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啥是精神分裂症,我一没幻听幻视。有点强迫症,去了我所在地的省精神病院确诊的,住院观察期间有被试

究竟啥是精神分裂症,我一没幻听幻视。有点强迫症,去了我所在地的省精神病院确诊的,住院观察期间有被试,第1张

朋友,你好,目前心理疾病的症状是集合了人类所有的负面情绪,一般人出现一些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但是有些人就是闲着没事干,怀疑自己不正常,然后去关注查询心理疾病的症状,对号入座,最后被套进心理疾病的陷阱中,开始怀疑自己得了所谓的心理疾病,然后不断的去关注自己的症状,每次去关注它,就是在强化它一次,导致自己内心的痛苦越来越大,最后不得不去找心理咨询师或者精神科医生,他们肯定的回答让这些人更确定自己是一个心理疾病患者,然后继续不断的去关注强化自己的症状,不断的做心理咨询或者不断的看病吃药,又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心理和身体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陷入悲观绝望的境地中,这一切不都是自找的吗?

负面情绪来临时,如果去对抗,那就是用负面情绪对抗负面情绪,结果就是导致了更大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来临时,如果去接纳,那就是认同自己的负面情绪,认同自己可以负能量,久而久之虽说习惯了负面情绪带来的痛苦,有可能会让自己感觉好一点,但实际上蕴藏着极大的危机。

如何正确的对待负面情绪?对待负面情绪正确的方式是,不去理会负面情绪,投入到做正能量的事情上去,不断的放大正能量。一切负能量、负面情绪就会退散。祝朋友过得健康、快乐、幸福!

您好:哈哈!看来您也许懂得脑外手术!我是专业心理咨询医生,对脑外手术我是外行。

但是,有资料记载:脑外手术治疗强迫症“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欧洲神经科学讨论会”上,瑞士的卡罗林斯卡研究所提交了这份基于51名手术治疗患者的研究发现。自从20世纪50年代这项手术发明以后,该研究所每年大约进行2例强迫症、焦虑症的大脑内囊切开术,“然而副作用的发生率要比想象的多!洛克博士说“大多数的医生都认为手术患者的副作用十分严重”!强迫症状消失了,然而患者本人会出现:”有情感淡漠、和其他不适“,基于目前的研究发现,洛克博士说“自己最初对于大脑内囊切开术治疗强迫症的乐观看法已经消失了。”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很多对强迫症和焦虑症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精神分析与认知领悟与行为疗法、森田疗法等,取得了很好效果 !

根据把巴普洛夫理论:强迫症的产生是因为“人们在某种负性情绪下,大脑的神经的兴奋与抑制失调,也许过于抑制,也许过于兴奋,也许兴奋与抑制发生冲突。在这种失衡状态下,大脑的惰性兴奋灶占据上风,这时候人们对某种思维、行为产生了注意,主观上引起不适和排斥的焦虑情绪,然而越焦虑紧张,越注意这种感觉,越注意也就越强化了这种不适感觉,最后形成固定观念存在下来,变成无意义的“五花八门”的强迫症状,给个人造成无法摆脱的痛苦。形成自我强迫反强迫的恶性循环。

因此,要节制这种恶性循环,必须打乱已经形成的固定观念和消退无意义的“惰性兴奋灶”,让正常思维崛起!所以只有经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才能达到消除强迫症的目的!

方法就是“精神分析与认知领悟与行为疗法、森田疗法”等,对于重度强迫症必需配合抗精神药物治疗,才能康复。

最难治的心理疾病

 最难治的心理疾病,心理有问题的时候是需要及时找医生的,有自卑心 理的人常表现为猜疑心重;情绪低落,看问题消极;拒绝改变,不愿尝试新事物;不爱交往 等。下面看看最难治的心理疾病。

最难治的心理疾病1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意志缺失、自闭症等心理疾病较难治愈。

 1、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幻觉、妄想、易激惹、抑郁及焦虑、认知缺陷都是其常见症状。

 2、抑郁症:抑郁症是世界精神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了。现在很多人会因为工作压力、生活环境等原因患上抑郁症。

 3、意志缺失:意志缺失症状表现为患者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外界环境及其变化缺乏情感反应。

 4、自闭症:自闭症一般多发于儿童,起病于婴幼儿期。自闭症儿童常见症状是语言及社会交往障碍、刻板行为、智能障碍等。

 患有心理疾病应及时就医。

 常见的精神疾病有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精神疾病种最严重的是那种精神疾病?这要看你怎么定义严重了。

 从治疗的难度来看,精神分裂症比抑郁症、焦虑症等都要难治。

 从生活质量,抑郁症比精神分裂对主观生活质量影响更大。

 从伤人程度上看。抑郁症患者大部分是自伤,得了抑郁症轻度抑郁症可能只是让人长期沉溺在苦闷中无法自拔,让人的情绪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当抑郁症程度比较严重的时候可能会让人有自杀的`念头,自杀的想法反复出现在患者的大脑中,这时候患者可能会走上自杀的道路,这是非常危险的。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会在得病期间控制不住自己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来。

最难治的心理疾病2

 临床上并没有心理疾病哪十种最严重的说法。当心理出现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影响人际交往,严重者甚至会有自杀倾向。因此,不管哪种心理疾病,都应及时引起重视,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诊。

 1、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紧张、恐惧情绪为主,往往伴有头昏、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性不安等表现。病人的焦虑情绪并非由实际威胁或危险引起,或紧张不安与恐慌程度、现实处境不相称。约半数患者伴有抑郁发作,部分患者有自杀未遂史,应引起重视;

 2、抑郁症:抑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以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状。情绪低落的程度不等,可以从闷闷不乐一直到悲痛欲绝,常有兴趣丧失、思维迟缓,自罪感、注意困难、食欲丧失和自杀观念。常伴有失眠、食欲减退或缺失、闭经等,并有其他的认知行为和社会功能的异常,严重时甚至悲观厌世、自伤和自杀;

 3、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类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精神障碍疾病。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师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常伴有抑郁、焦虑情绪;

 4、恐惧症:患者对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产生强烈恐惧,明知过分、不合理、不必要,但又无法控制,伴有明显的焦虑不安及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有回避行为,并因此常影响正常生活。有慢性发展趋势,而病程越长,预后越差;

 5、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特点是患者意识清晰,明知强迫内容不必要、无意义,但不能控制,因无法摆脱强迫症状而痛苦、焦虑,自制力良好,主动求治。这些情况反复出现,整日纠缠患者,往往妨碍其正常工作和生活,给患者及家人带来痛苦;

 6、分离/转换性障碍:以往也称癔症,是指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症状。解离症状表现为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记忆;转换症状表现为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所产生的不快心情,以转化为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但症状与患者的现实不相符,也无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

 心理疾病的治疗通常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方法。心理治疗方法有暗示治疗、催眠治疗等,药物治疗要根据基本和患者的症状特点进行对症用药。此外,工娱治疗和体疗,如体育锻炼、太极拳,以及针灸、理疗均可配合上述治疗。如果经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病情比较严重,以及患者拒绝口服药物治疗,还可以考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最难治的心理疾病3

  1、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其表现形式很多,有人会产生幻听、妄想的症状,有人会变得行动迟缓孤僻。幻觉、妄想、易激惹、抑郁及焦虑、认知缺陷都是其常见症状。大多数精神分裂患者可以通过治疗缓解,但是10%~30%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无效,被称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2、抑郁症

 抑郁症是世界十大精神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了。现在社会来说,很多人会因为工作压力、生活环境等原因患上抑郁症。特别实在日本,很多工作者都患有抑郁症,所以日本的自杀率是非常高的。而且抑郁症不好根治,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患者需长期用药。

