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的训练技巧
中国古典舞定名于上世纪50年代,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古典舞融合了我国传统戏曲与武术的精华,其中的翻身技巧更是古典舞中的精粹部分。中国古典舞中的翻身动作是极具民族特色的,它的艺术表现力超强,展现力极为复杂,向人们传递的不仅是美轮美奂的肢体语言,更有丰富多彩的内涵,在舞台上极具渲染力,是古典舞学习者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本文基于翻身在古典舞学习中的重要意义,从多个角度探析了翻身技巧的训练与掌握方法,以期传承并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使其能够更好的向人们传达美的感受并发挥更大的艺术价值。
一、翻身的技法与功效
在古典舞教学中,翻身的技法多种多样,如点步翻身、踏步翻身、串翻身、探海翻身、吸腿翻身、上步翻身、盖腿翻身,等等。这些翻身技法是古典舞学习的基础,严格来说,只有掌握了翻身技巧,古典舞学习才能取得初步效果。然而,翻身的技法虽然较为复杂,但归纳起来却只有一种技巧形式,即以腰为轴,身体在水平线倾斜状态下快速转换脚步,保持身体的翻转,自始至终贯穿着拧、仰、俯、旁提的形态。在古典舞的表演舞台上,动作与动作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而翻身即是一种最有价值的衔接动作。在表演过程中,翻身使整套动作连续贯通,且翻身本身就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如探海翻身,以右腿为轴心,左腿提起作后翻转动作,双臂自然伸展,连绵圆润,犹如起伏的波浪;而探海翻身接吸腿翻身,大弧度跨越接身体快速旋转,更能够彰显翻身的艺术魅力,传递美的感受。
二、翻身动作的掌握与训练
(一)翻身动作的掌握要点
翻身动作主要可分解为三个部分,即上身部分、身体中段部分、下身部分,初学者在学习翻身时,需采用分段练习和整体动作练习相结合的方式。
1上身部分的掌握要点。上身是以腰部为分界,颈部、头部、手臂都是翻身技巧的练习重点。在表演过程中,处于翻身动作的人体上身部分全部处于倾斜状态,且连续的翻转对上身的平衡力要求较高,因此,掌握要点一是手臂的动作,二是头部对旋转的适应能力。其中,手臂需保持与翻转方向的微反向力,以防止身体失去重心,并有效控制速度;而头部的轴心则起到稳定翻身的作用,并保持身体的倾斜度,增加翻身的美感。
2身体中段部分的掌握要点。身体中段是指人体的腰、胯部位,这一部位是古典舞翻身力量的主要来源,并且也是翻身动作的主要转轴,在练习时腰、胯需保持同向运动,翻身动作才能完成。身体中段部分的掌握要点首先在于腰胯的灵活度,其次锻炼腰胯力量,并练习对腰胯力量的控制能力,只有这样,翻身动作才能做到收放自如,而练习者也才能有效避免自身受到损伤。
3下身部分的掌握要点。腿部是翻身动作的翻转助力,腿部的力量与灵活度是翻身动作的核心。因此同腰、胯一样,腿部的掌握要点同样也是灵活度与力量的控制。
(二)翻身动作的训练
结合上述翻身技巧需掌握的各项要点,在古典舞教学中,可将训练划分为三个阶段。
1初期训练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需通过练习达到三项条件,其一是身体的柔韧度,其二是腰部的力度,其三是对力量的控制能力。首先,身体的柔韧度是学习翻身动作的基础,缺乏柔韧度的`翻身动作呆滞僵硬,缺乏美感,且各个动作也难以到位;其次,鉴于翻身动作始终保持倾斜状态,因此需要腰、胯部凝积大量的力量,并在开始动作时释放出来,因此力量也是初步训练阶段的重点;再次,过度的力量会使人体失去平衡,因此在练习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力量控制能力。
2中期训练阶段。这一阶段的训练主要集中于两点,其一是增加完整动作的训练力度,消除由前期分解练习所造成的动作分割现象对学生的影响;其二是适当增加训练的难度,进一步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循环渐进的掌握整套动作。在中期训练阶段,教师可考虑让学生进行负重训练,并在此基础上,由单一的翻身技法练习向着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复合型翻身技法练习方面转化,加强学生对各种技法的熟练程度,进一步发展学生身体的各项能力。
