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饮食特色习俗

德化饮食特色习俗,第1张

  德化“长命菜”

  郑廷瑜

  旧时大年夜,农村有吃“长命菜”的习俗。意思是吃了“长命菜”就能长命百岁,益寿延年。

  “吃命菜”做法很简单,即选择长得又高又嫩的芥菜。掰下几叶(连梗剥下)洗净,再从梗部撕威细条状(如撕咸芥菜),在清水锅里煮熟捞起,放在盘上,再拌上佐料,如酱油、辣酱、麻油、盐等。农家没那么多的讲究,想“长命”的想法却不分贫富贵贱,只把菜煮熟,拌上盐、少许猪油,最好是花生油之类的植物油,算是吃素菜,更能长寿。

  然而,佐料简单的长命菜实在是不好吃的,因为不轻切细,纤维又细又长,让人难以下咽。小时候,一吃这种长命菜,就让人皱眉头,而大人总说难吃也得吃,这是关乎寿命的大事,不容你不吃,只好细嚼慢咽硬吃下去。

  过去农民因为穷,过年没什么可吃的,就在自产的芥菜上变花样。据说芥菜是“好”菜,不冷不热,不温不火,即使是产妇吃了也不损身子;芥菜做的咸糟菜,同样是“好”菜。都可以当粮食吃,不会让人患虚浮水肿病。

  现在种芥菜主要是做腌菜或当饲料用,很少听说吃“长命菜”了。

  德化“芋子芋孙”

  郑廷瑜

  每逢婚宴寿庆、丧事、“对年”、“三年”,筵席上总有一盘芋头

  这芋头很好很长,不挖它,第二年又伸出好多根来,又长出独立的好多芋头,繁殖能力很强。这芋头既能救命又酥松好吃,并且有很强的繁衍能力,于是后来就上了餐桌。除了好吃,还取子子孙孙的繁衍生殖,也像芋头那样无穷无尽之意。

  因此,芋头成了宴席上不可或缺的佳肴。

  芋头品种很多,最好吃的是槟榔芋,还有九棕芋、粘鼻芋、赤目芋……可蒸熟了吃;也可煮汤加佐料吃;还可煮熟透捣成芋泥吃。

  现在食物多样化,芋头仍是一道必上的菜肴,但大多做成芋泥,加上美味佐料,也是很惹动筷的。不管怎样煮法吃法,仍取“芋仔芋孙”、“护子护孙”、子孙繁衍兴旺之意。

  德化“鸟屎饭”

  郑廷瑜

  旧时,科学意识差,人们思想迷信。人有时会被天上或树上的飞鸟拉屎,脏了头发或衣裳,被鸟拉屎的概率是很低的,也很少见,人们以为这是“不吉之兆”,要想法了子“解厄”。方法是煮“糟菜饭”吃了“过衰”。

  糟菜饭俚语叫“鸟屎饭”。糟菜即芥菜腌制晒干的咸菜。用时先撕成条状,洗净切碎;米要“千家米”,又称“杂姓米”,最好是到各家各户去要一点,以前粮食缺紧,常由主人用自家的米去换。当然无法换得“千家”米,换三五家即可。比如一家4口人,一餐要煮二斤米,就换二斤米(不可过量,一餐应煮完),先洗净淘好浸透。

  煮时,一定要在露天上不要有屋盖或树遮(这一点很重要)的空地上,用石头垒灶支起铁锅来煮,烧的柴也是路旁,山地随手捡来的。煮熟了,全家人围着铁锅露天里盛着吃。说是全家人里有一个“衰运”,煮“鸟屎饭”吃,全家也一同吃。也能“过衰”。要是有剩余,碰巧有人来,也邀着同吃,这个人还千恩万谢,自己不必破费也能“过衰”,幸运得很哩。

  德化丁墘“摆大龟”

  徐艺星

  大卿宫位于龙浔镇丁墘村,始建于北宋末年。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德化县知县林及为该宫捐建石梁。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知县俞思冲为该宫题记。由此可见,大卿宫至少已有八百年以上历史,且很早就已影响遐迩,甚至官府也特加青睐。至今,该宫还保留有古代木刻漆金楹联及近代珍贵壁画等文物,是德化著名道教官观,被德化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引人注目的是该宫“摆大龟”民俗,其由来说来话长。

