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声音符号,文字是图像符号。有很多语言没有文字,如中国的仫佬语、毛南语;同时有不少文字留存于世,而它对应的语言已经灭绝,如拉丁文、西夏文。
语言与文字二者原则上是没有优劣之分的,但语言表达与文字表达这两种沟通方式则各有优劣。
所处情况不同,交流沟通方式也应不同,而这完全取决于交流双方如何应变和把握,没有绝对标准答案。
语言表达能感知情绪,文字表达就很难知道情绪的状况。
文字文章做传输需要超级牛逼的情商。而语音传递只有一种情况,文字表达会误会成很多个意义,无论你的文字表达又多清晰,都不能把情绪表达的非常标准。
文字不具有超高精度的复刻,叙述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件事物,想要完美的呈现在对方面前,还是面对面交流比较好。所以,能用语音表达就不要用文字表达,能见面就不要传话。
文字是一种组合式的叙述,不同的组合有不同的意思,任何时候,人们不可能把事情用文字呈现得丝毫不差。一千个人读同一篇文章会有一千个想法。
交流沟通受双方条件限制。
从自己方面来说,文字表达方式欠缺而语言表达能力强当然就用语言沟通,语言表达欠缺而擅长文字沟通,那就采用书信方式沟通。
从对方角度来看,喜欢面对面交流沟通,那就走到一块来谭吧;若不想见面但又必须沟通,那就写封信说说吧。
一、诗歌鉴赏知识储备
诗歌鉴赏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庞杂,如作家的写作背景、常用典故、文化习俗、风格流派、思想内容、常用的表达技巧等,再加上相当多的考生对一些诗词的风格和表达技巧方面的术语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复习起来倍感艰难,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对其进行举例归类。
1、语言风格:精炼、含蓄、简朴、清新、明快等。
2 、思想内容: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即事感怀、怀古咏史、羁旅生活,惜春伤春、闺怨诗、爱国诗、爱情诗、乡愁诗等。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3、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描写可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明暗相衬、粗笔勾勒和工笔细描;描写顺序有: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现实和神话相结合等。表现方法有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虚实相生、正侧面相结合、情与理的结合、欲抑先扬、欲扬先抑、铺排、含蓄、幽默、象征、联想、想象。一些常用的修辞格有比喻、讽喻、起兴、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衬托、反复、反语、委婉、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4、诗歌的个人风格: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例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建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温庭筠的绮丽香艳、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郊寒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陆游的悲壮爱国等。此外词还有婉约、豪放之分,曲有通俗和幽默之分。总的来说,诗词曲的特征分别是“诗庄”、“词媚”、“曲俗”。
5、篇章结构:常用的术语有层层深入、首尾呼应,有总有分,详细得当,巧妙过渡,伏笔照应、铺垫、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二、掌握解题思路
诗词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由于是简答题,受字数限制,因此考生在解答时必须做到审清题目要求,准确概括要点。答题时要注意:
1、紧扣原诗的内容。命题者对这方面的考查目的是看看考生是否真正读懂诗歌,因此对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赏析, 必须结合原诗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千万不要脱离原诗空泛而谈,否则难以说明考生是读懂了诗歌。
2、点面结合。如考查对诗歌的思想内容或表达技巧进行赏析,可以在概括表述的同时,适当展开对个别诗联的简析。
3、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相结合。如果是对整首诗歌的思想内容或表达技巧进行赏析,往往两者是结合在一起来进行表达的,很难孤立地回答其中一项内容,也就是说,当要求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或表达技巧中的一项时,可以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两方面一起来回答。
4、要用规范的术语。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尽量用上面提到的那些名词术语来解答。
三、常见题型
1、内容主旨题解题指导
