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躯体自我、情绪自我、表征性自我

我是谁--躯体自我、情绪自我、表征性自我,第1张

全文引自《Attachment in Psychotherapy》David JWallin 巴彤 李斌彬 施以德 杨希洁 译

自我的多元维度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由身体本身、大脑和心理互动产生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参照点被称为自我。这是人类体验生命的那个部分,也塑造着生命,既是潜意识的也是意识的。自我也可以按照一组或多或少的、持续性的模式来描述,这特定的模式组群决定了我们对这些体验特有的反应特质。自我在当下的特质是依据我们过去的历史和现在的情境变化的。当然,在这方面通常是最有影响力的历史,即依恋关系的历史形成了自我。

依恋关系的影响留存在躯体、情绪表征世界中,各个领域相互连接甚至互相重叠,塑造着每一个领域内自我对于体验的姿态。自我的这些领域或维度彼此连接并互相影响,以至于将它们彼此区分会十分困难:躯体感觉是情绪一个组成部分,情绪形成了表征,表征又相应地影响到之后出现的感觉、情绪及表征。

依恋历史的独特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我的不同维度,以及自我可以被自由获取和整合的程度。在什么程度上可以体验自己的躯体感觉感受自己的情绪思考自己的想法取决于能够多大程度上有效整合这些领域。

躯体自我

最初和最重要的自我是躯体自我(ego)。婴儿最初的体验当然会被记录并表现在身体上:比如吃饱后让人满意的充实感、在妈妈的臂弯中沉入睡梦前那安适的困意等。“核心自我”源自幼儿早期对于自我的不变因素的体验,这些因素的核心是幼儿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的边界。神经生物学家也认为“身体构造和运作的显著恒定性”是稳定感的来源,是自我体验中非常关键的部分。

后续研究发现,与依恋对象保持亲近能帮助婴儿调控身体的内部功能,而且还证明了依恋关系的性质,安全或不安全,会影响婴儿如何用发展中的生理机能去塑造身体自我对体验的反应,比如,由敏感反应的母亲养育的安全性婴儿,对生理应激的激活反应阈值比较高。

因此,自我的最初感受源自于躯体体验,这些体验的性质主要由早期依恋关系的品质决定。这些体验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和几年中塑造着自我,而且通常有持续的影响。这些躯体体验可以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地落实、提示并丰富自我。反过来说,躯体体验也可以被否认、被解离、被扭曲,即为了达成不同的心理目的,身体本身受到剥削或攻击。身体的体验是构成自我的基础,这种体验是在关系的情境中成形的。

情绪自我

或是痛苦,或是欢愉,或是介于两者间的种种,这些感受,均是滋长心灵的基石。

将“感到安全”等同于“亲近”,并将此定义为依恋的目的时,明确点出了情绪在依恋中的核心地位。确实,安全的感受是最基本的,它甚至比“亲近”更为基本,因为婴儿可能在身体上靠近依恋对象,但感受不到安全。即使过了婴儿期,我们如何清晰地感受,对于我们感觉到“自己是谁”仍然非常重要。

生命早期,情感不仅是交流的首要媒介,而且是交流的首要主题。自我的核心倚赖于情感调节的模式。

情绪反应对于发展自我感非常重要,原因有三个:首先,情绪是个体的直觉判断,或是个体对他自身的机体状态,或是对自己身处其中的一连串环境条件的直觉判断。

其次,从此情绪的词源(源自拉丁语,motore,指运动)看,情绪会驱使行动,有的时候会触发各种先天的行为系统开始运作,包括依恋系统。情绪判断具有生存价值,因为它们有助于达成即时判断,比如决定是战斗还是逃跑。经由进化的内置设计,特定的情绪会自动引起特定的行为取向:生气引发对抗或抑制,害怕引发战斗或身体麻痹,无助引发崩溃,等等。