  3、意志缺失

 意志缺失症状表现为病人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外界环境及其变化缺乏任何情感反应。。意志缺失常常与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衰退、兴趣贫乏等同时出现。会导致患者变的对生活毫无激情和动力,变得孤僻,淡漠。

  4、自闭症

 自闭症一般多发与儿童,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自闭症儿童常见症状是语言及社会交往障碍、刻板行为、智能障碍等。目前对于自闭症的治疗,教育和训练是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而目前药物治疗尚无法改变孤独症的病程。

  5、弗雷里格妄想综合症

 弗雷里格妄想综合症和被害妄想症很像,患者热衷于和陌生人打交道,然后指控他们,认为他们伪装成自己挚爱的样子,并且四处跟踪自己。但是事实上,他们认为是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都被陌生人给取代了,自己生活在一个骗局里。

  6、强迫症

 强迫症也是很常见的精神疾病,多常见于年轻人中,强迫症已成为15~44岁中青年人群中造成疾病负担最重的20种疾病之一。不要以为强迫症没什么大碍,要是不及时诊断治疗,强迫症也会对你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7、科塔尔综合症

 患有科塔尔综合症的患者,大多都是认为自己死了或者是身体被残害了,面膜自己的健康的,却会认为自己患有严重的疾病。患者中有69%否认自身的存在,但是,与此矛盾的是,55%的病人存在永生的幻觉。该病症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头部创伤病人中最为常见。

  8、恐惧症

 恐惧症是一种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或处境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情绪。比如害怕登高,害怕独居一室,害怕封闭空间等等。一般来说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患者在病前性格偏向于幼稚、胆小、害羞、依赖性强和高度内向。

  9、痴呆症

 痴呆症做常见的就是老年痴呆症了,是因为智力退化而导致的精神疾病。65岁以上的人有5%有失智症,85岁以上则增加到20%。患有痴呆症的人会伴随着记忆力下降、情绪极端、人格障碍等,严重者会生活不能自理。

  10、厌食症

 厌食症也是一种精神疾病,主要是进食障碍。厌食症患者大多都无法维持正常进食,严重者需要靠药物维持生命。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严重时会导致身体极度虚弱而死亡。5%~15%的患者最后死于心脏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继发感染、自杀等。

情感解离症是精神分裂的一个类别,和恋人相处对方一定要有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否则,只会带给患者更大的伤害。

分裂症,是一个医学上的名词,是指性格的多重性,即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双重人格。 人格分裂在学名上称为 "解离症(Dissociative Disoders)"; 它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将引起他内在心里痛苦的意识活动或记忆,从整个精神层面解离开来,以保护自己,但也因此丧失其自我(Identity)的整体性此类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常见,而常见于戏剧,小说中 分类 人格分裂(解离症)可简单分成下面两类:

1心因性失忆症(Psychogenic Amnesia) 概述:反应性精神病是指一组在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下引起的精神障碍。 其临床症状特点和病程经过与创伤体验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可见急性应激反应及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通常通过变换环境、支援性心理治疗及镇静安眠治疗,效果较好。 症状体症:

1意识恍惚及意识朦胧状态;

2感知迟钝、运动减少,呆滞;

3情感淡漠、心境抑郁;

4睡眠障碍、类似痴呆样表现;

5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心悸、多汗、潮红。

诊断依据:

1强烈过一性或持续性的精神刺激因素,出现于起病前数日至3个月以内;

2有敏感(对声音,光等)、紧张(将会引发自我保护心理导致极端行为)、不稳定素质(各种人格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临床症状直接反映或重演精神创伤情境的内容;

4在刺激消除,适应能力改善或转换环境之后,可迅速获得完全缓解。但当原环境恢复后,主次之间会不会发生未可知的转换。 2多重人格症 多重人格症(Multiple-personality Disorders)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两种或多种非常不同的人格此类患者行为的差异无法以常人在不同场合,不同角色的不同行为来解释,好像是完全不同的人,每个人格有其个别的姓名,记忆,特质及行为方式通常原来的人格并不知晓另一个人格的存在,而新出现的人格则对原来的人格有相当的了解新人格的特质通常与原人格特质相当不同,如原人格是害羞,压抑的,新人格可能是开放,外向的 多重人格(MultiplePersonality)一种心因性身人份的障碍,也即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碍。

在1980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中,把多重人格界定为“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人格,每一个人格在一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这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自主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一般说来,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阶段,内陆诸意识层的只有一种身份,称为主体人格。此时所有的情感、思想和言行都按照主体人格的方式活动,不显出另一身份的痕迹。不定期一段时候,通常是在受到精神刺激之后,可突然转变为另一完全不同的身份,一切情感、思想和言行按照后继人格的方式行事。这时,个体对过去的身份完全遗忘,仿佛从心理上另换了一个人。从一种人格到另一种人格的转化通常是突然发生的,当后继的人格开始“执政”时,原先的主体人格刚开始是意识不到的,并忘却业已发生过的事情。 在精神分析学派看来,多重人格的实质是心理过程的分离,一部分行为和经验被单独保持,彼此之间没有交流,后继的人格通常能意识到主体人格的存在,但把它看作为客体(“他”、“她”或“它”),而把自身看作为主体(“我”),当分离尚未全面时,主体人格还有可能意识到另一种人格的存在,但通常把自身看作“我”,而把另一种人格看作为“他”、“她”或“它”。可是,当分离全面进行时,主体人格便会忘却自己的身份,并由后继人格取而代之。正如心理学家P。费登所说,在这种情况下,“主体的经验类似纪觉,从中产生的‘思想’被体验为好像它是一种由外部刺激引起的‘知觉’”。当主体人格或是客体人格共存时,有几率使双方或是多方的意见不和,而导致极端行为。 后继人格和主体人格在其情感、态度、知觉和行为等方面是非常不同的,不时甚至处于剧烈的对立面。在主体人格是积极的、友好的、顺应社会的和有规可循的地方,后继人格可能是消极的、攻击的、逆社会的和杂乱无章的。J。G。沃特金斯和R。J。约翰逊的研究表明,如果个体在童年期年处的家庭环境是蛮横的和忽视的,则儿童的需要就会常常遭受挫折,从而引发愤怒或不满。如果这一环境对儿童的愤怒或不满拒绝接受,或者说在儿童的愤怒或不满出现时立即予以处罚,则儿童就会被迫压抑真正的情感,仅仅展现社会认可的遵奉行为。又由于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有可能被保持下来,儿童时期所受的刺激导致儿童在儿童时期的性格将会被同时保留,而且这种性格有可能被新衍生出来的人格压制。于是,儿童处于矛盾或冲突之中:一方面为避免处罚而压抑真正的情感,另一方面被压抑的情感并未消失,而是想千方百计出来表现一番。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只有通过创造想象中的游戏伙伴,即把自我中的有些部分体验成客体(“他”、“她”或“它”),借此与孤独或寂寞作干斗争。尔后,凡那些无法为父母或其他成人接受的行为,或者经常受到处罚的冲动,便有可能被分离出来,压抑入想象中的游戏伙伴之中:我是好人,他是坏人。这里,“我”是主体人格,“他”是另一种人格或后继人格。此时,主体人格尚能意识到另一种人格的存在,把自身看作为主体,把另一种人格看作为客体(即想象中游戏的伙伴)。(作为伙伴,主客体之间有一定的几率产生相互间完全信任的关系,所以当客体要求暂时接管主体时,主体将会欣然接受。但当客体所作所为违反主体直接意识时,主客之间即可马上发生冲突,导致极端行为。) 但是,当挫折继续时,当愤怒或不满因为不断的拒绝或惩罚而变得日益增强时,所引起的愤怒或不满就会越来越多地被压抑入分离的人格部分。积累的愤怒在大脑中不断分离解剖催化使这种极端愤怒愈是加剧。为了释放这些被压抑的东西,后继人格和主体人格之间的“隔墙”就会加厚,使双方或多方之间不可渗透,互相独立。慢慢的,主体便不再意识到它的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青春期,环境对个体的外部要求有可能变得更大。对个体来说,由这些外部要求引发的挫折和不满也有可能变得更多!于是,在“隔墙”的那一边,被压抑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所占“空间”就会越来越大,从而削弱了主体人格。由于那个被隐匿和分离的人格过份强烈的要求表现自己,它就会周期性地接管主体人格,成为后继人格。这种接管的原因同前。这种接管方式是以激烈的和交替的人格变化表现出来的,具有周期性的性质。当后继人格在一特定时间接管主体人格时,它的攻击和憎恨,以及其他主体人格无法接受的紊乱行为,会变得格外明显。极端的表现是:如果这种后继人格指向他人,便会导致杀人;如果指向主体人格,便会导致自残或自杀。当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表现出这种三性的行为。 基本上根据我上课老师的说明,人格分裂是非常非常非常罕见的例子,从有人格分裂的纪录到现在大约100多年,但是例子却少的可怜,而且正确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怀疑,治疗法目前还不是说很确定,可能有融合.理情治疗.催眠疗法等,但是是否能治疗目前也不能肯定,而类似第五位莎莉或是24个比利,这些具有号称真实故事的书,但是也有一定程度的作者加料,让小说变精采,所以故事中的事情不全然是真的 人格分裂指的是”多重性格”,在最新的精神疾病制诊断分类中,称此为”解离性认同疾患”(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此种患者会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我认同和性格状态,各对环境及自体有某种的知觉、关系、想法,各不相同,而存在患者不同时间的表现,而且可以一再完全地控制此患者的行为,而一些属于其他人格的重要个人资料就不会记起来,并非因为药物或一般医学状况的因素影响,在儿童患者,也并非是因幻想导致的. 此类患者的原因是儿童时期的不正当教育!不正当教育致使儿童停留在某一特定的阶段,像个阴谋家一样等待时机,释放自己的阴谋。好奇,贪婪,贪玩,幼稚为儿童在儿童时期的主格。主格使儿童在接受教育的时期同时接受或排斥正当与不正当的诱导与诱惑,从而产生分离,分离的人格将会暂时潜伏在主格的压制之下。使分格患抑郁症。次格有可能分离性的表现在主格的生活之中,而主格有可能暂时或长期无法意识此类表现,从而招致更多的来自外界的压制。恶性循环。 分离的人格会依据环境与外部刺激长期接管或暂时性的接管主格,使主格完全丧失对自己的控制能力,使分离的人格完全独立,为所欲为。 长期生活在矛盾之中会使主格与各个人格之间的矛盾激化发展,从而使所有人格毁灭,也就是死亡或是紊乱(实际意义的疯子)。 环境对儿童的诱导极其重要。

