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阅读的句子_读书名言

描写阅读的句子_读书名言,第1张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二、聪明靠努力学习。

三、我对书里舍己为人的英雄深深敬畏着,发自内心痛恨那些卑鄙无耻的坏蛋。从书中,我读到了勤劳善良与正义,也读到了历史的兴衰与人间的不平。是熏陶,是感染,更是教诲。我常常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遨游着,那种感觉仿佛久旱逢雨,又像大坝泄洪,滔滔而下,心里产生了一种无比的快活感。

四、书,如细雨过后的梧桐,洗去了浮华,透出了青绿。在清闲午后,子落日黄昏,用眼睛读书,用心读书。读不尽精彩丰富的书。

五、读书就像一根强心剂,注入我的体内,带给我巨大的力量,在读书中授予我做人的道理,教会我处事的原则,传授我无尽的知识。

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七、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八、读书可以充实我们的思想,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可以教给我们本领,可以纠正我们的过失,在书籍中,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原本是如此地美好!

九、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十、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

十一、最爱夜里读书。春夜里,暖暖风习习,草香弥弥;夏夜里,月明星稀,斗转星移;秋夜里,桂香浮动,虫鸣啾啾;冬夜里,北风尽吹,炉火盎然。一书在手,是与智者畅谈,与朋友倾诉。忘却了白日里的纷争,远离了尘嚣的浮躁。笑看时空外,游走生命间。人生际遇得失荣辱,不过尘埃一粒,沧海一粟。

十二、为做学问而读书,是读书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古人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有那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然而,莘莘学子能功成名就的毕竟有限,差别不在于人的智商和才气,关键在于人的毅力,在于能不能持之以恒。

十三、无论在什么时候,要想摆脱令人烦恼的胡思乱想,不妨去求助于书本。书本总和蔼可亲地欢迎你。

十四、书籍是人类数百年来无数聪明才智的载体,它记录着人类记几十年的知识教训。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书卷也日益繁多。当我面对如排山倒海般袭来的书山书海,不禁会想,我们为什么读书?

十五、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十六、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十七、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十八、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十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二十、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

二十一、书是我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做人的行动指南。读书,就是这么快乐的事情,让我不断地汲取知识,不断地获取财富,不断地完善自我,而我也在读书的历程中慢慢长大了。

二十二、书籍是人类的朋友,而读书则是人类的亲密朋友。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能培养文化修养;若果经常地去研究,去读,去思考,便能从中央到地方找到新的知识点,正所谓温故而知新,还可以把知识点都牢牢地记住,就像刻在脑海里一样。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有多读健康有益的书,努力地学习,才能为自己幸福的将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十三、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二十四、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二十五、每每读书,都会想起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读书有两种方法,一是将一本很厚的书读薄;一是将一本很薄的书读厚。其实不论是读薄,还是读厚,都是将书读好的最高境界。

二十六、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二十七、读书需要一种心境,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读的。只有静下心来的时候,才适合阅读。心无旁骛,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书卷上,唯有此时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二十八、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二十九、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

有关于阅读的句子_读书名言

一、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茨威格

二、我在书海中寻找着,我相信书中的知识将给我插上飞翔的翅膀,我相信只要我能刻苦努力,我就一定能走向成功。

三、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四、茶余饭后,一本好书,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无论是曲水流觞的风雅,还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抑或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豪情,都能带给我一份快乐,一种感动。

五、看书不要上瘾玩的时候痛快玩,读的时候认真读。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读书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读书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读书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不要让自己在很累很累的情况下读书这样也会读不好书的。这样反而会消耗体力,体力不支!

