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清明》

杜甫的《清明》,第1张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关于杜甫的清明节唐诗——《清明二首》,希望大家喜欢!

《清明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创作背景

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六月,杜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离开朝延,开始最后十余年的飘泊生涯,直到公元770年(大历五年)病死于洞庭舟中。房琯事件是诗人政治生活中最严重挫折,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被丝丝蚀尽,自身更进一步坠入饥寒贫病的深渊。不过在这十来年的流浪中,诗人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居成都,然后漂泊湘鄂,却有幸饱览各地壮丽河山,凭吊众多古迹,广泛接触社会,了解风土民情,感受时代苦难,诗人的创作因之题材更广阔,抒写更深入,写出了大批优秀篇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登岳阳楼》、《清明二首》等佳构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清明二首》写于公元769年(大历四年)春,当时诗人由岳州南行,拟往衡州依湖南都团练史、衡州刺史韦之晋。

鉴赏

诗体为七排,是古代诗人极少创作的一种诗体,杜甫集中仅存数首。此诗乃诗人触景伤情、感慨入怀之作。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诗篇开始,诗人紧扣清明时令入题。“新火”,古代四季,各用不同木材钻木取火,易季时所取火叫新火。唐宋时清明日有赐百官新火的仪式。苏轼《徐使君分新火》诗云:“卧皋亭中一危坐,三月清明改新火”即指此。首联一点时,二点地。诗人清晨起来,匆匆赶路,清明新火正袅起缕缕新烟。天气晴暖,春光明媚,一叶小舟荡漾在万顷湖水之上。一个“净”字写尽了天宇的明静,湖水的澄澈。此景如诗如画,可惜在诗人心中惹起的却是阵阵苦痛酸愁。“客船”之“客”轻轻一点,把诗人从美好的自然境界拉回到残酷的现实人生,诗人不得不面对飘荡流离的艰难处境,幸福和快慰转瞬即逝。景愈美,痛愈深。诗人看到天上飞过轻盈的小鸟,地上游戏的快活的儿童,他只是苍然感到“他自得”,“我无缘”,诗人历经苦痛,身老倦游之态如在目前。绣羽,美好漂亮的羽毛,代指鸟。鲍照赋云:“曜绣羽以晨过。”又,宋之问诗:“衔花翡翠来。”红颜,此非指美貌女子,而是指少年,李白《赠孟浩然》诗有句“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即是。骑听,以竹当马骑,乃少儿游戏。此联直写诗人之哀之倦,与首联隐于其中、详察方觉不同。意义上隐显结合,表达上动静相照,取景由高及低,由水及岸,时空勾画宽远阔大。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第三联上承第二联,写本地风物人情。胡,泛指少数民族。湖南是多民族杂居省份,土家苗民很多,少数民族的儿童服饰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迥异于北国中原,楚地女儿腰肢苗条,美丽可爱,又是别番情调。在诗人笔下,小鸟轻翔,少年游乐,儿童装扮新奇,少女袅婷款款,衬以朝火新烟、湖光山色的背景,构成一幅明快爽朗、色调纷呈的清明风俗画。很明显,诗人意在以此反衬自己悲凉暗淡的心怀。前三联从现实、眼前着笔,第四联则由当地古迹转到对历史人物的回忆了。定王,汉景帝第十子刘发,唐姬所生,微无宠,故封王于卑湿贫国长沙,卒谥定。定王城又名定王台、定王庙等,在长沙县东一里,庙连岗,高七丈,故又谓之定王冈,相传乃定王为望其母唐姬墓所建。贾傅,即贾谊。年少通诸家书,文帝召为博士,迁太中大夫。他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又数上疏陈政事,言时弊,为大臣所忌,出为长沙王太傅,作《吊屈原赋》发抒不平之气。盛弘之《荆州记》里说:“湘州南市之东,有贾谊宅,中有井,即谊所穿也。上敛下大,状似壶。井旁有局脚食床,形制甚古。”诗人为何于此想及此二人二事呢定王、贾谊失宠于皇帝,不遇于时运,被逐僻远卑湿之国,与诗人经历是颇相近的,而定王之望远在长安的母亲坟茔,贾谊之吊屈原而自伤,也正与诗人情感和思想合拍,诗人是借古人而遣已之郁怀。所以下联作者即从古人想到自身境况。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寒食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要禁火三日。相传春秋时介子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隐居不出,重耳烧山相逼,之推抱树而死。重耳为悼念他,禁止在之推死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而太原旧俗,每冬至应寒食一月,平民不堪其苦,周举为并州刺史时,作书置子推庙,言盛冬去火,非贤者之意,故改为三日。其实,禁火乃周朝旧制,与子推之死无关,是《后汉书·周举传》附会为之。诗人在此不过是借用这个清明传闻而己。沾,润泽。寒食时虽赖周举之福开了火禁,诗人一无所有,舟鲜熟食,故只有虚承周之美意了。严君,即严君平,汉蜀郡人。卜筮于成都,日得百钱足以自养,则闭肆下帘读老庄,扬雄曾从其游学,称为逸民。这两句概括写诗人贫困潦倒生活。诗人到处奔波,左冲右突,却生计无着,写此诗前后即在潭州卖药度日,有诗云“药物楚老渔商市”。诗人提及严君平,非即思君平卖卜自给,更含有对君平闭帘读老庄的向往之情。诗人一生深受儒道思想影响,为了社稷,也为了生计,想积极用世,同时也不乏退隐山林,过一种平淡安稳生活的热望,经过十余年的流浪颠沛后,这种心灵的追求更日趋强烈,《过洞庭湖》、《次空灵岸》和《岳麓山道林二寺行》等作品都有明显的反映,所以结联诗人明言已志。他讨厌击钟而食、列鼎而烹的富豪生活,希望顺依自己“山林”“天性”,有“浊醪粗饭”伴送岁月,颐养天年就足够了。这不过是诗人在生活重负之下残存的一点起码的生存要求,虽不太积极,仍然体现了诗人不愿趋奉权贵,追慕荣华的高洁品质。可惜的是,诗人这个最普通的愿望都根本无法遂愿,第二年诗人即因贫病交加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生活,年仅五十八岁。

