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悼亡诗

诗经里的悼亡诗,第1张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外衣**里。心忧伤啊愁肠百结,何时忧愁才能止!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上衣黄下裳。心忧伤啊愁肠百结,何时忧愁才能忘!绿丝线啊绿丝线,绿丝本是你亲手来织。睹物思念我贤妻,是你使我少过失。细葛布啊粗葛布,穿上冷风钻衣襟。睹物思念我贤妻,样样都合我心意。

一个初秋的午后,西风一日紧似一日。当罗衣已不耐轻寒之时,他打开了衣柜,准备拿出一件厚的衣物避寒。这时柜子里的一个小箱子吸引了他的目光,他拿出了那个箱子,打开箱子,看到最上面的是那件绿色的衣服,他的眼睛一下子湿了,他还记得当年的那个人在镜子前转头对他说:“相公,我穿这件可好?”那如画的秋水若有所盼。她在他的面前罗衣旋转着。他只是微笑不语,轻拥她入怀。那柔弱无骨的娇媚,那暗香浮动的燎人,让他的心一下子热了起来……

往事只堪哀,触景伤怀。他轻轻地用手触摸着这柔软光滑的衣物,仿佛那上面还有她的体温。他所爱的她只遗一件旧衣陪他作伴,提醒着他,在悲伤里坚强的活着。他手握着那绿色的旧物,握着半生孤单的薄凉,握着三生石上再续的温热。陷入了无尽的遐思之中……

暮色中,屋内的光线更加昏暗,寂静中的荒凉让他不觉清泪两行。他轻轻抚摸着这件旧衣,不觉得低声吟唱起来。

这是一首男子悼念自己的亡妻之作。诗人目睹亡妻遗物,倍生伤感,由此浮想联翩,写下此诗。悼亡诗,看似悼亡者之魂,实则言生者之心。他对着妻子的旧衣,睹物思人。忆起昔日相依时的种种,不觉情动于中而形于声。于是乎,就开启了后世悼亡诗之先河。

这首诗采用借物抒情的艺术手法。我们在欣赏时,要四章结合起来看,才能体味到这其中包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深厚感情,我们可以联想一下诗人创作此诗时的情况:

第一章说:“绿兮衣兮,绿衣黄里。”诗人把亡妻所作的衣服拿起来翻来覆去里里外外地看,这时诗人想到妻子的样子,他的心情是十分忧伤的。

第二章“绿衣黄裳”与“绿衣黄里”相对为文,是说诗人把衣和裳都翻里翻面细心看。仿佛看到妻子正在床边,低头做衣服的情景,他伸出手,想摸摸妻子的脸,却什么都没有,这时他心中的悲伤一下涌了出来,怎么也摆脱不了。

第三章写诗人细心看着衣服上的一针一线(丝线与衣料同色)。此刻的他已深深地感到,每一针都反映着妻子对他深切的关心和爱。由此,他想到妻子平时对他在一些事情上的规劝,使他避免了不少过失。这当中寄托着妻子对他深厚的爱恋。

第四章说到天气寒冷之时,而他还穿着夏天的衣服。想到妻子活着的时候,四季换衣都是妻子为他操心,而他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妻子去世后,他实在忍受不住萧瑟秋风的侵袭,才自己寻找衣服若妻子在时,他又怎么会感觉到冷呢?妻子的好又一次勾起他失去贤妻的无限悲恸。人已逝而为他缝制的衣服尚在。衣服上细密的针线,使他深深觉得妻子在他心里的位置是其他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所以,此情此景此物更加勾起他对妻子的思念,他失去妻子的悲伤。此刻的他也只能长叹一声:“不思量,自难忘,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

