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如何装裱、修复和收藏

书画如何装裱、修复和收藏,第1张

书画装裱

俗话说的好:人靠衣装,马靠鞍。

书画岂不是也是一样,三分书画,七分裱。

书画,画的好,也需要一个好的装裱师装裱,才能成为一幅完美的书画。

书法和法书

书法和法书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书法是指毛笔字书写的方法,主要讲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等方法。

如执笔要指实掌虚,五指齐力;用笔要中锋铺毫;点画要圆满周到;结构要横直相安,意思呼应;分布要错综变化,疏密得直,全章贯气等等。

主要是讲写汉字的方法,如李慎言的《书法概论》一类的书。

进一步说,就是书写汉字的文章诗句使之成为艺术作品的方法。

而法书是指有一定书法艺术成就的作品,与名画是对称的。

常见的书法艺术作品的字体有五: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和篆书。

这五体只要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可供临摹取法的,都可以称之为“法书”。

书法与法书虽说是两字的颠倒,其含意的广狭却有所不同,一个属于理论,一个属于实践,且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

中国画(宣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既有悠久的历史,还有优良的传统。

是指用笔、墨、颜色在帛、布、绢、纸、绫等上面画的东西。

不是一般人画的,而是历史上有名的画家们画的。

有些画虽不是名家画的,但年代较早,具有文物性的,我们也要保存、整理。

艺术效果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是记事的工具,也具有丰富的形象特征,和书画一样,它是用线条来表现的,有“书画同源”的说法。

书法家充分发挥毛笔等书写工具的性能和书写技巧,就能创造出各种风格的作品来,给人以艺术享受,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当今书法艺术都是从古代书法艺术中发展变化的,许多书法家都是继承古人书法的优秀传统而又有所创新。

想要欣赏书法艺术,必须具备一些书体和书法源流的知识。

和其他艺术形式不同,书法艺术和人们的生活贴得最紧,从儿童上学的第一天就要学写字,写字漂亮美观不仅便于学习、生活,还能反映一个人的品行修养和素质,故前人有“字如其人”的说法。

书法源于写字练习,又高于一般实用性的写字。

其中的讲究和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它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日本人在吸收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之后,在书法研究和学习方面投入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力。

为了提高世人对书法的重视,日本人称书法为“书道”,将古代中日书法家的名帖碑刻精印出版,早在本世纪初就出版了多卷本的大型书法集《书道全集》,中国不少当代书法家还是从中获益者。

近些年来各类书法字帖、大型法帖、书法工具书、速成字帖、各体书法字典,层出不穷,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许多方便。

书法

中国有文字以来,书法便受到重视。

汉末魏晋时出现了以艺术教育为主的诸侯贵族学校,书画艺术成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对书法艺术的提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隋唐之后,开科取士,选贤用能,考试考察内容主要是身(形体)言(语言表达)书(书法)判(推理)四大项。

而且唐代的皇帝大都注重书法,这不仅推动了书法艺术创作,还为书法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入仕升迁之途。

宋元以后,书家辈出,碑帖众多,一般的人也有条件研读古人书法,要读书作官,就必须先练出一笔好字。

渐渐“馆阁体”风行,书法得到了极大的普。

但在这一时期,书法的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超过其艺术性。

绘画艺术

中国的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起源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

从现在所能见到的资料看,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表现力很强的绘画问世了。

比如在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就绘有互相追逐的鱼、奔跑跳跃的鹿,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有一定的艺术意境。

这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先人,远在原始社会就已具有相当高的审美意趣和高超的艺术创作才能。

保养与收藏

保养

字画,不论是立轴、屏、对联、手卷、册页,还是扇面、斗方,基本上属纸质品和丝织品两种,因为都含纤维质,所以具有吸湿性。

装裱字画用过的糨糊,含有蛋白质和糖,这又是蠹虫赖以生存的食粮。

一幅字画若不精心保管,就很容易遭受各种侵蚀,从而损坏变质。

凡收藏的字画,最好放在封闭的箱、橱、柜内,使字画能拥有一个稳定的有限空间,避免直接受侵蚀和污染。

但这并不是说一旦放进去就万事大吉,因为它还是会受到侵蚀的,被虫蛀是常见的一种毁坏现象。

大约每年5月左右,随着温度的升高,蠹虫也大量繁殖。

防止的办法,可用樟脑丸或上海产的樟脑精块等类药物驱虫。

使用时可以将樟脑药放在字画的周围。

此药一年之中最好分期放二次,第一次在3至4月,第二次在10至11月,这样防虫效果更好。

放在箱、橱、柜内的字画除放药外,还要做到勤翻动,及时清除不洁之物。

每隔半年左右就要展开字画看看,特别是梅雨季节过去之后,最好能分批将字画取出来挂几天进行“晾画”,这样能有效地防止字画生霉。

霉菌在潮湿、温暖和黑暗条件下最易繁殖,因此,字画的贮藏空间的温度应保持在14℃至20℃左右,相对湿度在50%至60%。

若室内相对湿度偏高,容易引起纸张受潮而滋长霉菌;而太干燥又容易引起字画的翘曲变脆。

一般的家庭遇天气干燥时,可常用湿墩布拖地,或在房内放盆水。

天气潮湿时,尤其在雨季,尽量少开窗户,这样可以使房间的湿度得到相应的控制。

长期悬挂在外面的字面,会受到太阳紫外线的辐射,使字画颜色褪淡,字迹模糊,发生纤维的老化、变脆。

因此,一般不要将珍贵的字画长期地挂在厅室里,更不要挂在太阳能直射到的地方。

应挂一段时间再收藏起来。

若字画数量多,则可以采取轮流悬挂的办法。

这样做,既能展现收藏字画的不同风格,又能延缓老化变色过程。

尘埃也是字画的大敌之一。

挂在墙上,或存放在箱、柜中的字画,同样会受到尘埃的影响,细小的尘埃沾在字画表面,遇到一定的湿度,它会成为不洁净的小颗粒,等小颗粒的水分蒸发,就会在画面上留下**斑点。

除此之外,对字画保护还应注意,在欣赏观看时,不要用手指指点点接触画面,更应避免唾沫沾染。

展开和收卷时不要将画折坏留下折痕。

在收、拿、卷、挂字画时,一定要格外小心,动作要轻。

保养窍门

防潮防虫,报纸最好

报纸本身有吸收潮气的功能,其油墨又能够防虫,一举两得。

一位专家曾说起一段往事:“当年我们和上海博物馆合办一个明清书画展,展览办完后,上海博物馆的书画有被虫蛀的现象,当时人们还开玩笑说虫子欺负外来的书画。

后来才发现包了报纸的书画都没有被虫蛀,而没有包的就有虫蛀现象。”