最后,情绪总是联系着身体。身体感觉是情绪的最初表现形式,而且情绪通常是通过身体来表达的。当我们感受情绪时,我们也在感觉(或想象)自己身体里发生的变化,。其实,我们的身体逃离危险,并非是因为我们害怕,相反地,我们害怕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在逃跑。源于身体的各种情绪,弥漫于身体之中,而且常常控制着我们的主观体验。当感觉强烈的时候,情绪通常会击败或排斥合理性的分析和决策。

总而言之,情绪是我们源自内脏的、对我们所面对的体验是好还是坏进行判断的过程,正是根据这些判断,我们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决定下一步如何行动。宽泛一些说,我们可以把情绪看成是一个内部评价系统,它能够在我们整个生命过程中,对我们的体验赋予意义,让我们对下一步的行动作出选择。

有学者提出,情绪调节是自我发展的基础,依恋关系是首要的心理环境。在依恋关系中,我们学会调节自己的情感,即获取、调整和使用自己的情绪。从根本上,概括了我们最初依恋特征的关系模式,是我们之后用于情感调节的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对体验具有自己独特反应的性质,也就是说,决定了自我的性质。允许情绪被感受、被调整、被交流、被理解,通常是有效调节情绪的核心。

表征性自我

大脑里有一个模型的设想,是指这个模型等同于一个玩具,又是一种工具,它是一个模仿的世界,让我们可以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操控,从而找到如何操控真实世界的方法,这个真实世界是它应当能够表征的。

拥有一个能绘制出真实世界地图的表征世界是进化的需要:为了有效地运作,我们从前需要(而且现在仍然需要)了解有关世界和自己的知识,而这知识一定是便于携带的。我们从对过去体验的记忆中取得这些知识,利用这些知识来对现在和未来的体验作出预测,因此形成内部工作模型。可是,正如人们所说的,地图不是领土。

我们依恋关系的工作模型是有选择性的,或多或少是对生活中关系体验的表征性取样,它们是由“已经被概括的互动的表征”所组成。在我们一生中,他们持续地为我们的体验提供根本的方向或反应的品质。

假如我们的早期关系是安全的话,其结果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给予反应的能力,也就是去思考、去感觉、去感受,以及去行动,并且具开放性与灵活性。这样,我们便能根据新的体验修改旧有的表征。这种具有可塑性的表征,可以和我们的感受一起,用来指导我们适应性地作出意识层面的选择。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形成的关系中留有回避、矛盾或混乱的印记,那么与这种可变的表征相关的我们“反应灵活性”的能力将会受损。

尤为重要的是,早期的依恋在多大程度上给我们提供了或没有提供安全基地的关系体验,由此而来,就在多大程度上为被内化的安全基地的心理表征提供了基础。时不时地,通过与强化安全的依恋对象象征性地联系,这个内在的表征能够让我们恢复情绪上的平衡,而并不需要向他们寻求真实的亲近。当我们能够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转向这个可靠的内部对象,我们便会获得某种程度的心理复原力,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信心,用于探索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当我们缺乏内化的安全基地时,这种心理复原力便会缺失或减少。

正如客体关系理论所阐明的,发展出有效的心理表征需要两个基本的过程:分化与整合。分化创造了心理的界限,尤其是自我与他人之间、内在世界与外部现实之间。一个分化良好的自我表征让我们自主地运作,而不会感到自己是被他人对我们的感受所定义的。从有问题的角度来看,缺乏内在与外在、心理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分化能力,恰恰是很多不安全依恋者受损的心理等同模式的标志。整合涉及到综合与联接,对自己和对他人整合了的表征能让我们把情感上的矛盾体验放在一起,例如,我们能在对某人生气的时候仍然爱他。整合促进平衡,和对体验的细微差异及复杂性的觉知。没有整合的表征,我们很容易以极端和简单的词语来体验自己和他人:不是所有都好,就是所有都坏;不是英雄,就是坏蛋。

