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所有乐器,音乐课要啊,速度

瑶族所有乐器,音乐课要啊,速度,第1张

瑶族乐器鉴赏:http://wwwhongxiaocom/asp/dv_rssasps=xhtml&boardid=50&id=25861&page=1&star=1

长鼓,因鼓身细长而得名。又称花鼓。瑶族拍击膜鸣乐器。瑶语称郭咚郭、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及其湘、桂、粤毗邻之广大瑶族地区 。

铜鼓,是彝、苗、瑶、侗、壮、布依、毛南、水、黎、白、土家、纳西、仡佬、佤、傣等族 和克木人、(亻革)人的敲击体鸣乐器。苗语称妞 、涅,侗语称每甲、甲多,布依语称主、根,佤语称土洛、格花,克木语称彦。流行于滇、 黔、川、粤、桂、湘、海南等省区。

大鼓,藏、壮、瑶、苗、侗、彝、水、土家、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全国各地,尤以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区最为盛行。

独弦胡琴,瑶族弓拉弦鸣乐器。简称独弦琴。又称一弦琴。流行于贵州省荔波县瑶族聚居地区。

琴形、结构与二胡相似,演奏者自制自用,故用材和规格尺寸不一。琴杆多使用桐木制作,常见者45厘米~50厘米。上端琴头呈方柱形,平顶无饰。琴杆上部距顶端14厘米处,横设一个弦轴,黄杨木或硬杂木制,圆锥形,轴长15厘米。琴杆为圆柱体,靠近弦轴设有千斤,下端装入琴筒并外露。琴筒呈圆筒形,多用一截毛竹筒制作,筒长11厘米、直径5厘米,筒前口蒙以笋壳为面,筒后端敞口。面板上置竹或骨制琴马,张一条马尾弦或丝弦,弦的下端系于缚弦,缚弦为一端带节的小竹杆,穿过琴杆底部。琴弓用细竹或竹片拴以棕丝或马尾而成,弓杆弯曲度较大,弓长40厘米。

演奏时坐姿,左手持琴,将琴筒置于左膝上,琴头靠近左肩,五个手指均可用于按弦,右手执琴弓在弦外拉奏。独弦胡琴常定弦为f1或g1,音域有一个八度。音色明净清晰,有如远处传来的唢呐声。音量不大,好像小提琴加了弱音。我国拉弦乐器中较少有用拇指按弦者,而瑶族独弦琴用拇指内侧按弦则是其显著特点。左手常用打音、滑音等技巧装饰旋律,并模仿唢呐音色,滑音多从高往低做小三度滑行。可用于独奏、齐奏、合奏或伴奏。瑶族人民常于冬闲的夜晚独奏自娱,也常二人或多人一起齐奏或参加瑶族八仙(即八音)乐队合奏。独奏时常张双弦、定同音,弓毛也分两股同时擦弦发音。独弦胡琴尚无专用乐曲,它多演奏瑶族八仙音乐或唢呐的曲牌,如《八仙调》、《迎客调》、《敬酒调》、《参军曲》、《合排》等。

铜磬,壮、苗、瑶、侗等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北和桂西南各地。

仰钵体,用铜铸造而成,外形似锅,口大、底小而圆。磬高9厘米,磬口直径14厘米,底径9厘米,磬壁厚厘米。

演奏时,磬口朝上,以布圈垫底固定或奏者用左手托之,右手执短木棰敲击磬壁而发音,音色清脆、明亮、悦耳、悠扬,犹如铜钟之声,延续音长、穿透性强。主要用于师公道场活动中。

狮子锣,是壮、侗、瑶、苗、彝、京、仫佬、毛南、汉等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全国各地。

芒筒,是苗、侗、水、瑶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又称地筒、莽筒、芦笙筒。苗语称果董、董 果木,意为筒筒芦笙。侗语称筒卜、咚的,意为大竹筒。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等省区。

五月箫,瑶族支系排瑶吹口气鸣乐器。瑶语称嗯�凸,即五月伐竹制箫、吹箫之意,故 此得名。历史久远,在南宋周去非所著《岭外代答》(卷七乐器门)一书中,关于瑶族乐器的 记载有:“笛,韵如常笛,……”此处之笛,概是今日之五月箫。流行于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

管身竹制,多采用中间无节、两端通透、上端稍粗的竹管制成,管长40厘米~50厘米、上端 管口 外径3厘米~4厘米、内径24厘米~34厘米。管首上端管口置有木塞,将 木塞削去 一侧,即成半月形吹口,削去的部分与竹管内壁形成进气孔道。在管身背面、距管首4厘米 处的进气孔道下方,开有一个发音孔,管身正面中部开有六个圆形按音孔,下方开有三个出 音孔。

演奏时,管身竖置,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分别按第一、二、三孔,右手无名指、中指、 食指分别按第四、五、六孔。上唇置于管首木塞处,下唇包住半月形吹口,运用循环换气法 吹奏,气流由气道进入冲激发音孔,使管内气柱振动发音。筒音为d1—g1,常用平吹的 八度音域,通过超吹,音域可达两个八度。平吹音色柔和优美,超吹音色单薄尖锐。常用于 独奏。演奏技法与一般笛子相同,擅长演奏优美抒情的曲调。

黄泥鼓,因演奏时鼓面涂以黄泥而得名。古称铳鼓,还有腰鼓、长鼓、长腰鼓、长篌之称。 瑶族拍击膜鸣乐器,瑶语称尼王瓮。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等地。

