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的题材类型 论元杂剧作家创作士妓题材剧的心理机制

元杂剧的题材类型 论元杂剧作家创作士妓题材剧的心理机制,第1张

  关键词:元杂剧;作家;士妓题材;心理机制 现存元杂剧中,属于士妓题材的有二十多种。其中旦门戏有十余种。元杂剧作家普遍具有代妇人立言的创作套路,尤以士妓题材的艺术成就最盛。士妓题材剧中不乏反映士子书生与妓女之间的情感真体验、甚至是真爱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作家与妓女交往的真实情感的艺术加工。然而,在这表层之下更有一番元杂剧作家集体的深层的创作心理机制,本文将试着对此做进一步探讨。

一、失落文人寻求情感补偿与心理平衡

自金亡至元仁宗延佑二年(公元1315年),科举取士被废长达八十年之久。一向“以儒为业”的文人失去了进阶仕途的主要机会,社会地位也因此一落千丈。他们中的大多数“贫困未能自存者”遁入市井,在勾栏瓦肆中与伶人、倡优结合,发展成为元代坚实的戏剧基石。明代臧晋叔就曾描绘元曲大家关汉卿“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可谓是当时元杂剧作家们真实的生活写照。同时,落拓不羁的文人们经常逍遥妓院,寻得灵与肉双重的愉悦与解脱,也因此结识了大批能歌善舞、风情万种的妓女们。作家在与妓女的交往过程中,感受到了她们的苦痛、挣扎与觉醒,乃至反抗。在创作过程中,他们自觉描绘妓女们的不幸生活、从良的艰辛,一定程度上也抚慰了他们自身的失落感、被弃感。在作品中,尤以大家**或是妓女们只爱书生不爱富商、官宦子弟的士妓题材为重。在这类作品中士子书生往往在官场、钱场上逊于官宦富商,但是在情场上却永远是胜者,博得妓女们的芳心。元杂剧作家总是站在士子书生的立场上褒扬妓女的情感选择,关汉卿《救风尘》中更是以描绘宋引章嫁与富家子弟周舍后遭毒打的不幸生活为反例,表现她悔不当初没听好姐妹赵盼儿劝阻,被解救出苦海后还是跟了穷书生安秀实这样的结局。由此可见,无论从阶级地位还是情感角度,元杂剧作家笔下的士子书生都更适合、更值得妓女的爱慕,也为作家们赢得了一定的情感补偿和心理平衡。

二、非传统意义下的妓女形象传达文人独特的精神诉求

元代以前,以妓女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大都着重凸显妓女的风姿绰约、薄情欢笑,深谙风月之道,以及她们在风月场上的老练与投入。如西蜀词人《花间集》和部分宋词中的描绘。而元杂剧作家笔下的妓女形象除了拥有以上特质之外,更多表现出群体性的反抗意识,从语言、心理到行为,无不显示着对自身命运、情感追求、以及社会地位的果敢抗争。她们普遍性格泼辣豪爽,语言直白大胆;对爱情忠贞如一、至死不渝,极具主观上的反叛性和斗争性。如关汉卿《谢天香》中谢天香对过往妓女生活的满心抱怨:“往常我在风尘为歌妓,止不过见了那几个筵席,到家来须作个自由鬼;今日个打我在无底磨牢笼内!”又如《曲江池》李亚仙,骂鸨母“是个吃人脑的风流太岁、剥人皮的娘子丧门,油头粉面敲人棍,笑里刀剐皮割肉。”更有石君宝《紫云庭》的韩楚兰,为爱情同鸨母争斗,第二折“卜儿打撞了”,似乎还动了手。无名氏《百花亭》中贺怜怜与王焕之,乔吉《两世姻缘》韩玉箫与韦皋,无不都是妓女坚定自己的爱情选择,唯有士子书生才是知己,为了他们忘却身份死守贞洁。元杂剧作家笔下多为“不是爱风尘,似被前身误”的女子,不得已才在秦楼楚馆中以风月为营,因此多表现出极强的从良愿望。这些个性鲜明的妓女们构成了元杂剧中岌岌可危的青楼情感阵营,元杂剧作家为她们的遭遇伸张正义,在她们的一幕幕反抗斗争情节的背后,也潜隐着作家群体的郁积宣泄和矛盾的心态。