多重人格治疗

1.催眠分析要比经典的精神分析更具疗效;

2.当治疗者与多重人格患形成一种良好的移情关系,避免对患当中任何一个人抱以反感或恶意时,治疗最具动力;

3.鼓励各分离的人格之间的内部交流,因为这种内部交流有助于“拆除”置于主体人格和后继人格之间的隔墙;

4.分离人格的产生有些是因为未能满足正常的需要,对此应考虑需要的功能,不能轻率处置;

5.治疗者的责任是帮助患者将后继的人格返回到它们最初的目标上来,以便转移后继人格与主体人格的对立立场;

6.坚决不能操纵或离间主体人格和后继人格,因为这种策略通常会导致治疗的失败; 7.后继人格一旦形成,它就会强烈抵御企图消灭它的一切努力。因此,治疗者不能去消除它,而应该注重它与主体人格的同一性,设法整合它们,使之像正常的情绪变化那样操作;

8.通过宣泄,把主体人格“诱导回来”,让其对原先无法接受的愤怒、不满、冲动等承担责任,并用更为建设性的办法处理它们。由于诱导主体人格的过程也是发泄后继人格的过程,因此置于两者之间的隔墙便会自动解体,两者的交流得以实现。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人们对多重人格研究的兴趣日益增强,但多重人格仍然是人格障碍中最难理解和应对的领域之一。

人格分裂者最害怕的问题是记忆碎片,也就是遗传基因产生的紊乱会扰乱脑部,使记忆遗失分裂出的每个人格对原先人格的记忆,性格都有一定了解,如果分离人格遗失前者记忆,患者有可能被另一人格完全占据 [编辑本段]表现特征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一2一R)中对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特征表述为:

1.有奇异的信念,或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行为,如相信透视力、心灵感应、特异功能和第六感官等;

2.奇怪的、反常的或特殊的行为或外貌,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行为不合时宜、习惯或目的不明确;

3.言语怪异,如离题、用词不要、繁简失当、表达意见不清,并非文化程度或智能障碍等因素所引起;

4.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如一过性的错觉、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人;

5.对人冷淡,对亲属也不例外,缺少温暖体贴;

6.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生动的情感体验;

7.多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一级亲属外无亲密友人。

患者症状至少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一般可诊断为分裂样人格障碍。 人格分裂难以至于治愈, 困难程度不亚于用2008年的科技去制造一座地球与火星相连接的桥。放弃,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 真正的人格分裂,在脑部将拥有 永远的创伤记忆,最好的方法是,别让这种创伤发生, 如果发生了, 它会永久性的 沉淀在患者的脑中,即使环境有所改变……

奥氮平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和其它有严重阳性症状(例如:妄想、幻觉、思维障碍、敌意和猜疑)和/或阴性症状(例如:情感淡漠、情感和社会退缩、言语贫乏)的精神病的急性期和维持治疗。奥氮平亦可缓解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疾病常见的继发性情感症状。对于取得初步疗效、需要继续治疗。

盐酸舍曲林片属片剂。本品可选择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从而使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浓度增高,发挥抗抑郁作用。亦可用于治疗强迫症。

该品为中枢抗胆碱抗帕金森病药,作用在于选择性阻断纹状体的胆碱能神经通路,而对外周作用较小,从而有利于恢复帕金森病患者脑内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的平衡,改善患者的帕金森病症状。

你吃的药量比较大,多锻炼些

一、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根据ICD-10,DSM-3-R诊断标准

参照ICD-10,DSM-3-R诊断本症主要是临床症状的诊断。患者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依旧持续存在,并给他带来明显的苦恼,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

临床诊断一般困难不大,但有时需要与以下情况相鉴别:

1精神分裂:强迫状态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早期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但其强迫观念的内容时常是荒谬不可理解的,渐渐伴随出现明显的退缩离群,情感淡漠的特点。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会出现思维联想障碍和妄想、幻觉,这些都比较容易鉴别。

2孤独症:刻板重复的动作和意识行为是孤独症的常见病状,易与强迫症状混淆,但严重的交往障碍和多数患者存在语言功能障碍和智力发育障碍却恰恰是强迫症患者所不具备的。为此,仔细询问病史和注意观察其语言、行为特点,诊断的问题不大,但与高功能的孤独障碍和不典型孤独症的鉴别还要从发育史、病程、社交能力、语言运用水平等全面资料和检查来进一步鉴别。

