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散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如何分析散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第1张

散文的特点。1、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2、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形散神不散”,是人们用来概括散文特征的常见说法。散文的“形”指散文的外在形式,即选用了怎样的材料,材料又是怎样组织的,采用了怎样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等。散文的“神”就是散文的主旨,即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所谓“形散神不散”,是指散文选材自由、灵活,材料是“散”的,但一经布局谋篇,其“神”始终不散。如何分析散文的“形”?首先要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其次要理清散文的线索,如抒情散文一般都是以某种感情为线索来组织、安排材料,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应抓住所托之“物”、所借之“景”进行分析。怎样迅速准确地抓住散文的“神”呢?可以从抓中心句、关键句人手,它们是理解散文主旨的钥匙。这样的句子往往由作者直接点明,常常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和关联过渡的地方,形式上多为议论抒情句。它是作者对所描述内容的直接评价,是散文的“文眼”。三、散文分类。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1、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2、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炽热的情感,就是当时生活、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革命者的共同感情。作品既表达了对坚持抗战的中国***、抗日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热情赞颂;又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顽固、倒退派的强烈憎恨。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白杨礼赞》的思想意义和作者的感情,就是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与赞美,或隐或露、或曲折或直白地表现出来的。这类散文对具体的“物”的描述而表达一定的思想意义,抒发一定的感情的。3、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四、考点分析。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1)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线索是将文章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成为整体的脉络。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①以中心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品质)为线索。②以人物活动为线索。③以物(或物的特征)为线索。④以人物的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一篇记叙文一般只有一条线索,也有的一主一次或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有的以某一事物为线索,有的以行踪为线索,有的以时间为线索,还有的以感情为线索等。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2)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①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写。②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③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描写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事件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考题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3)前后照应。前提是理解题目中提供的词或句的真正含义,然后才能根据题目要求来寻找它所照应的词或句子。同时还需要大体把握该词或句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然后寻找与之相关的词句。一般情况下,题目中会提示你在固定位置寻找。常见的照应方式:题目与段落之间的照应、开头与结尾之间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3、散文在行文上不仅就事论事,就人写人,就物写物,就景写景,它常常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物及人,因景写情。这种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的方法就是联想。充分地层开联想,是散文做到情景交融的重要的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段。分析联想的原由,抓住联想的“联系点”——形与神的共同点,能更好体味散文的感情。尤其是托物言志的散文,联想常常贯穿全篇,起重大作用。作者的写作目的不在物而在人或精神。4、品味语言。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1)字词含义。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2)词语妙用。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3)句子的赏析。这类题目所考查的句子多数是指中心句、统领句、转承句、结论句和一些意蕴比较丰富的句子。理解这些句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从内容上看思想感情、从结构上看作用、从艺术效果上看(理解句势的整散长短对于抒情议论的作用,要理解修辞手法的效果,理解文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作用或意义”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1)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3)联系实际,通过联想来理解。(4)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有的文章要与当时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5)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艺术效果,常见的有:(6)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7)句子对文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如有的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埋下伏笔、作铺垫等),有的对比映衬,有的烘托渲染,有的欲扬先抑,有的情景交融,有的小中见大,有的升华深化,有的象征寓意等。有的题型就是考查对句子的艺术效果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各种艺术效果的表达方式,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5、表达方式的作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1)记叙(或叙述)的作用。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2)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描写可使人、事、景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3)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可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起到统领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4)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抒情可使文章具有感人力。恰当的穿插抒情、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作用是深化主题、感情升华、点明中心,照应题目等。6、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②咏物类——托物言志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作者在生活中对某些事物有所感触而借助记叙、描写、议论来抒发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手法,其特点是通过描写某一事物的具体形象,运用象征手法(把意义寄托在所描写、赞扬的事物上的写法)来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抒情散文多用这种写法。阅读散文时,首先要把握此类文章的结构特点,即先托物后言志物+情意托物寓意,或象征体+象征意义托物言志。其次要分析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在品格。托物言志的文章往往把大量笔墨花在对所托物的外在的形和内在的质的描绘上,以使所托之意有依附。然而这又不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的目的还是“意”,即与“物”相应的精神、品质。分析时要从“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人手,揭示其象征意义。第三要抓住“物”与“意”之间的类比点即相似点,看文章如何展开联想的。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7、修辞手法的运用。(1)比喻的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④化冗长为简洁。(2)夸张的作用。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②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③增强联想;创造气氛。(3)对偶的作用。①便于吟诵,易于记忆。②用于诗词、有音乐美。③表意凝炼,抒情酣畅。(4)排比的作用。①内容集中,增强气势。②叙事透辟,条分缕析。③节奏鲜明,长于抒情。(5)反问与设问的区别。①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②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8、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1)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只要抓住所考查句子的类型,然后再来按照固定句子固定作用来答题即可:一般情况下,统领句起总起全文的作用,结论句起归结全文的作用,转承句(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还需注意的是有的情况下,尾句还会起到揭示主题,点明中心的作用,注意根据不同情况来区分。(2)句子在文章内容上所起的作用,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因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做此类题时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五、常见题型。1、感情变化或是小说情节的发展变化:

