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央音乐学院往届本科招生二胡规定曲目,越多越好!感谢~

求中央音乐学院往届本科招生二胡规定曲目,越多越好!感谢~,第1张

  《豫北叙事曲》是刘文金先生1958年创作的一首二胡名曲,乐曲通过两个主题的对比发展,表现了豫北人民的精神面貌在解放前后所发生的本质变化。该作品于1963年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独奏比赛”中演奏,引起了音乐界的轰动,被誉为继刘天华以后又一个二胡作品的里程碑。

  乐曲由引子和四个段落组成,为带华彩乐段的复三部曲式。引子:由伴奏乐器奏出,节奏比较自由,为二胡的叙事营造了应有的气氛。第一段:二胡以缓慢的速度奏出根据河南地方戏曲音乐改编的委婉主题,如泣如诉,刻画了解放前受压迫的人民渴望自由的心情;变化反复时,在同一小节内出现了升“1”和还原“1”的交替,情感更为悲哀。第二段:通过间奏,由C调转入D调,情绪陡变,旋律明快,节奏多变,以豫剧中经常使用的二度、四度、六度的前倚音或后倚音润饰主题,充满喜悦和诙谐之情,展现了解放后的一派欢腾景象。第三段:是一个华彩乐段,音乐又转回到C调,节奏时整时散,速度时快时慢,旋律跌宕起伏,具有戏剧性效果。第四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但由于改变了速度、力度和演奏技巧等要素,音乐也随之改变,明朗宽广,富有浪漫色彩,表现了豫北人民对新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豫北叙事曲》以其深邃的内容、创新的手法,确立了它在二胡作品中的地位,多年来它一直是二胡演奏者的必修曲目。它表现的是积极的、奋进的精神面貌,展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形象。

  《豫北叙事曲》由两个主题构成,通过两个主题的对比,表现了豫北人民的精神面貌。这首乐曲分四个段落,第一段由(3321)三个骨干音,出现了四次,进行加花变奏,情绪逐步上升,由平稳、徐缓趋向深情、激动。运弓由中弓到全弓,音色控制得比较自如,特别是两个特征音升1和还原5交替出现,表现了一种特定的情绪。

  第二段要求运弓比较有弹性,顿挫分明,,因为乐曲比较欢快,所以节奏变化比较大,要放慢速度,由慢到快地进行练习,待到相当熟练以后,再按照正常的速度进行演奏。

  第三段,散板需要由慢到快、音符由少到密,要求控制得自如。

  最后一段,要求运弓流畅,音质好,揉弦的速度和力度都要加强。

  《江南春色》是朱昌耀和马熙林根据江苏民歌音调创作的一首著名南派二胡曲,她以优美的旋律,清新的格调生动地描写了江南水乡那赏心悦目的秀丽 此曲反映鱼米之乡的特点,江南风味浓厚,滑音,自然泛音,慢板,快板,要演奏到位。

  《流波曲》作于1952年冬,是一首感人的叙事诗。结构严谨完整,旋律深沉动听,乐曲表现了作者对于过去流浪生活的痛苦回忆和内心不平的烦懑情绪。《 流波曲》是盲艺人孙文明的代表曲,创作于1952年冬季。这首乐曲是他流落异乡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他把自己比作默默流逝的水波,借琴声倾吐痛苦的心声,其思想内涵非常深刻。旋律凄苦、缠绵、深沉,表现感情真挚。 乐曲结构短小,结构布局合理,特性音调贯穿全曲,起到点题作用,并以此把全曲划分为五个段落: 第一段旋律向上引发,旋即下落,表达了欲诉还休的痛苦。第二段在高音区上作多次八度来回跳跃,抑扬有致,深沉悱恻。第三段是进一步发展了前段的乐思,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愤懑不平。第四段进入高音区,是一个展开性段落,因受阿炳曲《二泉映月》的影响,出现与其相似的旋律。第五段融合了一、二段的特性音调,以第一段的末句作为乐曲的终止。 孙文明演技高超,演奏风格独特,在二胡演奏技法上有许多的创新。他的二胡把位极大,甚至创造了不用千斤的演奏方法,其定弦要比我们目前的标准低大六度。因此《流波曲》用“5—2”弦演奏为“1=降B调”。全曲节奏舒缓,首尾呼应。

  第一乐段为慢板,提纲挈领,具有概括性,既为全曲定下了基调,又为以下几段的发展提供了“基因”。一开始是一段如歌的旋律,舒缓、悠闲,愉悦之情如流水般地从心中流淌出来,富有诗情画意[1][2]。 第二乐段,节奏轻快,情绪活泼、跳荡,反复加花演奏,与第一乐段形成音乐形象的对比。其速度比前一段略快,十个附点八分音符构成这一乐段的骨架,带动连串音符的行进,表现了活跃的情绪。中间乐句“#4”的出现,使调性有上移五度的倾向,接着又迅速回落,使人感到情绪中似有某种不稳定因素。两个长泛音恰到好处,起了连接和平衡的作用,使情绪得到适度控制。 第三乐段,节奏转为极慢,反复吟唱,饱含着对社会、对事业和理想的思索。双附点(附点音符加附点)的运用,使人产生一种神思恍惚之感,似乎悠闲之中隐含着忧郁。眼前虽然暂时安乐,前景如何,自己的愿望能否顺利实现,一切都还未能预料。同一句型的反复出现,显示作者有难以排解的思绪。这一乐段处于全曲中心,是精心之作。 第四乐段是一个轻巧、诙谐的小快板乐段,其旋律推进比第二乐段更跳跃。这一段共用了十五个“tr”,乐句以断奏和小连音居多,情绪活跃而轻快。泛音的运用得心应手,而且独具匠心。它的特点是:(1)短,时值短;(2)快,速度快;(3)连,连续使用;(4)多,一个乐段中用了几十个。这是刘天华对二胡演奏技巧的贡献之一,为后人树立了创新的范例。 第五乐段是第三乐段的部分再现,最后加上三个泛音结束全曲,使这一段具有尾声性质。第三乐段在全曲的中心地位,在这里又得到证实。作为结尾的三个泛音幽远隽永,回味无穷;尤其是末尾一个“i”,落在内弦最下把上,若有若无,忽隐忽现,令人侧耳寻声,凝神深思。情绪上更趋平静,乐曲渐慢渐弱,在梦幻般的意境中结束全曲。 整首曲子旋律清妙动听,在体现作者返朴归真、怡然自乐的同时表达了对事业的思虑及未来的憧憬。悠闲中缺少欢乐;安居中显得空虚。这便是刘天华当时的处境和心态。