不过在用报纸包裹书画的过程中,有一些细节值得注意。

有条件的藏家可以将一幅幅书画摊开在柜子里,每一幅上面先盖一张宣纸再铺一张报纸,依次累加起来。

没有条件的藏家可以将书画卷起来,卷的时候,怕报纸的铅粉脱色污染画面,可先用宣纸包一层画,再拿报纸包。

或者找一个木棍作为轴心,木棍最好是经过处理不容易生虫的,这样卷起画来就不会起折痕。

对名家作品而言,藏品不起折痕尤为重要。

如果画面起折痕,时间长了形成黑痕,不能恢复画面的平整完美,严重的可能还需要漂白,将使藏品的收藏价值大打折扣。

在博物馆保管书画,还讲究使用白手套和口罩,以免在书画上留下痕迹,一般家庭藏家也可以借鉴。

不带口罩可以,但最好不开口说话,以免唾沫弄脏作品。

防潮也可用空调

一个暖湿有雾霭的雨天,某博物院一专家像往常一样巡看几个展厅的作品,发现有些已展出一段时间的作品,表面两侧呈现向内卷曲的现象,还有的表面起了皱褶。

看湿度计,原来湿度已经到了书画保养的临界点60%,说明作品已受潮。

据介绍,在展馆内对书画保持恒温恒湿最有效的办法是开空调,温度不可高于22℃,也不能低于18℃,20℃最合适。

湿度在55%最适中,最高不超过60%,最低不低于50%。

对一般藏家来说,恒温恒湿的条件不大可能具备,但可以用空调调节,在室内挂画时要注意关闭门窗,一天开一两次空调抽湿,每次两个小时左右。

樟木箱封存书画有诀窍

很多藏家都会用箱子封存书画作品,这是书画收藏常见的方法。

一般美术馆、博物馆有恒温恒湿的条件,通常用铁柜保管,一般家庭则建议用木箱,比如衣橱柜、斗柜等都可以,比较高档贵重的书画可以用樟木箱。

如果没有樟木箱,藏家也可用一般木柜,里面放置樟脑丸也能达到防虫的目的。

诀窍在于,樟脑丸要用袋子包着,然后用针扎开小孔,以散发樟脑的气味。

放书画的箱子尽量往高处放,柜子顶上还可以铺些报纸。

[7]

收藏

艺术品市场在当今经济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艺术收藏力量不断增强,中国书画的地位及价值将无法估量,对书画有爱好的人,除收藏欣赏之外,还作为一种保值、增值的投资方式。

书画收藏与许多投资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关键在于要掌握收藏书画的五个基本技巧。

第一,不要做超越自身能力的投资,要量力而行。

尤其是在起步阶段,谨慎为宜。

拍卖市场售出的书画,少则几千几万,高则数十万,上百万,初入门者最好留意那些中等名家的作品,往往价格不高,但质量较好。

第二,不要购买有争议的作品。

因为书画市场上伪品甚多,如不细心,以真货的价买了假货,不仅丢了资金,还会挫伤个人锐气,挫伤自己的胆识。

千万不能大意,购买时如果自己在技术上把握不准,可以请行家鉴定。

第三,不要四面出击,广泛收集。

要选择一个门类,或者某个时期,某种题材,某个画派,甚至某个画家的作品,集中精力弄懂弄通某个类型或某个画家作品的行情,掌握其艺术特征,做到心中有底有数,这样才会稳操胜券。

如果要广收博采,那必须有高深的资历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才能达到目的。

第四,注意收集各种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地了解和研究,例如书画报刊、艺术投资文章书籍、拍卖图录和拍卖成交价格表,只有广泛地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才能保证投资的收益。

第五,把握好出让时机。

出让艺术品,是艺术品投资的后续劲作。

只有出售,才能获取收益。

在出让时,应考虑市场状况、行情趋势以及自己资金周转情况等。

文化市场随着市场进程逐步推进,当今文化市场中的书画市场异常火爆,从事书画收藏的人士也越来越多,因书画是用宣纸、绢、绫、帛等作底,既怕潮湿又忌干燥,时间久了很容易受蚀、破损,与其他文物相比,显得更为娇贵,因此如何做好书画收藏是藏家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1要适当挂展

书画艺术品的收藏和展示功能是并存的,如果只藏不展就埋没了它的艺术欣赏价值。

我国自古就有春、秋晾画的习惯,因为这两个季节比较适合书画的通风与晾晒,展陈期间,除了让观众欣赏、品味作品的艺术性,还可以及时发现书画在存放过程中不明显的变化,如受潮、虫蛀等。

悬挂期间要注意空气的潮湿度,若遇阴雨连绵,空气湿度特别大,书画就极易遭受霉菌侵害。

潮湿的空气会改变纸绢的物理结构,沉重的画轴对画面也会产生影响,此时最好将书画卷收起来。

如若书画已经受潮,可将受潮轻的作品摆放到铺有毡子的平案上,将室内温度调整到22~25℃之间慢慢晾干;对受潮较为严重或被雨水淋湿的作品,则要考虑重新揭裱,同时对作品上留下的斑渍进行清洗,还作品本来面目。

挂画首先要注意挂钉是否牢固。

挂画的方法很讲究,应右手执画权,钩住书画绦带中心,左手托住画的中间部位,大、小指在内,中三指在外,随着画权的举高,托画左手指要相应放松,慢慢将画展开,挂好后再离手。

摘画时左右手姿势与挂画时姿势相同。

摘下后平放于案上,卷画时注意卷齐、卷紧。

如果是两个人,其中一人牵住书画天杆,另一人握住两边轴头慢慢上卷。

如果画幅过宽,两手难握住,可一手半握画之中部,另一手转动轴头卷画。

牵天杆的人要注意将画举高,卷画人要低一点,以防折坏画芯。

书画要与暖气、烟筒等保持一定距离;夏日制冷,书画要与空调的室内机保持较远距离。

太阳光对书画的影响最大,因为紫外线可使画面的颜料蜕变、分解,导致纸质老化,因此不能悬挂于靠近窗户的地方,尽量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画面。

白炽灯或荧光灯发出的400~700nm(纳米)可见光虽说影响不大,但长时间近距离照射也能使书画纸质老化变黄,所以,照明应尽量选用低功率光源,书画与光源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2要及时除尘

环境污染对书画的损害非常大,尤其在城市里,汽车尾气和工业污染使空气中的酸碱含量较高,有害气体和细小尘埃悬浮于空中,日久天长沉积在画面上,就会侵蚀画面。

一般说,一月除尘一次为佳,根据季节变化可适当延长或缩短周期。

除尘方法,可用电吹风的自然风档,将出风口与画面成30。

角,保持10~15厘米的距离,从右向左清扫;或将吸尘器开到低风档,配以软毛刷清扫,在清扫过程中用吸尘器将尘埃吸走(使用此法要特别注意吸嘴与画面的距离以及吸力的大小,以免误伤作品),也可用鸡毛掸轻轻清扫画面。