第一首诗,诗人由清明景事兴感,抒写自己的悲惨遭遇与高洁志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段落。第二首在内容上是第一首的继续和发展,着重写飘泊之感,情怀抒发则更挚切深痛而饱满。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首联概写诗人苦于飘泊,年老病废的不幸命运,并启二三两联。偏枯病名,《黄帝素问》说“风疾或为偏枯”。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第二联紧承首联,“系舟”应“飘泊”,“左书空”对“左臂偏枯”,“双下泪”“左书空”如两个特写镜头,将首联漂泊病废内容具象化,“寂寂”、“悠悠”两个叠词,更强化了诗人无依无靠,飘泊不知所归,流浪难与人语的悲凉气氛。茫茫人寰,无人可语,卧病在舟,飘荡无期,右臂残疾,左书难以成字,虽想停舟驻足,却又无岸可登,思前想后,诗人泪雨滂沱,心如刀割。此为近承。第三联在上联具写的基础上概写,远承首联。蹴鞠即打球,与荡秋千等都是清明时节游戏,诗人选取它们入诗既照顾诗题,更含有深意。《杜臆》认为蹴鞠乃军中击球之戏,此代指兵乱,战乱频仍中的飘泊就更为艰辛,此其一;清明打球乃唐旧俗,不止军中,宫中犹耽此戏,王建《宫词》描写道:“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诗人用此,寓有想望京华之意,此其二;其实,蹴鞠秋千在此还具有比喻、双关意义,诗人的一生不正象球那样被人踢来踢去,命运不定,也不正如秋千般飞荡往复,高低起落,难以自控吗此其三。“十年”言久,“万里”言远,诗人从时空两个角度叙写自己不幸。“十年”既是虚指,也是实指,从诗人贬出朝迁到现在已是十年光阴过去了。多少年来,诗人象毡球象秋千飘泊动荡,本已足悲,挈妇将雏,一天一天远离京华,则更增其若,荆楚的清明风俗虽与长安相同,正因其同,却不得不使人忆起流窜四处的亲朋,这益使人难堪万分,柔肠寸断。诗人在这十四个字中熔铸了极为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情感体验,它们依次叠现出来,既富有层次感,又极见浑然一体,具有极强的内在情感张力,令人想起诗人的另一联名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诗人由上联蹴鞠秋千等物事巧妙转入对景物的描写,情感也逐级上升到新的高度。春来了,去冬南来的雁阵又纷纷穿云北去,赶赴北国的家园;四野人家也纷纷钻青枫取火,一片清明风光。诗人从高下两个角度取景。紫塞,北地边关,诗人用此代北方的京华长安。南鸟北归有期,迁客返京无望,可谓人惭北鸟。古人钻木取火,四时各异其木,其后仅于寒食后一日为之,成为沿袭故俗遗迹。春季当用榆柳,荆楚却用青枫,足见异地异俗,更易令人想到《招魂》中的句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这与诗人当时心绪是极合拍的。北方紫塞,楚中枫火,两两相隔,山高水远,诗人之心禁不住越过千山万水,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都京华。长安的楼阁一定早掩映于阳春三月迷离朦胧的轻烟花雨中了吧那奇瑰高峻的山河也早应万紫千红,一片锦绣了。诗人想念京华之深,欲归故都之切,在如诗如画的想象之景中淋漓尽致地渲泄出来,表达却又含蓄深婉,真切动人。诗人到底忘不了社稷和君王。第四联为眼前实景,旅雁青枫却给人以无穷想象的天空,景深因之加大;此联为想象虚景,烟花锦绣又紧扣节令,近远两景真幻交融,动静兼具,足见诗人构思之精密,技巧之高妙。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悉杀白头翁。”春水滔滔归向浩渺无边的洞庭,隔断了诗人的归路,举目皆茫茫白苹,更使白首诗人愁肠百倍,不能自持。“春”是节令的周而复始,“白”是色彩的比照烘托,两词叠用,极写诗人万般情怀。春水也如大雁一样,能够如期回归,诗人却不得不淹滞湖湘,返京无计;白苹虽有荣枯,尚能年年开花,诗人却盛年不再,衰落无成,然诗人偏又心系长安,不忘社稷,怎不愁上加愁呢是景语也是情语,情因景生,情变景换,在情感的千回百折、跌宕渲泄中,结束全诗,只留下茫然、哀痛、无言的回声。结联素来为人称道,刘禹锡《嘉语》言此联人不可及,尤以叠字见妙,位云亭《秋窗随笔》赞其“风神摇漾,一语百情”,从艺术技巧和审美效果两个方面进行了极高的评价。

