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情感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第1张

大家有听过“男尊女卑”这个词么,很多女人看到这个词就恶心,就想吐,就觉得不被尊重。那男尊女卑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男人就是尊贵的,女人就是卑微的呢?现实生活中好像不是这样的,很多女人高贵的很,很多男人不要脸哦。

那么我们再看一个词“天尊地卑”,是不是苍天就是尊贵的,大地就是卑微的呢?

啊,也不是啊,我们的大地孕育万物,生养万物,承载万物,功劳不知道有多大,怎么可能是卑微的呢?苍天是会下雨滋润万物,不过也会下过量导致发洪水啊,你看此刻的长江大洪水,怎么能说苍天就是高贵的呢?

显然这么理解是错误的,我们到底该如何理解才能符合这两个词的本意呢?

天为阳,男人也为阳;地为阴,女人也为阴。在能量层次上,男人和苍天是一样的;女人和大地是一样的。所谓才会说,天尊地卑,男尊女卑。那能不能说,地尊天卑,女尊男卑呢?不能,因为这是由它们的本性决定的,到底如何决定的呢?所谓的“尊”指的是主宰者和主导者;所谓的“卑”指的是跟从者和效法者。

比如天尊地卑,并不是说天的人格比地的人格高贵,天就是高贵的,地就是下贱的。而是说地要跟从天,才能化育万物。

男尊女卑,并不是说男人是高贵的,女人是下贱的。而是说男人应该主导一个家庭,撑起一个家庭。女人辅助男人,一起共同经营一个家庭。

可见男尊女卑,讲的是男人对女人要有无线责任和保护,讲的是女人对男人的无限温暖。男女同心,就如同一套小天地,才能生育子女,子孙兴旺,家业兴旺。

我们的文化,原本都是非常高贵,非常纯洁的!只是回归了它的本意,才能拥抱它的真面目。

要想理解情感,不懂男女是不可能的;要想懂男女,不懂天地又是不可能的。

男女是一套小宇宙,天地是一套大宇宙。大宇宙囊括小宇宙才是做情感的底层思维,否则只能在笼子里面打转。

具体如何实操呢?

三才者,天地人也!

在华夏文化体系中,人应该比拟天地,和天地一样重要的!

问:人要做到什么样才能成为比肩天地,做到生生不息呢?

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个意思就是承担责任。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个意思就是回归自己。

人是什么呢?

人是天地之子啊!

苍天的特点就是自强不息

大地的特点就是厚德载物

人的特点呢?

像苍天那样100%地自强不息,要爽,要承担责任,要很爽的负责任。

像大地那样100%地厚德载物,要爱,要自爱,要淋淋尽致地爱。

最后要大声疾呼:

一个男人毁掉一个女人最快的办法,就是粗鲁;

男人一粗鲁,女人就无法沉降。

——

女人唯有沉降,才能温柔敦厚;女人温柔敦厚,才能厚德载物。

一个女人毁掉一个男人最快的办法,就是唠叨;

女人一唠叨,男人就无法升扬。

——

男人唯有升扬,才能刚健超拔;男人刚健超拔,才能自强不息。

小说创作有逻辑乎?然也。逻辑之美,如密网细细交织,严谨有序,步步为营,波澜迭起而又尽在情理之中,可抵思维深处,可生推理之趣,可动读者心魄。如《水浒传》中林冲被一步步“逼上梁山”,就是作者以一位一流小说家强大的逻辑能力推动他最终”出走“。

林冲走得极不情愿,极不洒脱,因他骨子里未长“反骨”。为民,他是良民;为臣,他是忠臣;为囚,他是好囚。若不是天无活人之路,他绝不会走向自己追求的生活的反向。

以前读林冲,只为之深深嗟叹,却忽略了他命运的必然性与作者创作手法的联系。毕老师提炼出“风”“雪”二字,将林冲的悲剧命运的始作俑者由人而推至环境,感受小说中环境描写中蕴藏的逻辑信息和命运密码。

毕老师言,有雪,林冲方会生火;生火,方有可陷害之机;雪塌,林冲才无处藏身;无处藏身,林冲才离开草料场。其中的逻辑层层推进,少一步即不成故事。如毕老师说:“某种意义上说,雪在刁难林冲,雪也在挽救林冲,没有雪,林冲的故事将戛然而止。”

伴雪而至的自然有风,与雪相比,风之效用更大。无风,火可救;火救,林冲或有生路。而尤为关键的作用在于,风大与用石掩门之关联。于是,林冲在被风与富安、陆虞侯隔离开了的门后亲闻真相。

