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本质是抒情,可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家词人往往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经营”,有“递相沿袭”的特点,所谓“日月依旧而光景常新”。所以,鉴赏诗词,可以将解读意象作为突破口,从而把握内容,感知情感,进入意境,领会主旨。作者根据意象表达的情感角度,将意象分为喜悦、闲适、哀思、愁苦等四类,并借此谈谈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的一点浅陋之见。
一表达喜悦情感的意象
春风(东风)、小雨,美酒意象多表达和谐、柔美、欢愉、希望和祝福。
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乐景写乐情,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发的初春景物图,诗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与浓浓春意之中。
又如,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饮酒诗多是淋漓之作,此诗开篇就写出了当筵情景。“山中”,对李白来说,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盛开的“山花”更增添了环境的幽美,而且眼前不是“独酌无相亲”,而是“两人对酌”,对酌者又是意气相投的“幽人”(隐居的高士)。此情此景,事事称心如意,于是乎“一杯一杯复一杯”地开怀畅饮。次句接连重复三次“一杯”,采用反复,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诗作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狂士与“幽人”间的感情,诗中那种随心所欲、恣情纵饮的神情,挥之即去、招则须来,不拘礼节、自由随性的态度,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副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形象。
二表达闲适情感的意象
白云、明月、清风、三径、五柳、泉溪、花草、东篱、桃源、南山、幽居、禅寺等意象多表达恬淡之情或归隐之趣。现以表达闲适之趣的“云”、“月”意象为例。
白云高举脱俗,隐逸不羁,常寄托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如王维的:“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行到水穷处,坐看白云起”。明月意象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等,古人常借明月意象营造宁静、美好的意境。如鉴赏王安石的闲适诗《定林》:“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本诗即兴即事,信笔写来,通过“云”、“月”等意象,展现了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后的闲适生活及精神上物我两忘的境界。颈联“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白日对云而眠,晚上值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两情相契、其乐融融的愉悦心境。这里的自然之景,已打上了诗人的烙印,是“人化的自然”。尾联“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抒写自己旷达的胸怀,突出“真乐”之意趣,即使听到“悲虫”之音亦感到愉悦。正如贺裳在《载酒园诗话》中所赞叹的那样:“作闲适诗,又复如此,真无所不妙。”颇有王维“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之意境。
三表达哀思情感的意象
明月(残月)、杨柳、长亭、沙漠、古道、斜阳、秋风(寒风)、秋雨(冷雨)、鸿雁(孤雁)等意象多抒发怨别怀远、羁旅伤感、思乡怀亲之情。现以“鸿雁”意象为例来谈之。
鸿雁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故在古诗词中,鸿雁(孤雁)有孤独、思乡、怀人、音信之意。以雁写思的有隋人薛道衡的“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唐人赵嘏的“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宋人欧阳修的“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等。如黄庭坚的《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吩咐,又还是、秋将暮。”由“雁”意象可以推知诗作应与离别相思有关。下阕前两句“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寄,引起后两句“直饶寻得雁吩咐,又还是、秋将暮”。错过大雁传信的虚写,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作品通过虚实结合,把一个至情女子的婉曲心理刻画得细致感人、魅力无穷。
四表达愁苦情感的意象
梧桐、芭蕉、黍离、猿猴、杜鹃、流水等意象多寄托离别的愁苦;浮萍、飞蓬、芦苇、孤舟等意象多表达漂泊的孤寂。现以“梧桐”和“子规”意象为例简析之。