六、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七、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八、书是我们的知心好友。当淋浴在灿烂的阳光中,膝上摊开一本书,闻着纸上散发着的油墨清香,旁边放上一杯水,听顽皮的风娃娃吹开书页的美妙声音,我的心里充满了快乐。在我孤独的时候,书陪伴着我,使我感到温暖;在我伤心时,书使我感到快乐,让我感觉世界是多么有趣。

九、木不凿不通,人不学不懂。

十、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

十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 轼

十二、悠闲读书,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一种涵养。多读书,能使人精神焕发,随和幽默,充满自信,充满魅力。我们常说的儒雅风范,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作铺垫,其深厚的文化修养主要从长期不懈的读书学习而来。

十三、我觉得读书就如同一个科学家去读当代文学作品,一个诗人去读某个考古学家的记录一样,读是因为喜欢,读是源于兴趣,有一句话说的好: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正是这种兴趣的阅读,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

十四、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书是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我坚信,只有让我们的灵魂融入书的海洋,让书的内容融入我们的生命,才能有一个比水海更为广阔的心灵空间!

十五、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十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十七、以上都是关于读书的经典格言,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十八、读书可供消遣,可供装饰,也可供增长才干。为消遣而读书,常见于独处退居之时;为装饰而读书,多用于高谈阔论之中;为增长才干而读书,主要在于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

十九、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毛姆

二十、书读得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的很多。可是,当你读书而思考得很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还很少。

二十一、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二十二、我爱读书它可以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教育鼓舞我们,我认为读书贵在勤奋。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也曾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的精深来源于勤奋。

二十三、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二十四、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二十五、靠父亲的学识成不了学者。

二十六、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去跨越。每跨越一步台阶,将得到不可估量的财富,而下一步台阶,又将带我步入一个新的境界,获取新的知识。

二十七、书籍具有不朽的能力。它是人类活动的最长久的果实。

二十八、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二十九、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三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三十一、在科学著作中,最好读最新的书;在文学著作中,最好读最老的书。古典文学作品永远不会衰老。

三十二、我读书!读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读书让我知道了怎么为人处事?读书给我的最大东西是:知识。它丰富了我的大脑,增长了我的见识。

三十三、愚昧使人落后,知识使人前进。

三十四、有创见的书籍传播在黑暗的时代里,有如太阳照耀在荒凉的沙漠上,为的是化黑暗为光明。这些书是人类精神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人们是凭着它们的原则,向种种新的发现迈进。

三十五、书籍是岂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三十六、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三十七、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三十八、无人阅读的书籍就好比是一块木头。

三十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四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四十一、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

四十二、读书是一种清福,这种境界被吴延康说得直白:读书身健即是福,种树开花亦是缘。好一个读书人,好一片读书的心境。我们不是哲学家,能从一滴水中看世界,从一朵花中参悟人生,但我们可以像吴延康这样,静静地做个读书人,在一片芸芸众生里感悟人生收获快乐。

四十三、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每当我读一本新书,获一份知识的时候,我心中的那种快乐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正如培根所说;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教师,要想能够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就必须读书加以补足,况且,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没有一个渊博的大脑是不行的。读书让我们能够很好的乘上时代的风帆,才能够让自己的职业生辉。

四十四、图书包含着整个生活----巴尔扎克

四十五、中学时代读在那里的书卷,是一生到死也不会遗忘的基本知识。

四十六、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

四十七、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四十八、读着书,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方白鹭与青崖之间的旅者,好酒入胸,七分酿成了月色,剩余下三分,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持尽寒枝却终不可栖的寒鸦,手持青青芒杖,在疏月挂萧桐之夜,叹大江东去,不为蝇头微利,蜗牛虚名触动,只愿沧海济余生;落日桥头,断鸿声中浪子,一边是枯藤老树,古道西风,一边是宝马雕车香满路,可他只愿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四十九、书到用时方恨少。

五十、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教材的兴趣。

关于阅读的读书名言(80条)

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二、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克尼雅日宁

三、进学致和,行方思远。——字严

四、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泰戈尔

五、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六、读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对联集锦》

七、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八、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九、读书全靠自用功,先生不过引路人。——谚语

十、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彼特拉克

十一、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富兰克林

十二、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十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十四、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十五、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萧楚女

