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期、象征期和图式期是儿童绘画的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在涂鸦期,孩子们会尽情地涂鸦和涂色,他们的作品没有任何明显的形状或主题,这个阶段主要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绘画技巧,同时也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进入象征期后,孩子开始使用简单的符号和意象来表达自己的观察和理解,他们会绘制一些具体的图像,但还不完全符合客观物体的形状和比例。例如,他们可以画一个不一定长得像狗的东西,但是所有人都能看出它是一只狗。
最后,孩子进入图式期,这个阶段他们已经能够绘制出更准确的图像,可以画出客观存在的物体,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透视和组图原理。此外,孩子们逐渐开始注重色彩搭配和构图方面。总的来说,这三个阶段是孩子绘画发展的必经之路,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同时也为孩子提供了表达自己情感和想象的机会。
理解并支持儿童的表达表征如下:
美术是幼儿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美术是幼儿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所显示的是一种对世界的感性、直觉的认识和把握。幼儿每天都在认识世界、感受世界,并且尝试着理解它们。
幼儿的绘画内容大部分表现的是自己的生活,如《春游》《挨打》《学刷牙》这几幅儿童画,孩子们都会很注意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真挚情感和认识。在语言的发育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绘画便成为孩子们表达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
美术是幼儿表达情感与进行交流的工具。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这一点在幼儿美术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当幼儿尚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表现自我和与人交流时,他会运用其他一些符号系统来表现自己、满足自己,美术就是这些符号系统中的一种。
如一位6岁的孩子在画《鬼怪出来了》时,边画边叫:“鬼怪出来了!”从面上看,这个鬼怪并不恐怖,倒有些幽默,孩子这样做也许就是为了克服自己心中的恐惧。
美术是幼儿个性表现的途径。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美术是幼儿个性表现的途径。幼儿在美术中不仅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以个人速度进行创作,而且会以自己的语言、方式完成美术作业。他们能通过观察和实践,自己提炼概念。
因此,我们从线条的特性、色彩的喜好、感兴趣的题材、活动的内容、与同伴相处的态度、开展活动的方法、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坚持性等方面均可观察到儿童个性的表现。
摘 要:该文围绕儿童绘画的误区、儿童绘画发展的历程、儿童绘画的指导和儿童绘画的欣赏与评价等,来阐述对儿童绘画的认识。
关键词:示范画,儿童涂鸦,象征期,图式期。
引 言
要正确认识儿童绘画发展的年龄特征,适时恰当地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来表达童真的思想;正确地欣赏和科学地评价儿童的绘画作品。
说起幼儿绘画,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每一个小孩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常见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横握着笔在纸上大手笔的涂画,乐不可支。到了两三岁画画更是孩子的最爱,家里的墙壁上,地上,纸上都留有他们“艺术的痕迹”。自打进了幼儿园,孩子就开始模仿老师的绘画,简笔画成了老师们教导幼儿的首选,因其简单形象,易于幼儿模仿,教师省力又赢得家长的急功近利的思想认同——宝贝们画了一幅很像的画。殊不知孩子的思维已经被禁锢在这一个固定的模式中,比如画太阳,永远的圆形或纸的一角半圆,而不会想到太阳很温暖,是否可以用太阳来表达心情?开心的太阳,发怒的太阳,可爱的太阳,早晨的太阳等等。小的孩子喜欢重复的做某一件事情,如重复的听相同的一个故事,做相同的一个游戏,重复的画一个物体。如果照这样子画物体,他(她)就牢牢地记住这个形象而且在以后的画图中不断的重复这个形象。而让他画新的物体,他就会畏难,有依赖心里。所以画简笔画,很快让孩子绘画陷入瓶颈期,绘画水平停滞不前。
其次,我经常看到一些老师和家长让小孩在空白的轮廓里填色,有的画本还附带有拷贝纸,让孩子照着样子印画,然后再填色,这样机械的涂画固然整齐漂亮,家长看了舒心,孩子也就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就更加喜欢涂色练习。但是时间一长,你让孩子自己完成一幅画,他就一筹莫展,不知道要使用什么颜色,搭配什么颜色,因为一直以来他都是按照书上指引使用颜色,这样的练习,不利于孩子的主动思考和观察。时间久了还会对单一的涂色产生厌倦心里,从而对绘画失去兴趣。