  《洪湖人民的心愿》,此曲根据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的格局《洪湖赤卫队》中《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编曲。乐曲诉说了红湖人民在旧社会遭受的苦难,展现了赤卫队的斗争画面和对未来的畅想,最后一以磅礴的气势表达了女英雄韩英大义凛然为人民解放事业现身的决心。

  <葡萄熟了>是80年代以来根据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曲调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二胡独奏曲它生动地描绘了新疆人民在葡萄收获季节载歌载舞的动人场面作品结构严谨、曲式鲜明,曲调清新优美,风格浓郁独特,节奏明快爽朗,情绪热烈奔放,是不可多得的表现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征的精品作为演奏者,为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完美地表现其中意蕴,就必须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分析,如此才能令其生动、鲜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作品曲调清新、地方风格浓郁且短小精悍,经常被用于舞台演奏,也是二胡专业学习者的必练曲目之一。全曲分引子及快板、中板、快板三个段落,音乐结构较方整。在二胡主题出现之前,由伴奏乐器奏出一段清秀明媚的旋律,节奏较自由。仿佛描绘出晨曦中祖国边疆地区的秀丽景色。五小节之后,固定的切分节奏型的出现,为二胡旋律的进入提供了速度和律动。乐曲的第一段A调,情绪热烈欢快。其音乐性格非常活跃,旋律极富动感,表现了喜获丰收的愉悦之情。主题音调采用了维吾尔族常见的Sol调式,曲调中也始终包含着新疆手鼓的节奏律动。前十二小节可看作第一乐句,落音在5上,而5音的回滑及下滑音构成了这首乐曲独特的新疆风味。 第一段深欢快的,带有舞蹈和歌唱的个性。起句的节奏带有新疆手古中表现出来切分的节奏,一种跳跃感。右手运弓不能太连,要钝一点(有弹性)。左手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划揉、打音。第二段进入了有歌唱性的中慢板。可以用手去模仿歌唱的感觉中间部分力度、音色应该饱满些(可以把弓法打开)。最后一段应注意节奏感的鲜明,为12小节开始调性为a小调,后又转回A大调,并且在以A大调为结束句的进行中又以D大调做了补充旋律音型化一直持续到底,欢腾气氛呈白热化,达到全曲高潮,使乐曲在极其热烈的歌舞声中结束

  《姑苏春晓》是青年二胡演奏家邓建栋先生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江南风格的二胡曲。乐曲描绘了姑苏城早春时分的自然景象,欢快悠扬,甜美抒情,使人仿佛置身于幽曲明净、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之中。至高潮处,犹如百鸟欢鸣,使人流连忘返。其揉弦运弓之中,展示了一派人间天堂春意盎然的美景。 乐曲为多段体结构,由引子和四个乐段组成。引子:散板,速度自由。泛音和自由模进的音型犹如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展现了祥和、宁静的气氛;带有滑音、花指、颤音的美妙旋律,描绘了万物复苏、虫鸟欢叫的景象。第一段:慢板。旋律舒缓优美,音色柔和,带有抒情性和歌唱性,仿佛春风拂面,表现了人们喜悦的心情。第二段:行板。速度比第一段略快,旋律轻盈流畅,情绪轻松愉快。第三段:快板。由慢到快,速度比前一段快一倍,情绪更加热烈欢快。第四段:广板转快板。广板部分节奏拉宽,舒展豪放,有慷慨激越之感;快板部分百鸟争鸣、此起彼伏,大起大落的旋律、密集的音型将全曲的欢快气氛推向高潮。最后,乐曲在三次连音之后,曲调由低向高爬升,在拨弦音中结束全曲。

  个人建议练《葡萄熟了》、《豫北叙事曲》和《流波曲》这三个简单,流波曲一个快弓没有,更容易,但是要注意指法。不倡议练习《姑苏春晓》,因为里面有《江南春色》、《空山鸟语》等多首曲子的精髓,但后面略显杂乱。《江南春色》里有广板,如果弓子运不好就显得无力,慎练。

  最后说一句,《葡萄熟了》和《豫北叙事曲》是画了三角符号的。

  祝你考试成功哦~

  回答完毕,不知道好不好用,但是费了我好大劲,希望有用!

二胡从一级到十级需要学多少年?