3抽动-秽语综合征:部分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患者存在不自主的、重复刻板的动作和行为或者仪式动作和行为,有的还出现强迫计数、重复语言而酷似强迫症,但抽动症极少同时具有强迫观念,并且他们都有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病史或同时存在抽动,鉴别一般不困难。

(二)根据CCMD-2-R的标准诊断

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 以强迫症为主要临床相,表现为下述形式之一种或混合:

(1)以强迫思想为主的临床相,包括强迫观念、强迫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害怕丧失自空能力等;

(2)以强迫动作为主要临床相,表现为反复洗涤、反复核对检查、反复询问或其他反复的仪式化动作等。

3 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性强迫症状,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

另外,ICD-10中将强迫症称之为强迫性障碍,其诊断要点是:

要作出肯定的诊断,必须在连续两周中的大多数日子存在强迫症状或强迫动作,或两者并存,这些症状引起痛苦或妨碍活动。强迫症状应具备以下特点:

(1) 必须被看作是患者自己的思维或冲动;

(2) 必须至少有一种思想动作仍在被患者徒劳地加以抵制,即使患者不再对其他症状加以抵制;

(3) 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应是令人不愉快的(单纯为缓解紧张或焦虑不视为这种意义上的愉快)

(4)想法、表象或冲动必须是令人不快地一再出现。

二、治疗方法

一、精神治疗: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对强迫动作可进行行为治疗,以反应阻抑法的疗效较佳。

1 心理动力学的治疗

心理动力学派的治疗强调通过顿悟、改变情绪经验以及强化自我的方法去分析和解释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此达到治疗的目的。在治疗的过程中大量地运用阐释、移情分析、自我联想以及自我重建技术。

2 行为治疗

在对于强迫症的认识上,行为治疗分为两个基本的流派。第一种观点认为具有强迫症的人是借助于各种行为和仪式动作来缓解焦虑,称为"驱力降低模型" 。依照这个模型,治疗者主要集中于通过激发可以减少焦虑的情境来消除不适当行为与仪式动作。第二种观点是基于操作模型而建立的,强调对强迫行为的后果进行调节,因此在这个模型中大量运用惩罚和示范学习。

(1)采用驱力降低模型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是各种降低焦虑的技术,其中最常用的是系统脱敏。(系统脱敏技术在恐怖障碍的治疗中已经详细介绍过,在此不再赘述)

(2)榜样学习技术也经常被运用于强迫症的治疗中,主要有参与示范和被动示范,其中参与示范运用最多。和系统脱敏一样,实施参与示范也需要建立刺激等级。从最低等级到最高等级,治疗者逐渐示范暴露在相应的情景中,然后再由患者自己去逐渐面对这个情境,知道能够完全独立面对为止。被动示范也是让患者观察治疗者从低到高地接触各种情境,所不同的只是不让患者介入情境。此外,这两种治疗都采用反应阻止法。譬如,在治疗强迫性洁癖的时候,治疗者可以借助于某种协议来阻止儿童的所有洗手行为。从国外现有的资料来看,一般认为参与示范比被动示范的治疗效果更好一些。此外,示范学习经常可以与暴露疗法结合起来加以使用,效果会更好。

(3)暴露疗法的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被许多人重视和运用,尤其是把患者逐渐暴露于各种无论是想象的还是现实的焦虑情境中,效果都很好。由于暴露持续时间的长短主要依据是否让儿童青少年消除焦虑和回复宁静为准,因此,采用这种方法的治疗时间要比较长一些,大约在2小时左右。

(4)在进行暴露疗法的同时,还可以配合反应阻止法。这种方法在于减少仪式性动作和强迫观念出现的频度。

3 家庭人际关系治疗

此种方法强调人际关系的因素,避免单纯研究孤立的个人行为。这种思想注重研究行为问题的整体意义,它强调在治疗患者的同时,为患者的家庭成员提供咨询。具体方法如下:

(1)训练家庭成员使之成为患者心理分析的咨询员,或者称为欣慰治疗的助手,协助实施反应阻止训练计划;

(2)配合精神分析治疗或行为治疗对于患者进行"自我"强化咨询辅导;

(3)影响并改善家庭关系;

(4) 进行家庭交往技能训练;

二、药物治疗:抗焦虑药可减轻焦虑,有助于心理治疗与行为治疗的进行。

三、其它:电抽搐治疗适用于强迫观念强烈,并伴有浓厚消极情绪者,对症状顽固、久治无效,极端痛苦的患者,可试用精神外科治疗。

强迫症四步骤自我疗法

[编辑本段]

假如您有强迫症,您现在就可以学习到最先进的治疗模式。过去二十年当中,行为治疗对于强迫症有极大的功效。在这手册当中,教导您成为自己的行为治疗师。学习某些基本的强迫症知识,了解强迫症是源自于身体因素,并且是可以治疗的。您可以克制强迫动作的冲动,与控制恼人的强迫思考。

研究显示「暴露与不反应」是治疗强迫症的有效方法。除此之外,强迫症病人在专业的指导之下,学到如何在强迫想法的刺激之下暴露自己。且学习如何对抗强迫想法、冲动。例如:指导一位过份怕脏的病人,去摸脏东西而禁止洗手,这个技巧就叫做「暴露、不反应法」。您将学到避免习惯性的强迫行为,而以新的、健康的行为取代。

本手册基本上是让您了解强迫性想法与行为是如何来的,您可以学习如何处置强迫症所导致的焦虑与害怕。适当处理您的害怕可以让行为治疗更有效。这里要强调的四个步骤如下:

步骤一、再确认

第一步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认清」强迫症的想法与行动。可能您一点都不想去做这个步骤,但是您必须努力的,全心的觉察,以便了解此刻的困扰是来自强迫性想法或行为。

每天的觉察几乎是自动化的、肤浅的。「全心的觉察」是更深刻的、更仔细的,且要经由专注努力才能达成。记住想改变脑部的生化变化,来减少强迫性冲动可能要花上几周或几个月。若想在几分钟或几秒钟内赶走这些强迫症状,是会让您失望的!事实上反而会让强迫症状更严重!在行为治疗当中要学习控制自己不对强迫性想法作反应,不管他们有多干扰。目标是控制你对强迫症状的反应,而不是去控制强迫思考或冲动。

下两个步骤是帮助你学习新的方式来控制你对强迫症状的行为反应。

步骤二、再归因

自己对自己说:「这不是我,这是强迫症在作祟!」强迫性想法是无意义的,那是脑部错误的讯息。你要深切的去了解,为何急着检查或「为何我的手会脏」这么有力量,以致让人无法承受。假如你知道这些想法是没有道理的,那么为何你对它要反应呢?了解为何强迫思考是如此的强烈,与为何无法摆脱它,是增强你的意志力和强化你去抵抗强迫行为的重要关键。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学习「再归因」:强迫想法的源头是来自脑部生化的不平衡。

在脑部有个地方叫做「头状核」,就是这个地方生病了所以得强迫症。头状核是个过滤讯息的场所,就像汽车的变速器般,它接收前脑的讯息,而前脑是计划、思考与了解的地方。头状核有障碍则会有强迫症状出现,所以思考动作都会不顺。前脑变得太活跃,用太多能量,就像车子陷入泥淖中,不断地转动轮胎,但是却越陷越深。前脑的部分称之眼额叶皮质,因为发生错误的侦测回流以致陷入泥淖中。这可能是强迫症使得人们有「事情有些怪怪的感觉,挥之不去」的原因,你必须做到让这辆车离开泥淖。用手排档代替自排档,来修理这个故障的变速器。我们现在知道可以改变脑部的生化平衡,这需要花数周、数个月的时间。此时了解脑部扮演导致强迫症的角色,有助于免除最令人挫折的「想要完全除掉强迫症状」的不正确想法。虽然无法马上有大的改变,但是记住:「你可以不必马上对强迫症状做反应!」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学习将强迫想法、感觉摆一边,然后做其它的事,如此可以帮助自己,改变脑部的生化反应。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换档」:做其它的行为!若尝试赶走强迫思考,只是徒增压力烦恼罢了,而压力会让强迫症更严重。