睹物思人,是悼亡怀旧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这首诗是四言诗,共有四章,也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每章只个别字的变化,使诗人的感情一点点递进,通过看到衣服,由衣而联想到治丝,惋惜亡妻治家的能干。想到亡妻的贤德,描写细腻,情感丰富。构思巧妙,由外入里,层层生发。衣裳多色见于外,衣裳之丝见于内。再由“治”丝条理,联想办事的条理,才使“无訧”,再讲而深入到身心内部,体肤由此而感到凄冷,再想到妻子活着时对他的种种关心和爱护,将这种情感引伸到灵魂的深处,若断若续,含蓄委婉,缠绵悱恻。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有较大的影响。

此诗的才情是显而易见的。且看那借物抒情,抚衣自伤之状,是多么凄恻感人;叠章复唱,重叠之中又富于变化的句式,造成一种一咏三叹,余音袅袅的效果。全诗情深意挚,语极凄切,使人们对这位不幸的女子油然而生同情钦慕之心。

  摘 要:蒲松龄的悼亡诗突破了中国古代悼亡诗侧重描写悼妻题材的局限,丰富和发展了古代悼亡诗的题材内容;在艺术上各体兼备、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蒲松龄 悼亡诗 题材内容 艺术特色

悼亡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可谓源远流长,早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了悼亡诗,如《邶风绿衣》和《唐风葛生》。随着西晋文人潘岳《悼亡诗》的出现,大大推动了悼亡诗的发展,其后悼亡诗不断涌现。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古代悼亡诗中的悼挽对象主要集中于亡妻,当今学术界对古代悼亡诗的研究也似乎只关注悼妻诗,甚至有学者明确指出:“悼亡诗特指悼念亡妻之诗。”①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悼亡诗的悼挽对象不应该只有亡妻,有关悼亡诗的研究不应该只关注悼妻诗。在中国古代悼亡诗歌史上,突破悼妻题材局限的诗人并不少见,清代诗人蒲松龄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不但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而且也是一个杰出的诗人。只要我们认真研读蒲松龄的诗作,便会发现在他现存的二千余首诗歌中共有八十七首悼亡诗,不但篇数众多、内容丰富,而且颇有艺术独创性,堪称古代悼亡诗的集大成者。

蒲松龄的悼亡诗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悼挽对象既有妻子、母亲、兄弟、侄子、孙子等亲人,也有朋友、学生及其亲属在内的众多交往对象。这对于研究蒲松龄的家庭情况和人际交往关系尤其他的思想、性格和感情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蒲松龄的悼亡诗中,悼挽亲人的诗共有二十六首,其中悼挽妻子的诗有十二首,悼挽亲兄的诗有六首,悼挽亲孙的诗有三首,悼挽堂兄的诗有两首,悼挽母亲、侄儿和外甥的诗各有一首。而在非亲属的悼挽对象中,蒲松龄与毕公权、毕际有交往最为密切,为他俩所作挽诗最多,各有八首;其次为门人浣,共有六首;再次为王渔洋、高念东、张历友妻子孙氏,各有四首。蒲松龄为张万春、宋开斯、刘孔集、钟性朴、孙嗣服、毕盛统、毕子荆、沈燕及等人所作挽诗也都在两首以上。蒲松龄在悼亡诗中为了更好地悼念亡逝者,表达自己的深切悼挽之情,注意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它们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其一,通过描写自己得知亡逝者噩耗时的剧烈反应来表达悼挽之情,如在《挽淮扬道》中,蒲松龄在得知自己敬仰的淮扬道员张万春去世的消息后惊讶不已,“哲人去矣跨长鲸,子夜闻之惊坐起!”在《挽宋开斯》其二中,蒲松龄因为挚友宋开斯的突然辞世而泪流满面,“方向红楼拟纵酒,谁知白骨委榛荒!魂随窗外梅花冷,泪滴阑干竹雨凉。”在《降辰哭母》中,蒲松龄因为想念去世的母亲董氏而肝肠寸断,“犹疑我母在,不信我母亡。翘首白云下,灵帏正高张。转身一相忆,哽痛摧肝肠!”在《伤刘孔集》中,蒲松龄得知好友刘孔集突然病亡的消息后涕泪交流,“忽闻讣音至,惊坐涕涟洳!”“但觉宇宙间,君去遂无光。”(《忆刘孔集》)在《哭兄》其一中,蒲松龄因为仲兄蒲兆专的病逝而哽咽痛苦,“除夕殷殷话语长,谁知回首变沧桑!謦 不闻真似梦,酸辛频咽已沾裳。”在《挽毕公权》中,蒲松龄因为好友毕公权的去世而悲伤不已,“文字论交如一日,溪山回首已千秋。魂能填海终遗恨,土到成花亦含愁。未至东皋先涕泪,于今不敢过西州!”在《梦王如水》中,蒲松龄得知好友王如水去世的消息后极为悲痛,“登门拟宴会,到舍已河山!哀情从中来,俯仰摧肺肝!”在《挽朱子青》中,蒲松龄惊讶于好友朱子青的突然离世,“如何一炊黍,遂已变晨昏!……未能束刍吊,雪涕赋招魂!”在《五月晦日,夜梦渔阳先生枉过,不知尔时已捐宾客数日矣》其二中,蒲松龄对于名士王渔洋的去世深感震惊,“讣乍闻时惊欲绝,怀无倾处恨难消!”蒲松龄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在平时生活中并不轻易流泪,但当自己的亲人、朋友离世时,他总是伤心至极、泪流不止,充分展现出他性格中重情重义的一面。