瑶族民间流传着黄泥鼓的传说:在遥远的古代,瑶族村寨有一位老人,常带着儿子上山去打猎。有一次在悬崖边被山羊挤下崖去而身亡。为了悼念老人,儿子便剥下山羊皮蒙在一个掏空树心的枯木上敲打。此后,瑶寨里凡遇丧事,都要敲击这种鼓以示悼念。鼓分公、母两种。丈夫去世,妻子要在灵柩前打母鼓、儿子打公鼓;妻子去世,丈夫和儿子都要打公鼓,这已成为瑶家习俗,世代传承。

蜂鼓,因鼓身其形似蜂而得名。是壮族、瑶族和毛南族混合击膜鸣乐器。又以横置腹前演奏 而有横鼓之称。壮族还称岳鼓。瑶语称勐啯、如叨。毛南族称长鼓。此外,还有腰鼓、瓦鼓 、黄泥鼓之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

汪都,又称黄泥鼓、长鼓、横鼓。瑶族混合击膜鸣乐器。流行于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等地。

源于古代细腰鼓,南宋之时已在民间广为流传。清代李来章《连阳八排风土记》载:“(排瑶)元霄击锣挝长鼓,跳跃作态,长鼓其形头大中小,黄泥涂皮,以绳挂颈,或云亦古制也。”

鼓身用整段桐木、杉木挖制而成,两端蒙以山羊皮、黄皮或狗皮,皮面固定在两个圆形铁圈上,盖于两端鼓口,两端皮面系绳对拉,将七个小竹管分别套入相邻的两条绳索中,移动小竹管可调节鼓皮的张力。汪都呈长筒形,其状与金秀坳瑶族系的公黄泥鼓有些相似。全长90厘米,鼓身中段略细,两端稍粗。一端呈喇叭形,口径22厘米,另一端呈碗形,口径19厘米。鼓身外表涂以红漆,绘有金色民族图案纹饰。

演奏前,先将湿黄泥涂于鼓面,使两端鼓音相距为四或五度音程,便可发出洪亮浑厚的音响。演奏时,将鼓带斜挂胸前,喇叭形一端鼓面朝向左上方,左手执一竹片击奏鼓面,右手拍击右端鼓面,奏者边击边舞,这就是瑶族《汪都鼓舞》。常两人对奏或多人集体表演,多用于喜庆节日、民俗活动“还盘王愿”和庆祝丰收等场合中。它既是《汪都鼓舞》的主要伴奏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

牛角,是瑶、彝、苗、景颇、纳西、怒、傣、布依、土家、仡佬、黎、汉等族的唇振气鸣乐 器。流行于桂、黔、滇、川、湘、粤、海南等省区,尤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和贵州省黔南 、黔东南等地最为盛行。

演奏时,角体较小者,双 手持角身吹奏;角体较大者,用左手托抱角底置于胸前,右手持角身吹奏。角无按音孔,也 无固定音高,依靠口形变化和气息控制,可以吹奏出不同的音高。小者音色高亢、尖锐;大 者音色浑厚、悠扬,可用于独奏或合奏。在湖南一些地区还流行有《玉皇甫》、《老君甫》 、《山羊过坳》等牛角曲调。吹奏时用锣鼓伴奏。

长号,古称长鸣、中鸣、招军、铜角、马吹等。是瑶、壮、苗、彝、哈尼、布依、土家、维吾尔、汉等族唇振气鸣乐器。瑶语称当嘹。彝语称大巴拉。布依语称莽列。维吾 尔语称卡奈依。汉族称大号、长尖、喇叭、尖子号等。流行于全国各 地,尤以广西、云南、贵州、新疆等省、区最为盛行。

瑶族的当嘹和壮族、苗族的长号,流行于桂西和黔东南一带。管体全长155厘米。上节长30 厘米,顶端号嘴直径5厘米、深08厘米,下端铜圆包直径6厘米。中节长61 厘米,喇叭节长64厘米、喇叭口直径22厘米。演奏时,上、中两节拉出,左手伸直托扶管身 ,右手持握上节,管体略倾向左侧,口贴锅形号嘴吹气发音,多为基音和第一、第二泛音, 声音低沉、深厚,音量洪大,闻及数里。一般不单独吹奏。在广西、贵州,是各族八音(即 八仙)乐队的低音乐器。所奏乐曲,均为八音曲牌。

瑶族大鼓:呈圆柱形。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田林等地。各地形制不同。南丹县里湖、瑶寨一带的大鼓,多用整段樟木掏空作鼓框,上口单面蒙以未经处理的带毛牛 皮,用竹钉固定,鼓面直径60厘米~70厘米、鼓高90厘米~100厘米,下端敞口。田林县平山等地的大鼓,鼓框用木板拼成,两端均蒙牛皮,鼓面直径80厘米左右、鼓高100厘米~120厘米。瑶族大鼓是瑶族铜鼓乐队的指挥和领奏乐器。演奏时置于乐队中央,用双棰敲击,声音洪大。奏法有跨腿击、弯腰击、反击擂、交叉棰等,并交替击奏鼓心、鼓边或鼓框等。奏者 边击边舞,奏法千变万化,舞姿优美动人。多用于民族节日、婚丧礼仪等场合。

瑶族猴鼓,瑶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其为《猴鼓舞》伴奏而得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 的上林县一带瑶族地区。

