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应该自己评估一下,这个女生还值不值得去追,或者你能不能追的上,可以跟她沟通一下,知道她为何不回应你,然后再决定。
1、她不回应你是因为没有准备好。
有一种女生属于内向性格,本身对待感情就很谨慎,考虑的很多,也可以说没有安全感,这个就需要你给她时间和信心,通过自己的行动给她安全感,等她完全接受了,自然就会回应你了。
2、她不回应你是因为不喜欢你。
如果她不喜欢你,这个就没必要继续去追她了,可以回到朋友的位置,或者从她的世界消失,毕竟感情还是要两情相悦的。
3、不要相信感动就是爱情。
有个男生可能会想通过自己的真心来打动女生,我是不建议的。因为感动不等于爱情呀,感动是一时的,一段感情不可能一直靠感动来维持。
爱情往往是一种不对称的感情。在恋爱中,我们往往会出现一方比另一方更加热烈、更加狂热,因为每个人的情感需求和表达方式都是不同的。如果你很爱对方,但是没有感受到对方同样爱你的话,这种情况会让人倍感焦虑和不安。
首先需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感受。是因为缺乏足够的陪伴、关心和理解而产生了不安,还是因为缺乏对方的回应和关注而变得烦躁?如果是前者,可以在自己的朋友和家人中找到安慰和支持;如果是后者,需要进一步考虑和对方的关系和沟通方式。
在两个人的感情中,信任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感到对方没有很好地回应你的爱,可以适当地催促对方,让他知道自己对他的感情。有时候,我们感到很难爱上一个人,是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了解和理解,或者是因为自己过于独立,没有展现出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如果你刚刚开始恋爱,或者是在感情中的早期阶段,可以试图和对方多一些交流和沟通,以加深彼此的了解和感情投入。
但是如果你已经尝试了很多方式,但是仍然感受不到对方的爱,那么需要认真考虑你们的关系和未来。在恋爱中,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和自己相似的、真正热爱自己的人,而非为了寂寞和委屈自己。感情是一种需要两个人共同维护和成长的元素,两个人的彼此理解和支持,可以让爱情更加牢固和健康。如果你尝试过多种方法,但仍然无法让对方爱你,那么考虑是否需要结束这段关系,寻找到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
总之,在恋爱中,我们经常会面临感情不对称的问题。但只有时刻坚持彼此之间的信任和沟通,才能进一步加深感情,发展一段长久稳定的关系。在感情面前,我们不应该过度依附和委屈自己,而是要学会理智地看待自己的感受和未来的道路。
最近遇到一件事情,让我有些郁闷。
一位朋友因为孩子的情绪问题向我请教,我以极大的热情给了建议。一大段文字分析讲解发完后,过了很久,都没消息回复……
这让我有些疑惑,她是什么意思?对她没帮助?不认同?还是仅仅想找个人诉说一下,以此摆脱自己的焦虑?
满腔热情,被沉默给浇灭了。这让我有些挫败,甚至还有些愤怒。我并不在乎她的道谢,但至少可以回应一下我,例如:是否对她有用,还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无巧不成书,过了几天我在跟另一位家长互动时,她的积极回应,让我的感受完全不同。
同样是请教孩子的问题,在耐心地倾听了我的建议后,她给予我的回应,让我眼前一亮。她将我那些口语化的表达,以及零散的思想碎片通过提炼整理,列出了12345条,并跟我确认,她的理解是否正确。
而前面那位家长的不回应,把我抛进了一个莫名的、不确定的、未知的世界,这似乎激活了我早年想得到父母的认可以及肯定的期待。
其实,一声“谢谢”,哪怕说一句“收到”,也是对一个人最起码的尊重。
现如今,微信等聊天软件已然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据邓巴研究,人类受新大脑皮质的影响,个体能够处理的“稳定人际关系”的数量大约是150人。也就是说,其实跟我们有效互动的人,不会超过150人。
所以,躺在我们朋友圈里成百上千的人,可能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信息泛滥的时代,对于回应这件事,我们要么会无意识忽略掉,要么根本不想回应,要么没想好如何回应。因此,不回应,有时变成了一种习惯。
1
你不回应我,我就不存在了
我们都知道,婴儿在早期,主要通过与母亲的互动获得感知,知道自己的存在,或者从母亲的眼中看见自己。
假如婴儿的抚养者是一位抑郁的妈妈,她永远板着脸,俗称“扑克脸”。无论孩子对着妈妈笑,还是对着妈妈哭闹,妈妈都没有任何的表情和反应,婴儿就会将自己的情感收回。这就像我们鼓足勇气发出一条信息,在焦灼的等待中得不到任何回应时,我们就可能将投注到客体身上的情感撤回。
在恒河猴实验中,铁丝妈妈虽然能够不间断地提供食物,但小猴子却更喜欢待在没有乳汁的绒布妈妈身边。绒布妈妈所提供的环境,更能够让小猴子感到安全与平静,这种感觉就像重新回到母亲的子宫里,温暖而舒适。