在内容上,《清明二首》因节兴感,借景借物抒怀,既写平生不幸,更让人看到诗人心中交织纽结的矛盾和痛若。诗人平生抱负无望可展,加以身老病废,流离失所,意识中潜藏的释道思想不禁抬起头来。在最后岁月的诗稿中,他感慨自己“久放白头吟”,渴望能“忘机”“返朴”,他追慕桃花源式的世外“淳古”生活,认为“富贵功名焉足图”,希望在“乐国养微躯”,且欲与山鸟山花结邻为友。然而诗人终归是诗人,即使成了江湖“渔翁”失群“孤雁”,也永不失“每饭不忘君”的本色。他总是心系故园,“每依北斗望京华”,不舍辅佐君王“几回青琐点朝班”的过去,“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诗人依然雄心不已。这样,进与退,入与出的矛盾在诗人心中此消彼长,掀起剧烈冲突,当然前者总是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情怀,也鲜明体现在《清明二首》中。贫病交加的诗人,眼前的欢乐之景无一不牵发缕缕哀愁,促使他追想严君,向往山林的任运生活。然而北回的大雁,飘流的枫烟,应时的春水,又注定他割弃不了“秦城楼阁”和“汉主山河”,且因之愈复悲哀。诗言情志。诗人这种深沉浓烈的情怀根植于诗人高尚深厚的爱国主义心灵,是诗人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自然而必然的写照。这种深厚的爱国之情是深可宝贵,值得今人发扬光大的。这也是这首诗的价值所在。

艺术表达上诗人也颇多成功之处。诗人善于选景构图。新火新烟,湖色春光,旅雁青枫,烟花锦绣,组成一幅有声有色、历历如见的江南初春图,而鸟衔花,儿骑竹,童妆胡服,女作细腰,定王旧城,贾傅古井,又是一卷具有鲜明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风俗图画。诗人选景注意大与小,远与近,高与下,动与静的角度变幻和配合,并把古与今,想象与现实有机融汇,内容丰富多彩,画面流走生动,境界高远阔大。诗人善于炼字炼句,以“净”写初春湖光山色的特征和神韵,以“远”状诗人欲留不能,京华日远的感伤,以“虚”道诗人囊空如洗的贫寒,“十年蹴鞠”一联高度浓缩概括,达到了言约意丰、辞断意属的审美高度。叠词、复字、双关等技巧,既增诗句声态之美,更使平常词眼产生了新的丰富深涵,扩展了诗的容量。全诗语言通俗朴质,感情却含蓄深沉,耐人咀嚼。

全诗以情感的构思线索,取景用事全为抒情服务,所以景随情移,步步变换。或以乐景衬哀,或直写哀景,第二首后三联则把情景高度统一于一体,一般景万种情叠起千重心浪,把全诗情绪推到最高点。诗人又善于多角度切入和转换,多重诗歌意象纷至沓来,仿佛随手拈出,又极妥贴自然。象第二首,首联点飘泊之苦,二联近承具写,三联远承概写,又带出清明物事,融深慨于其中。四联是眼前景,旅雁由地上云,新烟袅袅腾空,视点从低至高摇移;五联是想象着笔,结联又归于眼前茫茫湖水。结构上纵横开合,景致上伸缩自如,情感氛围步步加深,似淡实浓,似散实密,似漫不经心偏又构思绵密。语出自然,旨归深烈,简易纯熟,深然天成,正是诗人晚年诗作的鲜明特点。

在章法上,第一首前后两联都紧扣自身着墨,中间两联拓开一笔,写当地风情民俗,离合相间,跌宕起伏;第二首前三联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写景,景真情深,两大板块如又峰并峙,各显千秋。第一首起于风物人事,言志作结,第二首由自身飘泊启篇,又归于湖南风物,两首诗在整体结构上有一种曲折变化之貌,回环错落之美。总之,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达上看,《清明二首》都是诗人晚年的好诗之一。

大才子贾谊之所以要吊屈原,并写下《吊屈原赋》因为:他觉得自己和屈原有一样的命运,感叹自己命运多舛。

大文人贾谊是洛阳人,在贾谊十八岁的时候,他就能写出一篇篇好文章,还会吟诗作文。才华横溢的贾谊可以说是洛阳城内的一个名人了。贾谊虽是一匹千里马,也得需要一个伯乐来相马才行——当时河南郡守吴公就十分赏识贾谊的才学,吴公便将贾谊招到自家门下,在郡衙给了贾谊一个职位。

吴公对贾谊那是非常的器重。后来吴公政绩突出,所以,朝廷就征召吴公入长安,任命其做了廷尉。俗话说,棒打出头鸟,也就是一个人升得越高,他就会摔得越惨。展露光芒的贾谊遭到功臣集团的嫉妒。这些人开始在汉文帝面前说贾谊的坏话,就这样,汉文帝慢慢地疏远了贾谊,不再信任贾谊,也就不再听取贾谊的建议最终,贾谊被外放给长沙王做太傅。