相传,每逢瑶族的达努节(又称瑶年或祖娘节),布努支系的瑶族人民,便在农历五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日,举行三天盛大的民族节日,纪念祖先反抗封建王朝取得的重大胜利。届时,瑶族男女老少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集于鼓堂进行庆祝活动。锣鼓喧天,人们载歌载舞,表演的民间舞蹈有猴鼓舞、铜鼓舞、芦笙舞、牛角舞等,舞者边奏边舞,气氛极为热烈,反映出瑶族祖先的对敌斗争和生产活动。

单打,又称手锣、手托。是壮族、侗族、瑶族的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和广东省。

锣体响铜制成,形如盘状,锣面平坦无脐,锣边稍宽并垂直锣面,外观庄重敦厚。常见者锣面直径14厘米、锣边宽25厘米、锣壁厚03厘米,锣边无孔 、不系锣绳。锣棰木制,棰头呈直角弯曲,棰长14厘米。

演奏时,左手掌心托锣,锣面朝上,右手执棰重力击奏。发音短促、高而尖锐。用于广西、广东的民间器乐合奏、彩调、邕剧、桂南采茶剧等地方戏曲伴奏和师公道场中。

瑶族竹筒,又称竹筒琴。是瑶族落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的上林县等地。

用一段竹筒制成,筒长120厘米~140厘米、筒径9厘米~10厘米,上端敞口,中间打通竹节,下端底部留节。以选用筒身顺直、筒壁较薄的毛竹为好,并在筒身外表饰以各种花纹图案。

演奏时,奏者立于筒侧,双手持握竹筒上端,以竹筒的底部冲击地面,发出有节奏的“咚咚 ”之声。其发音高低、音量大小与竹筒的长短、筒径和筒壁厚薄都有直接关系。竹筒较短、筒径较小、筒壁较厚者发音就高,反之则音低。以筒身顺直、筒壁较薄的老竹发音最佳,音色亮、共鸣强、传远好。用于民间歌舞伴奏。在民族节日或喜庆场合,常常是几个或十几个竹筒同时击奏,音响谐和,气氛热烈。

瑶铃,瑶族摇击体鸣乐器。瑶族称铃。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那坡县等地。

喃嘟喝:在中越边境大山里的瑶寨,至今仍保留着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喃嘟喝”。这种乐器,是用瑶山山边一种俗名叫做“勒可”的叶子卷制而成。制作很简单,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竹管,长一尺许,上挖一至两个孔,吹奏时,以手指灵活按住和放开,而发出不很规则的“喃——嘟——喝”三种声音,“喃嘟喝”因此得名。另一部分为传声叶管,由长条的“勒可”叶卷在竹管的一端,成喇叭状。 吹奏时乐器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悠扬动听。相传为瑶家男女青年在七夕约会时发出的信号。

此外,瑶族人吹奏“喃嘟喝”,还用于表达对农事丰收的美好愿望。每当田里的稻谷、瓜果将要成熟的时候,瑶族人就即时制作并吹奏“喃嘟喝”,边吹边唱民谣:“喃~嘟~喝,谷~熟~熟(果~熟~熟)”,期望获粮食丰收。

木叶,是最简单、最古老的乐器。吹木叶,要选择优良的树种,通常采用桔、柚、杨、枫、冬青等无毒的树叶,叶片的结构匀 称,正、背两面都应平整光滑,以柔韧适度、不老不嫩的叶子为佳。太嫩的叶子软,不易发音;老的叶子硬,音色不柔美。叶子的大小对吹奏也有很大关系,过大或太小的叶子既不便吹奏,发音也不集中。一般使用的叶片,以叶长55厘米、中间叶宽22厘米左右的比较适宜。叶子不耐吹用,一片叶子吹几次就会发软破烂,不能再用,所以 吹奏时奏者需有多片树叶备用。

瑶山   [yáo shān] [瑶山]基本解释

1传说中的仙山。 2比喻俊美的仪容,亦喻指仪容俊美的人。

[瑶山]详细解释

传说中的仙山。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序》:“宛若千仞,状悬流之仙馆;焕如五彩;同 瑶山 之帝坛。” 唐 虞世南 《奉和至寿春应令》:“ 瑶山 盛风乐,南巡务逸游。” 明 汤显祖 《紫箫记·托媒》:“青楼那到 瑶山 静,花酲柳梦浑难醒。” 清 曹寅 《畅春宴张灯赐宴归舍恭纪》诗之二:“狂收瀚海鲸鲵靖,清润 瑶山 草木新。”参见“ 玉山 ”。

比喻俊美的仪容,亦喻指仪容俊美的人。

宋 毛滂 《蝶恋花·送茶》词:“七琖能醒千日卧,扶起瑶山,嫌怕香尘涴。” 宋 杨无咎 《齐天乐·和周美成韵》词:“纱纬半卷。记云亸瑶山,粉融珍簟。”参见“ 玉山 ”。

[瑶山]百科解释

瑶山瑶寨位于美丽的贵州荔波,保存著瑶族传统的建筑风格,以粮仓最具代表。 更多→ 瑶山

[瑶山]英文翻译

Dayaoshan

[瑶山]相关词语 真果 蹒跚 丫头 预付 题跋 诗社 雾霾 黄晴 解元 语体 靛蓝 狴犴 [瑶山]相关搜寻 瑶山的瑶可以组什么词

“家乡美,最美的是家乡的水……”汤畅的歌声回荡在我的身边,扣动我的心弦,使我久久不能平静。在她甜美的歌声中,我的思绪飘远了……

  瑶山美,最美的是瑶山的水。恬静而娴雅犹如一位大家闺秀,它美在“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太阳出来了,水面波光潋滟,晨雾未散去,如一层轻纱笼罩在水面上,给人一种神秘,恬静,轻柔的感觉;烟般蒙眬,绸般飘逸。在偏僻的瑶山里,它守着那份古韵。水的柔情在瑶山中被诠释得如此透彻,那淡淡的、内敛的美。