三、普遍基于男性主体意识之上的人文关怀

元杂剧作家创作士妓题材剧,描摹妓女不幸之命运,对这一社会底层群体倾注了极大的同情,也发自内心关注她们,因此,就产生了为这些特定的女性代言的默契。作家凭着日常交往中对妓女的了解以及相互情谊, 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表现了她们的艰难处境与内心的苦楚, 并通过对她们所代表的执着追求、忠贞不渝的情感态度的描绘,塑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然而, 由于传统的男性主体意识的干扰, 他们很难做到全面地展现这一社会弱势群体极为特殊的生存状态, 也无法严肃地审视妓女们复杂的心理变化。

首先,士妓题材剧中颇为引人注目的美艳与多情的妓女形象的描写,暗含着男性视角下的审美倾向与不自觉的情感垂涎;加之妓女多才艺双绝,善解人意,因而受到男人们的欣赏与青睐,士子书生在文化修养上又略胜官商之辈,因而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她们的爱恋与倾心,在精神层面可谓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与肯定。其次,妓女与士子书生的爱情观念存在不平等性,妓女多是爱情至上然后才是渴望从良这样的情感追求顺序,而事实上妓女们应以渴望从良在先。而相比士子书生进入烟花之地恰逢一爱恋的妓女,本是抱着风花雪月的目的,却得到了一场风月中的真爱,二者在对待感情的态度上可谓大相径庭。作家笔下的妓女如李亚仙(《曲江池》)、李素兰(《玉壶春》)、贺怜怜(《百花亭》)等无不是在爱情上冲动和执着,对感情的投入远胜于她们所倾心的士子书生,这也从侧面凸显了男性的主体优越性。再者,杂剧作家为妓女代言,多通过妓女之口诉说幽怨,如张寿卿《红梨花》和无名氏《云窗梦》,或直白大胆地痛诉社会,或委婉细腻地道来不幸,以期获得垂怜,最终取悦书生换来从良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当然,在元杂剧作家的士妓题材剧的背后,也存在着一定的杂剧作家对于女性情感的真体验。妓女们对于士子书生存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境遇契合点,他们同属元代社会的底层,在当权蒙古贵族的眼里都是让人瞧不起的。因此,落魄的文人和妓女很容易拥有精神共鸣,一起慨叹时势社会的不满、一起唱和风花雪月的多情。在看似愉悦的精神交流中文人自觉的吸取创作的养分和灵感的源泉。 “歌妓与文人”的结合,奇迹般地打破了“雅俗文化”的屏障,形成“编”、“创”、“排”、“演”四位一体,有力地提高了元杂剧的艺术性和观赏度。据王元鼎的《青楼集》记载,当时著名的歌妓朱帘秀和顺时秀就和杂剧大家关汉卿过往甚密,白朴更将杂剧名优天然秀引为风尘知己。可见作家之于妓女喜怒哀乐的真体会,已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他们的杂剧创作。但是,在作家的潜意识男性话语创作过程中,代这一特殊女性群体真实之言的剧作十分有限,这也是艺术再创造的客观结果,士妓题材剧在文人与妓女之间情感真体验的诱因下,潜隐着深层的男性文人的精神诉求与心理机制,不能不说是这类元杂剧的独到之处。

参考文献:

[1]臧晋叔万有书库元曲选(十八)[M] 民国:商务印书馆,1931

[2]王季思元杂剧选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3]吴晟瓦舍文化与宋元戏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刘琳,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感情里走心,是一种情感和精神需求引起的爱,可以有思想的交流和身体的接触二者之一或者二者都有。一旦分裂会造成精神上的痛苦。

