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描写的赏析公式

动作描写的赏析公式,第1张

动作描写的赏析公式:表明句子是动作描写+表达效果+具体内容+情感

其他描写方式的赏析公式:描写方式+表达效果+具体内容+情感

人物描写方式包括以下五种: 

1语言描写 

2动作描写 

3神态描写                    

4外貌描写

5心理描写

其他相关公式:

1修辞手法的赏析公式: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具体内容+情感 (三步走)

常用的表达效果赏析:

比喻:生动形象 

拟人:生动形象 

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势 

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 

夸张:强调特点,表达情感 

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加强语势,激发情感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 

引用:增加说服力,增添文采  

2通用赏析公式:选择词语+解释词义+具体内容+情感。这里的关键就是要深入品读试题,仔细揣摩加点的词语,然后写出这个词语的语境意义就可以。

扩展资料:

动作描写的作用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你好,尊敬的用户搂主,很愿意为你问题作答

《青梅竹马》杂志里的一封用数学公式写的情书如下:

一封用数学公式写的浪漫情书 (2013-11-28 10:20:59)转载▼

标签: 安静的小魔菇 怀中的小懒猫 情书 数学知识 情感 分类: 懒猫转载

由清华大学数学老师所写的一封浪漫情书!

它包含了高中的所有数学知识!

我们的心就是一个圆形,

因为它的离心率永远是零。

我对你的思念就是一个循环小数,

一遍一遍,执迷不悟。

我们就是抛物线,你是焦点,我是准线,

你想我有多深,我念你便有多真。

零向量可以有很多方向,却只有一个长度,

就像我,可以有很多朋友,

却只有一个你,值得我来守护。

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

但却不能没有你,枯燥平平,

就像分母,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却不能没有意义,取值为零。

有了你,我的世界才有无穷大,

因为任何实数,都无法表达,

我对你深深的love。

我对你的感情,

就像以自然对数e为底的指数函数,

不论经过多少求导的风雨,

依然不改本色,真情永驻。

不论我们前面是怎样的随机变量,

不论未来有多大的方差,相信波谷过了,

波峰还会远吗?

你的生活就是我的定义域,

你的思想就是我的对应法则,

你的微笑肯定,就是我存在于此的充要条件。

如果你的心是x轴,那我就是个正弦函数,

围你转动,有收有放。

如果我的心是x轴,

那你就是开口向上、Δ为负的抛物线,

永远都在我的心上。

我每天带给你的惊喜和希望,

就像一个无穷集合里的每个元素,

虽然取之不尽,却又各不一样。

如果我们有一天身处地球的两侧,

咫尺天涯,

那我一定顺着通过地心的大圆来到你的身边,

哪怕是用爬。

如果有一天我们分居异面直线的两头,

那我一定穿越时空的阻隔,

划条公垂线向你冲来,一刻也不愿逗留。

但如果有天,我们不幸被上帝扔到数轴的两端,

正负无穷,生死相断,

没有关系,只要求个倒数,

我们就能心心相依,永远相伴。

情人是多么的神秘,却又如此的美妙,

就像数学,可以这么通俗,却又那般深奥。

只有把握真题的规律,考试的纲要,

才能叩启象牙的神塔,迎接情人的怀抱

分享:

手风琴的万能和弦公式如下:

1 1-4-5-1,即第一和弦、第四和弦、第五和弦和第一和弦。

2 6-4-2-5,即第六和弦、第四和弦、第二和弦和第五和弦。

3 虽然是万能和弦,但不是所有曲子都适合用这样的和弦,只能是有一些曲子可以用。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音乐情感,让曲调更加丰富动听。

做一篇阅读理解题,学生们在通读文章后首先需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常考题型:(1)怎样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本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我们可以通过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等方式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3)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

对于蕴含在语句中的作者的态度,我们或者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和结构层次进行理解,尤其要联系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

(4)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效的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边读,一边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方法。

诵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它不同于朗读,不同于吟诵,诵读强调眼到、口到、心到,核心是自我体验的过程,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

各位考生若想要了解更多与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相关文章,敬请关注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专题。

昂立新课程致力于沪上培优10余年,已经成功辅导5万余名初中生进入“四大名校”,“八大金刚”和上海其他重点高校。想要快速提升语文学习成绩的同学,昂立新课程推荐以下学习课程:

课程分网络和面授,有小班制,大班制,1对1,1对3形式,授课校区分布在上海各个地域,面授班课时以昂立新课程官网颁布课时为主,具体费用可咨询在线客服或拨打热线4008-770-970。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备考:常见题型指导

