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少年写《鹅》妇孺皆知,老年写“蝉”寓意更深厚

骆宾王少年写《鹅》妇孺皆知,老年写“蝉”寓意更深厚,第1张

我们少年时代都曾经学过骆宾王的《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那是我们少年时代最启蒙的一首诗歌。但是除了这一首诗歌之外,我们对他的了解并不太多。

结合历史我们能够知道一些,这个诗人虽然年少成名,但是一生的命运也是相当坎坷。这个诗人和其他的一些文人一样,有个人的风格,对自己认定的事情绝不妥协,这也是导致他人生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他和杜甫李白等人所抒发的情感是不一样的。李白,杜甫都是在写这个朝堂多么的黑暗,没有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但是在骆宾王这里却不是如此,其实骆宾王做的官职已经相当高,他只是看不惯武则天的那些行为,直面上书谏言,这才导致他被下在牢狱之中。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学骆宾王《在狱咏蝉》,骆宾王少年写《鹅》妇孺皆知,老年写“蝉”寓意更深厚。写这一首唐诗的时候,骆宾王就是在监牢之中。他本是初唐四杰之一,不光在诗词文学方面有所成就,而且政治这方面也做出了一番业绩。

这首古诗写的是秋蝉,但实际上也是在表达诗人自己高洁的人格追求。即便自己当前被关在监牢之中,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都是无可指责的。不过他也知道现实世界是非常残酷的。

“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诗歌当中写的是秋蝉的困境,但实际但也是在写骆宾王自己当前的境遇,被关进监牢无人搭救。

但是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内心的高洁。诗词当中的两个字说明他这种追求,那就是“ 高洁 ”,看上去咏叹的是秋蝉的品格,实际上是在写自己无怨无悔。可谓句句神来之笔,字字震撼人心。

历史上来看骆宾王这个人确实非常耿直,他非常反对武则天,所以后来辅佐徐敬业讨伐,最后兵败被杀。虽然他人生失败了,但是他执着于自己所认定那一条道路,执着于自己高洁的人格追求和理想,也确实做到了极致。

这样的一首诗词。有着非常丰富的时代背景。这是晚年骆宾王最惊艳的诗作,句句神来之笔,字字震撼人心。

#诗词鉴赏# 导语《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代表诗作。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下面就和 无 一起来了解下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欢迎阅读!

《在狱咏蝉》

 唐代•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赏析

 这首诗名为咏蝉,实则以蝉喻己,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感。诗人在狱中听到秋蝉高唱,不禁回想到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的自己,意气风发,便如这高唱的秋蝉一样,纯净高洁,不食人间烟火。而今诗人不仅一事无成,更是身陷囹圄。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这两句用典。“白头吟”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用情不专,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诗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典故,用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的一片忠心,流露出了深深的哀怨之情。同时“白头吟”一语双关,也照应了上句的“玄鬓影”,抒发了美人迟暮之感。短短的十个字,把这种凄恻的情感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含蓄而自然。通过这两句诗,读者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并非池中之物,决不会久居于人下。果然,在六年之后,即公元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参与其中,并起草了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不知所终,成为历史之谜。

扩展阅读:骆宾王的人物生平

 骆宾王(约619—687),汉族,字观光,生于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他的名字和表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就是此时所作。骆宾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

 他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例如,“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豪情壮志,见闻亲切。

 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

 据《唐诗三百首新注》记载,骆宾王,婺州义乌人。早年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后为道王李元庆府属。曾从军西域,宦游蜀中。及任侍御吏,又因贼罪下狱,他在诗文中则力辨其冤。出狱后,为临海县丞,怏怏不得意。睿宗文明(684)时,徐敬业起兵讨武则天,他曾为其僚属,军中书檄,皆出其手。敬业失败,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亡命,甚至说在灵隐寺为僧。其一生行迹,颇为诡奇,也近于纵横家。

 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

 扩展阅读:骆宾王诗词评价

 在四杰中骆宾王的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骆宾王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豪情壮志,见闻亲切。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

 他和卢照邻都擅长七言歌行,“富有才情,兼深组织”,“得擅长什之誉”(胡震亨《唐音癸签》)。他的长篇歌行《帝京篇》在当时就己被称为绝唱,《畴昔篇》、《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等也都具有时代意义,往往以嵚崎磊落的气息,驱使富艳瑰丽的词华,抒情叙事,间见杂出,形式非常灵活。这种诗体,从六朝小赋变化而来,它吸取了六朝乐府中辘轳辗转的结构形式以及正在发展中的今体诗的对仗和韵律,言词整齐而流利,音节宛转而和谐,声情并茂,感染力强,易于上口成诵。明代何景明说初唐四子“音节往往可歌”(《明月篇序》),所指即此。在骆宾王稍后的刘希夷、张若虚以及盛唐的李颀、王维、高适,中唐的元稹、白居易,晚唐的郑谷、韦庄,及至清代吴伟业等人的长篇歌行,都是沿着这条线索发展下来的。

 骆宾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如《在狱咏蝉》,托物寄兴,感慨深微,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送郑少府入辽》抒写立功报国的乐观战斗精神,格高韵美,词华朗耀,除了全首平仄声调还不协调,律体形式尚未成熟而外,比起杨炯的《从军行》、《紫骝马》并无逊色。绝句小诗,如《于易水送人》、《在军登城楼》,寥寥20字中,壮志豪情,激荡着风云之气,颇能见出诗人的个性风格,在初唐绝句中也是不多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193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