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儿童画的角度与要领

欣赏儿童画的角度与要领,第1张

一位专业画家创作出来的作品,大多是有计划性,而且经过缜密思考之后,所表现出他的特别感情与感受。然而儿童在创作作品时,往往是非理性,或是一时性起,没有自己的美学观点及主张。因此要欣赏儿童的作品,除了要了解他们的绘画心智成长之外,也要注意到许多角度与要领,如此才能深入欣赏儿童画的内心世界。

那么该站在哪些角度去看待它呢?

1现在“同理心”的角度上思考

欣赏者必须降低自己的年龄,假设自己与被欣赏者的年龄是相同的,通常而言,年纪越小,幻想的内容越多,越高年级则会与现实生活的题材更有关系。

2站在“相同性别”的角度上思考

男生与女生所画的主题内容以及所喜欢表现的内容常常不一样。男生喜爱科幻,充满幻想,对大自然、原野更有兴趣;女生细腻,倾向公主人物的表现。因而因为性别不同,所表现的线条、色彩、造型也都会有所不同。

3站在儿童“个性”的角度上思考

有个性的儿童,往往会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创作方式,或用色彩、线条等表达出与众不同的思考、想法。欣赏者若能了解其个性倾向,则可以更深一层认识这个儿童的作品。

4站在儿童“生长环境”的角度上思考

不同生长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儿童绘画作品也会有许多差别。这其中包含了文化的刺激,当地文化、人文的影响,家中教养环境的优劣,以及所处地理环境等因素。因此透过画作,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的成长历程。

除了以上要素外,在面对儿童的画作时,该如何深入去欣赏呢?以下几个方向则是可以参考的:

1欣赏儿童画作中的线条

一幅作品的构图,大多以线条为主,从儿童所表现出来的线条,可以了解这个孩子是否大胆、心细、胆怯或优柔寡断,同时也可以了解他观察事物或想象事物的敏锐程度。因为一切线条就有其独特的感觉,以及其代表的语言或特殊意义。从这些线的组合中所表现的动感、韵律,都可以看到儿童情感的流露。

2欣赏儿童画作的色彩

色彩通线条一样可以表达感情,同时也可以表现儿童个性,让欣赏者透过“移情作用”,探索儿童的内心世界。一般而言,图式期以前的儿童是较主观的,如同图式期一样,带有原本存在于幼儿的观点。过了图式期之后,儿童在色彩的表现又比较容易发展出主客观色彩混用的形式。我们往往可以从一幅作品中的主色系来了解儿童的心理或者生长环境等。

3欣赏儿童画作中的造型与图像

越小的儿童造型越夸张、有趣、富含创意,反之越大的儿童在造型上,越趋谨慎,却逐渐丧失创意;而所表现出来的图像,年纪越大越丰富,这当然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

4欣赏儿童所想要表现的心像

心像就是儿童内心所怀着的某些想法,常常会在画作中,按其个性明显地表现出来,至于是否应用写实手法表现,则会因年纪、性别、个性而因人而异。大体而言,年纪较小者,常能强烈表现出心像或自我主张,而年纪较大,渐渐就会带有隐喻的内涵。因此我们在欣赏画作时,也可以通过画作了解儿童表达出的内心想法。

5欣赏儿童创作中所使用的材料

许多人喜欢用彩色笔,不喜欢用蜡笔、水彩,其实每一种材料都有其特性,材料只是创作的媒介,在今天多元社会之中,材料的混用及多元使用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欣赏儿童画作时,可以欣赏其对单一材料的善用程度,或混用各种材料的能力,是否能将每种材料的“材质特色”表现出来。

6欣赏儿童画的构图位置表现

有些儿童会在大大的纸中,画出小小的形象,有些则会占据整幅画面,这种过与不及都不是好的作品,因此在欣赏儿童画作时,也要留意其构图内容与画纸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画面中,主、配角大小之间关系,除此之外,也要注意构图之中的群化原则,如此便能慢慢培养儿童的构图能力。

7欣赏儿童画对生活、文化的感受能力

生活之中处处是美,处处是创作的好题材。在儿童的画作之中,要仔细去欣赏,发现儿童是否能将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受的文化、环境、人物等深刻地表现出来,这些都在培养儿童的探索体验能力。唯有深入、多方面的探索,儿童才能深刻的体会,通过观察表现出来。

