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主体
1管理者的角色
⑴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
①管理主体的范畴
管理主体是指管理活动的出发者和执行者,因此有两部分:
l 目标任务分解者,负有最终监督完成既定目标的人
l 各方面具体执行者
②管理客体的范畴
管理客体是管理活动的对象,或者说是管理的接受者。因此可以说,管理的客体是管理主体所涉及的各种资源。
⑵管理者的角色
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经过研究认为,管理者扮演着十种不同的角色,这十种不同的角色可以合成为三类:
①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l 挂名首脑
l 领导者
l 联络者
②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
l 监听者
l 传播者
l 发言人
③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l 家
l 混乱驾驭者
l 资源分配者
l 谈判者
⑶管理者角色的变动
①组织中的管理层次
组织的三个层次:
②管理者角色的变动
不同层次管理者的角色分配:
2管理主体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指由于过去的经历、习惯、知识素养、价值观等形成的基本固定的思维认可方式和行为习惯。管理主体的心智模式有:
⑴远见卓识
①随时掌握当代最新的管理、科技成果、知识和信息
②系统的思维方式
③奋发向上的价值取向
⑵健全的心理
①自知与自信
②情感和情绪
③意志和胆识
④宽容和忍耐
⑶优秀的品质
①勇于开拓
②使命感
③勤奋好学
④乐观热情
⑤诚实与机敏
3管理主体的能力结构
⑴创新能力
①兴趣广泛
②对环境有敏锐的洞察力
③具有系统思维和辨证思维的特点
④富有独立意识
⑤具有自信心
⑥直面困境
⑵转化能力
①综合
②移植
③改造
④重组
⑤创新
⑶应变能力
①能在变化中产生应对的创意和策略
②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③在变动中辨明方向,持之以恒
⑷组织协调能力
心智成熟。
心智成熟指的是一个人在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达到的健康水平。它包括了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认知和处理能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合理有效地应对问题和挑战的能力等多个维度。研究表明,心智成熟程度高的人通常更具有自我控制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更容易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因此,心智成熟不仅仅是一个人在年龄上的增长和生理发育上的变化,而是需要通过学习、经验和思考等方式逐步提升和完善的。对于每个人来说,提升自身的心智成熟水平是一个过程,需要不断地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模式。
心、智本身是两个不同的所指。心是指心的功能本体,即心理,心的物质肌理与活动机理。一个带有名词性的行为过程。智是指心通过运动产生的智,即心对外界感应的知觉度。心智是辨证存在的感应体和知觉体。心智的水平是感悟的总体水平,而非理性或非理性的单一过程。心智学是研究人类的非理性心理与理性认知融合运作的形式、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心智一直存在着,近些年人们把基于心理学的研究扩展到智慧学的研究,研究二者的相关性和融合性,及其二者相互作用的现象与实质。 其实心智的基础是心悟的水平和能力。智是一种穿透的能力。即透过物质本质的直觉把握的力度。溶解和稀释事物现象的能力。 古代的心智理论,既研究人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的心理活动,同时也研究人的认知想象的由来,那时的心理学与思维学是合一的。这种情况从人类文明时代开始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1889年,德国思想家冯特建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目的是用分立的方式单独二者的过程研究。这时起就标志了狭义心理学的诞生。自此以后,人类心智基本上被分割成两部分而成为两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心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智慧是思维学研究的对象。 中国古代哲学所谈的心智其实就是悟性。一个由心而生的觉悟能力。心力和智力是在一个同等的水平面上发轫的行为,即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发端是由心而生,智而行的。在中国古代哲学里已经酝酿了大量的心智学说。当时只为心说,是对心的要求与感应。而智只是自在其中的事情。心就代表了智,心的质地,质量就是智的质量与能量。
按照西方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的分离拆析状态研究实际上是预求用西方的线性思维解释心智现象,其实心智的程序功能所指,早已不是通常概念下的心与智了。 东方的宗教所实践的心智早在古代时就存在了。儒释道三教都把心作为一个体悟的状态来求索认知,而把智作为心地质量提升后的产物与结果。近年人们又把心智变成一种新概念使用,不得不说是一种孤陋寡闻的生吞活剥。不过是贴上一个新标签而已。
希望能帮到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