切不可用抹布一类物品擦拭画面,因为在擦拭的过程中,细小灰尘会进入纸张纹理,造成更大的损害。

3要卷放得法

书画作品长期处于挂展状态时,纸张要承受下垂的拉力和张力,使纸张的强度减弱,因此,在挂展一段时间后,就应当安排其“休息、调整”。

卷放就是使书画处于休息状态,让它恢复原来的拉力和张力。

收卷前,首先要仔细观察其表面有无变化,若有污染、霉斑、虫蛀点等,应当送到有专业技术能力的机构或部门进行科学保护处理,以免损伤逐渐扩大。

收卷书画时要先松后紧,先轻松卷起,再慢慢旋转轴头卷实。

用画带捆扎一定要适度,太松会使画卷松动,易被压折;太紧又使画卷中间留下捆扎的痕迹,影响画面整体美观。

总的说来,书画作品的挂展时间不宜太长,一年可挂展两次,每次1~2个月。

4要科学入藏

由于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书画处于收藏状态,因此对藏置环境有严格的要求。

首先是防虫、防潮、防火,其次是控制和调节存放环境的温、湿度,切忌高温、高湿、重压。

蠹鱼(也称衣鱼、纸鱼)是无翅昆虫,一般蛀食书画表面,特别危害糨糊粘贴处。

烟草甲的幼虫对书画危害极大,它们喜欢在书画中打洞,而后将自己藏于洞内。

一般书画防虫多用驱避剂,常用的有卫生球、樟脑丸和对二氯化苯,这些物品都是白色固体,易于挥发,其中对二氯化苯杀虫能力最强,但人们多受习惯影响,最常使用的仍然是商品化的卫生球。

对存放环境来说,要求书画箱柜的密封性要好,使保存环境相对稳定。

常用的木箱一般采用樟木做成,因樟木本身就有防蛀作用,而且密封性能较好。

现在,有条件的地方都用保险柜一类密闭性能更好的容器来收藏,但无论用哪种箱柜,都要把书画悬空放置,即用木条一类东西担空,下面留出一定空间放置干燥剂、防虫剂。

为了安全,这些试剂都应当用布或透气性较好的纸包起来,不可直接接触书画作品。

若要移动或运输书画,千万不能直接移动或搬运箱柜,而应打开箱柜,取出药品,并将书画固定好,避免书画在箱内相互碰撞,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箱柜固定好以后,再重新码放好书画作品和各类药品,密封保护。

大量实验证明,书画最适宜的保存温度为14~18℃,最合适的相对湿度为50%~60%,这样的条件不利于微生物、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控制湿度主要用干燥剂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控制温度则可用空调调节室内温度。

收藏误区

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兴起,步入书画收藏队伍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为了避免少走弯路,建议在收藏初期应注意以下几个误区:

盲目崇拜“书画家”。

刚开始收藏书画的朋友,一般分不清书画家及其作品的档次,只听书画家头衔的大小,不掌握其内在实力。

靠“耳朵”买进的多,凭“眼力”拣进的少。

殊不知,名家的作品也有高下之分,其作品的保值和增值潜力也不在同一个档次。

作品的篇幅越大越好。

由于书画作品是按平方尺计价的,故而导致片面追求篇幅。

实际上,书画作品的价值首先体现在“真”字上。

“真”即为真迹而非赝品。

其次看是否是“精品”,即精心之作、代表之作、创新之作。

当然,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当时,篇幅越大的作品肯定比较稀少,其价值就会更高一些。

不舍得花钱只愿蹭。

除了老交情之间的馈赠,如今不花钱就想得到别人劳动成果已是很不现实了。

正确的方法是,托人花钱买精品,这样得到的作品,才会是真正的藏品。

想收藏但苦于资金匮乏。

刚入道的许多朋友都会提出或遇到这个问题。

似乎也知道收藏名人作品的风险小、增值快,但又犹犹豫豫,不是说没有钱,就是钱不够。

其实,这不是钱多少的问题,而是眼力与判断力的问题。

如果你能准确判断那幅作品三年后、五年后、十年后,甚至二十年后的价格,与今天的相比,你就不会再认为钱是问题了。

从收藏一般作品逐步向名家作品过渡。

收藏书画不能多多益善,也不能见啥买啥。

低档作品增值缓慢,每次的增幅也不大,而名家作品的增速快,增幅也大。

如果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财力、学识,以及偏好,特别是将收藏列为投资的朋友,若能在专家指导下,直接从收藏较高层次的名家作品开始,效果更佳。

“取乎之上,得乎其中;取乎之中,得乎其下。”必须清楚,名家与非名家、小名家与大名家的作品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将越拉越大。

一幅完整的国画,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不开装裱的。因为中国画大多画在易破碎的宣纸上和绢类物品上的。装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就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美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装裱还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把新画好的画按装裱的程序进行装裱。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不善,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的传 装裱剪纸

世书画及出土书画进行装裱。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而重新装裱的古画,也会延长它的生命力。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 那么中国画装裱的程序是怎样的呢?一般是先用纸托裱在绘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绞、绢、纸等镶边,然后安装轴杆成版面。传统的装裱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成品按形制可分为挂轴,手卷,册页,折页四大类。原裱的绘画不论画心的大小、形状、及裱后的用途,都只有托裱画心、镶覆、砑装三个步骤。只是画心的托裱是整个装潢工艺中的重要工序。而旧书画的重新装裱则就相当困难了。首先要揭下旧画心,清洗污霉,修补破洞等,再按新画的装裱过程重新装裱。 我国的装裱工艺是伴随着中国绘画的历史而产生的,从现今保存的历史资料看,早在1500年前装裱技术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对于装稼浆糊的制作、防腐,装裱用纸的选择,以及古画的除污、修补、染黄等都有文字记载。到了明代,周嘉胄着有《装潢志》,清代周二学着有《一角篇》,均是我国系统论述装裱的专门著作。 装裱亦称“装潢”、“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美化和保护书画及碑贴的技术。装裱也一是门艺术。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可见装裱之重要。书画作成一经装裱、便觉神采墨妙而成为完整的作品使人感到赏心悦月。其方法是先用纸托裱在书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绫、绢、纸镶边,及至扶活,然后安装,轴杆或版面。成品按形制可分为卷、轴、册页和片。经装裱后的书画,碑帖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明代周嘉胄所著《装裱志》,清代周二学所著《一角篇》及现代冯鹏生所著《中国书画装裱概说》杜子熊所著《中国书画装裱》;都是系统论述书画装裱的专门著作。

一般字画装裱价格:50元。

词目:字画

拼音:zì huà

注音:ㄗㄧˋ ㄏㄨㄚˋ

同义词:书画

基本解释

1[calligraphy and painting]∶书法和绘画

2 [the stroke in a character]∶一个字的笔画

1文字的笔画、笔形。

宋陈恩《菁华》卷六:“ 杜 氏之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

宋苏轼《李房藏书记》:“自 秦 汉 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三·张浚书》:“ 宋 张魏公手书谒范文正公 祠一绝……字画甚拙,诗亦劣。”

2即为书画。也就是书法和绘画作品的统称。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卷八:“ 唐 末 五代 ,文章藻丽,字画随之。”

《西湖佳话·六桥才迹》:“张二抱扇叩头而出,才走出府门,早有好事的,见是苏东坡的字画,都情愿出千钱一柄。”

《红楼梦》第三七回:“索性凑成十二个,就全了;也和人家的字画册页一样。”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想想这所屋子除了啃我们字画的耗子还有什么?”