再次,我们司空见惯的一种绘画方式——示范画,就是以大人示范,孩子模仿为主的方法。比如老师在黑板或纸上画一棵树,小孩就在下面一笔一笔跟着画。这种画也是以像不像作为评价标准,千篇一律,把孩子放在依样画葫芦的错误当中。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牺牲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图
以上三种当今幼儿绘画主流教法是典型的灌输式教育,使幼儿丧失感知和直觉能力,感知能力长期被搁置,会渐渐的封闭和退化。
绘画不只是一项技能,绘画手法中更蕴藏着创造生命的真正力量,因此绘画可以塑造身心,在促进幼儿器官发育的同时,还能培育他们的心灵和性情。好的教育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好的教育必定是符合人性的教育。所谓人性,必定是要遵循人内心意愿以及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
孩子喜欢绘画,给他一支画笔,他就会不受任何拘束,自由自在地享受这份快乐。儿童画也是幼儿表现自己的一种天真的语言。那么引导幼儿绘画,首先应该了解儿童绘画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绘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一、涂鸦期
在幼儿1岁半到四岁半之间,儿童开始画一些紊乱而不规则的线条,他们并不代表什么意义,纯粹是幼儿一种本能的无意识的活动,也可以说是个体最初的绘画活动。
涂鸦期又划分为三个阶段:
1无意识涂鸦(1岁半左右),这一时期,一旦给了幼儿纸笔,他就会在纸上断断续续地画,这是一种乱笔画,这一时期的幼儿大脑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大脑不能支配手,手眼也不能协调,这种乱笔画不受视觉控制,而是纯粹的肌肉活动,是一种快乐的游戏,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图二)是一个一岁三个月的宝宝涂鸦。
2有控制的涂鸦(2岁以后) 这一时期的宝宝手眼协调能力加强了,手腕肌肉和关节也较之前灵活了,手的动作获得了一定的控制。他能在纸上画出一些上下左右有一定方向的直线,斜线。(图三)是一个两岁五个月的宝宝涂鸦。
3 圆形涂鸦(35—4岁),这一时期的幼儿,由于脑神经的逐渐成熟,手眼更加协调了,他们能注视自己的涂鸦以及笔的运动方向,他们喜欢在纸上反复地画圆。如(图四)
4命名涂鸦(3-4岁),这个时期幼儿已经能意识到所画线条与自己体验到的实物有一定的联系,尽管大人有时还是看不明白,但是他们会一边画一边喃喃自语,给绘画命名。如(图五,图六)两幅图是我班李易晨小朋友一次用粉笔(小班3岁九个月)在地上自由涂鸦。
我对画上面那副图的宝宝说:“宝宝,你画的是树叶吗?真好看”。“不是不是,是奥特曼”。我看不懂,不置可否的去看别的幼儿画画,过了一会,刚才的那位宝宝拉着我去看他又画了一幅画,就是第二幅图,他说:“奥特曼有大大的眼睛,鼻子长长的”。至此我才知道他画的像树叶一样的是眼睛,不禁莞尔。他的涂鸦来源于他观看动画《奥特曼》的生活经验。是典型的命名涂鸦。
二象征期(4岁左右)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2—4岁幼儿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符号化的智慧发展”。这个时期,儿童以自我为中心,为满足自我需要而行动,不受社会评价地约束,在没有大人的干预下,他们能大胆地,独立地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地认识,创造出直觉的象征性图式。又由于知觉的不完善,并缺乏概括能力,因而描绘的形态多半是粗略的,不完全的常会遗漏某些部分。如创造出奇怪的蝌蚪人。请看(图七)房屋,动物,太阳,也是根据直觉创造符号表现象征物体形象。如(图八)这是涂鸦到图式期的过渡阶段。
三图式期(5岁—7岁)
这一时期是幼儿形象思维发展最敏感时期,他们的视敏度精确性提高,对外界观察也越来越精细,客观,同时幼儿通过看电视,图书了解到社会上通用的艺术手法。这一时期儿童画基本在模仿练习中形成的。在自我为中心的前提下,表现自己的经验构成幼儿自己独特的图式画。这一时期,幼儿想象力十分丰富,储存在大脑中的形象常常是鲜明的,直观的,充满情绪性,而且喜欢把主观感觉比较强烈的部分加以夸大,拟人化,非常的自我。 图式后期(7岁—8岁) 他们表现出对周围事物有强烈地求知欲望。儿童表现的形象特征比较具体完整,比例大体正确。但是这时的儿童还没有摆脱“画我所知”的状态,为了表达自己所知,“透明画”和“展开式”的画相当普遍的运用。在色彩使用上也不在像以前只用单色画或两三种颜色,而是能够选用多种颜色的配合,使画面更加漂亮。如(图九)
以上是幼儿绘画发展的基本历程。了解幼儿绘画的发展,那么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来设计幼儿绘画活动。
记得有一则关于蛤蟆的寓言这样写道:一只蜈蚣在草地上跳舞,跳得可高兴了。一只蛤蟆爬过来了说:“只有我两只脚的蛤蟆会跳舞,你那么多的脚怎么会跳舞啊?”蜈蚣说:“你看,我不是跳得很好吗?”“当你第一只脚在动的时候,你的第十只脚在干嘛呢?”蜈蚣愣了一会来调整他的第一只脚和第十只脚。“你的第十五只脚在动,你第五十只脚又在干嘛呢?”蜈蚣顾此失彼,不知所措僵在了那儿,再也不会跳舞了。
这则寓言对于学画的幼儿同样适用,对于涂鸦期的儿童大人不要对他(她)指手画脚,那样的结果就是适得其反。
对于3—4岁处于涂鸦期的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时期幼儿绘画的发展是与幼儿认知发展同步进行的,。我们应该以幼儿为主体,为其提供多种材料供其练习,按游戏规则进行绘画,将绘画与游戏融为一体,保护幼儿的想象力。如画简单的线条,准备大的纸张,一支铅笔,幼儿就能够兴致勃勃地画起来。对这一时期的幼儿,让他画出一条像样的直线十分困难,只要让他无拘无束的画就可以了。不要进行指导,更不要手把手的教画具体形象。