其二,通过回忆亡逝者生前的生活场景与自己的亲密关系来表达悼挽之情,如他在《降辰哭母》中写道:“老母呼我坐,大小绕身旁。开颜顾儿女,时复惠余觞。团 聚饮啖,絮语悉家常。因言‘庚辰岁,岁事似饥荒。儿年于此日,诞汝在此房。洗儿抱榻上,月斜过南厢。逡巡复尔许,晓鸡始鸣窗。念儿曾几时,儿女已成行?’言竟顾我笑,耿耿犹未忘。”蒲松龄深情回忆了母亲生前为自己庆贺生日时的音容笑貌,悼挽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在《伤刘孔集》中,蒲松龄回忆了老友刘孔集生前与自己饮酒畅谈时的情景:“髯翁吾老友,义气凌太虚。千里莲花幕,连床经岁余。相将共杯酌,豪饮能十壶。”在《哭兄》其三中,蒲松龄回忆了仲兄蒲兆专生前与自己除夕夜话时的情景:“昔日我归家,解装见兄来;……除夕话绵绵,灯昏剪为煤。”在《忆侄螽斯》中,蒲松龄回忆了与侄儿蒲螽斯从小到老密切交往的情景:“阿咸坦白人,稚齿同戏谑。表里无榛梗,至老尚如昨。岁时登我堂,开襟慰间阔。倦鸟期飞还,拟为香山约。杖履偕游钓,酒茗共杯酌。”在《悼内》其七中,蒲松龄回忆了妻子刘氏生前强挣病体来料理家务时的情景:“昨夕濒澌灭,呻吟卧床第。事作不如程,开眸尚纪理。”在《哭赵晋石》中,蒲松龄回忆了赵晋石生前与自己密切交往的情景:“晋石我良友,于情属渭阳。西道每过从,欢喜罗酒浆。谈心或促膝,论文时连床。君时进直言,逆耳摘短长。非是故刻责,期待原非常。”虽然逝者已矣,但他们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始终萦绕在蒲松龄的心头,成为永久不灭的珍贵记忆。

