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价值目的是什么?

情感的价值目的是什么?,第1张

人的主观意识都是人类主体(个人、集体或社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其客观目的在于:认识世界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并掌握各种事物运动与变化的客观规律,便于指导人类主体的实践活动,以减少实践活动的无效性和盲目性,提高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和目的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类主体的本质力量(对于个人来说,就是提高个人的劳动能力;对于集体来说,就是提高集体生产力;对于社会来说,就是提高社会生产力)。

情感是事物的价值关系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意识,其价值目的在于:认识世界各种事物之间在价值特性方面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并掌握各种事物之间价值关系的运动与变化的客观规律,便于指导人类主体的实践活动,以减少实践活动的无效性和盲目性,提高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和目的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类主体的本质力量。具体而言,情感的客观目的在于:引导人类主体按照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正确地了解和识别事物的价值特征,树立正确的目标追求,合理地配置有限的价值资源,对于不同的事物采取不同的选择倾向、原则立场和行为取向,以实现最大的价值增长率。

  在评价过程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摘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问题是当前教育教学和评价改革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中笔者将案例的形式阐述自己在生物课中是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以及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及自己的反思和体会。

  关键字 评价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都明确阐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教学与评价建议。生物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也提出了很多目标。之前也有很多教师提出了自己看法,进行了尝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在教学中需要花大力气才能做好。达到目标的要求决不能依靠讲解或讲授的办法,说教的办法应坚决摒弃。笔者在教学中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放在评价中进行的。下面具体谈一下。

  一、理论依据

  美国教育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不是具有单一的智能,而是有多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智能和个人内在智能共八种。而且各种智能具有等同的重要性,却又不是独立的。

  这一理论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对学生情感、心理、责任、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综合能力……等等多方面的评价,这样才能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潜力和他们的终身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了生物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生物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应注意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同时,还应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

  二、具体实施的案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通过设置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从而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陶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在开学时就通过问卷调查和与学生家长交流等途径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取向,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再了解一下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到一个学期结束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考察。下面是我为了实现“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这一目标,进行尝试、探索的案例:

  案例1、为了实现“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目标,我在血管这一节的课堂练习中设立了如下的几个选择题:

  (1)动脉粥样硬化症是由于脂类物质过分地堆积在动脉血管壁上而引起的,为防止此病的发生,我们青少年应 ( C )

  A.多吃动物脂肪 B.多吃麦当劳 C.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D.少吃菜

  (2)为防止中老年时得动脉粥样硬化症及青少年肥胖症等疾病的发生,青少年应( D )

  A. 学抽烟 B.学喝酒 C.多食可乐等饮料 D.每天饮一定量的白开水

  (3)青少年在下列活动过程中,脉搏次数会增加,人消耗的能量也会增加。( A )

  A. 看恐怖、言情影视节目B.听音乐C.听古典音乐D.听流行音乐

  (4)某同学被老师严肃批评后,他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D )

  A. 血压升高B.心率加快C.脸通红D.脉搏次数减少

  学生完成这些练习后,对自己的饮食习惯会有反思并改正,通过班会课的调查发现:

  喜欢吃麦当劳、肯得鸡以及路边的油炸食品的同学明显减少了,从而教室的卫生状况也有了好转。从学校小卖部了解到来买可乐等饮料的同学少了;从门卫处了解到自己带开水的多了。

  案例2、为了实现“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这一目标,我在人体的神经调节这一节的课堂练习中设立了以下几个判断题:

  (1)人多看暴力影视会增加暴力倾向。这里的暴力影视属于刺激,产生的好斗行为属于反应。( 对 )

  (2)人看了色情影视,会增加性幻想,以至影响正常工作和休息。( 对 )

  (3)动物不会对暴力和色情小说产生反应。( 对 )

  (4)古人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这里的“视”和“听”的对象属于刺激物。( 对 )

  (5)古人云:“非礼勿动,非礼勿说”,这里的“说”和“动”属于反应。( 对 )

  学完这一节课后,几个原来喜欢把色情、暴力的书籍和光盘带到学校的同学都自觉的把那些不健康的书籍和光盘等物毁掉了。我觉得很奇怪:不再有同学来报告某某同学带不健康的物品来学校了。通过家长会了解到:几个原来喜欢在家偷偷看**录象的同学现在不看了,而是看一些教育频道的科教片,家长很高兴,我心里也喜滋滋的。

  案例3、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与人和睦相处的习惯,我在教人体的支持与运动一课时,设立了以下几个判断题:

  (1)我们微笑时全身肌肉都放松,我们对人对己都应多微笑。(对 )

  (2)在同样压力条件下学习,多微笑的人血液里的肾上腺激素不会升高到使人难受的程度。(对 )

  (3)我们对老师、家长、同学多微笑,可以减缓他们的压力,是我们表示爱心的重要方法。( 对 )

  (4)经常微笑的人会减缓衰老。( 对 )

  (5)提倡“微笑运动”有其生物学上的科学依据,它的原理是增加面部肌肉血液循环,并且带动全身肌肉放松,使人的身心处于愉快状态。(对 )

