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镜头在记录片里有什么作用

长镜头在记录片里有什么作用,第1张

镜头是和蒙太奇相对而言的,不同的导演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巴赞称它叫景深镜头,因为把不同的空间用一个镜头连续地不间断地拍摄下来,需要较大的景深。也有人认为,一个镜头时间较长就是长镜头,长镜头的特点是:1、可表现事件的真实过程,真实性强,(没经剪接)不像蒙太奇那样可以骗人;2、一个镜头里可以表现出多意性或不确定性,或表现比较复杂的情节;3、多以运动摄影的形式出现;4、用的不好造成表现上的拖沓,不够简练。5、一个镜头的时间比较长(多长没具体规定)6、长镜头常以综合国图的形式出现。长镜头不仅在记录片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故事片、电视剧创作中也经常使用,比如 电视剧《牵手》中 到她前夫家取结婚证一场戏,用了一个六分钟的长镜头,表现了她离婚后很复杂的思想情感。

长镜头和长焦距镜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利用视角将观众带入到特定角色的内心情感之中。

你应该去扮演这个人物;然后去想,如果我是这个人物,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怎么做。为了创造具有启迪意义的人类反应,你不但必须进入人物的内心,而且还要进入你自己的内心。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当你坐在写字台前时,你怎样才能爬进你人物的脑子,感觉到你自己的心跳、手心出汗、肚肠扭结、热泪盈眶、内心欢笑、性欲冲动、愤怒、暴躁、同情、悲哀、快乐或人类情绪图谱上不计其数的反应中的任意一种。

一、《站台》的二人世界: 就我看来,《站台》是贾樟柯迄今为止最出色的一部**,影片通过时代的变迁传达出太多复杂的情绪,而贾樟柯的长镜头**美学也在影片中得以完美的呈现。在那个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段落中,长镜头沉稳地记录着一切,城墙上的二人世界也不再是温馨和甜蜜。尹瑞娟和崔明亮一人一句,一对一答,一出一进,呈现出一种情感上的疏离,也预示着两人今后很难聚合在一起!

  二、《冬荫功》的打斗: 长镜头并不是现实主义影片或者文艺**的专利,在泰国商业大片《冬荫功》中,导演巴猜平桥就令人惊讶地创造出一个四分钟的打斗长镜头,让动作巨星托尼贾从楼下一直打到楼上,而且时常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击倒对手。这的确需要相当深厚的执导功底,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要考虑周全,因为稍有不慎就要NG,前面那一系列的拍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三、《大事件》的开头: 从一个匪徒走上楼去同团伙会合,到楼下街道上重案组警员的守株待兔;从匪徒同巡警的小小纠纷,到重案组故意制造纷争来引开巡警直至最后的警匪街头火拼,《大事件》开头的7分钟长镜头运用了灵活异常的镜头内部场面调度,为我们记录了同一时间段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没有任何奇观式的动作展示,只有匪徒、警察两大团体的各自活动和最后的动作交汇。抛弃了强制性的画面剪接,长镜头的银幕时空看起来更自然!

  四、《爱情万岁》的哭: 哭!又哭!还是哭!一个劲的哭!哭得没完没了!怎么还再哭啊!该哭玩了吧!我想这大概就是观众在毫无心理准备的状况下看《爱情万岁》结尾时的感受。蔡明亮那长达七分多钟的长镜头一动不动,将这个女人的感情宣泄残忍地记录了下来。无尽的泪水引诱我们进入她的世界,跟着她一起心碎,一起伤悲

  五、《雨月物语》的超现实主义: 沟口健二的《雨月物语》中有一个震惊世界影坛的长镜头:男主人公源十郎从正门走进家中,发现里面空无一人,于是一边喊着妻子的名字一边从侧门走了出去。镜头从侧门又重新摇回正门,我们可以从窗户的缝隙间看到焦急寻找的源十郎,他转了一圈重新从正门中走了进来。而这个时候,我们惊奇地发现,宫木已经安静地坐在屋子中间围着柴火烧饭了。该长镜头将超现实主义的色彩融入到高超的场面调度技巧中,尽显东方**之神韵!

  六、《德州巴黎》的“独白”: 文德斯的《德州巴黎》展现了时间的绵延,当男主人公塔维斯和曾经的妻子简在那个色情表演小包间中再次相遇时,他背对着简将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内心感受和苦难经历用一种舒缓的语调娓娓道来。演员哈里·斯坦顿的情感自然流露,完全没有雕琢的痕迹,这也体现了长镜头一大优点,就是给演员的表演带来充分的自由,有助于人物情绪的连贯,使重要的戏剧动作能完整而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

  七、《职业:记者》的结尾: 安东尼奥尼的《职业:记者》呈现出现代人身份的迷失和一种无法言说的荒谬感,结尾处那个颠覆传统叙事手法的奇妙长镜头绝对是全片的精华所在。只见洛克躺在一个小旅馆的床上,镜头从装有铁栅栏的窗子缓缓地向外推摄,在扫视整个广场后又从外面的视角向屋内窥探(此间出现了不少看似无逻辑,其实却对事件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的元素),而此时的场景则是洛克的死亡,警察的到来和妻子脸上的惊愕之情!