  瑶山的水美,山更美。高山连绵不绝,环绕着,仿佛屹立挺拨的战士,给人一种坚定不移、奋发向上的感觉。山上的树木繁茂,是鸟儿的大家园,鸟儿的歌声时常回旋在这深山之中。歌声是那么亲切、甜美、悦耳。鸟儿如同是大山的精灵。它在慰问养育它父母般的大山。瑶山的山古朴不失美丽,清溢不失生命力。

  瑶山的水美、山美,人更美!在四周中环山瑶塞中,生活一群辛勤劳作,不怕苦,不怕累的瑶旋人。他们热情诚恳、古朴纯真、生活着一群乐观向上、奋发努力、懂得争取、怀有远大理想的孩子们,他们穷、但志不穷,他们苦却苦中有乐,生活着一群辛勤的园丁,他们吃苦在瑶山,奉献在瑶山,爱也在瑶山,为了山里的孩子们走进外面的世界,他们将教育视为已任,将教育视为自己最崇高的使命!

  美丽的瑶山,山美、水美、人更美。

瑶山的解释

(1)传说中的仙山。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序》 :“宛若千仞,状悬流之仙馆;焕如五彩;同 瑶山 之帝坛。” 唐 虞世南 《 奉和 至寿春应令》 :“ 瑶山 盛风乐,南巡务逸游。” 明 汤显祖 《紫箫记·托媒》 :“青楼那到 瑶山 静,花酲柳梦浑难醒。” 清 曹寅 《畅春宴张灯赐宴归舍恭纪》 诗之二:“狂收瀚海鲸鲵靖,清润 瑶山 草木新。” 参见 “ 玉山 ”。 (2) 比喻 俊美的仪容,亦喻指仪容俊美的人。 宋 毛滂 《蝶恋花·送茶》 词:“七琖能醒 千日 卧,扶起瑶山,嫌怕香尘涴。” 宋 杨无咎 《齐 天乐 ·和周美成韵》 词:“纱纬半卷。记云嚲瑶山,粉融珍簟。”参见“ 玉山 ”。

词语分解

瑶的解释 瑶 á 美玉,喻 美好 , 珍贵 ,光明 洁白 : 琼瑶 。瑶英。瑶宫。 瑶琴 。瑶浆。瑶觞。 瑶台 。瑶林琼树(喻 人品 格 高洁 )。 瑶池 。 中国 少数 民族 ,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瑶族。 笔画数: 山的解释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 山峦 。 山川 。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 紧张 气氛 )。 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形容 大声:山响

#主持词# 导语要增加主持词的文化内涵,达到寓教于乐的主持词的写作,在不增加篇幅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文化内涵,寓教于乐,不断提高观众的文化知识和素养。采用和历史文化有关的表述方法去写作。下面是 主持词频道整理的《器乐演奏主持词范文推荐》,欢迎大家前来了解。

篇一器乐演奏主持词范文推荐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男:飞扬的青春,散发着无限的活力年轻的骄子充满了蓬勃的朝气

 女:唱颂希望、重温经典演绎真情、群芳梦幻

 男:我们共同期待、共同聆听。

 女:今晚,我们在这里点燃激情,在这里成就属于自己的青春旋律

 男: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莅临本次演奏会的评委,他们分别是黑龙江省歌舞团竹笛一级演奏员、现任国家二级演奏员樊金诚

 女:贵州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六盘水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六盘水师范学院成教部主任副教授崔有昌

 男:国际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轻音乐协会会员、贵州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贵州省管弦乐学会会员、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会长、市教育局民乐协会秘书长、钟山区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教师军乐团、学生交响乐团总教练范祖平

 女:国家三级演员,市文化馆民族民意见文化研发部主任张军

 男:六盘水市钟山区音协副主席、钟山区魅力艺术团团长杨平

 女: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男:六盘水市20xx年中小学民乐教育教研活动现在开始

 1、女:首先有请钟山区职业技术学校菜冰彬等人为我们带来由古筝和大鼓合奏《古筝串烧曲》,掌声有请!

 2、男:笛子是我国典型的民族乐器,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笛声悠扬悦耳,优美动听。请欣赏六盘水市教育局但家红为我们带来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

 3、女:古香古色古筝悦耳,南曲南调南歌悠扬。请欣赏六盘水市实验二中陈继康为我们带来古筝独奏《乡韵》

 4、男:欢歌笑语,唱不尽甜蜜心境。打闹之间,道不完难舍深情请欣赏盘县水塘镇水塘中学刘明俊为我们带来葫芦丝独奏《打跳欢歌》

 5、女:萨克斯的曲调宛转悠扬,听后使人流连忘返,下面就请欣赏六盘水市第十二中学施刚带来萨克斯独奏《金婚曲》

 6、男:民族音乐扎根于古老东方深厚的土壤,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扬琴这件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音色优美,表现力强,深深地镌刻在人民的心中。接下来请欣赏盘县二中聂薇为我们带来扬琴独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7、女:在云南,有一个伴水而居的民族—傣族,在傣族地区,金光闪闪的佛塔林立,静静流淌的江水,碧波荡漾。请欣赏六枝教育局陶洪为我们带来葫芦丝独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8、男:丝音委婉动情听,南岭独吹北土哼。凤尾竹边歌伴舞,蝴蝶泉下鬓甩风。声声悦耳山河秀,曲曲迷人小寨青。老少合习欢乐调,彩云追月祝平升。下面请欣赏盘县马依镇马依小学鲍安静带来巴乌独奏《侗乡之夜》

