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收入分配?

什么是收入分配?,第1张

所谓收入分配,就是对一定时期的生产成果进行的分配。收入分配的类型分为国民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两种类型。第一,国民收入分配的两个层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在生产过程当事人之间的分配。经过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分解为劳动报酬,企业收入,政府收入(间接税);再分配是初次分配基础上的再次分配,又称第二次分配。再分配的基本途径有:(1)国家凭借行政手段进行的强制性再分配。主要手段是赋税制度(所得税,遗产税等)和财政转移支付。(2)自愿性的再分配,如捐助,赠与等。 国民收入分配的原则有:一是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统一的原则,二是投资与消费相协助的原则。 第二.个人收入是社会成员在一定时期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收入总和。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有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当前调节收入分配关系的政策措施有:1、把“蛋糕”做大;2、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3、加快西部大开发;4、打破行业垄断;5、惩治腐败,整顿市场秩序;6、加大税收监管和调节力度;7、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相声演员逗哏和捧哏之间的收入分配问题,目前来讲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绝大多数的相声演员,还在体制内。他们是由国家按照演员级别发工资的。比如,当初少马爷马志明和谢天顺先生裂穴,并不是因为二人收入分配问题,而是职称问题。而体制内的职称,就意味着工资级别。这需要组织评定,谁也说不算。

还有姜昆和戴志诚组合,二人也不存在收入分配问题。都是体制内演员,姜昆无论从资历还是知名度,或者是政治地位,都非戴志诚能比。二个收入差距应该很明显,但这同样是组织决定,而不是分配问题。逗哏和捧哏演员的收入分配问题,只能体现在体制外的相声团体中。比如,解放前的侯宝林和郭启儒两位老先生,他们分账竟然是九一。

侯宝林拿九,而郭启如拿一。看似是对捧哏演员极大的不公平。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因为,当时的侯宝林已经是大明星,绝非撂地摆摊的相声演员可比。凭借他一个人的号召力,就能拿到相声界最高的报酬。即便只给郭启儒一成的收入,也远高于郭启儒和别人搭伙,对半分的收入。

想当年,赵本山和范伟搭档演出,老赵拿二十多万,只分给范伟七千,估计也是这个原因。但后来,范伟名气大了,在收入分配上,还是如此悬殊,搁谁心里也不会好过的。而就目前来讲,国内最大的体制外相声团体,非德云社莫属了。于是,重点就来了,德云社目前的相声组合,是怎样分配收入的呢?

德云社逗哏和捧哏之间的收入,很简单,就是五五分成。首先说德云社的扛把子郭德纲和于谦吧。 郭德纲曾经亲口说过这件事,而德云社总教习高峰也肯定了他们的分成方式。可能大家认为郭德纲名声更大,舞台上更卖力气,台下还要负责段子的创作。凭什么要和捧哏的于谦这样分成呢?一方面,相声内行说过,三分逗,七分捧。虽然对于捧哏的演员,有过誉之嫌,但也从侧面上反映了捧哏演员的重要性。逗哏演员可以撒开了演,但捧哏演员却要控制节奏,保证作品能顺利完成。

另一方面,捧逗之间的搭档,比对象还难找。前面提到的马志明先生和谢天顺先生裂穴后,三年没有找到搭档。最后,只能潜心培养黄族民,使其从一个素人起步,最终成为少马爷后半生的搭档。

郭德纲此前也和很多人搭档过,先后就有王月波,范振钰,王文林,张文顺和李菁等。但都没有象和于谦这样心有灵犀。即便是为了以后的合作,五五分成也是必要的。当然,这个分成也只限于商演的舞台。像于谦出演**的收入,郭德纲作为电视台主持人的收入和德云社的股东分红之类,对方就不会参与分成了。

而像岳云鹏、张云雷、孟鹤堂、张鹤伦、烧饼等人,他们和捧哏演员之间,同样是五五分成。比如岳云鹏、孙越二人的商演,一般报价单场在100万左右。这其中要为公司,也就是德云社贡献两成利润。剩下的八十万左右,再把其中的七成拿出来,岳云鹏和孙越一人一半。剩下二十多万,会分给助演、剧务、主持等其他工作人员。

张云雷也开玩笑说过,搭档杨九郎,一场相声下来,也没几句台词,钱跟他拿的一样多。由此也可以看出,德云社演员,也都是五五分成的。但是,演员凭借个人魅力,做节目,接广告的收入,同样也是不参与分成的。