用「再归因」可以帮助您避免用仪式行为来让自己好过一些,例如整个完成的感觉。若知道这些强迫思考是来自脑部生化的不平衡,你就可以学着忽略这些冲动,继续做该做的事情。记住:「那不是我,那是强迫症在作怪!」若抗拒听从冲动或抗拒反应,你将改变脑部,且让强迫症的感觉减少。若你对冲动反应,你可能暂时舒缓一些,但是不久之后,冲动势必更加严重。这或许是强迫症病人最需要学习的一课!那将帮助你避免成为呆子或上了强迫症的当。

「再确认」与「再归因」常常一块儿做的,因此会让病人对强迫症的成因有更深刻的了解。先全心的察觉强迫症在逼迫我,然后了解它是来自脑部的病态所致。

步骤三、转移注意力

进入此步骤是真正要干活了!开始的心理建设是: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在此步骤你要做的是:必须自己换档!你用努力与专注的心思,来做脑部很自然、轻松的工作。例如:一位外科医师手术前的刷手,从开始到结束是很自然的动作,他很自然地觉得已经刷够了。但是强迫症患者却一次一次的刷,没完没了!他脑部自动的机制已经遭到破坏,幸运地是做这四个步骤能够修补它。

转移注意力是要将注意力转移开强迫症状,即使是几分钟也行。首先选择某些特定的行为来取代强迫性洗手或检查。任何有趣的、建设性的行动都可以。最好是从事自己的嗜好活动,例如:散步、运动、听音乐、读书、玩计算机、玩篮球等。

当有强迫性思考时,你先「再确认」那是强迫性思考或冲动,且「再归因」那是源自你的疾病-强迫症,然后「转移注意力」去做其它的事。记住不要陷入习惯性的思考,必须告诉自己:「我的强迫症又犯了,我必须做其它的行为」你可以决定"不要"对强迫思考做反应,你要作自己的主人,不要做强迫症的奴隶!

(一) 十五分钟法则:

转移注意力不是件轻松的事。要将强迫思考瓦解,然后做该做的事,要花极大的力气与承受莫大的痛苦。我们运用十五分钟法则,就是延缓反应的时间至少15分钟以上。刚开始时可以从延缓5分钟做起。原则是一致的也就是:千万不要没有延迟就立即反应。注意这不是被动的等待15分钟,而是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做「再确认」、「再归因」与「转移注意力」。然后你要做其它有兴趣、有建设性的活动。在一段时间之后,再评估强迫症的冲动,看看强度是否下降,并且记录下来。即使一点小小的下降,也要鼓励、奖赏自己。强迫症患者常常会有求完美、100分的心态,所以也常不满足一点点的成就,总是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以致行为治疗无法成功。目标是延迟15分钟以上,只要不断地练习,将会大大地减低强迫症的强度。一般而言,越多的练习,就会越顺手。不久之后就可以延迟20分钟或30分钟以上了。

(二) 只要做就有收获

转移注意力来做其它的事是很重要的。不要期待这些想法或感觉可以马上走开。不要做强迫症要你做的事,你要坚持做自己选择的活动,如此强迫性冲动会因为你的延迟而减弱甚至消失。即使冲动很难改变,你还是会发现可以稍微控制你反应的动作。

运用「全心的察觉」与当个「旁观者」将会让你更有力量。此步骤的长期目标就是不要对强迫症反应。立即的目标就是反应前要稍微延迟。你学习不要让强迫思考来决定你该如何做。

有时强迫性冲动太强烈了,以致你无法不做强迫性行为。不过假如你不断地演练这四个步骤,将可以预期改变脑部的生化。时常提醒自己:「不是我觉得手脏要洗手,而是强迫症在影响我。这次强迫症赢了,下次我会撑得更久再反应!」如此演练,即使最后做了强迫行为,也包含了行为治疗的元素。很重要的是:再确认强迫行为是一种强迫症,这是一种行为治疗,总比光做强迫行为而不想得好。

给对抗强迫性检查的朋友一个秘诀:假如你的困难是检查门锁,请试着专心、全心全意锁门。察觉内心兴起的锁门的冲动,然后仔细、缓慢的锁门,让这个动作深深的记在心中,例如:「这个门现在已经锁上了,我看见门已经锁上了!」你得到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门已经锁上了,所以当强迫性冲动要你去检查门锁时,你可以马上「再确认」也就是:那是强迫性想法,那是强迫症!你可以「再归因」也就是:那不是我,那只是我的脑部在作怪!你可以转移注意力做其它的事情,并且心中确认自己已经小心地锁上门了。

(三) 纪录行为治疗

将成功的转移注意力的行为记录下来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你可以回溯去看何种行为对于你转移注意力最有帮助。当列出来的项目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可以帮助你建立信心。记录可以帮助你在强迫症状严重时"换档",并且训练自己记得过去曾做些什么。当成功的经验越多时,自己就越受到鼓励。

只记录成功的经验,而不纪录失败的经验。你必须学习自己支持自己,给自己一些鼓励,这对自信心的增强有很大的帮助。

步骤四:再评价

前三个步骤是利用既有强迫症的知识,来帮助自己厘清强迫症是一个身体的疾病,也就是脑部生化的不平衡,而不去接受强迫思考的驱迫,同时转移注意力在有建设性的行为上。「再确认」与「再归因」是连在一块儿的,接着而来的就是「转移注意力」的步骤。这三个步骤的总体力量,大过个别步骤力量的总和。「再确认」与「再归因」的过程可强化「转移注意力」。在行为治疗之前,你开始「再评价」那些强迫性想法与冲动。等到前三个步骤经过适当的训练之后,就可以及时地将强迫性想法与冲动的价值降低。

我们利用十八世纪的哲学家亚当史密斯发展出来的观念:部分的观察者,来帮助你更清楚的了解四个步骤的执行。史密斯描述:部分观察者是我们内在的一部分,正如心中的另一位观察者,这个人了解我们的感觉、状态。当我们想要努力地强化这个部分观察者时,我们可以随时叫他出来观察自己的行为。换言之,我们可以用旁观者的角色来见证我们的行为与感受。正如史密斯描述的:「我们是自己行为的观察者。」

强迫症的患者必须努力地处置强迫症状。你必须努力的维持旁观者的角色,如此可以让你有能力去抵抗病态的冲动直到消失为止。你必须了解强迫症状是无意义的,是来自脑部错误的讯息,所以你必须转移注意力、换档。你必须集中所有的心力,永远记得:「这不是我,这是我的强迫症在搞鬼!」虽然一时无法改变感觉,但是却可以改变行为。靠着改变行为,你会发现感觉也会随之改变。

再评价的终极目标是贬抑强迫症状的价值,不随着它起舞。

有两个重点:

第一、有心理准备: 就是了解强迫症的感觉将要来,并且准备承受它,不要惊吓。

第二、接受它: 当有强迫症状时,不要浪费力气自责。你清楚症状来自何处,你知道如何应付它。不管强迫症状的内容是甚么,不管那是暴力或性,你知道这些症状会在一天当中发生几百次。你不必每次都响应,好像那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新想法。拒绝让它冲击你,拒绝让它打败你。靠着对强迫想法做心理准备,你可以马上确认出它且做再归因的工作。你同时可以做再评价的工作。当强迫症发生时,你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