十六、书到精绝潜心读;文穷情理放声吟。——《对联集锦》

十七、我一生的嗜好,除了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十八、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

十九、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二十、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孙中山

二十一、善读者日攻、日扫。攻则直透重围,扫则了无一物。——(清)郑燮

二十二、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

二十三、读书应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鲁迅

二十四、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钱三强

二十五、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汉)王符

二十六、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元)陶宗义

二十七、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

二十八、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二十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三十、一日学一日功,一日不学十日空。——谚语

三十一、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徐特立

三十二、为学大病在好名。——(明)王守仁

三十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三十四、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霍伯斯

三十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三十六、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冯班

三十七、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

三十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三十九、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四十、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四十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四十二、有阅读能力而不愿读好书的人,和文盲没有两样。——马克·吐温

四十三、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四十四、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麦考利

四十五、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罗斯金

四十六、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丘

四十七、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艾迪生

四十八、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谚语

四十九、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五十、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五十一、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五十二、不好的书也象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伤害。——英国谚语

五十三、坏书如同坏朋友,能使我们堕落。——菲尔丁

五十四、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五十五、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五十六、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五十七、读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欧洲)谚语

五十八、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五十九、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太平者未之有也。——(唐)吴兢

六十、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法奇

六十一、识字要读书,种地要养猪。——谚语

六十二、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华盛顿

六十三、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清)王豫

六十四、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丘

六十五、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六十六、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六十七、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

六十八、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马克思

六十九、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于一件事情很长时间很热心地去考虑罢了。——牛顿

七十、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

七十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七十二、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七十三、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七十四、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七十五、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七十六、我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从不贪多。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七十七、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富斯德

七十八、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英国)谚语

七十九、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清)袁牧

八十、好学则老而不衰,可免好得之患。——(清)申涵光

如何更好阅读的读书名言(57条)

一、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刘白羽

二、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清)冯班

三、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爱迪生

四、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富兰克林

五、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六、用心念书,是为了避免成为不中用的人。——纪伯伦

七、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八、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曾国藩

九、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十、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十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丘

十二、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赫尔岑

十三、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伯克

十四、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孙中山

十五、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十六、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十七、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十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十九、日出照亮大地,读书清醒头脑。——(蒙古)谚语

二十、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二十一、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二十二、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二十三、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二十四、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二十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二十六、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

二十七、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曾国藩

二十八、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二十九、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三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

三十一、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清)彭瑞淑

三十二、书不成诵,无以致思索之功;书不精读,无以得义理之益。——(清)胡达源

三十三、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富有趣味的事情啊。——普希金

三十四、书籍用得好的时候是最好的东西;滥用的时候,是最坏的东西之——爱默生

三十五、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三十六、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三十七、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三十八、明灯常作伴;益书常为朋。——《对联集锦》

三十九、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清)唐斌

四十、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四十一、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四十二、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四十三、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富兰克林

四十四、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爱迪生

四十五、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麦考利

四十六、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四十七、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四十八、书籍备而不读,等于废纸。——(英国)谚语

四十九、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宋)朱熹

五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五十一、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五十二、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宋)黄庭坚

五十三、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培根

五十四、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五十五、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

五十六、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凯勒

五十七、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

1、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2、一枝一叶一世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一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杯浊酒,凝结着壮志难酬的感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见证了孤苦无依的飘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带走了蝇营狗苟的烦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袭蓑衣,织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一枝一叶一世界,一词一句总关情。

3、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4、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5、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

6、苏轼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万能议论素材精选之杜甫

1、从你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宋四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家,被称为"宋四家"。

苏 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

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宋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他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讪谤朝政",被人构陷入狱。出狱后贬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直到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死于常州。

苏轼为人正直、性旷达,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创作过程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又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苏轼的字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 他长于行书、楷书, 笔法肉丰骨劲, 跌宕自然, 给人以"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 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其书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苏)为第一"。明董其昌盛赞他"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传世书迹有《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

