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闺怨的诗句及意思

关于闺怨的诗句及意思,第1张

1关于描写闺怨的诗句

闺怨诗属于汉族古典诗歌,主要集中在唐代这一时期,其中又有特别的一类称为宫怨诗。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看看下面这些有没有你想要的: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 昨夜梦渔阳。

闺怨

王昌龄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

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闺怨

圣神贤

惊奇无奈春悄掩。看花痕,泪满面。凝脂粉抹饰朱颜。

应是无缘春去远。但徘徊,失意千。寂寞容颜是君添。

闺怨

圣神贤

叫君年年身去远,闺楼独看花从月。花丛月,人不见。

倒是无眠惹秋思,只把光阴为情痴。为情痴,泪何时?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摊破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长门怨

刘长卿

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

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

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

芳菲自恩幸,看著被风吹。

春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2描写闺怨的诗句

篇一:闺怨 作者: 王昌龄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篇二:闺怨 作者: 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 篇三:秋夕 作者: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篇四:十五从军征 作者: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 篇五:春思 作者: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 篇六:春怨 作者: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篇七:摊破浣溪沙 作者: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 篇八:声声慢 作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篇九:嫦娥 作者: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篇十:啰唝曲 作者: 刘采春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 篇十一:长门怨 作者: 刘长卿 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

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 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

芳菲自恩幸,看著被风吹。 ﹎﹎﹎﹎﹎﹎﹎﹎﹎﹎﹎﹎﹎﹎﹎﹎﹎﹎﹎ 篇十二:春怨 作者: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 篇十三:征人怨 作者: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 篇十四:蝶恋花 作者: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篇十五:玉阶怨 作者: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 篇十六:子夜吴歌·秋歌 作者: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篇十七:菩萨蛮 作者: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篇十八:望江南 作者: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3形容闺怨的诗句

1、《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2、《征人怨》唐·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3、《十五从军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4、《玉阶怨》唐·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5、《声声慢·寻寻觅觅》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6、《长门怨》唐·刘长卿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

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

芳菲自恩幸,看着被风吹。7、《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宋·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8、《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9、《春思·莺啼燕语报新年》唐·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10、《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有多少闺怨的诗句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例如:

王昌龄《闺怨》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

这首诗的作者王昌龄素以擅七绝闻名,有“诗中天子”之称。本诗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名为“闺怨”,却偏偏先铺排出一个不解世事无忧无虑的青春女儿形象。“凝妆”者,可以看出她在衣容修饰上花了是很花了一番工夫的,“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翠楼”者,古代富贵人家的居所外墙多以青色砖瓦装饰,既然有闲情逸致于大好春光里盛妆上翠楼,可见这个女子年纪尚轻,不曾经过生活的波折,更无须耽温饱之虞。

那么作者是不是看走了眼,用错了主角呢?非也!原来是这女子一番登楼远眺惹出了事儿:游目瞩望,柳色萋萋。前年今日,我为君妻。去年今日,折柳雁离。今夕何夕,相隔千里。妾为蒲柳,茕茕何倚?君为我故,缰系功利。久不得归,痛悔无极!游蝶荡莺,君休轻取。妆楼绿窗,妾意依依。

——从“不知愁”到“悔封侯”,变化如此微妙而突然,却又合情合理。诗人妙用比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将美丽的春景添上了感伤的一笔,浅而不白,怨而不怒。读者通过诗作女主人公的一个小小的生活截面,不自禁的受到了感染,同样的黯然忧愁起来。

幸好这女子既出身富贵,想必夫君亦会因家势得到稍许照顾,不至于在行役中备极辛苦。否则落得个“可怜无定河边骨,犹似春闺梦里人”的下场,我们的女主人公可不知要哭成什么了呢!

5闺怨诗,加意思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文: 闺中**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忽然看到陌头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译文:纱窗外的阳光淡去,黄昏渐渐降临;锁闭华屋,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 庭院空旷寂寞,春天景色行将逝尽;梨花飘落满地,无情无绪把门关紧。

《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砧声任凭秋风吹,怎么也吹不尽,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什么时候才能平定敌人(胡人),丈夫就可以结束漫长征途?