此中逻辑很好理解,作者如此安排实为匠心独运,他让风雪成为这场戏的“此在”,使之成为悲剧发生之因,亦是见证悲剧之眼。于是,自然之风雪引出一场人生之戏剧。风雪属性为自然?当然是。这场雪,是否偶然?非也。

那是被李小二发现的一直藏在暗处的两个“尴尬人”等待五天的结果,是人力虽不能及而人心可设计之风雪。他们料到了风,料到了雪,料到了火,料到了一切计划中的“按部就班”,却料不到林冲的心思的缜密,料不到这风雪竟然以另一种方式把这滔天的罪恶暴露于林冲面前。

杀了人,林冲的选择自然只有“走”,“走”到哪里?走向“东”,这才是这个人物最合理的性格走向,“小说到了这样的地步,即使是施耐庵也改变不了林冲向东走的行为。小说写到作者都无法改变的地步,作者会很舒服的。”这实在是一种最高的审美愉悦,也是一种“合规律”的创作手法。

如果说,林冲的故事里处处是作者强大的逻辑能力,那么在王熙凤的身上,曹雪芹所显示的就是一种看似无逻辑的情节安排。

毕老师列举尤氏对王熙凤的嘲笑,王熙凤对贾蓉的嚣张,王熙凤对秦可卿这个闺蜜的不简单的“亲密”等,将曹雪芹不走寻常路,依仗“反逻辑”的“飞白”的美分析得入木三分。

尤氏的嘲笑里是什么秘密?王熙凤的嚣张里有什么样的情感?王熙凤在闺蜜生前死时的态度又反映了怎样的心理?一切反常之举都集中于描写之中,非有一颗洞察之心难解其意。而最终我们读懂的不过是王熙凤隐秘的欲望,是大家族秘而不宣的丑闻,是人性的复杂与深邃。

同林冲的出走是作者一步一步精心设计不同,曹雪芹对于王熙凤的塑造更多的是留白,是诗人般的含蓄的韵味而独有的审美期待,这种看似毫无理性逻辑的文字中,其实暗含了一种情感逻辑。正如孙绍振在《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中所说:“这种不合理性之理,恰恰又是符合强烈情感的特点的。清代诗话家吴乔把这叫做‘无理而妙。”

小说创作的魅力便在于此,逻辑的有无对应人性的显隐,审美就在其中。

我们经常听别人说,某人的智商很高,但是情商不高。也有人说,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这些说法看似重要,然而都不准确。智商是人理解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情商,并不与智商对立,相反,它是智商的一个结果。

情商 = 智商 情感训练

在商业世界中,我们需要不断强化各种各样的能力,过去人们都比较重视智商训练,或者说技能训练,然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情商能力,提升自己的情商。那有没有办法提升人的情商呢?答案是有的。

情商有五个基础的元能力:同理心、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激励和人际关系处理。

同理心是第一种元能力,从别人的情感出发,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就是同理心。很多能力都是从这个能力上演化出来的,比如管理能力、职业化能力、演讲能力、销售能力等。

自我认知能力是一种重要能力,提高自己的自我认知能力,必须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有一种无关优劣的“不同“。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美国心理学家乔瑟夫·勒夫和哈里·英格拉姆对“自我认知”进行了多年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乔哈里视窗”。将每个人的自我分成了四个象限,有助于人们科学地了解自己。

自我控制,是一种抵御外界的感性诱惑、坚定实现理性目标的能力,这点可以通过强化长期目标、延迟满足、减少短期诱惑的方法,提高自控力。之前也提到过:自律,才是最大的自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自我激励是一种自带鸡血的强大冲击力。参加过马拉松的人都有过这种体会:在身体逼近极限,到达撞墙期的时候,特别想放弃,然而内心坚持的小人儿此刻及时站出来鼓励自己,让自己坚持到底,这样在跨过终点的那一刻,就像完全跨越了自己。自我激励的效果在这一刻完全得到体现。

人际关系处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我们的情感账户余额不足时,要记得及时充值,情感账户是需要长期维护的,人际关系处理在本质上就是从情感账户里存款和取款的行为。我们必须把每一次的人际交往,都看成是往他人情感账户里存款的一个机会,养成随手存款的好习惯,同时也要警惕无意识的取款行为。