1我们收小学一年级学生,都在四年内学完拾级。

2我们以南京艺术学院的考级教材为主,书上有各级的考级要求。

3第一年学1~4级,这四级为基础级,四个调,音阶、练习曲、独奏曲有《骞马》,《光明行》等,要打好基础,把准变调不含糊,掌握好音准,节奏。

4第二年学 5~7级,七个传统调在二年内全部学会,七个调的音阶练习必须透熟,能独奏《江南春色》、《二泉映月》、《春诗》、《烛影摇红》、《河南小曲》、《豫乡行》、《豫北叙事曲》等曲。

5第三年学8~9级,高级曲要求严格,要理解曲子情感和风格,比如《葡萄熟了》,《洪湖人民的心愿》、《姑苏春晓》、《蓝花花》、《秦腔主题随想曲》,《三门峡畅想曲》、

6第四年学第十级,要想十级上能比赛拿奖,对乐曲的演奏要求很高,一般人只能考试过关,少数人能参加全国少儿比赛夺金,比如《一枝花》、《长城随想》、《阳光照耀着的塔什库尔干》、《椰岛风情》、《天山风情》,你必须选出两曲拉熟了,对于《第一二胡狂想曲》,这些曲对小学生是很难,这些大曲都是大学生学的曲子,凡有发展前途的再继续跟老师学下去,想考艺术学院必须跟老师十年不放弃。郎朗的成功都是一步步苦出来的。

谢谢你的阅读!

  《豫北叙事曲》是刘文金先生1958年创作的一首二胡名曲,乐曲通过两个主题的对比发展,表现了豫北人民的精神面貌在解放前后所发生的本质变化。该作品于1963年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独奏比赛”中演奏,引起了音乐界的轰动,被誉为继刘天华以后又一个二胡作品的里程碑。

  乐曲由引子和四个段落组成,为带华彩乐段的复三部曲式。引子:由伴奏乐器奏出,节奏比较自由,为二胡的叙事营造了应有的气氛。第一段:二胡以缓慢的速度奏出根据河南地方戏曲音乐改编的委婉主题,如泣如诉,刻画了解放前受压迫的人民渴望自由的心情;变化反复时,在同一小节内出现了升“1”和还原“1”的交替,情感更为悲哀。第二段:通过间奏,由C调转入D调,情绪陡变,旋律明快,节奏多变,以豫剧中经常使用的二度、四度、六度的前倚音或后倚音润饰主题,充满喜悦和诙谐之情,展现了解放后的一派欢腾景象。第三段:是一个华彩乐段,音乐又转回到C调,节奏时整时散,速度时快时慢,旋律跌宕起伏,具有戏剧性效果。第四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但由于改变了速度、力度和演奏技巧等要素,音乐也随之改变,明朗宽广,富有浪漫色彩,表现了豫北人民对新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豫北叙事曲》以其深邃的内容、创新的手法,确立了它在二胡作品中的地位,多年来它一直是二胡演奏者的必修曲目。它表现的是积极的、奋进的精神面貌,展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形象。

  《豫北叙事曲》由两个主题构成,通过两个主题的对比,表现了豫北人民的精神面貌。这首乐曲分四个段落,第一段由(3321)三个骨干音,出现了四次,进行加花变奏,情绪逐步上升,由平稳、徐缓趋向深情、激动。运弓由中弓到全弓,音色控制得比较自如,特别是两个特征音升1和还原5交替出现,表现了一种特定的情绪。

  第二段要求运弓比较有弹性,顿挫分明,,因为乐曲比较欢快,所以节奏变化比较大,要放慢速度,由慢到快地进行练习,待到相当熟练以后,再按照正常的速度进行演奏。

  第三段,散板需要由慢到快、音符由少到密,要求控制得自如。

  最后一段,要求运弓流畅,音质好,揉弦的速度和力度都要加强。

  《江南春色》是朱昌耀和马熙林根据江苏民歌音调创作的一首著名南派二胡曲,她以优美的旋律,清新的格调生动地描写了江南水乡那赏心悦目的秀丽 此曲反映鱼米之乡的特点,江南风味浓厚,滑音,自然泛音,慢板,快板,要演奏到位。

  《流波曲》作于1952年冬,是一首感人的叙事诗。结构严谨完整,旋律深沉动听,乐曲表现了作者对于过去流浪生活的痛苦回忆和内心不平的烦懑情绪。《 流波曲》是盲艺人孙文明的代表曲,创作于1952年冬季。这首乐曲是他流落异乡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他把自己比作默默流逝的水波,借琴声倾吐痛苦的心声,其思想内涵非常深刻。旋律凄苦、缠绵、深沉,表现感情真挚。 乐曲结构短小,结构布局合理,特性音调贯穿全曲,起到点题作用,并以此把全曲划分为五个段落: 第一段旋律向上引发,旋即下落,表达了欲诉还休的痛苦。第二段在高音区上作多次八度来回跳跃,抑扬有致,深沉悱恻。第三段是进一步发展了前段的乐思,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愤懑不平。第四段进入高音区,是一个展开性段落,因受阿炳曲《二泉映月》的影响,出现与其相似的旋律。第五段融合了一、二段的特性音调,以第一段的末句作为乐曲的终止。 孙文明演技高超,演奏风格独特,在二胡演奏技法上有许多的创新。他的二胡把位极大,甚至创造了不用千斤的演奏方法,其定弦要比我们目前的标准低大六度。因此《流波曲》用“5—2”弦演奏为“1=降B调”。全曲节奏舒缓,首尾呼应。