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首词的内容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解题指导 第一步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歌的大致意思。第二步明确诗中提到的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的词语组合。第三步,根据“卒章显志”的特点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本诗可抓住重点词语或短语“谁羡”、“便是仙”进行理解。诗句中结尾句不是描写,而是发议论,这正是解读主旨的关键。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觉。这种鉴赏题在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参考答案这首词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和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和美好的景象,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2、情感思绪题解题指导
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解题指导 第一步,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霜草苍苍”、“虫切切”、“月明荞麦”、“花如雪”。第二步,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想到景语皆情语,以景传情。不难看出前者冷清、愁苦,后者明亮、美好。第三步,抓住能体现人物心态的词语,如“行人绝”、“独出门”等,尤其从“独出门”可以发现诗人情感上有一个转变过程。表现在首句和尾句上,尤其是“霜草苍苍”和“花如雪”,两种景象截然不同。
参考答案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自出门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
3、表达技巧题解题指导
阅读王勃《蜀中九日登高》,试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 那:奈何,为什么。
解题指导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或表达技巧,一般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看语言有没有特点(浅易、典雅、悲壮、豪迈、清新、质朴、委婉、生动、讽刺、诙谐等)。二看有没有用修辞(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反问、设问等)。三看有没有用特别的表达手法(如托物言志、动静结合、侧面烘托、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对比映衬、联想想象、描摹心理、刻画细节、白描勾勒等)。头脑中有了这几个方面的轮廓,就可以逐一对照诗句加以审视。从语言上看,出现了口语“那”,这首诗采用近似日常口语的形式,显得浅近亲切。从修辞上看,三四两句采用对比,尾句还运用了反问。从表达手法上看,第三句直抒胸臆,第四句却委婉别致。经过这样的分析筛选,就可基本把握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了,解答起来也就有了方向,自然也就有话可说了。解答时要注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清楚。如果思路不是很清晰,最好采用分点法,依次说。还要结合诗句来分析,这样才显得有根有据。
参考答案 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第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然而却不能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之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
1、借用问句叹句,抒情自由灵活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文章开门见山地喝出久蓄心中之志,好像长吁一口闷气,感到浑身轻松自在。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是说自己使心为身所驱役,既然自作自受,那又何必怅惘而独自悲戚呢。过去的让它过去就是了。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是说寄身天地之间不过短暂的一瞬,为什么不随自己的心意决定行止呢?“胡为遑遑欲何之?”是对汲汲于富贵利禄、心为形役的人们所发出的诘问。最后“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表示随顺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而尽其余年。
2、借用景物,寄托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动而景摇曳多姿。作者以饱蘸诗情之笔,逐层写出种种令人流连忘返的景物,把内心情感、人生志趣一一寄托于景物,“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既是写景,也是抒情;作者就像那出岫之云,出仕本无心;又像那归飞之鸟,对官场仕途已十分厌倦,终于在田园中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归宿。情与景遇,悠然会于心。
3、动词富有美感,直接表达感情
