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人关于登高望远的诗句
古人关于登高望远的诗句 1与登高望远有关的诗句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孟浩然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李白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崔涂 送友人 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
申欢 兜玄国怀归诗 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
李贺 句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以上并见《海录碎事》。)
张谔 九日宴 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崔国辅 九日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年十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缙 九日作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李嘉佑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皇甫冉 登山歌 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两处,两处今何有。烟景满川原,离人堪白首。
王之涣 九日送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秦系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欲强登高无力也,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戴叔伦 湘川野望 怀王独与佞人谋,闻道忠臣入乱流。今日登高望不见,楚云湘水各悠悠。
朱放 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 欲从携手登高去,一到门前意已无。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
武元衡 登阖闾古城 登高望远自伤情,柳发花开映古城。全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
武元衡 塞上春怀 东风河外五城喧,南客征袍满泪痕。愁至独登高处望,蔼然云树重伤魂。
郑絪 九日登高怀邵二 簪茱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
羊士谔 寄裴校书 登高何处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惟有楼中好山色,稻畦残水入秋池。
欧阳詹 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 簪萸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
白居易 九日寄行简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
白居易 三月三日登庾楼寄庾三十二 三日欢游辞曲水,二年愁卧在长沙。每登高处长相忆,何况兹楼属庾家。
司空图 重阳阻雨 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
司空图 九月八日 已是人间寂寞花,解怜寂寞傍贫家。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
司空图 白菊三首 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
孙逖 奉和登会昌山应制 岩磴列云旗,吾君访道时。乾行万物睹,日驭六龙迟。望远回天顾,登高动睿词。愿因山作寿,长保会昌期。
高适 宋中十首 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昔贤不复有,行矣莫淹留。
张琰 春词二首 垂柳鸣黄鹂,关关若求友。春情不可耐,愁杀闺中妇。日暮登高楼,谁怜小垂手
2关于“登高远望”的诗句有哪些
1、《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2、《登飞来峰》
宋代: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代: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4、《秋登兰山寄张五 / 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唐代: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译文:
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5、《登太白峰》
唐代: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译文:
向西攀登太白峰,在日落时分才登上峰巅。太白星向我问候,要为我打开天关。我愿乘那清风而去,飞行于那浮云之间。举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向前飞行似乎已无山峦阻碍。一旦离别武功而远去,什么时候才能回还呢?
3与“登高望远”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燕歌行》
年代: 明 作者: 刘基
霜飞动地燕草凋,沙飞石走天萧条。
江河倒影陵谷摇,白日惨淡昼为宵。
美人迢迢隔云霄,青冥无梯海无桥。
鱼枯雁死星芒消,沉沉思君不自憀。
愁如惊风鼓春潮,岁云暮矣山寂寥,梧桐叶落空干条。
昆仑层城阻且辽,苍梧九疑烟雾遥。
琼田瑶草芟芃荛,江蓠泽兰成艾萧。
登高望远肝肺焦,安得羽翼抟长飚?
2《次陆放翁韵》
年代: 宋 作者: 苏泂
登高望远不可无,不可一日不读书。
予方自委下湿地,君乃独占高明居。
杨云傥许客载酒,杜陵安得钱买驴。
徐行过君就书读,颇幸借屋今连闾。
3《登石阁吟》
年代: 宋 作者: 邵雍
一般情意恶难羁,长怕登高望远时。
今日凭栏异常日,几回将下又迟迟。
4《代书寄北海赵充道太博》
年代: 宋 作者: 邵雍
自从终鲜罢吟哦,聊为临风一浩歌。
别易会难情不已,登高望远兴如何。
百年可惜无时再,千里相思事更多。
今日樽罍真北海,况君雅重风不过。
5《登阖闾古城》
年代: 唐 作者: 武元衡
登高望远自伤情,柳发花开映古城。全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
回答此题首先要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一方面诗人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另一方面天地苍茫,无人能理解自己的心情。由此可展开联想,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情感。