你将知道:「那是我可笑的强迫想法,那是没有意义的,那只是我的脑部的障碍,不必注意它。你可以学习跳到下一个动作,不必停留在这个思维上。」下一步就是"接受"强迫症已经发生的结果,千万不要责怪自己意志力不坚,其实这都是脑部的不平衡所致,跟你无关。避免所有负面的、批评的想法,例如:「有这种强迫想法的人,是多糟糕,…」

有强迫症的人必须锻炼自己的心志,不要依照强迫性感觉思考去做。我们必须知道这些感受是一种误导。用一种逐渐但是温和的方式来改变对强迫症状的反应,并且试图与之对抗。我们从中学习到即使持续、强迫性的感受,都只是暂时的,只要不随之起舞它终将消失。当然我们也记得当我们对强迫症投降时,它会越来越强烈以致淹没我们。我们必须学习体认这些强迫性冲动来自何处,并且试着对抗它。在执行四个步骤的过程当中,我们奠定自我掌控的基础。经由对抗强迫症,我们增加了自信心,与经验了自由的感受。我们增强了做决定的能力。也经由肯定的坚持,改变脑部的生化,进而获得真正的自由!

强迫症的预防

生活中,有些人的生活被一些想法和行为所操控,比如反复想同一个问题,或者重复做同一件事。尽管他们明知这些想法和行为没有必要,却无法停止。当这些想法和行为影响到一个人的正常生活时,他就可能罹患一种严重但可以治疗的疾病,精神医学家称之为强迫症,或强迫性神经症,英文缩写为OCD。

患有强迫症的患者常为那些持续的、重复的想法或强迫动作感到烦恼,并引起毫无根据的、过分的、不必要的焦虑或恐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不断产生怀疑,经常需要询问别人,获得他人的证实。因此,强迫症的特征是:患者明知这些强迫想法和仪式行为没有必要,但不管怎样都要去完成。

强迫症的预防:

从小注意个性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不要给予过多,过于刻板的要求,对于预防强迫症的发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父母本人有个性不良者更应注意。

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点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

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有强迫思维时不要对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带着“不安”去做应该做的事。 有强迫动作时,要理解这是违背自然的过度反应形式,要逐步减少这类动作反应直到和正常人一样。坚持练习,必然有益。

注意心理卫生,努力学习对付各种压力的积极方法和技巧,增强自信,不回避困难,培养敢于承受艰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质,是预防的关健。

症状与表现:

强迫症是指病人主观体验到源于自我的某些观念和意向的出现是不必要的,或其重复出现是不恰当的,但又难以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加以抵制,从而引起强烈的紧张不安和严重的内心冲突,伴随的某些重复动作和行为往往是患者为了减轻其内心紧张不安,屈从于令人不快的思想和意向或进行对抗而呈现出的继发现象。临床表现主要是在思维、情绪、意向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出强迫症状。

(1)强迫观念:明知某些想法和表现,如强迫疑虑、强迫对立观念和穷思竭虑的出现是不恰当和不必要的,却引起紧张不安和痛苦,又无法摆脱。

(2)强迫情绪:出现某些难以控制的不必要的担心,如担心自己丧失自制会做出违法、不道德行为或精神失常等。

(3)强迫意向:感到内心有某种强烈的内在驱使力或立即行动的冲动感,但从不表现为行为,却使患者深感紧张、担心和痛苦。

(4)强迫动作:患者屈从或对抗强迫观念而表现出来的重复进行的动作或仪式行为。

咨询要点:

(1)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强迫症与一定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具有强迫症的人,在性格上往往表现出谨小慎微、墨守成规、缺乏自信心、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办事认真、喜欢过多过细地思考问题、缺乏随和性、过于追求完美,或者主观任性、急躁、好强、自制力较弱、并常伴有不安全感、不确定感、不适感、不完善感等。强迫症的产生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因素的作用及剧烈的情绪体验的影响往往是此病发生的直接原因。

(2)理性疗法。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自己症状中的非理性观念,认识到症状的幼稚性、不合理性,并且对每一种非理性观念都用一种相应的理性观念去克服他,通过认识增强理性,从而使症状减轻。

(3)行为疗法。指导病人采用意念的松弛训练、肌肉松弛技术结合系统脱敏,或用操作条件法治疗,以减轻焦虑或单一的症状。

(4)患者亲人或朋友要给予病人以关心爱护,既不苛求病人,也不姑息。不能长篇大论的讲道理和教训,不能追根究底,不能强求病人改变,而且有分寸地以适当的态度和行动合理地对待病人。

一、情感障碍的定义及特征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相应的内心体验。

情感活动与大脑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大脑皮层调节着情绪和情感的进行,控制着皮层下中枢的活动。包括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的机能。网状结构在情绪的构成中起着激活的作用,它所产生的唤醒是活跃情绪的必要条件,它能够降低或提高脑的积极性,加强或抑制对刺激的回答反应,人的情绪色彩和情绪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网状结构的状态。动物实验表明边缘系统含有最高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并对情感活动的调节有着重要作用。

巴甫洛夫学派认为,情感障碍的基础是皮质与皮质下部神经过程的紊乱,情感的改变与代谢障碍有关,特别是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障碍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倒错、表情倒错是由于其大脑皮质出现弥散性抑制,而引起情感调节方面障碍的结果;情感淡漠是大脑皮质及皮质下功能衰退的结果,或是大脑皮质及皮质下部的抑制。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癔症患者的情感脆弱、强制性哭笑及易激惹与大脑皮质活动的破坏或减弱相关。躁郁症中的抑郁发作可能是缺乏中枢儿茶酚胺,主要是缺乏去甲肾上腺素及活性减低所致;躁狂发作可能为儿茶酚胺过多,受体部位的去甲上肾腺素活性增强所致。

二、情感障碍的分类情感障碍通常分三大类:病理优势情感;情感诱发障碍;情感退化。

1.病理优势情感病理优势情感是指在病态的精神活动中居于显著优势地位的情感,这种情感与客观刺激的强度和性质不相关,与病人的内心体验有一定联系。

(1)病因情感高涨:常见于情感性障碍中的躁狂症;若情感增高的程度从轻度愉快、高兴到最高程度的极乐、狂喜,并带有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色彩,即销魂状态,可见于癫痛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欣快: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情绪低落或抑郁: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强迫症、更年期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焦虑、惊恐发作:可见于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广场恐怖症、病症、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恐怖:以恐怖性神经症为突出,也可见精神分裂症的早期。

(2)特征情感高涨:指病人的情感活动在长时间内持续增高,表现得欢欣喜悦、轻松愉快、自我感觉良好,显得忙碌、精力充沛,谈话时手舞足蹈,笑逐颜开,表情生动,联想丰富、话多、夸大、声调高昂,兴趣广泛,对什么都感到乐观,好像从无什么忧愁和烦恼。但病人此时易激惹,稍不如意即勃然大怒,或遇伤心事马上哭泣流泪,可在瞬间恢复如初。它往往与思维奔逸与活动增多同时出现,构成躁狂状态。

情感高涨增高的程度从轻度愉快、高兴到最高程度的极乐、狂喜或消魂状态,极乐状态下自觉良好,若逢大喜,并无思维奔逸或动作增多,可有轻度意识障碍。

情感高涨包括以下三种症状:

躁高涨。以持续的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症状,并伴有思维奔逸、自负夸大、动作增多、行为轻率、注意力涣散、性欲亢进等症状。其情感高涨具有感染力和共鸣性,与内心体验协调一致。此病有反复发作倾向,间歇期精神正常。