一般要求字数相等,答题时要注意在文中定位,并寻找关键词语。2、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要说清楚理由。(要崇尚美)3、用一句话概况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和表达的主题。语言要简洁。(注意只要求写故事,则不要写自己的感想之类的话)(1)从分析标题入手、从分析材料入手、从分析首段入手、从分析文章中议论或抒情句入手、从分析篇末入手、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2)概括主题的常用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告诉人们、激励或鼓励人们)……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作者……的感情。(3)概括段意的有效方法。①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②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③联合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在一起,概括出联合段意。(4)文章要抒发的感情,主要有赞颂、热爱、喜悦、愤怒、忧愁、哀伤、悲痛、憎恨、同情、感激、指责等。4、写景状物的散文要能抓住其与人的共同点,特别是精神方面。赞美物的原因实际上就是因为它具有与人相同的精神。5、人称。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三人称(第三者口吻)。记叙文的人称是如果叙述人是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以当事人的身份来叙述的,就叫第一人称;如果叙述人并非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以作品中人物的对方的身份出现,就叫第二人称;如果叙述人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就叫第三人称。一般地说,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经常使用。如:文章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第一,便于作者抒发真实感情,表达深深的内疚和悔恨之意。第二,增加文章的真实性。6、注意散文会以描写物的美,到赞美,到落实到具体行动。如:“我也愿做一只小鸟”。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然、向往自由、赞美生命等的思想感情。7、给文章拟题目,一般就以文章的线索(关键性的“物”)为题。8、亲情类。要注意常规性的词语。如:母亲是怎么的一个人?(勤劳、善良等)9、原因类。如:为什么流泪?(1)到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2)原因如感动,或是因为思想感情变化,由理解到不理解等。10、发展性考题。(1)仿写。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2)谈感受。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3)续写。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4)感悟题。是对原文内容的延伸,要在理解原文创作意图、作者创作思路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活动。答题时,既要联系原文内容,更要从原文中抽取本质的东西,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感悟和见解,体现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如:读完文章,结合自己的生活的理解,得到的启示。回答时要注意向文中的人物或是作者的想法学习

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初中接触到的散文比高中的散文简单,所以初中散文教学是粗浅的,各位专家不要见笑。这些课文如何教?如何教学生才算学得有效?教到什么程度?才算好,还真难把握。因为这些文章大多是运用丰富复杂的艺术手法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独到见解或抒发自我的强烈感情,这些课文读起来很美,说起来很好,可理解起来却很难,意会的东西多,感悟的东西多,

教师设计教案也费劲,难以把握;再加上学生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关系,也由于文学欣赏能力的关系,对其深厚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难以理解,因此,学生学起来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