正如情绪自我是植根于身体体验一样,表征性自我基本上是奠基于情绪体验,且往往具有反应激烈的特点。依恋的体验或其瓦解,容易唤起最强烈的感受。因此,我们对自己、他人和关系的表征不仅仅含有强大的情绪部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实际上是由支撑他们的情绪所主导,并且处于觉知之外。

很大程度上,是内在表征中潜意识的情绪维度使它们抗拒改变。例如,如果我们从形成的互动中学习到接近他人是有风险的,防御就会被设立起来,使我们觉察不到自己有亲密的需求;我们就不会有动机去争取亲密,否则在成功之后,旧有的依恋回避模型便会被更新为更安全的模型。同样地,因为情绪涉及对他人和自己的身体信号,所以当我们预感主动示好会被拒绝,就会产生恐惧或愤怒的感受,其潜意识的身体表达就会激起别人的拒绝,而这结果正是工作模型引导我们去预期的。工作模型,特别是不安全的工作模型,有倾向于自圆其说的特征。在前语言期的早期依恋关系环境中形成的这些内在表征,不可避免地对发展中的自我的本质施加了强大的并且主要是潜意识的影响。

至关重要的是,要察觉到这种表征存在于多元的、相互作用的领域。内部工作模型对体验的记录或编码,不仅仅是通过可视的形象或可以言说的信念,即象征的方式,还会记录或编码成为“规则”,以决定我们是否能够去注意到自己的想法、感受、欲望和记忆。一些在依恋领域之外的研究创伤的人员和神经科学家都曾经讨论到,躯体的和情绪的记忆会以身体感觉和情感反应的形式对体验进行编码。

了解这些身体的、情绪的、活现的以及象征的不同表征形式,把那些曾经栖身于暗处、无影无痕的过去的表征带到明处,就能给我们带来更多自由,让我们在当下自由地去感受、思考和行动。只有当我们的体验的表征能被觉知所阐明,我们才能质疑他们。如果理解不到觉知会令这件事成为可能的话,我们的脆弱就在任何特定的时刻,尤其是当情绪的潮水汹涌澎湃的时候,我们会对任何所想到的或感受到的都信以为真。在这种无法反思的心理状态中,我们便简单地嵌入或浸没在主观的体验里,我们因此无法看到更广阔的视野,无法理解心理体验在本质上是表征性的,因而就会继续成为现实的囚徒。

我们经常说在感情中,要有自我,独立的、清晰的、稳定的自我,但是到底要怎么做呢?

其实落实到情感关系中,就是相信自己的感觉,尊重自己的想法。

如果对方的做法让你很不舒服,相信自己就是感觉没有被尊重,对方侵犯了你的边界。

不要试图去给对方找各种理由来说服自己接受,也不用担心如果自己表达不满对方会怎么看你。

真正稳定的关系,不会因为你说了自己想说的,做了自己想做的,而破裂。

如果因此分开了,也恰恰是因为不适合而已。

我们之所以是我们自己,就是因为有独特的性格、爱恨、偏好、情绪、感受、行为处事的方式,等等。如果没有这些,怎么能从芸芸众生中区分出来一个个具体鲜活特质的人呢?

不管你是怎样的,做你自己就好。不用完美,只要真实。

如果你不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喜欢也不说,只想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会带来什么结果呢?

对方从来没有了解过真实的你,你是戴着面具在和他交往的,他喜欢的是你的面具,而不是面具下真实的你。

久而久之,你们之间缺少真实的链接,你会感觉累,不被看见。

如果遇到的是不懂得承担责任,永远认为自己是对的人,那么你自己的边界会不断被侵占,最后只剩下非常狭小的生存空间,退无可退。

单身恋爱时,结婚不是最终目的,结婚也并不意味着关系就此进入保险箱,再也不会发生变化了。恋爱是双方互相了解,互相磨合的过程。问题暴露的越多,婚后后悔的概率会更小一些。

