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7日 中原焦点团队 中27 庞爱国 第381天分享 本周第0次约练 总约练第320次 咨202、观81、来3、朋5、box约练11、案例分析18,总分享第383次
情感引导是什么?
情感引导其实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引导,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来帮助他们认知情感和表达自我。
情感引导需要时间的投入和不懈的努力——为人父母本该如此,所以也不足为奇。情感引导一般不受场合限制,但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情感引导最好不要受到外界的打扰。尤其是当孩子遇到难以理解和表达的强烈情感时,这种引导尤为重要。我把情感引导视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处罚所有错误行为的万能战略。有时候情感引导也会失效,但只要能够投入50%以上的努力,其结果总会是积极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将会更加亲密。
父母在情感引导中的角色
作为孩子的首位教育者和引导人,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至关重要。采用情感引导的家庭规矩分明,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加坚韧、听话且善于交际。父母作为长辈,应该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完全可以成为孩子的优秀榜样和情感引导师。
情感引导的核心就是由父母来帮助孩子认识情感、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为了能够提供最好的引导,父母应该对孩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情感引导的基本要素
情感引导的本质就是允许孩子自由轻松地表达情感,而不受任何压抑或否定。为了促进与子女的良性沟通,父母应当:
了解并尊重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脾气,所以情感引导也要因人而异。
了解孩子的发育阶段,以避免设定不切实际或者不适当的目标。
密切注意孩子想要表达的任何情感,并把孩子最难管教的时刻看作了解他们的良好机会。
对孩子的各种情感都要表现出同情和支持。
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来建立一种“分享权力”的平等关系,但同时也要设定界限。
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而不是依靠外部奖励来纠正行为。
为孩子树立三思而后行的良好典范。
避免否定、怀疑或者轻视孩子的情感。
通过聆听孩子的心声并加以复述来丰富孩子的情感词汇量。
提前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做,可以让他们更合作。
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现代的父母还有好多在沿用他们父母辈的传统方式去教育孩子,或者反其道而行之。
情感引导其实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引导,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来帮助他们认知情感和表达自我。
那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如何运用情感引导的呢?
1播下种子
就是在干一件事情之前,要提前让孩子知道,要去做什么,他应该怎么去做。比如你想带孩子去餐厅吃饭,要提前给他说宝宝,一会的话妈妈将带你去餐厅吃一顿美味的晚餐。在咱们到达餐厅时,你能到处乱跑,如果想出去玩,可以叫上妈妈陪着你。也不能大喊大叫,因为这样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就餐。在去餐厅的路上,可以再和宝宝重复一遍吃饭的一些注意事项。宝宝你记住了吗?去餐厅的时候不能到处乱跑,大喊大叫。然后到达餐厅门口的时候,再次向孩子确认你还记得妈妈给你说过的话吗?提前给孩子设定限度和要求,他们往往更容易去合作。
2观察和判断
在吃饭的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和判断孩子的感受,比如你感觉他现在有一些焦躁想出去玩。这时你可以抽点时间陪他到处去走走。或者有时候看一下他是不是饿了或者渴了,这些要求如果被满足,他们会很快恢复正常。
3聆听
特别是孩子会说话以后。小孩子说的话我们要认真去聆听。有一天儿子说妈妈,你看这不是国王这是王子。我正在洗衣服就说蒽,是王子。然后儿子说妈妈你看。他的意思说,妈妈连看都没看就直接说是王子。不要试图忽视孩子的言语和情感,因为他们的感知能力是最敏感的。
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听到儿子的哭声,我走过去。看到儿子拿着一个断了腿的奥特曼一直哭。他说妈妈,奥特曼的腿断了。我说妈妈知道你因为奥特曼的腿断了,特别伤心,特别难过。奥特曼肯定也特别的疼,特别难过。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去帮帮他。我们可以选择拿一个胶带给它缠起来。或者拿胶水粘看不出来痕迹。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来粘呢?儿子回答,胶水。当你能够对孩子难过的心情感同身受,并表达出来。他的情绪会很快调节过来。久而久之,孩子会比同龄人更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
5同情
