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3年4月自考试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其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本质要求的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由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可以分为不同的领域,理想信念也就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其中,人们在做人方面的向往和追求是
A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B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C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D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
A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B生活理想与道德理想的关系
C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D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的关系
4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任务,这一任务反映到爱国主义的内容上,就是特定时代条件下爱国主义的主题。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争取民族解放 B谋求国家独立
C实现共产主义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护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
A人文精神 B时代精神
C创新精神 D民族精神
6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在人生观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境界
7人生实践体现出两种价值: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下列关于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与他对社会的贡献无关
C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D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8在东西方传统文化中,都有重视荣辱的思想观念。莎士比亚曾说:“生命是每一个人所重视的,可是高贵的人重视荣誉远过于生命。”下列格言中与这段话含义一致的是
A礼之用,和为贵 B宁可毁人,不可毁誉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关于道德起源问题,人们曾有过许多探索。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
A道德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B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C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D道德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
10恩格斯曾经指出,道德“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代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的反抗和他们的未来利益“。这主要说明的是
A道德可以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B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
C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D道德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11道德建设的核心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道德建设的原则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原则
B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以团结互助为原则
C以诚实守信为核心,以知荣明耻为原则
D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2大力倡导和弘扬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努力践行与人为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美德;坚决抵制和反对一切损害他人、损公肥私、假公济私、危害社会的思想和行为。这体现了“八荣八耻”
A“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要求
B“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要求
C“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要求
D“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要求
13职业产生于社会分工,每种职业都有它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由此产生的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这导致了职业道德具有很强的
A稳定性 B专业性
C强制性 D统一性
14“真正的爱情在个人的生活中是永恒的,它排斥昙花一现的钟情,也排斥另觅新欢的轻率。”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爱情具有
A平等互爱性 B专一排他性
C强烈持久性 D纯洁严肃性
15家庭美德是调节人们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关系和行为的道德准则。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和
A办事公道 B邻里团结
C爱岗敬业 D服务群众
16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其中,伴随着道德认识出现的内心体验,比如助人行善后产生的愉悦感、见难不助后产生的惭愧感,属于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信念 D道德规范
17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属于中国传统道德修养方法中的
A省察克治 B陶冶情操
C慎独自律 D积善成德
18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各个环节,做到相同的情况相同对待,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这集中体现了
A树立改革创新观念的要求 B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
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D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要求
19下列有关法治与人治区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治是一人或几人之治,人治是众人之治
B法治是对国家事务的管理,人治是对社会事务的管理
C法治是国家法律制度的简称,人治是人民民主制度的简称
D法治强调法律高于个人意志,人治强调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
20按照法的原理、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称为
A法治理念 B法律思维
C法律程序 D法律文化
21下列社会规范中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是
A道德规范 B宗教规范
C纪律规范 D法律规范
22通过法律实施,法律对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或一般人发生了积极影响,这说明法具有
A评价作用 B教育作用
C预测作用 D制裁作用
23我国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实体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4法律解释可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非正式解释对法律适用有参考价值,但不具法律约束力。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正式解释的是
A人民法院的审判解释 B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
C国务院对有关行政法规的解释 D中国法学会在法学研究中的解释
25法律公布以后,还涉及法律完善的问题。下列选项中,具有立法性质的法律完善形是
A法律清理 B法律汇编
C法律编纂 D法律宣传
26法律的实施包括法律适用和法律执行。其中,法律适用的主体是
A司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立法机关 D社会团体
27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完全的意志自由,其参加民事活动、作出民事行为,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预。这指的是我国民法中的
A平等原则 B自愿原则
C公平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28权利主体依法享有的直接支配其特定物并享受其利益的排他性权利,属于民事权利的
A物权 B债权
C继承权 D人身权
29犯罪构成包括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四个要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犯罪主体只能是有生命的、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自然人
B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