从直观的、形象的角度来看,人和物“活”的主要标志是“会动”“能动”。动词是体现人内心情感的主要语言成分。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关键。“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出仕已错,归隐未晚。这一“悟”、一“知”、一“觉”,直接抒发了诗人把握了自己,获得了新生的快乐。
有区别。
感情基调指的是感情,语言风格指的是语言的表达方式。
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 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 三指文体名。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语言优美: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郁达夫这篇《江南的冬景》所运用的语言既有直白、质朴的,也不乏清新、婉丽的。因作者对江南故乡的冬天存的是喜爱、怀念之情,对冬景的描绘自然不会用浓墨重彩的语言。
对景物的白描,需要直白、简单的语言,如此最能直接地表达情感。作者对冬日开始渐渐变暖的描写,有一句“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此句所用的比喻描写极为直白。作者对于晨霜的白没有千篇一律的惯用其他的比喻,而是不寻常地用了常见的女人的脂粉来比喻。乍一看并不合适,可下一瞬那画面就能浮现于读者眼前,可见这一句是多形象又直白。另外,作者能做到将脂粉与江南冬景的晨霜放在一块,可见作者对这一景物了解有多深刻。
此处还有一句“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了”。三个对象的三种行为,对仗工整。三个“又”字有一种韵律、节奏上的美感,直接把冬暖时自然与人都一派和乐的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让他情不自禁地写下“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之一直接抒情语言之质朴,令读者以最快的方式感受到了那种喜爱、愉悦之情。
光有朴素的语言是不够的。江南冬景总有些格外动人之处,需要作者用婉丽又不失清新的语言去描写。
写到冬日的雨,有如此一句:“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同粉似的”“淡得”几个词,带着一种清新的感觉,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飘着细雨,朦朦胧胧的村庄中。这样婉丽的语言,给予了一种柔美的、悠闲的江南烟雨的意象。
后面的一句中写的暮色更妙:“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清新又带点华丽的语句,描绘了农村中日暮西山,天色昏黄的美景,让读者对冬日景色有更深的体会,也抒发了作者对这等美景的喜爱。
总而言之,作者在本篇文章中将质朴、婉约两种语言风格相结合,描绘了江南冬景,抒发了他的喜爱、怀念之情。
表达情感的方式有面部表情、语言声调表情和身体姿态表情。
1、面部是最有效的表情器官,面部表情的发展在根本上来源于价值关系的发展,人类面部表情的丰富性来源于人类价值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的面部表情主要表现为眼、眉、嘴、鼻、面部肌肉的变化。
2、语言本身可以直接表达人的复杂情感,如果再配合以恰当的声调(如声音的强度、速度、声调、旋律等),就可以更加丰富、生动、完整、准确地表达人的情感状态,展现人的文化水平、价值取向和性格特征。
3、人的情感状态、能力特性和性格特征有时可以通过身体姿态来自发地或有意识地表达出来,从而形成身体姿态表情。当人处于强烈的兴奋、紧张、恐惧、愤怒等情感状态时,往往抑制不住身体姿态的表情变化,演员则经常通过夸张的身体姿态来有意识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变化。
问题一:语言风格指什么? 语言风格是语言风格学的核心术语,是语言风格理论研究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关于什么是语言风格,学术界的看法并不一致。一般来说,“语言风格是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手段形成的诸特点的综合表现,它包括语言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流派风格、个人风格、语体风格和表现风格”,它“是在主客观因素制导下运用语言表达手段的诸特点综合表现出来的格调与气氛。” 我们在此也将其作为对语言风格的基本界定。
2007年4月2号九点半,台湾政治大学的竺家宁教授在古代文学教研室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其目的是试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文学语言,拓宽语言学的研究领域,扩展文学的研究视野。
竺家宁教授指出任何作家的作品都可拿来做语言分析,把语言学的知识扩展到文学的领域里。语言和文学结合起来形成语言风格学,它是利用语言学的概念与方法来分析文学作品的一条新途径。它的研究范围涉及口头文学、书面语言、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而“风格”包含了体裁风格、时代风格、地域风格、个人风格等诸方面。现在我们讨论的语言风格学与传统风格研究是不同的。传统风格研究谈“神韵”,于是只能导致传统风格研究走上“镜花水月”、“空中之象”的地步。而语言风格学首先承认文学是一个符号系统。