如果孩子摔倒,就关心的就问他,儿子,你没事吧?是不是不小心摔倒了?摔疼了吗?其实大人也是一样当有痛苦的时候,都希望有人去关心,孩子也是一样的。有些家长会在小孩摔倒的时候说,没事不疼,你最坚强了,自己站起来吧。其实有时候明明摔得很疼,这样说,孩子只会忍受自己的痛苦。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父母在情感引导中完全可以成为孩子的优秀榜样和情感引导师。情感引导会为你的孩子打造一件保护盔甲,在逆境时庇护他,让他能够更快的从消极的情绪和经历中恢复过来。情感引导会让孩子学会忍耐,让他们知道快乐来之不易,同时还能提高他们控制冲动行为的能力,获得情感引导的儿童在学校里学习更专心也学得更轻松。
随着孩子的长大,很多问题随之而来,掌握一些套路很有必要。
有一段时间,孩子的脾气很暴躁,做什么事情都不耐烦,动不动就生气,持续了一阵时间后,有一次她竟然对着我吼了一声。
“啊~~~”,眼神有点凶煞。被吓了一跳,有点难以置信。
就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孩子做错事时,对待她的方式有问题。当她做了我主观判定为错的事,先是劝阻,没起作用,声调便开始高亢,还是不听话,便对她吼一声,她就开始委屈的哭,这虽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但她的确变乖了,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长此以往,我屡试不爽,她也学会了我对她的方式,因为她能感受到,用大声吼的方式,能让我立马闭嘴,不再喋喋不休的啰嗦。甚至在我还没开始说话时,就开始吼或者生气,就是不让我厉声说呵斥她,达到先发制人的目的。
事后,就有些后悔,吼的方式对待孩子特别不好,但脾气上来了,先前的懊悔就抛之脑后,能制止住,再计较后果。
孩子学会了吼叫,反作用在我身上,意识到问题有点严重,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是从哪里学到的呢?
时间往前拉回到童年,我的家人也是这样对待我的,潜移默化在自己的成长中,有了孩子后,曾经受到的影响被放大了,有意无意的将吼叫融入在了教育后代身上。不想故事继续在孩子身上重演,这对她的成长不利。
但不知如何做,没人告诉过我,掌握的方法有点少,需要看书学习套路,就买了一系列教育孩子的书,摸着石头过河。
也看了不少书,介绍的方法,行之有效,还有科学依据。这对我的触动很大,似乎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原来还有许多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所以借机分享给大家,同时自己也加深印象,自我完善,当做一次修炼。
接下来要分享的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
如果是一个创伤儿童,特点就是缺乏最基本的自我表达能力。因为成长环境的原因,没人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没有机会向任何人倾诉,只能把情感隐藏起来,长期包裹在一个自我的世界中,不愿和外界交流。
这样对所处的的环境极其的敏感,当察觉到危险来临时,会做出过激行为,而外界的刺激,又加深了自我保护,更不愿意敞开心扉流露情感了,性格会变得怪僻。
那如何做,让孩子更愿意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呢?对孩子进行情感引导。
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别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本质是允许孩子自由轻松的表达情感,而不受到任何的压抑或否定。
那父母在情感引导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父母应该对孩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借助情感引导,帮助孩子认识情感、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
父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对处理自己情感问题感到困难,父母会说“我可能做不来情感引导”。那父母要先从自我改造开始,任何人都可以克服消极的情感问题。
为了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父母应当怎么做?文中提到的不少,提炼并总结了我理解的两点:
1 了解并尊重孩子。
父母最要抛弃的固有观念,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自以为生活经验丰富,孩子稍微做点出格的事,不循规蹈矩,例如不好好吃饭、长时间看动画片、非要吃零食,就大声呵斥,美其名曰是为他好。孩子也有个性和脾气,应该尊重孩子所做的事情,了解他们做这些事情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或许原因很小,就是对父母什么都管,无处表达情绪,做出的小小叛逆行为。
2 聆听并复述孩子情感
孩子有情绪,不能忽视,对孩子表现出的各种情感要表现出同情和支持,就算是表现出特别的暴躁,最起码说明孩子是有情绪波动的,恰好这个时候父母要当做是了解他们的良好机会,避免否定、怀疑或者轻视孩子的情感。
感受他们的情绪,共情他们的遭遇,聆听孩子说出来的种种感受,你只要点头或摇头,“嗯”,“哦”,“是吗”,这能够拉近与孩子的感情,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有人是与自己站在一起的,这更有助于孩子把情绪一股脑的宣泄出来,而不是憋在心里无处释放。不要一味的呵斥,把自己拉在了孩子的对立面上,时间久了,孩子不愿跟父母交流,距离远来越远。
如果孩子嘴上说不出来,只有情绪的波动,这时候可以借父母的口,帮助他们表达出此刻的心声,这样既能够让他们知道我们统一战线,也能够丰富孩子表达情感的词汇,这过程会塑造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
总结:
父母在孩子成长初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情感引导的方式,让孩子学会自我表达。
上一篇说到,父母要教孩子体会自己的情感,一方面帮助构建孩子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使亲子沟通更高效。
问题是,怎么教呢?