 9、女:接下来有请市八中李红琴等人为我们带来器乐合奏,一首带有浓郁的维吾尔族风情的曲目《天山之歌》

 10、男:如果谈到孟菲斯市悠久的音乐历史,那么就不能不提到比尔大街,在这里,布鲁斯口琴也极为流行。相信通过它演奏出来的比尔大街一定会别具一番风味的。下面请欣赏由钟山区第二小学的(彭玉祥)带来的布鲁斯口琴独奏《比尔大街》。

 11、女:接下来的这首乐曲以江南桑园为背景,以嘉善田歌为素材,通过悠扬委婉的曲调表现出江南水乡的春天美景,正是我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才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形成。下面请欣赏由水城县金盆中学(范梦莹)带来竹笛独奏《桑园春》。

 12、男:《琵琶行》是白居易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琵琶行》的完美演绎固然离不开乐器琵琶,接下来请欣赏由六盘水市广播电视大学(王雪)带来的琵琶独奏《读琵琶行有感-诉》。

 13、女:彝族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20xx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面请欣赏由水城县玉舍镇俄脚学校(罗毅)带来的巴乌独奏《彝族欢度火把节》。

 14、男:冰雪消融,汇成潺潺的小溪,溪水随着山势曲折流下,错落有致,发出美妙的声音。下面请欣赏由六枝教育局(张美)带来的古筝弹奏《雪山春晓》。

 15、女:木叶,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乐器,深受中国许多少数民族人民的喜爱。树叶虽小,音色优美,音乐动人,独具风采。下面请欣赏由盘县羊场中心校(周厚甜)等带来的木叶合奏。

 16、男:伴着琵琶声,轻盈的跳动。细雨瞬间打到脸颊上,冰凉清爽。那会说话的琵琶牵动着我的思绪,那语言,充满了伤感的香气,下面请欣赏由马斌羽带来的琵琶独奏《琵琶语》。

 17、女:感谢表演者为我们带来一曲细腻轻柔的琵琶曲,下面请欣赏由区大湾镇三合学校(杨启云)带来一曲情绪欢快活泼,具有浓郁的瑶族音乐风格的葫芦丝独奏《瑶山乐》

 18、男:下面这首曲子带我们一起感受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请欣赏由六盘水市七中(孙建美)等带来的器乐合奏《渔舟唱晚》。

 19、女:月光下,树叶“簌簌”作响,仿佛在弹奏着一首《月光曲》,婉约而凄美,悠深而美妙,那跳动的音符仿佛是从朦胧的月色中跳跃而出,令人陶醉。下面请欣赏由盘县羊场中心校(周厚甜)等带来的器乐合奏《月夜琴韵》。

 20、男:紫色代表一种强烈的感情,紫色虽不象红色那么火热,但它似乎也可以象红色那么快的烧尽所有的东西,接下来请欣赏由钟山区第三小学的(周波)带来陶笛演奏《紫色的热情》。

 21、女:小泉的响声,脆脆地,时而长,时而短,时而有,时而无,时而高,时而低,泉水叮咚地响,响出儿时我的欢笑和泪水,响出了世间的酸甜苦辣,下面请欣赏由六枝教育局带来的器乐合奏《泉水叮咚响》。

 22、男:千门挂红灯,灯火迎佳节,万树绽银花,花团闹元宵,大红灯笼高高挂,张灯结彩又一年,接下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黑龙江省歌舞团竹笛一级演奏员、现任国家二级演奏员樊金诚为我们带来竹笛独奏挂红灯。

 结束语:

 男:琴瑟和鸣,浓情雅乐,欢笑与感动并存;

 女:踢开藩篱,展望未来,迎接挑战和考验。

 男:20xx的唱片转过最后的一圈,让我们铭记流金岁月里的成长与感动;

 女:20xx的序曲指向崭新的篇章,让我们放飞岁序更新里的希望与理想。

 男:乐曲华章尤独秀,一曲弹罢几更天难忘今朝,让我们铭记这个愉快的盛会。

 女:余音绕梁悬三日,疑是天籁落尘凡。难忘今朝,让美妙的乐曲给我们带来永远的快乐!

 男: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的才是永恒的。愿民族音乐的精华,在凉都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女: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观众朋友们,六盘水市20xx年中小学民乐教育教研活动到此结束。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再见!

篇二器乐演奏主持词范文推荐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朋友们:

 欢迎大家来欣赏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艺术团悦雅古乐府古琴队的专场演奏。我是主持人刘炼。

 今天邀请到场的演奏会的嘉宾有:

 

 中国,自古以来是个音乐的国度,《高山》《流水》涵养了我们的民族气质。在我们文明古国的大旗上,写满了优美的音乐。在这优美的音乐中,有一种声音,永远在演奏,有一种声音,永远在起伏,这,就是古琴。

 1[《古琴文化介绍》]

 2[《流水》主持人串词]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一起聆听这来自古代的绝响,聆听这奏响在今天的琴曲,聆听这传之于未来的音乐。“高山流水吟不尽,空谷觅知音”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已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而《流水》一曲极尽烟波浩渺、活泼潆洄之致。1977年这首古

