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全诗翻译赏析

《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全诗翻译赏析,第1张

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 系列:宋词三百首 苏幕遮·碧云天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1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yun松(版 权 所有 ew e ny a nc o m 易 文 言网)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2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3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羁旅之思。 赏析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著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迳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张惠言评此词谓“此去国之情”(《茗柯词选》),黄苏也认为这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在词里的表现,而不可泛泛作儿女之情看(见《蓼园词选》)。其实,范仲淹作为一代名臣、杰出的政治家,也有深厚的感情,因此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优秀的抒情诗人。许昂霄《词综偶评》诧异于“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语”,是不了解范仲淹的丰富人格所形成的偏见。李佳的见解较为通达,他说:“才人何所不可!”(《左庵词话》)

上片写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此四句极写秋天景色的浓烈。“碧云天,黄叶地”,天、地,高、下相对,有俯仰之势;蓝天,黄叶,绿波,色彩对比鲜明醒豁。这是从大处落笔,展现了一派际天极地的高远境界。“山映斜阳天接水”一句点明时间已是夕阳西下。斜阳照映山水,山、水、天融为一体,交相辉映,秋色充溢天地。“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是一转折,前面所写都是作者身临目遇的实景,而“斜阳外”的“芳草”,则超出了目力所及的范围,带有想象的成分,是虚景。古人多以草喻离情别绪。蔡邕《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李煜《清平乐》词: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因此,这里的“芳草”已不是泛泛景语,可视作诗人借以抒情的符号。言其“无情”,反衬出词人的“有意”。至此,写景已经向抒情自然过渡了。

下片着重抒情。“黯乡魂,追旅思”直抒胸臆,似乎是由上片的“芳草无情”逼出,“乡魂”和“旅思”互文同义,羁旅行役的愁思就是对家乡亲人的怀念,这种乡愁缠绕着作者的心,使他黯然神伤。“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睡梦可以驱散乡愁,梦里还能够“一晌贪欢”,聊解思乡之情。但是说“除非”,说明“好梦”不可得。作者为乡愁所挠,欲睡不能,只得登楼远眺,试图以美景来排遣愁怀。但团圆的明月,却更勾起他思乡之情,增添孤独之感,因此“明月楼高休独倚”。由此可见,主人公离家之久,乡思之深。作者试图借酒浇愁,不料“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酒非但不能消愁,而是酿成为词人感情上的“酵母”,那本来被强抑着的感伤,被几杯酒冲毁了堤防,化为冲决而出的相思之泪了!这泪水是词人感情的真诚泄露,也宣告他排遣愁怀的一切努力均告失败,真正是解愁无地了。

这首词文辞清丽,情景交融,风格婉约。词的感情抒发千回百转,愈见深挚。

文正一生并非怀土之士,所为乡魂旅思以及愁肠思泪等语,似沾沾作儿女想,何也观前阕可以想其寄托。开首四句,不过借秋色苍茫,以隐抒其忧国之意;“山映斜阳”三句,隐隐见世道不甚清明,而小人更为得意之象;“芳草”喻小人,唐人已多用之也。第二阕因心之忧愁,不自聊赖,始动其乡魂旅思,而梦不安枕,酒皆化泪矣。其实忧愁非为思家也。文正当宋仁宗之时,扬历中外,身肩一国之安危,虽其时不无小人,究系隆盛之日,而文正乃忧愁若此,此其所以先天下之忧而忧矣。(黄苏《蓼园词选》)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通过对深秋景色的描绘,抒写思乡之情、羁旅之思。

  

  上阕用多彩的画笔,描写出绚丽高远的深秋景色: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秋高气爽,在晴空万里的天幕上飘荡着虚无缥缈的云彩,那云彩被碧蓝的天色映衬着,看上去也是淡淡的翡翠颜色;金风习习,玉露冷冷,大地铺满了金**的树叶。远处无边的秋色与浩淼的水波相连,碧翠的秋水,在金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的涟漪,远远望去不甚清晰,似有烟雾笼罩,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天色将晚,落日的余晖映得万山红遍,天水相连之处水天一色。只有岸边的芳草,全不顾深秋已经来临,依然芳菲烂漫,一直开放到夕阳照不到的地方。看到了这深秋景色,客居他乡的词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那乡愁,好象随着这落日的余晖一直来到斜阳之外的芳草凄凄的故乡。

  

  下阕借景抒情,表达客思乡愁带给词人的困扰: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让人黯然神伤,每天夜里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才能暂时入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皎洁,反而让人倍感寂寞与怅惘,于是不由得端起酒杯来想一舒愁苦的百转回肠,谁知酒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的眼泪,反而使自己的愁思更加悲苦。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乡魂、旅思、愁肠、相思泪,映衬出触景生情、夜不能寐的客子离恨,秋景的动人足以反衬出客愁的深长。全词意境壮阔,构思谨严。情景交融,缠绵婉曲。“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对宋代豪放派词作和元曲的创作都有较大影响,是一篇流传千古的名作。

#诗词鉴赏# 导语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下面是 为大家带来的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苏幕遮·怀旧

宋代: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

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

苏幕遮:原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作词牌名。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波上”句: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芳草”二句: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黯,形容心情忧郁。乡魂,即思乡的情思。语出江淹 《别赋》:“黯然者,唯别而已矣。"

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思,心绪,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赏析

 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意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起首“碧云天,黄叶地”两句,即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而无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飒之气。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从碧天广野到遥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笼罩这一层翠色的寒烟。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辩,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寒烟翠”。“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与人的秋意感受。这两句境界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一幅极为辽阔而多彩的秋。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傍晚,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接这秋水绿波,凄凄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映照不到的天边。这三句进一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及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这里的芳草,虽未必有明确的象喻意义,但这一意象确可引发有关的联想。自从《楚辞·招隐士》写出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以后,在诗词中,芳草就往往与乡思别情相联系。这里的芳草,同样是乡思离情的触媒。它遥接天涯,远连故园,更在斜阳之外,使瞩目望乡的客子难以为情,而它却不管人的情绪,所以说它“无情”。到这里,方由写景隐逗出乡思离情。

 整个上片所写的阔远秾丽、毫无衰飒情味的秋景,在文人的笔下是少见的,在以悲秋伤春为常调的词中,更属罕见。而悠悠乡思离情,也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写来毫不着迹。这种由景及情的自然过渡手法也很高妙。

 过片紧承芳草天涯,直接点出“乡魂”“旅思”。“乡魂”与“旅思”意思相近。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愁之深自见。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九字作一句读。说“除非”,足见只有这个,别无他计。言外之意是说,好梦做得很少,长夜不能入眠。这就逗出下句:“明月高楼休独倚。”月明中正可倚楼凝思,但独倚明月映照下的高楼,不免愁怀更甚,不由得发出“休独倚”的慨叹。从“斜阳”到“明月”,显示出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所处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楼,足见乡思离愁之深重。“楼高”“独倚”点醒上文,暗示前面所写的都是倚楼所见。这样写法,不仅避免了结构与行文的平直,而且使上片的写景与下片的抒情融为一体。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泪,这真是欲遣乡思反而更增乡思之苦了。结拍两句,抒情深刻,造语生新。作者另一首《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则翻进一层,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写得似更奇警深至,但微有做作态,不及这两句自然。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的触发下发展到,词也就在这难以为怀的情绪中黯然收束。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的方式,其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秾丽之景、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整体说来,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51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