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常宽广,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1.忧国忧民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山的为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而担忧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的感情包括:

(1)战乱离散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2)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儿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抒写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如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6)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

2.建功报国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的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建功报国的感情包括:

(1)保家卫圉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知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陆游的《书愤》;

(2)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愤慨,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同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年华易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3思乡怀人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的思念家乡、牵挂亲朋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的感情包括:

(1)天涯羁旅的愁思,如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需。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同塘”;

(2)思亲念友的孤独,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征夫的思乡之情,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怨妇的怀人之情,如王昌龄的《闺怨》、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

4 淡远高雅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的摆脱世俗、境界高雅的思想感情。淡远高雅的感情包括:(1)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同的淡远,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盂浩然的《过故人庄》; (2)远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5感时伤逝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的世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思想感情。感时伤逝的感情包括:

(1)昔盛今衰的沧桑,世事变迁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刘禹锡的《乌衣巷》;

(2)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儿女情长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山的闺怨挚爱、追求幸幅的思想感情。儿女情长的感情包括:

(1)恋人的挚爱,如《诗经·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变,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2)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如韦庄《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3)对负心者的不满,如《诗经·氓》;

(4)揭露扼杀爱情的罪恶,如《孔雀东南飞》。

7.离愁别绪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的依依难舍及别后忧愁的思想感情。离愁别绪的感情包括:

(1)依依小舍的感情.如柳永的《雨霖铃》;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陈述心志,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2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4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5闲时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6借景抒情类: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7托物言志类: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8爱情类;在古代诗词中占的比重相当大。其中不少精品以其丰富的内容、美好的情感、多样的手法,被人们世代传诵。

1、陆游,辛弃疾的诗词一边表示爱国。

陆游: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2、苏轼多表示人生旷达。

辛弃疾: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3、杜甫多表示

忧国忧民、思乡思亲

4、白居易

关心百姓疾苦揭露、批评政治弊端

5、陶渊明

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

6、李白

以布衣之身来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还有部分是感叹大自然的美丽。

7、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

8、李清照: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后期的诗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9、李煜: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10、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胆俯册谎夭荷差捅倡拉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

11、欧阳修:恋情相思、离情别绪、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并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

12、李贺: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13、杜牧: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甫诗的风格多种多样,但无论杜甫自己评论家,都公认杜甫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

何谓“沉郁顿挫”?“沉郁”是就诗的思想内容来说的。“沉”即“深”,“郁”即“积”,指诗歌内容的深刻、深厚、凝重。“顿挫”则是就艺术形式而言,讲的是诗歌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即有情感的千回百折,又有节奏音调的抑扬顿挫。词评家陈廷焯说:“沉郁之中,运以顿挫,方是词中上乘。”不独是词,诗也如此。杜甫诗歌思想内容的“沉郁”通过“顿挫”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了解杜诗“沉郁”的思想内容,必须了解杜甫的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思想倾向。另外体会他诗歌“顿挫”的艺术特点,还应了解一点诗歌格律常识。

杜诗无处不在的忧国忧民的现实内容和诗人不惜牺牲自我的思想情情怀构成了他“沉郁”的诗歌风格,并表现出厚实的思想内蕴和凝重的历史意识。他的风格特点是由现实主义内容所决定的。

首先,杜诗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对人民百姓的关注和同情。“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赴奉先咏怀》)不仅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刻同情,还一针见血地指出百姓受剥削凌辱的现实。他还在一些诗歌里为人民代言:“县官虑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活随百草。”(《兵车行》)他甚至对统治者提出抗议:“君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前出客》)在人民的痛苦生活前,他不惜牺牲自己。屋漏天寒,稚子不嗳,彻夜难眠之时,他还发出这样的慨叹:“君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其次,杜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人的喜怒哀乐是和祖国命运的盛衰紧密相连的。安史之乱危及国家前途时,面对破败的山河,他“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时他又“涕泪满耶裳”,在漫长的期待和奔走中他甚至“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苏联停浊酒杯。”

杜诗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人与的颠涕流离,作者的诗情寄托其中,郁结深度而寄寓深广。

杜甫“顿挫”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五、七言近体诗中,杜甫的叙事诗大多采用五、七言的古体诗,而抒情诗多用五、七言近体诗。他们近体诗讲究结构的回环照应,音节旋律的铿锵顿挫,对仗的工稳,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理解杜诗风格特点,应了解风格形成的原因,即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及诗歌特点。

杜甫35岁之前,主要是学习游历。那时社会富足安定,是其创作的准备期,同时在思想上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确立了“致君克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45-48岁,社会正处在安史之乱的动荡中,诗人曾陷敌阵,曾逃难于危急,也曾积极抗敌。国家命运危险、人民灾难深重,使他感到彻骨的国破家亡之痛。49岁开始,经历了长达十一年的西南漂泊生活,虽然他生活困窘,甚至常常挨饿,但他却定下了一千首诗,反映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襟。”然而时时关注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诗人最后竟死在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儒家思想“民为贵”“治国”“平天下”的意识,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生活经历都是形成杜甫诗风格的主要因素。

