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山水画技法 开发少儿水墨课程,传承深厚艺术文化

水墨山水画技法 开发少儿水墨课程,传承深厚艺术文化,第1张

  少儿水墨画教学是我近年来探索的课题。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及国画兴趣班辅导),我打破传统教材中传统技法的教学,通过精心设计水墨游戏活动渗透方法技巧,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思想的表现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寓情于趣,在笔墨技巧中熏陶艺术文化

通过特殊的游戏形式导人水墨画的学习可以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中国水墨画的核心离不开笔、墨、纸。在让学生学画水墨画之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他们了解水墨画的各种工具及其性能特点。

1 在玩转游戏中感受墨的灵动。为了体现水墨画工具的独特性,我设计了《有趣的水面绘画》小游戏。我让学生蘸适量的墨汁在水面上自由地绘画,墨汁在清水里自由地渗透、变形,由密变稀,由深变浅,形成了变幻莫测的形象,你瞧:有的像威猛的狮子抬头张望;有的像快乐的孔雀翩翩起舞:有的像翻卷的云雾层峦叠蟑:有的像浩瀚大海掀起层层波浪……学生欣赏着墨在水中自然流淌的美妙,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时,我及时用准备好的宣纸吸附住这瞬间的精彩,并且铺平、晾干、进行适量添加,装裱成一幅美妙绝伦的作品。这个有趣的水墨游戏以魔术般的效果,激起了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尤其是在玩的过程中,学生对纸和墨的性能有了不一般的了解。并为此深深着迷。

2,在玩转运笔中感悟点线魅力。毛笔圆润、柔和。又锋利沉重,加上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无穷。在学生学习执笔、运用毛笔画线条的环节。我设计了听音乐画旋律的游戏。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学生放松心情,跟着音乐的节奏,张弛有度,提按变化,画出一条条有着粗细变化、行云流水般流畅的线条来。乐曲时而悠扬,时而激昂,笔下的线条也时而轻盈,时而粗犷。变幻无穷的曲子,激发学生展开无穷的想象,学生笔下不仅流淌出直线、曲线,折线、弹簧线及螺旋线,还表现出变化多端的点及侧锋运笔生机盎然的面……,学生对毛笔的表现能力、掌控能力逐渐增强。

二、察史明今,在创作表现中浸染艺术文化

梯度练习的循序渐进化解了学习的难度,且多样的练习形式调节着课堂学习的气氛。我将水墨画练习分成以下6种形式,使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1 演示练习,奠定基础。演示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练习方法,但应避免那种照葫芦画瓢式的全步骤演示,把着重点放在有难度的笔墨演示上。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单纯的机械模仿变为有独立个性的意象练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作潜能。如我设计了《美丽的桔林》一课,示范时我把调色练习、侧锋运笔作为示范的重点。让学生仔细观察方法技巧,体会写意国画爽朗的个性。然后,让学生把这些美丽可人的桔子进行组合排列,且有疏有密。有遮挡关系。这样,学生的笔法在形象复制的过程中熟练起来,而且造型排列有方法,每人作品有变化,再添上一片片美丽的绿叶加以衬托,一幅幅既简单又精彩的作品便跃然纸上。

2 大师作品,激活创意。欣赏大师的作品,临摹大师的作品是学生学习的途径之一。于是。学生的作品里多了许多千人一面的梅兰竹菊。但是一味地临摹练习,表现相同的主题。会让绘画失去情趣与意义,甚至会抹杀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在教学生临摹表现的时候,追求教学定位有新意,学生表现有创意。《虾》是绘画大师齐白石爷爷的力作,他用寥寥数笔就把虾表现得惟妙惟肖,是因为他对虾的生活作了细致深入地观察。我换角度思考,可能张牙舞爪的大龙虾更能激发学生表现的兴趣。于是,我鼓励学生去观察穿着一身红袍的大龙虾。在白石爷爷笔法的引领下,在富有情趣的想象力感召下,学生挥毫泼墨,画出了一幅幅趣味盎然的龙虾大战图。

3 趣味故事,连环作画。故事是孩子们的最爱,经典故事不仅内容有趣且寓意深刻。我把《龟兔赛跑》、《狐狸与乌鸦》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作为水墨画的表现画题,且运用故事连载的方法创造多幅场景。此类课题不仅内容吸引学生,而且多幅连环画似的创作练习能避免重复练习的乏味,又能在不同构图的画面中反复练习主体,提高造型表现能力。是学生在一定的技能技法基础之上进发创新能力的有效表现课题。

4 巧用技法,画出肌理。在水墨画的教学中,我还喜欢指导学生运用特殊的方法材料来创作肌理。派生画面情趣。如:用揉纸法画树干山石,先画出山石或树木的外形,然后将纸揉成一团,再轻轻展开,用侧锋皴擦,表现意想不到的山石肌理。还有撤盐法、加剂法、拓印法,等等。这些新鲜有趣的表现方法不仅增加了作画的情趣,而且特殊的肌理效果提升着作品的品味,让学生收获着成功的喜悦。

5 绚丽色彩,自成派系。传统水墨画讲究笔法,线条魅力无穷,西方色彩画讲究用色,画面绚丽多姿,徐悲鸿等近代大师已在中西艺术合璧上做过努力,取得不朽成绩,我们也应将色彩理论注入儿童水墨教学当中,建构儿童彩墨派系,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天生喜欢鲜艳。喜欢绚丽多彩,所以我选择的题材大多迎合学生口味。比如以曙红色画成西红柿,朱镖色画成枇杷,金**画成葫芦,还有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绚丽多姿的童话城堡。同时,我还让学生把水墨画传统材料与水粉、丙烯画等颜料结合在宣纸上作画,取得强烈的视觉效果。色彩的大胆运用与材料上的创新,极大地拓展了水墨画的表现空间。丰富了水墨画的内涵与外延。

