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有感情?

人为什么会有感情?,第1张

人类之所以会有感情,是因为情感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对我们的行为和体验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是我的一些个人观点:

1 生存需要:感情在进化中可能起到了重要的生存作用。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和维护亲密关系,促进社会联系和合作,提高生存和繁衍的机会。

2 社会交往:感情有助于我们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它们使我们能够感受到归属感、理解和支持,并在社会中形成紧密的群体结构。

3 表达和交流:情感是我们表达自己内心状态和体验的方式,通过情感,我们能够与他人分享喜悦、爱、悲伤、愤怒等情绪,并加深彼此的理解和共鸣。

4 意义和价值:感情赋予我们的生活以意义和价值。它们让我们体验到快乐、满足感和幸福,为我们的行为和选择提供动力和指引。

5 心理健康:情感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表达和处理情感有助于我们适应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提高心理韧性和幸福感。

但是感情是复杂而多样化的,每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都可能不同。而且,感情的产生也受到生物学、心理学、社会文化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总体而言,感情是人类丰富多彩、深入人心的一部分,使我们能够体验到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美妙之处。

情绪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情感是人类独有的。

人类是地球上最具情感的动物,人类的认知、行为几乎都受到情感驱动。在过去,人们通常认为动物缺乏人类特有的高级情感,比如妒忌,骄傲,公平等,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神经生物学系的研究者对狗进行试验时,发现狗不但有高级情感,而且还有妒忌,骄傲,讲究公平等更复杂的自我心理意识。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生活中的许多麻烦,其实没有想的那么严重。大多数时候是跟个人过不去。任何时候都应该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

2、 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做些喜欢的事来缓解情绪。比如可以安安静静的坐下来读一本好书,也可以去健身房享受运动后大汗淋漓的快感。在这个过程中情绪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

3、 要学会控制情绪。可以尝试用控制输入和输出的方式来与情绪对话。在生活和工作中,尽量去选择少做少接触那些可能会带来负面情绪的事情,选择合适的宣泄情绪的方式。

一方面,悲剧情节中所描绘的痛苦、悲伤、绝望等情感,与人们生活中的经历有着相似之处。人们在经历生活中的挫折、失落、悲伤等情感时,会感到孤独和无助,而悲剧情节中的人物也经历了类似的情感。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欣赏悲剧情节,找到与自己相似的情感共鸣,从而得到一种安慰和宽慰。

此外,悲剧情节中的冲突和矛盾,也是吸引人们的一个重要因素。悲剧情节中的人物往往面临着无法避免的命运和矛盾,而他们所做的种种努力,往往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无力感和命运的不可抗拒,让人们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和思考。通过欣赏悲剧情节,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思考人类存在的局限性和无奈。

此外,悲剧情节中的冲突和矛盾,也是吸引人们的一个重要因素。悲剧情节中的人物往往面临着无法避免的命运和矛盾,而他们所做的种种努力,往往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无力感和命运的不可抗拒,让人们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和思考。通过欣赏悲剧情节,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思考人类存在的局限性和无奈。

一方面,悲剧情节中所描绘的痛苦、悲伤、绝望等情感,与人们生活中的经历有着相似之处。人们在经历生活中的挫折、失落、悲伤等情感时,会感到孤独和无助,而悲剧情节中的人物也经历了类似的情感。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欣赏悲剧情节,找到与自己相似的情感共鸣,从而得到一种安慰和宽慰。

此外,悲剧情节中的冲突和矛盾,也是吸引人们的一个重要因素。悲剧情节中的人物往往面临着无法避免的命运和矛盾,而他们所做的种种努力,往往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无力感和命运的不可抗拒,让人们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和思考。通过欣赏悲剧情节,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思考人类存在的局限性和无奈。

人类的情感并不相通,可是为什么还会有共情这么一说?