其三,通过赞美亡逝者的品行、才华及声望来表达自己的悼挽之情,如在《挽淮扬道》中,蒲松龄叙述了淮扬道员张万春生前造福当地、至今受到百姓赞美的事迹,“波及淮扬百万户,讴讼犹存在行路”,并把他称为“善人”、“哲人”。在《伤刘孔集》中,蒲松龄称赞刘孔集生前见识不凡、富有智谋,“识见一何卓!帷幄赞高谋。”在《钟圣舆以〈宪副公传〉见示,即索诗,因赋此》中,蒲松龄称赞曾任山东提学副使的钟性朴生前学识、官声俱佳,在社会上享有极高声望,“山斗文章宦绩高,齐门万古仰清操。”“才名直与日争光,六郡弦歌旧泽长。”在《挽毕公权》中,蒲松龄称赞毕公权“才人声望压何刘”、“谪仙已自压尘寰”、“议论风标都不群”。在《哭毕刺史》中,蒲松龄称赞毕际有生前办事认真、勤奋好读,“物必求工真似癖,书如欲买不论金。”“量可消除天下事,志将读尽世间书。”在《挽念东高先生》中,蒲松龄称赞高念东生前文思敏捷、为人率真、声望极高,“文章口泽满乾坤,老卧东山誉望尊。”“文无易稿从容就,口不择言表里真。”在《梦王如水》中,蒲松龄称赞王如水生前胸怀旷达、淡泊名利,“百年道义深,胸次何寥廓!倘来等浮云,黄金置一哂。”在《哀梓岩》中,蒲松龄称赞不幸早殁的外甥高梓岩生前勤奋好学、才思敏捷,人品学识俱佳,“文品清贵人品端……吟呻且读犹能挥长篇。”在《袁太君苦节诗》中,蒲松龄称赞了袁氏妇生前在战乱期间含辛茹苦地照料年迈婆母、年幼孤儿和孤居邻居老妇的美德,“更竭甘脆养衰姑,搔抑浣濯无色努。……日甘冰蘖抚孤儿,犹析糠糟膳邻姥。”在《六月初三日闻沈燕及讣音》其一中,蒲松龄称赞沈燕及生前“义气文章事事佳”。虽然蒲松龄对这些亡逝者的赞美之词中难免有一些夸大谀颂的成分,但并非全是凭空捏造,而是有着很强的现实基础,从中体现出的他对亡逝者的深切悼挽之情是毋庸置疑的。

潘安《悼亡诗》之所以备受推崇,也不是偶然的。中国妇女历来克勤克俭,为抚育子女、操持家务等等付出了大量劳动,由于社会的男尊女卑,她们的功绩往往被忽视。再加上中国人不是讲“含蓄”吗?一般习惯于感情不外露,夫妇之情尤其如此。翻遍古代数以万计的诗篇,其中深刻抒发夫妻感情的作品实不多见,就是一个明证。也许由于死神的降临,使积聚心头的情感一下子突发出来,汹涌澎湃,无所阻挡,一旦见诸文字,吟成悼亡诗,就往往会引起心灵的共鸣。再说潘安本来就是写哀伤诗的高手,他善于言情的特长,无疑有助于《悼亡诗》的不胫而走。

此后,悼亡诗几乎历代皆有,其中唐代诗人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就十分著名:“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唯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叙事真,感情痴,用语挚,公认为悼亡诗中的佳作。 吴梅村为悼念亡妻而写的《追悼》,也是一首情真意切的好诗:

秋风萧索响空帏,酒醒更残泪满衣。辛苦共尝偏早去,乱离知否得同归。君亲有愧吾还在,生死无端事总非。最是伤心看稚女,一窗灯火照鸣机。 诗人的妻子郁氏卒于顺治四年(1647)。这时离清兵长驱直下攻占南京、吴伟业带领全家避乱乡间仅二年。俗话说,人生最大的伤心事,莫过于幼年丧母、中年丧妻和老年失子。这年作者才三十九岁,正是中年丧妻,国破妻亡,对梅村的刺激实在太大了。 “秋风”、“空帏”、“更残”,在一片凄凉的环境中诗人酒醒了,想起曾朝夕相处的亡妻,不禁泪洒衣襟,长夜难眠。