6 写生创作,显示实力。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是水墨画创作的起点。大千世界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一种图象是永恒不变的。只有让学生亲自去观察事物。掌握其对象的主要特征,才能对它们有一个较完整、生动的了解。才能真正独立创作出有新意的作品来。我让学生写生校园里的一花一草以及蜿蜒的小河;我让学生写生操场上丰富多彩的活动,记录学生奔跑的潇洒,跳跃的灵动:我让学生写生川流不息的大马路,时尚现代的高架桥;我让学生写生美丽的新小区、高耸的电视塔。生活的方方面面传递着真情,流淌着精彩。只要我们用心体会,绘画的表现素材随处不在。当生活的体验唤醒了学生兴奋点的时候,当我们适时给予点拨和技法上的指导,学生便能挥毫泼墨。彰显创作实力,呈现出有生命力的作品来。

少儿水墨画――美育中的这一支奇葩。她熏陶着学生的的审美素养,传递着祖国文化的文明,她激发学生用水墨表现自然,感悟生活。在《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引领下,让我们这些美术工作者构建更有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悉心经营少儿水墨画课程,让她在素质教育新课程的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摘要:中国山水画已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细观每一时期的经典山水画作品,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的山水画作品均有不同的图式个性。图式作为山水画作品中可视的艺术形象,它具有丰富的情感性和生动的表现力,直接反映着艺术家对客观山水感性体验的表达。纵观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作品,可以发现其作品图式与传统山水画的图式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其作品图式特点主要以满幅构图和浓墨大板块结构为主,他在集传统与西方绘画的基础上追求着自己的图式个性,其西部山水画的构图特点与他本人的思想、生活经历和艺术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此,本文就对其进行探究并详细阐述这一联系。

关键词:周韶华 西部山水画 图式特点 情感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周韶华多次西行,深入祖国的西部地区进行了艰辛的艺术实践与采风活动,并取得了斐然的艺术成就。通过观察他的西部山水画,可以发现他的西部山水画作品格调很独特,其西部山水画作品的图式特点主要是以浓墨大板块结构和满幅构图为主,这同西方绘画的图式有着相似的地方。我们知道中国绘画注重笔墨,善于把所要表现的客观物象转化成笔墨结构,并把表象程式化,然而西方绘画则善于将团块结构进行重新组合,以强化作品图式的张力结构,可以清楚的看出西画则是把表象形式化了。然而,通过观察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作品时,不难看出,他把这两者都调度到“气势”和“力度”的表现上,从而提炼了他的西部山水画图式。通过观察他的西部山水画作品时,总会给人以一种不言而喻的势能感,他将力度视为西部山水画的魂魄,每观传统的山水画作品时总会给人以“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般的惬意;然而每每看到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作品时,会使你感知到的是山河湖海的呼唤、历史的呼唤和时代的呼唤,同时也是一位东方赤子的深情呼唤。那么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作品的图式个性及情感表达具体有哪些呢,下文将给予详细论述。

1 满幅构图的图式特点

周韶华在表现西部山水时,大部分作品均采用了满幅构图的表现形式,通过观察这一类作品时总会给人以强有力的张力感和充实感,正如艺术评论家刘曦林先生对其所言,“仿佛雄关大笔不足以壮其骨,原色重染不足以现其情,冲破那纸的边沿也不足以张其力”。如作品《狂澜交响曲》、《雪域之灵》和《火洲图》等。作品《狂澜交响曲》采用了满幅构图,并且以写实的表现手法描绘了黄河壶口瀑布奔涌不息,激越飞扬而势不可挡的图式形态,作者借用西方绘画中的肌理手法来表现作品中激起的瀑布,斑斑勃勃并富有生动的表现力,远山则以淡墨渲染,营造出作品的空间感和层次感,整幅作品,近实远虚,使人看后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从这幅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出作者借用黄河瀑布的奔涌不息来来表现人类生命力的顽强和自强不息的思想情感,尽管作品满幅构图且只有数尺大小,但是给观者传达出的信息是很丰富的。再如作品《火洲图》,该作品同样采用了满幅构图的表现形式,描绘了一队行旅驼队艰难的行走在无比炎热的火洲走廊上,整幅作品,气势恢宏。画面以红色为主,猛一看,好像一团烈火熊熊燃烧,山地间流出很窄的一道白并将驼队疏密得当的置入其中,可以发现驼队已经非常的精疲力尽了,但是却没有停下来。周韶华作为一名革命出身的艺术家,献身于革命和艺术事业对于他来说都是同等的重要,在这幅作品中,从侧面也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革命热情和生命精神。同时作者通过这样的图式和色调也为我们展现了西域之景的壮美。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作者以个性化的图式结构为我们展现了西部山水的形貌,同时也是基于对客观自然对象内在结构的提炼。西部地区因具有辽阔,苍茫的特点,作者以满幅构图的造型方式来表现之,使观者看后会立刻体悟到西部山水之大。从这些作品的思想意蕴深层次来讲,作者均采用这种充实的满幅构图为我们传递出正能量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浓墨大板块的图式特点

在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作品中,浓墨大板块可以说是又一图式特点,他花费了将近30年时间对其进行探索与完善。从他的西部山水画作品中可以看出,浓墨大板块结构是其画面构成的基础,同时也是各个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其构成样式和质量决定着作品的个性和质量。通过观察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中弄墨大板块结构的这类作品时,可以清晰的看出他的浓墨大板块结构图式有点类似于以小见大的篆刻艺术,在简洁、整体和单纯的图式结构中依稀可以看出所表达客观物象的丰富、充实和磅礴。如作品《征服大漠系列—战旱极》,该作品为典型的线面结合之作,细观该作品可以看出作者是用大排刷以及浓墨画出的严谨大板块,用来支撑着画面的图式结构,随后在以毛笔勾出浓淡干湿和粗细疏密等不同质感的曲线,画面背景则以留白、蓝色和**来表现,为观者营造出了一个脍炙人心的图式结构,整幅作品大气磅礴、气势雄伟。周韶华这种浓墨大板块结构图式与他水墨画革新中的“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的英雄主义”是吻合的,同时与他所追寻的“意象、结构象征、主体”等都归一了,并且与他的“大将气派”也相符合。从《征服大漠系列—战旱极》作品中也可以看出人类在恶劣的环境下也不完全是无能为力的,通过工业革命是可以战胜干旱的,从这幅作品也可以看出人类在战胜干旱沙漠时所表现的超拔智慧。