#课件# 导语课件要具有易用性。课堂时间有限,决定了制作的课件必须简单易用。因此,课件要提供一目了然的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及操作方法。使用课件,必须尽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不能一味讲解,而使讲课内容枯燥。下面是 整理的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美术上册课件:《我们的画展》,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第四单元

 《我们的画展》(综合·探索)

 人教版课标初中美术八年级八年级上册

 嘉峪关市第六中学许福仓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初二学生已经逐步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也具有小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为情感形式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情感交流与情感教育。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索”活动内容,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与变化,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综合以往学习的知识进行探索实践,利用本单元前面的内容进行引入,再配以课件中大量的资料,用以辅助学生大胆进行画展的策划和实践。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区别、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历史、性质、作用。

 2了解作品展示的方式,总结所参观展览的意义和目的。

 3走近美术馆、走近博物馆,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

 4能为学校或班级策划一次展览。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美术展览的展示方式。

 2美术馆、博物馆与画廊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美术展览的展示方式。

 六、教学课时:(参观与考察)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观看老师演示的,请问你们认识这些建筑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建筑特色吗?

 他们分别是中国美术馆、广州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台北美术馆。中国美术馆是其中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

 (三)美术馆和博物馆

 1美术馆的概念:收集、保存、展览和研究美术作品的事业机构,属于博物馆的一种。19世纪以前,已有专门或主要收藏和陈列美术作品的博物馆。于是20世纪初产生了新的概念──美术博物馆,即美术馆。

 2美术馆的历史:西方对美术作品的收藏始于古希腊。文艺复兴时代,皇公贵族收藏和展示大量的古代美术遗物。18世纪中,博物馆中也收藏了美术作品。现在全世界的各种美术馆约有7000个。

 中国自西周以来,宫廷中就一直收藏美术品。1925年组建的故宫博物院是以美术为主的博物院。1959年落成的中国美术馆,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作品的展览中心,同时举办世界各国美术展览。

 3美术馆的性质作用:美术馆的作用日益广泛多样,不仅可提高一般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美术修养,而且可协助学校的美术教育,还可为美术家的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向理论工作者提供资料和信息。

 今天的美术馆是艺术、教育、学术和科学的多机能综合体。

 4博物馆

 你知道世界五大博物馆吗?

 你知道世界博物馆日是哪一天吗?

 5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关系

 美术馆是博物馆的特殊类型,它从博物馆中分化而出。美术馆既特指美术馆,也包括具有美术馆性质的博物馆。

 (四)走进中国美术馆

 1介绍中国美术馆

 2(利用演示参观美术馆的各类展览)

 你到美术馆参观过吗?有何整体印象?

 3参观过毕加索紫禁城画展,你认为展览的整体布置方面有何特色?(作品内容、摆放位置、悬挂方式、展览路线等)。

 4在《站立的文字》展览中,展览的主体策划是怎样的?(展览作品与主题的关系,展览布置与主题的关系,展览环境设计与主题的关系等。)

 5展览的宣传。(展览广告的设计制作,请柬的设计制作,说明书的宣传制作,宣传报道稿的撰写与发布方法等。)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归纳小结。

 八、课堂练习:(我们的画展)

 根据学校和班级的现状,请你策划举办一次有特色的美术展览。

 九、作业安排:(课后思考)

 1商场商店等场所的商品展示对你布置画展有何启发?

 2参观你周边的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调查了解它们的历史和现状。

 十、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课件和大量的资料。

 十一、自我问答:

 1总结本课学习知识点,总结参观展览的意义目的。

 2同学们生思考:

 ①你知道中国美术馆在美术界的地位和作用吗?

 ②美术馆是如何布置、展示美术作品的?

 ③不同的美术作品有不同的展示方式,说说各种美术作品的展示方式是什么?

 比较各地美术馆的建筑外观,凸现中国美术馆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特色,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基本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做策展人策划一次展览,可以是绘画作品,也可以是手工制作或个人收藏品,让学生开动脑筋,在展览的内容及主题上加以创意。

 根据自己本地区的具体情况,选取有地方特色的美术馆或展览馆带领学生参观,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这类美术馆或展览馆在本地区的分布,他们的历史、发展演变和现实状况。提醒学生可以搜集文字资料,图像资料,也可以上网、去图书馆、书店查询。在课堂上可以由学生来分组讲解,老师归纳和补充,各组还可以展开竞争评比。

 这样的学习形式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作业中搜集的文字资料,在学校举办一次小型的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美术馆,关注美术展览,利用展览的形式进行学习交流和宣传。

 

篇二

 一、课业类型:综合、探索

 二、课时安排:单元三课时

 三、课业分析:

 本课属于“绘画”领域课标中规定在八年级学生应了解的绘画的基础知识,学习绘画的种类、展厅的布置和作品的装裱等相关知识,掌握了解举办画展的基础知识过程,八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知识,但对知识的认知程度还是不足的,我们的画展让他们更多的了解绘画了解美术相关知识。了解和学习本节课是很必要的,这为以后绘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上承下接,对学生的分析)

 四、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举办绘画展览的基本要求及其过程,学习制作海报、了解绘画作品的分类等基础知识和装裱技巧的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简单的绘画装裱、展厅布置和海报的制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懂脑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本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学习兴趣及热爱美术并发扬我们美术文化。

 五、教学重难点:

 了解展厅布置的基础知识,海报的制作和绘画的分类是重难。

 六、教学准备:

 相关、直尺、圆规、海报纸、马克笔等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取看过画展吗如果说要想举办画展应该在什么地方举办呢

 生:

 师:那你们知道有哪些美术馆呢

 生:

 师:那好今天我就带领大家来去了解中国美术馆,了解了之后我们自己在学校举办一个画展好吗那请打开书22页,我们来学校我们的画展。

 正课部分:

 在参观画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应该注意安全,在参观画展的过程中应该结伴而行。其次,在参观时不能触摸绘画作品(为什么)第三,注意观察并记录下你所发现的。

 中国美术馆的介绍

 师:谁能告诉我你认为中国美术馆是用来干什么用的说说你对中国美术美术馆的理解。

 给大家1分钟时间带着这个问题看一下书。(画出中国美术馆主厅平面图和参观路线示意图)

 是研究、陈列、展览美术作品的国家美术馆。

 师: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美术馆主厅平面图,主厅分为前厅和圆厅对吗前厅面积:180平方米,展线长:38米挂画线高:46米。圆厅面积:300平方米,展线长:527米,挂画线高:46米。

 师:看完了主厅平面图我们来看一下参观路线示意图,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增加两面墙呢

 (回答:为了增加展出的面积)