 者曲就被铸刻在美唱国“旅行”号太空飞船的镀金片里,昼夜不息地回响在茫茫的太空之中,寻觅着宇宙间的“知音”。请欣赏琴曲《流水》

 3[《平沙落雁》主持人串词]

 王昭君的哀怨,跨不过茫茫沙漠,“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只有南去的秋雁,才能将她对故乡的思念带给亲人。

 秋雁来了,秋高气爽,水远沙明,一望无际的沙滩上一群大雁展翅飞翔,在空际盘旋顾盼,呼应鸣叫,这样一幅雅致清秀的图画使人产生安宁闲适之感。

 请听琴曲《平沙落雁》

 4[《酒狂》主持人串词]

 酒,可以让人沉醉,也可以让人清醒。酒,可以让人成为勇士,也可以让人成为哲人。酒,可以让人潦倒,也可以让人狂放。阮籍的酒,让他欢乐,还是痛苦?在黑暗中,他将怎样把自己的思索寄托在美酒之中?请欣赏《酒狂》

 5[《关山月》主持人串词]

 阴柔是一种美,阳刚更是一种美,是一种属于男性的刚强有力、一往无前、气壮山河的美!在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中,这种属于男性的美,是黄钟大吕,是家国情怀,是慷慨悲歌。请听《关山月》

 6[《碧涧流泉》主持人串词]想象在那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之间,淌出一股股清澈的泉水,涓涓细流,时急时缓,仿佛我们置身于山水之间,情飞志扬,心旷神怡。请听琴曲《碧涧流泉》

 7[《梅花三弄》主持人串词]

 故人,可以住在山上,也可以住在城市。朋友,可以是言谈欢笑的故旧,也可以是萍水相逢的新知。

 有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东晋的时候,有个叫伊桓的音乐家,笛子演奏出神入化。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久已仰慕。一天,偶然相逢于清溪,王徽之请求聆听一曲。伊桓一言不发,依马而奏。王徽之坐在船头,闭目而听。伊桓吹奏《梅花》三遍,打马便走。王徽之神飞天外,顺流而下。两人自始至终,没有一言交谈,被传为“知音”又一佳话。

 昔唐代诗人孟浩然曾题“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韩愈也曾说“知音者诚少”而今天我们有幸能与知音相伴!非常欢迎来自武大古琴社的朋友们,下面请欣赏他们带来的琴曲《梅花三弄》

 8[中场互动]

 9[《醉渔唱晚》主持人串词]

 那是一个春天的傍晚,唐代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泛舟于松江之上,山光水色,云天晚霞,令人赏心悦目。忽然听得渔翁醉歌,如同天籁,两人如痴如醉,于是倚歌作曲,信手而弹,琴曲飘荡在松江之上,如梦如诗。此曲极富诗情画意,表现了“人在画中游,画在乐中现”的意境。

 请听琴曲《醉鱼唱晚》

 10[《良宵引》主持人串词]

 梅花的风韵,是高洁的象征;梅花的品格,是高尚的隐喻;梅花

 的气质,是高贵的写照。阳光下,她风华绝代;月色里,她婀娜婉约。一树梅花,摇曳在朦胧月色之中。如此良宵,岂能无曲?

 请听琴曲《良宵引》

 11[《捣衣》主持人串词]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征人在何方?征人在远方,征人在边疆,征人在血洒疆场!牵挂的心在何方?在密密的丝线里,在滴滴的泪水中,在声声的捣衣捶击声中。那清晰鲜明的节奏,那刚健泼辣的手法,那慷慨激昂的情绪,会让我们顿生豪迈,心潮澎湃!请欣赏琴曲《捣衣》

 12[《阳关三叠》主持人串词]

 故人,是近在眼前的离歌,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是远在他方的朋友,风雨如晦忆故人;故人,是得意时的同伴,一日看尽长安花;故人,又是失意时的安慰,故人一枝陇头梅。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请听琴曲《阳关三叠》

 13[结尾主持人串词]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度闻!

 大家的演奏,让我们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古琴艺术,让我们领略了中国音乐旋律之美,音乐思想之深,音乐文化之博。让我们以此共勉!谢谢各位!祝大家晚安!

篇三器乐演奏主持词范文推荐

 各位来宾,观众朋友们,晚上好:

 很高兴和大家相约在金秋美好的夜晚。提到钢琴,相信您会情不自禁的想到贝多芬、想到莫扎特、想到《命运交响曲》。徜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确实令人流连忘返。就在这浩瀚无边的乐坛星海中,有这样一颗小星,凭着她顽强的毅力和不断的努力,在茫茫星海中,逐渐散发出荧荧之光。

 她就是刘君,大家掌声欢迎刘君。(请就坐)刘君今年11岁,3岁半从父学习钢琴,8岁就通过了音乐学院业余钢琴考级九级。在简单了解了刘君的情况之后,钢琴独奏音乐会现在开始。首先请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a小调圆舞曲,作品12第2条。

 《小精灵的舞蹈》,又名《精灵之舞》,e小调,是12号作品第4条,持续断奏的快板。

 格里格,是挪威的作曲家,其音乐语汇极具北欧特色,诗意极浓,但音乐基本上是进行描述,具有极强的文学性。下面请欣赏d小调《侏儒进行曲》,作品54第32条。

 特洛里豪根是一个面临内陆的海湾。〈特洛里豪根的婚礼纪念日〉是格里格的另一个作品,d大调作品65第53条。

 在欣赏过格里格的几个作品之后,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波兰的作曲家、钢琴家—肖邦。他钢琴作品充满浪漫色彩和节奏的变化中产生诗意,被称做“钢琴诗人”。下面就请欣赏肖邦的降a大调〈即兴曲〉,作品29。此曲被音乐评论家描述为“像是泉水池里的水泡闪烁着光亮,阳光就照在水面上。”