  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我认为,要想提高此类散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抛开一切急功近利的做法,多放手,少讲解分析,少支解课文,尽可能地设法引导学生走欣赏的道路,去品悟、去体味,去揣摩,带领学生进入散文所创造的优美意境中,去领略其中的胜境,使学生的情趣得到陶冶,品位提到提升。

  一、欣赏散文,要让学生真切地体会作者所创设的情景(感情气氛)。能体会作者所创设的情景,学生就能领悟到作者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感情,进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二、欣赏散文,要让学生领会散文独特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在的韵味。

  三、欣赏散文,还要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深入地理解,反复地体会,才能对散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

  总之,散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学会欣赏。通俗地理解我认为就是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做好积累。如果教学中教师只满足于让学生明白文章的中心和写作特点,知道这里用了什么顺序,那里用了什么修辞等等,而对其中表现出来的深刻的思想和浓厚的散文韵味视而不见,略而不谈,那真是大煞风景。试想,这种阉割式的或曰挑骨式的散文教学,哪里能激起学生对散文(甚至语文)的兴趣?学生能对语文有什么好感?

  1要有清晰生动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在于教师在授课前充分的课前准备。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散文教学的设计也应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散文的规律;要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散文教学应有清晰生动的教学设计。清晰主要指教师对所讲课文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要胸有成竹。与此同时,教学设计还必须生动有趣。事实表明,只有教师有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和带动学生的求知渴求,启发其心智,开动其大脑,促使其钻研。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授课时的情绪基调设计也必不可少,教师要激情满怀,要表现出洋溢四射的激情,学生才会受到感染,随着教师的情感指引投入到课文的意境中,他们的思维才能敏捷起来。研究表明,学生课堂注意力每隔五至七分钟就会松弛,所以在一节课里,教师的设计就要把握这一规律,动静结合,松弛有度,快慢适中。只有“课型新颖、思路清晰、层次细腻、手法生动、活动充分、积累丰富”的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学有目的、学的积极、学的轻松、学有收获。

  2要有凸显人性的教学过程。

  每一篇散文的教学就是一次传扬发掘人性的过程。我们所用教本中的散文绝大多数都是过去年代中外作家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写出来的,每一篇文章都打上了作者所处年代的烙印。因此,教学中要凸显人及人性这一主题。散文重在抒情寓志,它没有复杂的情节,也不追求完美的人物形象,许多人就会认为它只不过是作者托物言志、借景寓情的工具罢了。因此,教学中就会只见景物不见人,对人在作品中的地位、对人性在作品中的充分作用缺乏自觉的把握。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握三点:

  一要正确领悟作者抒情写志的真意,纵观我们的教科书中,无论是《白杨礼赞》、《石榴》,还是《紫藤萝瀑布》等,都必须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要把握散文作者情感抒发的目的。意境是散文的生命,作者通过生动的描述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情感表达出来,达到物与情相融,意与境相织,从而唤起读者的联想。从作者的写作目的追寻中,无不透着作者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人性,教学的人本思想也从此得到充分的体现。如08年中考题林清玄的《生命的化妆》。

  三要挖掘散文的最终归宿。文学是人学,散文教学凸显人,就是尊重文学艺术的自身规律,就是把握了散文教学的根本。散文的最终归宿是倾诉心曲,捧出真善美的心肠,其本色是“真”,教师就是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去发现作品中的人、作品中的情。如莫怀戚的《散步》。

  3要有渗透美育的教学技巧。

  散文也被誉为“美文”,爱美、审美、求美是古今人之本性,以人为本的散文教学必须渗透美育的课授技巧,才能吸引学生对散文的爱,教师应从三方面去实施这一教学。

  一是用美的形象吸引学生。美是抽象的东西,但伴随着感性的形象,课文中的感性形象虽不是物质的实在存在,但是可感知的,作者在作品中栩栩如生的描述就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美的形象世界,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美的所在,接受作品中美的形象的熏陶,启发学生和文中美的形象对话交流,也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如九年级的《散文家谈散文》(《白鹭》)中形美、意美、情美。形美,美在大小适宜、色彩和谐;意美,美在文中有画、画中有诗;情美,美在以心格物、融通自然。

