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场考试共计72题,分为4种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情景题。满分l00分,考试时间为1个小时。)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分,共30分)
1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了( )阶段。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虚拟自我
2根据强化的目的和性质,强化可分为( )。
A积极强化与消极强化
B正强化和负强化
C自然强化物和人为近似强化物
D强化和惩罚
3成为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同一性的基础,也是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的基础的是( )。
A基本的信任感
B自主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A阅读
B吹拉弹唱
c运算
D记忆
5阿特金森认为个体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 )的动机。
A追求利益
B追求刺激
C避免困难
D避免失败
6汉语拼音的学习对英语音标的学习的影响是( )。
A一般迁移
B特殊迁移
C负迁移
D垂直迁移
7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属于( )。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感知直观
8在操作过程中,动作的品质特征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这属于操作技能形成的( )阶级。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9在学习中,( )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
A复述
B组织
C计划
D调节
10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其中确立一条明确的路线,并在其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的位置的记}乙法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1认知心理学将理解问题看作在头脑中形成( )的过程。
A问题结构
B问题线索
C问题内容
D问题空间
12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 )是继2岁之后正常儿童出现强迫现象的又一高峰年龄。
A3~4岁
B5~6岁
C7~8岁
D8~10岁
14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理解的是( )。
A知识
B领会
C应用
D分析
15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是( )。
A阶层
B阶级
C集团
D群体
16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常模参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17专家型教师在制定课时计划时,能根据学生的( )来安排教学进度。
A已有的能力结构
B先前知识
C已有的学习习惯
D固有的学习方法
18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9学生知识的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 )。
A无关系
B有负相关
C有利有弊
D有显著的相关
20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 )。
A角色认知
B角色体验
C角色期待
D角色评价
21从整体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在( )。
A二年级(8岁左右)
B三年级(9岁左右)
C四年级(10岁左右)D五年级(11岁左右)
22创造活动的源动力是( )。
A需要
B兴趣
C好奇心
D理想
23(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苛勒
B桑代克
C布鲁纳
D斯金纳
24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为( )的任务。
A20%
B30%
C50%
D70%
25共同要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贾德
C苛勒
D布鲁纳
26( )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
B外部反馈
C动觉反馈
D过程反馈
27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致的行为,这就是( )。
A集体观念
B从众
C服从大局
D群体凝聚
28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其中( )的作用尤为明显。
A外部反馈
B方法反馈
C过程反馈
D结果反馈
29加里培林最早对( )进行系统研究。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体育技能
D能力技能
30有时学习者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经常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样的学习策略属于 ( )。
A元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5分,共30分)
1心理学家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即( )。
A给定的条件
B不定的过程
C要达到的目标
D多变的方法
E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2知识应用的具体过程一般包括( )。
A审题
B联想
C提出假设
D解题验证
E课题类化
3多动症儿童行为的主要特征有( )。
A活动过多
B过度焦虑
C注意力不集中
D冲动行为
E袭击别人
4动作技能的教学目标包括( )。
A知觉
B模仿
C操作
D准确
E连贯与习惯化
5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有( )。