3后期训练阶段。翻身动作的后期训练需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熟练学生的已有知识,并加大对学生的意识或认识的教育力度。综合来说,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大致已能够掌握翻身动作的基本技巧,那么,在古典舞中翻身动作所代表的是什么?其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或向观众展现了什么?而这些,都需在后期训练阶段反映出来。如果说前、中期的翻身训练是纯技能的训练,那么后期则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首先,在理论方面,要注重让学生体会古典舞是传达着怎样的信息,而翻身动作在古典舞中又代表了哪些信息,要让学生用心体会,并通过思维转化将翻身的内涵表现出来,从而实现形、神的相互融合。其次,在实践方面,加大复合型翻身组合的训练力度,采用成套的动作来提升学生对翻身动作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结语
古典舞中的翻身技巧是沿袭了传统戏曲和武术中的精华,从艺术价值的视角探析,古典舞的翻身动作剔除了戏曲翻身动作中华而不实的杂质,并从创新的角度吸纳了武术翻身动作的单调,因此相较而言,古典舞翻身动作更具艺术欣赏价值。在未来的古典舞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继续传承翻身动作这一传统文化,更要继承这种创新精神,将古典舞这种艺术形式发扬光大,使其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实现我国非物质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论古典舞教学法
摘 要: 中国古典舞蹈特有的风格和强大的表现力,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的实践中创造的。我们要让中国古典舞蹈这一艺术发扬光大,以民族文化为本,以培养基础技能为用,以发展综合智能为重,去剖析教学法。通过把握教学法科学性、系统性、民族性、综合性的规律,去掌握中国古典舞。只有这样,作为教师,才能使自己具有驾驶课堂的教学的能力。
关键词: 科学性 系统性 民族性
近些年来,中国古典舞的发展速度可谓是相当迅速,各地区舞蹈工作者们的创作层出不穷,艺术上让人惊叹。然而中国古典舞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环境,这样才能使中国古典舞不断的传承下去。中国古典舞从产生的那天起,古典舞教学法一直是舞蹈界比较看重的课程。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 渔。”所以,我们应当努力地去完成一部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民族性的教学法。
一、教学法突出了科学性原则
中国古典舞教学法科学性原则表现在:一是它同其它学科的教学法一样,首先明确该科目教学法的定义,以及教学法与单科教学法的不同之处包括的内容。接着,了解舞蹈一般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掌握舞蹈教学法课的内容,以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阐述,掌握其整体结构,包括概述,动作剖析,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及组合范例。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把握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征。