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饺子情怀?

什么是饺子情怀?,第1张

上学的时候,舍友来自贵阳,地道的南方人,来北京上学才第一次来到了北方。那年冬至我盛情地邀请她一起吃饺子,并早早地拉着她就去食堂排队了。

饺子档口的人很多,我们俩一边排着队一边感慨吃饺子的人太多。

她问我,“你很爱吃饺子么?”

我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在我的意识里,每到冬至,家里人就会吃饺子,这个习俗从我有记忆以来就一直是这么做的,冬至根本不用思考就会吃饺子。爸妈也会早一天就打电话提醒我,记得第二天要吃饺子,这样不会冻掉耳朵。

她又接着问,“是只在冬至的时候吃么?”

“那当然不是了”这个问题我可是回答得特别干脆。“逢年过节都是饺子,放假回家的第一顿饭也是饺子,还有要离开家之前的那顿饭也是饺子。”

“我爸曾说过,北方人对饺子异常执着,想着法子要吃饺子,只要有个理由就会全家人坐一起吃饺子。听你这么说,原来这都是真的。”她说到此,大概是想起了爸爸说话时的神态,笑了起来,那笑声像小铃铛一样,十分清脆。

“那你们南方不也吃饺子么?”

“吃啊,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候会吃,只不过我们还会吃面、汤圆、馄饨、糍粑等等”

这么看,北方人对饺子真的是情有独钟。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个日历上的节日,大家都会聚到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当刚出锅的饺子上桌以后孩子们纷纷起身争着、抢着把饺子捞进碗里,蘸一点醋,热腾腾的饺子裹着陈醋特有的酸味一口塞进嘴里,又烫又香。

对我来说,饺子就是团圆,也最能代表家的味道。

以前在家的时候,每到节日就要吃饺子,过年的时候更是顿顿饺子,真的是叫苦不迭。离开家已经十多年了,现在每次回去反而最想吃的是家里的饺子。不管是妈妈包的饺子,还是姥姥家的饺子、奶奶家的饺子,每一次都要吃到肚子滚圆了才肯放下筷子。尤其是一家人坐到一起,吃着饺子,更是觉得这是全世界最美的味道。

但是,你知道吗?饺子的最早可不是团圆饭。据说,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由医圣张仲景首创,距今已经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当时,饺子是当药用的。

张仲景,曾在湖南长沙任太守一职,也就是现在的市长,那个时候正好赶上瘟疫大规模爆发,于是他便辞官回乡。当他回到乡里正值寒冬腊月,大家的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为了治好大家的耳朵,就在空地上搭起了棚子、支上一口大锅,把羊肉、辣椒和驱寒的药材放到一起剁碎之后,用面皮包成了耳朵的形状下锅。

人们吃了之后会感到全身暖和、耳朵也不冷了,就这样大家的耳朵冻疮也就治好了。据说饺子最初是因为做成了耳朵的形状,被称作“饺耳”。张仲景还专门为这个食物取了个医学名字叫“祛寒饺耳汤”。

所以吃饺子的习俗就这么流传下来,也流传出了“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谚语。随着饺子慢慢由药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吃了饺子汤,胜似开药方”,“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些谚语也流传开来。

那北方人的饺子情节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猜想,一方面北方主要种植小麦,饺子其实本质上也是一种面食,另一个方面呢,北方冬天天气寒冷,早些年相较于南方来说,食材的种类相对单一,尤其是到了冬天就更加匮乏,吃饺子不仅寓意好,而且还有储存白菜、萝卜的习惯,将白菜、萝卜剁碎、再拌些肉馅,就能调出来香喷喷的饺子馅,这大概是北方人更加钟情于饺子的原因吧。

其实,普通人的愿望是十分朴实的,无非就是一家人齐齐整整、安安乐乐,能够在忙碌了一段时间之后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饺子。梁实秋在《饺子》里曾有过这么一段描述,”小康之家要吃顿饺子,要动员全家老少,和面、擀皮、剁馅、包捏、煮,忙成一团,然而亦趣在其中“,说的正是饺子的团圆味道。

如果说,现在问我这周末最想吃的食物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想和家人一起吃顿饺子。

包饺子用猪肉白菜做馅好,具体做法如下:

1、准备好的猪肉馅,选择五花肉,肥瘦相间,口感鲜嫩,加入姜葱末、酱油、精盐,顺时搅拌均匀,搅打上劲为佳。精盐要一次加足。

2、准备好的白菜,先将白菜洗好沥去水分。菜梗先切细条,再切碎,剁一剁,加入一勺食用油拌匀。食用油选择素油,食用油可以锁住它的水分,使得蔬菜不渗水。

3、然后将拌好的猪肉馅与白菜馅混合。白菜切口用食用油拌过了,不易渗水,再掺与猪肉馅中,猪肉馅与白菜相混合,就不会有水分渗出。

4、拌好的白菜猪肉馅,没有任何的水分,包制到最后也没有。如时间充足,可以冷藏15分钟再包。

5、取一张饺子皮,放上适量的白菜猪肉馅,以自己的手法包好。

6、包制好的饺子,可以煎、煮、蒸。如入冰箱冷冻,在托盘上放保鲜膜,放在冰箱冷冻至硬后,再分袋子包装,冷冻保存。

7、锅中烧开水,放入适量的精盐,煮饺子时,水要宽,中途没有加冷水。

8、滚约8-10分钟,待饺子皮是鼓起的,皮和馅是离开的,饺子就熟了。

9、碗中加少许紫菜,酱油,加入饺子汤,装入饺子。带汤的饺子也更暖和,可随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680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