A距离的远近
B交往的频率
C态度的相似性
D个性的互补性
E外形特征
6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成长划分为( )等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
E关注他人
7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具体可分为( )阶段。
A自我中心
B权威
C可逆性
D公正
E守法
820世纪80年代( )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使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A华莱士
B皮亚杰
C列昂节夫
D维果斯基
E罗杰斯
9教育心理学对教师心理的研究主要涉及( )方面。
A敬业精神
B专业知识
C专业技能
D教学风格
E职业要求
10童年期的心理特征有( )。
A学习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
B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C个性的发展占有重要地位
D成人感产生,独立性强烈
E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
11交互式教学模式要教给学生的学习策略有( )。
A总结
B提问
C析疑
D预测
E评价
12认识过程中影响着问题空间构造的因素有( )。
A知识经验
B注意
C记忆
D情感
E思维
13道德情感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对于青少年儿童最为重要的是(
A集体主义情感
B义务感
C责任感
D羞耻感
E事业感
14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
A桑代克
B苛勒
C布鲁纳
D华生
E奥苏伯尔
15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基本观点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
A知识观
B教学观
C学习观
D教师观
E学生观
16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 )。
A瞬时记忆
B形象记忆
C短时记忆
D逻辑记忆
E长时记忆
17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 )作用。
A描述
B验证
C解释
D预测
E控制
18认知测验包括( )。
A智力测验
B特殊能力测验
C创造力测验
D成就测验
E态度量表
19行为目标的陈述应具备的要素有( )。
A具体目标
B概括目标
C产生条件
D行为标准
E行为结果
20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有( )。
A教师的领导方式
B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C班级的规模
D班级的性质
E教师的情绪状态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心理学只研究学生的群体差异,不研究个体差异。 ( )
2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评价的能力。 ( )
3负强化就是惩罚。 ( )
4迁移仅存在于某种经验内部。 ( )
5实物直观一般比模象直观教学效果好。 ( )
6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属于动作经验,与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是相同的。 ( )
7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有效地增强记忆。 ( )
8高智商不一定有高创造性。 ( )
9倾听比询问更有利于搜集资料。 ( )
10对于与学生经验有关的逻辑性问题,可提供直接指导。 ( )
11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 )
12按知识本身的复杂程度来划分学习的类型,由低到高依次是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 )
13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没有影响。 ( )
14分析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 ( )
15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的观念越多,表示其思维的流畅性越高。 ( )
16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发散型认知方式。 ( )
17教育过程中应奖励一些具体的道德行为,而不是奖励一些概括性的行为。 ( )
18品德受道德观念控制,所以有时不是自己的自觉行为。 ( )
19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是信度。 ( )
20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更多地考虑的是学生的个别差异。 ( )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
记者日前从省教育厅获悉,安庆市教育局出台了《安庆市中小学教师行为。。八不准”》。这“八不准”包括:不准旷课,私自调课和无教案上课;不准上课前饮酒,在课堂上抽烟和使用手机;不准在上班时间及工作场所打牌,下棋;不准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向学生推销任何教辅资料或其他商品;不准索要和收受学生或家长的礼品礼金;不准训斥,羞辱家长;不准违规搞有偿家教和私自在工作日内到外校兼课。
1第一次把“自觉抵制有偿家教”写入其中的是( )。
A《教师法》
B《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有偿家教、训斥羞辱家长等现象,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 )要求。
A终身学习
B爱岗敬业
C为人师表
D终身学习
3我国法律规定,当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学校、教师侵犯时,可以( )。
A提出申诉
B提起诉讼
C请求仲裁
D请求法律救济
4教师向学生推销和强行征订教辅资料侵犯了学生的( )。
A人身自由权
B内心自由权
C名誉权
D独立财产权
(二)