人虽亡去,但岁月流逝而留下的痕迹依然历历在目。吴伟业少年得志,连捷及第,二十三岁中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崇祯皇帝特赐他归里娶亲,娶的就是这位贤淑的郁夫人。这是何等的荣耀!当时他的恩师张溥曾写诗祝贺:“人间好事皆归子,日下清名不愧儒。富贵无忘家室始,圣贤可学友朋须。”(《送吴骏公归娶》)的确,命运之神好似已为吴伟业安排好一切,如花似锦的前程,令人神往。“人间好事皆归子”,梅村当时确实正处在一生之中最幸运的时刻。

但是好景不长。崇祯末年,风云突变,特别是甲申之变、乙酉之乱,明朝灭亡。在那兵荒马乱的岁月里,与吴伟业同甘共苦、分挑重担的正是这位郁夫人。顺治二年,在清兵铁蹄的驱赶下,吴伟业与郁夫人携全家百口,在风雨中乘扁舟逃往矾清湖,投靠亲戚,这对于平日居住在高楼深院的贵夫人来说,确是很艰辛的,但却支撑了过来。可是在饱尝了离乱带来的痛苦之后不久,郁夫人却偏偏过早地离开了人间。“辛苦共尝偏早去,乱离知否得同归。”这一字一句都饱含着无穷的辛酸,确是他们共同经历劫难之后发出的肺腑之言。

从郁夫人之死,联想到自己在明亡后,未能以死殉节,实有愧于君亲。他痛感悲哀的是江山易主、人事皆非:“君亲有愧吾还在,生死无端事总非”。正是他当时思想的写照。因此,这首悼亡诗与一般悼亡诗有所不同,除表达对亡妻深沉的悼念外,还将自己的身世之感、家国之痛融进诗句里,诗的内容早就超出了悼念亡妻的范围,无疑扩大了诗的社会意义。结尾以稚女失母、布机失主反衬悲哀之深,好似不经意的一笔,却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在梅村作品中可算是质朴无华的一首,语言未多加修饰,也不用典,但由于感情真挚、浓烈,十分动人。

吴伟业对明朝、对清廷、对做官、对人民等等有自己的态度,同样,他对妻子、对家庭、对子女也怀有脉脉温情。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是一位感情丰富、有血有肉的诗人。

中国古代四大悼亡诗: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作者: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

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

月夜,短松岗。

2、悼亡诗三首(其一)

作者:潘安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①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注:①此处有版本为“周”。

译文:

时光流逝,冬去春来,你去了碧落黄泉,层层的土壤将我们永远隔绝了。我自己也很矛盾到底走不走呢,想留在这里,但是你已经不在了,留在这里又有什么用呢勉强遵从朝廷之命,转变念头,返回原来任职的地方看着我们共同居住过的房子,走进去就想到了你以及和你的种种经历。可是,在罗帐、屏风之间再也见不到你的身影。可是墙上挂的你的笔墨遗迹,婉媚依旧,余香未歇。恍惚间,你还在我身边,直到看到你的遗像在墙上挂着,才想到你已经离开我了,心中怅然若失,还有点惊惧。我们就像翰林鸟一样,现今我却形单影只;如同在小河里一起遨游的比目鱼一样,你的中途离开让我再再难以前行。冬去春来,寒暑流易,你去世忽已逾周年。又是春风袭人之时,檐下晨溜点点滴滴,逗人哀思,难以入眠。深沉的忧愁,何时方能消却?如同三春细雨,绵绵无休,盈积心头。要想使哀思衰减,只有效法庄周敲击瓦盆了。

3、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作者: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4、离思(其四)

作者: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其他:

1、诗经·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2、遣悲怀

作者:元稹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3、为薛台悼亡

作者:白居易

半死梧桐老病身,

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

月冷空房不见人。

4、沈园二首

作者:陆游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5、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作者:纳兰性德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6、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作者:纳兰性德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7、悼亡诗

作者:沈约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其一

荏苒冬春谢⑴,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⑵,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⑶,淹留亦何益⑷。