 请欣赏前奏曲,作品28的第7条a大调的行板、20条c小调、15条又名《雨滴》降d大调、17条降a大调的快板。

花瑶舞蹈的基本类型及其律动性成因分析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花瑶舞蹈的基本类型及其律动性成因分析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花瑶人有语言无文字,肢体语言的表达成为了他们生活的必需品。他们能歌善舞,常年傍山而居,受环境和先辈流传的风俗影响,花瑶人形成了勤劳、勇敢、朴实、洒脱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形成了花瑶舞蹈特有的风格动律,且每一个舞蹈动律都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征。本文分析了湘西南花瑶舞蹈类型,对花瑶舞蹈动律进行梳理,同时探索动律成因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花瑶;舞蹈动律;文化内涵(成因);

 引言:

 《风俗通义》中记载的“积织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展现了花瑶人的勤劳和智慧。笔者从小生长在隆回,将湘西南花瑶舞蹈的舞台化作品创作研究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希望对湘西南花瑶舞蹈的源流、动律、形态、特征及其舞台化舞蹈作品创作进行系统研究。笔者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由于缺乏专业人士的整理和研究,相对花瑶山歌及服饰等研究而言,几乎难以找到可供借鉴的研究成果。正因如此,目前出现在大众眼前的花瑶舞蹈作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动律特点模糊。应该说,湘西南花瑶舞蹈的本体研究迫在眉睫。笔者作为一名舞蹈编导专业的研究生,深感责任重大。为此,拟就湘西南花瑶舞蹈的动律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湘西南花瑶舞蹈及其基本类型

 花瑶是湘西南腹地瑶族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于湖南省隆回和溆浦两县交界之地——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因地处高寒地区,依山而居,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孕育了其独特的民族舞蹈动律。花瑶舞蹈多以民俗习惯动作和生活生产动作为主,表现了花瑶人朴实、豪爽的性格特点。

 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和田野调查可以发现,湘西南花瑶舞蹈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与花瑶传统技艺“挑花”相关的舞蹈,二与节日风俗相关的舞蹈,三以歌颂“瑶山”为主的舞蹈。

 (一)与花瑶传统技艺“挑花”相关的舞蹈

 花瑶因服饰独特、色彩艳丽,特别是花瑶女性挑花技艺异常精湛,故称“花瑶”。挑花是花瑶女子特有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也是花瑶姑娘们一生的必修课。民间有传言,不会挑花的女子嫁不出去。由此可见挑花在花瑶人心中的特殊地位。

 花瑶姑娘们引以为傲的花瑶服饰,例如筒裙、腿绑、裤脚、腰带、衣袖、马褂、头巾、背带、围裙等,无一不是花瑶姑娘自己挑出来的。挑花,主要是花瑶姑娘通过自己独特的想象力,结合先辈传承下来的缝制手艺,在黑色筒裙上挑出形状不一的隽美图案。图案可以是花鸟鱼虫、碧水蓝天、神灵野兽等等。花瑶挑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对于没有文字只有语言记录历史的花瑶人来说,花瑶挑花裙就是以其独特的方式书写的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其图案繁杂古朴,左右对称,体现出其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

 与花瑶传统技艺“挑花”相关的舞台化舞蹈作品有:《花瑶女》《花瑶帽》等,其中典型动作主要以手部动作为主,例如穿针引线、环绕手、拉线、扯线等。花瑶挑花,挑的不仅仅是图案,更是花瑶姑娘心中的向往,是花瑶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参评作品《花瑶女》就充分挖掘运用了花瑶的传统挑花技艺及“女儿箱”题材,作品以“矮”“颤”为舞蹈创作、发展的元素,展示花瑶女热情、奔放、勤劳的性格,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在花瑶特有的“讨僚皈”节日中,舞蹈《挑花情》是必演节目。花瑶人通过舞蹈展现自己民族特色服饰,展现其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二)与节日风俗相关的舞蹈

 我国各民族的特色节日代表着各民族自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信仰。历史文化悠久的花瑶,也有其特有的民族节日。花瑶虽为瑶族分支,但不同于其他瑶族分支,他们不过传统的瑶族“盘王节”,只认自己民族特有的三大传统节日,分别是一次“讨念拜”和两次“讨僚皈”。节日当天,花瑶男女都会穿上最为隆重的花瑶服饰从四面八方赶到虎形山瑶族乡赴盛会,白天在相约的地点赶集看戏,夜晚家家户户围绕着篝火载歌载舞,极其热闹。原创舞蹈《快乐的讨僚皈》便是取材于花瑶“讨僚皈”节日主题,是体现浓郁花瑶节日风情的经典代表作,展现了节日中男女对歌传情、欢歌热舞的场景。

 花瑶的婚俗也尤为特别,被称之为花瑶婚俗三部曲的分别是:“打泥巴”“炒茅壳里”和“打滔”。民间传统舞蹈《打滔》便是运用花瑶婚俗“打滔”这个有趣的风俗元素创作的。“打滔”也被称为“蹾屁股”,是花瑶婚典庆祝的一种娱乐方式。新婚夜晚,送亲的宾客们为了消磨漫漫长夜,花瑶男子排坐在篝火边,一群花瑶姑娘唱着歌,用屁股依次从坐着的男人大腿上蹾过去。姑娘如果在哪个男子大腿上蹾得重或是蹾得久便是喜欢这名男子。三两个姑娘可以轮番蹾一名男子的大腿,蹾得越重,表示这名男子在姑娘心中分量越重。