梧桐是凄苦、悲伤的象征。如唐人温庭筠《更漏子》:“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宋人周紫芝的《鹧鸪天》:“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元人徐再思的《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均以梧桐写尽愁思。如鉴赏陈与义的《雨》:“萧萧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鉴赏时可以将“燕子”和“梧桐”这两个意象作为突破口,解读作品。颔联“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意为“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不同”。并非写雨中燕子与梧桐之景象,实写雨中燕子与梧桐之感觉,更实则燕子、梧桐并无感觉,乃诗人怀旧之思,迟暮之慨,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子规”又叫子规、杜宇,常夜鸣,声音凄切哀伤,音似“不如归去”,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其含义可理解为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以子规悲切之声渲染李白听说好友被贬僻壤的同情和哀伤;“期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借写“杜鹃啼血”渲染江州的荒凉,表达白居易被贬僻地的哀怨之情;“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借杜鹃声渲染孤馆的凄凉,传达了秦观的哀怨之情。如陈与义的《送人归京师》:“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作品描写了门外叫个不停的子规鸟,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强烈的故乡之思,然后又通过日落时分山村中那幽梦不断的反常场景描写,暗示诗人被深重的痛苦所困扰,将伤离感乱之情和对现实的愤懑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
古典诗词作品中诸多意象,现简要归类如下: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多抒发豪壮之情;松柏、梅花、兰草、竹子、菊花、冰雪多显示高洁的品质;佳木、峨冠、博带、长剑、美女多显示高远之志;清风、明月、泉溪、东篱、花草多表达闲适情致;南山、幽居、禅寺多表达归隐之趣;杂木、泥淖、阴云、*雨、乌鹊多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楼兰、长城、羌笛、柳营多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沙漠、古道、斜阳、寒风、冷雨、鸿雁多抒发羁旅孤独;残月、杨柳、长亭多抒发惜别之情;流水、梧桐、芭蕉、黍离、杜鹃、芦花、猿猴、秋蝉多寄托愁苦之情;红豆、莲子、连理枝、比翼鸟多表达爱慕相思。
各种不同类型的诗歌表达的主要感情;1、赠友送别诗:;一般是叮嘱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或别后;送别诗中常出现的意象:长亭、短亭、北梁、南浦、阳;常用表达技巧:衬托(正面衬托-反面衬托),情景结;分类:送人宦游,送人贬谪,送人还乡,送人以言志;举例:;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2、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3
各种不同类型的诗歌表达的主要感情。
1、 赠友送别诗:
一般是叮嘱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或别后的思恋。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情深意长的激励劝勉,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送别诗中常出现的意象:长亭、短亭、北梁、南浦、阳关、古道、西风、芳草(春草,春草喻离恨。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杨柳、水、明月、夕阳、青灯、美酒等。
常用表达技巧:衬托(正面衬托-反面衬托),情景结合,对比,想象,虚实结合
分类:送人宦游,送人贬谪,送人还乡,送人以言志
举例:
1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高适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2、 咏史怀古诗:
一般是凭吊古人的人或事。追念往事,表达缅怀之情;追慕古代先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忧愤,表达保家卫国的壮志;对统治者骄奢*逸、无用小人的批判;抒发物是人非、历史变迁、朝代兴亡、昔盛今衰的感慨;臧否君王,对国家统一等重大题材蕴含深刻思考。
特点:与感时讽今紧密结合,借古人古事叫胸中之块垒;与景物描写紧密结合,借景物宣泄自己的情感;与总结教训相结合,用形象议论抒发人生感慨;整合出古今相连的多维时空。
手法:用典,对比,借景抒情,反衬,借古讽今等。
鉴赏咏史诗应该注意的问题是: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和用典(对于典故不仅要了解典故本身的内容,更要明确作者用典的目的);然后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根据作者自身的经历,进一步推敲作者对待这段往事、这个古人的态度;最后归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边塞诗: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例如,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是其主调(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所以在鉴赏的时候一定要把握时代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推敲作品的思想感情。
内容: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对征戍苦难的申诉;征夫戍卒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者反过来写家人对戍卒的挂念);报国无门的愤懑悲怆;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对战争的厌恶,对朝廷失策的批判等等。