诗人缅怀追念,联想到过去现在都看不见赏识人才的明君,进而联系到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孤独悲凉的情感。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白话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
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
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1、东风河外五城喧,南客征袍满泪痕。愁至独登高处望,蔼然云树重伤魂。——武元衡《塞上春怀》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3、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申欢《兜玄国怀归诗》
4、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以上并见《海录碎事》。——李贺《句》
5、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6、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昔贤不复有,行矣莫淹留。——高适《宋中十首》
7、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王之涣《九日送别》
8、簪茱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郑絪《九日登高怀邵二》
9、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崔国辅《九日》
10、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1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登高我觉得不是意象,因为意象应该有一个比较固定的情感 ,比如折柳表达不舍,乌鸦表示不祥。而登高所表达的情感,需要结合诗中其他的意象来揣摩。
例如杜甫的登高:他借用“哀啼的猿”,“落木”等意象,及直抒胸臆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等表达了他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登高诗词,都表达了这一情感,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东山兄弟,他也描写了登高(当然,不是最主要的),但他所表达的,是对同胞关心思念之情,两者截然不同。
总之,不仅仅是登高诗词,理解所有诗词都需要结合诗词人的境遇,诗词的意象来整体理解,意象是叩开诗词大门的钥匙,加油吧。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蒙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这首诗由两联十分工整的对仗句组成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后二句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生活哲理
ps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从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和一登楼的过程,而含义深远,耐人思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的远的哲理”○3
这是直接把这首诗归入哲理诗的见解赏析文字中这样赞叹:
“像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4
“此诗不仅刻画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而且写出了登高远望的襟怀向西远看,夕阳贴着高山落下,黄河滚滚流向大海要想看到千里之远,就得再登上一层高楼后二句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生活哲理,成为不朽的名句”○5
“《登鹳雀楼》它不仅仅是一首诗,可以让人领略昔日大唐王朝诗人王之涣壮志凌云的胸怀走进他的梦幻世界,和他一起感受世间的苍穹;名而它更像一幅不老的国画:西下夕阳的余晖、奔腾黄河的水流、迭宕起伏的山脉、水天一色的景象那样富有感染力,那样迷人,让人流连忘返;它也是一坛千年老酒,喝一口品下,醇香四溢回味无穷,陶醉在其中,其乐无穷;更像人生一个前行的座右铭,是自勤勉励,奋发向上,登高望远的一曲华章”○6
再看看文学史研究专家的意见:
“前两句在辽阔无垠的画面上,以白日运转、河海奔流为生生不息的世界灌注了无限生气后两句由实入虚,升华为不懈追求、进取不息的感情境界通篇对偶而不觉其偶,用笔疏朗而气势恢宏”○7
想想也是,当下许多人不都是这么热中于引用这首诗的后面两句吗“更上一层楼”几乎已经成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同义语了然而,这真的就是我国哲理诗的开山之作吗没有谁可以告诉我们,作为诗的形象主体,“白日”和“黄河”是怎么与诗歌的哲理联系起来的,是用这宏大的景象起兴吗作者又是为什么无端地发起这样的议论来了呢
我相信,只要我们肯耐下心来,不带任何先入为主的念头去读这首诗,也许就会发现,这哪里是什么哲理诗,分明就是一首边塞将士思念家乡的抒情诗杰作!
开头两句的句眼是什么是“依”字,是“入”字太阳那么自在地依偎在大山的怀抱,黄河那么急迫地向着大海奔流,因为那山就是太阳的家,大海就是黄河的家啊!“白日”与“黄河”都在昭示着归家的喜悦与激动,也都在强烈地触动着远在边塞的将士们那渴盼着归家的心弦
“千里目”也是个容易唤起读者联想的词汇“目极千里兮伤春心”○8家园何在,在千里万里之外,那里也许有鬓发苍苍的双亲在倚闾盼望,那里也许有楼头**在殷殷盼望,那里也许有闺中少女在伫立守候,那里也许还有牙牙学语的子女在等待着父亲的归来边塞的战士何尝不是这样的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啊“欲穷千里目”,这正是思乡情的真切流露目中尽处是青山,家园更在青山外,青山还被暮云遮……种种难堪的情怀,都在这“欲穷”的凝眸之中于是,“更上一层楼”,希望能把远在千里之外的家园纳入自己的视野鹳雀楼啊,这边塞之上高耸的建筑,寄托着多少战士对家乡对亲人的依恋和思念!
用了借景抒情(秋景之悲)和直抒胸臆(境遇之悲)的表达方式。
我认为是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描写眼前的景,有力地烘托了诗人的心情,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悲秋之意,却又不直接使用“悲秋”的字面,而是将这种悲愁之情渗透在具体的画面之中。第二个层次是抒发心中的情,写出自己身多疾病、长期漂泊、穷困潦倒、孤苦寂寞的艰难境遇和秋景萧瑟触景生悲的愁苦心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