 一、分类

 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二、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 对比、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 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三、概括文章主题

 1、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2、方法: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3、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四、找文章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1、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2、方法

 (1)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2)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3)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3、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五、重要句子深刻含义

 1、重要句子指:(1)题目;(2)开头;(3)结尾;(4)过渡句。

 2、重要句子的特征:(1)含蓄深刻;(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重要句子的作用:

 (1)题目的作用——揭示中心(对象);形象含蓄,激发兴趣。

 (2)开头的作用——揭示中心(点题);引出话题(下文);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3)结尾的作用——总结上文;揭示(突出)主旨;语言含蓄深刻,留有余味。

 (4)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解答技巧:

 (1)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若是比喻句,找出本体代入句中;)

 (2)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即感受词句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回答时注意紧扣文章或段落中心。)

 (3)如果句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先弄清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然后根据这种修辞的特征、功能,结合具体语境,琢磨句子的含义。

 答题格式:这个句子的意思是:……,采用了……的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层含义),突出了……(深层含义),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答题格式:“××”词生动、形象、准确地描写了……,表现了……, 突出了……

 七、换词、省略词

 先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再分析词语含义

 第三分析用原词时句子的意思,省略或换词时句子会变成什么意思,不符合实际。

 最后下结论:因此,原词搭配恰当,不能省略(调换)。

 八、赏析句子、文章

 1、请赏析文章“……”这句话。或“……”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题格式:修辞手法+语言特色+表达效果

 语言特色:形象生动,简洁传神,准确鲜明,富有表现力等。

 2、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格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最后揭示修辞对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3、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格式:使用的艺术手法+内容+效果(作用)

 4、本文在记叙(或描写、抒情)上有什么特点其作用何在

 答题格式:表达方式的确认+在内容上的具体体现+结合原文分析其作用。

 九、句(段)作用

 1、结构作用

 (1)文首: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为后文做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营造或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提出问题,引人思考;欲扬先抑;埋下伏笔。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领起下文;照应上文,呼应下文);前后呼应;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照应上文,转换话题;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

 (3)文末: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总结全文;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升华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是文章首尾圆和,结构严谨……

 2、某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

 3、语句含义

 命题方式:理解某词(句)在文中的含义。或:请联系全文,说说对某个词(句)的理解。

 答题格式:本义+语境义(+情感表达)

 解题方向:(1)结合文章主旨;(2)联系上下文做答;(3)从蕴含的情感入手;(4)从修辞角度入手;(5)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入手;(6)从不同层面入手:表层和深层含义(如:寓意);(7)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从关键词入手。

 十、选材组材

 文章的题目是“……(写作重点)”,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呢

 答题格式:这些话看似游离了主题,实则运用“……”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文章“……”的内容(主题)。

 解题方向:(1)运用相关、相似联想,看位置。如果被文对象在重点写作内容的前面,则是为了形象地引出写作重点,更利于人们接受;或为下文作铺垫或烘托写作重点。如果被问对象在重点写作内容的后面,则是为了丰富文章写作内容,深化文章主旨。

 (2)运用相对联想,对写作重点或反衬、对比,或突出、强调。

 十一、表现手法作用

 1、记叙文详写材料的作用:因为这些材料能突出文章……这一中心,所以详写。

 2、环境描写的作用:(1)渲染了……的气氛(2)刻画(烘托)人物 …… 性格;(3)推动情节的发展。

 3、抒情、议论的作用:突出文章……这一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象征的作用:通过象征表现……感情。

 5、烘托的作用:烘托人物的……性格。

 6、对比的作用: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

 7、托物言志的作用:通过……(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 ……的思想感情。

 十二、谈感受、启示

 1、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2、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理由。

 3、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

 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 答题公式

 语文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附: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志”的区别

 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三)“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很多人想知道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有哪些答题公式,语文阅读理解的万能公式有哪些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大全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初中语文阅读题万能答题技巧

1、判断文章体裁

这是一篇xx。

“xx”中的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三种文体的区别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技巧:

时间地点看标志词,准确程度看题意

中心人物识别看中心和写作着力点

事件概括要考虑文章中心,句式是:

什么人+干什么;

什么人+怎么样或为什么+干什么

3、概括文章内容(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

方法:

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句式:

①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 “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②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③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分析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

(5) 总分总(掐头去尾)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①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②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③找标志词

6、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730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