  第一乐段为慢板,提纲挈领,具有概括性,既为全曲定下了基调,又为以下几段的发展提供了“基因”。一开始是一段如歌的旋律,舒缓、悠闲,愉悦之情如流水般地从心中流淌出来,富有诗情画意[1][2]。 第二乐段,节奏轻快,情绪活泼、跳荡,反复加花演奏,与第一乐段形成音乐形象的对比。其速度比前一段略快,十个附点八分音符构成这一乐段的骨架,带动连串音符的行进,表现了活跃的情绪。中间乐句“#4”的出现,使调性有上移五度的倾向,接着又迅速回落,使人感到情绪中似有某种不稳定因素。两个长泛音恰到好处,起了连接和平衡的作用,使情绪得到适度控制。 第三乐段,节奏转为极慢,反复吟唱,饱含着对社会、对事业和理想的思索。双附点(附点音符加附点)的运用,使人产生一种神思恍惚之感,似乎悠闲之中隐含着忧郁。眼前虽然暂时安乐,前景如何,自己的愿望能否顺利实现,一切都还未能预料。同一句型的反复出现,显示作者有难以排解的思绪。这一乐段处于全曲中心,是精心之作。 第四乐段是一个轻巧、诙谐的小快板乐段,其旋律推进比第二乐段更跳跃。这一段共用了十五个“tr”,乐句以断奏和小连音居多,情绪活跃而轻快。泛音的运用得心应手,而且独具匠心。它的特点是:(1)短,时值短;(2)快,速度快;(3)连,连续使用;(4)多,一个乐段中用了几十个。这是刘天华对二胡演奏技巧的贡献之一,为后人树立了创新的范例。 第五乐段是第三乐段的部分再现,最后加上三个泛音结束全曲,使这一段具有尾声性质。第三乐段在全曲的中心地位,在这里又得到证实。作为结尾的三个泛音幽远隽永,回味无穷;尤其是末尾一个“i”,落在内弦最下把上,若有若无,忽隐忽现,令人侧耳寻声,凝神深思。情绪上更趋平静,乐曲渐慢渐弱,在梦幻般的意境中结束全曲。 整首曲子旋律清妙动听,在体现作者返朴归真、怡然自乐的同时表达了对事业的思虑及未来的憧憬。悠闲中缺少欢乐;安居中显得空虚。这便是刘天华当时的处境和心态。

  《洪湖人民的心愿》,此曲根据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的格局《洪湖赤卫队》中《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编曲。乐曲诉说了红湖人民在旧社会遭受的苦难,展现了赤卫队的斗争画面和对未来的畅想,最后一以磅礴的气势表达了女英雄韩英大义凛然为人民解放事业现身的决心。

  <葡萄熟了>是80年代以来根据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曲调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二胡独奏曲它生动地描绘了新疆人民在葡萄收获季节载歌载舞的动人场面作品结构严谨、曲式鲜明,曲调清新优美,风格浓郁独特,节奏明快爽朗,情绪热烈奔放,是不可多得的表现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征的精品作为演奏者,为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完美地表现其中意蕴,就必须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分析,如此才能令其生动、鲜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作品曲调清新、地方风格浓郁且短小精悍,经常被用于舞台演奏,也是二胡专业学习者的必练曲目之一。全曲分引子及快板、中板、快板三个段落,音乐结构较方整。在二胡主题出现之前,由伴奏乐器奏出一段清秀明媚的旋律,节奏较自由。仿佛描绘出晨曦中祖国边疆地区的秀丽景色。五小节之后,固定的切分节奏型的出现,为二胡旋律的进入提供了速度和律动。乐曲的第一段A调,情绪热烈欢快。其音乐性格非常活跃,旋律极富动感,表现了喜获丰收的愉悦之情。主题音调采用了维吾尔族常见的Sol调式,曲调中也始终包含着新疆手鼓的节奏律动。前十二小节可看作第一乐句,落音在5上,而5音的回滑及下滑音构成了这首乐曲独特的新疆风味。 第一段深欢快的,带有舞蹈和歌唱的个性。起句的节奏带有新疆手古中表现出来切分的节奏,一种跳跃感。右手运弓不能太连,要钝一点(有弹性)。左手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划揉、打音。第二段进入了有歌唱性的中慢板。可以用手去模仿歌唱的感觉中间部分力度、音色应该饱满些(可以把弓法打开)。最后一段应注意节奏感的鲜明,为12小节开始调性为a小调,后又转回A大调,并且在以A大调为结束句的进行中又以D大调做了补充旋律音型化一直持续到底,欢腾气氛呈白热化,达到全曲高潮,使乐曲在极其热烈的歌舞声中结束

  《姑苏春晓》是青年二胡演奏家邓建栋先生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江南风格的二胡曲。乐曲描绘了姑苏城早春时分的自然景象,欢快悠扬,甜美抒情,使人仿佛置身于幽曲明净、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之中。至高潮处,犹如百鸟欢鸣,使人流连忘返。其揉弦运弓之中,展示了一派人间天堂春意盎然的美景。 乐曲为多段体结构,由引子和四个乐段组成。引子:散板,速度自由。泛音和自由模进的音型犹如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展现了祥和、宁静的气氛;带有滑音、花指、颤音的美妙旋律,描绘了万物复苏、虫鸟欢叫的景象。第一段:慢板。旋律舒缓优美,音色柔和,带有抒情性和歌唱性,仿佛春风拂面,表现了人们喜悦的心情。第二段:行板。速度比第一段略快,旋律轻盈流畅,情绪轻松愉快。第三段:快板。由慢到快,速度比前一段快一倍,情绪更加热烈欢快。第四段:广板转快板。广板部分节奏拉宽,舒展豪放,有慷慨激越之感;快板部分百鸟争鸣、此起彼伏,大起大落的旋律、密集的音型将全曲的欢快气氛推向高潮。最后,乐曲在三次连音之后,曲调由低向高爬升,在拨弦音中结束全曲。