  大卿宫供奉有保生大帝吴本。保生大帝以慈济苍生、救苦救难义举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香火播薪海峡两岸乃至东南亚等处。其中厦门市杏林海沧青蘸官、龙海市青蘸宫供奉保生大帝,在旅外华侨中影响颇为广泛,乃省级文保单位。保生大帝吴本生前是类似“尝百草、悬壶济世”的神农氏一般的历史人物,因生前为民做了许多好事,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缅怀,奉为神明崇敬。但是,“摆大龟”敬奉却是大卿宫独有的,仪式之隆重,影响之广泛,历史之悠久,在闽南地区是独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即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用糯米为主要原料,加工蒸熟做模拟海龟,栩栩如生。每头寿龟有“八仙桌”面大,多至上十头寿龟,供奉神案前,以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蔚为壮观。这种奇异民俗已沿袭几百年之久。

  崇龟、爱龟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俗。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被当成福、禄、寿、喜、财的吉祥象征,与龙、凤、麒麟并称“四灵”。我国远古时代还流传着一个传说:女娲炼石补天时,得到龟的大力帮助,用大龟的四足当擎天柱撑住苍天,才使“苍天补、四极正”,黎民百姓从此免遭洪水袭击,安居乐业。因此,我们不难从大卿宫“摆大龟”透视出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折射及深厚影。

解放前,德化街是郑州市最繁华的街道之一。进入年代,德茂祥酱菜园、同仁堂药铺、魁祥花铺、俊泰钱庄、五洲派报社(发行报刊)、博济医院、鸿兴源第一分号、天一泉浴池(德化街浴池前身)、京都老蔡记馄饨馆、老张歪馄饨馆等名店相继出现。这条街南起大同路,北至二七广场,长400米,宽10米,就是这条又短又窄的街道,却聚集着众多名店。鼎盛时期,这里每天接送顾客达万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化街是当时郑州的主要商业街道,十分繁荣。按老辈人的说法,那时候的德化街已经是“天天如赶会,日日似过年”。

1948年10月郑州解放以后,经过工商业的改造,德化街愈加繁荣。政府对该街大力整修,铺设柏油路面,店房、店面多次更新,楼房林立,各业具备,德化街成为郑州市名副其实的商业中心,在郑州市的经济地也愈来愈高。毛泽东、刘伯承、陈毅等党和国家***、陈赓大将以及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等曾先后光临过德化街,并到当时位于德化北街北段的京都老蔡记馄饨馆就餐,对该店的蒸饺、馄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德化街更是被称为郑州的“南京路”。1987年起,德化街进行旧城改造,北端新建有亚细亚商场,中段有德化街百货大楼、三得利商场、德化街浴池、妇幼用品大楼、刘胡兰副食品大楼等。德化街的改造筑就了一个新的商业巨头------亚细亚,随之而来的就是闻名全国、硝烟弥漫的二七商战,郑州的现代化商业格局也逐渐形成。

90年代中后期,随着二七商战的硝烟渐退,促使了郑州商业向多元化发展。随着金博大、丹尼斯等大型综合商场的出现,德化街这条百年老街也已风光不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2000年8月,郑州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同意将德化街建成商业步行街的批复》(郑政文[2000]186号),正式立项建设德化商业步行街。如今,这条总投资约176亿元人民币,拆迁面积约58万平方米的德化商业步行街已于2002年12月28日正式开街。新的德化街秉承“以人为本”的宗旨和理念,是条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集商业、娱乐、休闲、美食、文化、旅游为一体的高品位、高档次步行街。经过近两年的建设,这条蕴含浓厚历史韵味的百年名街,将以崭新面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五帝之一:德化天下

 关于五帝的历史记载

 五帝时期是中国近五千年文明的第一个阶段。它介于漫长的三皇时期与中国第一个以“家天下”治世的朝代——夏朝之间,前后近千年的时间,也就是大约在距今四千多年到五千年之间。

 经过了漫长的三皇时期,华夏的先祖们不仅获得了人类应当具备的基本生活能力与文明,更重要的是,在那看似原始的生活状态中却早已蕴含了博大深邃、贯通天地人神的半神文化基础。五帝时代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始系统地筑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华夏文明大厦。

 “帝”在上古文献中,最早多指“天帝”之义,就是众天神之君的意思。这一点,商、周的相关文献记述得很清楚,请参阅后续各代书叙。“五帝”时期的帝君,也多是“神于天,圣于地”的半神治世。一直到平定水患、开启夏商周礼乐天下又一个历史时期的大禹王,都是神通广大,有很多神迹传世的。与三皇时期不同的地方,是这一时期这些在天为帝、在地为王的伟大帝君,开始用他们在人间的大德行,系统奠定本轮五千年文明德性与人伦教化的根基。所以一千五百年后,一代人文宗师孔子对五帝的教化,五体投地,景仰备至。