二战后,英国政府曾经把一些失去双亲的孩子放在孤儿院里养育,虽然这些小婴儿不缺吃穿,可是存活率却很低。而那些放在寄养家庭能够得到养父母最低限度关注的婴儿,即便是饥一顿饱一顿,却大多存活了下来。
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发现,小婴儿的生存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营养,而恰当的回应就是心灵乳汁。假如抑郁的妈妈没有能力应对孩子的愤怒,容纳孩子的情绪,并且消化与处理这些情绪,她就无法给予孩子恰当的回应,也就是不具备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比昂所提到的“阿尔法功能”,孩子所面对的世界将会是一个空洞的、令人困惑的、没有滋养的世界。
在早期母婴的互动中,妈妈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从妈妈的一举一动中去揣摩自己:当他微笑时,妈妈报以微笑,他知道自己是可爱的,觉得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当他用哭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不满或者不舒服时,他知道他的需要被人看见了,他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获得满足。
这种确定感形成了他与重要客体之间早期的依恋模式,也是他与他人和世界之间建立确定、安全的关系的基础。他会把这种内摄的关系投射到外部世界,并且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安全的,这也就形成了他早期健康自恋的萌芽。
2
不回应,你就是不重视、不尊重我
朋友小米跟男友热恋时,男友总是有求必应,她发的信息男友几乎都是秒回,她发的朋友圈男友几乎一条不漏地。不管多晚,好像他随时都在线。
小米觉得这才是真爱,无论何时,只要自己需要,他就在那里。相恋6个月后,小米发现男友回信息的速度越来越慢,有时甚至要等到第二天才回复。刚开始,男友还会为自己的疏忽不断道歉,可是这样被追问的次数多了,男友也有些不耐烦了,一句“没看见”,或者“忘了”,就搪塞过去了,这让小米很受不了。
每当男友不回她信息时,小米就让我帮忙分析。
你说,他是不是不爱我了?不在乎我了?怎么能这么久不回微信,这不是无视我的存在,不尊重我吗?
网上不是流行一种说法,“有一种尊重,叫做收到请回复”,现在连回复信息都做不到,这样的关系,我还要不要继续呢?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教授,也被媒体誉为“婚姻教皇”。他曾经创办了一个“爱情实验室”,对婚姻关系进行了长达40年的跟踪研究,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行为数据化,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达成对行为的预测。
在对近3000个美国家庭、700对新婚夫妇的纵向研究中,他发现那些幸福的伴侣,总是能够向对方作出积极的回应。
约翰﹒戈特曼教授还指出,在恋人之间会频繁出现“注意力投标”的行为,也就是说,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对方可能会发出多达77次的邀请。而那些能够及回应配偶的夫妻,则会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当然,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性的,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些互动和反应都是一种交流。
如果对方完全不回应,就像在两人之间筑起一道心墙,发出邀请的人信息无法穿透这堵墙,她就会发出更强烈的信号,而拒绝回应的人则会躲在墙下,将这堵墙当作了保护自己的屏障。此时,两个人就陷入了追逃模式。
通常来说,在关系中,就像小米与她男友一样,男友属于回避型,而小米则是焦虑型。当回避型的人不回应时,焦虑的人就会抓狂,变得更加焦虑。
焦虑可能会激发愤怒,导致行为上可能无休止的抱怨与指责,这会让回避型的人如鸵鸟般缩起脖子来防御,两个人同时都感受不到爱与尊重。
3
不回应,我就陷入了不确定的恐慌中
我一个邻居曾经跟我抱怨过一件事,说她那个老公就是个闷葫芦,简直无可理喻。
事情是这样的,本来当天应该是她去幼儿园接孩子的,可单位临时安排了一个重要的会议无法准时下班。当时她正在会议中,不方便给丈夫打电话,就微信留言给丈夫,让他去接孩子。
可是,这信息发出去半天没有回音。眼看着孩子放学的时间就要到了,她脑补着孩子在幼儿园见不到妈妈嚎啕大哭的样了,就再也坐不住了。硬着头皮跟正在开会的领导撂下一句“我得去接孩子”,就冲出了办公室。
急匆匆地赶到幼儿园,孩子已经被人接走了!原来,爸爸收到信息后直接去了幼儿园。我的这位邻居当时肺都气炸了,冲回家,劈头盖脸对着丈夫一阵咆哮。
丈夫辩解说,我放下手上的工作去接了孩子,这难道还有错不成?妻子反问说,你就不能说一声吗?打几个字,你会死啊?