作品欣赏:

《前赤壁赋》

北宋苏轼行楷书。素笺墨迹卷。纵239公分,M258公分。字共六十六行。前五行三十六字已缺,由明代文徵明补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乘舟游览 州城外赤鼻 ,遥想八百多年前,三国时代孙权破曹军的赤壁之战,作《赤壁 》,表达对宇宙及人生的看法。同年十月重游,又写了一篇《后赤壁 》,两文后世传诵不绝,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杰作。本卷为友人傅尧俞(1024~1091)书前赤壁 ,自识:"去岁作此 ",所以知道是元丰六年书,时四十八岁。

此卷行楷书,结字矮扁而紧密,笔墨丰润沉厚,是苏轼中年时期少见的用意之作。《石渠宝笈》载:卷高七寸五分,横七尺二寸五分。卷后有文徵明、董其昌等人跋,董跋称:"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又称:"此赤壁赋庶几所谓欲透纸背者,乃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此帖运笔古拙内涵,非寻常苏轼法书可比。

《黄州寒食诗帖》

《黄州寒食诗帖》苏轼撰诗并书, 墨迹素笺本, 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 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一说存台湾私人手中。 无款及年月,实际上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难怪黄庭坚为之折腰,叹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黄州寒食诗跋》)董其昌也有跋语赞云:"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宋四家

黄庭坚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他黄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为宰相,实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猛烈反对。后来新旧两党斗争愈演愈烈,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在这场斗争中,黄庭坚站在旧党一边,他虽然没有积极参加这场斗争,但他的一生一直卷在斗争的旋涡里。

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来、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最重要的成就是诗。诗论标榜杜甫,但是强调读书查据,以故为新,"无一字无来处"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他又能词,兼擅行、草书。

书法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痊鹳铭》,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字体开张,笔法瘦劲,自成风格。《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旭,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他著名的书迹有《松风阁诗》、《黄州寒食诗跋》、《花气熏人帖》、《虹县诗》等。

作品欣赏:

《松风阁诗帖》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松风阁诗帖》经宋、元、明、清辗转流传,宋朝为向民收藏,后归贾似道,又迭经明顶元汴、清安岐,而入清内府。清道光年间此帖曾到鄂籍王家璧(孝凤)手中。王家璧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进土,授兵部主事,任顺天(河北)乡试誉录官、会试受卷官之职,乘任职之便,有心搜集到鄂州之故物黄庭坚《松风阁诗卷》和宋代蔡襄墨迹等传世文物,携带回鄂。道光举人柯茂枝题《黄山谷松风阁诗卷并序》序曰:"王孝凤武部得此卷于柳君吕臣,盖元时长公主家故物,上有名贤十数人诗跋,又常为携李天籁阁所藏,项子京卞令之私印尤多,询希之珍也。尾不署涪翁(山谷)名字,纸色、绢色尚觉鲜好,然神采奕奕,尚非翻身凤凰。武昌(鄂州)传涪翁以松风阁一诗,然阁不时废,诗为世共独,此一墨宝,历数朝后复入吾邑士大夫手,山川笔墨之缘岂偶然哉。爱玩之久,为次原韵以赋其事,时咸丰九年(1859年)春三月。"

《花气熏人帖》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草书,纸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帖上有南宋「缉熙殿宝」的印,入过南宋内府。也有清代著名的大收藏家安仪周的收藏印安歧。

宋四家

米 芾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官"。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在"宋四书家"中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苏轼被贬黄州时,他去拜访求教,东坡劝他学晋。元丰五年(1082)开始,米芾潜心魏晋,以晋人书风为指归,寻访了不少晋人法帖,连其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今传王献之墨迹《中秋帖》,据说就是他的临本,形神精妙至极。米芾一生转益多师,在晚年所书《自叙》中也这样说道:"余初学,先学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其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其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摩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泽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宫,《刘宽碑》是也。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法、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米芾未卷入政治漩涡,生活相对安定,后当上书画博士,饱览内府藏书,熟谙千载故事,古人得失,如数家珍。