看剧的时候,我会哭,听歌的时候,我也会哭,甚至有的时候看书,也会哭。

为什么会哭,哭是因为别人吗,我看并不都是如此。眼泪流得不自觉还不是因为想到了自己的处境和遭遇。

之前网上有一句话说,人孤独的三大症状,无非是洗澡的时候听歌,睡觉的时候侧身,坐车的时候靠窗。这既是孤独,也是缺乏安全感。

很不幸,以上三条,我全中。

每次坐公交,我都要靠窗坐,然后拿出耳机听歌,从头听到尾。

有的时候,听着听着就哭了。你问我为什么,我也说不上来,反正眼泪就是这么不自觉了。

最能拉扯人的泪腺的是,一边听歌一边看那首歌的评论。

这届的网友真的不要太牛逼。他们写的评论,大多都很精彩。怪不得出现了网易云专属语录呢。

一个陌生人哭了,我可能并不会感受到什么。或许我会产生同情的感觉,但不会为了他的伤心而伤心。这便是人类情感的不相通的一个表现。

可是,我们为什么会在一些音频作品上哭得不能自已?

是因为那些动听的歌曲、感人的故事吗?

并不!

我们哭的,都是自己,这些音频作品只是起到了触碰我们内心的柔软的一个作用罢了。

人是感情动物。在社会生活中,每个身心健康的人对情感都有着强烈的需求欲望,这是因为,人的情感功能系统对情感行为有着本能的需求。情感功能系统对情感行为需求的原始意志使人产生的对情感的主观需求欲望,称为人的情感欲望。

人是群居性生活的动物。同许多的动物一样,在生命活动中,需要群体中的不同个体在主观愿望上有群居的需求,并且在主观行为上能够为了群居而协作。不同个体在主观行为上的协作,是实现不同的个体群居在一起过正常的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要实现不同个体间的主观愿望上的群居和主观行为上的协作,就必须首先要实现不同个体间的主观意志形态和主观意志状态上的沟通。要实现不同个体间主观意志形状上的沟通,就必须实现不同个体间在主观意志形态和意志状态上的相互告知和相互理解。也就是说,只有实现了不同个体间在主观意志上的相互告知和相互理解,才能够实现不同个体间在主观意志形状上的沟通,才能够最终实现不同个体在主观行为上的协作。只有实现了不同个体间在主观行为上的协作,才能够最终实现不同的生命个体在一起进行正常的群居性生活。

人的情感功能系统,是大自然为人的生命个体能够产生原始的群居意志,能够把自己群居的主观意志形状得以积极地向同类告知,能够把同类的主观意志形状得以及时的理解而“专门设置”的一种生命机能形态。就是说,人的情感功能系统,在功能上主要有三种表现形态。一是不同个体间天生的“情感亲和”愿望,二是不同的个体间天生的“情感交流”愿望,三是自我的“情感表现”愿望。人的情感功能系统,在情感亲和、情感表现和情感交流的行为中,能够获得情感器官特有的快乐感觉。

人的情感亲和愿望,在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伙伴欲望和爱抚欲望。人的情感表现愿望,在生活中具体表现为悲欢欲望。人的情感交流愿望,在生活中具体表现为倾诉欲望。

一、 伙伴欲望

人对伙伴的需求欲望,是人天生的本能欲望。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许多的伙伴。就是那些性格最孤僻的人,内心里也总是在盼望着属于自己的最亲密的伙伴。人的伙伴欲望,在表现形态上,就是希望他人亲近自己,不希望他人疏远自己的一种主观愿望。

婴儿天生就依恋母亲,天生就需要母亲亲近自己。母亲天生就需要亲近孩子,天生就不希望孩子离开自己。在社会生活中,虽然经常因为利益上的冲突,使人们相互间的情感疏远。但是,在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们都会产生期盼和依恋伙伴的欲望。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人们需要伙伴在信心和力量上的支持。在恐惧中,人们需要伙伴来增加胆量。在寂寞时,人们需要伙伴来制造情趣。在娱乐中,人们需要伙伴来共同创造欢乐。尤其是人们的恋情行为需求处于饥渴状态时,最需要一个完美的恋情伙伴来共同创造身体和心灵的最大幸福和快乐。有人作伴,生活才不会寂寞;有人作伴,旅途才不会孤单;有人作伴,力量才更加强大;有人作伴,奋斗才更有信心;有人作伴,饮食才更加香甜;有人作伴,睡眠才更加安稳。