僶俛恭朝命⑸,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⑹,入室想所历⑺

帏屏无髣髴⑻,翰墨有馀迹⑼。

流芳未及歇⑽,遗挂犹在壁⑾。

怅恍如或存⑿,回惶忡惊惕⒀。

如彼翰林鸟⒁,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⒂,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⒃,沈忧日盈积⒄。

庶几有时衰⒅,庄缶犹可击。

其二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

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

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

独无李氏灵,髣髴覩尔容。

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

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

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

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其三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

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

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

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

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

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

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

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

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

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

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

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

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

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

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

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1]

其一

慢慢的一年过去了,那个人(妻子)回归黄泉之下,与我永隔在幽冥之道的两端。我对她的思念能够对谁说呢,再滞留家中又有什么好处勉强恭从朝廷的命令,扭转心意回到原来的任所。看着房屋就想起了她,进到室内就回忆起我与她的过去。帷帐和屏风上再没有她的香气,只有生前的笔迹尚存。她衣上的香气还没有消失,留下的玩用之物还挂在墙壁上。恍惚间觉得她好像还活着,这让我感觉惶恐、忧伤、惊讶又恐惧。像那深林里的鸟儿,双双栖落枝头却突然形单影只。像那水里的比目鱼,一起游着却中途被分开。春风从门窗的缝隙中吹来,早晨屋顶上的积水顺着屋檐滴下来。我就是在睡着的时候又何曾忘了她呢,深深的忧伤一天天越积越重。但愿这忧伤什么时候能衰减下去啊,我想要像庄周一样达观开朗。

其二

明亮的月光从窗子里投过来,照在我寝室的南端。秋风跟着秋天到来了,湿热之气随着夏季消失。凛凛的凉风吹起,我开始觉得夏季的被子有些单薄。哪里是说没有厚被子呢,只是没有人陪着我度过这寒冷的冬季。冬季没有人陪伴我,明亮的月亮也显得昏暗起来。一次次地看着那床榻,它空空如也。空床上落下了细细的灰尘,空旷的房间里吹来悲戚的风。难道您(妻子)不能像李夫人那样显灵吗,让我能隐约窥见您的姿容。我抚着衣领长长地叹息,不知不觉间眼泪沾湿了胸口。沾湿了胸口又哪里能停止这思念,悲伤从心中漫起。睡醒之后感觉眼前还残留着您的形貌,您的话好像还在耳旁。我这样固执的思念您,与东门吴者和庄周的豁达比起来,实在是惭愧。我写诗想要说出我的心意,可是这心意却难以详细描摹。这是命啊,能怎么办呢?这样长久的悲伤令我都开始鄙视自己。

其三

太阳遵循天机运行,四季交替着流失。早晨的露水凝聚在叶子上,显得凄凄惶惶,傍晚的风使劲刮着,猎猎有声。怎么样悼念佳偶您呢,您的仪容长久地隐藏在我的心中。念及与您的种种恍如昨日,谁知道已经一年过去了。我换了衣裳回朝廷办事,对您哀伤的思念只能埋藏心底。我在以前的房间里挂起帐褥,向北望着祭奠您。您死去才多久啊,北望着却感觉一切都忽然结束。您的衣裳都销毁撤除了,永远都不会再拿出来。时光如流水,一年已经过去了,悲伤地情感却更加使我心痛。沉湎在悲伤中,感觉您好像归来了,眼泪随着我的悲伤陨落。我驾着车登上东边的高山,望着您的坟内心抑郁而沉痛。徘徊在您的墓间,想要离去却心有不忍。我徘徊着不忍离去,来来回回反复流连。落叶掉在墓道的两侧,枯草根纠缠在坟墓的角落。我像个孤魂野鬼一样茕茕孑立,哪里还知道我还有魂魄没有?我把心里放在朝廷的事上,擦掉眼泪勉强等车。谁说皇宫很遥远啊,我的悲伤比去皇宫的路途还要更加辽远。