C犯罪客观方面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犯罪的目的、动机等因素
D犯罪主观方面是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时所持的直接故意的心理态度
30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凡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
A人民法院审查决定
B人民政府审查决定
C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D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决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们心灵世界的核心。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有
A思想性和实践性 B时代性和阶级性
C虚幻性和易变性 D多样性和共同性
3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基本内容有
A坚定对中国一切传统文化的信仰
B坚定对中国***的领导的信任
C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D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3作为一种优良传统,爱国主义始终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统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有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B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C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 D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34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是历类型的爱国主义。与以往的爱国主义相比,它必然带有一些自己的时代特征,表现为
A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B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
C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D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领导的统一
35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社会经济关系相同必然导致道德规范完全相同
B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C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
D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6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从中华民族历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
A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 B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C君君臣臣,重视等级纲常 D乐群贵和,强调入际和谐
37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保障国家安全就必须保障
A国体和政体的稳固
B国家统治职能的实现
C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D国家和人民的重大利益不受威胁和侵害
38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中国特点和时代特征
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建国以来制定的全部法律规范组成
D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所划分的法律部门组成
39合法行为要求行为的内容和形式都与法律的要求相一致,它主要表现为
A禁令的遵守 B积极义务的履行
C正当权利的行使 D法律条文的规避
40下列选项中属于知识产权方面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42在新时期怎样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43简述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
44简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45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联系实际论述如何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
47试述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及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意义。
公共基础知识是教师招聘科目之一,考生在复习的同时也需要结合试题进行练习,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一
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惰性之间的矛盾
2、教学的起点应该是
A、教师宣布上课 B、引起求知欲
C、感知教材 D、理解教材
3、“严出于爱,爱寓于严”, 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A、热爱学生 B、团结协作 C、忠诚于教育事业 D、以身立新
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观念
5、教育活动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三结合”中的三种教育为 。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会教育
6、下列直观方式中,属于模象直观的是 。
A、 B、演示实验 C、图表 D、模型 E、教学**
7、以下关于课外活动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的、自愿参加的
B、课外活动也能在校内进行
C、选修课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属于课外活动
D、课外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
E、课外活动是近代学校才出现的教育活动
8、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由经验而产生的学习主要有两种型别:一种是由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而产生的正规学习;另一种则是由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随机学习。判断题
9、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而不是课堂教学的必需补充。判断题
10、学生的身心发展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 。
A、个体身心发展的矛盾性
B、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C、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D、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E、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正确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地学习与矛盾中逐渐形成的,德育过程的矛盾有很多,但是最基本的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2、答案B。解析: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的基本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引发学习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其中引发动机是教学的起始阶段,是教学的起点。
3、答案A。解析:热爱学生、关爱学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师德的灵魂。
4、答案ABCD。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5、答案ADE。
6、答案ACDE。
7、答案ABD。
8、答案正确。解析:题干考察学习的定义。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由经验而产生的学习主要有两种型别:一种是由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而产生的正规学习,如中小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另一种则是由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随机学习,如路遇交通事故而体会到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等等。
9、答案×。
10、答案BCDE。
二
1、不属于气质的特性是 。
A、遗传性 B、先天性 C、易变性 D、稳定性
2、教师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有 。
A、要深入了解学生 B、要充分尊重学生
C、要始终信任学生 D、要严格要求学生
E、要平等对待学生
3、“化悲痛为力量”,“不要意气用事”,这是 。
A、意志对认识的影响 B、情感对认识的依赖
C、意志对情感的作用 D、情感对意志的影响
4、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最能体现最近发展区的是 。
A、三岁的丽丽在妈妈的指导下,逐渐学会了自己穿衣服
B、小艺的妈妈希望小艺将来能成为一名的科学家
C、七岁的小燕实际身高和七岁女孩的平均身高之间的差距
D、五岁的小明已经能够背诵100首古诗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款规定,教师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 为人师表。”