通过以上分析论述可以看出,他的浓墨大板块结构图式融汇了西方表现主义因素,同时又传承着中国画“畅神”传统,这也证实了他所提倡的“隔代遗传,横向移植”艺术理论。

综上所述,周韶华的西部山水画图式个性有着极强的主观意识,并在其诸多的作品中形成稳定的艺术样式。其个人图式风格的形成与自身思想和人生经历等因素息息相关,这种因素直接促使他心理情感的表达,这种情感深深地镌刻在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作品的图式之中,同时也强有力的表现了他个人与众不同的艺术气息。

参考文献

陈传席著,中国山水画史[M],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周韶华著,大家之路—周韶华[M],山东美术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雪松,山水画专业,书法爱好者

 设计思路

 2018年,第29届奥运会、第13届残奥会在北京胜利举办,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我是中国人”这一主题以此为背景开展了一系列与中国文化艺术相关的活动。看到幼儿手执毛笔迟迟无法下笔的样子,我在思考如何选择一种方法,既能让幼儿在欣赏中感受水墨画的自由写意,并发现其中的美感,又能激发幼儿大胆创作的喜悦。最后,我想到了水墨拓印这个比较简易的方法:当墨汁滴入水中后,便自然散开并慢慢地形成各种图案,如同飘逸的长发、弥散的烟雾、多姿的自云……千变万化,趣味无穷。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水墨画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宣纸进行拓印,并根据拓印的图案大胆想象。

 2、积极参与绘画活动,乐于表现,体验中国水墨画的美感。

 活动准备

 奥运会开幕式DVD资料;现代水墨画作品(幻灯片);墨汁、水缸、宣纸和牙签若干:幼儿自制的土豆印章、印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片断和范画

 师:(播放奥运开幕式“画卷”片断)这是2008年8月8日开幕的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中的一个节目,名字叫“画卷”。这个节目中的演员用舞蹈动作“画”了一幅精彩的水墨画。水墨画是我们中国的国画,你们知道画水墨画需要哪些工具呢

 幼:画水墨画需要毛笔、墨汁、宣纸和砚台。

 师:对,毛笔、墨汁、宣纸和砚台又叫“文房四宝”,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绘画和写字的工具。

 (二)欣赏水墨画作品,感受墨色变化呈现的美感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神奇的水墨画,你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幼:小兔、狮子、河、波浪、云,右下角的`圆点像一粒小石子……

 师:你们的观察真仔细,想象也很丰富。你们能看出画面中颜色的变化吗(教师提示:颜色深――浓、颜色浅――淡、水分少――干、非常湿润――湿;并依次出现“浓淡干湿”四个字。)水墨画中墨色的“浓淡干湿”,让画面变得丰富和美妙。

 (三)水墨拓印

 教师示范并讲解

 师:这幅画最神奇的地方是不用笔来作画,而是墨汁和水玩的一个游戏――我们叫它“水墨拓印”。

 (1)先将墨汁轻轻地滴一滴到水盆里,大家观察一下墨汁滴进水盆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幼儿自由想象)

 (2)用牙签在水中轻轻划一下,可以让墨汁化得更美。

 (3)双手拿起宣纸的一边慢慢放进水里,让墨色染在宣纸上;再轻轻地用手提起宣纸,宣纸上便出现了美丽的图案。

 (4)把染上图案的宣纸平放到铅画纸上固定好,宣纸要放平整。

 (5)作品完成后用毛笔写上自己的名字,再盖上土豆印章。

 (四)展示并交流作品

郑耀允,阳江市美协会员、阳春市美协理事。2015年毕业于吴山明人物画创研班,师从吴山明。作品曾入选广东省第十二届美术书法摄影联展、第三届广东岭南美术大展等。

我的家乡广东阳春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城市。这里有着众多文化古迹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有“水墨阳春,百里画廊”之称。鱼王石绚丽的日落、婀娜秀美的马兰群峰、号称“南国第一洞府”的凌霄岩等,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铺展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每一道风景都让我为之赞叹、陶醉,也促使我拿起画笔写生、创作。

起初,我只是写生一些山水风景,而我的专业是画水墨写实人物画。所以,我也特别留意家乡的人物、风俗方面的素材。但一时之间找不到好的题材契合点,只好去画一些少数民族人物。水墨人物画家普遍有一个共识,就是有些少数民族长袍大袖式的衣饰本身就具有天然的形式美,特别适合笔墨的发挥,而直筒式的西裤、衬衫则比较难于用水墨来处理。这也是我一开始有些抵触画家乡人物的原因。当创作了一批表现少数民族人物的作品后,我总觉得这类题材离自己的当下生活体验过于遥远。所以,我只好在写生山水的过程中慢慢寻找素材。一次偶然的机遇使我在高流河墟采风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所要找寻的东西。高流河墟一年只有一天是墟期,这是一个岭南传承了千年历史的墟集,现在已成为阳春民俗文化的一个标志。高流河位于广东省阳春市合水镇,河长十来公里,墟集即设于此。高流河墟每年以农历五月初四为墟期。每逢墟期,会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和本地赶集者汇集到一起,大约有十万人。这时,会有具有本地地方特色的编织品、竹木制品、工艺品汇聚于集市中。墟场人气鼎盛,体现了当代人民生活的富足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热烈的生活场景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不禁喟叹:“好题材就在眼前,何必舍近求远!”

于是,我的“高流河墟”之一(见附图一)便创作出来了。在此作中,我特别强调线条的书写性。画竹椅时,我采用篆书中锋笔法,追求线条的厚重拙朴。衣服线条则中侧锋互用,呈现出笔法的丰富性。全画以墨色为主,以颜色略加点缀,以色墨的对比增加画面意趣,从而产生一定的艺术效果。此作最终入选了第三届广东岭南美术大展。

我的画法源于浙派。2013年,我有幸被“吴山明人物画创研班”录取,拜在浙派人物画家吴山明先生门下。在两年的时间里,我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浙派水墨写实人物画技法。从最初对人物画零乱的理解,到接受正规化、系统化的训练,我对写意人物画从画法到理论都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所理解的浙派人物画,是在造型准确的基础上,于人物技法方面融合了花鸟画的笔墨语言,并将更多其他的笔墨语汇切入到人物画的造型中,同时讲究书法用笔的运用,更加强调“写”的意味。