就这样贾谊前往长沙就职,贾谊觉得自己命运是如此的坎坷,思想上极其郁闷。长途跋涉,在渡过湘江时,贾谊想起了同样怀才不遇,并且遭受谗言而被放逐的屈原,于是贾谊大笔一挥,提笔写下《吊屈原赋》,边写他边想起了投江而死的屈原。古代很多诗人都是因为感叹自己的命运,一时有感而发写下了佳作。所以贾谊便是写下《吊屈原赋》来凭吊屈原,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怨愤之情。

1、《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2、《古柏行》

唐代:杜甫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译文:孔明庙前有一株古老的柏树,枝干色如青铜根柢固如盘石。树皮洁白润滑树干有四十围,青黑色朝天耸立足有二千尺。刘备孔明君臣遇合与时既往,至今树木犹在仍被人们爱惜。 柏树高耸云雾飘来气接巫峡,月出寒光高照寒气直通岷山。

想昔日小路环绕我的草堂东,先生庙与武侯祠在一个閟宫。 柏树枝干崔嵬郊原增生古致,庙宇深邃漆绘连绵门窗宽空。古柏独立高耸虽然盘踞得地,但是位高孤傲必定多招烈风。它得到扶持自然是神明伟力,它正直伟岸原于造物者之功。

大厦如若倾倒要有梁栋支撑,古柏重如丘山万年也难拉动。 它不露花纹彩理使世人震惊,它不辞砍伐又有谁能够采送? 它虽有苦心也难免蝼蚁侵蚀,树叶芳香曾经招来往宿鸾凤。天下志士幽人请你不要怨叹,自古以来大材一贯难得重用。

3、《梦江南·千万恨》

宋代:温庭筠

1 列举10条最震撼人心的文言文短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出处汉·无名氏《上邪》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出处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出处汉·无名氏《四喜诗》水清石自见 出处汉·无名氏《艳歌行》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司马迁《鸿门宴》)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潜《归去来兮辞》)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 《师说》)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 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3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4O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楚辞离骚》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史记》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记》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班固《汉书》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不人虎穴,焉得虎子。

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范晔《后汉书》 著名的诗句太多了,实在选不出最震撼人心的10句,楼主你自己掂量着吧。

2 关于感动的古文诗句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 屈原《国殇》 愁云淡淡雨潇潇。 —— 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 李商隐《端居》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 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 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

—— 曾允元《点绛唇·一夜东风》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 王昌龄《送柴侍御》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 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 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 李颀《古从军行》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 薛涛《送友人》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 李颀《古意》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 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 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 孟浩然《清明即事》。

3 求一句激荡人心让人感动的古文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蜹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沈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2)。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4 感人的文言文有那些

转载的·· 希望有帮助,好久没读古文了

一、《短歌行》—激昂

慷慨之情,曹操的《短歌行》个人是最喜欢的,语句慷慨激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特别这几句。和《蒿里行》中的“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一样读起来新潮澎湃。史事如烟,想起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这两句了。

二、《离骚》 --悲愤

幽怨之情,屈原的《离骚》恐怕是最为悲愤的古文了,还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样的句子。虽然读起让人默然垂泪,但是像“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和“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不禁莞尔,看来屈原也有点小自恋。

三、《与妻书》 – 凄凉

诀别之情,近代革命党人林觉民所作,江淹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是与自己深爱之人永别呢!司马迁云,“取与者,义之表也”。可惜与国义,与家不义。

四、《魏公子列传》 - 悲叹

慨叹之情,这是我最喜欢的《史记》中的一篇,像当年魏公子窃符救赵,魏安厘王三十年,统帅五国军队,走蒙骜,打得秦军躲在函谷关内不敢出来。可惜,“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世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无奈只得以酒色亡身。

五、《哀江南赋》 -- 哀悼

思乡之情,庾信兄身处北国异乡,却又见证了南朝的动乱,侯景之乱、梁朝灭亡,实是婉转怡人,催人泪下。

六、《吊屈原赋》 -- 凄怆

相知之情,贾谊来湘水边上哀悼屈原,这恐怕是性情和经历最为相近的两个人了。司马迁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陆机云:诔缠绵而凄怆。

七、《乐毅报燕王书》 – 垂叹

垂丧之情,乐毅可谓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军事家之一,为报燕昭王知遇之恩,几灭齐国。无奈燕惠王即位,竟然派骑劫代替他的职务,功亏一篑,只得逃亡赵国。而燕惠王派人召他回国,他婉言相拒,写了这个历史名篇。“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

八、《淮阴侯列传》 -- 凄壮

慨叹之情,《史记》中名篇,太多经典的故事出自韩信了,想当年胯下之辱,背水一战,暗度陈仓,十面埋伏。,纵横天下,攻无不取,战无不胜。和李牧、司马尚一样,可惜鹿死妇人之手,英雄一世,扼腕慨叹。

九、《陈情表》— 诚挚

孝敬之情,李密的这篇文章不仅感动了晋武帝,还感动后世人无数。并且不为高官厚禄之引诱,不贪求富贵,不知道为啥读它老想起了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了。