文学符号的所指包括:情节、内容、情感、象征、人物塑造、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诗的意象、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等。文学符号的能指包括:格律、用韵、平仄、词汇、句法、韵律。所以语言和文学可以做到交会。但是语言风格学不评价作品,它如实地反映作品的语言面貌,不谈美、艺术的问题,只谈客观的描写。由此他用语言学的知识对余光中《逍遥游》的“你遂闭目雕刻自己的沉默”和杜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进行了客观分析,让我们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接下来,竺教授讲到语言风格的研究方法即行文、声文、情文。
现代语言风格学包括三方面:词汇风格、句法风格、韵律风格。他着重讲了韵律风格。他对王粲的《登楼赋》、项羽的《垓下歌》进行了详细的韵律分析,以表达阴阳韵和不同声音、内容的搭配,会产生不同的感情效果;分析了苏东坡的“塔上一铃独自语,明日颠风当断渡”和杜甫的“瞿塘峡口曲江头”押头韵的独特的诗律效果。最后,他讲到语言风格学着手的方法:描写法、比较法、统计法。语言风格学的研究步骤:分析、描写、诠释。
问题二:语言特色和语言风格有什么区别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是作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语言特有的格调。
比如古代的:陶渊明-冲淡平和,王维-诗中有画,李白-雄奇飘逸,韩愈-深奥险怪,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清浅通俗,李贺-幽峭冷艳,李商隐-丽朦胧。
◇ 现代作家的:鲁迅―冷峻,孙犁―朴实,赵树理―通俗,朱自清―高雅
语言特色: 是指各个地区的语言的特色 语言: 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是用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一般来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语・・・・・ 特色: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
问题三:请问鲁迅的语言风格是什么 鲁迅作品的语言风格
赵燕婷
提要:鲁迅的作品具有凝练,简洁,顿挫而又富有回味的语言风格,是中国文学的精品本文通过对鲁迅作品的语言分析,试图寻找鲁迅的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的成因以此透视从文言到白话的转变在经典作家笔下是如何进行的,并且试图启发这样一种思考,即白话文的普及运用到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地丰富它和发展它
关键词:鲁迅 作品 白话文 语言风格
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而且是现代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准确,简洁而又极为丰富,因而具备足够的弹性,恰到好处地表现种种思维的,情感的节奏,使行文富有韵味而魅力无穷
本文主要从虚词运用,文言句式和词汇的运用等方面考察鲁迅作品的语言风格
一 虚词的大量使用
虚词有助于表达深沉曲折的意思,妙用虚词,既能长话短说又别具韵味
例1 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见(《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
至于二字若不用,也通但黯然泣下四个字却不能表达尽黯然…伐终于泣下的动态,而这一动态恰恰重现了刘和珍君的情感过程,真切动人
此后不曾相见,是普通自然的表达方式然而,鲁迅先生在这里是痛悼刘和珍君,苦苦追忆往事,连用虚词似乎,就显得何其认真!似乎二字又传达出了这种信息:刘和珍君并没有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也许没见,也许见了但不曾注意尤显出刘和珍君的沉静而不凡同样的这几层意思,若不采用虚词表达,则不但用字太多,行文也会不够紧凑而显得薄,当然无法锁定这种深沉的感情
2 但从别一方面来看,这书的再来,或者也不是无意义(《译文序跋集・序》)
大量地使用虚词是鲁迅作品的一大特色,很多人凭这一点就能认出他的作品来有人觉得他的作品因此而不顺口不通畅但事实上,鲁迅先生大量使用虚词恰恰是力求准确力求简洁的必然结果,也是使得文脉不被打断,有节奏有缓急地顺畅而下的重要手段
或者也不是无意义似乎和也许有点意义差不多但是前者包含了更多的疲惫,无奈和执着的希望与作者所说的绝望之于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合拍,道尽了一种欲语还休的沧桑和虚微但坚定的执着这与双重否定句的独特效果有关,下面再谈
3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 (《野草・雪》)
……否耶 是文言虚词运用的典型例证鲁迅在这里用,有和博识的人们开玩笑的调子,也暗暗地埋了讥讽的意思:你们博识的人认为他单调,他可并不以此为不幸啊!
鲁迅是白话文运动的一员大将,但他并不排斥文言的借鉴使用,使行文更加生辉
4正唯其皮不白,鼻不高而偏要的呵吗呢,并且一句里有许多的的字,这才是为后世诟病的今日的中国的我辈(《而已集・当陶无庆君的绘画展览时》)
这句话的末尾,连用三个的字,使得句子变得笨拙并且滑稽,是鲁迅先生故意安排嘲弄那些一句话里用许多的字的人在同一句话中就安排了嘲讽,不但犀利,也是他行文凝练的原因这是鲁迅对虚词运用自如的一个结果
二 文言句法以及古语词的使用
白话文运动刚开始起步的时候,面对着极大的语言荒芜后人也许觉得那时只不过用话记下事情>>
问题四:什么是语言风格 “风格”一词很早就被用作科学术语。在外国,拉丁文Stylus(风格)最初属修辞学范畴,具
有“作家的写作笔法”和“作品的特殊格调”等含义。我国传统文论讨论作家创作个性和作品写
作特色,最先在用“体性”概念的同时,也用“风格”的术语。梁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有论
述作家创作个性和作品艺术特色的专篇,篇名就叫“体性”。同时,在该书《议对篇》中,他却