教学法对动作的剖析,运用了哲学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普遍联系的观点,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其中,对基本功体态,如:步、位、手。软开度训练如:射燕,探海及其作用和意义。基 本动作如:地面训练,扶把训练,把下训练,功能训练等作了详尽 的描绘。特别是对功能训练的阐释最为科学,每个动作的描述都遵循动作的目的和作用到动作的衔接、到由此引发出的动作种类、到动作的做法,再到动作的感觉,最后是动作的节奏及易犯的毛病等逻辑顺序来进行。动作的做法被规定到某部位、某关节,甚至是指尖大的地方。感觉要到位,蹲时身体要有内 在的对抗贯穿于整个过程中。节奏要把握清晰,这对教员的教学意义重大。蹲的科学节奏一般为舒缓的,丰富的节奏。如:2/4,6/8拍皆可。蹲还可与转、跳、控制等结合,易犯毛病为身体未提住,重心在脚跟上等。其蹲的幅度由不同种类的蹲与动作连接决定。这些都是经过精心的探讨和实践的结果。 身韵的成形,把古代的哲学思想和现代审美融合,是外部身法 和内在神韵的合称。由此看来的身韵是一门特殊的科学。它强调人体运动划圆的轨迹及其过程中“反 晍 ”倾向,运动的力源,以腰为轴,以神领形,内气导引等。这其中都含有古代佛、儒、道哲学的'多少因素。而中国古典舞教学法对此都作了明确的讲解,使我们在 舞蹈理论上能受获益非浅,从而指导实践。并且身韵教材确立以动作出发,提取元素入手,在形、神、静、律等四个方面把握中国古典舞的特征,初步形成了具有民族风格,动作节奏丰富,韵律感强的科学的舞蹈身韵课教材,为教学法作了有益补充。中国古典舞与其它舞蹈一样,是利用人体肢体来传情达意,所 以,这就与人体科学密切相关。我们的基训动作以研究人体运动 学,解剖学等方面入手,遵循训练由小到大,有浅入深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训练法则。把动作的审美与人体科学结合起来。
二、中国古典舞教学法系统性原则
“系统”在辞海中解释为“始终一贯的条理;顺序。”中国古典舞教学法是具有系统性的。我们知道中国古典舞教学法从宏观来讲是对中国古典舞,主要是对其教学任务、内容、步骤、方法个组织形式的系统规范和理论阐释。由此可看出,该教学法结构条理清楚;从微观来看,其动作剖析的内容更具条理性。首先,它清晰地分出基本概念、舞姿、把上把下动作及身韵几大块面。其次,就拿把上动作来看,它又按照人体运动的逻辑顺序安排了一定秩序,擦地到蹲到小踢腿到腰到弹腿,最后到控制。就连每个动作的剖析也都规范了编写的顺序。这一点可从科学性中获知。这样一来,把教学法所要阐释的内容有条不理地连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教学法这一系统化的整体。
三、中国古典舞民族性原则
关于中国古典舞教学法的民族性,单就其本身只是一部某科的教学法,从客观反映某一科知识来讲,它是不具民族性的,但其内容来看,其民族性是由中国古典舞的民族性决定的。因为中国古典舞教学法是为中国古典舞服务的。使中国古典舞在理论的基础上得 到升华。 除了从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中得知其民族性以外,仅就由 “拧”、“倾”而发生出射燕、探海、斜探海等基本舞姿。就总体而言体现民族性有四方面:①在舞者自身的技能上强调柔韧性和腰部的训练,尤其是对肩、腰、腿、髋的柔韧性要求很高。②在中国古典舞的运动节奏上表现为弹性节奏和点线结合的特点,在动作的内在节奏上抑扬顿挫、对比跌宕、刚柔相济,吞吐自如。③在基础训练中贯穿着身法韵律,贯穿着提、沉、冲、靠等动律元素。④民 族舞蹈的技术,技巧体现民族性,比如以拧倾形态舞姿为特色的转,民族技巧——翻身。与武功技巧相结合的弹跳,这些舞姿与我们的民族艺术是分不开的,在教学法中都有体现。 教学法还对中国古典舞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身韵作了讲解。 “韵”乃中国古典舞美学特征的内核。它既意味着风格韵味、节奏韵律,又意味着精神气质、风采神韵,既是“内气”的外化,又是生命活动的显观,是神与形高度交融的标志。而且身韵本是来源于 戏曲舞蹈脱离出来的独立的“舞蹈本体”,有较强的民族底蕴。教学法对其的记录无疑是一块不可多得的艺术宝藏。