十、《琵琶行》 – 凄寒

哀戚之情,白居易的《琵琶行》写得好,前段时间看陈寅恪点评的更好!过于哀伤,但鉴于本人属女权主义者,作为结束。

事实上,古代有非常非常多感人的文章,比如《孔雀东南飞》,《胡笳十八拍》,《别赋》,等等。还有特别特别《报任安书》,实则这篇简直也是无可比拟,对知己李陵和个人的遭遇联系在了一起,尤其这几句,“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

5 打动女孩子芳心的文言文句子有哪些

凤求凰(司马相如)(其一)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其二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6 有什么表示感谢的古文句子

1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两汉:诸葛亮《前出师表》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2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两汉:诸葛亮《前出师表》

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3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 欲闻所戚戚,感激强起颜。--唐代:韦元甫《木兰歌》

木兰抱着织机的梭子叹着气,究竟是为了谁这么愁苦呢?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强颜述说。

4 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唐代:李白《与韩荆州书》

李白每每看到他们感恩戴德,抚躬自问,以忠义奋发自勉。李白也因此而感激,知道君侯对许多贤人赤诚相待,所以不归依他人,而愿把身心命运托付给国中才德至高的人。

5 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唐代: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你平生多有使人感激不尽的行为,素有忠义的褒奖。

6 感激一然诺,纵横两无疑。--唐代: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感激你一诺千金,纵横驰骋,两无猜疑。

7 平生怀感激,本欲候知己。--唐代:高适《宋中送族侄式颜》

式颜你平时对张将军常怀感激之心,本来就想等候他这样的知己来赏识你。

8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李毓秀《弟子规》

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9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10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四言》

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7 感人的文言文有那些

转载的·· 希望有帮助,好久没读古文了一、《短歌行》—激昂 慷慨之情,曹操的《短歌行》个人是最喜欢的,语句慷慨激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特别这几句。

和《蒿里行》中的“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一样读起来新潮澎湃。

史事如烟,想起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这两句了。二、《离骚》 --悲愤 幽怨之情,屈原的《离骚》恐怕是最为悲愤的古文了,还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样的句子。

虽然读起让人默然垂泪,但是像“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和“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不禁莞尔,看来屈原也有点小自恋。

三、《与妻书》 – 凄凉 诀别之情,近代革命党人林觉民所作,江淹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是与自己深爱之人永别呢!司马迁云,“取与者,义之表也”。

可惜与国义,与家不义。四、《魏公子列传》 - 悲叹慨叹之情,这是我最喜欢的《史记》中的一篇,像当年魏公子窃符救赵,魏安厘王三十年,统帅五国军队,走蒙骜,打得秦军躲在函谷关内不敢出来。

可惜,“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世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无奈只得以酒色亡身。五、《哀江南赋》 -- 哀悼思乡之情,庾信兄身处北国异乡,却又见证了南朝的动乱,侯景之乱、梁朝灭亡,实是婉转怡人,催人泪下。

六、《吊屈原赋》 -- 凄怆相知之情,贾谊来湘水边上哀悼屈原,这恐怕是性情和经历最为相近的两个人了。司马迁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陆机云:诔缠绵而凄怆。七、《乐毅报燕王书》 – 垂叹垂丧之情,乐毅可谓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军事家之一,为报燕昭王知遇之恩,几灭齐国。

无奈燕惠王即位,竟然派骑劫代替他的职务,功亏一篑,只得逃亡赵国。而燕惠王派人召他回国,他婉言相拒,写了这个历史名篇。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八、《淮阴侯列传》 -- 凄壮慨叹之情,《史记》中名篇,太多经典的故事出自韩信了,想当年胯下之辱,背水一战,暗度陈仓,十面埋伏。

纵横天下,攻无不取,战无不胜。和李牧、司马尚一样,可惜鹿死妇人之手,英雄一世,扼腕慨叹。

九、《陈情表》— 诚挚孝敬之情,李密的这篇文章不仅感动了晋武帝,还感动后世人无数。并且不为高官厚禄之引诱,不贪求富贵,不知道为啥读它老想起了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了。

十、《琵琶行》 – 凄寒哀戚之情,白居易的《琵琶行》写得好,前段时间看陈寅恪点评的更好!过于哀伤,但鉴于本人属女权主义者,作为结束。事实上,古代有非常非常多感人的文章,比如《孔雀东南飞》,《胡笳十八拍》,《别赋》,等等。

还有特别特别《报任安书》,实则这篇简直也是无可比拟,对知己李陵和个人的遭遇联系在了一起,尤其这几句,“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