用“风格”的术语来说明体性问题。稍后于刘勰的魏收,在论及作家作品的风格问题时,用的又
是“风骨”一词。至北齐颜之推,才又把作家作品的个性特色称为“风格”。“风格”作为我国
传统文论的术语,是经过词义的历史发展而逐渐被固定下来的。
传统文论所谓的“风格”,主要属于文艺学、风格学的范畴,它和作家、作品(言语)联系
起来了,但还没有完全和语言联系起来。文论家们根据作家的个性特征来论述作品的写作特色。
写作特色既包括作品的气质、格调,也包括修辞等语言运用方面,不过仅仅是很不全面地涉及了
语言运用的某些特色。
真正明确提出“语言风格”,并把语言风格作为专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的,是近世的事。20世
纪初,瑞士语言学者最先把研究语言风格的语言风格学从语言学里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学
科。此后的半个多世纪,语言风格的研究便获得了重大的发展。
对语言风格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问题还不少。首先在“语言风格”的定义问题
上就有争论,意见不统一。比较流行的见解,是把“语言风格”和“言语风格”等同起来解释,
认为语言风格即言语风格。这种意见是欠妥当的。学者们都公认,瑞士语言学家巴意提出的两条
原则是:1、语言和言语必须区分;2、语言的社会功能是区分语言风格的基本原则。这两条原则
可以作为建立语言风格学的基础。如果承认第一条原则,那么语言风格和言语风格就不可混而为
一。事实上,语言风格和言语风格并不是一回事。所谓语言风格,指的是人们在运用语言材料(
语言要素)进行交际时,由于受不同的交际场合、交际目的、交际任务(即语言的社会功能)的
制约,或由于受不同交际者的禀性、素质的制约,而采用各不相同、独具特色的语言材料和语言
手段的系列。所谓言语风格,指的是在社会的具体交际活动中,由于交际功能或交际者个性不同
,采用了不同的、特殊的语言材料和语言手段,因而形成的具体作品(言语)所独具的气氛、色
彩和格调。
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划分语言风格类别的主要原则。在历史上,语言风格的分类往往和
文体的分类吻合。我国古代讲文体特征,实际上也就是在讲言语风格特征。如曹丕所说的“奏议
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典论论文》),还有陆机在《文赋》里讲的那段话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都是说的言语风格。
语言风格、言语风格的分类,在古代是和文体基本一致的,而在现代就不一定了。根据语言的社
会功能、交际者个人的禀性和素养等原则,我们大致可以把语言风格分成四大类:日常口语体风
格、应用文体风格、艺术文体风格和个人的语言风格。这是大类,有的大类下面还可以分小类,
应用文体风格和艺术文体风格就更可以细分。各类风格,都拥有它自己独特的一套词汇、语法、
语音和修辞手段等风格要素的系列。各类风格要素系列之间,虽然各有特色,但并不是“封闭的
”,而有交错和流通的现象。
各类风格之间的风格要素虽然不是“封闭的”,但也不能 流。夸张修辞格作为文艺语言
的风格要素,就不能用于新闻报导、政论和科学论著等文体的语言>>
问题五:什么是文章的语言风格 就是一片文章的文风 当你读完这篇文章时 它的语言会给你什么感觉
比如诙谐幽默 直截了当 用词华丽 或者是比较淳朴 等等 都算是语言风格
问题六:孙犁作品的语言风格是什么 孙犁作品,语言明丽、流畅,秀雅、隽永,将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众多劳动者的鲜明形象,描写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一幅幅壮丽、清新的文学图画。
问题七:语言风格指什么? 语言风格是语言风格学的核心术语,是语言风格理论研究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关于什么是语言风格,学术界的看法并不一致。一般来说,“语言风格是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手段形成的诸特点的综合表现,它包括语言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流派风格、个人风格、语体风格和表现风格”,它“是在主客观因素制导下运用语言表达手段的诸特点综合表现出来的格调与气氛。” 我们在此也将其作为对语言风格的基本界定。
2007年4月2号九点半,台湾政治大学的竺家宁教授在古代文学教研室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其目的是试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文学语言,拓宽语言学的研究领域,扩展文学的研究视野。
竺家宁教授指出任何作家的作品都可拿来做语言分析,把语言学的知识扩展到文学的领域里。语言和文学结合起来形成语言风格学,它是利用语言学的概念与方法来分析文学作品的一条新途径。它的研究范围涉及口头文学、书面语言、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而“风格”包含了体裁风格、时代风格、地域风格、个人风格等诸方面。现在我们讨论的语言风格学与传统风格研究是不同的。传统风格研究谈“神韵”,于是只能导致传统风格研究走上“镜花水月”、“空中之象”的地步。而语言风格学首先承认文学是一个符号系统。
文学符号的所指包括:情节、内容、情感、象征、人物塑造、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诗的意象、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等。文学符号的能指包括:格律、用韵、平仄、词汇、句法、韵律。所以语言和文学可以做到交会。但是语言风格学不评价作品,它如实地反映作品的语言面貌,不谈美、艺术的问题,只谈客观的描写。由此他用语言学的知识对余光中《逍遥游》的“你遂闭目雕刻自己的沉默”和杜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进行了客观分析,让我们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接下来,竺教授讲到语言风格的研究方法即行文、声文、情文。