四、结语
中国古典舞蹈特有的风格和强大的表现力,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的实践中创造的。我们要让中国古典舞蹈这一艺术发扬光大,以民族文化为本,以培养基础技能为用,以发展综合智能为重,去 剖析教学法。通过把握教学法科学性、系统性、民族性、综合性的规律,去掌握中国古典舞。只有这样,作为教师,才能使自己具有驾驶课堂的教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伟《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2]唐满成、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胡万勇(1968-),男,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副教授。
;古典舞跳跃动作技巧训练
跳跃是难度较大的舞蹈技巧。它不仅要求演员有高跳的“弹跳力”,还要求跳跃富有表现力,即跳跃到空中后尽可能长时间保持固有的姿态上,仿佛将舞姿悬挂在空中一样。为此,演员必须有较好的舞蹈素质——体力、耐力和协调性。一般要经过有系统、有步骤的严格训练,才能锻炼出跳跃技巧。掌握跳跃技巧的过程同时也是有效的训练与提高演员的腰、腿基本功力以及协调性的过程。
跳跃分为小跳、中跳和大跳三种。它们之间既有共同的训练目的,也有不同的训练作用。小跳:是较小的低跳,动作比较简单,其中一些动作是训练跳跃能力的基础。另一部分动作则是舞台上的表演动作。中跳:比小跳要加大弹跳的力量和幅度,它的训练目的和表演作用与小跳相同。大跳:是高跳动作,技术很高。大跳的全部动作都是舞台的表演动作。大跳要有“助跑的动作”,如:上步(切步)和错步(追步)等。练大跳之前需先做小跳和中跳练习。
大、中、小跳跃动作可分为双脚起双脚落;双脚起单脚落;单脚起双脚落;单脚起单脚落(换脚);单脚起单脚落(不换脚)。
1、小跳
(1)双起双落: 小八字步位的小跳 大八字步位的小跳 丁字步位的小跳 变位小跳 跳空中转(男)
(2)双起单落: 前腿小跳 后腿小跳 小射雁跳 小端腿跳 小掖腿跳 小斜探海跳(带翻身的)
(3)单起双落: 前腿小跳 旁腿小跳 后腿小跳
(4)单起单落(换脚): 小射雁跳 后换后小跳 前换前小跳
(5)单起单落(不换脚,1-6次): 45度前腿上的 45度后腿上的 小射雁上的 小斜探海上的
2、中跳
(1)双起双落: 小八字步位中跳 大八字步位中跳 变位中跳 劈腿中跳 燕式跳 端腿跳 射燕跳 盘腿跳(女) 前双飞燕(男,1-3次) 横双飞燕(男,1-3次) 后双飞燕(男,1-3次) 跳空中转(男,1-3圈)
(2)双起单落: 后腿中跳 中射雁跳(原地,移动的) 中斜探海跳(带翻身)
(3)单起单落(换脚): 后换后中跳
(4)单起单落(不换脚,1-2次): 斜探海舞姿的中跳 抬后腿中跳
3、大跳
(1)双起单落: 紫金冠跳(女,1-4次)。
(2)单起单落(换脚): 凌空越(1-3次) 大射雁(1-3次) 剪式变身跳(1-2次) 跳卧鱼(女) 大赞步(男,带拧身的,斜线或圆圈进行) 大蹦子(男,立身,躺身。斜线行进,1-8次) 飞脚(男,立身,躺身。斜线行进,1-4次) 跨掖空中转(男,斜线行进) 拉腿蹦子(男,斜线行进) 蹁腿飞脚(男)。
(3)单起单落(不换脚): 吸腿跳 单腿变身落后腿 单腿变身落射雁(女) 单腿变身落卧鱼(女) 单腿变身燕式跳 旁腿斜探海跳 摆腿跳 摆腿紫金冠跳(女)。
要求:
1、跳跃属于快速表演动作,并非所有的快速音乐都可用来伴奏,需选择有跳跃性的、节奏鲜明的乐曲。
2、首先,进行单一跳跃动作的反复练习。
3、在单一练习的基础上,分别将小跳、中跳、大跳中两项以上的动作组合起来进行练习。另外小跳和中跳动作也可以适当的加入大跳组合中。
4、常用的组合有:双起单落小射雁跳接单起双落旁腿小跳再接双起单落带翻身的小斜探海跳。中斜探海跳接踏步翻身(女)。紫金冠跳接单起双落前腿小跳再接中射雁跳(女)。吸腿跳接错步再接大赞步(男),等。
5、下列动作可以在跳跃组合中作为衔接动作或结束动作:圆场;各种姿态的腰的动作;基本舞姿;旋转和翻身等动作。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
