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对聋校的教学提出了特殊要求,其中一点就是注意发展聋生的语言和交往能力。可见,聋校的语文教学进一步改革势在必行,因为大多数聋童的语言文字阅读和表达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参与社会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聋生毕业后,将是极其分散的个体,使用语言文字与社会群体沟通成了他们社会生存的重要条件。我们聋校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聋校的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教育的功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当前聋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和提高至关重要。笔者参加工作十多年以来,从事了从学前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到聋校小学、聋校初中的语言及语文教学活动,从中感悟到,对聋生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而是聋校语文教师及全体工作者加之家长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加强阅读、表达能力训练,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总结出的有关聋生阅读表达能力培养提高的几点体会。
一、聋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并且越早越好
聋二年级的一名全聋学生,有一天清晨被楼下的放炮声震醒了,他当时特别生气,就给妈妈写道:“可恶的放炮声打断了我的美梦。”妈妈很是吃惊,他能写出这样完整通顺的句子?我得知这件事后,感到很欣慰,这与他接受了几年学前语言训练密不可分。诸多事实证明:接受过学前语言训练的学生比未接受学前语言训练的学生在阅读理解、表达意愿方面要好得多。因为我们坚持 “口语第一性,书面语第二性”的原则,即使是全聋的孩子,我们虽没有办法减轻他们的听力损失,但从看话、书面表达上也会有明显的效果。因为他们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得到了教师、家长的帮助,在生活中积累了不少词语及语法规则,即使他的清晰度不是很好,但他自己明白语序。学前语言训练对于全聋的学生都有如此效果,可见,对残存听力较好的聋幼儿益处会更大。这项工作为聋生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十分关键的口语基础,具有深远意义。
那么,我们要培养聋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就应重视聋生在学前语言训练中识字学语的教学。识字学语就是根据汉字形、音、义三方面相联系的特点来充分调动聋儿视觉器官作用,强化聋儿各感官交替参与语言学习,力求做到“视(看)、听、说”一体化。识字学语是利用聋儿视觉敏感度较高的特点以克服听力障碍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文字的识读来帮助聋儿对语言的理解,从而使聋儿的记忆力、注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为他们今后的阅读理解、表情达意打下良好基础。
二、培养和提高聋生阅读与表达能力要追求课堂的“有效教学”
课堂的“有效教学”从聋生语言发展角度讲就是教师想方设法通过课堂发展学生的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提高学生素质。我们在教学中特别是语文教学中应注意:遵循儿童语言发育的一般规律,联系实际学习语言,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掌握一般的语法规则。应该把滔滔不绝地讲解语文知识、分析阅读,转变为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阅读能力训练。记得在给三年级上课时,笔者在课堂上讲解课文,反复用到“你发现了什么?”给学生以提示后,让他们积极动脑思考。坚持了几天后,差不多全班学生都会用“发现”这个词了:“老师,我发现肖清华脸色不好,好像不舒服。”“老师,我发现王悦的脸变红了。”“老师,我发现今天同学们都特别高兴。”这就是教师反复使用这个词对聋生所起的效应。
聋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差的重要原因,是他们没能从教师的“讲书”“分析提问”得到语言缺陷的补偿,语言材料和篇章仍十分贫乏。为改变这种状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加强朗读,指导聋生正确地读出意群,有表情地读出语感,投入地读,身临其境地读,从读中加深理解,从读中熟悉语句,从读中提高学习语文的趣味,从反复读中把课文语句转化为自己的语句。从整体读懂课文,主要内容重点读。2课堂提问精心设计,力求适合聋生语言实际水平,引导聋生的答语内容完整,思维系统体现真实的阅读能力。3合理运用多媒体帮助聋生理解词句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4好的片段、好的篇章要背诵、默写,理解地背,在多读的基础上背,让聋生真正积累下来。
三、提高聋生阅读与表达能力,要求培养聋生语言学习的灵活性
灵活性和机械学习相对立,是指能够根据具体情境灵活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变通。有时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知识并不能直接应用于实践。而且,聋生还存在特殊问题,他们不但课本知识不熟悉,就是对生活中的知识也不清楚如何用汉语言表达,这些都严重影响聋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给学生补充生活常识,而且用问题的方式补充,在丰富聋生生活知识的同时,培养聋生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比如,“知道了、明白了、清楚了、懂了、会了”几个词语是可以替换使用的,再如理解了“变色龙”在字典和课文中的含义后,可以继续探讨在生活中的含义:“变色龙美女沈银河”“家乐福的变色龙策略”“办公室变色龙”都是什么意思?这些问题难不倒普通学生,但对聋生来说可是不小的挑战。有意识地多做这样的练习能够帮助聋生形成在生活中思考语文、运用语文的意识和习惯。
四、大量阅读力所能及的文章及材料
聋生的语言文字能力不是靠教师用语言解释会的,不是靠教师分析讲解会的,也不是教师只提出要求聋生就能具有的,而是聋生在不断的语言文字实践中学会的,在不断反复中学会的,只有当他们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和篇章,才能具有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课外阅读方面,引导聋生逐步扩大题材,增加阅读量,重点强调读书要求三到:“眼到、口到、心到”。我们选用了普通小学一些优秀的阅读训练书目,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练习题做了适当调整。也许今天看了这篇短文不太明白,明天再看有所了解,后天彻底明白了。根据各自的情况,为每一个聋生设定可行的目标与计划,贵在坚持,教师随时提醒,及时表扬,并随时留意学生对阅读材料理解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这项练习重在培养和提高聋生的阅读习惯及兴趣。
总之,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读写知识讲得浅一点,聋生的语言文字练习多一点,指导应用的实践多一点,突出能力,突出应用,相信聋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一定会提高一个层次。
(责编 张敬亚)
一、重视聋生语言训练的时机