8欣赏儿童的创意

创意并非人人具有,但他却时时刻刻存在。有创意的画作,表现的手法,所思考的方式都会别人不同,因此在画作之中,不论从线条、色彩、造型、构图等,若仔细欣赏,或多或少都可以发现儿童的创意。当然身为一位老师更应了解基尔福(Guilford)和托伦斯(Torrance)两位学者对创意教学的主张,如此在欣赏儿童的创意表现或引领儿童启发创意会更有成效。

若能从以上几个角度切入去欣赏儿童画作,自然而然就可以了解每一幅儿童画创作的动机,它的主题内涵有何意义,作品是否受环境、文化影响,以及作品的特征与特色。我们常言道,好的作品要返璞归真,儿童的作品就是“真”的表现。降低我们的年龄,从多个角度、视点去欣赏儿童画作,相信每一幅画作都是一篇篇动人的故事。

理解儿童绘画中的情感内涵除了分析绘画作品以外,还要观察儿童的绘画行为,对绘画的指令或绘画的任务做出反应,抵触绘画的行为也分为了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可能是绘画材料本身的问题。外因可能是他感觉在绘画中没有安全感或者缺乏信心。

对于绘画材料的反应行为,儿童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观察儿童如何选择材料是很重要的,儿童选择绘画材料的类型和他们使用的材料的方式也能说明他们的个性、应对风格、情感类型、情感强度等,都有不同的选择,儿童绘画时的反应也是各不同,有点孩子喜欢把所有的材料抢到手、有的喜欢选择一两种蜡笔、有些精力旺盛从一种材料用到另一种材料、有些孩子很慢,所以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

情感宣泄的行为是指发生倒出或者泼洒颜料,敲打材料发出的声音等,这些行为都是孩子情绪得到了释放或者失去控制,也属于一种情绪的宣泄,有时候儿童绘画不是真正的完成作品,而是知识的探索和尝试绘画材料、发泄情绪的方式,比如,颜料具有一定的情感功能,一旦情感与肌肉运动联系起来,人就会随心所欲的画。

防御性绘画行为是指儿童无法在自己作品中自由表达情绪时的行为,当他们想对自己的冲突和消极情绪做出反应,他们就可能很刻板地临摹、描绘、重复没有新意的普通图案。

遗漏的行为是孩子无意识的、潜意识的主导结果。刻意隐瞒的行为是指孩子谨慎的回避问题,反而恰恰的暴露了他们的问题反应。

画由心生,心手相通。绘画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具有内在的逻辑和表现形式。一幅图画胜过千言万语,任何一个涂鸦、画幅的大小、用笔的轻重、空间配置、颜色、构图等都有着特定的代表意义,都在传递着个体信息。学会倾听这种“语言”,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线条与心理

线条清晰、力度适中: 正常,情绪稳定。

线条模糊、细到看不清: 缺乏安全感、胆小、自我压抑。

过于强劲、甚至把纸戳破: 具有攻击性,发泄愤怒。

断断续续总是改变方向: 犹豫,焦虑,想要隐藏自我。

色彩与心理

6岁前只用红色正常,6岁后过度频繁使用,有暴力倾向,对感情自控力差。

5岁前偏好蓝色,表示有分寸,6岁后大量使用,表示适应力好,但过度使用,表示孩子过于自我约束。

偏爱暖色: 活泼,热情,精力充沛,心情愉快。

偏爱冷色: 安静,思考,严谨,悲伤,心情烦闷。

喜欢很强烈的颜色: 做事有激情,有领导才能,但属于易怒型,缺乏耐性。

喜欢阴郁的颜色: 被动,含蓄,焦虑,多愁善感。

喜欢多种颜色搭配在一起: 开朗,乐观,人缘好,受欢迎,但容易浮躁。

只用一两种颜色: 冷静,谦让,不喜欢与人交往,不容易接受挑战。

人物与心理

(1)画谁

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对他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越多,表明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

(2)手臂和手

孩子三、四岁以前,不画手的居多,其原因是此时期的幼儿还未完全确立自我。

逐渐长大之后,开始画手。

如果手臂向上举开,表示快活、得意,对自己所要求的都能获得满足。

手代表对环境的支配,伸得越开支配力越强。

若手臂部分画的比较大,是属于好打架、占有欲强的孩子。 把手放下,贴近身体是比较温顺的孩子,另外也有可能是受欺负、胆小畏缩的孩子,经常有挫败感,需要引起注意。

(3)耳朵:

