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感情、欲望、情绪各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情感、感情、欲望、情绪各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1张

它们三者的区别已经如你问题补充中阐释的很清楚了,下面我想就联系上,简单的说一说:

情感,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属性。但凡为人都会有,只是有些人会暂时的隐藏或丢失,比如某些罪犯。我们之所以不能打动他,是因为没有找对合适的切入点。

情感需要的是平淡与持久,接触地久了,彼此就会生出感情。感情是一种升华了的情感,或高尚或鄙陋,或优雅或猥琐。

感情在发展的过程中,倘若得不到回应与支持,甚至被拒绝,就会被激起一种因自己的缺陷或条件达不到而采取强制占有的欲望。

上面是一种恶的欲望。当两情相悦,发生共鸣时,好的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为共同的利益奋斗,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是一种干净纯粹的欲望。

而在漫漫人生的路途中,在人生情感的这条主干道上,偶尔出现的有益搅扰或有害搅扰引起我们驻足·逗留·观望的时刻,我们可以把这一过程称之为“情绪在线”。

述情障碍的三个维度是情绪识别困难、情绪表达困难、想象力受限和外向型思维。研究成果速递:研究普遍认为述情障碍包含以下三个维度:情绪识别困难、情绪表达困难、想象力受限和外向型思维,其中,情绪加工能力受损是其核心特征,包括非典型注视行为、异常的情绪识别、利用情境信息处理面部的能力受损,尤其是异常的目光回避行为。

不一定是这样,从小缺爱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以下特征:

第一,低价值感。

低价值感,指的是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它是一种感觉,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不值得被爱的,也是不够好的。

从小缺爱的人,很可能是一个自卑的人,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没有价值,在和他人相处时,容易讨好。

第二,过分独立。

过分独立,指的是不愿或不敢依赖他人。

从小缺爱的人,会表现出不想感觉到自己需要别人,会拼尽全力不去依赖别人,即使自己要付出巨大代价。

第三,空虚感。

空虚感本身是一种病,它不像焦虑症或抑郁症,更像是一种一般的不适感觉,一种时有时无的、无法满足的缺失感。

从小缺爱的孩子可能有种泛泛的感觉,他们缺失了些其他人都有的东西,或者他们是站在世界的外面往里看着的感觉,就是有些不对劲,却难以名状,它让他们感到与世隔绝。

第四,自我隐藏。

自我隐藏,指的是隐藏自己的情绪,不希望自己被别人觉察到。

从小缺爱的孩子,习惯压抑自己的情绪,看起来很懂事、听话,一直活在"假面"中,很可能成为虚伪和冷漠的人。

第五,自我厌恶。

自我厌恶,指的是不喜欢自己,总喜欢否定自己,甚至觉得自己没有理由活着,有种不配活着的感觉。

从小缺爱的人,容易且经常对自己生气,厌恶自己,有时责怪自己为什么不快乐或为什么快乐,总之就是觉得自己怎么样都不对劲。

第六,严己宽人。

严己宽人,指的是对自己毫无同情,对他人却满怀同情。

从小缺爱的人,非常容易原谅别人的弱点缺陷,但他们对待自己时,往往是吹毛求疵的完美主义者。他们会因为自己的某个弱点对自己生气,却很容易容忍别人有同样的缺点。

第七,述情障碍。

述情障碍,指的是一个人的情感有缺陷,他们无法辨认自己的情绪,也无法辨认其他人的情感。

从小缺爱的人,在生活中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容忍,甚至感受任何情绪、情感。他们有易怒倾向,很容易毫无理由地对其他人发火,使得人际关系很差,会觉得很孤独。

第八,爱无能。

爱无能,指的是一个人没有爱的能力

从小缺爱的人,很可能不敢去爱,也不愿去爱,且不相信爱。

上述特征或许只是一部分。当然,那些从小缺爱的孩子,可能只有一个或几个特征,但不管怎样,从小缺爱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一些负面人格,且需要自己不断疗伤。