智商也许是天生的,但情商可以后天训练,掌握好修炼情商的五个底层逻辑,能够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这是常见的说明顺序之一。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逻辑是理性思维,而情感是感性思维,用理性思维与想情感,有时候有用,有时候什么用都起不了。因为感情不是用逻辑就可以理解的,人是一个复杂的情感与思维交错中的动物,在情感中感性占多数地位,而在生活中却是理性占的多一些。所以情感世界里把你的感性拿出来更多一些,那样会减少矛盾,促进和谐,在生活中把理性放的重一点,那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花费,生活的更合理一些。

情感是人们行为表现中最为复杂的精神现象,也是人类生活中基本的精神表达。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伴随着喜、怒、哀、惊、愁、悲、妒嫉等等情感产生。人在认识事物时,对现实中不同的客观的对象环境状态都会产生不同的精神情感现象;有些客观环境状态使人愉快;有些客观环境状态使人惊慌;有些客观环境状态使人愤怒;还有些客观环境状态使人悲哀;另还有许多如冷漠、疑惑等等。这些愉快、愤怒、悲哀、冷漠、疑惑等等都是人的精神的情感情绪的不同表现形式。作为人,情感还表现在语言文字、艺术创造和劳动行为之中,甚至漠然和呆滞也是情感的表现形式。因此,作为人的情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动物的人;另一是作为精神社会的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最根本的特征就是“语言文字性质的精神表达”。人以外其他动物的情感表达只有体征形式,例如:狗在高兴时的欢快行为就是摇头摆尾;在受到主人责骂后就夹着尾巴而低着头。人表达情感不仅仅只有体征表达,还可以用文字的书信以及现代的信息产品、艺术礼品等作为传递情感的表达形式。..……………………...情感是作为生命精神主体对客观环境条件,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感觉体验和“逻辑判断”反应;与人有相互作用关系的客观事物就是客观环境条件状态,包括外部客观事物和人主体内部客观事物;内部客观事物是独特的包括自我“主观”客观化的形式。这些客观实在的事物就是情感产生的基础。不同的客观事物以及其事物中的不同特性,对人实际需要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可产生出人的各种不同的精神反应状态,这些状态就是情感。因此,认识“情感”的性质特征,其要点就是人与其自然环境事物动态的相互作用关系。.....人对自身的需要而产生的逻辑判断反应就是情感,需要就是情感产生的动力,客观条件符合人的某种需要时,就可产生相应的正相关的情感反应,如满意、愉快、高兴、平静等等;否则就会可能产生负相关的情感反应,如忧郁、愁苦、恐惧、烦闷等等;当人面对的是陌生事物时,或客观事物条件突然变化过大时,人就会产生惊讶、或恐慌、或疑虑等等情感反应;人处于内省状态时,自相互作用就会产生呆滞、沉思、冷静等等情感反应。.....从“情感”语义上,“情”字的字义是:一是精神对自然事物的信息结构的指称;另一是被指称对象的结构中存在着特定的结构性倾向。而“感”是指人受到自然结构性信息作用力传递后的确认和反应;对于自然事物,“感”是指某种事物的结构性相互作用对另一事物的结构性传递,例如:电磁感应、动量碰撞等等。因此,情感的基本定义就是:自然结构性信息作用于生物后所产生的自然的生物目的性的自然逻辑形式反应;作用于人就是人的情感形态的逻辑反应。其中,即时的逻辑判断反应,且有很强的针对对象倾向的情感反应,就是指情绪。情感的情绪与人的最基本的生物性需要和即时需要目的密切相连,而作为整体结构性的逻辑判断反应的情感,可包含一系列的情绪反应组合过程。在这里,对情感的定义中,使用了“情感判断”的概念,涉及将生理生物性的条件反应过程作为“逻辑判断”。因此,生物生化过程的“逻辑判断”秩序选择,与人意识思维逻辑判断,二者之间所具有的同质问题和意义差别,就是情感问题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事实上,人和其他生命物的精神反应也就是有序化的生理生物的条件反应过程,也就是“元逻辑”系统。于是,情感就从现象语言描述转化为逻辑语言描述了,感觉顺序描述也就转化为结构分层描述了。[]……[]由于需要的元逻辑意义是自然物理的选择目的性质,使情感也具有倾向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因为是自然“逻辑”判断的结果,必然的就存在着基本的逻辑尺度和标准。正是这些尺度和标准的结构,决定了最原始的元逻辑的生物活性的本能和意识。但是这些都不是直接与情感问题相关的内容,这里也就不作详尽。<,,,,,,作为情感定义的精神主体,生物生命精神的构成是由本能和意识组成。本能是原始的元生物逻辑系统,也就是生命生理机能的最基本的需要系统;而意识,则是通过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经验记忆认识形成的。本能因预先就存在着,可认为是已经认识的意识记忆经验。这样以来,也就得到关于情感与认识的基本关系:只有可能被认识和感觉的自然事物才可能引起情感反应;有感觉和认识,才可能有情感;感觉和认识不一定是已经感觉的或已经认识的客观事物。感觉和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情感也随着感觉和认识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作为对情感的科学全面的认知,人对已知和未知的情感反应是同质的;“无情”也是情感反应的一种,表达的意义是拒斥,如冷淡、轻篾、麻木等等。未知引起的情感与已知引起的情感是确定与确认组合结构性的差别。有没有引起情感反应则是是否有感觉和认识的问题,在现实社会中并不是所有的客观环境事物都会引起感觉经验和认识记忆,这就属于注意的内容了。