误解与冲突就是这样来的。一个简单的回复,可以让两人有一个清晰的界限,行与不行都会让我们做出有准备的反应。
一个确定的回复,是承担了一个责任,比如做出了承诺,或者表明了一种态度。靠谱的人,就应该给予一个回应,即使是拒绝,也强过不回应一百倍。
给予准确的回应,这种确定感会让我们重新回归到秩序中,让我们重拾掌控感。比如上面的妻子,有了丈夫的回应,可以做出恰当的安排,不至于让自己一直处于混乱与失控中。
4
没有回应,我仍然可以重新拿回掌控感
渴望回应,其实是期待自己被看见。但生活中总是充满了不完美,你无法得到100%的回应,也不可能得到我们期待的回应,那么,该如何缓解因此而引发的内心的失落、失控与失望的感觉呢?
首先,放低自己对他人的期待。人与人之间都有一个隐形的界限,我们称之为心理边界。在互动中,我们只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遵从了自己的内心,真诚地表达,说出自己想说的,这已经足够。对方没有回应,那是他的问题,而不是我的问题,我们不应该为别人的问题承担责任,用别人的问题惩罚与苛责自己。
假如我们在早年没有得到父母的恰当的回应或者认可,终其一生,我们可能都在寻求这种认同。这也是我们在成年后的人际关系中,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反应的原因。当父母对我们的认同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我们内在就会形成一个稳定的自我,也会对自己形成一个客观的认识。这时,就会将向外求关注、求认同的力量,收回到向内求得自我肯定上了。
其次,给予对方一个回应的期限。假如发出信息24小时,对方都没有回应,能否当作什么也没有发生?假如是比较重要的信息,对方必须回复,可否再发几次?如果用发信息的方式无法解决沟通的问题,是否还有其他的选择?
给出一个期限,有点像延迟满足,给自己创造一个可以容纳焦虑的空间,在这段时间内允许自己与焦虑呆在一起,并且知道最终会有一个确定性的结果,就像格式塔理论中所提到的完形或完整性,这个事件,我们自己可以人为地给它划上一个句号。
最后,对他人尽量做到及时回应。当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不回应所带来的沮丧、失望、愤怒等不舒服的体验时,面对他人,我们哪怕给一个表情,一个“嗯”,一声“谢谢”,都会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在成人的世界里,回应创造了一种彼此连接的空间,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给予别人确定感,努力做一个靠谱的人。
这是一种常见的情感困境,首先要明确的是,爱情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去经营和维护的。如果你对他有深厚的感情,但对方似乎没有给予你同样的回应,那么你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沟通:首先,你可以和他坦诚地谈一谈你的感受,告诉他你很爱他,但是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回应。可能他并不知道你的感受,或者他表达爱的方式与你不同,需要你们共同探讨。
2观察:如果你已经和他沟通过,但是情况依然没有改善,你可以从他的行为中寻找线索。看看他对你的态度和行为是否有所改变,是否在尽力地维护你们的关系。如果他没有表现出积极的姿态,那么你需要考虑是否值得为他付出更多的感情和时间。
3理性思考:感情是需要付出和回报的,如果你觉得你的爱已经超出了你的承受范围,或者他的态度和行为已经让你感到疲惫和失望,那么你需要考虑是否值得继续坚持下去。在做决定之前,一定要冷静地思考,不要被情感所左右。
最终,无论你做出什么决定,都要相信自己,相信你所做的选择是正确的。爱情是一种复杂而又美好的情感,无论如何都需要我们去尊重和珍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