  八、《不可撤销》全片: 带有实验性质的《不可撤销》,全片99分钟的时间总共只有10个长镜头,于是每个镜头足足有10分钟那么长。从一开始同性恋俱乐部中晃得令人发晕的阴暗画面到那个长达10分钟的著名强暴镜头再到最后阳光草地的和谐温馨,导演加斯帕诺实在是有点胆大妄为,他让银幕时间的进程完全违背了物理学上的熵变定律!

  九、《夺魂索》全片: 《夺魂索》根据著名案件改编,在影像上却成了希区柯克的一次大胆实验。影片中他把长镜头发挥到了极致,看上去几乎不用剪辑,完全打破了蒙太奇的规则,没有切换,没有正反打,一个镜头从头到尾,完整记录了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但实际上希区柯克还是采用了演员身体逐渐占满整个画面然后拉开等小技巧,使得镜头间的衔接在银幕上呈现出天衣无缝的效果,于是整个摄影就感觉像是一气呵成的模样了!

  十、《俄罗斯方舟》全片: 这是一部真正只用一个镜头完成拍摄的长片。整部影片在圣彼得堡美术博物馆中一气呵成不间断拍摄长达96分钟,索科洛夫的摄影机穿过35个展厅及850人组成的空间,走了两公里多的路程。从古装到时装,在一个个精雕细琢的画面中演员所有的演出都依据事先设计做到精确无误,美轮美奂,真正做到了拍摄时间和**时间的同步。于是,一个长镜头掠过了俄罗斯300年的浩瀚历史,也成就了**史上的不朽奇迹。

长镜头是针对画面而言的,但是长镜头所包含的信息价值则是由两方面构成的:画面元素和声音元素。对于电视媒介尤其是纪录片来说,画面语言是第一位的,但声音也常常会抢夺受众的注意力,所以应当充分认识和利用好声音对长镜头信息价值所起的作用。

场景一:远处,河岸旁,一群不知身份的人,极有可能是盗猎者。

场景二:巡山队员全体冲入河水中,追捕可能是盗猎者的人群。

通过长镜头保留了时空的完整性,真实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追逐场面,给人以一种纯粹的视觉体验。

场景三+场景四:数以百计的藏羚羊骨陈于荒漠戈壁之上+数以百计的藏羚羊皮陈于荒漠戈壁之上。

这两个长镜头的运用相当出色,可以相信任何看过这种场景的人都无不为这种丧尽天良的捕杀行为触目惊心进而难以平静。也正是需要这种大气的场景才能唤起人们已经麻木的情感。这两个长镜头以毫无保留毫不矫饰的朴实表现了盗猎者那种极致的赶尽杀绝的嚣张气焰。让人瞬间充溢一种极致的愤恨。也只有这个镜头才能如此恰如其分的表现。镜头背后的我们看到是同时充溢在日泰心里的那种誓死抓住盗猎者的决心。观众产生了共鸣,无疑是长镜头渲染情绪的作用。

场景五:日泰率领的巡山队员乘坐的吉普奔驰在广漠的荒原之上。导演运用了十分简单的跟拍手法,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却极其有分量的反映出了日泰心中的那种和可可西里的自然风光一样的威慑的那种执著的坚定。镜头所呈现的可可西里的自然风光,吉普拉着那无人边疆的黄沙,拉出两道沉重的**的飞沙轨迹。让人感受到任务的艰巨、沉重。当我看到车子在疾驰的场景,自然的想起了另一部伟大**,由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的《闪灵》。在《闪灵》中,库布里克在开篇时运用的大量的长镜头来渲染整个影片的恐怖基调。一辆家用轿车在陡峭的山崖公路上行驶,周围是壮阔的大峡谷风光。所不同的是库布里克用的是俯拍的拍摄手法。但大致内容是相似的:车子在广漠壮丽的自然景观下疾驰,潜移默化中奠定了这必将是一场亡命之旅开始的悲情基调。但是讽刺的是同样在仿佛梦幻的美景之下,一群走向深渊的人的路途的长镜头纪实。

场景六:刘栋望着遥远的城镇,有人烟的城镇。

无疑,这在整个影片中可以算作是比较柔和的镜头了。因为那不是在可可西里这个无人区的取景。这里有人迹,又作息的人们,有对白超过8个字的人们,还有娱乐场所什么的。正是从反面说明搜山队员的那种如同可可西里一样风光的广袤的情怀――残酷的生存环境,没有任何借口的选择,没有任何迟疑的决心。没有任何的矫饰的对白。一切运用的很好,残酷的没有一点余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04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