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与自然美,社会美有什么特点?

艺术美与自然美,社会美有什么特点?,第1张

艺术美与自然美,社会美的特点:

自然美,一般具有全人类性,侧重于形式美,具有联想性、多面性、变易性。

社会美,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侧重于内容美,具有实在性、明确性、稳定性。

艺术美,拥有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具有典型性、情感性、持久性。

详细内容:

艺术美就是艺术形象之美。人们只有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欣赏,才能够感受到艺术作品之美。人们说,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离开艺术形象的描绘,没有了形象,那艺术本身也就不存在了。艺术形象是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图画,它是广泛多彩的。

不能把艺术形象,仅仅理解为人物形象,那些动人的景色、欢乐或哀痛的思绪,一幅熙熙攘攘的生活图画、一种气氛、一种情趣等,他们都是艺术形象。

如裴多芬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这里根本就没有人和物的。但当读者读到这些火热诗句的时候,心中就可以浮现出一个为自由而献身的崇高形象。再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表现出压抑、痛苦、忧郁、希望、挣扎、激奋、斗争、挫折,表现出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最后的欢乐,这些思想感情所构成的音乐形象,就是艺术形象。

当然它是诉诸于听觉、想象中的形象。

自然美的根源在于人类社会实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自然美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来看,自然美的产生及自然美领域的逐渐扩大是和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进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美的起源和艺术的起源都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一方面人改造自然,使大自然逐渐成为和人有着密切关系的“人化”了的自然。

另一方面人自身也得到了改造,经过数百万年的生产劳动,人逐渐锻炼出了灵巧的双手和高度发达的大脑,形成了人所特有的感觉器官和感觉能力,以及人所独具的道德感和美感这样一些高级情感。直到这个时候,自然界对于人来说,才开始成为审美的对象。

自然美的领域也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才逐渐扩大的,是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自然事物愈来愈多地成为能够为人服务的、使人感到可亲的过程中不断扩展的。

总之,自然美产生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是实践把自然和人联系在一起,使自然美得以产生。随着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联系越来越扩大,一方面自然作为人的物质生活对象,范围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自然作为精神生活的对象也在不断扩展。自然美的范围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

社会美是美的形态之一,指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与自然美并列,同属现实美。社会美不仅根源于实践,而且本身就是实践的最直接的存在形式。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是丰富复杂的,因此社会美也是繁多的,主要表现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试验领域。包括:社会斗争及成果的美;生产活动及产品的美;日常生活的美;作为社会的人的美。

特别是作为一定时代、阶级的主体的社会先进力量、先进人物身上的美。如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献身精神与行为,乐观进取、吃苦耐劳、助人为乐的生活态度与道德情操等。中共中央提倡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就是这种美的具体化。

以上内容参考-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

画家常常把辛勤创作出的作品比喻成自己的孩子,可见画家在创作中是寄予着满满的真情实感的。画家创作过程中的每一笔勾勒描绘都倾注着自己的思想感情,都和画家的脉膊一起跳动。

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巨匠达芬奇为了创作《蒙娜丽莎》,从构思酝酿到落笔完成用了14年时间。这幅画寄予了达芬奇太多的思想情感,仅是蒙娜丽莎的眼神和嘴唇他就修改了100多遍,最后创作出千古传奇令人无限猜想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至今这微笑的谜底都没有人能够解开。《蒙娜丽莎》成为巴黎卢孚宫的镇馆之宝。

无独有偶。法国十九世纪古典主义艺术大师安格尔非常擅长描绘女性形象,尤以人体艺术见长。他一直想创作一幅正面全身的人体油画,在他年富力强的50岁那一年,就有了《泉》的构想。但是追求艺术完美的他一直在思考这幅画每一个细节怎么表现,连画家自己都不敢想象,到这幅作品完成时他已经76岁高龄了。《泉》被世界许多国家列为人体艺术教学的范本。

后印象派大师梵高一生穷困潦倒,颠沛流离,他把全部思想感情倾注在艺术创作上,只有在画画时他才忘掉人世的痛苦,全身心地投入。荷兰十七世纪天才画家伦勃朗受雇为人画一幅画,画家按照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完成了画作却没有得到雇主的认可,雇主要求他重画,伦勃朗宁可打官司输掉官司也不肯改画这幅画,因为这画中盛满了他的感情。这幅画就是著名的《夜巡》。

画家的情感和想象力一样丰富,都是通过手中的笔凝聚于画中,有的外露,有的含蓄,浇灌着画家的心血和智慧。一枝一叶总关情,画家的每一笔勾勒描绘都是内心思想情感的流露,跟作家写小说,诗人写诗,音乐人谱曲是一样的。

这样说的原因:

因为贡布里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依照艺术家的选择来看待西方艺术史的。他把艺术家个人经验放到非常高的位置,强调艺术家要建立起一套属于自身的知识系统。艺术,之所以能叫艺术,是因为经过了人文加工;是作者用自己的审美表现出的情感和情绪通过某一事物让受众引起反应。

艺术的存在是因为有交流有沟通,不管这沟通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也就是说艺术的存在是因为有“人”。艺术不同哲学,它最忌讳抽象。抽象的概念在艺术家的脑里都要先翻译成具体的意象,然后才表现于作品。具体的意象才能引起深切的情感。

扩展资料:

“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这句话出自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这句话是全书的第一句话,作者希望通过这句话提醒读者:艺术的故事,其实就是艺术家们的故事。

《艺术的故事》这本书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贡布里希他是艺术史、艺术心理学和艺术哲学领域的大师级人物。主要学术著作有《艺术的故事》、《理想与偶像》、《象征的图像》、《木马沉思录》等。贡布里希善于以简明晓畅的语言来表达严肃的题目,以便初入门者能轻松学习。

艺术创作和艺术赏析就是来源于情感,用理智怎么去创作和赏析啊?情感算是艺术创作和艺术赏析的根吧!

艺术创作表达作者情感,艺术欣赏要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并通过联系欣赏者的体验而升华,进而产生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艺术体验和情感历程。

扩展资料:

分类:

大致有以下四大类:泄情动机;兴趣动机;成就动机;私欲动机。在各种各样的创作动机中,只有符合艺术创作活动的审美性质和规律的,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艺术批评彼此制约,有着紧密的联系。

艺术创作是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的基础和前提,为欣赏和批评生产对象。没有艺术创作,就没有艺术作品,也就没有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

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对艺术创作又具有反作用,具体表现为:艺术欣赏以“消费”的形式刺激艺术“生产”,从“消费”方面赋予艺术“生产”以切实的社会价值和功能;艺术批评则从理论上指导、影响艺术创作,从而沟通创作与欣赏的关系。

-艺术创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92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