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

清明二首

 唐代:杜甫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译文

 早起匆匆赶路,天气晴朗春色正好,可以清晰的看到那小舟荡漾在湖水之上。

 飞鸟在天上自在飞翔,少年无虑的嬉戏打闹,只是这般天真无虑的时光却是与我无缘了。

 少数名族儿童的独特的服饰已经很少看到了,楚地的女孩腰肢纤细,惹人怜惜。

 昔日辉煌的定王府已无踪迹,想象着贾谊府中的古井仍是当年模样。

 虽是只需禁火三日,无奈没有食物烹煮实在辜负了周举的好意了,一直四处奔波,生计却仍无着落。

 富足奢侈的生活还是山林平淡生活都是天意,有浊酒、粗茶淡饭颐养天年也已足够了。

 一生都在外颠簸漂泊,右臂已渐渐枯瘦无力一边的耳朵也已听不清。

 想到这病弱的身体,无依无靠,不禁悲从中来,泪湿衣襟。

 流浪漂泊,离都城已越来越远,时光匆匆已过十年,现唯有清明的风俗还与之相同。

 雁阵穿云北去,赶赴北国家园;其他人家也纷纷钻青枫取火,一片清明风光。

 长安的城楼掩映在一片轻烟花语中,那万里山河也是一片锦绣吧。

 春水滔滔不绝的汇向洞庭湖中,阻断了我回去的道路,目之所及茫茫一片白萍,心中更是凄苦愁闷。

  注释

 绣羽:鸟。

 衔花:少年。

 胡:泛指少数民族。

 童:儿童。

 结束:服饰装束。

 定王:汉景帝第十子刘发,唐姬所生,微无宠,故封王于卑湿贫国长沙,卒谥定。定王城又名定王台、定王庙等,在长沙县东一里,庙连岗,高七丈,故又谓之定王冈,相传乃定王为望其母唐姬墓所建。

 长怀:遐想,悠思。

 贾傅:即贾谊。

 沾:润泽。

 严君:即严君平,汉蜀郡人。卜筮于成都,日得百钱足以自养,则闭肆下帘读老庄,扬雄曾从其游。

 天性:犹天命,指上天的意旨或上天安排的命运。

 浊醪:浊酒。

 白苹:亦作“白萍”。水中浮草。

  创作背景

 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六月,杜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离开朝延,开始最后十余年的飘泊生涯,直到公元770年(大历五年)病死于洞庭舟中。清明二首》写于公元769年(大历四年)春,当时诗人由岳州南行,拟往衡州依湖南都团练史、衡州刺史韦之晋。

  鉴赏

 诗体为七排,是古代诗人极少创作的一种诗体,杜甫集中仅存数首。此诗乃诗人触景伤情、感慨入怀之作。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诗篇开始,诗人紧扣清明时令入题。“新火”,古代四季,各用不同木材钻木取火,易季时所取火叫新火。唐宋时清明日有赐百官新火的仪式。苏轼《徐使君分新火》诗云:“卧皋亭中一危坐,三月清明改新火”即指此。首联一点时,二点地。诗人清晨起来,匆匆赶路,清明新火正袅起缕缕新烟。天气晴暖,春光明媚,一叶小舟荡漾在万顷湖水之上。一个“净”字写尽了天宇的明静,湖水的澄澈。此景如诗如画,可惜在诗人心中惹起的却是阵阵苦痛酸愁。“客船”之“客”轻轻一点,把诗人从美好的自然境界拉回到残酷的现实人生,诗人不得不面对飘荡流离的艰难处境,幸福和快慰转瞬即逝。景愈美,痛愈深。诗人看到天上飞过轻盈的小鸟,地上游戏的快活的儿童,他只是苍然感到“他自得”,“我无缘”,诗人历经苦痛,身老倦游之态如在目前。绣羽,美好漂亮的羽毛,代指鸟。鲍照赋云:“曜绣羽以晨过。”又,宋之问诗:“衔花翡翠来。”红颜,此非指美貌女子,而是指少年,李白《赠孟浩然》诗有句“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即是。骑听,以竹当马骑,乃少儿游戏。此联直写诗人之哀之倦,与首联隐于其中、详察方觉不同。意义上隐显结合,表达上动静相照,取景由高及低,由水及岸,时空勾画宽远阔大。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第三联上承第二联,写本地风物人情。胡,泛指少数民族。湖南是多民族杂居省份,土家苗民很多,少数民族的儿童服饰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迥异于北国中原,楚地女儿腰肢苗条,美丽可爱,又是别番情调。在诗人笔下,小鸟轻翔,少年游乐,儿童装扮新奇,少女袅婷款款,衬以朝火新烟、湖光山色的背景,构成一幅明快爽朗、色调纷呈的清明风俗画。很明显,诗人意在以此反衬自己悲凉暗淡的心怀。前三联从现实、眼前着笔,第四联则由当地古迹转到对历史人物的回忆了。定王,汉景帝第十子刘发,唐姬所生,微无宠,故封王于卑湿贫国长沙,卒谥定。定王城又名定王台、定王庙等,在长沙县东一里,庙连岗,高七丈,故又谓之定王冈,相传乃定王为望其母唐姬墓所建。贾傅,即贾谊。年少通诸家书,文帝召为博士,迁太中大夫。他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又数上疏陈政事,言时弊,为大臣所忌,出为长沙王太傅,作《吊屈原赋》发抒不平之气。盛弘之《荆州记》里说:“湘州南市之东,有贾谊宅,中有井,即谊所穿也。上敛下大,状似壶。井旁有局脚食床,形制甚古。”诗人为何于此想及此二人二事呢?定王、贾谊失宠于皇帝,不遇于时运,被逐僻远卑湿之国,与诗人经历是颇相近的,而定王之望远在长安的母亲坟茔,贾谊之吊屈原而自伤,也正与诗人情感和思想合拍,诗人是借古人而遣已之郁怀。所以下联作者即从古人想到自身境况。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寒食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要禁火三日。相传春秋时介子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隐居不出,重耳烧山相逼,之推抱树而死。重耳为悼念他,禁止在之推死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而太原旧俗,每冬至应寒食一月,平民不堪其苦,周举为并州刺史时,作书置子推庙,言盛冬去火,非贤者之意,故改为三日。其实,禁火乃周朝旧制,与子推之死无关,是《后汉书·周举传》附会为之。诗人在此不过是借用这个清明传闻而己。沾,润泽。寒食时虽赖周举之福开了火禁,诗人一无所有,舟鲜熟食,故只有虚承周之美意了。严君,即严君平,汉蜀郡人。卜筮于成都,日得百钱足以自养,则闭肆下帘读老庄,扬雄曾从其游学,称为逸民。这两句概括写诗人贫困潦倒生活。诗人到处奔波,左冲右突,却生计无着,写此诗前后即在潭州卖药度日,有诗云“药物楚老渔商市”。诗人提及严君平,非即思君平卖卜自给,更含有对君平闭帘读老庄的向往之情。诗人一生深受儒道思想影响,为了社稷,也为了生计,想积极用世,同时也不乏退隐山林,过一种平淡安稳生活的热望,经过十余年的流浪颠沛后,这种心灵的追求更日趋强烈,《过洞庭湖》、《次空灵岸》和《岳麓山道林二寺行》等作品都有明显的反映,所以结联诗人明言已志。他讨厌击钟而食、列鼎而烹的富豪生活,希望顺依自己“山林”“天性”,有“浊醪粗饭”伴送岁月,颐养天年就足够了。这不过是诗人在生活重负之下残存的一点起码的生存要求,虽不太积极,仍然体现了诗人不愿趋奉权贵,追慕荣华的高洁品质。可惜的是,诗人这个最普通的愿望都根本无法遂愿,第二年诗人即因贫病交加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生活,年仅五十八岁。