老师在给同学们讲“圆周率”这一概念,只见她把几个大小不同的圆盘展示给学生:“大家看,这几个圆盘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说,颜色和大小不同。然后,老师补充说还有直径、周长等部分也不一样。老师强调指出:“每个圆盘可以分解为圆面、直径、周长和颜色等各个部分,而每个圆盘又都是由这些部分组成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几个圆盘的不同点(圆面大小、直径、周长和颜色)和相同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继而引导学生抛开几个圆盘的不同点(非本质属性),抽出共同点(本质属性),同时强调,只要是圆,不论大小,它们都有一个固定关系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大约是314倍),这个倍数关系我们叫它圆周率,接着问学生:“什么叫圆周率”同学们基本上都认识和掌握了圆周率这个概念,老师接着说:“大家都认识了圆周率,希望大家记住,今后我们还会用它来帮助计算和解决有关圆的问题。”
1案例中,出现了哪几个思维过程( )
A概括
B比较
C具体化
D抽象
2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
A分析
B综合
C概括
D系统化
3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直觉动作思维占优势
B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C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
D聚合思维占主导
4圆的面积S—πr2,这属于(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下位学习
一、单选题
1B解析自我意识的发展在3岁以后进入社会自我阶段。
2B解析正强化与负强化是根据强化的目的和强化的性质划分的。
3A解析儿童最初发展的任务就是培养对周围世界,尤其是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即信任感。
4B解析吹拉弹唱属于操作技能。
5D解析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6C解析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叫负迁移。
7B解析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8C解析题干所指是操作整合阶段。
9A解析许多新信息,只有通过多次复述,才能存储到长时记忆系统之中。
10B解析位置记忆法属于精细加工策略中的记忆术。
11D解析认知心理学将问题解决看作对问题空间的搜索,理解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的过程。
12A解析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较系统的认识,感到确实是这样时,就形成有关的道德观念。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移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
13C解析7~8岁是第二次出现强迫现象的高峰年龄。
14B解析这一目标虽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但也只是对所学材料意义的把握。
15D解析题干是对群体的解释。
16C解析题干是对常模参照评价的解释。
17B解析专家型教师在安排教学时是以学生先前知识为出发点的。
18B解析20世纪2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广泛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极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19D解析教师表达越清晰,学生的知识掌握越准确,学习效果越好。
20A解析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角色认知。
21B解析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从依附性向自觉性、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在过渡中存在着质变的关键年龄,这一年龄大致在三年级(9岁左右)。
22C解析好奇心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
23c解析题干是布鲁纳认知结构说的核心思想。
24C解析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的现实挑战。
25A解析共同要素理论是桑代克等人在对知觉、注意、记忆和动作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基础上提出来的。
26B解析内部反馈是操作者自身提供的感受反馈,外部反馈是自身以外的反馈。
27B解析在群体的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称为从众。
28D解析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
29B解析加里培林最早对心智技能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了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
30B解析提问是精细加工策略的又一种重要方式。
二、多选题
1ACE解析BD不是问题解决的基本成分。
2ABDE 解析学生应用知识的一般过程是审题、联想、课题类化、解题验证。
3ACD解析过度焦虑和袭击别人不是多动症的表现。
4ABCCDE解析布卢姆认为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包括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与习惯化等方面。
5ABCDE解析这五个方面都是影响人际吸引与排斥的主要因素。
6ABC解析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
7ABCD解析皮亚杰道德认知阶段理论将人的道德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即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阶段和公正阶段。