我们都知道决定人物行动与方式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但仔细分析起来可以概括出两大因素,一是规定情境;二是人物的性格特征。行动三要素“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做”。“怎样做”正是我们能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人物行动的内容与方式,而规定情境又是如何支配并制约着人物行动的怎样做呢?是不是有什么样的规定情境就会决定着有什么样的行动方式和内容呢?

 比如,“约会”这个行动,而“约会”的方式和内容是怎样的呢?那就必须看规定情境是怎样的:就说早时间和地点吧!是春天、夏天、秋天或冬天,是晨、中午或晚间;是南方、北方、西方或东方;是家里、公园、影院、车站或酒吧和饭店大堂;约会的时间是准时、迟到或提前,是第一次约会还是经常约会;约会的人是男人还是女人;是女友还是同事,是恋人还是仇人,是同学还是同学与家长的约会。他们的动机目的是什么?约会双方怕不怕见熟人,约会之前双方的心情如何,约会之前双方又做了些什么,发生了哪些事情,约会的双方是急切的、兴奋的、激动的心情还是被迫的、无奈的、反感的,不得不约的心情,约会的内容是重要的还是不重要的等等。以上规定境中的任何一个因素的不同都会直接决定着约会的方式的不同,而约会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又在揭示着规定情境的不同。我们可以假设青年男女二人,在夏天的某个周末的晚间,约会在某酒吧的某个角落,酒吧怡人的氛围,俩人情意浓浓,相互倾诉内心的向往与爱慕,播下了爱情的种子,热恋过后终成伴侣。同样是这男女二人在两年后的夏天,同样是个周末的晚间,同样相约在某酒吧的某个角落,酒吧里仍是往常的怡人氛围,然而两年前的情意浓浓今日却是相对无言,握手道别,各奔前程。

 是什么因素决定这二人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不同结局呢?当然是规定情境,是他们婚后情境的变化才会造成这不同的结局,而这一结局的表现方式又揭示了他们俩各自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各自无奈的苦衷。再比如,父母给女儿过生日这个行动,过生日这个行动往往给人的印象是件极其美好的事情,是给孩子在新的一年里的祝福,让孩子在生日的那一刻感受到父母的亲情与期望。点蜡烛、唱生日歌、吹蜡烛、切蛋糕、碰杯……这一连串的动作充满了温馨与幸福。然而事过境迁,孩子的父母因某种原因无法共同生活,协议离婚了。但为了女儿的健康成长不致使她的学业和心灵受到影响,在女儿放假回家过生日之时,父母达成一致意见,为女儿过好生日,不能有丝毫异常表现,确保平安无事。然而万事没有不透风的墙,又要掩饰,又要抑制,触景生情怎能滴水不漏,怎能不让女儿产生忧虑、猜忌和预感,结果生日并不快乐……是什么原因使父母的良苦用心化为泡影,是什么原因让女儿发现了异常,认识到生活的复杂等等。这一切都是规定情境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了的规定情境必然导致了生日的方式和内容的变化,当然这次生日决不会快乐。

 同样是女儿的生日,同样要吹蜡烛、吃蛋糕,同样是爸爸、妈妈、女儿,但时间不同了,人物关系改变了,情境变化了,生日过的方式必然与以往不同了。可以设想倘若扮演父亲和母亲及女儿的演员不去理解感受规定情境的发展和变化,不按规定情境的变化的逻辑顺序去行动,就绝不会揭示出这次生日的独特性。由此可见,规定情境决定着、制约着人物的行动不一般化的同时,也构成了人物行动的逻辑与顺序。规定情境、人物性格决定着、制约着人物行动的方式与方法,同时也支配制约着行动的逻辑与顺序。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执行人物行动时要符合规定情境制约下的生活逻辑、性格逻辑、心理逻辑、情感逻辑,要符合情理符合事理。