 什么样的观赏距离才能更好的欣赏一幅画眼睛与画面的夹角为30度时。(思考:为什么)(画出示意图)

 怎样悬挂作品

 作品与墙的夹角成20°。(画出示意图)

 什么是装裱

 装裱是装饰书画、碑帖等的一门特殊技艺。古代装裱的专称叫做“裱背”,亦称“装潢”,又称“装池”。

 绘画作品的装裱形式(展示范画)

 1、竖轴悬挂式。

 2、横轴悬挂式。

 3、装框式。

 装裱方法

 以纸托裱在书画作品的背部,再以绫娟镶边,然后上覆背、加宣轴。

 装裱的作用

 美观、牢固,便于收藏和陈设。

 3、课堂实践(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印象)a、策划、布置一个展厅(以教室作为展厅)b、设计出展厅的参观路线示意图

 绘画工具:4开纸、笔(钢笔、毛笔、粉笔、水性笔、水彩笔不等)

 4、点评:(采用自评和互评的方式)

 设计出展厅的平面图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讲解并奖励。

 5、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6、布置作业:

 设计出展厅的平面图

 第二课时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些什么

 师:装裱、中国美术馆。

 师:美术馆里通常有哪些画呢那么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

 2、正课部分:

 美术作品的种类和特点

 (1)中国画:泛指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从内容上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几类。有工笔和写意两大类,工笔和写意的区别在于:工笔,顾名思义就是用工整、严谨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工笔分为白描和重彩两种。白描就是用墨线类似于现代的速写。它和重彩的区别既是无设色。写意实相对于工笔来说得。写意注重用笔,在笔墨中表达作者得情感,意也就是以形写神。使用中国独有的毛笔、墨、宣纸等工具材料。

 师:现在请大家看一幅画!

 师:谁能告诉我这两幅画是什么画

 师:哪一幅画是工笔画哪一幅是写意画呢

 师: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都是将墨和颜料用毛笔在宣纸或绢上画的作品。不注重透 视。工笔:细腻、逼真、线条很美。写意:奔放、随意)

 (2)油画:以油纸颜色描绘在画布、木板或墙壁上的绘画。它是欧洲绘画主要画种,是自14世纪逐渐形成的独特画种。油画是自清朝末年开始传入中国。

 师:请请大家看一幅画!

 师:这幅画是油画对不对

 师:这是画在什么地方的画布对吧!

 师:他有什么特点呢

 (注重透 视、有光泽感、厚重、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

 (3)速写:指在短时间内扼要画出形象、动作和神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师:大家看这幅画是什么画师:那么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用笔果断概括、风格统、整体效果好、用时短。)

 (4)版画:用刀和笔在板面上进行刻画,再用油墨等颜料将刻好的画拓印在纸上。有木版、铜版、石版、丝版等种类。师:那么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线条刚直激励、节奏感较强、有木味)

 (5)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亦指汉字的书写法则。它能表达作者的审美意识。包括笔法、笔势、笔意三方面的要素。

 师:它的特点是什么呢

 (用毛笔将墨书写在宣纸等纸张上的汉字)

 (6)摄影艺术:用照相机通过取景、用光等手法拍下富有审美价值的实物影像。

 师:他又有什么特点呢(直观、真实)

 (7)水彩画:以水调和水彩颜料绘制,产生透明、轻快、湿润的艺术效果。

 艺术特点:透明、轻快、湿润。

 4、课堂实践

 同学之间相互对画一幅速写。

 工具:笔(铅笔、钢笔、圆珠笔等不限)、A4纸一张、橡皮

 5、点评: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讲解并奖励。

 6、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7、布置作业:

 写一幅书法作品(3尺大小),并收集以前的绘画作品。

 第三课时

 1、导入: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两节课我们做了哪些作业展厅的布置是吧课堂绘画速写是对吗

 师:那么如果我们举办画展的还差什么啊

 师:宣传和装裱对吗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宣传我们的画展。

 2、正课部分

 什么是海报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海报)

 师:用来作什么的呢(宣传)

 海报:是广告的一种。海报是一种信息传递艺术,是一种大众化的宣传工具。海报又称招贴画。是贴在街头墙上,挂在橱窗里的大幅画作,以其醒目的画面吸引路人的注意。设计是应注意构思的巧妙,形象、文字、色彩简洁单纯,应用有较强的视觉效果。

 海报的作用

 1广告宣传海报:可以传播到社会中,为满足人们的利益。

 2现代社会海报: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为大数人所接纳,提供现代生活的重要信息。

 3企业海报:为企业部门所认可,他可以利用到控制员工的一些思想,引发思考。

 4文化宣传海报:所谓文化是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多么偏僻的角落,多么寂静的山林,都存在着文化。

 海报的格式内容

 海报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海报的标题写法较多,大体可以有以下一些形式:其一,单独由文种名构成。即在第一行中间写上“海报”字样。其二,直接由活动的内容承担题目。如“舞讯”、“影讯”、“球讯”等。其三,可以是一些描述性的文字。如“×××再显风彩、××寺旧事重提”。

 (2)正文

 海报的正文要求写清楚以下一些内容:

 第一,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活动的主要项目、时间、地点等。

 第三,参加的具体方法及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等。

 (3)落款

 要求署上主办单位的名称及海报的发文日期。

 以上的格式是就海报的整体而讲的,实际的使用中,有些内容可以少写或省略。

 写海报注意事项

 海报一定要具体真实地写明活动的地点、时间及主要内容。文中可以用些鼓动性的词语,但不可夸大事实。

 海报文字要求简洁明了,篇幅要短小精悍。

 海报的版式可以做些艺术性的处理,以吸引观众。

 手写海报用的工具:马克笔、海报纸

 请柬

 师:从字面上理解什么是“请柬”

 (请柬,又称为请帖、简帖。为了邀请客人参加某项活动而发的礼仪性书信。)

 请柬的结构

 1、标题

 2、称谓

 3、正文

 4、敬语

 5、落款和日期

 4、课堂实践

 以“我们的画展”为主题制作一张海报。(4k纸大小)(老师走下讲台进行辅导)

 工具:马克笔、海报纸

 5、点评: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讲解并奖励。

 6、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7、布置作业:

 给“我们的画展”做一份请柬

  我自己收集了一些欣赏书法妙语集锦,列举一二,更多请看http://hibaiducom/wujianjunty/blog/item/697652a79a03f295d14358e6html

  一般认为评价一件书作应从以下三的方面去考虑, 即书法艺术的美学要素:用笔、 结字、章法。当然从更高层次的美学要素是气,是神,是韵,是情,是整体的格调,意境。也就是所谓的“功”和“性”“功” ,指功力、技巧,即指对一定的法度对笔画、结构、章法等的把握。“性” ,指性情、风格,即指其中寄托的意趣、情操、学识、修养和感情。 从线条本身具有的美,同时考虑线条组合的美, 从点、线、面等等出发,不过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我摘录部分古今书法大家对书法欣赏的名言,以飨书界道友们。