8BD解析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研究与美国学者的研究正好形成互补,这样使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完善,内容越丰富。
9ABCD解析教师心理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学风格。
10ABCE解析D项是少年期的特征。
11ABCD解析评价不属于交互式教学模式要传授给学生的学习策略。
12ABCE解析因为是在认识过程中,因此D可排除。
13BCD解析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
14BCE解析桑代克与华生是行为主义学派的学者。
15ACE解析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通过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体现出来的。
16ACE解析BD是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划分的。
17ACDE解析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8ABCD解析心理测验可分为认知测验与人格测验,态度量表是人格测验的一类。
19ACD解析行为目标的陈述应具备的三个要素是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
20ABE解析CD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
三、判断题
1×解析学生的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都对学与教的活动有影响,所以教育心理学不仅研究群体差异,也研究个体差异。
2× 解析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的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调节能力。
3×解析负强化是通过消除厌恶刺激来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惩罚则是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制止某类反应的过程。因此,两者并不相同。
4×解析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
5×解析实践证明,模象直观的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6×解析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7√解析多种感官参与能从多个角度获得不同的信息,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能有效地增强记忆。
8√解析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所以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9√解析因为询问会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倾听可以减少对方的心理防卫。
10×解析l逻辑性问题应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思维推理去获得,因此,对此类问题应给予间接指导。
11√解析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而言就是诱因。
12√解析见大纲对知识本身复杂程度的划分。
13×解析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影响。
14×解析问题解决自发现问题开始,分析问题是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问题解决的一个具体环节。
15√解析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的观念越多,则说明心智越灵活、思路越通达。
16√解析题干是对发散型认知方式(发散思维)的解释。
17√解析越是具体的越具有可操作性,越概括越不具备激励性。
18√解析品德受道德观念的控制,有时不是觉得某事该做,而是必须做。
19×解析题干是对效度的解释。
20×解析题干所述是关注学生阶段的特征。
复述课文的过程不仅是课文语言内化过程,还是学生的听、读 、思、记能力训练过程。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复述 故事 情节的 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小学语文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
(一)简要复述
简要复述就是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说出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删去次要的、解释性、描述性部分。简要复述有以下几种方法:
1、抓住课文线索。不少课文都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抓住课文的线索进行复述是简要复述最主要的方法。如《最后的玉米》以玉米的心情变化为线索展开描写的。复述时,要指导学生抓住玉米心情变化的词语“非常自信、并不灰心、心灰意冷、连连叹气、抱怨、感激”进行复述。
2、短文填空。即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复述时只说主要内容,次要内容可省略不说。如《粽子》一课,可以给学生一道填空题:粽子的形状( ),它是用( )做成的,它的味道( )。听大人说,吃粽子是为了( )。学生能将空白处用自己的话填完整,也就是对课文进行了复述。
(二)详细复述
详细复述要尽量忠实于材料,把结构复杂的长句变成短句,把书面语言口头化。指导学生进行详细复述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1、画图复述。就是将课文主要内容用画成图,再根据图来复述课文。如《跳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猴子逗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走到最高的一根横木上拿帽子,在船长用枪瞄准他的情况下跳入大海而得救的故事。把这部分内容画成直观性比较强的图,学生可以看着图将课文内容一步一步复述清楚。