孩子不画耳朵,可能有逆反心理,不喜欢听家长罗嗦。

画大耳朵,如果不是卡通形象,那么可能孩子比较敏感;

(4)牙齿:

愤怒的孩子,经常会在画中画出夸张的牙齿,说明有情绪、言语攻击性。

(5)眼睛:

眼睛画得太大的人,比较敏感、多疑、偏执;

画睫毛的人,对美比较关注;

不画瞳孔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有回避倾向。

(6)腿和脚:

  腿画的长长的,说明孩子渴望独立。

  脚,代表人的活动力,分得越开活动力越强;

  反之则比较拘谨,不善与人交往。

  如果画出非常大的脚,说明孩子感觉有压力,有安全的需求。

环境与心理

(1)太阳:

太阳在孩子心目中是快乐、明朗的象征。

有光芒的太阳说明孩子心情灿烂。

把太阳拟人化,画出眼睛眉毛嘴巴,表示孩子智力很高,具有同情心。

不过受到童话故事书的影响,也会画出这种拟人化太阳。

黑色的太阳,则表示孩子对目前的生活非常不满。

(2)房子:

房子是人们成长的场所,投射内心的安全感。

房子巨大无比,可能渴望亲情或是有难以抑制的冲动。

像城堡一样的房子,代表了自我保护意识。

如果房子外观丑陋、面目可憎,孩子可能把家看做束缚自由的牢笼。

如果房子没有门窗或用栅栏与外界隔开,则是孩子受挫的表现。

房子画得像庙宇,两个极端,要么就是人才,或者就是怪异的行为表达。

房子特别强调地面,缺乏安全感。

瓦片画得很仔细,追求细节和完美。

把楼梯画的特别长特别大,孩子不想回家,亲子关系有待改善。

在房子屋顶上画烟囱,希望获得关心,向上的直烟暗示需要出气筒。

(3)树:

树:象征感情,投射人们对环境的体验。

树木画很大,表示个性活泼开朗、蹦蹦跳跳。

树干画的很细长,表示孩子和蔼安静、欠缺活力。

幼儿画树木只有26%会画上树叶,

因此不画树叶的多半是情绪稳定的幼儿,他能控制情感。

图形与心理

(1)喜欢画三角形的孩子: 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多比较强,头脑清醒,思路清晰,有很好的判断力和决断力,但缺乏耐性,容易急躁、发脾气,这类孩子通常喜欢数学。

(2)喜欢画圆形的孩子: 凡事有一定的规划和设计,善于掌控时间,合理安排,喜欢按照事先的准备行事,他们多有很强的创造力和很丰富的想象力。

(3)喜欢画折线的孩子: 分析能力比较强,思维敏捷,反应速度快。但容易陷入相对紧张的状态之中,情绪不稳定,时好时坏,让父母难以捉摸。

(4)喜欢画连环图案的孩子: 性格比较仁义,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着想,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适应能力很强,无论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很快地融人其中。

(5)喜欢在小格子中画上交错混乱线条的孩子: 有恒心有毅力,做什么事情都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

(6)喜欢画波浪形曲线的孩子: 个性随和,富于弹性,适应能力强。善于自我安慰,遇事愿意往好的方面想。

(7)喜欢画不规则曲线和圆形图形的孩子: 心胸比较开阔,心态比较平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但有点玩世不恭。

(8)喜欢画不定型但棱角分明图形的孩子: 竞争意识比较强,希望自己能够胜人一筹。他们不断地为了目标而努力,并且可以做出巨大的付出和牺牲。

(9)喜欢画平行线的孩子: 可能处于因感到不公而沮丧的状态中,平行线反映了孩子渴望公平的心态,家长需要及时注意,并与孩子沟通。

(10)喜欢画眼睛的孩子: 其性格中多疑的成分占了很大的比例,有比较浓厚的怀旧心理,敏感,善于观察。

(11)喜欢涂写对称图形的孩子: 做事比较小心谨慎,遵循一定的计划和规则。

(12)喜欢画飞机、轮船和火车的孩子: 这类图案相对复杂,说明孩子具有极强的认知性、记忆力和动手能力。孩子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极具想像力,勇于尝试,能够坚持。

