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年级数学老师的优秀工作总结三篇

有关三年级数学老师的优秀工作总结三篇,第1张

在三年级数学老师工作中定期做好总结,是一项常规性的事情,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你知道怎么写出一份出色的 工作总结 吗?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有关三年级数学老师的优秀工作总结三篇的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有关三年级数学老师的优秀工作总结1

  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根据新课标精神要求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

  一、认真学习教材教法

  开学初,我就认真学习教材,全面掌握本册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就本册教材的教学做了全盘计划,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有关三年级数学老师的优秀工作总结2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一班有学生56名,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懂得怎样听讲,知道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能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团结。个别学生知识的掌握较差,有些学生现在还是不会阅读课本,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

  二、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1、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初步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4、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其他的经验和总结:

  1、运用恰当的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知识。直观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的声、像、色,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课教学中,教具和学具的选用是否恰当,对于学生获取知识的影响,体现的很明显。让学生用学具盆中的数字卡片摆出算式,比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结果要方便,而且组成一个数时,更能显示“摆”的优越性,注重微机在课堂中的使用,用各种有趣的动画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效果。

  2、数学课上,强化了知识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结合事例和史料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的教育,如: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任何一个数学家的成功后面都包含着他的辛勤汗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因此,在上学期我注意了课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在数学课中感到新颖有趣。并得到成功的满足,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生乐在其中,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3、挖掘数学中知识美的因素,数学本身具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可以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知识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比例的技巧美,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规律,收到了良好效果。

  4、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兴趣的目的,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游戏都有浓厚的兴趣。例如:扑克、幻方、火柴等都可纳入数学游戏中,学生在玩中学,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很善于动脑。

  5、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后,把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学生立足实际,面向未来,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方法不对,主要表现在: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加上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

  2、在教学中,不注意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只是一味的教学课本内容,教学太死板,不够灵活,不注意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还比较差,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在上课时,有时会留下一些小问题,比如说,有个别的落后生不能作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还需要课下辅导。

  5、教师的教育思想有待于进一步更新,要多掌握一些现代教育理念,并把这种理念转化为自身的思想,切实的知道自己的教育行为。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针对我们班学困生比较多的特点,我主要是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辅导。

  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不冷眼对待学困生,再就是利用星期四下午给差生补课的时间进行辅导,及时对学生进行家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课后练习要把握训练的要求和重点,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明确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内容。继续抓好常规管理,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以便更好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2、适当加强口算,提前口算教学。

  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掌握这些口算可以为学习本册的笔算打下基础,对以后学习除法试商、简便算法等也有重要作用。为了使学生较好的掌握这些口算,并为笔算作好准备,在教材中分别把口算提到笔算之前教学。

  3、加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运用七巧板拼图形,初步理解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材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安排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数学游戏,应用题注意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和富有思想性、知识性的内容,适当增加有关本册数学内容的历史知识,这些不仅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进行思想品德,注意引导学生想出不同的算法,并找出哪种算法简便。

  5、加强学科教学研究。

  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并及时应用于教学实践,同时注意总结经验,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6、利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有关三年级数学老师的优秀工作总结3

  三年级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过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现将这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以便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完善提高。

  一、师德方面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用满腔的爱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既教书又育人。能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与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学习态度

  新时代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的产品会说话,会思考,他们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所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我努力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之上。

  三、数学教学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我在教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构建知识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本期完成了两位数乘两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小数的初步认识等9个单元的教学目标。

  主要达成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除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笔算。

  2、会口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的数。会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面积的含义,能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会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了解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初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渗透集合和等量代换两种思想。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整个教学工作只,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学习好新教学大纲,虚心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并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操作、实践、体验、讨论等方法,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感知知识构建的过程。

一、概述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会用公式;

过程与方法:经历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挑战性,体会转化的数;

教学重点:掌握并会用公式计算平形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来探索平形四边形面积公式;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且也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课程表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纸各1张,正方形纸1张,要与长方形纸不宜区分面积大小。学生准备平行四边形纸1~2张、剪刀、三角板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教师拿出不宜直观看出面积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纸各1张,先估计哪个面积大,再讨论比较的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看老师手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纸,估计一下,哪张的面积大?