  二是用美的情感感染学生。要进一步感受形象的内在意蕴的生命力,唤起自身生命力的体验和确认。随着情感的激发、表现、持续,让学生进入一个自由精神王国。散文都寄托蕴含了作家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师自身与作家以及作品中形象的共鸣是不够的,关键要让学生也与之产生共振,使教师学生都能抓住散文的思想感情,从而带给学生丰富的美感享受。

  三是用美的教学过程共谱和美课堂乐章。散文教学的艺术性十分重要,如果没有独到的艺术形式进行,那就无法实现散文给人的美的享受。教师要把美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每一句话、每一个形体表达都要以审美的眼光对待,把审美意识通过教师点点滴滴渗透输导给学生,对学生的感知体验做到引而不发,对学生的随机审美要适当调节,对学生的不良审美要因势利导,培养其观察力、模仿力、领悟力。

  我们现在都在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想其本质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他的途径和方法有许多,诸如:教学目标的优化、教学手段的优化、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策略的优化、教学过程的优化等等。其根本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因此,看一堂课是否有效,我认为关键要看学生的学是否有效,说得通俗些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适当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发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个大课题,包含的内容太丰富,理论的东西很多,具体的操作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一切都是实践,永远都是在路上。

阅读散文、随笔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1 把握情感: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中表达的情感。从我们平常阅读的散文来看,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另一种则是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

2 探究情缘:所谓情缘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其产生的缘由是什么,这是阅读散文需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把这个问题抓住了,阅读便深入了一步。

3 明确中心:无论是散文还是随笔,都有一定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明确中心思想,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关键。因此,在阅读散文时,一定要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

4 理解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散文和随笔中都有一定的材料和观点。材料包括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是为了阐述观点的,并且材料和观点是相互作用的。所以,无论什么材料,都是为一定的观点服务的。

5 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阅读散文时,还需要正确理解文章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这需要我们联系上下文,仔细辨别,从而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6 补充实例:在阅读散文和随笔时,可以根据文中的观点,适当补充一些实例。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

综上所述,阅读散文和随笔需要多方面的理解和思考。只有全面掌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文学作品。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找“要素”。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

 ①文中的警句;

 ②篇末的结束语;

  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或者说,可以总结如下: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梭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思想感情是思想和感情。 思想,一是指生命现象就是思和想,思是对认知事件信息的处理,想就是对认知事件信息的大脑系统的搜集。二是指人对世界的认知。三是指人类对世界形成的认知语言和认知成果。对世界的认知是指大脑系统的活动。思想是大脑的活动,只有认知者才能感觉到,不能实现交流和传递。感情,一是指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动作流露。二是指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

散文具有“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形散”主要体现在选材上,选材广泛,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一篇散文中,文章材料总是有一条线贯串始终,这就是散文的线索。阅读散文把握了线索,就把握了材料的组合点,也利于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技法指导

综观诸多散文,抓住了线索也就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在此重点提示如下三点:

1抓结构线索,把握内容。抓住脉络线索,就是抓住散文小段的关键话语,把这些话语组织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背影》,只要找出文中对背影的几处描写;再如抓住《回忆我的母亲》中“母亲勤劳”,那么文章的内容就会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头脑中。

2抓情感线索,体会中心。情感线索是作者抒情的主要途径。抓住情感线索对中心的理解是大有帮助的。如《藤野先生》中抓住“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这一线索,即使是涉世未深的中学生,理解起作者对先生的感激怀念、对国家的热爱也是轻而易举的。

3抓明线暗线,领悟内涵

散文的线索有的明确,有的暗藏;或明或暗,明暗交错,虚实相同。阅读时,从明线(实线)中把握文章的选材,从暗线(虚线)中把握作者的情感,明确文章的主旨。如《荷塘月色》是以作者行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由出家门到欣赏月下的荷塘,再进一步欣赏塘上的月色,最后回家。而“心里颇不宁静”的复杂心理贯串整个事件,因此所写景物中均带有一层心里烟雾(情感),分析这一暗线,我们可以看出作家孤独与苦闷的情感,明确主旨。