现代语言风格学包括三方面:词汇风格、句法风格、韵律风格。他着重讲了韵律风格。他对王粲的《登楼赋》、项羽的《垓下歌》进行了详细的韵律分析,以表达阴阳韵和不同声音、内容的搭配,会产生不同的感情效果;分析了苏东坡的“塔上一铃独自语,明日颠风当断渡”和杜甫的“瞿塘峡口曲江头”押头韵的独特的诗律效果。最后,他讲到语言风格学着手的方法:描写法、比较法、统计法。语言风格学的研究步骤:分析、描写、诠释。
问题八:语言特色和语言风格有什么区别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是作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语言特有的格调。
比如古代的:陶渊明-冲淡平和,王维-诗中有画,李白-雄奇飘逸,韩愈-深奥险怪,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清浅通俗,李贺-幽峭冷艳,李商隐-丽朦胧。
◇ 现代作家的:鲁迅―冷峻,孙犁―朴实,赵树理―通俗,朱自清―高雅
语言特色: 是指各个地区的语言的特色 语言: 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是用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一般来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语・・・・・ 特色: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
问题九:什么是语言风格 “风格”一词很早就被用作科学术语。在外国,拉丁文Stylus(风格)最初属修辞学范畴,具
有“作家的写作笔法”和“作品的特殊格调”等含义。我国传统文论讨论作家创作个性和作品写
作特色,最先在用“体性”概念的同时,也用“风格”的术语。梁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有论
述作家创作个性和作品艺术特色的专篇,篇名就叫“体性”。同时,在该书《议对篇》中,他却
用“风格”的术语来说明体性问题。稍后于刘勰的魏收,在论及作家作品的风格问题时,用的又
是“风骨”一词。至北齐颜之推,才又把作家作品的个性特色称为“风格”。“风格”作为我国
传统文论的术语,是经过词义的历史发展而逐渐被固定下来的。
传统文论所谓的“风格”,主要属于文艺学、风格学的范畴,它和作家、作品(言语)联系
起来了,但还没有完全和语言联系起来。文论家们根据作家的个性特征来论述作品的写作特色。
写作特色既包括作品的气质、格调,也包括修辞等语言运用方面,不过仅仅是很不全面地涉及了
语言运用的某些特色。
真正明确提出“语言风格”,并把语言风格作为专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的,是近世的事。20世
纪初,瑞士语言学者最先把研究语言风格的语言风格学从语言学里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学
科。此后的半个多世纪,语言风格的研究便获得了重大的发展。
对语言风格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问题还不少。首先在“语言风格”的定义问题
上就有争论,意见不统一。比较流行的见解,是把“语言风格”和“言语风格”等同起来解释,
认为语言风格即言语风格。这种意见是欠妥当的。学者们都公认,瑞士语言学家巴意提出的两条
原则是:1、语言和言语必须区分;2、语言的社会功能是区分语言风格的基本原则。这两条原则
可以作为建立语言风格学的基础。如果承认第一条原则,那么语言风格和言语风格就不可混而为
一。事实上,语言风格和言语风格并不是一回事。所谓语言风格,指的是人们在运用语言材料(
语言要素)进行交际时,由于受不同的交际场合、交际目的、交际任务(即语言的社会功能)的
制约,或由于受不同交际者的禀性、素质的制约,而采用各不相同、独具特色的语言材料和语言
手段的系列。所谓言语风格,指的是在社会的具体交际活动中,由于交际功能或交际者个性不同
,采用了不同的、特殊的语言材料和语言手段,因而形成的具体作品(言语)所独具的气氛、色
彩和格调。
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划分语言风格类别的主要原则。在历史上,语言风格的分类往往和
文体的分类吻合。我国古代讲文体特征,实际上也就是在讲言语风格特征。如曹丕所说的“奏议
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典论论文》),还有陆机在《文赋》里讲的那段话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都是说的言语风格。
语言风格、言语风格的分类,在古代是和文体基本一致的,而在现代就不一定了。根据语言的社
会功能、交际者个人的禀性和素养等原则,我们大致可以把语言风格分成四大类:日常口语体风
格、应用文体风格、艺术文体风格和个人的语言风格。这是大类,有的大类下面还可以分小类,
应用文体风格和艺术文体风格就更可以细分。各类风格,都拥有它自己独特的一套词汇、语法、
语音和修辞手段等风格要素的系列。各类风格要素系列之间,虽然各有特色,但并不是“封闭的
”,而有交错和流通的现象。
各类风格之间的风格要素虽然不是“封闭的”,但也不能 流。夸张修辞格作为文艺语言
的风格要素,就不能用于新闻报导、政论和科学论著等文体的语言>>
问题十:什么是文章的语言风格 就是一片文章的文风 当你读完这篇文章时 它的语言会给你什么感觉
比如诙谐幽默 直截了当 用词华丽 或者是比较淳朴 等等 都算是语言风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