A、法规 B、规章 C、学校规章制度 D、职业道德
6、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的 。
A、逻辑思维 B、辐合思维 C、发散思维 D、求异思维 E、常规思维
7、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C、品行不良,影响恶劣的
D、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8、不论是初中学生还是高中学生,他们的品德发展都具有极强的动荡性。判断题
9、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技能的形成关系密切但他们并不是同步发展的。 判断题
10、教学目标群众,短程目标即课程目标,是对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判断题
正确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气质相对稳定,不具可塑性。
2、答案ABCDE。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款规定,教师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6、答案CD。
7、答案ABCD。解析:《教师法》第三十七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8、答案×。解析: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9、答案√。
10、答案√ “的人还:
一、填空(每空1分,共lo分)
1.完整的品德结构包括——、——、——和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
2.原理学习的实质是——。
3.创造性一般由创造性意识、——和——三部分构成。
4.皮亚杰认为,6—8岁儿童的道德发展处在他律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9一10岁儿童,既不简单地服从权威,也不机械地巡守规则,他们不再把准则或成人的命令看作是应该绝对服从的或不可改变的,皮亚杰称这一阶段为——阶段。
5.由父母的鼓励、教师的表扬、奖励等外在因素激起学习动机称为——。而要求掌握、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动机称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可单选或多选,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写耷括号中)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2.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记忆以( )占优势。
A.语词逻辑记忆 B.抽象记忆
C.形象记忆 D.机械记忆
3.下列哪些观点强调了内部心理过程、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
A.试误说 B.社会学习理论
C.发现学习理论 D.接受学习理论
4.表征陈述性知识的单位是( )。
A.图式 B。产生式
C.命题网络 D。命题
5.影响问题解决的情境因素主要有( )。
A.功能固着 B.知觉情境
C.有关的知识背景 D。定势
6.道德品质的指导基础是( )。
A.道德观念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7.韦纳认为,学生往往把学习的成败归因于以下方面的因素:( )。
A.运气 B.能力
C.努力 D,任务难度
8.儿童在知道了“萝卜、白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时发生的学习属于(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顿悟学习
9.根据形成的原因,课堂纪律包括( )等类型。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10.当儿童主要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才去做好事时,这名JL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处在 (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实验法
2.学习
3.问题解决
4.成就动机
5.课堂中的学生问题行为
1.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 )。
A.有序问题
B.无序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答案与解析:选D。研究者一般将问题分为有结构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两类。其中无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因此,答案为D。
2.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最适当的解释是( )。
A.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
B.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
C.专家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
D.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D。已有的知识经验影响问题的解决。专家不仅拥有某一领域的大量的知识经验,&考&试大$而且这些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组织是非常合理的,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快速地被提取和应用。专家不仅拥有丰富且组织合理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也拥有解决问题所必须的、有效的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因此,答案为D。
3.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答案与解析:选C。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的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的特点。因此,题中只有C选项符合要求,答案为C。
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答案与解析:选A。问题情境与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心理眩惑”等情况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都影响问题的解决。因此,答案为A。
5.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答案与解析:选C。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正是功能固着的表现。因此,答案为C。
6.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答案与解析:选A。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考&试大$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为此,可以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因此,答案为A。
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答案与解析:选C。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因此,答案为C。
8.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
A.一般问题
B.有结构问题
C.无结构问题
D.特殊问题
答案与解析:选B。有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正属于这类问题。因此,答案为B。
9.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能力成分
答案与解析:选B。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答案为B。
10.(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道德
C.态度
D.情绪
答案与解析:选C。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因此,答案为C。
11.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答案与解析:选B。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道德观念并不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因此,正确答案选B。
1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答案与解析:选A。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知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因此,正确答案选A。
13.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
A.0~5岁
B.6~8岁
C.8~10岁
D.10~12岁
答案与解析:选B。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6~8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因此,正确答案选B。
14.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象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
答案与解析:选D。在道德情感中,爱国主义情感表现为对祖国的真诚热爱和无限的感激,这样一种情感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因此,正确答案选D。
15.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答案与解析:选D。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和改变的。因此,正确答案选D。