2、列提纲复述,又叫小标题复述。就是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列成提纲或写成小标题,再按照所列的提纲或小标题进行复述。如《将相和》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它讲了三个小故事,可以先让学生将这三个小故事概括成小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再让学生根据这三个小标题进行复述,一篇比较长的课文就更容易复述了。
3、抓关键词复述。即抓住一段话或一篇 文章 里关键性的词语进行复述。在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段落时,这是比较好的一个方法。如《扬州茶馆》一课中对烫干丝制作过程的描写十分具体,在指导学生复述烫干丝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指导学生抓住烫干丝过程中的动词“切、切、放、浇、滗、拨、倒、搁”进行复述。
4、表格疏理。有的课文内容较多较复杂,在复述时可以采用画表格的方式,先对课文内容进行疏理,再此基础上再进行复述,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田忌 赛马 》中田忌与齐威王三次赛马的过程就可以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
田忌齐威王 比赛结果
第一场 下等马 上等马 齐威王胜
第二场 上等马 中等马 齐威王败
第三场 中等马 下等马 齐威王败
这样的表格让学生一目了然,对课文的内容也更容易把握,理清思路之后再进行课文的复述就比较容易。
(三)创造性复述
创造性复述是指对原材料的内容结构和表现形式进行一定的调整, 然后以新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复述。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有以下几种方法:
1、抓住文章“留白”处复述。作者在文学作品中留下了一些“空白”让读者自己想象。抓住文章“留白”处复述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如《笛声》一课中,聂守信和老木匠在小小的 木工 间里共同劳动这一场景,作者并没有花过多的笔墨进行描写,但这恰恰是理解为什么聂守信与老木匠会成为莫逆之交的关键。
抓住文章这一“留白”处,指导学生想象两人在木工间里会做什么,聊什么,再将这部分内容复述出来,学生就不难理解两人成为莫逆之交的原因了。
2、故事续编。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合理的创造出新的故事内容。如《猫是老虎的先生》一课,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过了些日子,猫在树林里遇到了老虎,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合理续编。
3、变换文体。即改变课文的文体进行复述。在进行古诗和文言文教学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复述。
4、变换人称。也就是转变课文的叙述人称进行复述。如课文是以第一人称来进行叙述,在复述时可以让学生用第三人称,将这个故事生动地讲述出来。
5、调整结构。有的课文为了使情节更曲折,突出人物形象,采用了倒叙、插叙等写法,复述起来往往难度很大。复述这样的课文时,要指导学生对课文的结构进行调整。如《拥抱大树》一课,可以将课文的顺序还原成起因、经过、结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复述,这样复述的难度降低了,学生复述起来更加容易。
6、表演复述。表演复述有多种形式:
①充当角色。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某个角色进行创造性复述。如复述《动物的休眠》一课,可以让学生扮演成蝙蝠或者海参向大家介绍自己是如何休眠的。
②解说。这种方法多适用于 说明文 的复述。
③ 导游词 。一些游记类课文就可以让学生扮演导游,将课文改成导游词进行变式复述。
2小学语文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
一、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课文文质兼美,层次清楚,中心明确。读课文时,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如果这一点做不到的话,你的阅读就是无效的。如读课文《恐龙》,可以这样安排:
1、先把课文读通顺、读熟练,在此基础上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复述之前,理一理文章的思路,并抓住重点词语作为复述的“路标”。
二、把握课文脉络。
对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的段落结构一定要很好掌握,这样,复述时才能做到有条理。如《菩萨兵》一课可以这样进行复述练习: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中心,并记住文中的关键词语。
2、复述前,理清课文思路,先分段复述,再全文复述。
三、领会老师要求。
如果老师要求详细复述,那你复述时的内容顺序、段落层次、重点部分以及情节发展应与原文一致;如果老师要求简要复述,则要注意抓住主要内容,删去课文中一些描述性文字,把人物对话和设问句改为陈述语气;如果老师要求创造性复述,则要在原文基础上发挥想像,重新加以组织,譬如改变人称、改变叙述顺序、合理扩充故事情节等等。
四、列好复述提纲。
为了使复述有条有理,复述前可以先列个简单提纲,确定复述的顺序。如《狼和鹿》一课的复述可以这样安排:
1、本文第1-3自然段先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发生在狼和鹿之间的故事;第4自然段则揭开了灾难降临的秘密。同学们在复述狼和鹿的故事时,要注意先理清故事的脉络:狼鹿共存、森林美好——狼被消灭——“自由王国”灾难降临。理清了脉络,实际上也就是确定了复述的顺序。
2、复述时,要抓住课文中的有关数据和关键词语。尤其在复述第4自然段时,注意抓住“功臣”和“大坏蛋”两个关键词语。
3、注意复述不是背诵,它是课文内容、语言、情感的内化、重组和表达的过程,因此,切忌照本宣科。
五、用普通话复述。
要重视加强复述前的自我口头训练。如,复述《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一定要在读通、读懂、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复述时力求用普通话,语句力求完整、通顺、连贯、精练;还要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说,注意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复述时,可先在小组内交流,如果你没有复述的 经验 ,一定要争取在小组中发言,获得小组同学的帮助和支持,在小组训练的基础上,再积极要求在全球复述,以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3小学语文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