另一对知名相声演员苗阜和王声,他们同样是采用五五分账的。早在十多年前,两人刚开始合作时,就定下来平均分钱的原则。甚至当时为了维持生计,二人不得不接一些婚礼主持,所得收入同样是五五分成。通常都是主办方把装钱的信封直接给苗阜,而苗阜再把信封交给王声,让他把自己那份数出来。估计现在的付款方式,也该是银行转账了吧。但两人从未在钱的问题上闹过分歧,这一点是肯定的。

说到底,相声演员为了相声这门传统艺术的延续,也为了自己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待钱的问题,看得都比较开。这五五分成,看似是逗哏演员做出了让步,其实,也是对捧哏演员的一种鼓励。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呢?

很多人都听说过相声是“三分逗,七分捧”,这在艺术上是有必定道理的,但在现实中大部分情况下只是一种逗哏对捧哏的谦善之词。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声仍是一个以逗哏为主的艺术形式,就像**里的主角和配角一样,尤其是表现在收入分配上更是有所不同。那么,相声演员逗哏和捧哏之间挣了钱究竟怎么分账呢?

“三分逗、七分捧”

“三分逗、七分捧”,这在一些经典相声作品中是常听到的对白,这也向咱们揭示了捧哏的重要性,虽然逗哏是所有人眼里的主角,但包袱能不能抖的响,完全看捧哏能不能接住词、会不会捧,所以在前期,逗哏和捧哏之间是按逗三成、捧七成来分配的;但这一不成文的规则,早已经被郭德纲打破了,当然,这是后话。

逗哏和捧哏之间,虽然捧哏的“捧”尤为重要,但咱们仍是习惯性的介意首要进场、首要说词的逗哏,这也让逗哏有了更高的声望和商业价值,就比方已故的侯宝林和马三立来说,他们二人一生有过的同伴很多,但咱们对他二人的了解远远超过其同伴,乃至之前还传出,二人和同伴的分配比例是“九一”,因为和他们二人说相声对捧哏的声望有帮助,所以也就没人会在乎“一成太少”了。

逗哏和捧哏之间的收入 

想当年,赵本山和范伟同伴表演,老赵拿二十多万,只分给范伟七千,估计也是这个原因。但后来,范伟声望大了,在收入分配上,仍是如此悬殊,搁谁心里也不会好过的。而就现在来讲,国内最大的体制外相声团体,非德云社莫属了。所以,重点就来了,德云社现在的相声组合,是怎样分配收入的呢?

德云社逗哏和捧哏之间的收入,很简单,便是五五分红。首要说德云社的扛把子郭德纲和于谦吧。郭德纲从前亲口说过这件事,而德云社总教习高峰也必定了他们的分红办法。可能咱们认为郭德纲名声更大,舞台上更卖力气,台下还要负责段子的发明。凭什么要和捧哏的于谦这样分红呢?

他们的收入分配是五五分 

于谦和郭德纲从2000年初步协作同伴,有人认为郭德纲必定拿钱比较多。但是在访谈上,郭德纲清晰标明过,他们的收入分配是五五分。两人能有今日这种成果,得益于相互配合。民间曾撒播这么一句话“不羡鸳鸯不羡仙,只羡德纲有于谦。”这也说清楚捧哏的重要性。

不过,虽然两人的收入是平分的,但是郭德纲仍是挣的比于谦多。这是因为郭德纲的声望要更大,一些综艺啊访谈啊都愿意请他,一些商业活动,郭德纲拿的钱也比于谦要多。但于谦上访谈节目的时候也说了。两人的表演费50万,于谦拿十万。郭德纲拿十万,于谦的父亲十万、妻子十万、大爷十万。

总的来说,在曾经,逗哏和捧哏的收入分配是不平等的,而现在捧哏和逗哏的收入分配应该是差不多的了。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情感策划书范文

  篇一:情感类节目策划方案

 《》是一档具有观赏性、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的情感类谈话互动节目。聚焦都市家庭生活和都市人心理疾患,以讲述他们真实的情感故事为主线,通过展示嘉宾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各种情感困惑,使观众产生认同,引发共鸣,从而满足人们对于情感的需要。同时加入心理、社会等学科的深入分析和讨论,为越来越迷茫的都市人提供情感释放站,为越来越辛苦的都市人开设心灵休憩点,为越来越孤独的都市人找到交友新渠道,为越来越个性的都市人展开人生新舞台。