水墨人物画无论是造型方式还是笔墨技法,都经历了多代人的探索实践和创作积累,体系已非常完备。徐悲鸿和蒋兆和进行了中西艺术结合的探索,卢沉、周思聪、姚有多等代表了北方水墨人物画体系的画家都受到影响。而南方的浙派人物画群体中,李震坚的沉厚、周昌谷的浓艳、方增先的潇洒皆各有其长。我的老师吴山明创造性地用宿墨画人物画,拓展了黄宾虹的宿墨法。我认为,水墨人物画的本质问题是如何表现人,特别是如何表现新形态下的当代人。清代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水墨画技法语言也越来越丰富。我想,每个人物画家都必须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语言体系,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对世界的认知。我认为,这也是绘画艺术创作的终极目标。因此,我创作了“高流河墟”系列作品(附图二为“高流河墟”之二),并沿着这个方向乐此不疲地继续进行创作。我会将“高流河墟”当作一个研究课题,将这个代表了阳春风俗文化的千年古墟用中国画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为弘扬优秀文化而努力。

图一

图二

  课题名称 《水墨画——动物》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⑴、背景分析:在中国经济腾飞令世人瞩目的同时,中国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画是我国特有的民族绘画形式,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去西方学习,同时也在传播中国文化。但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重压下的年轻学子们能成为合格的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吗?我们的课堂培养了多少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品味的人呢?

  ⑵、功能分析: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指用纯水墨所作之画 。水墨画强调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水墨画强调“墨即是色”,就是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以及强调“墨分五彩”,就是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来代替。

  儿童对于水墨画表现有着自己的感受方式、理解方式和表达方式,不一定非要合乎我们理论上的要求,这既是儿童的特点,也是儿童的魅力所在。其实儿童运用笔墨时的大胆想象及创造精神正与水墨画意象表现的本意相契合。

  ⑶、结构分析:本课学习中,主要教学生用中国画中的点厾法来画动物,点厾法,即:不用勾边线,直接用有浓淡变化的墨或颜色来画物体的一种中国画技法。

  ⑷、要素分析:中国画的特点;笔墨用水的控制;中锋和侧锋的用笔:墨分五色的练习:用水墨表现动物造型。

  2、学生情况分析:

  ⑴、学习准备情况分析:

  ①、学生的起点能力分析: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娱乐等活动中已经在有意或无意地看过某些中国画作品,这些视觉上的美好感受为学生学习水墨画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基础和情感基础。

  ②、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心理特点分析:传统的中国画教学历来以技法传授的方式为主,习惯用一种模式来要求学生如何表现,这容易对儿童的创造力产生抑制作用,不符合艺术教育特点。每个儿童都有着纯真的内心世界,有着各不相同的美好梦想和对身边事物种种不同的感受。因此,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5—6年级学习领域:运用形、色、肌理、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好教学目标,对学生的笔墨技法不要作过高的要求,也不要把过多的笔墨技法传授给学生,以免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感到约束而降低对水墨画的学习兴趣。应让学生在尝试笔墨运用过程中,对所熟悉了解的动物进行点厾法的概括性的表现,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水墨画打下基础。

  ⑵、学习风格分析:本课的教学策略是在教学中坚持从形象分析走向感情体验,拓展学生的感知力。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式、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式、学生自评互评式、尝试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努力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水墨画的特点。

  2、能力目标:巩固中国水墨画的用笔和用墨的方法,进一步加强学习中国水墨画的兴趣,初步掌握用点厾法来画动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中国水墨画教学,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画种的热爱,陶冶艺术情操。

  教学重点 用笔用墨的技法。

  教学难点 动物的外形、姿态、结构。

  教学准备

  教具

  学具

  补充材料 教具: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动物水墨画作品,准备示范用的宣纸、墨汁、毛笔、调色盘、笔洗、毛毡,磁铁。

  学具:大白云、小狼毫、墨汁、宣纸、笔洗、毛毡(可以用吸水的报纸代替)、调色盘,建议每人准备一小块湿抹布。

  补充材料:荣宝斋中国美术网、华夏书画网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

  一导入阶段 1课件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中国画美术动画片,提出此动画片与平时所看到的动画片有何不同?以水墨画作为动画片有没有它的优点?

  2请学生随意在宣纸上涂抹,看看笔墨有何特点?

  3师示范墨分五色

  4学生演示运笔的方法。 (1)学生观看视频及欣赏。潜意识的感受到水墨画的轻柔、朦胧、透明的特性。

  (2)尝试笔墨产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3)加深学生印象。

  (4)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点。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发展阶段 1课件展示;螃蟹(实物)与水墨画螃蟹有什么区别?

  2请同学们用以前曾学过的方法来画一画螃蟹。

  3 展示学生画的螃蟹。

  4欣赏水墨画作品,课件演示画螃蟹(视频),思考大师是如何运用笔墨来表现其外形特征的。、

  5跟老师先学学画螃蟹,师动一笔生动一笔。

  6欣赏部分动物,分析了解其外形特征。

  7作业要求;选择其中一种动物用水墨形式进行表现。 (1)学生小组讨论

  (2)学生第一次用水墨来表现动物。

  (3) 学生自评。

  (4) 欣赏大师作画过程,主动与大师的画进行比较,让学生直观体会到用笔用墨的基本技法,体会到中锋、侧锋、逆锋等用笔方法,以及一张完整的中国画是诗、书、画、印的结合。

  (5)学生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画出螃蟹,让他们一边模仿一边初步尝试用点厾法来表现螃蟹特征。

  (6)学生观察动物特征,小组分析怎样用笔墨概括的画出其动态造型。

  (7)学生大胆尝试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①用实物与作品进行对比,促进学生对水墨画的理解和认识。

  ②促使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③让学生初步了解水墨画的一些特点:墨韵。

  ④加深理解,从大师的画迁移回学生的绘画中,拉近创作距离。

  ⑤第二次完成螃蟹作品,使学生能更加了解用笔墨的技法,以及如何抓住动物的造型特征来进行水墨画的绘制。

  ⑥扩展学生的求知面,注重个体学习和群体交流,增强水墨画的情感理解。

  ⑦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的教学理念。

  三结束阶段 1展示学生作品,并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体会。 (1)学生互相欣赏所创作的作品交流思想。(自评互评结合 ) ①通过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的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去感受,使情感得到升华。