一、摘要复述的方法:
最佳单的方法就是连接每一段的段意。可先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把概括出的意思连缀起来。如果没有明显中心句的段落则先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明确每一段的段意。然后将段意连贯起来。(所谓关键词语,就是点明中心或对文章的上下内容起重要连接作用的词语。)其次是列成小标题。即把文章按层次或情节列成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都是文章内容的一部分,然后围绕小标题有层次地进行复述。这样就降低了复述的难度。
二、详细复述的方法:
详细复述一般针对的是一些篇幅短小故事性强的文章进行的。它的要求较高:基本上是要学生按原样把文章的主要内容都讲出来。这是很有难度的。一般情况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介质”。如:
利用板书复述。板书,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写的文字或画的图表。它是“知识的浓缩”,能明文路,揭重点,显联系,示内涵,同时又是课文的缩影。在新课教学接近尾声时,学生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记忆。此时让学生按照板书的引领复述课文内容。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学生不至于丢东忘西。
运用提纲复述。为了让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做到说话连贯,有条理,有顺序,引导学生编写提纲,然后让学生按照编写的提纲复述课文。如复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指导学生列出提纲:文章内容就写了两个方面①百草园,②三味书屋。百草园写了哪几点内容,三味书屋写了那几点内容,并简单列出每一点内容中的关键词。在这一编写过程中,学生无疑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主要的是理清了课文的文路,分清了主次,把握了重点。而编写的提纲则成了学生复述的“谱”,心中有了“谱”,说起来就“八九不离十”了。
三、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创造性复述是指改变文章的叙述人称或叙述顺序,发挥学生的合理想象和联想对课文进行的复述。创造性复述要求较高。它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让学生经常练习创造性复述,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和提高读写水平。
1、改变体裁。
比如将课文中的古诗改用 散文 的形式进行复述。在复述时,要着重描绘诗歌的意境。如复述古诗《钱塘湖春行》时,要想象出“春色满钱塘”的景象,进行具体的叙述:从游览的地点说到初涨的湖水、远天的垂云;从莺燕衬托春意到地面上的绿草如茵春花似锦;从游不够的湖东景色到最钟爱的白沙堤。景出来了文意自然体现。
2、改变人称。如《荷花淀》,作者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复述时可以改用第一人称;以老头子的身份去复述。
3、改变结构。可以将课文中的顺叙改为倒叙,或者将倒叙改为顺叙进行复述。如《斑羚飞度》,作者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复述时可以改为倒叙的方法:先讲述镰刀头羊在彩虹之中赴死的从容和心理,再回头叙述它赴死的前因后果。
4、补充情节。《孙权劝学》一文,写孙权之劝和吕蒙之学、鲁肃之赞都很简练,在指导学生复述的时候让学生加入关于吕蒙会如何学、鲁肃又是如何发现他的才学长进的情节,使复述趣味性增强,有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5、刻画人物。主要是具体讲述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如复述《台阶》时,可以只抓住文中父亲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中的一个点精工想象和联想进行丰富和完善。
四、指导学生复述教师务必要注意几点:
1、对学生的复述要给予引导,不能把复述搞成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性的背诵,或千篇一律的创造性复述。一篇课文究竟需不需要复述,要根据具体的文章体裁、内容特点来决定。在复述的时候仍然要依据文章的内容特点选择复述的形式。要记得:复述是一种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策略,而不是扮演、粉饰你的课堂的手段。
2、复述是在理解吸收的基础上讲述和转述原文的内容,复述的训练乃是语感的训练,可以训练语言的张力;复述表达的过程是学用词语、修辞、句式等的过程,复述的过程也是对课文感知、体味、消化、理解、筛选、概括、归纳、表达的过程。
3、语文的复述与心理学上的复述不一样,那就是语感的培养,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转变为复述而复述的现状,要在字词理解、课文理解中复述,让复述真正生动起来。
4、应该常要求学生复述,培养学生良好的复述习惯,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复述能力。复述不是一两次训练、一两堂课就能完成的任务,它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
5、对复述应有逐步提高的要求。复述不是平面的,复述要有层次,有梯级。我把复述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概要复述;第二层次有感情地详细复述,有“感情地”,是与课文情感性强的特点相结合的;第三层次创造性复述,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参与创造,进行想像。
4小学语文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
一、关键词抽取法