恋爱需要考察很多方面是否匹配,人品,性格,原生家庭,经济能力,性和谐与否,对婚后生活的详细规划,等等。

不论男女,仓促进入一段婚姻都是悲剧的开始。婚姻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献礼,或者以此来表明信任和忠诚,它是相互的承诺,前提是相互的尊重和了解。

两性关系很多时候就是一场博弈,太弱的人捍卫不了自己的权益。

希望女孩们能多一些锋芒和自信,可以吸引来真正懂得欣赏的人。

Genos ei课程帮助人们自我认知、他人认知、真诚、自我管理、情感推理、积极影响这六大能力,从而全面提升EI能力。而六大能力中最基础也是最难掌握的一项,就是自我情感认知。

所谓自我情感认知能力就是指感知和理解自身情绪的技能,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三个问题:

工作中,你是否能够同步察觉和感知自己的情绪变化?你是否能找出你的感觉,心情和情绪产生的原因?你是否能够意识到感觉,心情和情绪对你的思想,决定和行为的影响?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具有非常强的自我情感认知能力。

具备自我情感认知能力的领导者,将有能力让自己的心情、感受和情绪与工作更为协调一致,更能在表现、行为和决策上影响他人。而不具备情感认知能力的领导者,与自己的情绪是脱节的,当你无法感知到自己的情绪变化,那么一切的情绪管理、情感智能运用都是空中楼阁。

对于情感认知能力,很多领导者会存在一个误区:他们认为情感认知是人的本能无需刻意学习和练习。原话是这样的:“笑话,我又不是小孩子了,怎么可能连自己的情绪都管不好”?“我生不生气自己还不知道吗?”

这话看似有道理,但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能找出很多人为情绪所裹挟的案例:八达岭长城女子在虎区负气下车害人害己、武汉火车站老实巴交的农民工被愤怒主宰行为犯下血案;在足球界,曾经的法国队中场大脑齐达内一向以冷静睿智著称,却在世界杯决赛赛场被马特拉齐激怒,一脑袋将法国人世界杯之梦顶的烟消云散,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案例,案例中的人没有管理好情绪,反而被情绪所奴役、操纵,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经历,我们有没有因为被情绪裹挟做出令自己追悔莫及的事情呢?

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情况?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前面的复盘文中提到过的内容:我们通常所知的情绪其实分为三个部分:emotion、feeling、mood,分别对应着人体内情绪的生理反应、概括的词汇和一段时间内情绪能量的聚集。这三者内部是存在着逻辑关系的,emotion是一种客观的生理状态,是发生在我们身体内部的反应,一天可以出现若干次,我们没有办法对这些琐碎的、细微的emotion命名,将其概括为若干的feeling,而若干feeling的聚集就成为了我们的心情mood。

emotion,也就是情绪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油然而生,它是我们的身体对周遭事物的自然反应,由情绪脑而非意识脑控制,是在大脑控制力背后溜达出来的东西,防不胜防。第二个:情绪是以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判断)为主做出的补偿性的心理反应,是一个个性极强、下意识出现、相当主观的心理现象,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控制情绪相当艰难,因为其发生机制完全不受控制。而由于生活工作节奏过快和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和自己的身体感受连接并不紧密,不一定能够随时感知到feeling的存在,而当我们能够意识到的时候,feeling已经聚集成了mood。

这就是三个层次之间的演进关系,感受没有好坏,也没有好坏,但感受能量的聚集体mood,也就是心情却能够影响我们的状态、行为表现和工作绩效,上面案例中的人们,本质上是被mood所主宰的。mood不是一下子就出现的,它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身体会通过feeling为我们示警,但都被我们所忽视,等到mood形成的时候,我们就难免要受其影响了。这就好像电视剧中的癌症一样,在初期的时候会有种种不良反应,而如果无视这些反应的存在,等到最后爆发的时候已经到了晚期,无法治疗了。

