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是说你感情比较丰富,换句话说就是你比较富有同情心,对待每个让你感动的人或事你都表现的很在意,哪怕与你无关。而且没有性别之分
感情丰富不是什么太好的事情,好像把一生背在背上前进的感觉,什么都舍不得卸下,却还是要不停地添加,于是越走越沉重。时至如今,已经到了承受的边缘,即是有心,也是力不足了。所以,从以前的“拿得起,放不下”,到现在,是拿不起,也是不愿,不敢拿起了。
情感(feeling)同情绪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从广义而言,它与情绪一样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从狭义而言,它又不同于情绪,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例如,道德感、审美感、理智感、爱与恨的体验等。从严格意义上讲,情感与情绪有以下区别:①从需要角度看,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喜、怒、哀、乐等;情感是同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如与人交往相关的友谊感,与遵守行为准则规范相关的道德感,与精神文化需要相关的美感与理智感。②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无论从种系或是个体发展来看,情感体验都发生得较晚,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社会化进程的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如婴幼儿的情感体验就鲜明而又丰富。③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永远带有情境的性质;而情感有可能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稳固性和长期性,稳固的情感体验是情绪概括化的结果。以上区别是相对的。情感是在情绪基础上形成的,反过来情感对情绪又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们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美国心理学家普里布拉姆(K.H Pribram)指出,人的体验和感受对正在进行着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作用。这一解释突出地表明了情感体验的性质和作用。与情感相比,情绪着重于描述情感过程的外部表现及可测量的方面,而情感着重于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方面。因此,描述人的主观体验,特别是描述客观事物与主体的思想意识(即需要、态度、观念、信念等)之间发生关系时所引起的切身体验或反映,常使用情感的概念。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情感是生物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人为什么会产生情感这个问题,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看,但主要的就是生物学角度。情感本质上就是反射,是生物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而由于人类是高等动物,生物学的学名为“智人”,拥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复杂的抽象思维、语言和意识等,我们所产生的反射自然也就比草履虫的要复杂的多得多。
我们情感的反射主要是条件反射,比如多年之后我一想起那次事故我就悲伤,不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这就是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学说的生物学意义在于:具体地、科学地阐明了动物机体如何同它的周围环境建立精确的相互关系,根据对生命活动的不同剌激信号,决定其行动,产生精确的反应,使动物机体本身更适应于生存环境,生存下去。
这个概念当中“精确的反应”即我们人的复杂多端的情感。当然化学物质的作用也极其重要,包括信息素、激素、神经递质等。
比如费洛蒙就是一种与生理有关的荷尔蒙,我们分泌、接受并响应费洛蒙,感受异性的存在,进而产生喜欢和爱的情感。所以有时性外激素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一见到异性就会产生喜欢或不喜欢的感觉。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一部分情感是后天习得的,而部分是先天具有的。
1、感情丰富,就是说接纳感觉,相信感觉,这类人从小得到父母的关爱比较多,内心深处对环境和他人有一种安全感、信赖感。因此他们不会在内心深处畏惧环境和他人,乐于接纳环境和他人。因为环境和他人总会引发自己的感觉,很多时候是陌生的感觉,这类人相信,即使感觉是陌生的,自己也不会受伤害,因此他与感觉之间有了直接的联系,感觉就丰富。
2、理性的人,多是些排斥感觉的人,这类人从小缺少安全感,对环境和他人有很深的不信赖,他们喜欢各种理论,用以解释生活,其实是用理论来控制生活,因为他畏惧陌生的感觉,害怕被陌生的环境和他人“吞噬”。用简洁有力的理论来掌控一切,以免生活失控,手足无措。
3、哲学家的感情丰富往往只是一种对自己的爱,一种“健康的自私”,哲学家大多数是单身,因为他们只能爱自己而不敢去爱别人,他们害怕被他人伤害,比如尼采既喜欢女人也害怕女人,他最终也无法去和心爱的人建立一种亲密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