关键词,即与课文的描写线索或写作特色等要素有密切关联的重点词语。这些词语可以是动词、连接词、也可以是年代或数字词。用关键词抽取法指导复述,它可以为学生复述提供一根拐杖,借助这根拐杖,既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精髓,降低复述的难度,同时又为学生留下了表达的空间。
案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文,复述盘古“开天辟地”。抽取描写盘古“开天辟地”动作的词语:抡起、猛劈、顶着、蹬着、上升、下降、升高、下沉。
板书罗列
扣词悟句想象画面。
回环朗读,悟得写法。
抓关键词,练习复述。
教学时,教师按顺序在黑板上或多媒体上罗列关键词。学生阅读理解后,边看边想,扩词成句,串句成段,连段成篇,步步扩展。
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更容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复述做好准备,同时也让学生的 逻辑思维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二、列表填空法
列表填空法能提炼课文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对篇幅较长的课文来说更为合适,便于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方便记忆,又可以显示出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便于学生理解。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文成公主进藏》
借助表格,复述文成公主进藏时遇到的神奇的事。
1小组合作交流表格,把握简洁明了的要求。
2师生交流,感受公主进藏的“神奇”。
3借助表格把这些神奇的事儿简要地复述出来。
通过对表格的填空,学生不仅迅速掌握了故事的内容,牢记了故事之间的联系,理解了文章的思想,也为后面的复述全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卡片设计法
通过“学习卡片”的设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对事实信息的筛选,在交流反馈的过程中进行对小标题的提炼,完成对信息的归纳。
案例:《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过程:
学生默读 5- 12 段后,按要求制作学习卡片。
出示学生自制的学习卡。
小组讨论交流。
师生汇报反馈。
悟得构段顺序。
练习讲述故事。
老师引导学生由浅及深地学习课文,由此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增加了复述的准确性、完整性,对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表达能力也有非常好的锻炼作用。
四、情节扩充法
对文本进行扩充,这样的复述要求较高。它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
案例: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嫦娥在逄蒙的威逼下,是如何周旋的呢课文简略了这一过程的描写。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对这个画面进行情节扩充。
1、引逄蒙,抓特点,填补描写,悟得方法
(1)抓住描写逄蒙动作的词语,理解他的凶残、奸诈、贪婪。
(2)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脑海中绘制逄蒙的形象。
(3)生汇报,师点评。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步步填充人物形象。
2、迁移学法,感受形象在学生已经悟得以上方法后,再放手让他们用同样的方式想象嫦娥的形象。引导学生想象当嫦娥面对这样一个奸诈贪婪、凶狠残暴的恶人时,她的神态和心理是什么样的 她如何周旋
3、学生交流、教师点评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教师适时予以点评。
4练习讲述故事,完成扩充情节复述在学生学会如何扩充情节复述后,请每小组派代表上来复述,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加上一些动作。这种扩充情节的复述,丰富了学生的 想象力 ,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在这个灵动的过程中,学生也充分地悟得了抓住人物描写、烘托人物个性的写法。这个学习的过程既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又发展了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
五、观察法
的出示,能让文章内容更为直观形象,便于学生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让冗长的文章段落变得简单明了。其次,的呈现,丰富了学生想象的空间,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很多课文本身就有插图,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引导学生复述。如《盘古开天地》一文中,学习语段“……头顶着天……脚蹬着地……升高……下沉……”时教师先问学生:天地分开后,盘古还会做什么天地还会发生哪些变化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词(顶着、蹬着、升高、下沉)板书罗列。单看这些语言文字,对于盘古的形象,学生很难发挥想象。
此时教师就可以马上结合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再对盘古的形象进行感悟,这样一来,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就出来了。接着指导学生读出盘古顶天立地的气势,再用文中的 句子 来练说插图的意思,学生领悟后,再回环朗读,读出盘古顶天立地的艰辛与顽强。学生看着插图,再结合板书上的关键词,这样复述盘古开天辟地,就不再难了。直观的形象结合语言文字的提示,学生的复述也变得有声有色。
有些插图,教材里本身就有,但有些却需要教师自行准备。如《文成公主进藏》一文中,无论采取列表填空的复述方法还是卡片设计法都可以结合复述。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好公主进藏时5张不同地点的,复述时按照顺序进行多媒体播放。学生理清了顺序的同时,也能利用文字进行表述。更能提醒学生复述的过程,起到提示作用。