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中,作者给出了她的答案——情感引导。
所谓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具体来说就是在孩子表现出情绪的时候,准确地教会他这种情绪叫作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例如孩子摔倒了,我们一般会采取两种做法。一种是立马抱起来,一边心疼的摸摸摔到的地方,一边问疼不疼,甚至还要打那个撞到孩子的地板或桌角;另一种是笑着到孩子身边,告诉他不疼,没事的,宝贝最勇敢了。
如果作者看到了,她恐怕要说,这两种做法都不对。前者关心了孩子生理的疼痛,但是没有关注孩子的情感,同时无形中教导孩子外部归因的方式,可能导致孩子今后出现问题总是找外部理由;后者则直接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我明明疼啊,妈妈为什么跟我说不疼?孩子可能会理解为“疼和害怕是不该去关注的”,最后习得性忽略感受。
那正确的做法是怎么样的呢?
可以到孩子身边,问他疼不疼,摔倒害不害怕,需不需要帮助。如果查看孩子没有摔伤,也没有哭,可以告诉他,摔倒了也不哭,这种行为就叫勇敢,宝贝你很勇敢,真棒!
如果孩子哭了,先帮助他起来,抱抱他,询问是不是摔疼了,吓到了,告诉他妈妈/爸爸在这里。稍后可以一起查看有没有伤口,跟他讲讲要怎么样处理伤口,适当转移注意力,等他完全平复下来之后,仍然可以教他什么是勇敢。
分析一下,上述处理方式基本抓住了两个关键点:
一、体察情感并无条件接纳
站到孩子的角度,体会他的感受,并帮他说出来,让他知道自己是被理解的,相应的情绪反应就会大大降低。
无条件接纳不是接纳要求,是接纳情感。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大都不擅长接纳自己的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孩子疼了,怕了,生气了,难过了,就是真的有这些感受,不要说“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不要生气,先给他玩一会儿”,也许我们本意是安慰,但在孩子听来,这些都是在否定自己的感情。
二、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其实,在接纳孩子感情时,他的情绪就已经平复大半,这时,家长再引导他正视自己的情绪,解决问题,孩子就能慢慢学会正确的处理这种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他们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例如对于学龄前儿童,他们有不同程度的自我中心倾向,即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意识不到他人的观点和感情,特别是1~2岁的学步儿,更是会用“试误法”来学习“如果我…,会发生什么”,比如他们会把沙子倒到其他小朋友头发里。所以,在教导这些年龄段的孩子遵守公共秩序、分享等社会性行为时,要理解他们的“无知”,并非出于故意。同时,父母不能抱着一教就会、会了就不会忘的期待,多次、反复是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看到上面的内容,有的妈妈可能会疑惑了:完了,连孩子摔倒了怎么扶都有讲究,怕不是又在贩卖焦虑,我!好!难!呀!