  个人建议练《葡萄熟了》、《豫北叙事曲》和《流波曲》这三个简单,流波曲一个快弓没有,更容易,但是要注意指法。不倡议练习《姑苏春晓》,因为里面有《江南春色》、《空山鸟语》等多首曲子的精髓,但后面略显杂乱。《江南春色》里有广板,如果弓子运不好就显得无力,慎练。

  最后说一句,《葡萄熟了》和《豫北叙事曲》是画了三角符号的。

  祝你考试成功哦~

  回答完毕,不知道好不好用,但是费了我好大劲,希望有用!

 二胡的艺术特色论文1

 摘要:二胡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中国气质和韵味的拉弦乐器。

 二胡发展至今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精益求精的改进,独特的物质基础赋予了二胡独具个性的音色,二胡鲜明的艺术特色使其无论走在哪里,都能使人感觉到它的生命力。

 关键词:二胡艺术 传统民族文化 音质 音色 演奏技巧

 一、二胡的发展历史

 宋代陈阳的《乐书》,自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开始编纂,于建中靖国元年完成,历时近40年,文图并茂、规模宏大、卷目浩繁。

 这是目前能找到的关于二胡最早的文字记载。

 唐朝已经出现胡琴一词,当时将西方、北方各民族成为胡人,胡琴为西方、北方民族传入乐器的统称。

 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

 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由此可见,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二胡演奏水平。

 元代,二胡艺术进一步发展,二胡艺术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就清楚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

 明清时期,胡琴成为拉弦乐器的通称,传遍大江南北。

 直至近代,胡琴始更名为二胡。

 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

 刘天华先生就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扩充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

 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二、二胡艺术特色分析

 1博大精深的传统民族文化是二胡艺术的源泉

 二胡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艺术精粹。

 二胡艺术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汲取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渊源于我们民族审美传统。

 二胡所具有的独特的静态幽淡美、自然美,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二胡艺术音色柔和、抒情细腻、重神韵,重意趣,崇尚自然美,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审美传统。

 琴在中国发展的历史由来已久,文献中有的说是伏羲或神农这两个原始氏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而创制的,有的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有的说“帝俊生晏龙,是始为琴”。

 究竟如何,因无实证,尚无定论。

 就已知资料而言,琴在周代已确实存在。

 古文献中就有记载琴能“尚恬淡希声,决糜漫烦响”。[1]此外,《乐记》中对琴声的感觉描述得栩栩如生:“其哀心感进,其声噍以杀,其声心感者,其声蝉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和以柔。”二胡艺术的发展就受了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从演奏方法到审美趣味无一例外,其追求的是天地浑然一体的境界。[2]

 音乐的创作灵感源于生活得方方面面,神灵的崇拜,景物的诱发,心中的激情,现实的冲击,个性的挣脱,结构的探寻等等,丰富的生活阅历才能激发出动人的旋律创作。

 二胡艺术的创作形象动人,不但受益于我国民族文化深厚的底蕴,而且在借鉴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灵感。

 《红楼梦》里描写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

 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

 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

 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3]二胡曲《黛玉葬花》,是取自评弹曲目“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演奏者以轻拢慢捻的手法,丝丝入扣,声声入情,再现了林黛玉“自卑、自尊、自怜”的悲情艺术形象,让人产生怜香惜玉般的无限伤感。

 《满江红》是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所作的词牌,宋人王善及近代的作曲家曾为之谱曲,在我国广为流传。

 作者将多种素材融为一体加以变化发展,将四川扬琴音乐与昆曲巧妙揉合,为图表现民族英雄岳飞的光辉形象。

 该二胡协奏曲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描绘,激发起对侵略者的憎恨。

 祖国的大好河山历经艰险,但英雄辈出的中华民族能打败一切侵略者,历史证明了这个事实。

 全曲充分表现了深情激越、慷慨悲壮的音乐主题,它具有历史题材所需的古朴色彩,又充分利用了民间的丰富养料。

 2纯净的音质、淳厚的音色是二胡艺术的生命

 音质和音色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音质是指声音的质量,如声音的纯净度、清晰度、噪音或杂音的程度等。

 音色是指声音的属性,是由其谐音的多少,及谐音的相对强度所决定的。

 如声音亮丽、甜美、圆润、淳厚等。

 [4]在音乐世界中,各种乐器都有自己特殊的音质、音色,从而构成了繁复奇妙的音响现象。

 二胡,是中国民族器乐中“腔”味最浓的乐器之一。

 所谓“腔”,是指声乐演唱中的声腔。

 之所以说二胡带“腔”,是因为二胡极富歌唱性的圆润音色近似人声,而中国乐器演奏的`最高旨趣则恰恰在于充分发挥乐器的人声韵味,并以接近人声为贵。

 同时,二胡又长于演奏旋律以表现音乐中细腻、缠绵、哀戚、柔美闻名于世。

 二胡多变的音色,是传统民族乐器的一个特点和亮点。

 正是由于这一独有的特色,使二胡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具有民族味、中国味。

 从中可以体现出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欣赏者通过二胡声音的变化,体现出二胡这一乐器所特有的艺术魅力,进而能够把握乐曲中的内容、情感,使听众获得充分的审美体验。