《长门怨》 ·李白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链接/v225512htm

《长门怨》

唐·刘长卿

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

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

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

芳菲自恩幸,看着被风吹。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秋夜,精美的银色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画屏上添了几分清冷之色;一位宫女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飞舞的萤火虫。天阶上的夜色,清凉如水;坐榻仰望星空,只见牵牛星正远远眺望着织女星。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译文:玉砌的台阶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伫立露水侵湿了罗袜。我只好入室垂下水晶帘子,独自隔帘仰望玲珑的秋月。

张仲素 《春闺思》: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 昨夜梦渔阳。

译文:春天桑叶泛青,一个女人去城外采桑叶,提着篮子心神恍惚,忘记了自己是来做什么的。这是怎么啦,只因为昨夜做梦,梦见了渔阳。唐代安史之乱的时候,很多战士去了渔阳。

6关于闺怨的古诗

关于闺怨的古诗词非常多,只选取部分,示例如下: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清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4、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唐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5、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唐刘方平《春怨》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7、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明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8、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唐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9、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唐王昌龄《闺怨》10、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11、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宋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1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隐《嫦娥》1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14、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唐李白《春思》15、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唐白居易《后宫词》16、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三国曹植《明月上高楼》17、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18、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宋秦观《南歌子·香墨弯弯画》19、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唐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20、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宋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7古典的,闺怨、愁的诗句

王昌龄《闺怨》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蝶恋花》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温庭筠《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长乐坡送人赋得愁字

白居易

行人南北分征路,流水东西接御沟。

终日坡前恨离别,谩名长乐是长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见否,人经罢病虎纵横。

愁坐

杜甫

高斋常见野,愁坐更临门。

十月山寒重,孤城月水昏。

葭萌氐种迥,左担犬戎存。

终日忧奔走,归期未敢论。

遣愁

杜甫

养拙蓬为户,茫茫何所开。

江通神女馆,地隔望乡台。

渐惜容颜老,无由弟妹来。

兵戈与人事,回首一悲哀。

杜牧

聚散竟无形,回肠自结成。

古今留不得,离别又潜生。

降虏将军思,穷秋远客情。

何人更憔悴,落第泣秦京?

独愁

李崇嗣

闻道成都酒,无钱亦可求。

不知将几斗,销得此来愁

8你好萧梁闺怨有名的诗句我需要

闺怨诗在唐代最发达,当然还有宋朝,你说的萧梁时代很罕见,为你奉上几首代表作,请你参考:

一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良人:丈夫。

玉关情:思念征人远戍之情。

二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三 李 白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玉阶: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像玉一般的台阶。

罗袜:用丝罗做成的袜子。

却下:放下的意思;水晶帘:指用水晶做成的帘子。

玲珑:晶莹剔透的样子。

五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六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七、闺怨

(唐)司马札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八、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②。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③。

9有多少闺怨的诗句

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平洲。

翻译: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频洲上温庭筠(公元812~870?)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县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传说他作诗,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他年轻时行无检束,生活放荡,长期出人歌楼妓馆。不为统治者所喜。他屡试不第,却常替人代作文。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

《望江南》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词,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以下是我整理的内容,请采纳:

一、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三》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

二、咏史怀古诗

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咏史诗借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当然有的是感慨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哲理思考。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杜甫诗《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抒发了对时事兴衰感慨和对三国时诸葛武侯的景仰之情

三、闺怨诗(闺情诗:闺中女子生活情趣。苏轼《初夏》)

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有浓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从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

闺怨诗分为闺怨诗、宫怨诗、征妇怨诗、商妇怨诗四类。闺怨诗都以女性为描写对象,“怨”是这类诗的基调。

古代上流社会的女子常因寂闷孤独而面临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华将逝,更加思念离家宦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所以人们就有了“女子伤春”之说(当然这个“春”可以不指季节,而指恋情)。

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1、王昌龄《闺怨》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四、羁旅行役诗

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或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这类诗词亦可称之为思乡怀人诗,其特点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见花落泪,听雨思亲,(特别注意月亮和鹧鸪,鹧鸪:行不得也哥哥,多表达羁旅愁思。还有客、孤舟等字眼,可作为羁旅行役诗的明显标志),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因而此类诗中常将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的情怀及种种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很婉约、含蓄。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反映的是离别的愁苦之情。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五、山水田园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了一个重要诗派——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生机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生活的向往;或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他们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能力。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诗风恬静清朴,而少奔放雄浑。代表作家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六、托物言志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也可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七、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疆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焕、王翰等,这些诗多以描写边塞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他们的诗或描写塞外风光,或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或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望月思乡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及其不幸遭遇;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而见长。