  四拓展延伸 1中国画强调意境,强调诗情画意,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气韵生动,功夫在画外。课件展示不同内容的水墨画作品。 (1)学生欣赏水墨画作品 ①通过欣赏了解到水墨画的现代走向形式;一类走中西结合,一类走以西为主中为辅的道路。

  板书设计

  水墨画——动物

  学生第一次螃蟹作品 师示范步骤:

  学生第二次螃蟹作品

  学生作品展示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其技法源于古代中国书法和印章艺术。水墨画以墨为主要材料,一般使用黑色墨汁,通过运用不同的笔画和墨色来表现物体形态、质感和光影效果。下面是一些水墨画的基本技法:

1 点画法:通过点、线、面的组合来表现画面。点画法一般较为简单,适合绘制小型画面或注重画面雅致的作品。

2 线描法:运用笔画的变化来表现物体的轮廓、纹理、动态和情感。线描法对笔画的变化要求相对高些,适合绘制具有动感、情感或人物形象的作品。

3 濡墨法:将笔头沾湿后再涂上黑色墨汁来表现细节,重点和阴影。此法对于墨笔的运用和掌握颇为高深,适合绘制具有光影效果的作品。

4 水墨渲染法:在画布上施以淡墨,然后用清水刷子在其上轻轻擦拭,使淡墨逐渐渲染开来。渲染法适用于大面积的背景和氛围表现,具有颜色淡雅、文气盈盈的特点。

5 熟笔运用法:针对画家对器材和颜料的熟练程度,用十分熟悉的墨色和笔法行成的模式。熟笔运用法借助大量的孜孜练习,可以形成个性化的笔墨和技法风格。

以上是水墨画的一些基本技法,当然还有更多的技法和细节需要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和掌握。

水墨画教学与幼儿教育

 水墨画教学与幼儿教育,智力的遗传性不可改变,成长的过程中有快乐也会有烦恼,解决问题是为孩子的发展扫清障碍,此时的耕耘会让孩子在未来受益良多。下面分享给大家水墨画教学与幼儿教育,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水墨画教学与幼儿教育1

 我喜欢中国画,因此对水墨画教学进行了浅薄的探究。水墨画是我国的四大国粹之一,它历史悠久,具有简单、概括的特点,符合儿童的思维,易被幼儿理解接受,通过水和笔墨的无穷变化产生出生动、古朴、简洁、概括的艺术效果。水墨画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它的愉悦性、形象性、可操作性和自主性深受幼儿喜爱。幼儿通过学习可促进手眼协调及各种能力的发展,让他们从小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热爱自己的祖国。近年来,我园在水墨画方面下工夫,现已初具特色。就此简单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我认为在教学中不应该单调地为教技法而教技法,更不能按成人画法,依葫芦画瓢,没完没了地画梅、兰、竹、菊,把本来天真活泼的孩子教成老年大学的“小老头”、“小老太”,实在令人惋惜。传统不应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精神,一种能量。基于以上想法,我在水墨画教学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明显的活动效果。

 一、水墨画教学游戏化。

 教学游戏化,是谋求把枯燥的笔墨知识溶于有趣的游戏当中,使笔墨教学具有游戏般的形式与趣味,追求游戏的境界,在游戏中积淀一个人的素质,淡化目的,强化手段,重过程,轻结果。

 例如:我给水墨画兴趣班幼儿上的第一节课,当我拿着毛笔站在30位幼儿面前时,发现幼儿都很好奇地看着我手上的毛笔,我甚至发现有的幼儿带来了油画笔,直觉告诉我,幼儿对水墨画是-无所知的。于是我转身在宣纸上用侧锋画了具有墨色变化的一笔,然后请幼儿认真观察。于是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个问“老师,为什么你一笔画出的墨有深有浅呀?”那个说“有深墨有浅墨很好。”于是我逐一回答了幼儿奇怪的问题,并向他们讲解了墨色变化的原因,然后还利用与颜色的调配画给幼儿看,使得幼儿个个都争先恐后地说要画水墨画,于是我就让幼儿大胆地作了尝试。这样,幼儿不仅对水墨画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更产生了要绘画的欲望。

 又如:教《水墨游戏——静物》,第一步是小朋友熟悉笔墨,所以在这活动前的一堂课,进行了用笔墨做《点线面》游戏,何谓《点线面》,就是让用中锋、稍干的墨创造各种点和线,用侧锋、湿墨创造各种块面,加上墨的浓淡和颜色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游戏趣味性,既发展了的创造力,又初步掌握了笔墨技法。承上启下,静物也可用点线面游戏来完成,通过用面、用点线塑造静物。花瓶和水果通过写生或想象,花瓶里的花让想象,再欣赏优秀作品,用水墨完成塑造静物,这样把烦琐的笔墨化简单了。

 再如:中国画很讲究线条,可以让幼儿练习线条游戏,比如让幼儿分成小组用毛笔画浓淡干湿不同的线条来进行钓鱼比赛,或进行用毛笔画线条走迷宫,兴趣非常高,以后用线条画画逐渐会得心应手。再如可以让幼儿一起做以色冲墨、以墨冲色、泼墨、甩色、点色、吹色等用笔用色技法,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不要求具体绘画内容,只是随意画,用毛笔沾水使水墨相溶,再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笔触产生奇特的韵味,让他们在无意之中学到中国画水墨画的技巧。小朋友们边画边乐,在这样的活动里,画画不仅是画画,它早就成了孩子们的游戏了。所以,要让教学成为游戏,一定要让孩子感到有许多奥秘和乐趣,激发他们的好奇与冲动,让它成为自愿尝试的一种活动。