 五帝时期已有了系统的文字和专职记录历史的史官,帝王的言行和人间大事得以真实完整地记录下来。后来在漫长的岁月流传中,自然灾难或社会变更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使原始文献到今天大量遗失。但庆幸的是,华夏文明在历史记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从五帝时代就开始不间断的历史传说与记录,事凡重大历史人物、事件都有所流传和记载;二是后世著作中,不论是史书,还是其他各种文献,都会不断引述先人的历史传说与记载。这种滚动积累、交叉参证的方式,使得中华历史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都以全息的方式展现出整部华夏历史,使得中国近五千年的发展历程成为世界上唯一被不间断记录的历史。

 由于史籍众多,许多史实由不同文献交互参证,其根本史实可信度很高。相比其他民族历史而言,中华历史对考古实物的依赖性相对较低。而近现代新的考古成果不断涌现,也在不断印证着中华上古史。

 五天帝与感生帝

 中国自古又流传着五天帝之说,认为掌管人类三界这个低层宇宙层次中所能知道的最高的自然之神是昊天上帝,又称天帝、皇天、上帝、天皇大帝、老天爷等。昊天上帝之下是五天帝,分别主管东、南、西、北、中这五方,代表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又称五方上帝或五行帝等,古时对昊天上帝与五天帝的祭祀非常隆重,称为大祀。

 中华传统文化中讲究天人合一,将天、地、人并列为“三才”,认为三才相互对应、影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人间将发生什么大事,天象必定会有所彰显,自然界也必会有相应的征兆出现,以预示人类,所谓“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所以古人常常夜观天象,以预知人间将发生的大事。

 古人将天上人眼所能观测到的星星,大体上划分为“三垣四象”,以中垣“紫微垣”为中心,代表天帝所居住的地方,对应人间的皇室。上垣“太微垣”次之,代表天庭,对应人间的朝廷。太微垣以“五帝座”为中心,五帝座共五颗星,是太微垣中最亮的五颗星,代表五天帝之位。

 《春秋纬‧文耀钩》说,太微垣中有五帝座星,为五天帝之精气所化,代表五天帝:青帝名为灵威仰,赤帝名为赤熛怒,黄帝名为含枢纽,白帝名为白招矩,黑帝名为汁光纪。

 孔子说:五天帝代表五行,是五行之神,他们按照不同的时间秩序化育万物。

 古人认为五天帝分别代表五行,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理,在不同的时间,按照五行之德轮流执政,神于天而圣于地,在天为天帝,对应到地上为人间君王。

 在上古时,五天帝之精气降于人世,感生为人间君王,使他们代表不同的五行之德在人间执政,化育万物,所以也称为“感生帝”。目前记载下来的,最早的五位“感生帝”分别为:东方青帝太昊(五行为木),南方赤帝神农(五行为火),西方白帝少昊(五行为金),北方玄帝颛顼(五行为水),中央黄帝轩辕(五行为土),他们是记载最早的五位感生帝。

 《春秋纬‧保干图》记载,人间的帝王,与天地相通,血气中都含有五天帝之精。

 《礼记正义》中也说:“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

 所以人间君王又被称为五天帝之子,受命于天,如:夏朝称为白帝之子,商朝称为黑帝之子,周朝称为苍帝之子……

 中华文化源自神传,博大精深。中华历史上不同的帝王与朝代,都具有不同的五行之德,对应五行,依据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之理,顺应天道运行的法则,轮流更替执政,依天命而行,演绎着中华五千年文明。每个朝代、帝王能够坐拥多少年江山,都是有它背后的天数与安排的,以此纵观整部中华史,也都有它的安排和目的所在,唯有读懂它,顺应天命,才不至于在历史中被淘汰,才可拥有美好的未来。

 五帝是谁?

 “神于天,圣于地”的五帝究竟是哪五位,许多古籍中都有记载,除《尚书》、《国语》、《左传》之外,先秦诸子的著作也有大量记载和引述。由于视角不同,关于五帝有不同说法,以下列举几例:

 《易传》、《大戴礼记》等记述五帝为:黄帝、颛顼、喾、尧、舜;

 《战国策》载五帝为:黄帝、伏羲、神农、尧、舜;

 《吕氏春秋》、《淮南子》记载为:黄帝、颛顼、伏羲、少昊、炎帝;

 《尚书‧序》、《白虎通义》记载为:少昊、颛顼、喾、尧、舜;

 《史记》、《世本》等采述为:黄帝、颛顼、喾、尧、舜;

 《资治通鉴外纪》则采用为:黄帝、颛顼、喾、尧、少昊。

 就相关史料综而言之,这一时期虽然并不仅仅只有五位帝王治世,但确是以五位用大德行教化天下的帝王为代表的历史时期。我们以史料较多的黄帝、颛顼、喾、尧、舜来书叙,勉力书述此间帝君德化天下的情状于一二吧。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06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