 第一首诗,诗人由清明景事兴感,抒写自己的悲惨遭遇与高洁志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段落。第二首在内容上是第一首的继续和发展,着重写飘泊之感,情怀抒发则更挚切深痛而饱满。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首联概写诗人苦于飘泊,年老病废的不幸命运,并启二三两联。偏枯病名,《黄帝素问》说“风疾或为偏枯”。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第二联紧承首联,“系舟”应“飘泊”,“左书空”对“左臂偏枯”,“双下泪”“左书空”如两个特写镜头,将首联漂泊病废内容具象化,“寂寂”、“悠悠”两个叠词,更强化了诗人无依无靠,飘泊不知所归,流浪难与人语的悲凉气氛。茫茫人寰,无人可语,卧病在舟,飘荡无期,右臂残疾,左书难以成字,虽想停舟驻足,却又无岸可登,思前想后,诗人泪雨滂沱,心如刀割。此为近承。第三联在上联具写的基础上概写,远承首联。蹴鞠即打球,与荡秋千等都是清明时节游戏,诗人选取它们入诗既照顾诗题,更含有深意。《杜臆》认为蹴鞠乃军中击球之戏,此代指兵乱,战乱频仍中的飘泊就更为艰辛,此其一;清明打球乃唐旧俗,不止军中,宫中犹耽此戏,王建《宫词》描写道:“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诗人用此,寓有想望京华之意,此其二;其实,蹴鞠秋千在此还具有比喻、双关意义,诗人的一生不正象球那样被人踢来踢去,命运不定,也不正如秋千般飞荡往复,高低起落,难以自控吗?此其三。“十年”言久,“万里”言远,诗人从时空两个角度叙写自己不幸。“十年”既是虚指,也是实指,从诗人贬出朝迁到现在已是十年光阴过去了。多少年来,诗人象毡球象秋千飘泊动荡,本已足悲,挈妇将雏,一天一天远离京华,则更增其若,荆楚的清明风俗虽与长安相同,正因其同,却不得不使人忆起流窜四处的亲朋,这益使人难堪万分,柔肠寸断。诗人在这十四个字中熔铸了极为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情感体验,它们依次叠现出来,既富有层次感,又极见浑然一体,具有极强的内在情感张力,令人想起诗人的另一联名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诗人由上联蹴鞠秋千等物事巧妙转入对景物的描写,情感也逐级上升到新的高度。春来了,去冬南来的雁阵又纷纷穿云北去,赶赴北国的家园;四野人家也纷纷钻青枫取火,一片清明风光。诗人从高下两个角度取景。紫塞,北地边关,诗人用此代北方的京华长安。南鸟北归有期,迁客返京无望,可谓人惭北鸟。古人钻木取火,四时各异其木,其后仅于寒食后一日为之,成为沿袭故俗遗迹。春季当用榆柳,荆楚却用青枫,足见异地异俗,更易令人想到《招魂》中的句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这与诗人当时心绪是极合拍的。北方紫塞,楚中枫火,两两相隔,山高水远,诗人之心禁不住越过千山万水,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都京华。长安的楼阁一定早掩映于阳春三月迷离朦胧的轻烟花雨中了吧?那奇瑰高峻的山河也早应万紫千红,一片锦绣了。诗人想念京华之深,欲归故都之切,在如诗如画的想象之景中淋漓尽致地渲泄出来,表达却又含蓄深婉,真切动人。诗人到底忘不了社稷和君王。第四联为眼前实景,旅雁青枫却给人以无穷想象的天空,景深因之加大;此联为想象虚景,烟花锦绣又紧扣节令,近远两景真幻交融,动静兼具,足见诗人构思之精密,技巧之高妙。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春水滔滔归向浩渺无边的洞庭,隔断了诗人的归路,举目皆茫茫白苹,更使白首诗人愁肠百倍,不能自持。“春”是节令的周而复始,“白”是色彩的比照烘托,两词叠用,极写诗人万般情怀。春水也如大雁一样,能够如期回归,诗人却不得不淹滞湖湘,返京无计;白苹虽有荣枯,尚能年年开花,诗人却盛年不再,衰落无成,然诗人偏又心系长安,不忘社稷,怎不愁上加愁呢?是景语也是情语,情因景生,情变景换,在情感的千回百折、跌宕渲泄中,结束全诗,只留下茫然、哀痛、无言的回声。结联素来为人称道,刘禹锡《嘉语》言此联人不可及,尤以叠字见妙,位云亭《秋窗随笔》赞其“风神摇漾,一语百情”,从艺术技巧和审美效果两个方面进行了极高的评价。

