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改革刍议_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

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改革刍议_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第1张

  一、改革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具有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特色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都采用为“传知”和“育能”设计的“智能型”教学模式,但对于以德育为根本任务的思想政治课来说,这种模式却并非最佳和最有效。“应试教育”的影响又把智能型模式异化为应考型模式,从而更背离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和教学规律。因此,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必须优化其教学模式。

首先,理直气壮地让学生明确掌握思想政治基本观念。教师要通过运用活动情境法、故事情境法、演示情境法、诗歌名言法、榜样示范法、问题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定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接受并积极参与教学,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这是针对学生普遍不愿学政治课的情况,为扭转课堂上的消极心理定势而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存在逆反心理,上课时就会同教师处于情绪对立状态。这个问题不解决,这节课必然失败。旧的模式大都忽视这个问题,一开始就沉闷乏味。思想政治课堂要创设一种能使学生扭转消极心理定势和形成积极心态的情境,造成学生愿意接受教学内容、主动参与教学、师生和谐的情绪状态。例如通过讲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故事入手,说“古人讲有亡国者,有亡天下者,率兽食人,亡天下也。”这里的“天下”明显指华夏民族所在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的意识是何等强烈。当时的中国人就已经认为“政权中国”可亡可代替,但是“民族中国”决不能亡。通过这些内容的解释克服学生心目中的国家民族淡薄意识。

其次,认真为学生解释他们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困惑”。教师用设疑、激疑、质疑、解疑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基础上,消除学生的疑惑和情感障碍,使他们“理通情顺”,形成坚定的信念。“解惑”既是情感教育过程,又是进一步“明理”的过程。“解惑”,使情理交融,认识和情感都得到升华。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不一致或不同步,“理通而情不顺”,是“知而不信”和“知而不行”的重要原因。它往往导致教学过程的中断。“理通而情不顺”的重要原因往往是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所疑惑。疑则不信,疑惑是“笃信”的主要情感障碍。因而“解惑”是变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造就科学信仰和坚定信念的关键。

再次,关注和指导学生所学的思想政治基本知识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运用行为指导法、活动指导法、社会实践法、品德修养法、作业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明确各种条件下应采取的行为对策,促使学生积极践行所学的理论要求和行为规范,并逐步养成习惯。促使学生“知行统一”和“言行一致”。它既是行为教育过程,又是意志训练过程。从品德发展过程看,“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才是完整的人格。由“知”到“行”,一方面需要信念的推动,另一方面要经过行为教育。行为教育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学生从课本上了解和掌握的一般只是抽象的理论观点和原则性的行为要求,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面对的却是复杂的环境和具体的行为对象。学生涉世不深,缺乏经验,不善于确定行为对象和选择行为方式,因而要他们在掌握知识以后,立即能够应用,马上做到“知行统一”,是很困难的。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架起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即开展行为教育活动。行为教育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课堂上,一般只能做到使学生了解行为要求和掌握行为的基本方式。要使行为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并成为他们的习惯,有待课后的训练和锻炼。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行为要求和行为方式的教育外,还必须加强课后的督促和指导。特别要注意与学校德育的其他活动和措施的密切配合,巩固和发展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效果,落实行为教育的要求。

二、改变思想政治课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的落脚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才能把教材中的知识、道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和行动。同时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间接经验。学生接受些间接经验,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而且还要解决正确与错误、知行不一、理论与实际不符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除教材具有可读性和教师在教育中深入浅出联系实际讲解外,还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个人的认识实际,并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用学到的知识和真理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正确分析社会现象,正确认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只有通过学生的这些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才能有利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闯题的能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所以思想政治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提高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必将产生终身受益的影响。例如我们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学生中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从而树立学生的正确理想和信念。