目前而言,很多人不理解聋生的自身特点,尤其是许多家长、亲属和教师甚至将聋生看成是完全不能感受语言的,这样一来,从环境中就忽视了聋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因此,学校和家长都要重视聋生的语言训练,把握训练的时机,尤其是在聋生入校开始,就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将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聋生语言训练的培养上。因为很多聋哑学生都来自农村,家长由于思想的局限性,缺乏对聋儿的语言教育,很少和聋儿进行语言交流,导致耳聋学生语言的语音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差,甚至断送了聋生语言表达的渴望。因此,在进入学校之后,学校和老师需要及时加强聋生的语言训练,对残存听力的聋童,合理地配上助听器,让他们尽早的感知语言的魅力,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切记应该尽可能的利用口语交谈,激发起语言表达的内心渴望,而不要因为困难就用手势语同他们交流。
二、培养聋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教学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中缺乏了兴趣,聋生在学习上会处于被动状态,更不利于其更好的学习和表达语言。教师在对聋生的培养上,首先必须加强对聋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持续的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积极执行一些游戏或者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其更加自主、自觉的学习。例如:可以让学生扮演一些童话故事中的角色,相互对话交流,或者讲故事、或者表演游戏、表演短剧等等。
三、细心观察,营造语言表达气氛
每个人都想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聋哑学生同样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他们天生生理上的残疾,致使他们可能在心里上有着胆怯的情绪,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且家长和学校不重视的话,很可能让其丧失语言能力。因此,聋生需要有教师来进行引导和帮助,建立信心,逐渐产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同时,教师在在教学过程中,或者平时的活动中,需要对聋生进行细心观察,了解学生喜好和要求,然后针对性的设置一些学生熟悉的情景和感兴趣的话题来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其次,在教学中,细心倾听聋生的语言表达,错误了不能批评,而应该及时纠正和鼓励学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依靠课堂教学,注重全面培养
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聋生学习语言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方式应该以口语为主,课本为辅,合理运用手指语、手势语和板书作辅助语言手段,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根据相关实践证明:耳聋学生完全可以根据个人不同的生理基础,形成听、看、说、读、写的能力,来通过学习,不断的提高这些全面性的能力,提高与人交际交往的表达能力。
五、注重语言实践和积累巩固
(一)在实际生活中制造语言氛围
学校需要重视聋生语言实践的效果和积累。在实际生活中制造一些语言氛围。例如:在学校的走廊、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名人名言,课本中的实用经典语句,使学生时时刻刻,随时随地的感受到语言的存在,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发展语言。
(二)丰富日常语言交际
在平时或者上课之前之后,教师应该经常和学生打招呼,问候,或者问问学生的基本情况,每天做了什么事情,这样利用日常交际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积累能力。借助熟悉的生活学习情景,逐步发展聋生的语言。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可定时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的日常用语丰富了,听、看、说的能力也会提高。例如:“你吃饭了吗?”“下节课是什么课?”“你喜欢上什么样的游戏和**啊?”“今天回家都做了什么啊?学习了什么东西吗?”等等。
(三)注重学生记诵能力培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聋生在作文语言运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堆砌词句、语言不流畅的情况,这个时候,教师应当更好的引导学生的纠错方向,并积极鼓励其多记诵一些经典的语句和课本中的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加快学生运用语言的步伐。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读课本中好的文章,精彩的文段,优美的词句,并记忆成诵。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多读报刊,扩大阅读量,拓宽视野,达到知识的广泛积累。同时,引导学生在实践写作和表达语言中合理运用这些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结语
培养聋生具有口语、书面语能力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聋生自身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加强对聋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对于聋生以后的生涯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有关概念的假定。
“信息技术”,是指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信息技术。
“耳聋学生”,是指在校学习的智力正常且有听力损伤的学生。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三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教师必须清醒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识过程,是学生个体将外在的知识观念积极主动地转化为其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但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又不是完全独立的行为,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老师的点拨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具有持久而稳定的兴趣,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有自己学习的方法,会学习的习惯。提高自身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2、理论假设。
聋生的认知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之上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其鲜明、互动的特点,激发聋生的兴趣和动机,这远远优于其他传统教学媒体。而且现代信息技术还能为聋生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广阔的空间……
因此,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实验,使学生扩展感知时空、激发学生质疑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会分析问题并能及时反馈调节,引导学生善于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为今后的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想验证这一理论假设,借此探索培养耳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