癫痛性精神病。此类患者可有情感高涨症状,情绪增高所表现的愉快感达到极乐消魂状态,自觉良好逢大喜,但内心体验与不符合周围环境,言语虽然增多,但不连贯,无感染力,有轻度意识障碍。既往患者长期有反复发作的癫痫病史。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此类患者往往有长期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史,在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时或使用之后,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及异常情绪,从恐惧到销魂状态。同时还常伴有丰富生动鲜明的幻觉,以及躯体和精神依赖症状。

欣快:通常指在脑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快乐心情,患者自觉良好、幸福、面部呆傻、愚蠢、幼稚,无丰富的内心体验,显得单调刻板,引不起正常人的共鸣。

情感低落或抑郁:指负性情绪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增高。它与情感高涨相反,患者心境抑郁、悲观厌世、整日杞人忧天、了无兴趣、自我评价过低,有度日如年之感,常自责、出现自杀念头和企图。情绪低落常伴有思维缓慢、言语及动作减少,意志下降,反应迟钝。这种心情与周围环境关系密切。其病症有以下两种:

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在器质性脑病中,如脑动脉硬化导致的精神障碍、肝性脑病等,欣快是情感障碍的一个常见症状,患者自觉良好、幸福,有浅薄的诙谐、戏谑行为,因为记忆智能受损,给人以愚蠢幼稚的感觉和呆傻,其精神症状往往具有可逆性,随原发疾病的好转而消失。

精神分裂症青春型: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器质性病理基础不明显,精神症状以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不协调为主要临床特征,表情做作,情绪欣快,动作幼稚,兴奋冲动,片断的幻觉和妄想。此类患者病程长,预后较差。

焦虑、惊恐发作:焦虑(anxiety)指在缺乏充分根据或明显客观因素的情况下,过分严重的估计自身状态或周围环境,担心自身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患者感到烦躁不安、紧张恐惧、忧心忡忡,以致搓手顿足、唉声叹气,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安。也可伴有心悸、出汗、四肢发冷及胃肠功能失调的症状。

其病状有以下几种:

双相情感性障碍抑郁相。以持续的情感低落、思维迟钝、活动减少及意志减退为本病主要特征。表现了无兴趣、愁眉苦脸、悲观厌世、自觉生不如死、精力减退,常自责自罪、消极自杀等,具有昼重夜轻的特点。患者对病态毫无自知力,症状不因环境的改变而好转。

更年期抑郁症。起病缓慢,先有更年期综合症的表现,全身不适、早醒、内分泌衰退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焦虑抑郁、紧张恐惧,但思维和运动抑制不明显。部分患者有自罪、疑病、虚无妄想及严重的消极行为。

反应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中,有一类在精神创伤下一个月左右,情绪低靡、沮丧、兴趣降低,内疚或抑郁,可伴有焦虑、紧张或激越情绪为其特点的反应性抑郁状态。患者的整个精神活动集中于创伤性体验,只要与精神因素有关的情景,均易引起患者的情绪反应,就算时过境迁,仍有“触景生情”之感。由于环境的改变症状常可好转。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精神分裂症残留期,因为心理因素、精神药物及内源性因素等,可出现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呆滞、衰弱、被动及企图自杀,感觉孤独、茫然,思想散漫、阻塞,常与一些空洞、虚无的观念纠缠,情感与思维、行为及环境不协调,不会因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善。

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抑制症状常在脑器质性或躯体疾病后发生,表现为焦虑性抑郁,无明显思维抑制,常有疑病念头,症状具有波动性,通常随躯体疾病的好转而消失。

惊恐发作:突然的、自发的、难以理解的惊恐体验、恐怖、焦虑,伴有呼吸困难、头晕、心悸、濒死感等躯体症状。

焦虑症。焦虑症分为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和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是指原因不明的突发性紧张、恐惧、濒临死亡,伴有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呼吸困难、胸痛、震颤等,发作时间较短,大多不超过60分钟,发作后正常。广泛性焦虑是指持续时间较长的,原因不明或对象不明和内容的恐惧、紧张,并伴有植物神经症状。

抑郁症。抑郁症常伴有焦虑或惊恐发作,但其焦虑和其严重的抑郁症状并存,以抑郁、自罪、悲观、绝望、兴趣低下、能力下降、消极为主,抗抑郁剂疗效不错。

强迫症。此病可伴有焦虑及惊恐发作,但是在强迫症状即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时,患者感到痛苦而焦虑、恐惧、紧张等,通常随强迫症状的好转而消失。

恐怖:病人遇到特定的境遇或某一事物时,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怖的心情。明知这种恐怖感是不正常的,却摆脱不了。恐怖的内容有:如怕脏、怕空旷的广场、怕见人、怕脸红、怕上学等。

恐怖症。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恐惧害怕的对象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常见者有动物、高处、广场、闭室和社会活动等,有回避行为,伴有植物神经症状。明知恐怖不合理,却反复呈现,控制困难。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在妄想、幻觉的支配下,可出现恐惧、害怕等,但对象不明确,无自知力。

2.情感诱发障碍情感诱发障碍是指情感始动功能失调,受到刺激时情感易于诱发或诱发困难。

(1)病因易激惹:患者的情绪容易激惹、愤怒、稍遇刺激勃然大怒,激怒,易与人发生冲突。常见于躁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神经症。

病理性激情:患者诱因不明显或在心境恶劣的背景上,突然发作,极强烈,为时短暂的暴怒情绪;并由此产生残暴的冲动行为而严重伤害他人,发作时常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事后可能出现遗忘。多见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障碍。

情感脆弱:指患者易伤感,因轻微的小事而哭泣或兴奋激动,不能自我克制。见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癔症、神经衰弱。

情绪不稳:指患者情绪极易变动,从一种情绪很快转变为另一种情绪。情绪不稳定、不持久,可无外界诱因,时而悲伤、时而快乐、时而自责或时而抱怨等,有时暴怒、吵闹、漫游或自杀,并无故打人骂人。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酒精中毒、人格障碍。

强制性哭笑:在没有外界诱因而突然爆发的、无法自行控制或带有强制的哭笑,患者表情愚蠢、奇特、内心体验缺乏。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情感迟钝:患者对平时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刺激表现较平淡,与之相应的内心体验也缺乏。多以细微的情感逐渐丧失为主。如不体贴亲属、不关心同志,不认真工作,表情不鲜明生动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期及痴早。

情感麻木:在长期情绪压抑状态下(如长期拘禁)或突然遇到紧急情况时相应的情感体验缺乏。表现既没有恐惧,也没有痛苦、麻木不仁。多见于反应性精神障碍、癔症。

(2)病状躁狂症。躁狂症患者由于情绪的不稳定,有明显的易激惹性,愤怒和敌意,患者可因小事或因要求未满足而勃然大怒,甚至伤人毁物,怒不可遏;但通常片断即逝,化怒为笑,若无其事,事后仍然欣然自得。

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高血压病初期可出现脑衰弱综合症,表现情绪不稳,因素不明显的情绪易激惹,但同时可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心跳加快、心前区不适以及睡眠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伴发的精神障碍可表现情绪不稳、急躁、激动、易激惹等,其激惹性并没有特异性,但往往具有代谢率增高的躯体症状及甲状腺肿大。

神经症:指精神活动能力降低、情绪波动与烦恼,体感不适增加,其易激惹性由于精神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所致,但有自知力。