述情障碍患者不能适当地表达情绪、缺少幻想,普遍存在于心身疾病、神经症和各种心理障碍的患者中。犹豫述情障碍者对情绪变化的领悟能力差,心理治疗反应不佳,常给治疗带来不利影响。述情障碍可能发生于很多疾病患者中,如冠心病、类风湿关节炎、偏头痛等;与心理因素有关的消化道疾病、皮肤病等。此外,精神障碍如神经症、精神性疼痛等。情绪表达训练 虽然绝大多数有社交焦虑的青少年并不存在典型的述情障碍,但从其表现看,大都缺乏恰当描述和表达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此外,从积极方面看,良好的人际交往也离不开情绪表达。因而,要想解决自己的社交焦虑,还有必要对自己进行情绪表达训练。 情绪表达训练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能感受并辨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能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描述,能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用恰当的方式加以表达或调节。 培养共情 离开了共情――即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的态度与能力――就谈不上恰当的情绪表达,更谈不上良好的人际关系,更何况,青少年的社交焦虑有时正是由于缺乏共情而引发的。因此,情绪表达训练需从培养共情入手。 共情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作为态度,它表现为对他人的关切、接受、理解、珍重;作为一种能力,它表现为能充分理解别人的心事,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温暖与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 具备共情的人容易和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和他人产生矛盾时,也能心平气和地以建设性方式处理问题。 举例说,在公共汽车上别人踩了你的脚,你的第一反应自然是会不高兴,但如果你具有共情的能力,就会从对方角度想问题:“他不是故意踩我的,没人会有意踩别人而给他自己惹麻烦。”这样一想,你的不快自然就会消失。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因此有人说:共情不能改变现实,但能改变我们的心情。任何建设性的人际关系都是以共情为先决条件的。 共情不论是作为态度还是能力,都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 提高自己的感受性 指提高自己对他人情绪反应的敏感度。 摆脱自我中心,学习关注他人。 对情绪描述语做词汇替换练习。例:“烦恼”的替换词有:不快、郁闷、心烦、苦恼等,“高兴”的替换词有:快乐、欣喜、愉悦、兴高采烈等。 通过对**、小说、诗词等的观赏与分析体验人类情感。 培养对人需要的敏感度。如一声叹息,一个欲言又止的表情,一次嘴角的牵动,都可能反映出人的需要,要学习从这些细微的表情变化中迅速察觉别人的需要。 提高对他人的理解力 理解以倾听为前提,以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理解为结束。 学会倾听(专注,不作价值判断,通过提问确认问题,表达理解与关心等)。 通过观察非言语信息(表情,目光,站坐姿势,人际空间,语气,语速,语调等)增加对他人的理解。 用换位思考法提高对他人的理解力。 学会表达共情 表达对人情感的理解(参考句式:“你感觉……”)。 表达对人意图的理解(参考句式:“你想说的是……”)。 表达对对方情感与意图的尊重(“我知道这对你很重要……”)。 表达对对方的关心(“你需要我为你做些什么吗”)。 以上介绍了一些培养共情的方法。其实方法是因人而异的,只要我们有对他人的关切、理解和尊重,就可以以无限多样的方式表达我们对他人设身处地的理解与关怀。 能恰当地表达对他人正性情绪 这类正性情绪包括:喜欢、欣赏、称赞、感激等。有社交焦虑的青少年常羞于向人表达自己的喜欢和欣赏,并把称赞别人当作是奉承。前文已谈到,人都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你对别人的称赞发自内心,别人就会由衷地快乐。 感激的表达同样重要,有些人认为别人为自己做了事,自己心里记着就行,不必说出来。可是,你若不说出来别人就不会知道,还会误以为你缺乏感恩之心。 表达情绪的本原则是: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实事求是。下面介绍一些参考句型,大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修改,并以角色扮演方式加以练习。 表达喜欢:“我喜欢你为人的真诚,这使我和你相处时感觉放松。” 表达欣赏:“我欣赏你的这个观点,它有独到之外。” 表达感谢:“谢谢你的帮助,现在我感觉好多了。” 表达关切:“需要我为你做点儿什么吗?” 能恰当表达自己对他人的负性情绪 这类负性情绪包括:不满、生气、失望、愤怒等。 我们通常都认为,一定要将自己对他人的不满或生气、愤怒等情绪加以克制和掩饰才行,否则就会影响人际关系。其实,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靠克制和掩饰维系的,真诚相处的人不必隐藏自己的不满甚至愤怒,说出来不仅有利于及时解决人际冲突,而且可以以一种较为安全的方式释放自己的负性情绪。 当然,这里有两个前提:一是要确认自己的不满不是小题大做,二是要以恰当的方式加以表达。表达负胜情绪的原则和表达正性情绪的原则一样,那就是:对事不对人,实事求是,就事论事。可参考的句式有: “你这样做让我感觉很不舒服。” “你做的ÏÏ事,让我感到受伤害。” “我对你做的ÏÏ事,感觉生气。” “我不喜欢你用那种态度和我说话。” “你不守信用让我很失望。” 能准确理解并回应他人的情感 别人对我们表达情绪、情感,我们无动于衷,会使对方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因而,能准确回应别人的情绪、情感,会使人感到欣慰、快乐甚至感激。 比如,理解并回应别人正性或负性情绪的句式有: “我真为你高兴……” “我很高兴你能让我分享你的喜悦……” “你很苦恼,这种事的确很难处理。” “你感到很为难,我能理解。” 能和别人共享快乐,共担苦恼 有句话说,一个快乐说出去会成为两个快乐,一个痛苦说出来会成为半个痛苦。 在这点上,有些男同学有这样一些认识障碍: 向别人倾诉苦恼怕让人厌烦。 其实不然,只要适度,还会满足人的助人需要。 向人倾诉怕人看不起。 事实恰恰相反,敢于让人分担你的痛苦,正是自信和他信的表现,自信自己能解决问题,相信别人能理解自己并支持自己。 此外,人人都会有苦恼甚至痛苦,这使人得以理解并感受他人的痛苦,并在必要时伸出自己的援手。 人只会看不起只会倾诉而不采取任何建设性行动的人。 怕人说自己不会忍,不像男子汉。 对不可逆的事件我们的确要能够忍受,但对情绪则不能忍,否则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坏情绪就像垃圾,积攒多了人就会受不了。 当然,垃圾不可以随便倒,坏情绪也不可以随便说,只要你选对了人、时间以及表达方法,你就可以以富有建设性的方式宣泄你的负性情绪,从而使你的男子汉形象变得更丰满而真实。