我起初也有这种困扰,但很快又打消了顾虑:我们学习这些知识和方法,是为了减少犯错,能在已有的经验上做得更好,而不是要求自己做的完美无缺。如果已经有了不对的做法,那我们争取慢慢调整,但不必为了自己的每一次不恰当回应自责。如果真的很在意,那就去跟孩子道歉,说明自己哪里做的不好,下次怎么做。
毕竟,发自内心的爱和尊重,才是一切方法的落脚点。
一、 情绪情感概述 ?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
情绪和情感同认识过程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同的是,认识过程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个人之间关系的体验。
情绪情感的关系?情绪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而将情感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事实上,情绪和情感都是人的内在体验,也就是说,都是心理体验。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验,情感是情绪经验的概括。
联系:情绪和情感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另一方面,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因此,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情绪情感的区别:1从发生的过程来看,情绪发生较早。2情绪带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的特点,它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3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二、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一)情绪和情感的动机作用
(二)情绪和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三)情绪和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四)情绪和情感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3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什么是焦虑?焦虑只是一种朦胧的,游移的,不确定的心神不定。
陌生人焦虑—陌生人焦虑是指婴幼儿对陌生人的警觉反应。
从积极方面来看,陌生人焦虑首先能限制幼儿的交往范围和交往对象,使幼儿避免受到可能的伤害,属于一种有效的自己保护机制。其次,陌生人焦虑反映了婴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表明他们已能把熟人和陌生人区分开来,把熟悉的地方和陌生的地方区分开来。
消极作用,它会限制孩子的正常活动,限制他们与别人的交往,削弱他们探究新人物和新环境的兴趣。
分离焦虑(积极)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最初,这种焦虑的出现,是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的。因为,它促使孩子去寻找他所亲近的人,或者发出信号,呼唤亲人的出现。这是孩子寻求安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消极)但是,长时间的分离焦虑,容易导致儿童的抵抗力下降。
第二节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引起儿童情绪反应的原因,称之为情绪动因。
3-4岁的幼儿,情绪的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
幼儿与成人(包括教师、家长)和同伴的社会性交往以及幼儿的人际关系对他们的情绪影响很大,是左右其情绪和情感产生的最主要的动因。
二、 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一)与(二)
(一)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化 (5种)
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水平:
1 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2 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3 与想象力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4 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5 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二)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深刻化
道德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它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移情是婴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石。随着自我意识和人际交往的发展,幼儿的自豪感、羞愧感和委屈感、友谊感和同情感以及妒忌的情绪等,也都发展起来。
理智感是人对认知活动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之一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
三、幼儿的情绪调控
情绪调控是个体对情绪反应的监控、评价和改变。
通常,将个体情绪调控的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适应性调控。第二类:功能性调控。第三类:特征性调控。