规定情境、人物性格决定着、制约着人物行动的方式与方法,同时也支配制约着行动的逻辑与顺序。训练时要求演员执行人物行动时要符合规定情境制约下的生活逻辑、性格逻辑、心理逻辑、情感逻辑,要符合情理符合事理。生活逻辑是指演员创作人物形象、执行人物行动时对各种生活现象的综合分析,并获得与时代生活发展变化带有规律性的认识。生活逻辑包括了时代生活发展走向的逻辑、人物关系的具体构成及其发展变化的逻辑,人物性格在规定情境制约下的发展变化的逻辑、事件、事实这矛盾冲突决定展开与转化的逻辑。当演员按照人物性格执行行动的时候,也必然是遵从着生活逻辑,当演员创作人物时违背了生活逻辑时同时也就违背了人物性格的逻辑。性格逻辑是指演员创作人物形象、执行人物行动的“怎样做”时要遵从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和性格的逻辑,想人物所想,思人物所思,讲人物要讲的话,做人物该做的事,不能由演员自身的随意性和主观臆想去取代人物的思想、情感、意愿、表达方式及个性。个性的核心成分是性格。

 情感逻辑是指演员创作人物形象,执行人物行动时要遵照人物心理、生理体现发展性格的逻辑所引起的憎恨与喜爱、厌恶与同情、悲伤与喜悦的体验并由此而生的舞台态度。演员不能以自己主观的情感体验替代人物的内心情感体验与体现。因此当演员创作人物时不该哭时却痛哭失声,不该流泪时却鼻涕眼泪一把抓,这一情感状态只能是演员自己体验的失控而决不是人物的情感逻辑所致,或者是一种表演情绪的结果。决定着人物行动“怎样做”另一因素是人物的性格。规定情境的不同决定着行动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在同一规定情境中由于人物性格的不同,行动的方式方法也会不同。规定情境对演员创作人物来说是客观条件,对人行动方式方法、发展变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演员所扮演的人物性格对人物的行动方式方法起着主观因素的作用。那么什么是人物的性格呢?性格的态度特征正直、善良、自信、自尊、自爱、自立、执著、勤奋、富有同情心、真诚、虚伪、自卑、放任、矫情、懒惰、做作、缺乏同情心、骄傲、小气、自私等等。性格的感知特征反应迅速,运用敏捷,观察敏锐,易主观,易情绪化等等。性格情绪特征情绪的稳定程度,情绪的强与弱,情绪的高与低等等。

 以上这些性格的特征足以说明人的性格构成是复杂的,每一个人的性格也是不同的、独有的,因此有怎样的性格就会有怎样的行动方式。同样是两个不同性格的人,一个人是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另一个人是卑鄙、自私、缺乏同情心,这两个人在处理同一件事,甚至这两个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情境下,遇到同一种事情,去执行同样的行动任务时,他们各自的态度,各自的行动方式肯定是不一样的。当演员执行或组织特定的规定情境中的人物行动时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行动中的真实,合乎情理、事理的有机性。你是否生活在人物的特定的规定情境中,你是否在规定情境中真的去看了,真的去听了,真的产生了感觉,真的去思考了,真的产生了欲望,真的去做了,真的去行动了。

注意每一个行动都是有目的和动机的,必须找到非要这么做而不那样去做的理由,因为在镜头前,舞台上没有目的和动机的行动是不存在的。

注意在特定的规定情境中的行动要有严谨的逻辑和顺序。每一个行动的转化与连接必须合乎情理、事理、道理。要充分考虑到规定情境和人物性格与人物行动的依存和制约关系。

注意人物行动中是血肉鲜活的,是有情感和态度的。而这些鲜明的情绪、情感、态度是人物在行动中真实体验而激发的,绝不是去掉行动的体验去演情绪和结果。

注意行动中人物的内外部节奏的把握与控制,执行行动要积极,任何不必要的拖拉、松懈都是不可取的。

注意人物行动的互动性,相互行动的有机性和实效性。

强化人物在规定情境中的真实感、信念感和逼真性,要把握好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的关系,既不能是自然主义的照搬也不能丧失生活的真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17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