复述 (rehearsal)以言语重复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学习材料在复述的作用下,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向长时记忆中转移。分保持性复述和整合性复述两种形式。前者亦称简单复述或机械复述,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只进行重复性的、简单的心理操作,使记忆痕迹得到加强,但不一定能进入长时记忆。后者亦称精细复述,通过复述使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和组织,使之与预存信息建立联系,从而有助于向长时记忆的转移。精细复述的加工水平较高,具有主动性。
复述分为重复性复述和改造性复述两大类。重复性复述又分为详细复述和摘要复述两种详细复述要尽量完整地保留原作的观点、情节或内容,不改变原作中材料的顺序。摘要复述要根据要求截取主要观点、主要情节或内容。复述性复述可以直接引用原作的语言,但不可避免要对原作语言做必要的调整。
改造性复述就是转述。转述是要求改变原作结构、顺序、角度或表现方法的复述。它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概括性转述,它要求删去次要的、解释性的和修饰性的内容,并要求对内容进行必要的抽象,再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和概括;一种是改编性转述。
课文复述:
课文复述就是学生在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打破原来的知识体系,用学过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通过口头或笔头把课文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它不同于简单地、机械地背诵原文,也不是介绍课文大意。课文复述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摆脱死记硬背的弊端,它能真真实实地在学生中形成知识、能力同步发展,抓基础重能力。下面笔者就在教学中如何开展课文复述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复述是在理解吸收的基础上讲述和转述原文的内容,复述的训练乃是语感的训练,可以训练语言的张力;复述表达的过程是学用词语、修辞、句式等的过程,复述的过程也是对课文感知、体味、消化、理解、筛选、概括、归纳、表达的过程。(二)对学生的复述要给予引导,不能把复述搞成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性的背诵。(三)语文的复述与心理学上的复述不一样,那就是语感的培养,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转变为复述而复述的现状,要在字词理解、课文理解中复述,让复述真正生动起来。(四)应该常要求学生复述,培养学生良好的复述习惯,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复述能力。复述不是一两次训练、一两堂课就能完成的任务,它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五)对复述应有逐步提高的要求。复述不是平面的,复述要有层次,有梯级。我把复述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概要复述;第二层次有感情地详细复述,有“感情地”,是与课文情感性强的特点相结合的;第三层次创造性复述,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参与创造,进行想像。
复述是一项综合性训练
复述,它富有创造性,能把记忆、思考、表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
1.记忆。是复述的基础。要想复述好,在阅读时,老师必须要求学生快速记住课文里的一些重要词语,文章结构层次和它的具体内容。边读边记,养成口脑并用的良好习惯。反复读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记忆就是复述的准备,复述反过来又能进一步加深记忆。
2.思考。复述不是照搬课文,必须按一定的要求,对课文内容进行综合、概括,适当取舍,并要认真选词,组织安排材料。这就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的过程。如高二(下)L58,Afamous Detective这篇课文,学生必须考虑下列四个问题。1)Holmes是什么样的人?2)A young lady为什么去拜Holmes?3)Holmes到女郎家看到了什么,知道了哪些情况?4)Holmes是如何破疑案的?其它情节可尽量简化。经常这样抓复述,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3.表达。复述的特点是要连贯地复述课文,无论是口头还是笔头,都要围绕一定的中心内容去思考,然后准确而明晰地说出或写出来,这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复述的三个步骤如下:
1. 简要复述。就是把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地讲出来。
2. 详细复述。即基本上按原样把文章的主要内容都讲出来。
3. 创造性复述。指改变文章的叙述人称或叙述顺序。
究竟怎样具体地进行复述呢?
1. 连接每一段的段意。可用先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文章分段。
2. 列成小标题。即把文章按层次或情节列成小标题。
3. 抓住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就是点明中心或对文章的上下内容起重要连接作用的词语。
复述课文就是用自己的话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词句,把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叙述出来,经常开展复述课文训练,不仅能主持,我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之意,而且能发展巡逻思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简要复述就是把故事的主要内容概括性的说出来,抓住主要内容。
复述技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复述事实,另一方面是复述情感。
首先把故事的主要情节用简练的7、8句话讲述,从头到尾,按着时间顺序来。
接着可以说说这本书的特色什么的,总之是让你觉得它很好看的理由,比如情节 有新意,人设细腻,节奏感强,描写出众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