(一)幼儿情绪调控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情绪和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4幼儿情绪调控的手段
第一种是建构性策略
第二种是回避性策略
第三种是破坏策略
情绪掩蔽受两种因素的驱动:
第一种是规则驱动的掩蔽
第二种是情境驱动的掩蔽
家庭是幼儿获得情绪掩蔽能力的第一渠道。
四、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
(一)父母的影响
第一,父母对儿童情绪的反应。如果父母对儿童的情绪反应是积极的、敏感的和热情的,那么,孩子的情绪也能调节良好,也好较敏感。
第二, 父母与儿童讨论情绪。父母与儿童讨论情绪有助于儿童对情绪的调控。在有关的对话中,父母通常不仅会告诉儿童有关调控情绪的规则,还会传授一些具体的方法。
第三,具体情境的作用。儿童情绪的调控,不仅是儿童个人的单独行为,更重要的是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同伴的影响
在于同伴的交往中,儿童通过协调、争执、妥协、服从等活动,逐步学会通过适当的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
(三)教师的影响
幼儿教师不仅是幼保育和教养的管理者,还是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管理者。
在幼儿园的环境中,叫是可用认知策略、行为策略和情策略来帮助幼儿提高情感的能力。
第一, 认知策略 对于同一件事,引导幼儿从积极的方面去认知,从而产生乐观的情绪
第二, 行为策略 当幼儿发生了积极的兴趣体验时,教师应及时地、适度的给予精神或者物质上的奖励。而当幼儿出现不良的情绪表现是,教师可以不给予理会,不要立刻就去处理。(教师)为儿童提供规范的、积极地、正面的行为榜样,让儿童有样可依,有样可学,有样可做。父母和教师要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情绪示范,以愉快、喜悦的情绪感染他们
第三, 情绪策略 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温暖、信任、互助的情感氛围,及时光柱幼儿的情绪变化并进行情感上的安慰、支持或教育。成人不但要让幼儿在满足生理需要时产生愉快、喜悦的情绪而且更应该注意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等社会性需要。
我们的任务不是要求幼儿压抑、隐藏自己的消极情绪,而是帮助他们选择适宜的方式去疏导和宣泄,从而减轻幼儿身心的负荷。
初为人父时,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束手无策。凭借本能,我们要么发脾气,要么纵容他,要么不理他。很多人为了从事一份工作会去读书学习。我们是否会为了做一名合格的父母而去读书学习呢?我们从来没有学习一下就瞎当父母,存在极大的风险,对孩子的伤害也许是不可逆的。随着育儿经验的积累和相关书籍的阅读,让我逐渐掌握了“情感引导”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以前孩子听见跑步两个字,抵触情绪极大,当孩子哭闹、吵嚷、冷暴力对待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从小没有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感,可能父母也不会。情感引导是在孩子表现出情绪的时候准确的教会他这种情绪叫做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1]控制型父母
口头禅是“都给我停下来!不许乱跑!再捣乱就别想看电视!”而命令和威胁是控制型的典型表现。这样进行管教不会让孩子有责任感,孩子长大后会更容易放纵自己。
[2]放任型父母
口头禅是“不理他,我没办法,小孩子闹一闹没关系的。”这样进行放任不管,孩子学不会应有的社会规则,孩子长大之后会缺乏约束和规矩,没有群体归属感,更容易涉及毒品、帮派、网络成瘾,因为他们需要极强的团队依赖。
[3]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口头禅是“你怎么会饿?摔一下没什么大不了吧?你要再不吃我就再也不给你买了!你到底是不是个男子汉?”当很多父母炫耀说自己的孩子不用大人管就自己站起来了的时候, 父母并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去面对痛苦,只是学会装出一副坚强的模样。而孩子并不知道如何面对痛苦,更不会关怀别人的痛苦。
[4]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
口头禅是“孩子你若听话,给你买玩具。你若取得双百分就带你去旅游。”这种行为说不好听的话叫做贿赂,被贿赂教育长大的孩子并不喜欢遵守规矩或者好好表现这件事本身,他只是为了得到外部奖励。他并没有学会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
[5]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口头禅是:“你以后还敢这样吗?暂停一切活动,去站着,我数三下,1、2、3!”分清楚直接后果和消极后果:孩子贪玩错过了晚饭时间,结果没饭吃。这叫做直接后果,家长可以给孩子解释为什么没饭吃,不用生气。孩子贪玩打碎了花瓶,家长惩罚不许看动画片,这就叫做消极后果,孩子会感到家长负面的情绪,并学会用暴力沟通的方法对待他人。
[6]体罚
惩罚性的威胁可能会暂时奏效,但孩子从中学到的唯一道理就是害怕家长发火或者不要自己而不得不服从。他迟早还是会再次犯错的。因为骗人被打的孩子,只会撒更好的谎。最重要的是,孩子从你这里学会了暴力是管用的。
[7]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以及忽略孩子的性格特征
许多家长希望孩子超越年龄的懂事,希望孩子和心目中的理想孩子一样,这种错误我们估计都犯过,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当你管教孩子的时候,请自问:
[1]我有没有否定、忽视或者轻视孩子的感受?
[2]有没有用打击孩子的方式去惩罚或者教训他们?