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父爱的姿势

□钱国宏

父亲是家中的“天”。有“天”在,则阖家清风朗月,四海靖宁。每每望着“天”的背影,我都会读出一腔感动和敬畏——不独他是父亲,也是因为那些定格在记忆中的姿势。

父亲是一位老兵。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人连死都不怕,还能怕什么?他怕,他怕作为他儿子的我有闪失。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天下午,天黑得像锅底,闷雷阵阵,顷刻间硕大的雨点凌空砸下。放学了,我望着天地间无头无尾的雨不知所措。这时,父亲的身影出现在教室门口。路上,风狂雨骤,我和父亲撑着一把伞摇摇晃晃,费力地向家中走去。父亲把伞几乎都倾到了我这边,他身子极度倾斜着,半边身子完全暴露在雨水之中。他右手撑伞,左手竭力将我拉靠在他的身侧,那情形让人油然想起孵蛋的母鸡。不到半路,父亲全身便都淋湿了。父亲索性把伞交给我,霍地把我抱起来骑在他的脖子上。父亲的脖子热乎乎的,与冰凉的雨水形成了鲜明对比。

初二时,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中,我赤膊上阵,结果患上了重感冒。晚上,母亲在灶间做饭,父亲则守在炕沿边,一会儿帮我掖掖被角,一会儿摸摸我的额头,一会儿又量量我的体温。我闭着眼,倾听着父亲粗重的鼻息。那年月农村家家孩子多,父母多半不拿孩子当回事儿。父亲与别人不同,他认为:既然把孩子生下来了,就要抚养成人,没这个决心,莫如不生。父亲扶我躺下后,搬个小凳,坐在灶前给我煎药。火光熊熊,映红了父亲花白的头发和脸上刀刻一样的皱纹。那些皱纹不知何时爬上了父亲的脸,它们像跨越了千年的化石,展现在我的视野中,等我酸酸地去读。

知了长鸣的季节,我参加了高考。考场设在离家20公里之外的县城。考完第一科的时候正是中午。考生们呼呼地跑出教室,当我最后一个懒懒地走出考场时,蓦地看到:校门口,烈日下,孤独地站着一位老人,正踮起脚尖费力地朝这边眺望。那企盼的眼神和前倾的姿势,让人顿时想到南极的帝企鹅——那竟是父亲!我万万没有想到不会骑自行车的父亲竟然走了20公里来考场外为他的儿子高考助威!那可是20公里啊!霎时,我有一种海上孤舟见到了小岛的感觉,向父亲飞跑过去。父亲也看到了我,深一脚浅一脚蹒跚着向我奔来……

很遗憾,我没能拍下父亲当年的种种姿势。我知道,这些瞬间在别人眼里也许是很平常的,毫无耀眼光芒,但它们却是父亲的一个个侧面,而就是这些不起眼的侧面,拼合出了一个生动、朴素、慈爱、憨实的父亲形象。人生易老,韶华不再,尽管世间常有白驹过隙之叹惋,我却倔犟地认为:不管沧海桑田,父爱的姿势不会变。它们将定格在岁月的底片上,永恒而清晰地诠释着大爱无痕、上善若水的全部含义。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0年第3期,有删节)

探究练习

1本文以_______为线索,记叙了自己回忆中的有关父亲的哪几件事?

2请分析文章第一段加横线的句子的作用?