  王羲之说:“一点所失,若美人失一目。一画之失,如壮士失一肱。不可不慎” 唐太宗赞王羲之其字“烟霏洁露,若断而连”,赞王献之的字:“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称为“书圣” 的王羲之,他的书法秀美典雅,而有人却站在壮美的立场上说他的作品“虽圆丰妍美,乃乏神气,无戈戟铦锐可畏,无物象生动可奇” ,“有女郎才,无丈夫气” 。

  南朝梁武帝萧衍在《古今书人优劣评》中,评钟蒜书法“如云鹊游天,群鸿戏海”,评王羲之的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风阀”

  唐·张怀瓘在书论中称书法是“无声之音,无形之象” “每书欲十迅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又说:“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每作一折,如屈折钢钧;每作一牵,如万岁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趣骤”,节奏自见。

  孙过庭在《书谱》中曾经指出:“伯英不真,点划狼藉,元常不草,使转纵横,乍显乍晦,若行若藏。” “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说:“柳公权师欧(阳询),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书。”又说:“柳与欧为丑怪恶札祖……”,“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宋朝米芾还风趣地说:“沈辽排字,蔡襄勒字,苏轼画字,黄庭坚描字,他自己是刷字”

  宋代朱长文说:“惟公(即颜真卿)合篆糟之义理,得分棣之谨严,放而不流,拘而不拙,善之至也”,评欧是“杰出当世,显名唐初,尺犊所传,人以为法,虽戎狄亦慕

  其声。”认为欧阳询的楷书,是“纤浓得中,刚劲不挠,有

  正人执法,面折廷铮之风;至其点画工妙,意态精密,无

  以尚也。”评柳公权是“博贯经术,正书及行,皆妙品之

  最,草不失能,盖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一

  家”。又说:“当时大臣家碑志,非其笔,人以子孙为不孝。

  外夷入贡,皆列署货贝日:‘此购柳书’。”

  苏轼曾说:“古之论书者,兼论其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又说:“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决一,不为成书也。” 把神放在首位。

  元代赵孟頫《兰亭十三跋》中云:“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康有为作为碑派代表,极力鼓吹北碑,称颂魏碑之美,“北魏碑无不佳者” 。而对以妍美见长的帖派书家董其昌的书法大力抨击,贬低。“局束如辕下驹,骞怯如三日新妇” 。邓石如先生说:“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呀。”清包世臣也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刘熙载说:“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至数字,大如一行至数行。一幅至数幅,皆须有相避相形、相呼相应之妙。凡书笔画要坚而浑,体势要奇而险,章法要变而贯。”

  另外我从网上收集到一篇关于书法欣赏的,写得不错,估计对您有用:

  书法欣赏的心理过程

  艺术欣赏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书法艺术欣赏是以书法艺术作品为对象的审美认识活动。其认识的主体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合的人,他们的一切活动都受制于他的社会地位、世界观、文化素养、以及他的认识能力、情感、意志。书法欣赏的客体是作品。它是作者主观情感结合汉字形体加工而形成的艺术品。

  书法艺术欣赏是一个动态的认识过程,其运行机制是复杂的,为了便于讨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要进行书法艺术欣赏,首先要具备审美心境。心境是指一种微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往往与主体的需要相联系。因此,主体要想进入审美欣赏过程,必须使自己从烦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作品。这时,作品不再是单纯的物理因素(纸和墨的结合),而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欣赏作品就是进行情感交流,而这种交流是没有任何功利性的。

  二、感知阶段

  感知阶段是欣赏者感觉、知觉作品,从形式即作品的“形”上把握作品的阶段。主要了解作者的表现技巧,感受作品的造型空间。

  书法被称为造型艺术,其造型空间不同于生活中的空间,它需要想象的介入,“三分字,七分裱”就是指装裱能使作品的造型空间独立出来,让欣赏者更容易进入想象。

  欣赏作品的造型空间,要求我们立体地看作品,具体说来,一幅作品,笔墨是实,布白是虚。实不是平板的,而是立体的、有层次的,书法讲究中锋用笔,是为了求得笔画产生圆、厚的立体感。讲究用墨,为的是求得层次的变化。虚不是空虚,是“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手段。如齐白石的画,几只玲珑剔透的虾活跃在画面上,背景一片空白,却令人遐想联翩,似乎碧波荡漾,晶莹透明。书法讲究布白,就是虚的运用,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其布白往往耐人寻味,好象是摄影作品中幻化的背景,虽然看不出具体的内容,但可以令你感受到丰富多采,在它的衬托下,“前景”更加突出。只有理解“虚”,才能更好地理解“实”。“知白守黑”就是这个道理。

  懂得了虚和实,就可以感受作品的造型空间,主体的注意范围不同,所感受到的造型空间也随之变化。好的作品,随意截取一个范围,其造型都是美的。如取作品中的一行,一个字,甚至是一个点画。黄庭坚在《论书》中说:“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

  三、理解阶段

  书法艺术作品是作者提炼生活,得到意象,并运用书法艺术表现技巧加以物化的结果。主体可以根据作者物化的痕迹去追溯他的意象,把握作品容。明代的祝枝山说:

  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

  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

  深浅,变化无穷……

  作者“喜”“怒”“ 哀”“乐”的情感不同,他的作品也相应地具有“舒”“险”“敛”“丽”等不同形式。理解作品,就是通过作品外在的静止的形式,想象作者创造的动态过程。“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作者的情感,以深入理解作品。通过理解所得到的并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科学的数据,而是与欣赏者记忆表现象有关的具体形象。孙过庭《书谱》中有段话:

  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

  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 据槁之形……

  看到作品的形式----悬针垂露,得到的是意象----奔雷、坠石、飞鸿、骇兽等。由于书法作品内涵的丰富性,主体可以形成关于作品多层面的印象,但没主次,不够鲜明,但由此可以刺激好奇心和求知欲,深入了解作品。

  四、再创造阶段

  再创造是主体在对作品多次感知,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将作品内容进行综合,在自己头脑中形成新的意象的过程。

  主体感知作品时,得到的是作品形式的表象,在理解作品时,得到的是作品内容的表象,这些表象都暂时储存在主体头脑中,没有规律,不成系统。再创造就是把头脑中的表象按一定的规律组织成有机体。

  这时,记忆表象反复闪现,不断筛选, 保留那些主要的、接近客体本质的表象。这些表象不断冲突,相互渗透,终于融合成一个新的整体----主体头脑中的意象。

  新的意象是主体在欣赏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方式创造而形成的。因此,不可能与作者的意象完全相同,它具有创造性,它常常超出作者本身,甚至是作者创作时并未意识到的或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朱长文在《续书断》中评张旭的草书:“如神虬腾霄汉,夏云出嵩华。逸势奇状,莫不可测。”朱长文从张旭草书中得到的意象是直冲云霄的“神虬”嵩山华山之上的“夏云”他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想象而创造出意象。