第七章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

1叛逆的背后是无助

(1)

很多人不知道孩子为什么叛逆,其实叛逆背后的心理动机是——无助。

无助是最核心的。

(2)

孩子叛逆的核心是无助。他因为缺少爱、缺少价值感,也不知道如何终身成长。这三根支柱没有建立起来,一定叛逆得很厉害。如果妈妈特别唠叨,孩子就会叛逆得更严重。

(3)

如果一个家庭中,爸爸出现了三种情况,要么不在,要么太凶,要么不被尊重,这都属于父爱的缺失,或者父爱没有表达出来,孩子 的成瘾性人格就会很厉害。成瘾性人格的表现是,抽烟成瘾、打游戏成瘾、吸毒成瘾、搞摇滚乐队成瘾、加入不良组织成瘾。

(4)

当一个孩子出现了叛逆的症状,形成成瘾性人格,或者是大喊大叫地和父母吵架,父母该怎么做?

第一件事,就是停止唠叨,停止大喊大叫。

想让孩子改变,自已就得先改变。

(5)

《洗脑术: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所有洗脑的方法,前提都是想让这个人特别痛苦。当一个人的身体特别痛苦,比如饿到极致的时候,就会对那个给他一份盒饭的人无比感恩。这时候就可以控制他,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

2与孩子进行有效对话

(1)

孩子用这种爆炸式吼叫的方法来表达情感,叫作“述情障碍”。述情障碍就是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已,很多家里都这样。

(2)

要学会一个原则:家里遇到各种困难、问题、冲突的时候,要学会先处理好情绪,再来谈事情。

(3)

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提问来调动孩子,让他清晰地意识到现状是什么,让他意识到未来会有什么样的选择。

3成为积极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了不起的孩子

(1)

一定不要被孩子表面的强硬所影响,记住:孩子叛逆的背后是敏感、是脆弱、是无助。

(2)

当我们去表扬孩子,减少大喊大叫,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多做一些温暖的事情时,孩子一定能感觉得到你的爱。

4综合应用

(1)

人在趣味这件事上,有一种反脆弱的能力,就是你越打击它,它反弹得就越厉害。

(2)

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要学会三条:

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保护孩子的安全。

第二条,和孩子建立情感的沟通。

第三条,分享父母的成长经历。

2020年第115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743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