16.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答案与解析:选D。认同的含义是指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考&试大$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因此,正确答案选D。
17.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答案与解析:选A。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因此,正确答案选A。
18.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答案与解析:选A。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因此,正确答案选A。
19.可采用( )来治疗失眠。
A.系统脱敏法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为疗法
答案与解析:选B。肌肉松弛法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付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而失眠状态的出现就是由于情绪上紧张、不安,心里产生的焦虑,肌肉松弛法刚好能够治愈这一症状。因此,正确答案选B。
20.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
A.焦虑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答案与解析:选B。强迫行为是情绪障碍的表现,主要是指产生一系列呆板、机械的重复行为,&考&试大$在受到他人干涉时,就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小王反复检查门是否上锁的行为就是强迫行为的表现。因此,正确答案选B。
21.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答案与解析:选D。强迫行为是情绪障碍的表现,主要是指产生一系列呆板、机械的重复行为,在受到他人干涉时,就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也就是产生焦虑行为。因此,正确答案选D。
22.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
A.认知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智商测验
答案与解析:选A。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认知测验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和成就测验。因此,正确答案选A。
23.在心理测验中,成就动机测验属于( )。
A.认知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智商测验
答案与解析:选C。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人格测验包括多相人格调查表、兴趣测验、成就动机测验、态度量表等。因此,正确答案选C。
24.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
A.会谈
B.倾听
C.鼓励
D.询问
答案与解析:选A。教师通过会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也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态度施加影响,&考&试大$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因此,正确答案选A。
25.肌肉的松弛训练法是由( )首创的。
A.皮亚杰
B.雅各布松
C.艾里斯
D.沃尔茨
答案与解析:选B。肌肉的松弛训练法是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付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这种方法由雅各布松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经后人修改完成。因此,正确答案选B。
26.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之为( )。
A.学习目的
B.教学目的
C.学习目标
D.教学目标
答案与解析:选D。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因此,正确答案选D。
27.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称之为( )。
A.目标分类
B.目标表述
C.任务分析
D.任务执行
答案与解析:选C。任务分析指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力求使任务变得细化可行。因此,正确答案选C。
28.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是( )。
A.弗洛伊德
B.布卢姆
C.皮亚杰
D.杜威
答案与解析:选B。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对每一个领域进行详细的分类,使之形象化、条理化,成为一个教育目标体系。因此,正确答案选B。
29.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
A.知识
B.领会
C.综合
D.评价
答案与解析:选A。知识是认知领域的构成部分,指对所学材料的记忆,包括对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是记忆,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因此,正确答案选A。
30.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是( )。
A.知识
B.领会
C.综合
D.评价
答案与解析:选B。领会是指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因此,正确答案选B。
31.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即按领域原则和按( )。
A.功能
B.大小
C.用途
D.年龄
答案与解析:选A。一般说来,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按领域原则来安排课堂空间,即将课堂空间划分成一个个领域,某些领域只属于某个人;第二种是按功能安排课堂空间,即将空间划分为各种兴趣范围或工作中心。因此,正确答案选A。
32.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之为( )。
A.教学策略
B.教学方法
C.教学目标
D.学习方法
答案与解析:选B。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考&试大$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是整个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正确答案选B。
33.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有序材料进行的课堂教学是( )。
A.发现教学
B.指导教学
C.程序教学
D.合作教学
答案与解析:选B。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在指导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清楚地说明教学目标;在充足而连续的教学时间里给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监控学生的表现;及时向学生提供学习方面的反馈。因此,正确答案选B。
篇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B继承性
C永恒性D相对独立性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访问、考察,如让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前人创造的金银玉饰、碑刻书画,这对理解中国古代史及文明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种教学形式是()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D意念直观
3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
A教师负责制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家长委员会负责制D校长负责制
4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思想教育B教学
C综合实践活动D团队活动
5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
A备课B上课
C课后辅导D练习
6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属于()
A企业法人B机关法人
C社会团体法人D事业单位法人
7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B负相关
C倒U关系D无关系
8“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学生”这种做法所坚守的德育原则是()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B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道德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9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0国家用于全面调整各级各类教育关系、规范我国教育工作行为的基本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1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
A教育B教学
C教授D学习
12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
A某教育局局长B某市市长
C某市公安局D某乡镇党委书记
13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叫()
A心理教育B心理评估
C心理测验D心理辅导
14当人们在观察某个人时,某一品质在观察者看来是极为突出的,从而对这种突出的品质有了清晰明显的知觉并掩盖了对其余品质的知觉。这种现象称为()。
A投射效应B晕轮效应
C皮格玛利翁效应D首因效应
15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
A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D发现学习