  (6)多回忆过去被老师家长表扬的“情景”有利于自己的“身心放松”,对健康和学习进步有利。这里具有条件反射的原理,过去好的“情景”的形象是内部的刺激,“身心放松”是反应。( 对 )

  (7)当我们自己的身心健康,我们应记住他人对我们的帮助,对他们常怀感恩之心。为了同样的目的,我们应忘了他人对不住及损害我们的地方。当然这里的“他人”是指同事、朋友和师长。( 对 )

  (8)遇到师长的批评时,如果我们拒不接受,会促使批评者神经系统更加紧张,血液中肾上腺激素的浓度更加升高,导致他们作出更严厉的批评。( 对 )

  自从这节课以后,很多同学看到老师都微笑着主动打招呼,与同学之间也能和睦相处,平时要与老师顶嘴的几个同学慢慢也改掉了这个习惯,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能虚心接受。

  案例4、为了要学生孝敬父母,我在教动物的行为一课时,在课堂练习中设立了一个思考题:

  某人的母亲不懂医学知识,随便吃药,使自己的孩子出生后没有吮吸能力及其他异常,那么想一想,为什么我们都很正常呢?

  学生的答案很多,但有一点,学生都认为是他们的母亲为了自己很注意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了自己是个正常人。

  我就借这个机会想学生灌输要热爱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课后据家长反映:最近孩子在家比较爱做家务活,回家和出门都和家长打招呼了。

  三、反思与体会

  通过在评价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同时还解决了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比较困难这一难题。在这个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我觉得比较困难的是如何设置课堂上用来评价学生的题目。这一问题需要大家一起研究、设置。

  在此过程中我对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了新的理解。它与人们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惯常理解不同,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它们被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涵。其中,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作为一个比较宽泛和抽象的概念,它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以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当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各个老师也有自己的方法,希望我的尝试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参考,也欢迎大家和我一起讨论、提高。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

  2.赵德成、李灵: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生评价改革[J],中小学管理,2003,(6)

  3.何复梅《生物教学评价初探》,生物学通报 20002

  4.陈玉琨等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5.汪忠等:《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在心理学的理论中,情感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情感目标被分解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分别被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涵

情感

,

是个体以实际行动追求真实、美好目标时的种种内心体验

主要指一个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也就是他对什么感兴趣,表

现出好奇、兴奋、满意等情绪;对什么不感兴趣,表现出讨厌、不高兴等情绪

情感影响态度,态度引发相应情感。通常情况下,如果将某特定对象与某种感觉形成稳定联结后,就会形

成对该事物相对稳定的态度。

态度是对某特定对象所持有的评价总和与内在稳定的反应倾向。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

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向三因素构成,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

244~255

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对具体事物的具体态度肯定会隐含有相应的情感体验,这种情

感体验往往是对态度对象的一种具体的内心体验。在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个体逐渐形成对社会生活的总体

性评价,

并经过一系列的判断与感受,

表现出前后一致的倾向。

只是具体情感会影响到对某事物具体态度的形成,

态度一经形成,又会决定对该事物相应的情感体验和即将采取的行为举措。情感注重的是将外界刺激与个体需要

相权衡,从而产生一种个体内心的主观体验,态度则侧重于对外界刺激形成总体评价与稳定的反应倾向。这种反

应倾向的形成,既有经验因素也有情感因素,成为个体内在的心理准备状态。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从以上的解析可以知道价值观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取决于自己本身对这个事物的认知;

所以爱情价值观是什么,爱情价值观就是每个个体对爱情的认知是什么,每个人对爱情的认知可能不相同,一般的爱情观相似的人更能走到一起。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总是伴随着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过程发生和发展,同时又反作用于人的认识过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对现实中的对象和现象,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有的现象使人愉快,有的现象使人痛苦,有的现象使人赞赏,有的现象使人愤怒,还有的现象会使人兴奋、烦恼、忧愁、恐惧等。所有这些愉快、痛苦、赞赏、愤怒、兴奋、烦闷、忧愁、恐惧等,都是人的情感体验的不同形态,都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态度。它们都是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同时,反过来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根本看法

以上是由百度查找的

接下来 我想说的是 人们经常会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之间犹豫不决 因为他们没有能争取的掌握

首先 价值观 是随外物的改变而改变的 通常自身所处的环境和社会是最能决定其价值的取向

我们说一个人的价值观 看上去好像是以人的主观层面去看 但实质上确实其本身从出生起 便跟随外界一步步形成的 列 老人的价值观就与现在年轻人的价值观不同 我们说是年龄的差距 代沟

不如说成价值观取向不同更好

然后 再说情感态度 这便是有人的主观能控制的了 因为对于一件事物我们有不同的看法

那句 什么一万人眼里有一万个哈姆雷特? 我们由于客观事实 而产生于内心的主观意识

造成看法的不同 而这里 我想说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则 我们的情感态度则大多属于我们了吧…………

最后以上是我的自己看法 借鉴了一点其它的意见 不同意或不完善 我也不能确定 毕竟我的看法很有限 通常只有无限的思想才能包含有限的内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47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