没有伙伴,人们最常遇到的痛苦感觉就是寂寞。小孩子最怕寂寞,最喜欢热闹,最希望有伙伴一起玩耍。大人通常都不耐烦小孩子们的“简单游戏”,所以,小孩子们通常都是喜欢找小伙伴们一起玩。每个小孩子都有自己相好的小伙伴,同小伙伴一起玩,才会玩得更加开心。尽管小伙伴间经常会因游戏发生争斗,致使相互都伤心不已,但仍改变不了小孩子对小伙伴的念性,伤心过后很快又是朋友。在小孩子的身上,最能够表现人的伙伴欲望的广泛和执着。

在危难恐惧之时,人的伙伴欲望表现得最为强烈。在孤立无援的险境中,呼唤伙伴通常是人们最常见的行为,此时一下子出现了伙伴的身影,任何人都会产生惊喜的快乐感觉。危难之中,人最需要伙伴来共同抗拒危难,渡过难关。就算是没有战胜危难,与伙伴一起共赴危难,在主观感觉上也会觉得有伙伴来分摊了危难而内心的痛苦会小些。人在得意之时,如果没有其他愿望的影响,人也能表现出很强烈的伙伴欲望。有亲密的朋友一起共享成功的欢娱,在精神上能成倍地增加成功带给情感器官的快乐感觉。

人们在主观愿望上需要伙伴,而伙伴并不是现成摆在那里随你要的。伙伴是要通过“结交”才有可能获得。人们结交伙伴的最原始的方式是乞求。当然,人们用阴谋,用权力,用暴力,用金钱,也能够结交到伙伴。但是,只有以相互的期望为前提,通常相互“放下面子”的诚心乞求所结成的伙伴,才最为亲密、牢固和持久。这样的伙伴,称为朋友。

以婚姻组成的家庭,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建立起的最稳固和最持久的伙伴关系。美好的婚姻和美满的家庭所结成的伙伴,能够共同抗拒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共同创造生活中的亲密情趣,共同享受家庭中的幸福美满,在相互关爱的欢乐中携手走完崎岖的人生旅程。如果婚姻的双方,或者是家庭的成员,在情感上不能够产生主观愿望上相互依恋,不愿意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乞求,不能够建立起真诚的伙伴关系,这个婚姻或家庭,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成员就没有情感上的积极意义了。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常都会产生党团观念。党团观念的本质,就是人们依靠党团(众多利益一致的伙伴)的力量来抗拒利益上的敌人,以维护自己的社会利益的观念。党团观念,是人的伙伴欲望在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冲突中的表现形态。人的伙伴欲望,能够使政治或经济利益相同和相近的人,在社会各种利益的冲突中自然地结成一种政治集团或经济集团。国家观念、民族观念、宗教观念、老乡观念和宗族观念等等社会观念,都是人们的伙伴欲望在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典型表现形态。

党团观念的产生,源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危机感。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利益的争夺而引起的各种形式的冲突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要争夺利益,就必须战胜他人,不然就会被他人所战胜,就会造成利益的损失。争夺社会利益的许多失败经验,使人们的主观意志经常处于紧张和危机状态,人们经常会感到自己力单势薄,经常会怀疑自己能否取得胜利。此时,人们往往就会很自然地产生出强烈的伙伴欲望。

不同的人,由于对利益的追求欲望和追求信心不同,所表现出的党团观念也不相同。那些与世无争的人,通常党团观念就较淡,他们在社会交往中能够大度地容纳大多数人,但很少能够与人结成紧密的利益关系。那些与世有争的人,其中有的人自我感觉综合实力强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自信心很强,在争夺利益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因而,这种人通常党团观念就不强,他们常常是自高自大独来独往地进行社会活动,似乎不需要任何人帮助,不需要与任何人结成紧密的利益关系。而那些与世有争的大部分人,在应付社会局面的过程中经常会感觉到自信心的不足,他们面对复杂而危机四伏的社会生活,经常处在紧张和恐惧的意志状态。这些人,尤其是其中“野心”很大的人,党团观念通常都非常强,在社会利益的争夺中就很容易拉帮结派。在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各个方面,人的“野心”越大、自卑感越强、危机感越强,人在欲望上就越想壮大自己的实力,就越期望得到团伙的帮助,就越会表现出强烈的党团观念,就越容易与他人结成紧密的利益团伙。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人们最容易结帮成伙。在政治上感受到相同压迫的人们,最容易结成同盟军。