米芾以书法名世,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米芾每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钟(繇)、索(靖)也,可永勉之。"他儿子米友仁说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写字。(据孙祖白《米芾米友仁》)。米芾作书十分认真,自己说:"佘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

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然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 出二者之右。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皇帝的询问书法,米芾自称自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 从现存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又说"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在明末,学者甚众,像文徵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斯、傅山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子中取一"心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米芾除书法达到极高的水准外,其书论也颇多。著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评字帖》等。显示了他卓越的胆识和精到的鉴赏力,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但过头话也不少,诮颜柳、贬旭素,苛刻求疵。 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称"米氏云山",但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但目前唯一能见到的,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米画"--《珊瑚笔架图》,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然后再加上米点和题款,米家山水便赫然而出。米芾以画代笔,颇有意趣。

作品欣赏:

《珊瑚帖》

米芾《珊瑚帖》,行书。又名《珊瑚笔架图》《珊瑚帖》,《复官帖》附于《珊瑚帖》之后,又名《珊瑚复官二帖》。纸本墨笔 ,分别为纵26.6cm,横47.1cm;纵 27.1cm,横 49.9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是米芾晚年的著名行书书迹,其书较中年以往作品,字态尤奇异超迈,随意而书,神韵自然,且用笔丰肥豪健,宽绰疏朗。如元代虞集评言:"神气飞扬,筋骨雄毅,而晋魏法度自整然也",元代施光远称其"当为米书中铭心绝品,天下第一帖"。

《珊瑚帖》用的书写材料也很特殊,同的是竹纸,浅**,纸上竹纤维束较多。据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用竹纸写的作品。

《珊瑚帖》 曾经南宋内府,元郭天锡、季宗元、施光远、肖季馨,清梁清标、王鸿绪、安岐、永[王星]、裴伯谦递藏。后归张伯驹。1956年张伯驹捐献文化部文物局,拨故宫博物院藏。《墨缘汇观》、《平生壮观》、《云烟过眼录》、《大观录》、《壮陶阁书画录》著录。

《蜀素帖》

米芾《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墨迹绢本,行书。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 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

"蜀素"是北宋时四川造的质地精良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 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宝,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蜀素帖》经宋代湖州(浙江切耍┛な亓窒J詹囟��赆幔�恢钡奖彼卧�v三年八月,米芾立林希邀请, 伴 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 米芾书写,米芾才胆过人,当仁不让,一口气写了自作的八首 。卷中数诗均是当r 或送行之作。卷末款署"元 喑剑�旁露���眨��妹醉暧"。

《蜀素帖》书于跛坷 龋���扑亢敛皇芫窒蓿�室夥抛荩�帽士÷酰�适品啥��岚醋�厶簦��”浠�!赌夤拧范�咨谐鲆孕邢В��胶竺嬗�啥�魍眩�癫沙�荨C总烙帽氏 八面出锋",变化莫测。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因蜀素粗糙,书时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蜀素帖》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宋四家

蔡 襄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今福建仙游)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忠惠"。蔡襄为人忠厚、正真,讲究信义,学识渊博。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芾(襄阳漫士)。宋四家中,蔡襄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从书法风格上看,苏武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他们书风自成一格,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蔡襄书法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

蔡襄其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人首数苏东坡、欧阳修。苏东坡在《东坡题跋》中指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欧阳修对蔡襄书法的评价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欧阳修说:"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 让不肯主盟。"(《欧阳文忠公集》)黄庭坚也说:"苏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杰。"(《山谷文集》)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评论蔡襄的 草书曰:"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存张旭怀素之古韵,有风云变幻之势,又纵逸而富古意。"

《宋 史·蔡襄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尤爱之。"许将《蔡襄传》说:"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珍藏,仁宗尤爱称之。"朱长文《续书断》:蔡襄书颇自惜重,不轻为书,与人尺牍,人皆藏以为宝。仁宗深爱其迹……及学士撰《温成皇后碑》文,敕书之,君谟辞不肯书,曰:'此待诏职也。儒者之工书,所以自游息焉而已,岂若一技夫役役哉?