 在内容上,《清明二首》因节兴感,借景借物抒怀,既写平生不幸,更让人看到诗人心中交织纽结的矛盾和痛若。诗人平生抱负无望可展,加以身老病废,流离失所,意识中潜藏的释道思想不禁抬起头来。在最后岁月的诗稿中,他感慨自己“久放白头吟”,渴望能“忘机”“返朴”,他追慕桃花源式的世外“淳古”生活,认为“富贵功名焉足图”,希望在“乐国养微躯”,且欲与山鸟山花结邻为友。然而诗人终归是诗人,即使成了江湖“渔翁”失群“孤雁”,也永不失“每饭不忘君”的本色。他总是心系故园,“每依北斗望京华”,不舍辅佐君王“几回青琐点朝班”的过去,“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诗人依然雄心不已。这样,进与退,入与出的矛盾在诗人心中此消彼长,掀起剧烈冲突,当然前者总是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情怀,也鲜明体现在《清明二首》中。贫病交加的诗人,眼前的欢乐之景无一不牵发缕缕哀愁,促使他追想严君,向往山林的任运生活。然而北回的大雁,飘流的枫烟,应时的春水,又注定他割弃不了“秦城楼阁”和“汉主山河”,且因之愈复悲哀。诗言情志。诗人这种深沉浓烈的情怀根植于诗人高尚深厚的爱国主义心灵,是诗人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自然而必然的写照。这种深厚的爱国之情是深可宝贵,值得今人发扬光大的。这也是这首诗的价值所在。

 艺术表达上诗人也颇多成功之处。诗人善于选景构图。新火新烟,湖色春光,旅雁青枫,烟花锦绣,组成一幅有声有色、历历如见的江南初春图,而鸟衔花,儿骑竹,童妆胡服,女作细腰,定王旧城,贾傅古井,又是一卷具有鲜明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风俗图画。诗人选景注意大与小,远与近,高与下,动与静的角度变幻和配合,并把古与今,想象与现实有机融汇,内容丰富多彩,画面流走生动,境界高远阔大。诗人善于炼字炼句,以“净”写初春湖光山色的特征和神韵,以“远”状诗人欲留不能,京华日远的感伤,以“虚”道诗人囊空如洗的贫寒,“十年蹴鞠”一联高度浓缩概括,达到了言约意丰、辞断意属的审美高度。叠词、复字、双关等技巧,既增诗句声态之美,更使平常词眼产生了新的丰富深涵,扩展了诗的容量。全诗语言通俗朴质,感情却含蓄深沉,耐人咀嚼。

 全诗以情感的构思线索,取景用事全为抒情服务,所以景随情移,步步变换。或以乐景衬哀,或直写哀景,第二首后三联则把情景高度统一于一体,一般景万种情叠起千重心浪,把全诗情绪推到点。诗人又善于多角度切入和转换,多重诗歌意象纷至沓来,仿佛随手拈出,又极妥贴自然。象第二首,首联点飘泊之苦,二联近承具写,三联远承概写,又带出清明物事,融深慨于其中。四联是眼前景,旅雁由地上云,新烟袅袅腾空,视点从低至高摇移;五联是想象着笔,结联又归于眼前茫茫湖水。结构上纵横开合,景致上伸缩自如,情感氛围步步加深,似淡实浓,似散实密,似漫不经心偏又构思绵密。语出自然,旨归深烈,简易纯熟,深然天成,正是诗人晚年诗作的鲜明特点。

 在章法上,第一首前后两联都紧扣自身着墨,中间两联拓开一笔,写当地风情民俗,离合相间,跌宕起伏;第二首前三联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写景,景真情深,两大板块如又峰并峙,各显千秋。第一首起于风物人事,言志作结,第二首由自身飘泊启篇,又归于湖南风物,两首诗在整体结构上有一种曲折变化之貌,回环错落之美。总之,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达上看,《清明二首》都是诗人晚年的好诗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168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