二、爱抚欲望

人对伙伴有需求的欲望,还对伙伴有爱抚的欲望。伙伴间的相互关爱,相互抚慰,才能使伙伴关系更加紧密。每个正常人天生就有被他人爱抚的欲望,同时天生就有爱抚他人的欲望。人的爱抚欲望分为被爱欲望和施爱欲望。当他人的温暖爱抚满足了人的被爱欲望时,人的情感器官会产生强烈的快乐感觉。当自己喜爱的人接受了自己畅快的爱抚时,人的情感器官也会产生强烈的快乐感觉。爱情,能够使人们的被爱欲望和施爱欲望得到最充分和最美满的双重满足,所以,爱情通常最能够使情感器官产生出最甜蜜最强烈的快乐感觉。人们在实现爱抚欲望的过程中,乞求是人们表现出的主要意志形态,人们通常总是用乞求的方式让自己的伙伴爱抚自己,又总是用乞求的方式让自己的伙伴接受自己的爱抚。“求爱”这个词是对人的爱抚行为特点非常精准的描述。

只有伙伴之间才能够满足人的爱抚欲望,人只有与喜爱的人进行施爱与被爱的情感交流时才能够产生快乐感觉,与不喜爱或仇恨的人进行施爱与被爱的情感交流就会使人产生痛苦感觉。施爱者的主观愿望通常是让被爱者产生快乐感觉,所以,施爱者的施爱行为只有得到被爱者的被爱效果回应才能够产生快乐感觉,被爱者表现出的快乐感觉越明显,施爱者的快乐感觉就会越强烈。如果被爱者毫无反应,施爱者就不会产生快乐感觉。如果被爱者表现出痛苦感觉,施爱者也同样会表现出痛苦感觉。

施爱的方式有多种。对于不同的伙伴,人们会产生不同的施爱方式。人们的爱抚欲望是天生的,但对不同类型的伙伴采用何种的施爱方式却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很大。母亲对子女的施爱、人们对性伙伴的施爱、人们对朋友的施爱和人们对工具的施爱等等,虽然都是产生于人的本能的,但如何实施爱抚行为,通常只有在社会文化的具体引导下,人们施爱行为才能够具体实施。对伙伴的施爱行为,常常能够体现出人的“无私的思想境界”。人们的“无私”行为,最能表现在对伙伴的真诚爱抚过程中。爱心,是人的最美好的欲望,只有广大的爱心才能够最有效地减少利益冲突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的痛苦。

女性对他人施予爱抚的欲望往往要大于男性。这也许是由于为了养育后代,大自然特意让女性有更多的施爱的欲望,以使人类的后代在女性的施爱过程中得到周全的养育。小女孩天生就表现出的对布娃娃的爱怜和呵护的举止,是女性的施爱欲望天生大于男性的最典型例证。女性施爱的欲望在社会生活的具体表现程度上通常要大于男性,这一是因为女性的施爱欲望天生就大于男性;二是因为在社会生活中女性的综合经济能力普遍弱于男性,并且主要承担了养育后代的社会重担,这促使女性的施爱行为中的很大一部分很自然地包含了换取生活资料的目的,从而使其施爱的欲望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不断地强化。人们常说“女人多情”,毫无疑问这是有根据的。

施爱欲望虽然应该让人们对各种类型的伙伴都能够施予爱抚。但是,各种社会观念文化的影响使人们产生出的各种形态的私心和刻薄,往往掩盖和阻止了人们美好的施爱欲望的表现和实施。如果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不再有政治利益上和经济利益上的你争我夺,人们的施爱欲望就会非常自然而广泛地流淌出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就会广泛沉浸在施爱与被爱的幸福海洋中。