(13)喜欢画有趣的线条、圆圈和其他图形的孩子: 富有创造力,对于未知的领域有相当浓厚的兴趣,并打算进行尝试,每一种新想法都会令他们兴奋。

(14)喜欢画各种不同面孔的孩子: 这种情况多是借画画的过程发泄自己内心的某种情绪。喜欢画一张笑脸的孩子,是知足常乐者;喜欢画皱着眉头的脸则恰恰相反。面孔的表情,可能就是孩子内心的感受。

(15)喜欢画花草树木以及田园景象的孩子: 性情温和,对形状和颜色往往具有比其他孩子都突出的欣赏力。这一类型的孩子多在语文、美术等方面具有相当的才华。

布局与心理

居中: 自我意识比较强;

偏左: 留恋过去;

偏右: 憧憬未来;

偏上: 喜欢幻想;

偏下: 注重现实,对安全较为关注;

画在角落: 可能有心理压抑。

虽然孩子们的画可以被拿来“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是,我们不要过于追究其中的关联。 画画,更应该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自由的形式。让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一起享受童真童趣。

另外, 画画也是一种有效并且很重要的减压方式之一。 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请让孩子通过画画来发泄内心的愤怒、悲伤或者不满,让孩子画出困扰他们的事情或者人物,这样做可以放松和调节心情,达到心理平衡,从而促使孩子养成稳定的和善于表达合理情绪及需求的良好性格。

怎样引导孩子画意愿画

 怎样引导孩子画意愿画,孩子的性格和思想受家庭的影响很大,适当减轻孩子的压力是很重要的,在面对这个问题家长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认真教育孩子的人终会有所收获。为大家分享怎样引导孩子画意愿画。

怎样引导孩子画意愿画1

  1、发展思维。

 孩子思维发展特点分三个阶段,即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岁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3岁孩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即依靠印象进行思维为主。他们从事绘画活动时,是运用对事物的观察、记忆来表现。画的内容,大多是个别物体,如小人、汽车、楼房等,没有情节,没有主题。4、5岁左右的孩子,知识面扩大了,语言词汇丰富了,画面开始出现了主题和情节,有了联想,各形象之间出现了相互呼应的关系,也能反映出孩子情感的流露。如画面出现小人和汽车,他会说:“汽车要听警察叔叔的指挥,不听就撞车了。”孩子就是这样按自己的意愿在边画边讲的过程中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

  2、丰富想象。

 3岁孩子的想象水平较低,创造性的成分很少。当孩子长到4、5岁,知识的丰富、语言的发展和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使想象有了一定的创造成分,表现出更喜欢画些意愿画。在绘画中通过自己的构思、描述来夸大主题,内容上也不仅仅反映自己周围生活中的事件,而能表现离现实生活稍远的事物。为此,家长要高度重视对孩子的这种创造力的保护,同时给予孩子充分地自由和机会,鼓励孩子去发挥这种能力,允许孩子大胆探索这变化万千的世界,从中获得知识和力量。

  3、陶冶性情。

 孩子利用色彩和造形来描绘周围美好的事物,通过描绘,表达孩子对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憧憬,激发起孩子勤学好问、积极愉快的情绪。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可以引导他通过绘画来表达他的内心世界,鼓励他讲述自己的作品,训练他大胆表达的能力,培养他活泼开朗的性格,要求他坚持在一定的时间内安静地绘画,培养他自我控制的能力。

  4、培养情感。

 孩子在有情节的意愿画中,需要构思好与坏、美与丑的形象,在手法上要运用色彩造形去表现。如孩子常把美的形象用较鲜艳的红、粉色涂染,而对丑的形象多用较暗的黑、灰、棕等色。从形象上看,常把好的形象画得很大,把坏的形象画得小。这些都表现出孩子爱憎情感和是非观念。比如:某一位孩子,画一个小人拿一个小苹果,旁边画一个大人拿一个大苹果。画毕他说:“小人是我,应吃小苹果,大苹果给妈妈吃。”反映出尊敬长辈和谦让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情感。

  家长引导孩子画意愿画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涂鸦阶段”。

 大多数孩子两岁开始就愿意自由自在地涂涂画画,同时嘴里还不停地自言自语,这就是孩子画意愿画的萌芽阶段。2、3岁的孩子,绘画处于“涂鸦阶段”,表现为没有目的,动作不协调的“乱画”。不少家长看到孩子这样的作品,会漫不经心地脱口而出:“乱七八糟的,什么都不像。”甚至毫不介意地将孩子的作品扔在一边。岂不知这一句话和这一动作,便会把孩子刚刚萌发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挫伤了,甚至将影响孩子到5、6岁也失去画画的勇气和兴趣。