生1:我看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2:我认为正方形面积大。

生3:我觉得可能一样大。

师:用什么办法可以检验哪种意见对呢?

生1:重叠在一起比一比。

(教师操作,不宜看出来。)

生2:测量一下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用公式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再比较。 师: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行。

师:测量出数据用公式计算。一会老师告诉你们数据,我们再计算一下。

(二)教师拿出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纸,先估计哪个面积大?再讨论比较的方法。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师:再来看这两张纸,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平行四边形。说一说哪个面积大?

生1:平行四边形纸片大。

生2:长方形纸片大。

生3:它们一样大。

师:意见又不一样,怎么办?

(学生可能说出不同方法,教师进行互动。如:)

生1:比一比。

(教师重叠在一起比较。)

生2:测量出它们边的长。

师:长方形的面积会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会计算吗?

生:不会。

生:如果知道平行四边形公式就行了。

(如果有的学生说到把平行四边形剪下一个角拼在另一边的方法,教师给予表扬。)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剪一刀,然后拼成一个长方形。

(学生独立剪拼,教师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可能出现的做法:)

生1:我先用三角板在平行四边形纸片上做了一条高,沿高这条线剪开,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一个梯形,通过平移,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生2:我也是先在平行四边形纸片上做一条高,然后沿高剪开,分成了两个梯形,通过平移,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生2的方法没有,不做介绍。教师用教具进行操作,然后粘贴到黑板上。)

师:现在,我们用课件演示一下剪拼的过程。

(教师边操作边解说,最后总结。)

师:我们只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通过平移就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三、总结公式

师:观察我们拼成的长方形,想一想:平行四边形和拼出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生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生2: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等。

生3: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等。

师:说得对。那我们看能不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拼成的长方形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

(教师边说边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 ↓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高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什么呢?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教师完成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 ↓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出示平行四边形。)

师:如果用字母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边说边在图中底边标出a,高标出h。板书s=)

师:谁能写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字母公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

s=a×h=ah

(学生齐读字母公式。)

师: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谁来说一说求平行四边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需要知道底和高各是多少。

师:对。现在我们计算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四、尝试应用

师:请同学们观察幻灯片中的平行四边形,说一说图中数据表示什么?怎么计算它们的面积? (学生回答后,自己试做,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师:刚才的两道题同学们完成得很好,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计算它的面积。

师:怎么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如果学生有用15乘12的进行指导。)

五、课堂练习

师:刚才我们应用公式计算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接下来我们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看平行四边形钢板的,自己完成。

(学生独立计算。)

48×35=168≈17m

继续巩固习题

六、问题讨论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测量和计算,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大小,与它的底和高有关系,请同学们看“问题讨论”中两个平行四边形,他们的面积相等吗?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说法:)

生1:左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6厘米,高是18厘米,面积是:26×18=468cm。右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也是26厘米,它的高在平行四边形外,也是18厘米,面积是:26×18=468cm。所以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生2:我也同意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们的底是同一条线段,高是平行线间的距离,两条高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所以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师:底相等,我们称为等底,高相等,我们称为等高,像这样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七:课堂总结

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今天学过的内容:

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2. 等底、等高的两个平形四边形面积相等。

《三角形的面积》小学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三角形的面积》小学数学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三角形的面积》小学数学说课稿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和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引新

 1.复习旧知。

 (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2)创设情境。(PPT课件演示)

 同学们,请大家看看自己胸前的红领巾,它是什么形状?如果要裁剪一条红领巾,你知道要用多大的红布吗?求所需红布的大小就是求这个三角形的什么?

 2.回顾引新。

 (1)回顾:还记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引新:如果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能直接求出裁剪红领巾所需红布的大小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首先复习旧知,体会用公式计算图形面积的便捷性,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唤醒学生相关的活动经验,为后面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做好准备。同时,用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引入新课,体会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主动探索,推导公式

 1.操作转化。

 (1)提出问题:既然平行四边形能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那三角形能不能也像这样,通过转化推导出计算面积的公式呢?