回答者: leonmama - 二级 2010-3-14 17:04

情感和意志是生物本能加社会环境的训练产生的

所以是可以控制的,而错误地执著、不加控制和引导,才会形成人生诸多苦恼

看到杀戮时是你本身一种生物的本能

看没来得及反应已经从神经中枢传输到了大脑

而过后你情绪稳定后你就可以控制

就像常说的一句话

人不会一直活在悲伤中

这就是人自己的控制

我也不是心理学哲学神经学进化学什么的

尽点绵薄之力罢了

有啥说的不好的见谅

回答者: q398939710 - 二级 2010-3-14 17:05

在人的自我意识中都有对错的概念 当你做错事或者撒谎时会有愧疚的感觉但你做了好事受人表扬时你就会心情舒畅 你说的人类杀戮会感觉残忍 这只是一部分人或一多部分人的感受 有时候人不是那么容易就把自己心里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的 如果你所说的杀戮是在违背了自己心愿的情况下发生的那你就会有难受的感觉 因为你不想做这件事 或者说你觉得这么做不对 相反如果杀戮能给你带来某些直接或间接的利益那你就不会有难受的感觉 因为这件事可能会对你有好处或者这就是你想做的事 还有不管是听到也好还是看到也好 如果说你在心里认同那你就会很欣然的接受 不管是什么事 杀戮也好放生也好 如果你不认同你就会加以排斥

从原始人开始就有一定的感情基础 有感情必然有感受 只是进化到现代人这种感情或者感受更加完善而已

回答者: 383096 - 四级 2010-3-14 18:34

很简单\

以为现在是个情感文化的时代\

回答者: binzuiaiping - 一级 2010-3-14 22:06

你的提问让我感兴趣,又有点“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的感觉,式着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既然人类是从原始——野蛮——到文明逐步发展起来的,那么人类的情感是否也会是从萌发——低级(简单)——到高级(丰富或者说复杂)的这样一个过程呢?我们都知道最初的原始人类,是以家族为小群体的形式存在的,人类的情感应该也是从家族血亲当中首先萌发的,最原始的情感也许就是“母性”,我们现在称之为“母爱”的本能行为。很多在哺乳期失去孩子的雌性,会本能的接受其它失去母亲的幼崽或婴儿,人类的爱心和同情心应该发源于此。

人类情感的产生还源自对死亡的恐惧,和生命中本能的孤独感。也许原始的人类并不知道什么是孤独感,只是死亡造成了群体成员的缺失,因对死亡的恐惧而使人类逐渐有了孤独和悲伤的感受。为了抵御自然灾害和食肉动物的袭击,人们本能的聚集在一起结成了更大的群体以躲避死亡的威胁。以血亲、家族、种族组成了具有社会化性质的部落,社会的出现使人具有了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社会属性。群婚制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里,人们共同捕猎劳动,共同分享猎物果实,相互依赖,相互扶持,平等朴素的集体意识,造就了简单的情感。此时人类的情感世界里,恐惧的体验最多,是因为面对死亡、面对大自然有太多的未知,间或有些许获得食物的喜悦。因为是群婚,除了本能的欲望,人们是不会有“爱情”这一情感的体验的。因为财产共有,没有差异、没有竞争缺乏比较,对快乐的体验也不会很多。至于幸福的感受,那时的人类恐怕就更不知为何物了。

劳动的剩余价值促进了私有制的出现,使人类的情感世界迅速的丰富起来,首先体验到的是私欲(占有欲)的满足。私有制的产生,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环境,阶级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公平分配,部落内有了等级的划分,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迅速曾多,为人类创造了各种情感体验的必要条件。家庭的血缘、邻里关系、对配偶的渴望、等级地位的尊卑、部落间敌我的争斗,完成了人们对亲情、友情、爱情、自尊心和自卑感、仇恨和报复。。。等等情感体验。我想说的是: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发展逐步完善了人类的意识形态,进而初步完成了人类的情感体验。即使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今天,人类的意识形态及情感体验仍然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且个体间受环境的影响存在着很大差异。比如当下,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领略交响乐、芭蕾舞、人体艺术、抽象派艺术等,所蕴含的艺术魅力的,对人性美,自然美的感悟和体验亦是如此。

也许是先有了爱情和占有欲,进而促进了对偶婚姻和私有制的出现,或许是对偶婚姻和私有制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爱情和占有欲的情感体验,无论是那一种情况都应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民族,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而不同的民族意识和文化又有着不同的民族情感,即使到了今天各国各民族表达情感的方式依然有所不同。