  2、提供物质和精神条件。

 孩子的绘画内容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必须有亲身经历和对生活中所见所闻的体验。现实生活中,许多美的事物、美的形象以其声、光、色等特征激起孩子的兴趣,促使孩子感知积极活动。家长要激发孩子去观察、去接触、去探索,并为孩子从物质上、精神上提供良好的条件。如有意识地让孩子欣赏大自然的景色,领略千姿百态的山川溪流;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花坛、盆景、鸟兽虫鱼等,让孩子观察不同形体的楼群、建筑物。通过看、摸、听、闻等多种渠道感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美好事物。带孩子欣赏美术作品,阅读文艺作品,都可达到使孩子活跃思维、引起联想、产生想象并进行创造的目的。尤其对于那些具有特殊绘画才能的幼儿,家长更应该注意引导和培养。

  3、欣赏及讲解作品。

 在孩子画完一幅画后,一定要和孩子一起欣赏他的作品,并加以提问,引导孩子对作品进行讲解。让孩子讲解作品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可以补充画面不完善、不连贯的内容,使作品充分反映他的主题思想;二是可以引深画面内容;三是可以发展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四是能够使家长了解孩子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和理解水平,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愿望,为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作好准备。

  4、切忌责备。

 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画面上的某物体比例失调,或横不平、竖不直就责备孩子。其实,孩子的画中表现出的稚拙、粗糙、比例失调是非常自然的现象,是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有限所决定的,而决不是因为“笨”,所以家长在指导时应是多鼓励,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孩子绘画的自信心。

怎样引导孩子画意愿画2

 有人认为孩子在幼儿时期有一定的绘画才能,将来长大了就一定能成为画家。其实小画家和大画家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幼儿时期画得相当出色的孩子,长大后真正成为美术工作者的为数并不多。但是,许多医生、科学家、建筑师和画家的成才之路却常与儿时爱画画有着密切的联系。

 儿童绘画有助于完成视力和动作的发展,促使儿童认知能力的成长;绘画有助于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绘画可以使儿童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从而获得内心平衡和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作用;绘画可以帮助儿童培养坚韧精神等等。儿童绘画教学并不以培养少数画家为目的,而是通过绘画能力的训练培养人的智能和悟性,完善他们美的情操和人格。儿童学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方法。当然一部分有绘画天赋的儿童经过科学的教育引导后,会成为艺术家。

 因此,不管孩子是否有美术天份,也不管孩子长大后当不当画家,都应该鼓励孩子学习绘画,这对孩子的今天还是明天都有好处。总结来说:

  1、学画画锻炼孩子的感知能力。

 绘画课每天都有新的内容,绘画应该是孩子距离客观世界最近、最直接的一种活动。画画的孩子每天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专门研究不同的观察方法,并切实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与描述。如此日积月累,孩子就越来越完整越来越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孩子的感觉就会越来越敏感。换句话说,就是孩子的感知能力越来越强,也就是越来越聪明。

  2、学画画增长孩子各方面的知识

 。每画一张画,每涉及到一个新的绘画内容,孩子不仅仅要准确观察对象的形状与颜色,更要认真了解每一事物的构造与特征,分析其外在特征的形成原因,并大胆设想其可能出现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画出成功的作品来。美术课堂的讲解范围广泛涉及艺术、文学、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以及生活中的各种常识。所以,美术课堂真的可以当作一本趣味性极强的百科全书。

  3、学画画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实践证明,用双手制作一件东西对于发掘孩子潜在的天资与无限的智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绘画、手工的教学中,孩子会用自己的双手接触到不同的笔、颜色、纸……等各种各样的工具材料,并在绘画与制作练习中熟练掌握这些材料各自的特点与不同的用法,也许只有在美术客堂中,孩子才能真的利用他们的双手独立创造出完全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

  4、学画画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也许是唯一一个永远都没有枯燥的重复、永远都不会出现固定法则的学科。美术永远有新的课题、新的内容、新的方法、永远需要不断去尝试、不断去感受、不断寻求自己的观念与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这种创造性的思维习惯,应该从小养成。让一种优秀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自己意识,才算真的具有创造性。