 3多变的演奏技巧是二胡艺术的特色

 二胡的演奏技巧非常之多,具有浓厚的民族韵味和独有的风格特点。

 在左手的指法和右手的弓法上,它的演奏技巧丰富多彩,各显特色。

 二胡的演奏技巧是比较丰富的,主要分为指法和弓法两大类,左手上有滑音、揉弦、拨弦、颤音等演奏技巧;右手则有跳弓和顿弓、拨弦、碎弓等各种技巧,其中左手的滑音和揉弦,右手弓法的在二胡演奏中显得最有特色。

 滑音,就是按指在弦上有意识的滑动所得出的发音。

 滑动的方法不同,产生的滑音效果也就不同。

 滑音是二胡左手最有特点的技法之一。

 其功能:一为表现音乐,二为调节技巧。

 滑音的音乐表现功能首先体现为点缀音色,深化感情色彩。

 滑奏的力度、速度、幅度、方向对发音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这四个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既相互制约又浑然一体。

 [5]手指在弦上某一音位上的扇面形滚动就叫“揉弦”,揉弦会发出一种类似波浪形的声音,演奏时恰当运用揉弦能使旋律更富于歌唱性,丰富二胡的演奏技巧。

 揉弦给二胡音乐艺术带来了无尽的美,例如二胡曲《江河水》中为了表现特定的性格,顿挫的节奏感,以及颤动的内心情感,采用了压揉技巧,压揉,即是二胡揉弦技巧的一种独特方法,其效果压抑、激愤,具有明显的内在潜力,更富感染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二胡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中国气质和韵味的拉弦乐器。

 二胡发展至今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精益求精的改进,独特的物质基础赋予了二胡独具个性的音色,二胡鲜明的艺术特色使其无论走在哪里,都能使人感觉到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祝桐君校注与古斋琴论四卷[M]

 [2]郑艳丽中国传统文化下的音乐审美思维[J]黄钟,2006,(z1)

 [3]李庆霞片言谁解诉秋心――试论林黛玉诗歌的追问意识[J]海南大学学报,2002,(1)

 [4]雨牧浅谈二胡音色的变性[C] 二胡文集

 [5]苏沙宁二胡滑音的二重功能[J]乐器,1993,(4)

 二胡艺术地域特色研究2

 摘要:近些年来, 中国 二胡 艺术 的 研究 在 发展 ,特别是从时间角度研究其发展的脉络、演奏的技巧及艺术的风格流派较多,但其中的地域性研究相对薄弱,对地域和空间因素往往关注不够。

 本文试从时间的历时性研究转入空间的共时性研究,就二胡艺术的地域特色作简略探讨,以求从新的角度提出 问题 ,并就此阐述了个人的观点。

 关 键 词:二胡 艺术 地域特色

 一、地域特色概言

 人,总是在一定的 自然 地理 环境中生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因此,人的体质和 社会 生活方式,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大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小到不同的村落、不同的办公室,其地域空间特征的差异都很明显。

 人的 文化活动和其他活动,也必然与其所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 联系。

 这一乍看浅俗的论断,已由地域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提供了可靠的 科学 依据。

 所谓地域学或曰文化地 理学 的研究 方法 ,就是将文化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与发生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联系起来考虑,而对文化区域的划分、鉴别、定义和 分析 ,则是进行此类研究的基础。

 我国幅员辽阔,在自然地理上最大的分野是南方和北方。

 南北地形地貌不同,气候物产不同,民风民俗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也不同,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习惯将中国的文化形态划分为南北两类。

 这种划分虽然不可能与地理分界完全相符,但从历代学者的论述和人们普遍能感受到的社会现象看,这样的一种划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古往今来,中国南北两地的确存在不少文化差异。

 从最简单的角度说,衣,南丝北棉;食,南米北面;住,南床北炕;行,南舟北车;至于“南腔北调”,那就离 音乐 范畴更近了。

 通过这些罗列,可说明地域文化的差别,不是仅凭概念就可以诠释的,它实际上浸润在具体而细微的生活之中,不仅会日日时时对我们的生活发生 影响 ,更能点点滴滴地塑造出不同的性情和趣味,而这些性情和趣味,正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所以,我们从古今文艺作品中能看到或感受到某些因南北文化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二、二胡艺术发展的地域特色

 二胡艺术发展的地域特色可由以下几个视角窥知。

 从出版发行的作品看,西北一带的二胡作品主要有《葡萄熟了》(周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陈刚编曲 刘天华移植 刘长福改编)、《牧羊女》(曹元德编曲)、《天山风情》(王建民曲)等。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现象、人文习俗,赋予了那里热烈奔放的音乐风格;从旋律音上说,普遍都运用了增二度的音程。

 如《葡萄熟了》的倒数第十小节和倒数第二小节,特别是《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一曲,此类情况就更是随处可见。

 从节拍上说,也许是崎岖不平的山区小路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这一地区的音乐在节拍上多采用八五拍、八七拍、八九拍。