16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A语文课上小李做数学作业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D陈英每天独自读几小时文学名著
17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的两个阶段是()。
A“好孩子”定向水平、权威定向水平
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水平、原则定向水平
C原则定向水平、良心定向水平
D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18学生的说谎、偷窃和欺骗等属于()。
A情绪冲动B性格障碍
C情绪适应困难D行为障碍
19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他认为智力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那么认识环境的能力属于()。
A自知智力B空间智力
C逻辑数学智力D身体运动智力
20小敏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学习一直非常努力,成绩名列前茅。在一节自习课上,她遇到一道数学计算试题,半节课过去了还没做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同学说“她越来越笨了”。小敏心中咯噔一下,琢磨他是在说自己吧,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从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而且总觉得在说自己,非常难受,后来朋友跟她开玩笑也耿耿于怀。整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占着脑子,乱糟糟的,头都快炸了。你认为,小敏同学的心理问题是中小学生常见()。
A焦虑症B恐惧症C强迫症D抑郁症
二、多项选择题
1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属于稳定归因的因素有()
A努力B运气
C任务难度D能力
E外界环境
2我国法律规定,中学生的身份是()
A国家公民B国家和社会未成年公民
C国家和社会的成年公民D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E接受教育的成年公民
3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有利于()
A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B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
C对各种关系的全面调节D全面育人
E教授知识
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E道德力量
5我国中小学课程具体表现为()
A课堂教学B课程计划
C教学目标D课程标准
E教科书
三、填空题
1德育陶冶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_______三种形式。
2_______是贾德通过“水下打靶”实验总结出来的迁移理论。
3在课程评价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发挥评价促进学生_______、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4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_______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5《教师法》明确规定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和教师_______制度,从而奠定了教师任用与管理的新机制,构成了教师管理法律制度的核心。
6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_______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教师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人的了解和对学生_______的了解两个方面。
8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_______,责令限期改正。
9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_______。
10教师主要通过_______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篇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现象及其规律B心理过程
C认识过程D心理特征
2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A布置作业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D课后练习
3《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的公民。
A十六周岁B十七周岁
C十八周岁D十九周岁
4教学实践中的“双基”是指()。
A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B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
C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5“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B果断性
C坚持性D自制性
6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
C兴趣D知觉
7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是在()。
A原始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C奴隶社会初期D现代社会
8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
A德育B班级活动
C教研活动D教学
9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确立教育目的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D选择教学方法
10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B逻辑性
C知识性D创造性
1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性情之间的矛盾
12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秒钟。
A1~2B20~40
C60~70D70~80
13县级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A学习和培训B沟通和合作
C培训和流动D交流和互访
14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5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D学校教育制度
16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
17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B胆汁质
C粘液质D抑郁质
18教材包括()
A教科书BCAI软件
C教学参考书D以上三者皆是
19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学校应当()
A让司法机关代劳
B让居委会、村委会直接负责
C让政府部门开展
D聘任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兼职的教师
20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都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A否认B文饰
C投射D幻想
二、多项选择题
1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2与学习直接相关的动机是()。
A内部学习动机
B外部学习动机
C认知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E附属内驱力。
3学习动机是由哪些方面构成的()。
A学习需要
B诱因
C家长赞许
D教师认
4学习策略由()策略构成。
A认知策略
B计划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5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有()。
A不平衡性
B差异性
C定向性和顺序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
三、判断题
1让学生掌握知识才是自主学习的本意。()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彼此独立的。()
3过度学习量越多越好。()
4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法是谈话法。()
61995年3月1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律。()
7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做好家长工作。()
8孔子主张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循序渐进这条教学原则。()
9教师的智力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
10课堂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
33、教学模式中尤其适合教授那些学生必须掌握的、有良好结构的信息或技能的是()
A适应性教学模式B掌握学习模式C独立学习模式D直接教学模式
34、个别化教学的典型代表是()
A情境教学B支架式教学C程序教学D复式教学
35、在布罗菲和伊伏特逊划分的课堂管理阶段中,教师要花较多的时间监控和维持管理系统,而不是直接教授规则和程序的是()
A小学低年级阶段B小学中年级阶段C小学高年级阶段D小学整个阶段
36、下列选项中,常常被用来改善个别学生在课堂上的捣乱行为,也可用于整个捣乱班级行为矫正的最有效方法是()
A以家庭为背景的强化 B个人日志卡 C整班代币强化 D集体绩效系统
37、狭义的德育是指()
A社会德育B社区德育C学校德育D家庭德育
38、德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
A导向作用B制约作用C积极作用D影响作用
39、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
A数量标准B质量标准C形式标准D内容标准