戏曲和武术是建立中国古典舞训练的基础,中国古典舞的基础训练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基训中的技术、技巧有着独具一格的民族特性,与其它舞种中的技术、技巧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古典舞的起源
舞蹈的萌芽和形成时间可以远溯到人类发展的洪荒时期,远远超出了人类的记忆范围。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戏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为了读故事服务的。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戏也还是戏,其舞对角色行当的从属性也是十分鲜明的。
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它是在原生物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这个衍舞种是地道的中国货。
二、古典舞的节奏特点
古典舞在节奏上特点也很突出,这与我们民族音乐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我们民族音乐很少象西洋音乐那样强弱相同、有规律的匀速、脉动式的节奏,一般表现为弹性节奏和点线结合的特点。体现在节奏上多为附点(抻——赶)或切分(赶——抻)或是两头抻中间赶,或是两头赶中间抻,或是紧打慢做,或是慢打紧做等等。因此,所形成的动作的内在节奏,诸如则柔、动静、缓急、放收、吞吐……抑扬顿挫、点线结合等,从而产生我们特定的动律特点和韵律感。
三、身法韵律的贯穿
身段课提炼的身法韵律是我们基训课必须加以贯穿的,而且要从基训的风格性、身体艺术表现力和技巧的民族性的高度在基训课中加以结合和运用,并逐渐形成基训教材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如在动作中贯穿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的动律元素;贯穿呼吸的要求;贯穿节奏特点的要求;贯穿手、眼、身、法、步的要求。例如对手的要求包括指、腕、肘、臂、肩的训练;一个是能力、幅度上的提、拉、抻、拔的功能素质训练;一个是意念、感受上的艺术素质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民族舞的“神、气、韵”,才能打破基训廛的芭蕾化倾向的体操、杂技化的倾向;才能改变基训课在训练上的纯功能化和僵、死、板的倾向。同时也解决了组合的语言性,以及让身法与民族技术、技巧的能力、素质训练结合起来。
四、技术、技巧的民族特性
(一)旋转的特点
1、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技巧,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色,与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都是直体的,大都在额状面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象,因此,动作长而舒展,延伸感强。身体的带动,手臂的带动,跨的带动都非常重要,旋转靠的就是全身的协调。
而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除了有直体旋转之外,很大的特点是身体形态在拧倾旋转的舞姿造型上的转,特别是“倾”的平衡重心上的转,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塑造形象的。所以动作显出婉转中的修长,急带腾空中的延续,以及旋转螺形的变化,如反掖腿仰胸转,后退侧身转。
2、以腰带动转的特点,形成中国古典舞基训中转的起“法儿”的多种多样,而且多般是在动的过程中起的“法儿”。如大掖步转、扫堂探海转。
3、中国古典舞基训中民族舞姿转“身法性”很强,有一部分民族舞姿转,可以说是身法的待续和夸张。