 客观地说,像这样的非均分律动节奏,一方面音乐的动感性、舞蹈性强,另一方面增添了特殊的音乐效果。

 如《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一曲中多次 应用 了上述节拍。

 从演奏技巧上说,这一地区的二胡独奏曲特别注重两手写实性技巧的发挥。

 如乐曲《葡萄熟了》的第144小节至151小节,通过左手指的拨弦及右手以同样节奏型的拉奏,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那里的人们在丰收的时候,打着手鼓,载歌载舞的情景。

 这显然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存环境有关。

 在南方的二胡作品当中,如《山村变了样》(曾加庆曲)、《江南春色》(朱昌耀、马熙林曲)、《姑苏春晓》(邓建栋曲)、《忆江南》(闵惠芬曲)等,同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现象、人文习俗,赋予了这里细腻柔美的音乐特点;从旋律音上说,大都是级进的自然音程,乐曲《忆江南》的主题即是如此。

 从节拍上说,似乎由于这里为江南平原的地理条件,使得这里的音乐主题在节拍上常用平稳流畅的均分律动感强的四二拍或四四拍。

 从演奏技巧上说,这一地区的二胡独奏曲更注重写意性技巧的发挥。

 如乐曲《江南春色》,通过采用江南丝竹特有的滑音、垫指滑音及圆润饱满的音色刻画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

 综上所述,二胡 艺术 发展 至今,笔者认为,对地域性二胡作品的优与劣、演奏技巧的高与低的评价,本没有绝对的标准,凡依据当前流行的审美眼光妄加判断,也不堪作为 科学 的评价。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南北两地的二胡作品风格及演奏 方法 的确存在着不同,则是没有疑义的。

 那么,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或者说依据什么原理去 研究 二胡艺术中的地域风格或者描述地域二胡现象呢

 第一,地理条件与地域 文化艺术成就不成正比。

 就 音乐 中最小的题材——民歌来说,山西河曲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穷乡僻壤,但那里民歌的艺术成就却很高。

 尤其在表现爱的艰难、生活的艰辛这些 内容 的民歌,更是震撼人心。

 说得远一点,荷兰很小,西班牙很偏,但那里的艺术成就很高。

 二胡艺术亦是如此。

 浏览近50年来在全国正式出版的约300首作品之中的较为经典的50部作品,不难发现,其中以《秦腔主题随想曲》《蓝花花叙事曲》《陕北抒怀》《调》《红军哥哥回来了》等极富地方特色的、风格浓郁的作品,形成了在 中国 二胡艺术中 影响 较大、分量较重的一大派别体系即“秦派二胡”。

 对此,在朱道忠先生的《二胡人文精神之我见》一文中这样说道:“‘秦派二胡’在这个体系中,通过传承、探索、 实践、创新,也以极其感人的风韵别树一帜地高扬于西北风中。此‘风’从黄土地高原向东吹醉了神州大地,国人无不惊异地引颈‘西望长安’,惊觉八百里秦川。”北京是中国 政治 文化的中心,也是音乐艺术最为集中的地方,然而以京风、京韵为主题创作的二胡作品,无论是数量上或是影响力上,尚不及“长安乐派”。

 因此,地理条件与地域文化成就不可概而言之。

 第二,二胡的地域特色有远近而无高低。

 一国之内有中心与边缘的区别,世界范围内也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区别。

 但文化的发展与艺术的特色却不以地域为界划分高低。

 不能说发达国家的文化是好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是不好的;同样道理,北京的二胡艺术有其非常明显的优势,而其他省市的二胡艺术也有其独特风味和特色,客观地说,各有所长,不分轩轾。

 第三,数量标准和质量标准的差异。

 艺术的价值主要在于其内在的质量而不在于外在数量。

 研究二胡地域现象不仅应该重视作品的数量、演奏的技巧,更应该注重地域二胡艺术所反映的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价值的高度与深度,或曰更应注重其凝练的深刻厚重的文化内涵。

 第四,结合时间因素考虑。

 空间和时间是不可分的,不同的空间往往承载着不同的 历史 文明程度。

 比如17世纪,本是中国封建文化高度成熟的时期,但那时在中国边远地区的人可能仍然处于狩猎文化的阶段。

 即使是在科学技术比较发达、 经济 连年出现高速增长的当前,地域之间同样存在着贫富差别。

 这说明相同的年代不一定处在相同的文明体系之内。

 这样,才能因地域文化差异而产生许多特殊的艺术现象。

 二胡艺术亦莫能外。

 在二胡艺术的研究中考虑到空间 环境的作用,实则并非新思想。

 丹纳在《艺术 哲学 》中认为,艺术作品的产生不仅取决于“ 时代 精神”,也取决于“周围的风俗”,地域研究也不仅仅是研究山川河流,还要研究地区的文化及艺术。

 生活在一定地域的人,必然受到这个地域内 自然 与文化氛围的影响。

 他们的作品及演奏这些作品的人,甚至非本地人在欣赏这些作品时,都不可避免地存有这种地域文化的痕迹或是想象、感受这个地域的文化。

 可以这样说,没有一个人在创作、演奏、欣赏一首细腻悠扬的江南作品时,他所捕捉、感受的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情景。

 这是为什么呢

 近些年来中国二胡艺术的研究在发展,但其中的地域性研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对地域和空间因素往往不甚关注。

 从时间角度研究二胡艺术的发展是天经地义、合情合理的,但这不是唯一的角度。

 “历史不仅是河流,河流不仅是一条。历史不但是时间的动态变化,更有赖以存在的空间的静态差异,亦即还有纵向曲线——历史的空间特征及其组合。”窃以为,这一看法甚是符合二胡艺术发展史的研究情况。