这一时期的幼儿对于圆情有独钟。圆形产生于旋转运动。视觉对于圆形来说也易于把握。因其没有方向,没有棱角,是最简单的视觉式样,儿童对简单的圆形十分偏爱,在小班幼儿绘画中线条和圆形是其主要的绘画方式。他们可以以圆形为主画他所知道的一切事物:太阳,苹果,花朵,小鸡,兔子,但是这一时期幼儿不能分辨形状,因此,他们所画的圆圈并不代表圆形,而是代表事物的性质。我们就可以围绕着圆形设计许多涂鸦课程。
到了涂鸦后期,幼儿开始命名涂鸦,尽管他们涂的一团模糊,但是他会告诉你他画的是什么。这是我教小班时其中有一个孩子画了一幅画,我不知所云,然后听了她的讲解才明白其实这是一副充满了想象力的图画。如(图十)
图中画了一个娃娃趴在地上观看两只蜗牛,天空飘着白云,还有许多气球,娃娃的飞行蜻蜓插在不远的地上。一幅充满童真的涂鸦!里面藏了一颗天真的心灵。 所以,观察涂鸦期的儿童画,我们不仅要带上眼睛去看,还要带上耳朵去听,听孩子们说“画”,才能体会出孩子那充满现象和创造的灵性。
到了图式期,孩子不再是用单色画画,而是自发的选用三至五种颜色来装饰画面,并且喜爱明亮的颜色,画面五彩缤纷,并且有性别倾向,男孩子喜欢形状的变化,如喜欢画汽车,飞机等,女孩子则喜欢色彩装饰,如画公主,花朵。这一时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听故事绘画,提供未画完的绘画,让幼儿充分想象,往往孩子们会大胆地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符号,创造出具有一定生命力的图画。
5—7岁的儿童,典型的心里特征是因情感以及智力的发展,产生“泛灵论”思想,把一切事物都视为有生命的东西,儿童在空间的表现上出现了基底线,及在纸上画出一条线作为地平线;在深度空间上如画房子时会把房间里的东西一一展现出来,这就是儿童画的透明画法,缺乏重叠概念,构图上讲究画面平衡和统一,色彩运用上更加扩大了范围。由于“泛灵论”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幼儿绘画要多设计一些想象画,但是也还摆脱不了储存记忆中的图式原型。所以在这一时期教师可以恰如其分地丰富幼儿知识经验体验生活,培养其对事物的敏感性。例如,画桥,那么教师可以在活动前布置幼儿收集关于“桥”的,或者实地参观桥,回来后再进行绘画活动,同时在绘画主题中渗透绘画技能,适时地指导其对事物进行观察,指导其进行相关联想,不可以要求画的逼真,有儿童自己的思想就好。这一时期的幼儿善于模仿,教师不要准备现成的绘画以供幼儿模仿,以防幼儿绘画模式化限制了自由创造的意识;还有一点,幼儿绘画时不能有时间的限制。让他们在自由的时间里大胆而愉快的绘画。
对于幼儿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我以为要多鼓励并肯定精彩之处。当幼儿满心欢喜地拿来他画的一幅画,我们千万不要以像不像来评价它,幼儿绘画受直觉思维和自我中心的影响,他们画出的作品大多表现出孩子的感受和天性,充满天真童趣就是好作品;不可用绘画技法来评价幼儿绘画,要看作品是否有创造性,画面是否饱满,用线用色大胆就是好作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我们不仅看作品,还要听作品,在孩子的描述中你会看到一个可爱的童心世界。
评价幼儿作品不存在对错,指出不足时,尽量委婉的说。例如幼儿绘画过程中弄破了纸,老师可以这样说:“哎,宝贝,你的纸破了一个大窟窿,他一定会很伤心的,下次一定要小心些哦”;画的很棒的地方,老师要不吝赞美之词如:“某宝,你画的色彩好漂亮呀!你这个线条画的很好。”等等,赞美产生自信,自信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美术创作不仅仅是提高幼儿绘画能力,他能发展幼儿观察和形成细腻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审美能力,放松身心;好的引导能让孩子创造性和想象力得以发展;同时幼儿绘画时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了幼儿手眼协调性以及自信心和耐心地养成。
这是我从教幼儿美术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绘画让孩子生出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绘画世界里尽情快乐地飞翔。
参考文献: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屠美如
《幼儿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陈帼眉
《造就全人的艺术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作者(德)托马斯维尔德格鲁伯
公益广告的作用如下:
一、增强公众的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首先,从企业公益广告而言,企业将资金投人公益广告,对企业自身也有很大影响。从宏观角度而言,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社会责任心。从微观角度而言,企业公益广告能够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增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提高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和社会责任感。
二、宣扬社会公共道德,提升公众的道德意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公益广告应运而生,公益广告的普及也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产物。在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出现各种不良的社会问题,在这种背景条件下,需要运用更多的公益广告对社会大众进行有效地警示、教育、熏陶,以此提高公众的道德意识,更有利于社会安全稳定、良性发展。
