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德的另一篇短篇小说代表作是什么,最后一课的线索是

都德的另一篇短篇小说代表作是什么,最后一课的线索是,第1张

都德短篇小说代表作:《最后一课》、《柏林之围》。

《最后一课》线索:

①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它贯穿了全文的故事情节,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②以法国人民的转变为线索,突出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拓展:

1、《最后一课》:

阿尔丰斯·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写的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普鲁士占领后禁教法语,改教德语,爱国的法国师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表现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怀。1912年被首次翻译介绍到中国,从此,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被长期选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超越了不同时期、不同意识形态的阻隔,成为在中国家喻户晓、最具群众基础的法国文学名篇之一,它甚至可以作为都德的代名词,作为“爱国主义”的符号,融入近代中国人百年的情感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通过《最后一课》,了解到“法语{母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清晰、最严谨的语言”这句话的内涵,懂得了“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它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

2、《柏林之围》:

短篇小说名篇,都德著。小说以1870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叙述普鲁士军队围攻巴黎期间,一个法国普通军人儒弗上校的爱国故事,塑造了一个具有浓厚爱国主义精神的法兰西军人的形象。小说构思新颖,通过一个病重的老军人故事,将巴黎被普鲁士围困攻陷的苦难现实与主人公想象中的法军攻克柏林的胜利对照起来,表现了人物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又使小说具有一种悲剧色彩。

3、都德:

阿尔丰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840年5月13日生于美丽的普罗旺斯(Provence)。因为都德家世贫穷,母亲又酷爱读书,所以自幼展现出了过人的聪慧。1857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品有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他的短篇小说集具有委婉、曲折、富有暗示性的独特风格,1874年的《小弗洛蒙特和大黎斯雷》让他成为当时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等作品都已成为世界文学的珍品。1897年都德去世,葬入巴黎拉雪兹公墓。

小弗郞士的转变在全篇反映得很明显: 从天真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热爱法语; 从无忧无虑的幼稚——热爱祖国;

从不懂事、害怕老师——留恋、理解、同情、敬爱老师。

小弗郎士心情变化:

快乐—激愤──难过──懊悔──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对老师的爱戴。

韩麦尔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被无辜赶走,令人痛心。小弗郎士对老师深切地敬爱,同时还掺杂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

对法国就不说了,一定要打的。因为德国的历史就是四分五裂的历史,而且周边国家里边以前或多或少都欺负过他,但只有法国是从始至终欺负他,虽然普法战争打的法国暴惨,并且占领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但是一战结束后法国又夺了回去,而且大额的战争赔款和失地使德国人对法国极端厌恶,所以打法国是民意。英国就不一样了。希特勒认为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日耳曼人一样是高贵的民族,所以对英国是主和的。还有个纳粹高官坐小型飞机飞到英国的广场上说要找英国人谈判,谈和。不过丘吉尔是玩了命的不和德国和谈妥协,所以打得很激烈。

法国人热情开朗,初次见面就能亲热交谈,而且滔滔不绝。法国人讲究服饰美,特别是妇女穿得非常时尚,特别喜欢使用化妆品,光口红就有早、中、晚、之分,是世界上最爱打扮的妇女。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公开行亲吻礼的国家,也是使用亲吻礼频率最多的国家。和法国人约会必须事先约定时间,准时赴约是有礼貌的表示,但不要提前。送鲜花给法国人也是很好的礼品。法国人在公共场所不能有懒散动作,不能大声喧哗。

  

    法国的烹调世界闻名,用料讲究,花色品种繁多,口味特点香浓味原、鲜嫩味美、注重色、形和营养。法国人烹调时用酒比较重,肉类菜烧得不太熟,如水鸭三、四分熟就行。有的肉最多七、八分熟,牡蛎一般都喜欢生吃。配料喜欢用蒜、丁香、香草、洋葱、芹菜、胡萝卜等。他们不吃辣的食品。

  

    法国人忌讳**的花,认为是不忠诚的表现。忌讳黑桃图案,认为不吉祥;忌讳墨绿色,因二次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军服是墨绿色;忌讳仙鹤图案,认为是蠢汉和*妇的象征。不送香水或化妆品给恋人、亲属之外的女人,因为这些他们认为象征着过分亲热或是图谋不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098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