 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提出 问题 ,将注重时间的历史性研究与空间的共时性研究结合,可为二胡艺术的研究 工作增加立体而鲜活的气息。

 参考 文献 :

 [1]朱道忠 《二胡人文精神之我见》中国二胡 2004年 第2辑

 [2]程民生 《开拓历史的空间——历史的地域研究刍议》光明日报1999年6月25日第7版

 二胡的艺术魅力论文3

 摘 要: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重要乐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自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

 本文以二胡的艺术优长、二胡的艺术成就、二胡的艺术创新为三大理论层面,对二胡的艺术魅力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论述。

 力图对于二胡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关键词:二胡;艺术;魅力;优长;成就;创新

 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重要乐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自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

 研究二胡的艺术魅力,对于二胡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思考价值,又具有重要的时间参考意义。

 为此,本文专门对二胡的艺术魅力作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论述,为之引起关注与讨论。

 具体而言,二胡的艺术魅力,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层面进行分析与解读。

 一、二胡的艺术优长

 二胡作为我国民族乐器中一种拉弦乐器,有明显的自身艺术优长。

 其一是历史悠久。

 二胡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早在唐代,即有“轧琴”,即系北方少数民族奚部落得“奚琴”,这就是二胡的前身。

 北宋的陈��在他所著的《乐书》中说:“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扎之,至今民间用焉。”①到了元代,改用马尾拉奏,《元史。

 礼乐志》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②明代,二胡已用马尾弓夹于两弦之间拉奏,并有了“千斤”。

 清代,二胡出现了各种型制。

 “五四”运动以后,经阿炳(华彦钧)、刘天华两位大师的改革,把二胡艺术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峰,使其走向世界。

 其二是功能多样。

 二胡不仅是一件理想的独奏乐器,也是重奏、协奏、合奏的理想乐器。

 不仅可以演奏民族乐曲,还是民族戏曲、民族曲艺、民间歌舞以及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等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有的甚至成为主奏乐器。

 梅兰芳先生就率先把二胡引入京剧伴奏之中。

 其三是音色优美。

 二胡音色亲和优美,极富艺术表现力,出现出民族音乐含蓄、婉曲、蕴藉等美学特征。

 其四是技巧丰富。

 二胡的演奏技巧分为指法技巧与弓法技巧两大部分。

 指法技巧又包括揉弦、滑揉、压揉、滑音、颤音等;功法技巧也包括长弓、分弓、连弓、快弓、换弓、换弦、组合弓等技巧,显示出丰富的特点。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优长是全方位的,这是它艺术魅力的基础与保证。

 二、二胡的艺术成就

 二胡的艺术成就十分显著。

 其一是曲目众多,质量上乘,期中有许多艺术精品与世界音乐珍品。

 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江河水》、《二泉映月》、《听松》、《病中吟》、《光明行》、《赛马》、《良宵》、《山村变了样》、《赶集》、《行街》、《空山鸟语》、《湘江乐》、《江南春色》等等。

 尤其是《二泉映月》,1993年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艺术精品”,并被誉为“国际乐坛十大名曲”之一,已经蜚声中外。

 在国内也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转变。

 “作品艺术成就中旋律创作的成功,是不容忽视的,旋律深刻抒情性的美感,这时于后来人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奏应该有启迪。”③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听到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的录音后,禁不住热泪盈眶,激动而虔诚地说:“这样的音乐应当跪着听!”另一首二胡名曲《病中吟》,是刘天华先生创作的10首二胡曲中的第一首,也是他的代表作,1993年也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艺术精品”。

 这首名曲一起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充分表现出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深受国人与海外华人的喜爱。

 其二是名家辈出、成果辉煌。

 杰出的二胡作曲家有阿炳、刘天华、刘文金、赵砚臣等。

 杰出的二胡演奏家有阿炳、刘天华、闵慧芬、张韶、张继让、张慧元、张令杰等。

 其三是影响广泛,意义深远。

 二胡艺术影响到民族器乐、民族声乐、民族戏曲、民族曲艺、民族舞蹈等各个艺术领域,对于打造民族艺术与民族文化,功不可没。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成就是高水准的,这是它艺术魅力的核心与标志。

 三、二胡的艺术创新

 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所有艺术,都以创新为生命与灵魂,同样,二胡的艺术创新也是二胡艺术的生命与灵魂。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充分证明,二胡的艺术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一是作品的创新。

 如刘文金创作的《三门峡畅想曲》、《长城随想曲》,吴厚元创作的《红梅随想曲》等,都是成功的创新之作。

 其二是演奏的创新。

 如女子十二乐坊中的二胡演奏员的站立边舞边演奏;赵本山与郎朗的二胡与钢琴混搭二重奏《赛马》;北京“国乐天骄女子乐用与法国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混搭演奏等等,都令人耳目一新。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创新是深层次的,这是二胡艺术魅力的支撑与动力。

 注释:

 ①②王晓红民族乐器系统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163

 ③张慧元全活二胡(业余)考级作品集诠释[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6:243

百鸟朝凤 流水行云

彩云追月 梅花三弄

禅院钟声 平湖秋月

春江花月夜 平沙落雁

高山流水 青梅竹马

姑苏春晓 十八板

寒鸦戏水 十面埋伏

江南好 双凤朝阳

梁祝 苏武牧羊

小桃红 苏武思乡

渔舟唱晚 雨打巴蕉

妆台秋思

这都是我听过的,其他的就不知了。绝对经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806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