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轼 临江仙(夜归临皋)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怀?

1.苏轼 临江仙(夜归临皋)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怀?,第1张

临江仙   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①临皋,即临皋亭,位于黄州南江边,苏轼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与家眷共居于此。②东坡,元丰五年春,苏轼在东坡构筑雪堂,家属仍住临皋亭,因此常往来于雪堂临皋间。

答案:①“长恨此身非我有”揭示出作者对身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②“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难忘世俗名利烦扰的矛盾与苦闷,以及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③“江海寄余生”表达出作者对隐逸江湖的渴望。

“长恨此生非我有”。

词人通过这首词,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引发了人生的感慨。

首先,是因为晚上喝醉晚归,家童都睡了,无人开门,这叫“自家不能回”;

其次,联系到贬谪中的自己,升迁贬谪自己无法主宰,这叫“此生非我有”;

最终,苏轼有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想法。这句应该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要远离尘世的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余生,这是“出世”的心态;

第二,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那么苏轼的政治主张不被认可,他就宁愿到“江海寄余生”,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反抗的情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818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