意境特点:创作风格雄浑豪放,意境苍凉悲壮、雄壮豪迈,多写边地奇异的风物和景观,艰苦奇绝的生存环境,也有的诗歌意境萧瑟阴郁。
常用意象:夜月,荒漠,落日,霜风,黄云,白雪,枯骨,牧马,飞雁,瀚海,孤城,关山,胡笳,羌笛,芦管等。
4、山水田园诗,闲适隐逸诗
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看厌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自然真实的情性。
内容:首先,这些诗多有宁静的氛围,诗人在诗中的表现多为悠闲、详和。
如宋人陆游的纪游抒情之作《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其次,这些诗歌往往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描写农村独特的生活场景。
《乡村四月》(宋人翁卷)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的美丽风光: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三,在艺术风格上,这些诗大多具有质朴清新的特点。
《清平乐》(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第四,在情感倾向上,多表现对于乡村淳朴自然生活得热爱,对于官场、世俗生活的厌恶等。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以 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6、咏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往往是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表现其他或喜或悲的感情。
5、写景抒情诗: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8、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9、思妇闺情诗:即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多写妇女对在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是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10、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11、悼亡诗:悼亡诗多是通过作者追忆往昔,回忆妻殁之前彼此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或其他具体生活情境,或以“记梦”的形式,来表达对亡妻的悼伤与思念。
12、干谒诗: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
鉴赏思想内容的步骤
A.描写了什么形象
B.构成了什么意境
C.抒发了什么情感
D.表现了什么人格
提问方式:简要分析该诗的思想内容。
回答古诗鉴赏题,一般字数不会太多,但答题的内容,也如一篇议论文,有论点,有论据,最好先写论点后写论据(当然也可先写论据后写论点)。
第一步:指出思想内容的观点。(即诗中体现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总说)
第二步:举出诗中含有思想感情的诗句来作论据来证明你的观点;
第三步:总结。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注]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在一般的认识和理解中,意象的分类多种多样,实际上大多都是很不合理的,一般都是说明意象所代表的含义。很多分类根本没有起到分类的作用,只是一个简单的表述。
在全面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中,意象主要分为两类,自然类和人文类。
1自然类意象
自然类意象,就是和大自然有关的意象,主要是指天然存在的一些事物。
日月星辰、江河湖海、花草树木等,都是自然类意象。自然类意象,一般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也表达了某种情感。
关于自然类意象在古诗词中的使用,一般用法都是固定的。
举几个例子:月亮,一般是是思乡之情;柳树,一般是送别、离别之情;红豆,一般是相思之情;鸿雁,一般是思念之情;草,生命力强。
意象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会有不同的用法。例如,秋天,很多诗人感叹秋天悲伤、孤寂、肃杀;实际上,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有收获的喜悦,有万物的成长。只要是合理正确的用法,都是可以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人文类意象
人文类意象,就是和人类有关的意象,主要是指人为创造的各种事物。
亭台楼阁、假山园林、宫殿、道路等,都是人文类意象。人文类意象,一般是赞美人类的伟大,也表达了某种情感。
关于人文类意象在古诗词中的使用,类似于自然类意象,用法都是相似的,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意思,偶尔也会出现新的意思,只要是正确的用法,都是可以的。
举几个例子:亭台楼阁、假山园林,一般是指建筑,精美巧妙的艺术;城墙,以万里长城为代表,一般是指防御;宫殿,一般是指王权富贵。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① : 这首诗选取了江雨、江草、鸟、台城柳等意象
②: 作者怀古伤今,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唐王朝走向没落的伤痛。