公益广告能传播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并通过高效的传播渠道,广而告之,有效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氛围,对提高广大受众的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由此对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在无形,公益广告在提高人们道德意识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建设,提高高国民综合素质。
三、规范公众社会行为,改善社会不良风气
常说“公益广告是一盏灯”,它时刻照亮着我们。而每一则公益广告的设计初衷,都是期望用不同的视角对大众的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思想意识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通过公益广告的舆论、警示、引导、教育等方式,在一些不良习惯还未形成之前对大众社会的行为进行规范,潜移默化当中提升了大众基本的道德素质和意识,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进行约束。
换言之,公益广告从公众最根本的利益出发,一般会选取一些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和事件,采用一些能够引起大众情感共鸣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主要目的是让公众在欣赏公益广告的同时,能够引起公众对爱心公益的高度关注,从而能间接接受公益广告传递的信息,迫使公众更自觉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并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习惯,这对于人们道德品质的逐渐形成及社会风气的良好改善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提升社会公众的艺术审美
与追求经济目的为主的商业广告相比较,公益广告在艺术表达形式、表现手法、表现内容上显得更加丰富,可以大胆地运用各种动漫形式、儿童画形式、水墨画形式、进行表达。
通常来说,公益广告要表现“关爱”主题,这类广告一般都是政府或企业为提升自身社会形象而设计的,这类公益广告大多是制作上较为精美,艺术表现形式感较为丰富,能形成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其艺术语言设计上也较为鲜明、丰富,这些富有艺术色彩的表现手段和内容使得公益广告能取得更为有效地宣传效果。
扩展资料:
公益广告向公众推销观念或行为准则,应以倡导方式进行。传受双方应是平等的交流。摆出教育者的架势,居高临下,以教训人的口气说话,是万万要不得的。
这并不是说公益广告不能对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发言。公益广告的倡导性原则要求我们采取以正面宣传为主,提醒规劝为辅的方式,与公众进行平等的交流。这方面成功的例子是很多的,如“珍惜暑假时光”、“您的家人盼望您安全归来”、“保护水资源”、“孩子,不要加入烟民的行列”等。
儿童画主要是开发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绘画的兴趣,国画相比更复杂。
国画是我们中国传统绘画,有理论有章法有模式有技法。材料上就是传统宣纸水墨颜料毛笔。儿童画不讲模式不讲章法不受限制,想象成分更大,在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绘画材料方法多种多样不受限制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用。
国画其实就是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了,跟普通的画画有点区别的,一般用宣纸画,用毛笔来画,画的多是花草树木,和人物,很少用来画卡通人物。如果有条件去大自然画更有一种意境,那画的画很有灵性。 其次在晕染过程中,充分开发儿童的想象力,通过色彩搭配,自己动手调出更多的颜色。
写色彩创作的理念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创意来源:描述你的创作灵感来自哪里,是日常生活、自然景观、文化传统还是其他。
2 目标受众:明确你的作品是针对哪些年龄段的人群,以及你的作品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和信息。
3 色彩运用:阐述你在作品中如何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营造氛围或传达信息。
4 构图和元素:描述你的作品中如何安排元素和构图,以及这些元素如何与色彩相融合。
5 创作过程:描述你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验,以及如何克服困难和挑战。
6 作品意义:表达你的作品所要传达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你对观众的期望。
7 总结:总结你的创作理念,并展望未来在创作方面的发展方向。
希望这些建议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