@王昌龄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八、谈禅说理诗

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与咏物言志诗有共同的特点,分析时要注意把握。

1、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中的“庐山”便含有比喻义,后两句的议论隐含许多哲理,既蕴含看待任何事物和问题都应一分为二的意思,又隐含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多种答案的哲理,还含有和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样的道理,只不过这句俗话纯乎说理,而苏轼是以形象来喻理。

2、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四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寻味。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九、赠友送别诗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古诗词中国诗坛上,赠友送别诗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

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们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

十、闲适隐逸诗

一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于是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有不少令人拍案之作。

这类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与山水田园诗相近或相同,在分析时可结合起来。

@清平乐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十一、悼亡游仙诗

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是苦闷到极点后胸中愤懑岩浆的总喷发。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表明了李白对封建权贵永不妥协的反抗精神,也曲折地反映出他对当时上流社会中污秽、庸俗、丑恶现象的鄙视和厌弃。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

梦江南是词牌名,写闺怨的应该不少。只举一个例子吧

《梦江南·千万恨》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此词通过描写思妇在孤单的月光下独自思念的情景,表现了其内心的悲戚和哀伤。通篇写恨,实际是以恨之切,衬爱之深,思之极。前二句纯用白描,并运用民歌的顶真格式,词句明快流畅;后三句触物生情,借物抒怀,以无情衬有情,词句流利宛转。全词以意境取胜,首尾一贯,率直而深婉,余味无穷。

#诗词鉴赏# 导语闺怨诗一般来说意境很美,情感很饱满,而且它的字句可以说是,字字妥贴,句句恰当,也许每个字都是很平常的字,连在一起却成了很美的诗句,句句都有诗意。下面是 为大家带来的:闺怨诗: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宋代:苏轼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译文

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注释

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长丝藕笑郎: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担心他薄情寡意不如藕丝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回文四时闺怨》之一。这四首词均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十月。东坡被贬黄州,“杜门谢客”,冬至后又去天庆观养炼。在无所收获之后,写闺怨回文以解脱。

赏析

 东坡的回文词,两句一组,下句为上句的倒读,这比起一般回文诗整首倒读的作法要容易些,因而对作者思想束缚也少些。东坡的七首回文词中,如“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等,下句补充发展了上句,故为妙构。

 这首回文词是作者“回时闺怨”中的“夏闺怨”。上片写闺人昼寝的情景,下片写醒后的怨思。用意虽不甚深,词语自清美可诵。“柳庭”二句,关键在一“静”字。上句云“风静”,下句云“人静”。风静时庭柳低垂,闺人困倦而眠;当昼眠正熟,清风又吹拂起庭柳了。同是写“静”,却从不同角度着笔。静中见动,动中有静,颇见巧思。三、四句,细写昼眠的人。风吹香汗,薄衫生凉;而在凉衫中又透出依微的汗香。变化在“薄衫”与“薄汗”二语,写衫之薄,点出“夏”意,写汗之薄,便有风韵,而以一“凉”字串起,夏闺昼眠的形象自可想见。过片二句,是睡醒后的活动。她那红润的手儿持着盛了冰块和莲藕的玉碗,而这盛了冰块和莲藕的玉碗又冰了她那红润的手儿。上句的“冰”是名词,下句的“冰”作动词用。古人常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留待夏天解暑之用。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诗“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写以冰水拌藕,犹此词“手红”二句意。“郎笑耦丝长,长丝藕笑郎”,收两句为全词之旨。“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绵长,古乐府中,常以“藕”谐“偶”,以“丝”谐“思”,藕节同心,故亦象征情人的永好。《读曲歌》:“思欢久,不爱独枝莲(怜),只惜同心藕(偶)。”自然,郎的笑是有调笑的意味的,故闺人报以“长丝藕笑郎”之语。笑郎,大概是笑他的太不领情或是不识情趣吧。郎的情意不如藕丝之长,末句始露出“闺怨”本意。

 这首词在格律、内容感情、意境等方面都符合回文词的要求,同时又不失作者的大家气派,实为难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65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