[3]有没有用消极的方法去驱动他们?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请思考你的替代方案。
帮助孩子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表达顺畅,所以减少发脾气的现象,同时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加深感情,让孩子学会结交新朋友,并学会忍耐,学会面对逆境,学会尊重别人的情感。
[1]播下种子
提前清晰准确的告诉孩子你的要求是什么,比如:2016年12月,我征求孩子的意见,给他报名海口线上马拉松十公里健康跑,他当时特别兴奋,特别期待。期间多次询问他:“还记得2017年1月8日有什么计划吗?”他心中一直惦记着这个事情,算是在他的心中播下了种子。
[2]观察和判断
观察和判断的本质是关注,观察的目的还在于体察孩子的需要,今天早上孩子主动提醒我今天是海口线上马拉松十公里跑步的日子,这一段来,密切关注孩子的内心对于跑步的真实想法,通过观察来准确判断,以便于及时引导。
[3]聆听
一定要像朋友一样与孩子平等交流,而不是家长式的作风。尽可能地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聆听孩子的真实想法。
[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今天跑步至四公里时,孩子出现疲惫症状,我及时询问孩子:“我知道你现在很疲惫,你需要爸爸的帮助吗?”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反应情感,准确的说出孩子的感受,孩子会觉得被理解和尊重,反而会情绪平复比较快。孩子身上的疲惫一扫而光,充满干劲,告诉我:“爸爸,我是男子汉,连一半路程还没到呢,我一点儿都不累。”
[5]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怎么做,而是引导孩子学会怎么做。例如今天带着孩子跑步时,先给孩子定了个目标,我们计划90分钟内完成10公里的跑步,那你每公里需要几分钟完成?孩子告诉我,每公里一定要在9分钟内完成,于是我们开始跑步,第一公里体力充沛,用时7分钟41秒,我问孩子,比原计划提前多少秒,他心算了一下告诉我提前了1分钟19秒,然后我问他,那你计划2公里结束时,总时间控制到多少分钟内,他心算后告诉我,需要控制到18分钟以内,我又告诉他,如果你想完成目标,一定要前紧后松,因为你的体力会越来越差,到最后可能非常疲惫,建议留足一分钟的余度,于是从第2公里开始,孩子心中的分解目标确定,2公里目标是17分钟,3公里的目标是26分钟,4公里的目标是35分钟……一路上目标清晰,心中有数,最终以1小时27分钟58秒的成绩完成10公里健康跑,比计划目标提前2分钟2秒。
简单的告诉孩子你真棒,对孩子是没有帮助的,因为孩子不知道为什么棒,甚至会觉得棒很廉价。情感引导的方法是更加关注孩子自己的感受,让他知道这件事本身的乐趣和意义。家长不是评判他的裁判,而是一个真心的交流对象。比如今天跑步结束,我告诉孩子:“你现在的这种感觉就叫做成就感,怎么样,很开心吧!你刚才的表现叫做有毅力,有志者事竟成!”孩子开心地回答:“爸爸,跑步十公里,真的很舒服,全身流汗很畅快,刚才有些累,现在一点问题也没有,下一次什么时候再跑十公里?”孩子已经自己体会到了跑步这件事情的乐趣和意义所在。
以上便是通过今日的十公里健康跑来详细说明“情感引导”的具体方法,孩子需要成长,父母更加需要陪着孩子一起成长,要重视父母这份最重要的工作,愿意为之学习和改变,在任何时候都愿意理解、倾听、引导、帮助孩子成长,无论他一岁,三岁,六岁,十二岁还是十八岁。
摘 要德育在人的素质结构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成为优秀的公民,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时期,良好的情感素质是幼儿健全人格的体现,也是未来国民素质的体现,因此从小对幼儿施以积极健康的情感培养,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势在必行。所以幼儿时期抓好思想道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德育教学;幼儿教育;情感培养
1 引言
新时期德育应该包含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即:学会做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劳动,具有动手操作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适应社会;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作为一名幼儿教育者,一定要重视幼儿的语言教育,通过设置语言交流环境,进行语言引导等方式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对于幼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如何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持续探寻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的点滴做法:
2 注重教育教学活动对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潜移默化功能
21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教师要注意挖掘每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如歌曲《分果果》,教师可联系当前实际,从克服独生子女只知接受长辈的爱而不知爱长辈的心理出发,带领幼儿从“李小多分果果”联想到家中的长辈,联想到分给其他人更多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这有利于幼儿形成谦让的好习惯,逐渐养成“心中有他人”、尊重长辈的良好品德。
22 将德育因素渗透到教材中,有些教材并不含有德育内容,如科学领域中数字的教学。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联系实际,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如在教数字“1”时,教师可教导幼儿每天节约一分钱、一滴水、一粒米,把德育因素渗透到教材中。