3“人生易老,韶华不再,尽管世间常有白驹过隙之叹惋,我却倔犟地认为:不管沧海桑田,父爱的姿势不会变。”是的,父爱是有姿势的,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令你难忘的父爱的姿势?请用你的笔把它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倾听雨的`声音

□吕祥根

窗外,夜色阑珊,雨意朦胧。满目的诗意,澄澈清爽。纷纷扬扬落下的雨,飞溅成千朵万朵千姿百态的小花,恣意挥洒。

雨细了,密了,如发丝,如初涉人间的少女,一脸天使般的真诚、无邪。天真、活泼地泄洒着她可人的馨香和温情。今夜注定是个美好的夜晚,我可以尽情地赏雨,倾听雨的心音,感悟雨的柔情。

雨是有感情的和有灵性的。“淅淅沥沥……淅淅沥沥……”,细密的春雨,像刚梳过状的邻家小女孩,迈着轻盈的脚步款款地向你走来。花儿开了,柳林绿了,小鸟唱了,春风醉了。你听,杜甫正在吟唱:“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春姑娘的召唤,这是泽被苍生的柔情蜜意。有人说:“春雨贵如油。”这如油的春雨,珍贵得让农人心焦,滋润得让农人欣喜,于是农人们翘首企盼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欢畅。

雨是豪放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迅疾快猛的夏雨,彰显了男人的阳刚和力度,这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和气度,只能让东坡先生“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这种豪情几人能与?

雨是婉约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秋雨霏霏,黄叶落零,雨水飘洒,泪水随雨水滑落。造物弄人,思念成空,寂寞的时光只能化作一缕轻烟随风雨逝去。可怜的易安只落得“人比黄花瘦”。往事如烟,命运多舛,既然今生不能幻化成云,那就飘洒进梦中挥洒成雨,让思念的人不至于再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雨是寂寥的。“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丁香清幽,烟雨深深,不知这冷雨飘了多久?这彷徨的人走了多久?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一把油纸伞,一条石板路,一枝苦丁香,悠长的小巷,如丝的细雨,轻轻地叹息,丁香般的惆怅。握伞的手没能留住那份凄恻的心境,怎能释怀?

生活的路坎坷,人生的雨潇潇。雨中自有酸甜苦辣和浓缩的人生。你看,雨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朋友亲人应风雨同舟,创业下海要餐风沐雨,做事经营人生该未雨绸缪。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你就是取得了点滴的成绩也不应豪放狂妄;你就是遇到了暂时的挫折也不该自暴自弃;你就是遭遇了困难重重也不要气馁放弃,请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有雨的日子,请仔细聆听,不仅是倾听自然之声,更是沉醉于曼妙的心灵独步。或舒或缓,或高或低,或忧或喜,或纵情或抑郁的曲调,令人心醉,让人心驰神荡,荣辱皆忘。

(选自《都市文萃》2010年第5期,有删节)

探究练习

1作者从雨中听出了什么?用横线从文中勾出来。

2文章有删节,作者听到的不止这些,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仿照第五或六段写出你从雨中听到的声音。

3东坡和易安是宋朝著名的_______和_______词派代表词人,请你再各写一句他们两人的名句。

4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抓线索,理文章思路》

阅读训练一:

1父爱的姿势;事情:小学时父亲冒雨接我回家;初中生病时父亲为我熬药;高考时父亲步行20公里路来为我助威。

2概括全文,引出下文。

3略。

阅读训练二:

1第三至第七段第一句。

2略。

3豪放、婉约;例: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易安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4倾听雨的声音

如何读懂散文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是一种以作者自己经历见闻的情感为根源,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其中含有优美励志散文随笔,伤感散文,抒情散文,名家散文,爱情散文,哲理散文,散文随笔等散文。

其特点;

1、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4、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进入散文大全,进入散文世界,在这里,你既可以发现各种唯美经典的散文精选,亦可以发现抒发情感情怀的美文;

你能在这里感受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你也能在这里激发内在财富欲望,唤醒创作的热情。

让你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今天,当喧嚣与躁动悄悄侵蚀我们内心的今天,让散文大全带给你一份宁静,帮助我们洗去心灵的浮尘,感受生命之美,寻觅人生的真谛。

散文大全致力于精心筛选经典、哲理、散文随笔、散文诗、抒情、情感等题材类优秀散文,只为高中小学生、散文文学爱好者提供优质的散文著作。

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阅读散文就要品味散文的语言,领会文章的神韵。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值得一提的是阅读时要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301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