 (三)以歌颂“瑶山”为主的舞蹈

 花瑶人长期居住在崇山峻岭中,一辈子与大山相依为命,在花瑶人心中,山在人在,大山就好比孕育滋养他们的母亲,包容他们,养育他们。他们对大山的情感比天还高、比水还深,所以勤劳智慧的花瑶人创作了很多跟“瑶山”相关的舞蹈,例如舞台化舞蹈作品《瑶山情》《瑶山月夜》《瑶山竹韵》以及笔者通过采风创作的舞蹈《呜哇喊山》,这些舞蹈描写的虽是瑶山景色或瑶山风情韵味,但表现的是花瑶人寄予大山的希望和对瑶山妈妈的敬仰和崇拜。

 二、湘西南花瑶舞蹈基本动律

 在舞蹈风格形成过程中,舞蹈动律是极其重要的部分。传统的瑶族舞蹈动律以长鼓舞动律为主。而因民族自身地域条件和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花瑶舞蹈并没有运用常规的瑶族传统舞蹈动律。笔者再三探访花瑶古寨后,发现并整理出以下几项花瑶舞蹈动律:

 (一)上下“颤”动律

 上下“颤”动律主要体现在花瑶舞蹈步伐上,是指舞者在走动时膝盖部位的上下颤动,其动作在舞台表演中呈现为舞者上身向后微仰,脚下踮步出去,全脚踩回,踩回时膝盖呈弯曲微存状态,膝盖随着脚步的替换进行上下小幅度屈伸,重拍向下,弱拍向上,舞者膝盖随时保持富有弹力颤动状态,在舞蹈《快乐的讨僚皈》中,女演员出场时就运用了此动律,这是花瑶人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动律。

 (二)摆胯动律

 在花瑶民间舞蹈中,胯部动律是极具独特民族韵味和风格的动律之一。摆胯动律主要指舞者的胯部跟随着音乐节奏的轻重缓急进行左右摆动,可以在行进中摆胯,在原地舞动时摆胯,或依照舞蹈结构要求变换不同节奏、幅度进行摆动。一走一摆的花瑶姑娘从绵延群山间走来,如同山中精灵,格外娇艳动人。

 (三)“下蹲”动律

 笔者在研究花瑶舞蹈动律时,经过反复比较斟酌,认为花瑶的“下蹲”动律可以称之为花瑶舞蹈最为鲜明的代表性动律。“下蹲”动律,主要指舞者在舞动时,臀部发力,往下坐蹾,再站起。下蹲时,膝盖随之屈伸,大腿与小腿之间呈九十度。花瑶民间传统舞蹈《打滔》就是通过发展“下蹲”动律而创作形成的,它将花瑶人热情奔放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展现了花瑶独特的“打滔”风俗。

 三、湘西南花瑶舞蹈动律成因分析

 (一)环境因素

 上下“颤”动律来源于花瑶人居住的特殊环境。花瑶是靠山而居的民族,人在下山时,蜿蜒陡峭的山路让行走的人们不自觉形成膝盖的“颤”动律。

 (二)服饰因素

 爱美的花瑶姑娘,在其腰带的左右靠后区域会挂颜色各异的流苏。摆胯动律的形成原因之一就源自其服饰的特殊设计。每当花瑶姑娘胯部左右摆动时,垂摆在臀部后的流苏也会随之舞动。这将俏皮、可爱的花瑶姑娘形象体现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节日风俗因素

 “下蹲”动律源自于花瑶“打滔”风俗,“打滔”也称之为“蹾屁股”,这一风俗是花瑶人特有的婚俗习惯。对于母系氏族的花瑶,其民族意识里对女性的一举一动都带有最为宽慰的包容和理解,“蹾屁股”也是女子追求男子,在节日中表达其心意的最佳方式。

 四、结语

 总而言之,花瑶舞蹈展现了花瑶人民的风格特点和追求信仰,除了笔者在文章中提到的上下“颤”动律、摆胯动律、“蹾屁股”动律外,传统的花瑶民间舞蹈动律还未被完全梳理出来。但在其他学者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对花瑶舞蹈的重视和不断研究下,笔者相信花瑶舞蹈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在新媒体时代,花瑶舞蹈也会得到更好保护,实现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阳湘西与黔东南地区苗族舞蹈动律比较研究[J]戏剧之家,2019,(12)-110-111

 [2]梦姣论湘西地区苗族仪式性舞蹈的文化特征[J]戏剧之家,2019,(15)-110

 [3]朱江宏简析湖南花瑶舞蹈特征及其民族生态文化[J]北方音乐,2019,39(02)-237+239

 [4]王茜湖南花瑶民俗舞踏的发展研究[1明日风尚,2020(17):113-114

 [5]周妙湖南花瑶民俗舞蹈的价值面向与发展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07):223-224

 [6]田露,谭建斌湘西地区传统舞蹈文化资源创意开发策略[J]明日风尚,2020,(20)119-120

 [7]李洁湘西土家族遗存舞蹈的艺术特征[J]艺术评鉴,2019,(09):90-91

 [8]权翠,闫岩湘西侗族舞蹈在排舞中的传承与创新[J]体育科技,2019,40(05):81-82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46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