 (2)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操作预设:如果学生只用一个三角形时无法利用割补法将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教师可适时引导换一种思考方式,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试试。

 (3)学生展示汇报。

 预设拼法一: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预设拼法二: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以长方形为例)。

 预设拼法三: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以其中一种情况为例)。

 (4)想一想:你们拼的都不一样,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只要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还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也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虽然选取的三角形不一样,拼出的结果也不一样,但是,只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观察思考。

 (1)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PPT课件演示)

 (2)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三角形的底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三角形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概括公式。

 (1)你能自己写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PPT课件演示)

 (2)总结公式。

 板书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PPT课件演示)

 (3)回顾与小结。

 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回顾一下,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教师小结:当我们利用一个三角形无法将它转化成已学过图形的时候,我们选取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进行拼摆。不论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最后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原三角形的底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原三角形的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原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今天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依然采取把未知的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已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研究的方法,非常好!在今后的学习中,如果再碰到类似问题,希望能继续用这种方法使问题迎刃而解。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操作转化、观察思考和概括公式三个层次的教学,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带着问题进行操作;再从自己的展示和思考中发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发现两者之间的等量关系;最后的小结环节,让学生回顾推导公式的过程,既培养他们回顾反思的能力,同时又进一步渗透转化思想。

 (三)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1.教学教材第92页例2。

 (1)出示例题,呈现问题情境。(PPT课件演示)

 (2)理解题意,叙述题目内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根据图文叙述:知道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是33cm,求它的面积是多少。

 (3)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

 思考:要求红领巾的面积,其实就是求什么?

 归纳:要求红领巾的面积,其实就是求底是100cm、高是33cm的三角形的面积。

 (4)学生独立解答。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规范书写。

 (6)对照实物与计算结果,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空间观念。

 2.完成“做一做”练习。

 (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题。(PPT课件演示)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2)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2题。(PPT课件演示)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集体交流:这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怎样计算它的面积?

 (3)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3题。(PPT课件演示)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全班集体交流: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算的?

 设计意图例2呼应了开课时提出的研究问题,既巩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紧接着,完成课后的“做一做”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面积公式。

 (四)变式练习,内化提高

 1.基本练习。

 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第1题。(PPT课件演示)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全班集体交流:你能说说这每个交通警示标识牌所表示的含义吗?怎样计算它的面积?用手势比划一下一个交通警示标识牌的大小。

 2.提高练习。

 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第3题。(PPT课件演示)

 (1)理解题意:怎样计算出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先测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再利用公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集体交流: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六)作业练习

《三角形的面积》小学数学说课稿2

  一、 说教材

 《三角形的面积》是选自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第二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并认识三角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在整个第五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三角形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又是以后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基础。

  二、 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授课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为此,在本节课中,我将全班学生分成11个小组,每组六人或4人,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来推导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解,在此之前,我们还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求解。同学们,现在我说去一个图形,看你们能不能算出它的面积,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我将拿出一条红领巾,提问:你们能算它的面积吗?(学生思考了下,可能说不会)这是我将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并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我们一起来探究下。

  (二)、自主探索,感受新知

 (1)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它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现在我们如何把三角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面积求解呢?我将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模型按对角线剪开,得出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同时引导学生用拼凑的方法来推导,此时,我将要求各小组至少在课前准备相同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并提出明确的操作和探究的要求:

 1、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怎样拼凑成我们学过求面积的图形?

 2、拼出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

 3、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

 (2)在学生拼凑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并适时的指导。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可能拼凑成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由于我在之前暗示了学生平行四边形,所以大部分学生拼成平行四边形。之后再让小组学生通过用的三种三角形拼凑的情况分别进行汇报,并根据拼出的图形叙述出推导过程,在几组实验基础上得出了结论: 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由于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推出:

 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2

 由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S=ah÷2

 (3)解决前面留下的问题:红领巾的面积有多大?让学生自己通过测量得出红领巾的底和高,再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这样即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又能对公式加深印象。

  (三)、巩固练习,强化知识

 1、出示p92做一做,这题即让学生直接运用公式,对三角形面积公式加深印象。

  (四)、全课小节及布置作业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还有什么疑问?

  四、说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板书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打下基础。

 以上只是我的对本节课的设想,由于课堂是动态的,现实的课堂与预设之间会产生一些差异,在实际教学中我将根据教学主线结合学生动态随时调整,力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769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