40、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A人际关系B社会化人格C个性特征D社会适应能力
41、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4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
A纪律约束原则B巩固性原则C集体教育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4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品德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应当()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而定,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44、“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所体现的是()
A智育过程规律B体育过程规律C德育过程规律D美育过程规律
45、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A德育目标B德育原则C德育内容D德育方法
46、德育的“知行统一原则”指的是()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B感性和理性相结合
C认识和行动相结合D知识和能力相结合
47、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的()
A特殊矛盾B基本矛盾C重要矛盾D次要矛盾
48、教师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B实际锻炼法C说服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
49、针对我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德育工作应
贯彻()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BC正面启发引导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50、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B社会实践活动C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科教学D课外与校外活动
51、“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B自我修养法C心理咨询法D陶冶教育法
52、教师职业最基本、最主要的道德责任是()
A团结协作B终身学习C教书育人D关爱学生
53、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A爱岗敬业B为人师表C爱国守法D无私奉献
54 2012年教育部研究制定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的基本理念之一是()
A自尊自律B严谨治学C学生为本D勤于反思
55、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的时间是()
A2006年B2000年C1996年D1986年
57、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A高等教育B基础教育C职业教育D专业教育
5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下列不属于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A有优秀的教师B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C有组织机构和章程D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5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下列情况属于“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
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的是()
A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B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D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60、某初中张老师应朋友要求,在所教班级推销教学辅导资料,其做法()
A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B符合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原则
C体现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D违反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5题30分)
61、一个正确的教育心理学实验通常要求研究者做到()
A至少操作一个自变量
B至少设置一个安慰剂控制组
C随机选派被试进行实验处理
D在实验组和一个或几个控制组之间至少要比较一个因变量
62、皮亚杰认为,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机能包括()
A图式B同化C顺应D平衡
63、对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研究发现,场依存性者更感兴趣的是()
A社会学科B数学C化学D人文学科
64、近年来,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种取向,即教师专业发展的()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①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②洛克的《教育漫话》
③卢梭的《爱弥尔》
④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 )。
①生物性
②永恒性
③历史性
④阶级性
3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
①幼儿教育
②中、小学教育
③高等教育
④职业技术教育
4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 )活动之中。
①家庭教育
②社会教育
③学校教育
④一切教育
5培养学生审美( )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①感知
②理解
③判断
④创造
6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 )环境。
①宏观的
②间接的
③一般的
④特殊的
7( )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是一大进步。
①课堂教学
②复式教学
③开放教学
④电化教学
8教育过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 )。
①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状
②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③教育要求
④教育影响
9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大量素质良好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城乡劳动者,所以必须大力发展( )。
①高等教育
②中等教育
③职业技术教育
④初等教育
10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基本特征是( )。
①主体性、示范性和目的性
②主体性、目的性和社会性
③主体性、个体性和社会性
④主体性、示范性和主动性
11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
①理论加实践
②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③读书加劳动
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
12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把发展( )的责任交给地方。
①基础教育
②中学教育
③中等教育
④职业教育
13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 )三种教学计划。
①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②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③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④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14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自身具有的( )乃是人成为教育对象的根本原因和条件。
①生物性和社会性
②生物性和阶级性
③历史性和阶级性
④受教性和可教性
15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
①参观法
②实验法
③演示法
④练习法
16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 )原则。
①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
②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③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④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17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 )。
①讲解
②讲读
③讲述
④讲演
18( )说:“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①《论语》
②《孟子》
③《学记》
④《大学》
19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 )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①道德认识
②道德情感
③道德意志
④道德行为
20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 )原则。
①循序渐进
②因材施教
③直观性
④巩固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