三、改革思想政治课堂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不少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分清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功能和目的方面的区别,分不清水平考试与选拔考试的异同。由于迷信高考,他们一切以高考为定向。有些学校从高一开始就针对高考抓教学,紧扣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考点进行深度讲解,然后设计类似于高考政治试题来考核学生,结果不仅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导致学生片面发展。我们应该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通过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目标是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可是,传统的学业评价侧重于认知领域即学科知识的考查;虽然随着高考命题指导思想“以知识立意”向“以能力立意”的转变,近年来,思想政治科考试在注重知识考查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运用政治术语正确表述等学科能力的考核,但仍有许多能力难以考评,如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学科研究能力、批判反思能力和创新精神等。从理论上说,思想政治课是“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或主导力量,但事实上,思想政治课评价跟其他智育课程的评价并无什么差别。因受纸笔测试形式的制约,命题人员很难通过一纸试卷对学生的思想感情、政治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考核。思想政治课应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学习和生活实践,考查学生社会调查、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学科研究能力、批判反思能力和创新精神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与其它德育渠道的配合,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体系,促进学生正确理想和信念的形成

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既与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关。因此,为加强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学校内部,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与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学校外部,必须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发挥“三线”(思想政治课、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一面”(各科教学、各项教学活动渗透德育)的学校德育体系和“三位一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大德育网络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作用。特别是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加以重视。家庭教育对高中学生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充分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要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工作,改善家庭教育状况。社区教育对高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特殊的作用,要紧紧依靠社区各方面力量,优化社会环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工作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我们要从大德育的角度,努力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德育渠道的协调,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体系,以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效的综合效应。

(责任编辑;黄丽萍)

一、评价的基本原则

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内容十分广泛,评价对象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集体。一句话,在教学过程中,对一切人与事都可以进行评价。但评价并不是盲目、随意的,也不是主观想象的,而要遵循下列基本原则的要求,力求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权威性。

1主体性原则

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同于其他各科的教学,它更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主体性越突出,独立探索与合作的机会就越多,创造性情感、学习的欲望就越强,其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越有可能得以培养,教学就越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因此,教学评价必须突出主体性原则,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从被动接受性学习的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性学习的评价,自觉地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乐园”,让教学活动(过程)充分体现学生是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行为主体。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关键,就是要求评价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与学的主体。从总体上说,评价是指导教师去大胆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也就是说教学应当是教师去主动地适应学生,而不是去主宰学生。评价是为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全体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不能把目光只投向少数尖子生、专长生;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突出一方面而偏废其他方面;还要注重全体发展和全面发展前提下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发展。因此,教学评价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的面上的活动情况,更要重视特长学生的个性发展状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当然,评价也是为了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3创造性原则

激发创造情感是实施发展性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思想政治课发展性教学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种手段和整个过程,都应该充分体现创造性思维,做到与时俱进,营造无时不创造、无事不创造、无人不创造的生动活泼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创造情感的支撑下使创新思维活动得以充分实现,使创造才能和创新精神得以充分展示、外显。

因此,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主要原则是创造性原则。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教育,创新是发展性教学的灵魂。当然,主要原则并不等于唯一原则,评价标准应当多元化而且必须多层次化。因为单以“创造性”来评价教学过程,就会引导教师单纯追求教学设计的创意,追求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特色而忽视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是指将评价的各项指标化为具体的目标或者操作程序,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量化的指标体现质性的规定,并更多地采用质性评价法,并且使用操作性语言加以解读。例如,设计方案的科学性、有效性是教学设计的目标之一。

但是,科学性是抽象的、原则性的概念,不具有直接操作性。但它包含的指标很多,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以下三项直接可测性的指标来体现“科学性”:一是教学设计与施教方案的观点、目标、内容、方法是否正确;二是设计方案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规律,是否体现新一轮课改的方向与精神,教学过程是否优化有序,是否体现教与学的互动、合作、探究;三是设计方案与教学方法是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总之,评价指标只有用可操作性语言来描述,评价才可能是科学、可行和有效的。

二、发展性评价的重要性

发展性教学评价归根到底就是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尤其是促进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目的教学评价。其核心是以师生为本、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强调在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个性的情景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体系与意义的主动建构。

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发展性评价是思想政治学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与时俱进、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通过这一评价对思想政治课的发展性教学行为进行导向、激励、鉴定、制约和调整,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也有利于师生群体整体素质的提高。从实践上看,发展性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