杜甫以五、七言近体诗写生活及现实,反映民生疾苦和国家大事,发挥了近体诗的功能。杜诗特别讲究音律,对仗的和谐之稳,形成独特的音律美。创作中,他还特别注重诗歌结构上的回环照应,起承转折,令人体味其中的审美趣味。

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前人早有论述,我们以杜甫的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登高》为例详细讲解,加深认识。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潜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今诗的前四句绘景,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天高”“沙白”“猿啸”“鸟飞”都是三峡秋季的典型景物,境界雄浑高远;天高风急才闻落木“萧萧”,才见波涛“滚滚”。在萧索荒凉的景象中,饱含诗人无穷的情思,仿佛读到一个兀立高台的穷儒无尽的“悲秋”之情,只是这难以言尽的情绪不是直接点明的,而是渗透在画面之中。

五、六两句中上文自然过渡,抒写自身疾病缠身漂泊不定的苦难生活及触景生悲的内心感受。“万里”“百年”包容时空,尽写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秋风萧瑟,暮年多病、登台远眺这层层递进的顿挫笔法,强烈地表达出蕴于诗人内心的沉郁悲抑的情感。而尾联“艰难者恨”田字,不仅包含着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怀和难以排遣的羁旅愁思,写出个人身世的飘零,处境的困窘,也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人民的颠沛流离。这些都使他“繁霜鬓”,这一切都需酒来排遣,但又因生活困窘,年老多病不得不暂停饮酒,那么这郁积又从何抒解呢?

诗歌曲折顿挫的笔法,使作者的情感更深刻,凝重。

从艺术形式上看,《登高》前三联对仗工稳。诗句多用双声叠字,旋律优美,音节和谐。其中“艰难者恨”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读时一字一顿,四声之美令人赞叹,“繁霜鬓”“浊酒杯”平仄相对,平仄交错,节奏分明,在全诗曲折顿挫、抑扬有致中,表现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

“沉郁顿挫”是杜诗唯一的风格特点吗?

当然不是。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在论杜诗风格时说:“杜陵之诗,包括万有,空诸依傍,纵横博大,千变之中,却极沉郁顿挫,忠厚和平。”这个评价是历来所认可的。但这“沉郁顿挫”是其主要风格,并不是唯一风格。杜诗风格可以说是多样性的。既有沉郁顿挫的,也有淡泊闲静的,或清新自然的,或奔放率真的。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八行诗洋溢着诗人无限欢喜之情,它从思想感情到语言的气势节奏都是那样的激越直率。

杜甫诗歌的“顿挫”能否说仔细一些,以便我们理解。

好。诗歌在唐代近体诗发展状大。由于它极讲究字句的平仄,对仗,形式结构的照应,于声律抑扬顿挫中,尽量审美意趣。

绝句、律诗讲究用字平仄交错,古诗的平声与现代汉语的一声,二声大体相当,仄声与三声、四声大体相当。近体诗还必须押韵,偶数句必须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今诗都必须押平声韵,不换韵。近体诗中的律诗第二、三联要对偶。这种节奏、声韵,对仗的严格要求令诗歌产生音乐之美。

近体诗的创作上,作者很注重结构的安排,以杜甫的《蜀相》为例: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此诗前四句写事,后四句写人。首联以“何处寻”发问,表赞颂研究室情,寻觅之急;而二联以“自”“空”写环境的寂寥冷落,开成情绪的反差,急转直下。三联荡开笔势写武侯的千秋功业,又是一转,最后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非满襟”点题,作者的情感就在起承转合中起伏回旋,一波三折,这正是杜甫诗歌运笔顿挫的妙处。

杜甫诗歌风格的形成是受他的思想主张、主要经历、创作方式共同影响。不同时期的经历,社会状况的变化,创作方法的不断成熟决定了他作品风格的多样化。有些人把杜甫“沉郁顿挫”的主要风格当作他作品的唯一标准,就难以全面领略杜甫诗歌的艺术魅力。看下面这首诗:

《清江》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堂前燕,相亲相爱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此处更何求。

此诗显然就不属“沉郁”之列。诗歌格调清新明快。从内容上看,盛夏之时,临江小村依然平静清幽,鸥燕飞翔,“自来自去”“相亲相爱”是多么迷人,令人陶醉。老妻,稚子,“画棋间”“作钓钩”纯朴自然的举动,反映江村生活的闲适悠然,也反映诗人内心的平静,经历无尽动荡后的片刻安宁。从形式上看,二、三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节奏轻快。此诗属清新明快自然一格。

从这个意义上说,读杜诗还须认真体味其不同的风格物点,不能一概而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050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