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形态的本源就是真,只要我们凡事层层剥皮,追根溯源,最后必然会找到真。宇宙中只有一个真,除了上帝之外,其余的都是幻化的,都是上帝的艺术表现形式。
维护艺术形态有序和谐的机制就是善。具体点讲,凡敬畏上帝、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的心态就是善,凡维护上帝、维护秩序、热爱生命、保护大自然的行为就是善。
艺术形态的和谐比例搭配和对称就是美。万物之美是上帝添加上去的,维护美是神佛的天职,是圣贤智者的理想和追求,也是普通大众的愿望。
理解,是审美心理中的理性认识活动。这种理性认识绝不是游离于感性体之外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而是在感性直接观照里所渗透的对审美对象本质的理智把握。影视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包含以下三个层次的含义:首先,观众要与银幕上的影像世界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也就是说审美主体要采取一种自觉的观赏态度,意识到自己是处于一种非实用的审美状态。日常生活中的情感直接伴随着实用,它常常是行动的先导,而审美情感则是精神上的愉悦,并不要求深化为迅速的行动。其次,观众应具备一定的影视文化修养,熟悉和了解影视的语言、结构、节奏、技巧以及影视的各种美学特征和艺术手法,尤其是当代**、电视中的时空颠倒、声画对位、跳切、变速摄影、意识流、内心独白、闪回镜头等等,才能更好地欣赏影视作品,并获得审美感受和审美愉悦。这就要求影视观众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和理解能力。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影视作品中融合着的意蕴和哲理的直观性把握,它更脱离不了理解因素。在中国古典美学中,作品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西方美学中,作品追求“意味”或“哲理”,都认为它是审美的极致。对于影视作品中这种深刻内涵的把握,应当是影视审美心理中理解因素的主要对象。
审美现象的反思方式是一种典型的人文科学反思方式。审美现象是存在的,但审美现象的存在却是不可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式来考察和求证的,而只能以人文科学的方式即主体亲身参与、亲自在场的方式来达到。所以,美学应当归属于人文科学,是个有边缘性、综合性的人文科学。意味着美学研究的起点和着手处是作为审美现象为呈现的具体、现实的审美活动,也意味着美学研究比一般人文科学更为注重感性的经验、情感的契合、心灵的碰撞,地要求经验科学的配合与协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