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唐寅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巴陵唐寅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第1张

唐寅,唐伯虎,晋昌人。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3月6日),死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1月7日)。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唐寅系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造诣高深,绘画艺术容纳南北画派之长,令世人惊艳,是负有盛名的才子!

巴陵唐寅

抒发了作者月本无影,星轨无痕的情感。

  《爱如茉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妈妈这件小事,展现了一幅温馨而又美好的世间真爱的画面。文章事小情真,感人至深,它告诉我们:真爱无痕,至爱无声,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拟紧扣“真爱”这一主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让学生入境感受,移情体验,在体会文章细节描写和品词析句中理解“真爱就像茉莉”,感受父母之间的至爱真情。学生既学习了语言,又能在思想上得到启迪。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父母之间看似平淡却情真意切的感情,从而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的细节描写,感受字里行间的至爱真情。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爱如茉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茉莉

1提问导入。(课件映示茉莉花)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当学生说出后,教师随机板书:茉莉)并进行生字教学。

2教学生字:茉莉。指导学生书写,强调“茉”字中的“末”下横短。

3认识茉莉。(课件再次映示茉莉花或展示茉莉花实物)这就是茉莉花。布置预习时,老师要求你们用课文中的词语说出茉莉花的特点,谁来说说?(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缕缕幽香)

4教学生字“缕”和“幽”。

5揭示课题,读课题。茉莉平淡无奇、洁白纯净、散发出缕缕幽香。生活中有一种爱,像茉莉一般平淡无奇,但它散发的缕缕幽香却弥漫在我们身边。课文介绍的是一对普通夫妻的爱,他们的爱如茉莉一样洁白纯净。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或实物,让学生借助预习并联系或实物认识茉莉,同时进行生字教学,不仅增强了识字效果,还使学生自然地入情入境,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直奔 轻轻放下 蹑手蹑脚 布满血丝

恬静 欣欣然 清醒含笑 手脚麻木

(2)读词语并回答:第一行词语是描写谁,第二行词语又是描写谁?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如果能用上课题更好。(课文讲妈妈生病了,爸爸在医院里全身心地照顾妈妈,他们的爱如茉莉一样。)

(设计意图:教学时,注意本单元课文的特点――都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描写、表现人物。初读课文,意在从整体入手,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了解课文大意。两组词语提示了人物情感,为精读感悟做了铺垫。)

三、再读课文,分清层次

过渡:爱要用心体会,爱要真心付出,为什么说“我”的父母爱如茉莉呢?让我们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描述了哪三个场景?(场景之一:妈妈与“我”谈话。场景之二:妈妈生病住院,爸爸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直奔医院。场景之三:在医院,爸爸妈妈执手而眠。)

2再读课文,说说哪个场景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学生交流。)

3分段朗读课文。(三个场景即三个逻辑段。)

4朗读最让自己感动的段落。

四、学习生字

1出示掏、欠、胳、膊、揉5个生字。

2观察并学会5个生字。

(1)问:这5个生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明白“提手旁”的字与手有关。“掏”用换部首的方法复习“淘”。

(3)明白“月字旁”的字与身体有关,强调“膊”与“博、搏”的区别。

3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1语言描述:当你生病时,爸爸、妈妈总会无微不至地关心你,守在床旁照顾你;当妈妈(或爸爸)生病住院时,全家人都很着急,爸爸(或妈妈)会日夜守在病房照顾妈妈(或爸爸)。你经历过刚才说的这种情况吗?请对大家说一说。(学生自由表述。)

2课件出示画面:映儿的爸爸在医院照顾生病住院的妈妈,一夜劳累,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

3提问:你看到这个场面有什么感想?(学生同桌互说;班上交流。)

二、精读细节,体会真爱

1过渡:母亲生病,爸爸去医院照顾,这本是平常小事,平淡生活,但就在这平常和平淡中荡出了爱的涟漪。真爱就像茉莉花一样,星星点点散落在文章的细节描写中,让我们再读课文,找出字里行间流露的真爱。

2请自由朗读课文第6~18自然段,你能从课文的哪些描述中感受到父母之间爱如茉莉?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段落,请你在文章旁边做上批注。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指导。以下为预设:

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待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1)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2)说说从这一段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给爸爸吃饺子这件事包含着什么情感?

(3)再次有感情朗读这一段话,从妈妈细心的安排体会她对爸爸看似平淡无奇却是真挚感人的爱。

4追问: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妈妈对爸爸那平淡无奇却又真挚的爱?

课件出示:“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1)学生反复诵读该段。

(2)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妈妈对爸爸那平淡无奇却又真挚的爱?(怕惊动 不敢动 不知不觉 手脚麻木)

(3)指导感情朗读,从妈妈不惊动熟睡的爸爸这一细节描写进一步体会她对爸爸那平淡无奇却又真挚的爱。

5过渡:妈妈对爸爸的爱是那样的真挚却又平淡无奇,那爸爸对妈妈的爱又是怎样的?请同学继续汇报。

课件出示: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此后,他每天都要去医院。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从哪几个词语可以感受到爸爸对妈妈的爱?(没有吃 没听 直奔 每天)

师:是啊,爱是天长日久无微不至的关怀。(注意两个“没”)爱是爸爸直奔医院匆匆而去的身影。(注意“直奔”。“奔”有两个读音,bēn和bèn。这里读bèn,是有目的地跑去。体现爸爸对妈妈的关心、担心。)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进一步思考:还可以从哪些细节描写体会到爸爸对妈妈的爱?(“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轻轻放下妈妈的手”、“蹑手蹑脚地走”、“布满血丝的眼睛”、“边打哈欠边说”等。)

(4)有感情朗读第9~12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通过多读和交流感想,悉心感受真爱往往表现在极其平凡的生活小事中,一声叮嘱、一个动作、一个微笑等等。这部分文字浅显易懂,人物对话多,反复诵读,能感受真情,升华情感,培养语感。)

6课文主要写妈妈生病了,爸爸在医院里全身心照顾妈妈,他们的爱如茉莉一样。可作者却有一段这样的描写:(课件出示)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1)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阳光呢?(学生思考、回答。)

师:是的,这儿就是通过环境的描写(一切是那么美好),从侧面烘托爸爸妈妈之间的真爱。如果在平时的作文中你也能运用这种环境描写,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你的文章一定会增色不少!

(2)朗读句子。

7齐读最后一段。

师:是啊,很平常的经历,却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让我们感受到大爱无痕,至爱无声。当看到平淡无奇却芳香宜人的茉莉花时,已经真切地感受到:“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三、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小练笔。(任选一题)

(1)学生观看一组人们互敬互爱的,回忆自己身边的真爱,引导学生与自己心灵对话,写出自己对爱的理解,感受爱、懂得爱、表达爱。

(2)通过观看,你对“爱是什么”一定理解更深了,请结合自己感想体会用“爱是……”的句式写一首小诗。

2反馈交流。

3总结:让我们默默地把这洁白纯净、平淡无奇却又幽香缕缕的真爱埋藏在心中,去做一个懂得爱并乐于付出爱的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看贴近生活的,能够唤起学生的点滴回忆,同时将写话训练融入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从学生写作的反馈,能感受他们情感有所触动,效果比较好。)

作者单位

昆明市五华区文林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606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