感情不走心,是指表象的甜蜜和亲密,可以有打情骂俏的语言和亲密的接触。但是分离后不会引起精神的痛苦,往往迅速被新的对象所取代。

提到关汉卿,大家可能并不陌生,他的很多戏曲都被人们广为流传,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窦娥冤》了。在世界戏剧中,关汉卿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还被洋人成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何洋人会这样称呼关汉卿吧。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关汉卿。关汉卿是元朝时期的一位戏剧家,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也是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一生创作了很多的戏剧,而且类别多样,题材广阔,寓意深刻,揭露了元代时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比如《窦娥冤》、《望江亭》、《蝴蝶梦》、《救风尘》、《单刀会》等都是让人看了之后,深陷其中,久久不能自拔的佳作。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窦娥冤》,《窦娥冤》被列入了世界大悲剧之中,讲述的是一个底层无助弱小的寡妇窦娥,在贪官的逼迫之下,被诬陷残害公公而斩首示众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黑暗、贪官当道、随意残害百姓的现状,也赞扬了底层劳动人民的无畏斗争精神。

关汉卿的杂剧可大致分为公案剧、婚姻爱情剧、历史剧三类。《窦娥冤》是公案剧里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剧,作品写了一个无依无靠、势单力薄的寡妇窦娥,被桃杌这个贪官污蔑为“药死公公”后惨遭斩首的悲剧故事,被列为世界悲剧之一。这部剧反映了人民顽强反抗、控诉封建势力与老百姓为敌的社会现象。婚姻爱情剧的代表作有《救风尘》等,此剧揭露了官商的虚伪和冷酷。历史剧的代表作有《单刀会》,塑造了关羽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

关汉卿创作的戏剧可以说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在关剧中,关汉卿塑造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十分鲜明,在处理戏剧冲突和强调人物情感上的成就也十分突出。而莎士比亚则是西方古典戏剧的最高成就,并且关汉卿对戏剧的处理形式和西方的莎士比亚的处理方式很相似,都是用有代表性、立体感和传奇色彩的正面人物形象来讲述一件暗含深意的故事,也都是用精美华丽的语言文字,创造出一种生动流畅,又符合人物特点的表达风格;而且两人都创作了很多风格不同、类别不同的戏剧来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所以关汉卿才被称为是东方的莎士比亚吧。

看你需要什么类型的了。一般来说,古代文学在上古和中古时期里文学作品没有太多专门描写婚变的作品,部分诗歌或者小说有反映情感这方面的,比如《诗经》里描写男女恋情的《关雎》《蒹葭》等。汉乐府诗里有《孔雀东南飞》,是很典型的歌唱情感的作品。南北朝民歌里有《子夜四时曲》系列作品和非常有名的《西洲曲》也是描写恋情的。婚变的话,唐传奇里的《莺莺传》就很不错,这是我们现在广为流传的《西厢记》的最初原型。在《莺莺传》里,张生先是与崔莺莺两情相悦,继而赴京赶考,最后榜上题目了但是他却抛弃了崔莺莺,撕毁了两人的婚约。这应该算是你说的反映婚变的作品了。哦,还有《霍小玉传》,也是描写男子负心女子的反映婚变作品。

元朝的话也有,比较喜剧的我记得一个关汉卿的剧本《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简称《救风尘》,是写赵盼儿智救被骗婚的结义姐妹宋引章脱离负心男周舍的掌控的故事,是个喜剧。

到了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早起资本主义萌芽,而且又受到王守仁心学的影响,人们的思想也逐渐开放,文学作品更加市民化,以描写小市民尤其是商人的生活的作品为多。反映婚恋的作品,比如《金瓶梅》就是对放浪形骸的婚恋的描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婚姻状况(不得不说一句,这个书的描写确实很大胆直接。。。。。。汗)。你要是想看短篇的描写婚姻作品的话,《三言》系列的作品都比较合适,比如其中的一篇《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个后来还拍成**了,名字就是《珍珠衫》),就是一个描写商人蒋兴哥和妻子的婚姻感情作品,他们两个先是感情特好,后来蒋兴哥出去做生意,剩下老婆一个人在家,受到诱惑出轨,后来被蒋兴哥知道后忍痛休了她。。。。。。。最后结局是两个人又再一起了(故事比较曲折,恕我懒的打字,就不论述了,有兴趣你自己看吧)。

我就打这么多了,你要是有兴趣可以从网上搜,很好找的,都是特别大众的文学作品,也比较容易读懂。你要是为了完成作业需要交差的话,建议你写关于《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方面的,这个你读着应该容易懂,写起来好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810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