病理性激情。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如癫病所致精神障碍可出现病理性心境恶劣,不明原因下突然出现情绪低沉,易激惹、焦躁、紧张、不安、恐惧,对周围种种都感不满,抱怨别人对自己不好。有时暴怒,极残忍的攻击他人。通常发作数日或数小时。

反应性精神障碍。由于突然和剧烈的精神刺激,而出现急性心因反应,在轻度意识障碍下,表现出动作杂乱而无目的性,冲动伤人行为,情绪紧张、恐惧,可以出现片断的幻觉及妄想。但持续时间较短,意识障碍的程度若有波动,临床表现也随着变化。

情感脆弱。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情感脆弱是早期脑动脉硬化最典型症状,患者表现控制情感的能力减弱,极易伤感及激惹,或无故地忧虑抑郁、苦闷或悔恨。疾病逐渐发展,在智能障碍明显的阶段,上述情感障碍也相应加重,明显地表现为情感脆弱、不稳、欣快或呆滞,或出现强制性哭笑。

癔症。癔症患者常因小事而表现哭笑、喊叫、吵闹等,情感转变迅速,具有暗示性。

神经衰弱。患者因兴奋性增高,易激动,常因小事情即可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易激惹、易伤感,常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而悲痛落泪,忧伤沮丧。还可出现易疲劳或衰竭,并伴有躯体和神经精神症状等。

情绪不稳。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期患者经常表现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有时出现焦虑、惊吓或恐惧,有时对周围漠不关心,兴趣减退,但通常均较肤浅,易变动。同时此类患者还具有脑器质病理基础和器质性躯体症状及体征。

酒精中毒。在急性酒中毒患者中,由于一次性饮酒过量,患者表现为一种特殊的兴奋状态,情绪易激惹和不稳定,言语增多,重复,有夸大成分,大声辱骂对平时不满意的事,有攻击行为;此时口齿含混,手唇震颤,走路不稳,面部潮红,心率增快。

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患者可出现严重的情感障碍,情感不稳定,易激惹,易增强或低落,有的对人情感肤浅,甚至冷酷无情。人格障碍通常早年开始,人格严重偏离正常、不协调;行为目的和动机不明确,行为大多受情感冲动的影响,对人格没有自知力,不能从过去的生活经验中吸取教训,矫正困难、预后不良。

强制性哭笑。脑功能硬化性精神障碍。此类患者早期多诱因不明显逐渐出现类神经衰弱的症状,同时伴有情绪不稳;随着疾病的发展,智能可能受损,情感症状加重,出现强制性哭笑。本病症状具有波动性,躯体检查有脑动脉硬化征兆,同时血胆固醇和血脂高于正常范围。

肝豆状核变性。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疾病,起病年龄多在儿童或少年,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早期即有明显的人格和情感改变及维体外系运动障碍。表现震颤、肌张直、“面具脸” 、强制性哭笑。体格检查有色膜素损害、肝损害和血清钢氧化酶活性降低。

麻痹性痴呆。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而引起的一类慢性脑膜炎,可出现神经系统、躯体和精神等方面的症状。在疾病的发展阶段情绪多不稳定,有的表现情感脆弱和强制性哭笑。精神分裂症。情感迟钝淡漠,情感反应不符合思维内容以及外界刺激,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同时患者还具有思维联想障碍。幻觉、妄想、意志减退和行为退缩。青壮年多发病,病程迁延,无脑器质性症状和体征。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情感障碍是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常见症状之一。部分患者可表现情感迟钝,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也可伴有智能减退和人格改变。这类患者可通过躯体和实验室检查以确诊相应的脑器质性疾病。

情感麻木。反应性精神障碍。患者遭受剧烈精神创伤后而出现急性心思反应,部分患者表现僵住不动,运动抑制,情感没有反应,呆若木鸡,甚至对痛觉刺激也没有反应。其病程一过,复发少。

癔症。有些癔症患者由于夸张与做作,表现闭目不动、呼之不醒、推之不动,似乎相应的情感体验缺乏,没有恐惧和痛苦感。但这类患者以往有癔症发作史,遇到刺激还会有类似发作。

3.情感退化患者的情感变得极幼稚或衰败称为情感退化。

(1)病因情感幼稚:是指患者的情感缺乏节制,极易流露出来,如同小孩一般表现。患者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而强烈,稍遇刺激则嚎陶大哭或暴跳如雷,而稍加安抚则破涕为笑。患者由于大脑皮质的控制能力减弱,其情感活动易受本能支配或直觉的影响,而缺乏克制和理解能力,且很容易流露出来。常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癔症、痴呆患者。

情感衰败:是指患者对各种事物逐渐丧失自己的内心体验,带着傻笑的面容或毫无表情,通常外界刺激很难引起情绪反应,对于重外界干扰可有些愤怒或回避反应。是整个精神活动衰退的一部分。常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型或痴呆患者。

(2)鉴别诊断①情感幼稚。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青春型患者,可出现情感幼稚表现,表情喜怒无常,忽哭忽笑,易受外界刺激干扰,时而冲动兴奋、打人毁物,时而乱跑,学鸡鸣狗叫,如同三岁儿童;同时具有思维零乱、破裂,行为愚蠢、奇特,有片断幻觉、妄想,也可有性欲亢进意向倒错,病程进展较快,人格逐渐衰退。

瘟症。这类患者本身性格就有强烈情感生和情感多变性,情感活跃、生动、肤浅、幼稚,情感反应容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部分癔症患者可表现童样痴呆症状,患者自称为儿童,其谈话声调。内容、表情、动作都和儿童一样,表现十分幼稚、顽皮。似乎好像痴呆状态,但患者实际上并无智能障碍。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脑部长期的器质性病变,可出现痴呆综合症,表现为全面的智能、记忆的衰退和人格改变,智力和记忆障碍是痴呆突出表现;人格改变主要表现在性情急躁易怒、多疑,伦理道德观念减退,行为愚蠢,情感淡漠,幼稚、欣快,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②情感衰败。

精神分裂症衰退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病程不断进展,精神症状日益加重,以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为主,表现性情孤僻、意志活动低下,情感淡漠以至衰败,整日傻笑,对任何刺激无动于衷,思维贫乏,丧失社会功能。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患者,由于智能减退、人格改变,表现社会功能衰退,孤僻、退缩、自语、傻笑,对外界刺激缺乏内心体验。此类患者有脑部器质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

从你反映的情况看,首先,你绝对没有精神方面的病,只是有些心理方面的问题,想清楚,知道怎么做就行了。你内心深处仍然是正常的,因为你还有着对快乐的渴望。然后你应该分析,是什么在阻碍着你不敢去获得它,或者假设你按正常的去做了,会出现什么令你担心的后果,而这个后果,就是你应该面对的根本问题。找到它,面对它,超越它。你说小时候怀疑自己得重病,然后又焦虑一个问题。其实就是从这开始的吧。先说得病,我很理解你,小孩有这个心理其实很正常的。当人在书上看到什么病的症状的时候是不是愿意往自己身上套呢?我上高中学习压力大也有过这样的心理,去医院检查了好多回一切正常。后来毕业了就好了,我妹妹也是这样。你如果害怕担心还不如到医院检察下,没有的话是个心理安慰,万一有了要坚强面对,总比你天天担心,没有个结果强。再说你的那一个问题,我不知道是什么,但是能看出来你很在乎它,担心它。这就是对未来的恐惧。这种心态其实不对,我们在是生活,当下好好生活是关键。你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和人的交流,什么事只是自己乱想,让自己感觉孤独无依。想想看,你还有父母啊,全世界都抛弃你的时候,父母也会坚定的维护你。你还有同学和朋友们,你不是一个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39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