 二、提倡写生。

 为了能更好地学习水墨画,让他们在生活中观察,积累资料,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从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大千世界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一种图象是永恒不变的,只有让幼儿亲自去观察事物,掌握其对象的主要特征,才能对它们有一个较完整、生动、形象的了解,把平时观察的印象储存起来,为美术创造活动积累素材。当暑热退去,凉爽的秋风悄悄吹来时,结合秋天的教育,带幼儿从大自然中找秋景。先从幼儿园中找,然后到幼儿园外找,到公园、到农村去找,引导观察小草颜色的变化,吹落的枯叶,丰收的水果,金黄的稻田,盛开的菊花……再让观察远近不同的花的大小,不同花的造型和颜色,观察有的花朵在前面,有的花朵在后面,并将他们看到的立体世界通过毛笔表现出来。在水墨画“花和树”中,大胆地尝试运用多种颜色画画,让幼儿自由地选择颜色,运用不同的技能,自主地画画,将自然界中的美通过水墨画表现出来。小朋友们的创造力超出了我的想象,看!一朵花正含苞欲放,另一朵花却害羞似地躲在它后面露出半个脸;一串红正从花丛中窜出向你打招呼;一朵花的花瓣有红颜色、黄颜色,花蕊却是绿颜色……真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尽管这些作品看上去幼稚可笑,但孩子们将心里美的情感通过笔尖流淌出来,它具有明确的个性和心意。在画水墨画活动中是自由的,是轻松愉快的,而且也有利于思维的想象和技能的发展。幼儿的主动表现,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条件,表现出的作品创造性是主观欲望和想象的产物。在水墨画活动中是为了自己的表现而去画、去制作,他们会自然地将心里美好的情感流露出来,从而产生自然、诚实、大胆、直率、稚拙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萌发美感和创造力,促进其各种能力的发展。但以临摹为主的教学方法中,许多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的确能画出一幅幅好看的水墨画来。然而时间一长,他们的画就变得没有灵气,毫无个性,而且题材越画越窄,甚至于雷同。总之,长期的临摹,限制原有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而写生画出来的作品千姿百态,非常生动。

 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是水墨画创作的起点,孩子们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只要引导得当,他们个个都是大手笔。当生活的体验唤醒了兴奋点的时候,当急于想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来又无法完美表现时,不留痕迹地给于技法上的指导,一切便会水到渠成。其实儿童是天生的改革家,当成人在研究中国画改革的时候,他们对于绘画的工具和材料观念只是为我所用,他们对任何新的媒材都是一视同仁的。

 三、多种形式的水墨画教学。

 营造一个让幼儿感受水墨画的氛围。课堂上让孩子用各种感官,听、看、身体感受水墨中的景和物。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图文并茂的教学,音乐和美术灵活的结合,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画水墨游戏《花和树》时,可让幼儿用身体模仿古老盘曲的树、飘拂的杨柳和笔挺的树,感受树的形态。而在教画情绪、画声音可和水墨中的点、线、块、面相联系。

 又结合画展,组织幼儿多看水墨画,欣赏大师作品,从中领略齐白石、李苦禅、崔子范等大师们的艺术风范,在孩子们扩大艺术视觉和思维空间的同时,使他们的作品也注入了新的活力。儿童那神秘莫测的笔墨,潜伏着巨大的艺术能量,这和一些大师产生返老还童、返朴归真的老来变法,真是殊途同归。这种新的水墨文化,让孩子有一个建构主客观经验的空间,使孩子们在相互合作和社会化气氛中不断获得多种绘画行为的主客观体验,对于他们的创作试验不宜干预过多,最好使他们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快乐地进行。老师的任务是发现和肯定他们的进步和长处,赞扬他们的创造性,保护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在水墨画中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塑造他们的个性。

 同时,我们还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钻研探索,寻求灵活可变的途径、对幼儿进行因人而异,有的放矢的教育,最终引导他们迈入中国水墨画这个多彩多姿的艺术殿堂。

 综上所述,水墨画教育的价值,并不在于孩子的绘画技能有多么熟练,或画出了什么惊人的杰作。教画水墨画并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途径。通过水墨画教学活动,使幼儿发现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大胆创造的信心,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把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这种创造的过程将会使幼儿体会成功。每个幼儿的点滴创造不单能受到大家的尊重,同时也学会了尊重别人,唤起美好的情感,建立起健全的人格。走入社会,这种早期审美创造的经验,无论用于何种生活、何种工作,都能使他们用审美的情感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合群地生活在社会中,并以自己的创造性为社会做出贡献。

水墨画教学与幼儿教育2

  一、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是关键

 对3-6岁幼儿进行水墨画教学,首先作为教育者主观要明确,我要让孩子得到什么?因些目标定位是关键。我的指导思想(总目标)是:培养幼儿学习水墨画的兴趣;学习绘画的技能。通过学习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

 以往的教学倾向于让学生被动地学到知识技能。老师常常在黑板上画个例,要求幼儿照葫芦画瓢,稍有出格,便加以制止和批评,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如线条画的不直、圆圈画的不圆……。这种艺术教育的后果是幼儿艺术感受能力下降,直觉、整体的审美方式遭到破坏,审美结验极度缺乏。同时在像不像钵标尺下,幼儿的艺术想像力和创造力也消灭了。

 在目标定位上体现了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新取向。这种定位使幼儿真正喜欢艺术教育,可以真正地使幼儿艺术能力得到发展,提高其审美惑受,对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独特价值。幼儿园艺术教育的落脚点不同于专业的艺术教育,它不以幼儿掌握扎实的艺术技能为目标,而是希望幼儿在自由、宽松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学会用艺术表达自已的思想和情感。

 注重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并不代表培养幼儿的技能就不重要。正如没有一定的技能也就无法用画笔来表达心中的感受一样。正如没有一定的技能也就无法用画笔芽表达心中的感受一样。我国著名的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得非常好:“从前的艺术教育太注重技巧,现在的艺术教育是注重儿童的个性,儿童的创作。但艺术的技能究竟要不要教,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儿童若是没有相当的技能,就有可能画不出很好的作品。艺术是一定要教的,不然让幼儿自已去瞎摸,就是摸了一辈子。”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私教他们学习绘画技能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渗透,可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明确了兴趣和技能的关系,就能确定一个科学的总体目标。如同一列火车有了明确的目的地。随后的学期目标是紧紧围绕着总目标而制定的;每个月目标又是围绕学期目标进行的;而每同的目标又是月目标的展开;最后每买的目标落到了每节课程的具体实施上,形成了一个体系。

  二、选择合理系统的教学内容是重点

 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我认为应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去考虑。主观上教育者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客观上还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我充分地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幼儿的思维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发展的,经历了从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表象思维到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四个发展阶段。每个年龄段的教学内容都要遵循这一规律。