  新的意象是主体再创造的结果。不同的主体,因其心理定势不同,即使同一幅作品,所得到的意象也不尽相同。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前面谈到的张旭的草书,朱长文得到的意象是“神虬”“夏云”。如果现代人得到“升空的火箭,飞行的导弹”的意象,甚至是听觉方面的,如的士高音乐,也是正常的

  五、共鸣阶段

  共鸣是指审美主体与客体的思想感情契合相通和谐一致的心理现象。

  在书法艺术欣赏活动中,主体头脑中的意象一旦形成,主体会从意象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二者有部分相同或相似。这一部分会在头脑中不断加强、扩张,其余则不断减弱、消失甚至隐去。进入高峰状态时,主客体会完全契合一致,达到物我同一。这时主体头脑中充溢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自身与作者相同的思想和情感会迅速提高、发展,主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会伴随着强烈的审美愉悦。这种感受会转化为审美经验,在以后的欣赏与创造中起指导作用。《宣和书谱》卷十四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欧(指欧阳洵)路靖(指索靖)碑,初过而不问,徐视乃得之,

  至卧碑下不忍去。

  欧阳洵经过索靖所写的碑,“初过而不问”,是还没有进入审美心境;“徐视乃得之”是索靖的名气的作用下,他强迫自己进入心境后对作品有所理解;“至卧碑下不忍去”是欧阳洵与索靖的书法产生共鸣,他全身心投入其中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伴随有愉悦的情感是“不忍去”的原因。这时他从索靖的书法中将会获得审美经验,指导以后的创作。

  马克思说过:[1]“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也为对象生产主体 。”书法艺术创造也是这样,它不仅创造艺术作品,也造就它的欣赏者。这样看来,加强对书法欣赏的研究,将有利于书法的蓬勃发展。

您问的是古籍装帧的形式吗?有卷轴装、旋风装等等。

1、卷轴装,又称卷子装,早期的图书装帧形式。与装裱好的书画相似。在长卷帛书、纸书的左端安装木轴,旋转卷起。

2、旋风装,在一素纸长卷上面依次粘贴书页,每页正反两面书写文字,展开长卷可翻页阅读。

装裱概述 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在宣纸和绢素上所作的书画,因其墨色的胶质作用,画面多皱折不平,易破碎,不便观赏、流传和收藏。只有经过托裱画心,使之平贴,再依其色彩的浓淡、构图的繁简和画幅的狭阔、长短等情况,配以相应的绫绢,装裱成各种形式的画幅,使笔墨、色彩更加丰富突出,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性。 沿革 书画装裱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帛画、缯书,至西汉即有装裱的绘画出现。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端,装有扁形木条,系有丝绳,木条两端还系有飘带。南北朝时书画装裱多赤轴青纸,著名裱工有范晔、徐爱、巢尚之等人。书法家虞□还著有装裱著作。至唐代始用织锦装书画,格调堂皇,高手辈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设“论装背裱轴”一章专门论述有关装裱事项。 宋代因书画繁荣,装裱亦获空前发展,多用绫绢作裱料,装裱样式丰富多采。北宋宣和年间,装裱多是画心上下镶隔界,不镶绫边,周以古绸绢边栏之,称宣和裱。此时画家米芾兼善装裱,著《论鉴赏装裱古画》一文,颇有建树。元代宫廷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装裱书画。明清以来,随文人画大兴,以素绢或浅色绢作裱料的装裱逐渐增多。出现了地区性的装裱中心,所裱书画因绫绢色彩及操作技法及裱幅形式的不同而具有地方特色,如京(北京)裱、苏(江苏)裱等。明代周嘉胄撰《装潢志》一书,论述精微,人多重之。 另外,中国的书画装裱技术还传至日本、朝鲜,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 工具和材料 装裱书画需要有完备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主要包括: ①工作室,要求宽畅明亮通风。 ②案台,以坚实的木材做成,用朱红油漆罩面,使之光滑平整。 ③大墙或壁,分木板墙和纸墙两种,前者适用于气候潮湿之处,后者多用于干燥之处。要求平整、光洁。 ④裁刀,用于裁切纸、绢、绫、锦的材料和挖配、裁画心及修补破洞。其刀刃锋利平直,呈马蹄形,又名马蹄刀。 ⑤裁板,用于裁切之垫,多以质细纹直的椴木、银杏木或柳木为之。

⑥裁尺,用于裁切画心材料时作界尺之用,多用楠木、杉木制成。 ⑦棕刷,用树棕编扎制成,有南、北方之分,前者小且薄,后者大而厚。 ⑧排笔,由几支乃至20余支羊毫笔并排扎接而成,用于刷浆糊。 ⑨竹启子,大毛竹制成,呈剑形,前部薄而光滑,尖端半圆形,后部粗厚。 ⑩针锥,用于扎眼、转边和排毛等。□砑石,用以砑磨画背,质细光滑的鹅卵石为之。另外还有浆油纸,水油纸等。 材料主要有: ①纸,多用生宣纸,一般用作托画心,托绫绢或配覆背等。 ②绢,是平纹织物,用蚕丝织成,有粗细之分 ③绫,亦用蚕丝织成,并织有各种图案,多用于裱幅的天头、地头、隔水等。 ④锦,丝织物,多为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图案。多作手卷包首、册页封面、轴幅锦眉和边框等。 ⑤浆糊,托裱所需的粘合剂。用去掉筋麸皮的淀粉或上好面粉打成,打浆时需放入适量明矾,以防以后虫蛀。 ⑥颜料,即中国画颜料,用于染制纸、绢、绫及为破损的画心补色等。 ⑦胶矾水,用胶和明矾及水三者混合而成,用于加固裱件的色彩和纸绢质地。 ⑧轴头,用在挂轴式和手卷式的装裱中。前者多用紫檀木、红木、花梨、瓷、象牙、角、金属等制成,呈蘑菇头等形状;安装在地杆的两端,既起到装饰作用,又便于画卷悬挂。后者常用象牙、瓷及金属等材料为主,圆形装于卷尾的上下两端。 ⑨画杆,分天杆、地杆,以杉木为主,要求平直,其中地杆要一定重量 ⑩绳、带、别,用于捆扎别紧裱物。另外还须备有一些化学药品,加高锰酸钾、草酸、过氧化氢、丙酮、乙醚等,用于清除霉迹、迹等。 工艺 装裱有—套完整工艺过程,操作时须按要求进行。其过程首先是材料的托和染,包括: ①托绫、绢,将绫绢正面合案铺平,用排笔蘸清水将其刷透,后用干毛巾将水份吸干,使绫绢紧绷案面,平直无皱,再刷浆糊,后将卷好的纸对齐绫绢,边展托纸,边用浆刷刷实,完后再以棕刷排实,揭去,晾在墙上。另外还可将颜料放入浆糊中调匀,刷至绫绢,上纸,凉干,即连托带染色,称浑托。 ②托镶料纸、裱背纸,大多托3层。先将第1层纸铺开,用稀浆水将纸刷平刷匀,加托第2层,对齐边口,展纸,刷实。再用浆水加托第3层,步骤同上。3层托好后,再用棕刷刷一遍,晾干。 ③染材料,将颜料及胶用水浸泡化开,把所染纸绢绫反扣在画案上,往上刷颜色水,要均匀,先刷托纸,后刷纸绢绫的正面。后上墙晾干。 接着托裱画心包括: ①湿托法,用于不掉色的画心。把裁方的画心反铺于画案,润潮展平,上浆水,沿画心四边刷上局条,后把托纸刷上,再用棕刷由上而下刷住托纸。 ②平托法,用于易扩散或掉色的画心。其法是托纸上刷浆水,画心覆其上。有飞托、覆托之分。 再进行镶覆和砑装,包括: ①镶覆,将托好的画心裁去多余的局条,再在画心四周镶覆上所需要的圈档、上下隔水、天地头、惊燕,绫小边或通天小边等各种材料,然后在其背面刷浆水,粘上覆背纸即可。 ②砑装,砑,即对覆背后的裱件用砑石砑磨,使之光洁柔软。装则指在裱好的画幅上,装配天地杆、轴头、在杆上钻,穿绳,以便悬挂等,至此装裱工作全部结束。