 一、节目运作的客观条件分析

 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历史名城,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更是犹如一匹急速奔驰的烈马迅猛向前。2006 年市财政收入突破了200 亿元,可以说今天人的日子是越过越好,城市也越建越美。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都市人口流动加快,相反人际间的情感交流却相对减少。经济发展和人们精神枯竭、真情失落之间的矛盾日趋突显,精神上的情感诉求已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成为一种在现代社会中颇具特质的文化现象。然而很多人在遭遇情感问题和难题时,不知该向谁倾诉,不知从何着手,作为都市经济生活频道,有责任搭建一个这样可以让观众们倾诉、倾听的心灵平台,倾听他们的故事,解开他们的心结,凸显媒体责任,强化人文关怀,触达更广泛的都市人群内心,为加快文明城市、和谐城市的建设做出贡献。

 二、收视分析

 首先应该说目前的电视节目很难做,尤其是地方台的电视节目更难做,但我们不能退缩,退缩只能越退越远,最终一败涂地,再也难以找寻自己的位置。《》栏目是一档情感类谈话互动栏目,栏目播出时间拟定在周一至周五的晚上10 点至11点,重播时间为隔日的下午1点至2点。在直播的这个时间段和我们同质的节目有省台的,省台精品博览频道的们竞争的是同一类别的观众,即以妇女为主的中青年社会精英类收视人群,俗话说两军相遇勇者胜,面对省台的强势竞争,我们要打破惯常的编导独立作战模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节目创作,建立健全信息咨询共享平台和法律顾问团,随时准备为弱势一方提供法律援助,为节目的跟进和炒作奠定基础。同时加全栏目的统筹、包装、策划,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力争在短时间内把栏目的影响做出来,把频道的品牌树起来,力争做到栏目在三到四个月内在观众中形成影响力,半年以后成为电视台的名牌栏目。栏目还要做到立足,放眼全省、

 全国的电视市场,力争做到节目能走出、走出、走向全国。

 三、市场分析

 《》栏目是一档以直播为主线可以和观众互动的节目形式,目前在我们能看到的电视节目中还不多见,它的节目素材大部分取之于普通市民的情感生活,有些典型的事件经过我们的精心打造,还具有一定的轰动效应,因此更容易引起市民的共鸣,成为他们茶余饭后、街头巷尾谈天说地的话题,能成百姓话题的节目,一定会有很好广阔的市场前景,这在我们前期做市场调查时得到了印证,广告商和观众们的接受度普遍偏好,特别是和一些兄弟台交流后,更增强了我们做好这档节目的信心。(有些兄弟台表示,节目做好后,可以贴广告在他们台播出)

 四、受众分析

 1 核心观众

 《》的核心观众是以年龄不等的未婚或已婚女性为主的收视人群,她们是节目的重要观众,应对《》这样的节目会更感兴趣。因为他们向往纯真浪漫的感情经历以及美满和谐的婚姻生活。她们喜欢倾听各类情感故事,愿意分享自己或别人感情生活中的欢声笑语,更乐于为那些遇到情感问题的人士出谋划策, 从而成为栏目的固定观众。

 针对这些受众可以在节目中增加互动环节,通过的形式,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更直接的参与到节目中来,增加节目的真实性。也可以利用电信增值服务,以观众发短信的方式在屏幕下方滚屏出现,有利于寻求赞助商,为节目创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

 2 普通观众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也是他们乐于观看的。它不仅有着很强的观赏性和悬念性,既能抓住他们的目光,也可以洗涤他们的心灵,而且《》能让他们从一个侧面了解现代社会的情感状态,从视听上丰富自己的情感经历,为自己将来的情感生活做一个警示。我们可以开通短信、网络、等互动平台,让观众可以适时畅通的发表他们的观点。

 五、栏目规划

 1栏目名称

 (1)暂定名称:

 栏目口号:今夜有约,我的心因你而动

 (2)备选名称  私人空间

 栏目口号:空间有限,情感无限

 2栏目定位

 是一档具有观赏性、知识性、娱乐性和对抗性的大型情感类谈话互动节目。栏目每期挑选的素材一定要具有悬念、刺激性、可视性、可操作性;节目线索由一条主线和多条副线组成,制造对立观点。采取直播的形式,同时跟进直播的还有电台、网络。

 3栏目风格

 融抒情,浪漫,育人为一体。

 4现场参与人员

 (1)主持人:

 设1-2名观察细腻、经验丰富的主持人。主持人应当有一定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善于沟通。拟由著名主持人主持。

 (2)叙述人:

 每期节目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要加入至少不少于3—4个故事情景再现的小片,如果叙述人有要求我们可对事件进行追踪拍摄。

 (3)观察员:

 栏目每期邀请若干位嘉宾到达现场进行点评。

 (4)心理专家:

 设1-2名心理专家。心理专家对嘉宾的一些情感问题进行现场疏导、劝说。心理专家的犀利点评也是节目的亮点,应具有说服性、教育性。

 六、栏目工作人员、机器设备配置规则

 1栏目工作人员拟分为三个小组进行运作。(两个编导组、一个包装组)

 两个编导组为10人(每组5人),包装组4人

 三个组的组长拟有担任。

 2机器设备配置如下:

 摄像机4台(可以偷拍的一台),

 后期编辑线2条

 可以直播的演播间1间

 线路4条

 电脑2台(一台备用)

  篇二:大学班级情感交流会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 针对心理辅导员反映同学们在亲情、友情、爱情方面存在一些误区、茫然问题,为了更好地协调好同学们学习与生活齐发展。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加深同学们的友谊。

  二活动时间: 2012/9/19

  三活动地点: 东华理工本部图书馆西湖亭子

  四活动策划人: 团支书:温陆慧 组织委员:唐曼雨

  五活动对象: 英语三班全体成员

  六活动流程:

 1、先通过班委同意及准备好策划书,然后由团支书进行一个个宿舍进行调查大家的想法,大多数人通过了才实施。

 2、由班长和组织委员带领大家来到活动地点,组织委员讲开场白 。

 4、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结束此次班会,由组织委员作总结。

  七活动效果:

 同学们通过此次班会更了解班上同学的想法,为以后更好地相处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情感问题上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认知。相信这能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实践。轻松愉悦的畅言也减轻了他们一定的压力,使同学们能更好地学习。(新生老生交流会策划书)

  篇三:情感策划公司

 一、什么是情感策划公司?

 情感策划公司是专门为想要挽回的人群服务的,他们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为想要挽回的人提供私人订制的挽回策划方案,并与此同时提升客户的情商,提升客户对于情感事情的处理能力,包括情感危机的处理、情感问题的解决等等。情感策划公司不仅仅是教会客户一些挽回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教会客户获得长期幸福的能力,让每一个客户都能长久地幸福下去,这个也是情感策划公司的宗旨。

 二、为什么会出现情感策划公司?

 情感策划公司的出现是因为现在人们的情感生活是普遍有或多或少的问题的,情感问题也越来越成为被人们所重视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情感策划公司就应运而生了。有一些情感问题其实并不是很严重,但是由于感情双方的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对,从而使得感情问题化小为大了,负面情绪也不断扩大,最终就断送了一份珍贵的感情。而在你幡然醒悟的时候,你才发现自己已经没有方法去挽回对方了,你能想要的每一个方法都行不通,对方依然要离开。情感策划公司就是专门为这些想要挽回的人服务的。

 三、情感策划具体是怎样的?

 在了解了客户的具体情况之后,情感策划公司会为客户安排专业的导师对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导师会根据客户的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情感策划,其中不仅包括对客户的外形改造,帮客户改掉他们的坏毛病,树立更好的性格,而且还会指导他们对于情感问题的处理,当客户出现特殊情况的时候,如何处理突发情况。导师会在客户改造完成之后,帮他们进行具体情感策划,其中包括约会策划,展示策划,交流策划。为了保证策划的成果,导师会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罗列出来,然后告知客户遇到各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因为每一个挽回的机会都是十分珍贵的,所以情感策划公司的专业情感策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可以让你的每一次挽回机会都达到最大的效果,减少你挽回的时间,让你可以更加快速地找回自己的幸福。情感策划哪家强?破镜重圆最专业!

;

交。情感咨询公司是通过和来访者的商谈、讨论、劝告、启发和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各种有关情绪、情感方面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提高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根据国家税务局规定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需要上交所得税目的个人所得税,所以情感咨询公司需要交税。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交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责任。

  相亲节目,切~~~最讨厌看了!为了收视率 损害真善美。实在是想吐啊~~~感觉就是一堆无聊的蛋疼、寂寞空虚的欠骂的男男女女在作秀。长得那么漂亮还怕嫁不出去,非得上相亲节目?想出名想疯了吧?我倒~~~你看看,当那些女嘉宾看到男嘉宾是富二代或者帅哥,那装可爱装出来的眼神愈加迷人了~~~隐约能看到眼球里有一堆钞票的影子。总之,我是特别反感那些节目的!看了想吐,吐了想砸电视……娱乐节目我从初一就没看了,现在读高二(马上高三了),每周回家就看CCTV-5(最爱)、CCTV-6、CCTV-10、CCTV新闻(次爱)、FETV(福建教育频道)、福建少儿频道(嘿嘿~~~)、福建新闻频道。