治疗癌症的关键是及早动手不要给其恶化的机会,情绪管理上也是如此。我们之所以要修炼EI,并提升自我情感认知能力,就是为了能够随时觉察出自己的情绪变化,避免情绪、感受聚集成心情。心情就好像燃烧起来的烈火,情绪则是让火势蔓延的柴,当火势已成的时候扑灭它是很费力气的,但在火势还小的时候拿走柴,则要简单很多,那么反过来,如果坏心情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状态,而我们自己对此一无所知,还任由情绪肆意流淌,那无异于抱薪救火,蔓延的火势足以烧毁一切。

对于领导者而言,自我情感认知的能力尤为重要,情绪和心情虽然不一定能直接左右我们的决策,但可能会扰乱我们的心绪造成误传信息、破坏威信,给下属留下前后不一、动荡不安、不可依靠的现象。很多自我情感认知能力弱的领导者还常常陷入自己不良情绪的折磨中,在真正的威胁到来之前意志上就已经溃不成军。三国时曹操评价袁绍色厉内荏,就是此意,正因为如此,荀彧郭嘉等谋臣认定袁绍非明主,投入曹操麾下。

自我情感认知能力薄弱引起的恶果不仅于此,对领导力更具破坏性的是由此引发的迁怒行为,无论是归咎与人还是乱发脾气,这一系列行为肯能会彻底摧毁领导者为了建立影响力所付出的全部努力,极端的情况是领导者彻底沦为孤家寡人,众叛亲离。

那么应该如何去提升自我的情感认知能力呢?答案其实非常简答,只要我们有意识的去关注自己的情绪就好。自我情感认知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天赋,我们本身就具备这样的能力,只是平时忽视了对它的利用和关注,导致天赋没有转化成能力,好在这份天赋永远不会背叛我们,只要我们现在将它拿起来,那就不晚。

Genos ei提供了两种提高情绪感知能力的方法。

第一种是自我反思与评判法。前面说过当情绪发展为心情的时候就比较难处理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最好的方式就是防患于未然,提高我们对自身情绪的敏感度,同步感知情绪变化,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并觉察到这种情绪对自己思维、决策以及行为的影响。我们需要建立一项新的习惯:写情绪日记,定期的回顾。我们平时的回顾一般是今天干了什么,明天干了什么,而Genos ei回顾的是自己今天感觉怎么样,是否过得非常有质量。

如果今天过得特别不好,就做一下记录,我今天遇到了哪些事情让我心情不好,哪些事情引发的,当时我是什么反应。我这个情绪产生了正面结果还是负面结果,影响了我的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样的决策,我最后又影响到了什么人。这样久而久之,我们就能够找到一定的规律,提高自己的情绪敏感度。

第二种是价值观法,通过价值观卡这个工具找到自己在工作、人际交往、亲密关系等方面的价值观,学习与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价值观是提升情感智能的必经之路,因为价值观是决定人们的期望、态度和行为的基础,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就像是人们看待真实的世界透过一个过滤器,而过滤器的组成就是价值观、信仰、经验、文化、教育、语言、偏见等,由于过滤器的差异导致人们看待世界的角度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人的眼光里产生了不同的理解,而这种理解上的不一致往往是很多情绪产生的根源,所以无论是了解自己还是了解他人,对价值观的认识与理解都至关重要。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我们能够有效的提升自己的情感认知能力,为EI的全面提升,打下基础。

就是说,情感,都是你自己的感受

一切,都是你自己在想你自己在认为

有的时候,我们会赋予情感于完美无瑕,因为,我们可以这样子想

我们当然希望它纯洁美好,所以,我们总是自己认为它应该是这样的或者是那样的

所以说,它就像科幻片

一切,都是我们的想像

有时候,我们会陷入自己的情网,不能自己,有点失去自我的感觉

这些,不是别人造成的全都是我自己我自己的感受这份情感是完完全全的自我意识

原因,也许是缺少爱,也许是缺少关怀,也许是缺少朋友,也许是自我封闭,也许是太多的事让我抑郁,,,

然而,就是有了情感,我们才会感觉我们活着,是真的活着

如果没有情感,一切,都没有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49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