23 在活动中渗透德育因素,教师要注意在活动中从知、意、行几方面教育幼儿。如让幼儿剪剪、贴贴、画画,自制一些漂亮的小玩具等,然后启发他们将自己制作的东西送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让他们从小就能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快乐,从而养成善良的道德品质。
孩子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还应贯穿在日常教学和各项游戏活动之中。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应做有心人,发现孩子们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例如图书角内有人喊:“谁把新书撕烂了?”“是子涵吗?是阳阳吗?到底是谁?”孩子们在互相猜测的过程中,产生了纠纷与争执。教师问明情况之后,自言自语道:“多可爱的书呀!谁把你弄伤的?也许是小朋友不小心碰伤你的,你能原谅他吗?”然后,教师告诉孩子们,书是人类的好朋友,它能教给人类好多知识和本领。书里还讲了诚实的孩子大家都喜欢,只要做错了事情勇敢地承认,大家就会原谅他,还会与他交朋友。这样吧!是谁把书弄坏的,就来和老师一起把它修好吧!这时,子涵小心翼翼地来到老师面前:“对不起,是我不小心撕坏书的,我不敢说,怕小朋友不和我玩了。”我高兴地说:“没关系!你勇敢地承认了错误就是好孩子,老师和小朋友都会原谅你的。以后看书一定要小心,一定要爱惜图书呀。来!我们一起把书粘好吧。”通过这件事情,不仅使子涵一人受到了教育,全班小朋友也深受教育。我想:从此以后,不会再有人不敢去承认错误了,他们一定会做一个诚实、勇敢的好孩子。
3 通过有效的引导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引导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的积极引导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教师引导可以使幼儿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学习语言,同时,教师引导也可以使幼儿及时发现语言表达中的不当之处及时改正,有效的语言引导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提高,尤其是在外语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外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与幼儿的沟通中,可以通过引导,教孩子学说英语。当教师给孩子发苹果的时候说,就可以引导孩子学说英语。比如,“来,宝贝们,咱们吃apple了。”教师说完这就话,幼儿很快就会明白 “apple”就是苹果,这样,幼儿会自觉地模仿教师不断重复这个英语新词,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道德教育中的因材施教,主要指依据不同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达到培养、教育人的目的。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典范,他善于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性进行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的教育。
4 欣赏幼儿教材中的美感增强幼儿情感
幼儿情感的产生来自于对幼儿教学本身内在美的追求,幼儿教学本身都是寓教于乐,各种教学知识既具有知识性,又具有美,从诗歌、游戏的图画到数学的图形、结构、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美的因素。如果幼儿能够体验到所学的知识都是美的,而不是枯燥的朗读、背诵、计算,就会对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展示学习内容各种图画的简洁美,让幼儿在娱乐中去感悟。而更多的学习内容有很多的卡通画、漫画、、表格,这些教学素材选取既有现实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有时代气息的问题,也有让幼儿开发思维,启迪智慧的的预留等等。这种变化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在玩耍的同时让幼儿产生乐学、好学的内在动力。
我们的幼儿教材还为幼儿运用知识了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幼儿自己的活动事例:跑步锻炼、游泳、贴照片、划船;幼儿身边的生活事例:家庭产生的垃圾、一栋楼房里的住户、一家人去旅游、儿童剧院的演出……还有餐饮服务、运输、整理图书、饲养猩猩、啄木鸟和青蛙捉害虫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使幼儿从中领悟到学习中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由此可见,我们作为幼儿教师要立足用好教材,把教材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把幼儿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正确地把握幼儿与教材、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样教学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情感教育的沃土。
5 结束语
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具权威的人物。他的话语、动作、处理问题等方式都受到每一个孩子的关注,要想培养孩子的爱心,教师就必须做一个爱心大使,将自己的爱心传递给每一个孩子。幼儿情感智慧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累积,逐步转化为自觉的漫长而复杂的内化过程,只有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影响幼儿,幼儿的情感才能健康形成和发展。这样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聪明、勇敢,具有良好情感的新一代接班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