4、民族舞姿转的流动性与复合性比较强,空间变化幅度大,比如有由下往上的转或由上往下的转,还有在转的过程中各种舞姿的复合和流动的特点。
民族舞姿转的发展仅仅是个开始,还大有余地,还有很好的前景。
(二)翻身的特点
翻身是我们得天独厚的民族技巧。它的种类样式之多,变化之精彩,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所无可比拟的。
翻身是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独特的技巧形式,它是以腰为轴,身体在水平线倾斜状态下的翻转。动作自始至终贯穿着拧、仰、俯和旁提的形态。
1、民族性强
翻身这种技巧形式充分体现了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和动的特点,而且它和身法的结合也最紧密。因此,它的民族性很强。
2、形象性强
翻身在空间运动中形象鲜明,如“探海翻身”、“蹁腿翻身”等大幅度的慢翻身,在空间的弧线运动连绵圆润,犹如波浪起伏;“点步翻身”敏捷快速,急如闪电;连续“串翻身”,像车轮滚滚,形象性很强。
3、表现力强
翻身用各种不同的速度和节奏,不同的连接,不同的性格,产生不同的艺术感官效果,从而可以表现各种不同的感情和情调,如慢的连绵不断的翻身,表现一种缠绵悱恻的感觉;快速的翻身,表现干净利索或轻快俏皮;急速有力则表现英武刚健……
近年来,翻身有了新的发展,结构形式丰富了,加强了流动性和复合性,加强了对比性,除了性格刚柔、急缓、大小、快慢的对比,作为中国古典舞基训中技巧的训练内容和表现手段,它还可以有进一步的发展,更好地展现我们民族的民族特性。
(三)弹跳的特点
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弹跳,在用力的方法上要求轻、漂,要求运动过程中松紧结合,发力要集中,过程的速度要快,讲究“发力在根,用力在梢”,讲究“寸劲”。
在弹跳方面,我们民族的特性也越来越明显,难度越来越大。
1、把原来的民族技巧加以出新和加强难度。
2、加强“身法”性:把地面的身法动作向空中发展。在跳的过程中呈现拧、倾、翻、闪、展、腾、挪。
3、空中的横向转体有了新的发展,这显示了我们民族技巧的特点和技巧性的加强。
4、高低对比,起伏跌宕,对比鲜明是中国古典舞弹跳的又一特点。
5、由于弹跳技巧的爆发力量,为弹跳技巧复杂性的发展提供和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在弹跳的复合技巧上有了大幅度的发展。
6、在空中变方位也是古典舞跳跃的特点。
7、弹跳和武功技巧相结合。
无数的身法和技术是古典舞所要吸收的重要方面。但其训练目的却不尽相同。武术的训练是以技击和攻防为目的的,舞蹈的训练则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刻划人物的性格为目的。
8、与身法结合,形成和加强了古典舞跳跃进的流动性和语言性及风格特点。
结 语
中国古典舞已初步形成我们民族自己的一套训练系统,而这套系统已具有比较强的民族特性,有我们民族的审美特征和美学规范,有我们的难度和艺术表现力,是其它训练体系所代替不了的。
通过充分了解这些技术、技巧的民族特性,以便于在训练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其动作要点,也能够让我们充满信心。李正一教授在诠释“古典舞”时这样讲道: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这是建立在浓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它是以民族为主体、以戏曲、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
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古典舞的好处有:
1、压力的释放,在舞蹈的学习练习欣赏的过程中都会有很多乐趣,保持良好的心态。
2、人际交往渠道的拓宽,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3、培养气质修养,对音乐和舞蹈的欣赏能力的提高。
4、塑身健身的效果明显,拉丁舞是身体扭动幅度非常大的舞蹈。