各种不同类型的诗歌表达的主要感情;1、赠友送别诗:;一般是叮嘱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或别后;送别诗中常出现的意象:长亭、短亭、北梁、南浦、阳;常用表达技巧:衬托(正面衬托-反面衬托),情景结;分类:送人宦游,送人贬谪,送人还乡,送人以言志;举例:;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2、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3

各种不同类型的诗歌表达的主要感情。

1、 赠友送别诗:

一般是叮嘱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或别后的思恋。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情深意长的激励劝勉,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送别诗中常出现的意象:长亭、短亭、北梁、南浦、阳关、古道、西风、芳草(春草,春草喻离恨。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杨柳、水、明月、夕阳、青灯、美酒等。

常用表达技巧:衬托(正面衬托-反面衬托),情景结合,对比,想象,虚实结合

分类:送人宦游,送人贬谪,送人还乡,送人以言志

举例:

1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高适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2、 咏史怀古诗:

一般是凭吊古人的人或事。追念往事,表达缅怀之情;追慕古代先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忧愤,表达保家卫国的壮志;对统治者骄奢*逸、无用小人的批判;抒发物是人非、历史变迁、朝代兴亡、昔盛今衰的感慨;臧否君王,对国家统一等重大题材蕴含深刻思考。

特点:与感时讽今紧密结合,借古人古事叫胸中之块垒;与景物描写紧密结合,借景物宣泄自己的情感;与总结教训相结合,用形象议论抒发人生感慨;整合出古今相连的多维时空。

手法:用典,对比,借景抒情,反衬,借古讽今等。

鉴赏咏史诗应该注意的问题是: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和用典(对于典故不仅要了解典故本身的内容,更要明确作者用典的目的);然后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根据作者自身的经历,进一步推敲作者对待这段往事、这个古人的态度;最后归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边塞诗: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例如,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是其主调(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所以在鉴赏的时候一定要把握时代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推敲作品的思想感情。

内容: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对征戍苦难的申诉;征夫戍卒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者反过来写家人对戍卒的挂念);报国无门的愤懑悲怆;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对战争的厌恶,对朝廷失策的批判等等。

意境特点:创作风格雄浑豪放,意境苍凉悲壮、雄壮豪迈,多写边地奇异的风物和景观,艰苦奇绝的生存环境,也有的诗歌意境萧瑟阴郁。

常用意象:夜月,荒漠,落日,霜风,黄云,白雪,枯骨,牧马,飞雁,瀚海,孤城,关山,胡笳,羌笛,芦管等。

4、山水田园诗,闲适隐逸诗

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看厌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自然真实的情性。

内容:首先,这些诗多有宁静的氛围,诗人在诗中的表现多为悠闲、详和。

如宋人陆游的纪游抒情之作《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其次,这些诗歌往往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描写农村独特的生活场景。

《乡村四月》(宋人翁卷)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的美丽风光: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三,在艺术风格上,这些诗大多具有质朴清新的特点。

《清平乐》(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第四,在情感倾向上,多表现对于乡村淳朴自然生活得热爱,对于官场、世俗生活的厌恶等。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以 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6、咏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往往是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表现其他或喜或悲的感情。

5、写景抒情诗: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8、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9、思妇闺情诗:即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多写妇女对在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是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10、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11、悼亡诗:悼亡诗多是通过作者追忆往昔,回忆妻殁之前彼此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或其他具体生活情境,或以“记梦”的形式,来表达对亡妻的悼伤与思念。

12、干谒诗: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

鉴赏思想内容的步骤

A.描写了什么形象

B.构成了什么意境

C.抒发了什么情感

D.表现了什么人格

提问方式:简要分析该诗的思想内容。

回答古诗鉴赏题,一般字数不会太多,但答题的内容,也如一篇议论文,有论点,有论据,最好先写论点后写论据(当然也可先写论据后写论点)。

第一步:指出思想内容的观点。(即诗中体现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总说)

第二步:举出诗中含有思想感情的诗句来作论据来证明你的观点;

第三步:总结。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注]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81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