如何疗愈呢?举我老公的例子,就是想说他对他妈妈不满的情绪,会投射到我的身上,导致他对我的疏远抗拒,同时,他内心对妈妈那份深深的依恋,又会投射到我女儿身上,所以,就像海灵格说的,要将夫妻关系摆在优先的位置。
当然,这只是我粗浅的认知,不知是否领会了海灵格的本质精神。但其实并不是谁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能做到的。
很多大人的情感在另一半身上绝望后,再来面对天使一样的孩子,一定会无意识地将自己的情感需求去找孩子慰藉,这样必然会导致混乱。
你以为你是在爱孩子,其实大人对孩子的控制,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找一个情感的归宿而已,因为孩子们是最愿意来无条件地慰藉你内心情感的空洞的人。
这种情况在单亲妈妈,或形式上是单亲妈妈身上最明显,她们自己内心情感的空洞,会把自己的儿子投射成多种角色:情感垃圾桶、情感索取器、儿子、老公、男人、爸爸、家里的顶梁柱……
从此,一颗孩子幼小的心就……额,扯远了,继续说回如何疗愈自己的恋父母情结。
通过我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疗愈过程,我觉得以下路径比较有效:(这里用恋父情结举例,恋母情结一样适用)
1、不管你恋父程度深浅,你对爸爸的情绪都是复杂的,所以先释放你与爸爸之间的各种情感:抱怨、可怜、怨恨、思念、害怕、无力等等;
2、释放过程中,边觉察边表达对爸爸的需求和期待:我需要你保护我、我需要你陪我玩、我需要你给我一个幸福的家、我需要你不再打妈妈、我需要你认可我、我需要你照顾好自己、我需要你对我友好一点等等;
3、在以上两步释放中,你会顿悟到很多事实层面的东西,比如看到爸爸实在是做不到,看到他已经尽力了,看到他已经做到最好了,总之看到了除了自己觉得受伤后还有其他角度,这时内心对爸爸的期待和情绪就真的消融很多;
4、重复做前三个步骤,直到有一天,你感受到爸爸对你那无条件的爱;
5、如果爸爸已经不在世了,多做一步:在课程里要形式和能量上跟爸爸做个清晰地了结。要知道,你内心放不下爸爸,爸爸的能量也是放不下你的,这样的能量拉扯对你们两个都没有好处;
6、按照前四步的内容,释放与伴侣之间的情绪垃圾并整合意识。
好了,结束!!啰啰嗦嗦写了十几个小时才写完!
祝福每一个人都能疗愈好内心的这份情感拉扯,然后轻装上阵人生路。
1、我并不是心理学专业出身,但是却在生活中学习并运用了三年的心理学,以上内容都是我个人的理解;
2、内容上我说的都是无意识层面做的事情,如果单纯头脑,是完全无法理解的,因为你平时根本看不到操控你命运的无意识暗流,所以有可能你会觉得我说了6000多个字的疯话……
3、还是再一次强调,我们本性相近,但是心性却复杂。举例,同样有着相同罪恶感本性的人,有的可能早跟爸爸断绝父女关系了,有的可能与爸爸感情一般般,有的可能对爸爸各种讨好妥协牺牲……所以对于今天讲的内容,大家千万别生搬硬套哈;
4、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5、谢谢大家的阅读,别忘点个赞再走哈哈!
倾听与尊重,适时干预。
1、倾听与尊重:倾听个案的感受和思想,表现出尊重和理解,让个案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和被认同的感觉。
2、适时干预:个案去做一些能缓解情感创伤的事情,例如去一个新的场所或者参与新的活动,以及掌握一些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肌肉、冥想等。
1、沟通,又称为人际沟通,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借助语言或非语言符号彼此互相交换观念、信息、态度、感受和情感等内容的动态过程。它包括信息的发出者、信息的接收者、信息传递的媒介、信息传递的过程、传递信息的结果。人际沟通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意义重大。良好的人际沟通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2、治疗性沟通或具有治疗效果的沟通是指这样一种人际沟通,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达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目标。一般来说,治疗性沟通具有以下功能:(1)支持一些需要帮助的人;(2)使他人减轻内心的焦虑;(3)协助他人建立正确的想法;(4)促成他人采取有效的行动。
3、社会工作的会谈是工作者与案主之间一种面对面地讨论问题的过程。会谈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沟通形式,是一种特殊的谈话方式,藉此会谈我们交换经验,表达我们的态度和看法。会谈有一既定的目标,所以,会谈内容的选择注重目标的达成。会谈时为了要达成目标,有人必须负起责任,引导互动以朝向目标,因此,参与者有不同的角色分配。会谈的结构是为了案主的利益而设计的。会谈是一种有意识的、有目标的人际互动。
4、会谈者在会谈进行中有其专业职责:(1)会谈者必须善于与案主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要兼顾满足案主的需求和达成会谈的目的;(2)会谈者必须充任一种动力和催化作用者,以有效协助案主选择和表明真感受、态度和提供客观的事实或资料;(3)会谈者必须运用技巧以消除案主内心的焦虑、自责、疑心和感受与表现;(4)会谈者要能使案主感受到放松和舒适,并获得心理支持,尤其当案主感到特别困难时,宜善加鼓励。
5、会谈的技术包括会谈的准备、工作者的基本态度、会谈中的表达技巧以及结束会谈的技术。会谈中的表达技巧包括:(1)非语言技巧;(2)语言技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