形式 亦称品式。主要有: ①条幅,因是垂直悬挂,又称挂轴,或轴。自上而下包括天杆、天头、惊燕、上隔水、圈档、画心、下隔水、地头、地杆、轴头等,一般为天头大、地头小。 ②长卷,也叫手卷,简称卷。由天头、副隔水、前隔水、绢边、引首、画心、后隔水、题跋纸心、拖尾等组成。 ③册页,首尾相连、折叠而成,其形式类似画册,每页一幅画,或一画一跋,首尾为硬面包锦,内有边、画心、分心等。册页有多种样式,其中左右翻折,向右开版的称蝴蝶装,上下翻折,向上开版的为推蓬装等。另外装裱幅式还有屏条、对联、横披等。 书画装裱知识详解 一 书画装裱艺术的起源和概况 中国书画是世界各国一致公认的东方艺术之瑰宝。伴随着书画装传统艺术而生发的书画装裱工艺,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工艺。正由于有了装裱工艺,历代书画珍品才得以保藏久远。后来传到日本以及一些亚洲国家,成为东方别具一格的特有工艺,同样受到世界各国的珍视。那么,我国这一独特的民族工艺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如同其它事物一样,书画装裱也有一个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1973 年湖南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为我们认识这个规律性的问题,提供了极可宝贵的原始资料。这件珍贵文物, " 最上横边裹着一根很细的竹条,上系有棕色丝绳。 " 后来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上,又进一步发现: " 丁形帛画的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丝带,中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均缀有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 " 这些具体特征,展示了古人要求观赏绘画的最初动机,对于研究书画装裱的起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上述资料,完全可以将书画装裱的历史,推至距今 2000 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若进一步推论,将盛产竹子,多次出土了我国最早的绘画,并揭示了书画装裱症结的湖南一带,作为装裱工艺的发祥地,也不无道理。 书画装裱的历史虽长,但留下来的文字记载并不多,据现存文书,最早记载装裱史料的当推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其中提及: " 自晋代已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 " 南朝宋的宣城太守,《后汉书》作者,著名史学家范晔,是我国装裱史上早期的装裱名家。到了唐朝,唐太宗大力搜集王羲之的书法和历代名画,指定王行直装褫,楮遂良,王知敬监领其事,足见唐代对裱画的重视。其时,日本国奈良朝使臣来我国学习装裱技术,唐太宗亲命典仪张彦远面授技艺,从此我国的装裱技艺流传日本,在异国生根,开花,结果。五代时,装裱技艺进一步发展。到了北宋,宋徽宗设立画院,装裱家列入官职,成为文思院六种待招之一。皇家的倡导下,在书画家,装裱家精心探究的基础上,终于形成了著名的 " 宣和裱 " 的格式。这标志着我国书画装裱技艺遂传入民间,特别在明,清五百年间,装裱技艺成为设店裱画的专门行业,在苏州、扬州、北京、上海、广州、湖南、湖北、开封等地先后出现了许多驰名中外的书画装裱店铺。 解放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装裱业一度出现了衰落。后来,一些文物,博物馆单位,设置了书画装裱机构,七十年代中后期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书画装裱如同被唤醒的春风,一改往日的沉寂,从业人员大幅度增长,在装裱工艺及用料方面,亦进行了许多探索与改革,正朝着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道路迈进。 二 书画装裱的设备及工具

01 工作室(亦称装裱间):要求:宽畅明亮,清洁整齐,安全方便,温度与湿度要适中。 02 挣墙(亦称大墙,挣板):用于贴平,挣干画心,裱件和各种装裱材料。要求:平整、光滑、通风、干燥。 03 案台(亦称装裱桌):要求:台板木质坚硬,台面光滑平整,案台高度一般在 80 厘米左右。 04 晾架(亦称晾竿):用于晾干经过加工的复背纸,色纸以及各种材料等。 06 人字梯:用于裱件上、下墙时蹬踩。 07 排笔: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等。 08 棕刷: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裱件上墙等。 09 裁纸刀: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10 界尺和切板: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11 锥针和镊子:用于方正画心、挑除杂物等。 12 启子:用于揭启挣在墙上的裱件及各种材料等。 13 油纸(亦称浆纸、隔糊):用于镶嵌边料隔浆糊用。 14 砑石(亦称磨石):用于裱件背面砑光、磨平。 15 蜡板:用于裱件背面砑光时磨擦画背。 16 其它工具:剪刀、掸子、叉子、喷水壶、箩筛、木锯、电钻、钳子、铜线、面盆、毛巾、毛笔、颜料、墨汁、调色盘、塑料薄膜等。 三 装裱材料 01 宣纸:分为生宣和熟宣,以安徽产净皮生宣为主。 02 绫、绢、锦、锦绫、麻布等。 03 天杆、地杆、月牙杆、轴头、手卷片、签子等。 04 丝带、绦带、铜钮等。 05 面粉、明胶、明矾等。 四 书画装裱品式 01 立轴、中堂 02 对联 03 横披 04 条屏、通景屏 05 镜片、扇面 06 手卷 07 册页 五 装裱程序 制浆 --托画心 --方正画心 --(托染材料) --配料 --镶嵌 --清裁大边 --转边(包边) --粘串(接含口和粘搭杆) --配背(裱覆背纸) --覆画(扶活) --磨画(砑光) --剔边(批串) --配杆 --钉铜钮(绦圈) --包杆(上轴头) --上杆 --系绦(串丝带) --扎带 --粘签条 六 裱件质量的品评 品评裱件质量的标准简而言之为:平整光洁、柔软谐调。 具体可以分为: 01 工艺精致,镶口匀细。 02 展挂平整大方,画面光滑洁净。 03 画面色彩搭配谐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81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