5、睡眠质量会提高。
6、精神焕发,越来越年轻充满活力。
7、减少很多不健康的活动。
一,基本方位
前:第1方位,右斜前:第2方位,右:第3方位,右斜後:第4方位,後:第5方位,左斜後:第6方位,左:第7方位,左斜前:第8方位。
二,手的位置与动作
(一)手型
男掌-女蝶姿
男剑诀-女指
男拳-女拳
(二)手臂的位置
1,山膀
2,托掌
3,按掌
4,提襟
5,斜托掌
6,高低手
7,组合後之常用动作
(1)顺风旗
(2)双山膀
(3)山膀按掌
(4)托按掌
(5)双托掌
(6)斜托掌
(三)手臂的动作
1,盖手
2,撩手
3,推掌(立掌)
4,摊手
5,盤腕(外上,内下)
6,分手
7,穿手
8,双晃手
9,小五花
10,云手
11,大刀花
12,摇臂
三,步位与步法
(一)步位
1,正步
2,小八字步
3,大八字步
4,丁字步
5,虚丁步(前点步)
6,虚步
7,踏步
8,大拽步
9,弓(箭)步-(1)正弓步(2)横弓步
10,扑步
(二)步法
1,圆场步
2,蹍步
(1)单蹍步
(2)双蹍步
3,花梆步(男,女)
4,磋步
5,垫步
6,跺泥(男)
7,跑跳步
四,蹲的动作
(一)正步蹲(半蹲,全蹲)
(二)小八字步蹲(半蹲,全蹲)
(三)大八字步蹲(半蹲,全蹲)
(四)踏步蹲
五,腿的动作
(一)吸腿
1,前吸
2,旁吸腿
(二)端腿
(三)拽腿
(四)跨腿
(五)片腿
(六)撩弹腿
1,前撩弹腿
2,旁撩弹腿
(七)大踢腿
1,前踢腿
2,踢十字腿
3,踢旁腿
4,踢片腿
5,踢盖腿
6,踢後腿
7,踢紫金冠(女)
8,跳叉
六,腰的动作
(一)耗腰
(二)前腰
(三)後腰
(四)旁腰
(五)单腿重心下腰
(六)单腿跪下腰
(七)小涮腰
(八)涮腰
(九)姿态斜腰
(十)大拽步旁腰
(十一)风火轮
(十二)卧鱼(坐盤)
七,舞姿
(一)立身射雁
(二)大射雁
(三)斜探海
(四)探海(後腿)
(五)拧身探海
(六)掀身探海(女)
(七)踹燕(前腿)
(八)旁腿躺身
(九)金鸡独立
(十)老鹰展翅
(十一)环动
(十二)紫金冠(女)
八,旋转
(一)平转
(二)跨转
(三)反跨转
(四)上步拽转
(五)踏步拽转
(六)後腿侧身转
(七)後腿侧身跳转
(八)斜探海转
(九)旁吸腿转(男)
(十)探海转
(十一)点步转
九,翻身
(一)踏步翻身
(二)上步翻身
(三)点步翻身
(四)吸腿翻身
(五)悠后腿翻身
(六)反跨腿翻身
(七)串翻身
(八)刺翻身
(九)探海翻身
十,跳跃
(一)跳跃动作
1,吸腿跳
2,大射雁跳(单起单落)
3,射雁跳(双起单落)
4,射雁跳(不换脚单起单落)
5,盤腿跳(女)
6,斜探海跳
7,劈腿跳
8,劈腿射雁跳
9,单腿变身射雁跳
10,单腿变身跳
11,单腿变身跳卧鱼
12,剪式变身跳
13,雁式跳(双起双落)
14,雁式跳(单起单落-向前)
15,单腿变身雁式跳
16,撕腿跳(摆腿跳)
17,撩腿越(女)
18,倒踢紫金冠(女)
19,跳卧鱼(双起双落-女)
20,跳跃的辅助动作
(1)上步(切步)
(2)错步(追步)
常用毯子功技巧
一,靠墙倒立
二,扶地下後腰
三,前软翻
四,後软翻
五,前滚翻
六,後滚翻
七,侧翻(虎跳)
八,侧空翻(蛮子)
九,硬脚柱(乌龙脚柱一,男)
十,软脚柱(乌龙脚柱二,男女)
十一,後手翻(冒小翻)
十二,鱼跃前滚翻(高毛)
十三,前手翻(加冠)
十四,头手翻(按头)
十五,叠筋(屈身起,地蹦)
十六,旋子
十七,扑虎
十八,抡背
十九,扫堂腿
扩展资料
风火轮是以"立圆"为主,这个动作以腰部为运动轴,是腰部的综合性训练,对重心及身体的协调都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也是短句和舞蹈中重要的连接动作。在做的时候保持身前一个圆身后一个圆,双臂同时进行相反方向的两个圆线运动,风火轮又称"八字圆"。
风火轮是一个风格性,训练性很强的一个动作,是身体多元素的训练,它幅度大,发力猛,速度快的节奏特点,动作中干净敏捷快而不拖泥带水,是舞蹈和组合中的重要连接动作。主要表现出了风风火火的势头。
动作当中以腰划大圆,头划小圆带动双臂,双臂成立圆走向。俗话说就是"抡膀子"抡出风风火火势头。
风火轮的节奏可慢,可快,快速的在运用中强调两个旁边的大幅度,更加突出节奏有风啸啸,火腾腾,轮滚滚之动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