③: 这首诗主要采用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罗列了江雨、江草、鸟、台城柳等意象,营造了朦胧凄清的意境氛围,在飘渺的意境中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浓重的忧伤,伤感情绪。
分类: 艺术 >> 诗词歌赋
问题描述:
①古典诗词中常借助于某种意象来表达相同的感情基调(如借“月亮”来抒发思乡之情)。
②也有表达某种感情基调选用同一种或几种意象(如抒发愁情多借用“流水”、“残花”、“黄昏”等意象)。
③或者同一意象抒发不同情感(如古人写秋天,既有“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哀凉孤寂,也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迈向上)。
急求符合上述任意一条说明的诗、词20句。(如选择②——离别的,请找出20句写离别的诗、词)
如附有出现这种现象的理由更好了。
解析:
不知道你收集这些诗句是为了什么,我也不指望拿你的100分,
我只是刚好翻到这篇文章,觉得应该对你有些用,所以摘录给你,
希望能有些用:
离别诗词与杨柳
杨柳的千种风姿,万种风情,无不洋溢着诗意。历代文人墨客尤其宠爱它,以柳入诗的大概不下几千首。成为千古名句的就有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杨柳走进诗词,为诗词增色;诗词装扮杨柳,使杨柳传情。
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天下千树万树,“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人们送别偏要折柳写柳,这是因为“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条条有情”的缘故。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折柳送别,自汉朝以来就有了。南朝乐府民歌有“上马不促鞭,反折扬柳枝,碟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反映了那时赠别,马上的、马下的都折柳。
送别难免有离别之苦,古代人们所处的环境与条件,使离别后的重逢成为十分不易的事情,有的甚至成为永别。离别就这样表现了生命的不自由,为了生命价值的实现,人们不得不承受空间阻隔的痛苦,承受走向未知的恐惧,承受与亲朋好友故乡故土告别的感情折磨。这一切,都使别离蒙上一层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情调,尽管春光无限,人们也会黯然伤神。“杨柳岸”成了凄苦离愁的地方,“烟柳断肠处”道明了柳的意境就是凄婉哀怨。
到了唐朝,折柳送别更是盛行,长安灞桥,专门种植了许多杨柳,供人们离别时候攀折。据《三辅黄图》说:“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送客此桥,折柳赠别”故又名销魂桥,从汉、唐 以来,这儿不知演过多少人间悲剧,也不知有多少文人学士将它摄入诗篇。“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年年柳色,灞桥伤别”,可见,在灞桥握别的离情有多么深厚,诗人把送别离恨写得销魂蚀骨。“为近都门多送行,长条折尽减春风”,大家送行,走出长安都门,离人去了,长条折尽,春色又减去几分。“会得离人无限意”的杨柳,就这样充当人们离愁别恨的载体,“千丝万絮惹春风”,留下了一串串带泪的故事。这些离别诗都被一种千回百结的愁肠所缠绕,被一种凄风苦雨的色彩所笼罩。直到王维一曲阳关三叠,高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一场清爽明亮的朝雨,洒洗了亘古如斯、哀怨凄苦的“轻尘”,“柳色”更新,终于使离别透露出一种富于希望的情调。
毕竟,“多情自古伤离别”,王维的“朝雨”冲不走诗人们太多的凄凉悲苦与无奈。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景物组成了一个萧瑟飒然的环境,再加一个别酒醒、不见情人的“我”,烘托出了离别者的内心苦楚,使读者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一片悲愁难己的情怀。“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当年幼柳的嫩枝,如今都已成了衰飒垂老的古柳了,真是历尽沧桑,令人触目伤怀, 词人写折柳送别的人间悲剧,一个“几”字,把多少人、多少代的共同悲哀一笔写尽了。周邦彦的“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表面上看来是爱惜柳树,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元朝赵孟頫的“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描写了郊外杨柳春光的美丽和易逝,以及送客时的惆怅心情。乔吉的“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抒写了浪迹天涯的诗人在旅途上盘缠郁结的愁思。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西城杨柳弄轻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将离恨付杨柳,一片烟水凄迷中,有着太多太多的离愁别恨,浓郁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难怪“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别离的悲哀流传到后世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情调,所以,成语中有“生离死别”一词,古语里有“悲莫悲兮生别离”的说法。这种暗色调的情绪,因为有了袅袅的柳枝作为意象,使得离别的伤感充满了春意与诗情。古人说情和景是“互藏其宅”,即情藏在景中,景藏在情中,不是抽象写情,而是写悲喜时藏有景物。杨柳有着袅娜的风姿,迷人的意态,“一丝柳,一寸柔情”,所以,它被赋予缠绵悱恻,哀怨无尽的情怀,这种情怀与离别的凄婉悲伤不谋而合,“杨柳依依”,“依依离情”,诗人们喜欢以柳入诗,原因大概在此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