除了外部环境对人类情感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外,人类自身的生理和化学反应也起着决定性作用。首先是人的智力对情感形成的影响,只有相应的智力方能形成相应的意识,相应意识才能做出相应的情感反映。比如狼群、猴群都有部分的社会化属性,但在狼群和猴群中长大的人类的孩子,因为没有人类的智力和意识,就完全不能表达人类的情感。即使是生活在当今人类社会环境下的少数个体,由于智力的缺损或完全丧失,同样不能完全或部分表达人类的情感。另外人在受到外界刺激时,身体也会做出相应的化学反映。比如人在高度紧张或身体受到伤害感到痛苦时,肾上腺素分泌会急剧增加,两者的因果关系我不懂,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现象。再有哺乳期的妇女雌激素的水平相对较高,其爱心亦相对较浓。 人在悲伤、痛苦或者极度兴奋的情感体验时,泪腺会分泌泪水。据说在人类的情感体验中,“爱情”的体验过程中人体的化学反映最大,体内会分泌多种化学物质(什么名称说不上来),其中个别物质甚至会降低(一过性)人的智力。

回答者: 白痴谁不痴 - 四级 2010-3-15 18:18

太负责~

其实就两字-- 环境

人塑培养了这个环境

环境自然会塑造给人

回答者: 276725993 - 二级 2010-3-18 09:33

我明白了,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也简短地、有重点地说一说我的看法。你在最后的说法没错,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学科来分析。人为什么看到杀戮、暴力、血惺、凶狠的场面会觉得难受、愤恨,那是因为人被灌输了一种“储忆”(我慢慢地给你解释,如果你真的想深入地了解我的意思,请仔细地耐心地阅读并思考,包括标点符号),这种“储忆”是在我们生活、学习、成长的过程中被潜移默化地灌输的,例如,看电视**、阅读报刊杂志、听长辈们讲的历史与故事、自己经历的变故等。

这个“储忆”的构成可以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获得的信息,具体来说可以说是看到的颜色、形状、大小等,也可以是听到的声音的频率的高低、声音的音色、质地、方位等,也可以是用鼻子闻到的香、辣、臭、酸等,也可以是其他感觉的次感元(次感元这个词,是NLP里面的一个素语,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在这时详解了,请理解)。

上面的介绍是准备常识,接下来便是原理阐述,着重从心理学、神经链的角度来讲。参考书籍与知识点:心锚、神经语言学、《应用心理学》、潜意识。

在我们的“储忆”当中,存在着这样的一个模式——那些曾经接触到的杀戮、暴力、血惺、凶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灾难,这些灾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负面的感觉,这些感觉便以“次感元”的形式储存起来,由感觉变成“知觉”,当我们下一次再接触到类似的场面、感受到类似的感觉时,以前那些因为这些类似的情形带来的“灾难情结”,便进入我们意识,进而左右我们判断——现在我看到的杀戮、暴力、血惺、凶狠是“残忍”。

如果你还没有完全明白,我再做一些形象的比拟和假设。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那是因为在它的意识当中根本就没有“虎”、“虎是凶残的——老虎会吃掉它”的“知觉”、“储忆”;同样地,你对一个完全不懂事的小婴儿说,“你再哭,我就把你给杀了,然后宰成肉酱做成饺子,拿去喂狗”,你猜,这个小婴儿他会不会觉得你残忍啊,肯定不会,因为在他的世界里,根本就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他没有“灾难知觉”的储忆。

说到这里了,我就再做一些外延探讨。刚才我说“可以从多个学科来分析”,是因为我们认知的世界,也许也不是绝对的真实的世界,只是不同角度和方式的认知。我们只生活在我们能够关注到的世界里,我们的注意力和内心的储忆框视着我们的世界。在成功学上面,有这样的一种理论,那就是,改变我们的注意力和内心储忆,就可以改变我们世界,包括我们的心态、情绪、信念等。

我的想法大概就是这样的,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对细节地方展开和解释,希望你能够找到满意的答案。

、根据价值的正负变化方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正向情感是人对正向价值的增加或负向价值的减少所产生的情感,如愉快、信任、感激、庆幸等;负向情感是人对正向价值的减少或负向价值的增加所产生的情感,如痛苦、鄙视、仇恨、嫉妒等。2、根据价值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情感可分为心境、热情与激情。心境是指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如绵绵柔情、闷闷不乐、耿耿于怀等;热情是指强度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的情感,它是一种强有力、稳定而深厚的情感,如兴高采烈、欢欣鼓舞、孜孜不倦等;激情是指强度很高但持续时间很短的情感,它是一种猛烈、迅速爆发、短暂的情感,如狂喜、愤怒、恐惧、绝望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69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