  5、学画画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

 孩子绘画时需要自己准备绘画工具、寻找绘画素材,绘画过程中的构思、构图、造型、涂色、修整……从始至终所有的全过程,(无论是动手还是动脑)都是完完全全独立完成而且永远不能和其他人一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孩子的童年时代,在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训练上,没有任何一种活动能与画画相比。

绘画情感就是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或者是一幅画中所体现的作者的情感。这种绘画情感常用在儿童绘画心理学里面,通过儿童绘画来研究孩子的心理。还有就是画家通过绘画来展现自己的情绪或者感情,这也是常见的一种形式。

作为教师要研究儿童的心理和儿童画的特点,对各年级的创作练习要有不同的要求。在儿童画创作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激发他们的造型兴趣,始终要张扬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我认为在儿童绘画中,有几点非常值得注意。

一、儿童绘画创作的题材和命题

只要是凡来自儿童直接生活或间接生活的人物、风景、动物、静物或者想象中的事物,都可以作为儿童绘画创作的题材。低年级学生可以从观察描绘单个实物、人物开始,进而画出几种实物或者几个人物,再进一步表现生活中有兴趣的一件事、一种情景、故事中的一贯情节或想象中的世界。中、高年级,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创作题材,来表现一定的主题思想。

创作命题,是创作教学的重要一环,可以由教师命题,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命题,可以先有题目再作画,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先画出来,再考虑题目,教师命题应该是儿童在生活中印象深刻、感兴趣的事物。命题要注意思想性,要能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孩子美好的感情。命题可以范围大一些,让学生在大范围内自己再去选择具体题材,也可以范围小一些,就在具体的一件事里让学生思考怎样表达。命题也可以选自儿童感兴趣的诗歌或故事。为诗歌或故事画插图时,也要引导他们同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命题若命的好,学生便会感到有东西可画,积极性就高,跃跃欲试。命题防止空泛抽象不切实际,即要有“题”(一定的范围)但又不受拘束。

二、儿童创作的激情要诱导出来

在儿童进行创作的时候,要将儿童对生活的原始情感表现出来。我在教学过程中曾用过这样一个方法:“不教而教”孩子们天生爱游戏、爱劳作、拿起笔来喜欢在纸上涂涂抹抹,获得的是游戏带来的愉悦,所以在教学时,常通过自由的方式、或谈话、或讲故事、或听音乐、或做游戏、或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充分展现孩子们的天性,迎合他们的心理,激发他们的情感,让孩子们发出“我要画”的迫切愿望!让他们尽情地玩弄笔墨。从画画中得到快乐,当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角色中后,再根据儿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征,适当加以引导。

三、儿童绘画创作的辅导方法

1欣赏同年龄小朋友的优秀儿童画作品。首先是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消除对创作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开阔思维、启发联想,常常起到良好的作用。学生们对儿童画感到亲切,由于这些作品反映了孩子的心理特点,接近孩子的一般水平。对消除创作的畏难情绪是行之有效的。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熟悉生活是创作教学的前提,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美好的、有意义的东西。可以进行现场观察,也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并作记忆画或速写,记录有关素材。

3学生根据题目(或一定的范围)开始进行构思,在这个阶段,教师辅导着重要引导学生会议、联想,开阔他们的思想,使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好的、有意义的东西,并考虑怎样表达出来。教师辅导时,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根据学生的思路帮助他们,切不可用教师的想法去代替孩子的想法。

4学生有了构思,就要通过具体的绘画形象把它画出来,这个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构图和造型上的问题,要特别注意儿童画的特点。逐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构思先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清晰的画面,对于儿童想要画而画不出的形象,教师要给学生讲解,给他们提供资料、或者画在另外的纸上供他们参考,有了构思,儿童就可以直接在画纸上作画,高年级可以先画几种小构图,选择其中最好的,制作放大。

5进入制作阶段,教师要根据儿童自己的设想,对造型、设色等问题进一步加以指导。在形象上不要要求过高,儿童所画的形象比例、动态不够准确。但有时却画得很生动、很传神,能表达出孩子的情感。

6总结评价,是创作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可以通过展览、观摩、选择好的作品请学生自己讲创作经过。同学可以议论,也可以提问。这种方法生动活泼,有助于交流经验,提高创作能力。也可以选择学生的作品,由教师分析讲评,肯定成绩、鼓励进步,使学生对创作感兴趣,学会用绘画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只有“投其所好”发挥特长,切实地安排一些有样的活动,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59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