1评价的目标导向功能有利于坚持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正确方向和基本任务。评价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的基础知识,宣讲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使之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创新型、合作性和复合性人才。

2评价的过程反馈调节机制有利于发展性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有效性的充分实现。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协商、讨论、辩论、比较等不同的沟通方式进行反复的修改和完善才能得以完成。发展性教学新模式的完善是通过恰当、系统、积极的评价环节来实现的,只有经过评价反馈、调整、反思,才能产生最优化最有效的模式。

3评价的动机激励作用有利于调动政治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有效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学校领导可以通过发展性教学评价,树立典型,推广经验,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使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评价的鉴定、总结功能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实现发展性教学的目标。评价可以客观地、科学地鉴定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质量状态,具有哪些优点和缺陷,有哪些长处和不足,是否体现现代教学新理念,从而激励政治教师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风格去设计教学模式,形成教学特色,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提升自身的素质。

三、发展性评价的基本方法

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已经由传统单纯注重量化的考试分数转变为更注重质性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具体的方法有:档案袋评价法、表现性展示评价法、优秀政治小论文评价法、辩论与演讲评价法、评价量表、个案分析、课后访谈等等;对教师来说,可以采用开放性访谈、参与型和非参与型观察、实况录像分析、即席演讲等等。

思想政治课教学发展性评价标准的设计要具有科学性、方向性、可行性、前瞻性。因此,评价标准应该符合发展性教学和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应该把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放在首位,使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运用所学书本知识解决现实社会的实际问题,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限度的发展,特别高水平学生的全面而充分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考评教师的创新素质与教学的有效性。

在初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特点,加强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十分重要,下面谈谈我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种方法

  一、榜样激情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介绍了许多经典人物和先进事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榜样,分析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讲述他们的先进事迹,挖掘他们的崇高思想品德和优秀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见贤思齐”的目的例如,初一年级思想政治课讲《爱国情操使人们产生对祖国强烈的责任感》这一知识点时,教学中就以钱学森为榜样,讲述以他为代表的我国老一代科技工作者为了打破50年代中期少数大国的核垄断,肩负国家的重托,怀着为祖国争光、为人们争气的雄心壮志,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在1964年成功地爆炸了我过第一颗原子弹,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典型事例,让学生明确爱国不仅仅是对祖国的一种情感,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二、对比激情法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些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可用激情法来对相反事物的相同点或相似事物的不同点进行比较,从而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例如,初三年级思想政治课讲《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一知识时,针对现在有极少数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中暂时遇到一些困难不理解的问题,我用学生所学过的中国近、现代开放20年来所取的辉煌成就这是一具体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一伟大真理通过比较,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图像激情法

  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的推进,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可以利用挂图、幻灯、**、录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运用鲜明、生动、有趣、直观的画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受到更加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态度激情法

  教师教学中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可以给学生以情感的暗示,并感染学生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在遇到不方便讲述的内容时,动用面部表情、体态语言和种种手势,恰当地将语言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崇尚“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感情以实现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

  五、语言激情法

  语言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师使用语言的音调、节奏,与听课者的心情及授课效果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需要,恰如其分地运用音量、语调、语速等语言素材,做到抑扬顿挫有时候甚至可以模拟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表现教师内心对某一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与情感例如,在讲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是通过对亚洲、非洲、美洲人民进行血腥的殖民掠夺实现这一悲伤的情境时,声调应低沉,语调缓慢,在教学中用各种语言色彩来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产生思想共鸣,从而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

  六、故事激情法

  教学中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需要,结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多运用讲故事这一生动、直观而形象的形式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有利于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空洞说教、枯燥乏味、程式化的模式例如,初三年级讲《只有中国***才能就中国》这一问题时,教学中用讲故事这一形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

  七、理论联系实际法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实践性很强,时代气息浓只有理论结合实际,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确地理解和准确地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因此,恰当地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入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地取材,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矿企业、机关参观,进行社会调查,请企业家、人大代表、模范人物讲课等,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可以感觉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能力,使政治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结合

  总之,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教学质量,一定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446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