从以上三段记载中,可以知道,蔡襄书法从当朝皇上到普通百姓都十分珍惜。由于他颇自惜,不妄为人书 ,所以传世作品较少。 另外可以看出当时书坛的风气已完全转向了诗文尺牍,而书碑则被看作是一技夫役役之事,为士大夫所不屑为,甚至连帝王的敕命也已不能左右之。这与唐代以前的情况有着根本的不同。

蔡襄不是一个开宗立派的大师。总体上看,他的书法还是恪守晋唐法度,创新的意识略逊一筹。但他却是宋代书法发展上不可缺的关纽人物。他以其自身完备的书法成就,为晋唐法度与宋人的意趣之间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桥梁。蔡襄传世墨迹有《自书诗帖》、《谢赐御书诗》,以及《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墨迹多种,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及鼓山灵源洞楷书 "忘归石、""国师岩"等珍品。

《自书诗卷》

蔡襄《自书诗卷》,素笺本,纵282厘米、横2211厘米。藏故宫博物院。

此帖是蔡襄诗稿的一部分,共录十一首诗。内容包括《南剑州芋阳铺见腊月桃花》《书藏处士屋壁》《题龙纪僧居室》《题南剑州延平阁》《自渔梁驿至衢州大雪有怀》《福州宁越门外石桥看西山晚照》《杭州临平精严寺西轩》《崇德夜泊寄福建提刑章屯田思钱唐春月并游》《嘉禾郡偶书》《无锡县吊浮屠日开》《即惠山泉煮茶》等。

《自书诗帖》作于皇 二年(1056年),正是被召自福建重归汴京(北宋都城,今河南开封)的中途。时年40岁,正不惑之年,中年蒙用,迟来还是不掩快意。着笔间,令人直睹心境的轻快。通篇流畅自然, 沉稳端丽,婉约淡雅,蕴藉清隽。作起首行中带楷,十分用意,渐次流畅不拘,溢而为行草,最后挥洒为小草,越到后来越潇洒自如,所以后人评为:"此公第一小行书"。

蔡襄《万安桥记》,楷书。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在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洛阳镇洛阳江上。由于洛阳江入海口过去称为万安渡口,所以当地人又称洛阳桥为万安桥。洛阳桥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倡建。北宋皇佑五年(1053 年)开始动工,历6年8个月竣工。桥建在江海交汇处,水阔浪急,工程非常艰巨。当时的劳动人民首创"筏型基础"来建造桥墩,并发明了"殖蛎固基"。以固桥基。使往来行旅"去舟而徒,易危为安"。洛阳桥规模宏伟,原长1200米,阔5米许,桥墩46座,桥栏柱500根,石狮28只,石亭7座,石塔5座。现存桥长834米、宽7米。残存船形桥墩31座。洛阳桥附属文物很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桥南的"忠惠蔡公祠"内,蔡襄自撰亲书的《万安桥记 》碑,此碑不仅书法端庄沉着,而且文字精炼,工刻细致,誉为文、书、镌"三绝"。

《万安桥记》

《万安桥记》全文共153字,用楷体书写,记载造桥的时间、年代、桥的长宽、花费的银两,参与的人物等,分刻在两石碑上,每碑高289米,宽146米,厚03米,碑字分为6行,每字长18厘米,宽15厘米,现存碑刻有二,一为损毁后,于1963年摹拟原作重刻;另一为北宋原刻,原露天崖刻于岸左,宣和间(1119-1125年)由在泉州任市舶司后为知州的蔡襄曾孙蔡桓拓本重刻立于祠内。《万安桥记》碑为洛阳桥增辉不少。

内容附图:可查看引用的网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2790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