 例如小班幼儿(3-4岁),认识事物比较直观,思维也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表现事物不完整,往往表现的是事物中印象最深刻的某一部分。针对这一特点,给小班幼儿选择的内容多以生活中常的可用图形来高度夸张和概括的事物为主。例如点画、印画、(气球)、 (花)、 (伞)、 等。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主要扳在兴趣培养上。内容的量也不宜多和杂。开始时可先让他们练习棉签画和手指画,以便熟悉水、墨、色等工具,逐渐过渡到用毛笔作画

 中班幼儿(4-5岁)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在成人启发指导下找出事物的特征和规律。如教他们画小猫,让他们知道猫的特征:有头、耳、尾、四条腿等,接着再教他们画小狗,这时可引导他们观察比较狗和猫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同法亦可教画小兔小羊等动物。同样,学会了画葡萄就可很容易地学会画枇杷、荔枝等水果。选材时可将同一类内容安排在一起。这不仅使幼儿学得快、学得牢,也学得轻松。

 大班幼儿(5-6岁)在中班的基础上各方面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想象力得到了极快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幼儿已经能够在过去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对记忆表象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这是一种想象。因此,这阶段的选材是把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作为一个重点。可制定一些主题画、想象画或自由命题画等内容。

 综合上述,给不同阶段的幼儿选择教学内容应从围绕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季节等方面去考虑。

  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实践中,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入手:

  1、故事、儿歌法

 无论什么年龄段的幼儿对儿歌和故事都是很感兴趣。传统的讲解和示范法只会让幼儿感觉学画的枯燥无趣。而将所要学习的内容步骤编成儿歌,幼儿会惑兴趣的多。如:《画小猪》小猪身体象冬瓜,淡墨画上胆要大,浓墨添上鼻耳嘴,还加后面小尾巴。故事的使用也有多种形式。可以先围绕一个小动物讲故事,再让幼儿学画,他们就会对被画物产生惑情。也可将绘画过程编成故事,老师边画边讲,故事讲完画也完成。幼儿会至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在故事的指导下看完老师的范画过程。大班阶段,还可用续编故事的方法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再创造作品。如老师只讲故事的开头,范画也只随意画个图形,请孩子们根据自已的想象力续编故事后面的情节和结尾,给幼儿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开始时,可让幼儿编结尾,熟练此方法以后,就可让他们编故事情节或根据题目编整个故事。使幼儿的作品情境此,更为生动。

  2、游戏法

 这种方法幼儿最为喜爱。例如我在教他们学习调墨时常常同到。准奋好水、墨、笔等材料,让他们自由地调出深浅不同的墨色。然后再给这些墨色找“家”,(浓墨的家是树干、淡墨的家是树叶片……)幼儿通过游戏轻松地了解到不同的事物可用不同的墨色来表现,也逐渐熟悉了水和墨的比例与浓淡的关系。此法在教学中的用途还很多。

  3、欣赏法

 欣赏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让欣赏这一手段发挥它独特的作用?我认为就要给幼儿提供一个好的欣赏环境,也就是蒙台梭利所指出的:有准备的环境。这个环境可以是世界名画,也可以是优美风景,也可是感人的事物等等。总之,给他们提供的欣赏对象应该是美的。例如,我给孩子们欣赏艺术大师齐白石画的虾、徐悲鸿画的马、张大千画的山水……幼儿虽不能摹仿,但在欣赏名画之后,能从中获得启迪,拓展表现的空间,对绘画创作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经过长时间的熏陶,这种潜在的影响即表现好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水平的质的飞跃。

 除了欣赏名家名画,还可以让幼儿欣赏大自然的优美风光。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中的许多要素、法则,如色彩、点、线、面、对称、比例等都可以在大自然中发现它们的原型,使幼儿发现其中蕴含的美,提高幼儿的艺术感受能力,丰富其艺术体验,从而促进其更好地进行创作。

 这几种教育方法,在运用中是互相依赖,互相渗透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在绘画中,肌理是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产物,是作者依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对物象特质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现技巧创造出的一种画面的组织结构与纹理。任何物体表面都有其特定的纹理变化,这种特定的纹理变化所呈现出的神奇的视觉感受,正是绘画艺术所探求的肌理效果。肌理在绘画艺术中的审美价值不可低估,它有着其它表现手法难以实现的美学特质。

水彩画不仅有绚丽的色彩、高雅清新的格调、丰富的表现形式,而且还有最使画者心醉神迷的那种难以名状、自然天成、亦真亦幻、神奇美妙的艺术效果。这种水与彩的交融所产生的效果是自然物象借助作者主观与客观、有意与无意的创作活动而呈现出来的,这种物体表象特征所呈现出的特殊视觉语言,就是水彩画有别于其它画种而特有的语言魅力,即水彩画的肌理美。

下面结合教学与创作的实践,分别从几个方面论述水彩画的肌理之美。

大自然千姿百态,世间有万物之貌,这是构成视觉形象最基本的要素。生活是艺术表现、艺术创作的源泉,就水彩风景而言,同样如此。天空的绚丽多彩、大海的浩瀚波澜、山寨的老墙木屋、晨烟的依稀梦幻、古道的曲折逶迤、山岩的鬼斧神工、阳光的妩媚灿烂、雨雾的朦朦胧胧、枯树的斑驳沧桑、幼苗的生机盎然,无不呈现出奇妙无限、变幻无穷的自然肌理之美。

物体表面都有一层“肌肤”,在自然的造化中,它有着各种各样的组织结构,或平滑光洁,或粗糙斑驳,或轻软疏松,或厚重坚硬。这种种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变化,使之形成一种客观的自然形态,即肌理,从而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肌理并不都是美的,只有当它在一个特定的空间、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光线之下才能呈现出某种美感。画家正是从这里汲取了艺术的灵感,把这种自然肌理感觉恰当地运用到视觉语言表现中去,创造出人为的艺术肌理之美。如美国画家怀斯在《冬日的磨坊》、《苹果酒桶》等作品中表现了斑驳的油漆、千疮百孔的断壁残垣、粗糙的栅栏等,在生活中这些物象也许并没有什么美感可言,然而当它们经过画家艺术化的加工处理后,便以艺术美的崭新面貌呈现出来,从而表达出特定的审美因素和审美意味。水彩画不论什么样的表现形式与内容,都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再现,更不是纯客观的摹仿,它是画家在生活体验基础上的一种升华和表达。