  从节目本身来说,荧屏相亲本无可厚非。开放社会里,人人都能展现自己,借助公共媒体,如能遇到生命中的另一半,总是件好事。然而在电视商业包装下,这事儿就不再这么纯粹了,在追求收视率和经济效益的驱动下,如何将节目做得引人、卖座,成了电视台的首要标准;另一方面,一些嘉宾又希望借此机会增加曝光率、一夜成名;而从观众的角度,又有喜欢看热闹甚至是审丑的心理……于是乎,在几方不同诉求的共同作用下,这种节目想不火爆都难。然而火爆的背后,是商业逻辑压倒道德标准的现实,前述所说的诸多问题便是明证,而广电总局近日下文规范此类节目,更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不过在笔者看来,对电视节目进行规范限制,仅仅是权宜之计。这类节目得以火爆,其借以滋生的土壤并不在媒体,而是现实的社会。

  广大观众对日益泛滥的相亲节目批评颇多,总结起来大约有“八宗罪”:

  一、是节目内容、形式雷同,抄袭之风盛行。

  二、是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忽视情感交流。

  三、是盲目追求收视率,刻意制造敏感话题,刺激观众的窥视欲。

  四、是节目嘉宾不少是“托”,相亲变为“演戏”。

  五、是女嘉宾频出“丑闻”“绯闻”,恶俗炒作吸引眼球。

  六、是语言暴力充斥节目,嘉宾言语极尽嘲讽、挖苦之能事,“毒舌”飞舞,缺乏平等交流。

  七、是把庸俗当脱俗,让低级趣味成为流行,随意贬低“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突破社会道德底线。

  八、是虽为相亲节目,却真情匮乏,真爱难寻。

  近年来,电视相亲节目“重出江湖”,从《我们约会吧》到《非诚勿扰》(高清在线观看)再到《为爱向前冲》等,电视相亲节目再度走红。一时间,电视上的红男绿女,大谈拜金、享乐,随着节目的播放,一批“个性十足”的男女嘉宾迅速蹿红网络,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魏剑美说,这些相亲节目,把年轻人拜金、自私、造作、享乐之爱情观、价值观,一次次放大。“节目中满是作秀的痕迹,节目人员事先埋好‘非主流价值’的地雷,等着大家去踩。而嘉宾之间互相谩骂、羞辱,似乎成为节目最大看点。”。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认为,相亲秀大行其道,是电视节目策划者利用当代社会一些扭曲的价值观,一味迎合低级趣味的产物。华丽的包装、赤裸裸的拜金主义、所谓的“女性意识”,一次次形成“视觉冲击”,一次次拔高收视率,折射出一些人的浮躁心态。

  炫富也好,拜金也好,为了钱吵得面红耳赤,斯文扫地也罢,背后的潜台词是一致的:“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钱是真的”。社会价值的流逝甚至缺失,使得对于财富的无尽追求甚至是不择手段,成为当今的不少人的价值取向。不但商人如此,一些官员乃至学者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甚至不惜践踏党纪国法。社会精英尚且作此表率,升斗小民乃至涉世未深的年轻姑娘喊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也就不足为奇了。社会理想价值流失,经济效益大行其道,实际意味着人生观、价值观的崩塌与断裂。追求财富并没有错,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通过个人努力、合理合法的挣钱,是我们倡导和鼓励的。诚然,现实的情况不尽如人意,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日趋拉大,相关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情况是客观存在的。但一些人该不该因此就心态失衡,放弃个人努力,转为想方设法欲拉关系、走捷径呢?要知道,究竟沿着怎样的路线发展,决定权还在个人,社会风气是有不健康之处,但是为人民服务、兢兢业业奋斗于工作岗位的例子,也不胜枚举。所以,个人价值素养的培育十分重要,教育部门、新闻媒体也的确应当注重这一问题,倡导健康的、良性的价值观,提倡多元化的成功标准,少去渲染那些享乐主义甚至是拜金主义,别让那些不良观念误导更多正在建立、发展的价值观。同时,整个社会也要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公平、公正、人人通过奋斗得以成功的环境,唯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81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