罗丹曾说:“艺术家所见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眼中的自然。”其中的道理是值得深思的。那些普普通通的景物,一旦成为艺术家描绘的对象,便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借景抒怀、寓情于景,使自我的审美理念、精神追求找到了抒发的物体依托。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中,人与物、情与景融为一体。自然的肌理一旦溶入画家的情感,便激发起画家创造的激情,使之成为画家“借题发挥”的对象,它们被画家利用各种材料、工具、手法、特技等方法创造出各种各样惟妙惟肖、无穷变幻的艺术肌理来,从而成为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对水彩画来讲,独特的工具使之具有得天独厚的肌理创造本领,这是其它画种不可比拟的。当然,这种以各种手段制作出来的艺术肌理是经过画家主观化了的纹理,即使是随意泼洒的水迹,也同样会留下画家对物象的主观感受,这就使得艺术肌理在某种意义上更具审美的意蕴。

艺术肌理在艺术实践中的运用,不但能丰富艺术的表现力,而且还能增加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当面对雄浑磅礴的太行山,那层层的山岩、斧劈状的石痕,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内在的感人力量。当身处烟花三月的江南水乡古镇,在淡淡的晨雾里,那水淋淋、意切切,那空蒙秀美、细雨无声,给人以轻灵隽永、意犹未尽的朦胧美。这不仅仅是大自然与物象的外表之美,在这些外表与可视的肌理背后还蕴藏着更为深层的意境之美。种种自然肌理无不关联着人们的心理想象,将各种自然肌理纹样作为视觉信息转化成绘画语言便产生出艺术肌理,使之传情达意,这无疑将会丰富和拓展水彩艺术的表现力度,使水彩画的表现与心理效应之间达到高度的吻合。

肌理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基本语言形式,同色彩、线条一样具有造型和表达情感的功能。在具象写实的水彩画表现中,肌理可以再现物体表面丰富多变的特征,具有意想不到的造型效果。肌理在传统写实风格的水彩画中运用非常广泛。像威廉、透纳、萨金特这样的写实主义水彩画大师,不但能娴熟地驾御水彩画的工具性能,还能在水彩画的创作中突破古典程式的束缚,大胆探索与拓展特殊技法与肌理效果在水彩绘制中的运用。英国水彩画家亨特在巨幅水彩《十一月风光》中第一次运用泼洒的特殊技法,使画面上的水与色相互作用,从而在偶然中寻找机遇,巧妙地利用颜料自由生发的图形进行绘制创作。这是对传统水彩画的延伸与变革,手绘的痕迹被部分的肌理取代,从而使水彩画创作中的情感释放找到了一种新的载体形式。美国水彩大师安德鲁·怀斯、瑞典画家佐伦等人的水彩作品是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完美结合,他们把油画、版画的一些技法优势,通晓吸纳,为我所用,在保持水彩透明、纯真基点上,采用润色喷染法、油水分离法、刀刮法、拓印法,这些特技所产生的肌理效果,既丰富了水彩画内涵,又拓展了其外延。我国著名水彩画家王肇民对具象写实风格潜心追求、深度挖掘,他的多幅作品如《静物系列》、《木棉花》等,是当代中国写实风格的水彩作品中最具肌理之美的典范之作,特别是他创造的在水彩纸上做肌理底子的画法使水彩画坚实雄厚、深沉博大。在用笔用色上,他吸收了我国画像石、画像砖及石窟壁画的厚实感,既有功力,又有哲理,表现了纯朴、酣畅、厚重的肌理之美。

肌理不仅可以表现物体的不同质感,同时,也使画面呈现多样的视觉效果,不同的肌理对比,可以使人感受到不同的审美意蕴。如水彩特技中的洒盐法,它利用盐粒遇水溶化的特性,在画面湿时撒上盐粒,盐粒渗化将颜色挤开,形成了一颗颗类似雪花状的小白点,恰似百花竞放又似雪花飞舞。又如在花卉静物的写生中,随意在背景上滴下几颗水滴,画面立刻就会打破远景上的平板状态,生动起来,与前景上的花朵相映成趣。同样,颜料渗溢出的肌理与树枝的生长形态具有某种同构关系,运用自然渗化的方法表现密密麻麻的树枝,更增添了画面的自然天趣。 水彩画中的所谓“抽象写意”与“具象写实”是一种相对的概念,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在同一画面上达到互补与和谐。具象是情系自然的脉络,抽象是通往理性思维的枢纽。抽象与写意的肌理在水彩画的表现中有着其它画种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水的品格是清澈、明净、流动,色彩的特性是变幻、神妙、诡奇。水与彩的交融,构成了一个晶莹亮丽的世界、一个水色淋漓的世界、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水色在流动、撞击、融合、分解的过程中产生了种种神奇美妙的肌理效果。尽管很难看出与生活实际相符的具体形象,但是却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相关的视觉联想,似乎看到了生物进化的萌动、天体运动的轨迹,似乎是细胞、海藻、星云、波光、森林、花朵在混沌状态中的忽隐忽现。这种特殊的视觉肌理之美,更强调于精神世界的视觉形象化,在象征与联想中寻找一种潜意识的东西,从而达到“大象无形”、“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著名美籍华裔水彩画家程及以中国写意山水画的意象表现为基础,创造性地探索出独具东方艺术风格的抽象水彩画表现方法,他的代表作品《秋色》、《白莲》、《大象无形》等在肌理表现上融泼洒、冲积、拓印、罩染、皴擦和勾勒为一体,从而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总之,水彩画在肌理表现的手法上是非常宽泛的,它既可“意在笔先”,又可“意在笔后”,从而形成水彩画表现的“千言万语”。从自然肌理之美中寻找艺术肌理之美,这是水彩画真正的特点和优势。它既能借助肌理把物象表现到惟妙惟肖的程度,也可以利用肌理把画面表现得朦胧飘渺;它既能在具象中包含抽象的意味,又可以在抽象中产生真实与灵动。从艺术语言审美的探求中挖掘水彩画肌理表现的内在潜力,将会不断赋予水彩艺术新的内涵,开拓新的语境,形成新的风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270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